军事拓展训练项目——穿越生死线
团队游戏——穿越生死网游戏规则

团队游戏——穿越生死网游戏规则
穿越生死网也叫生死电网,是一个培养协作能力的团队游戏,该游戏能增进队员间的信任感和凝聚团队力量,充沛体现团队的精神,游戏适合作为企业对员工的团队合作训练。
穿越生死网游戏规那么
游戏道具:假设干根绳子,用绳子编制成一个网,网口大小不一,布置在两颗树之间。
1、将绳子编制的网假想为有高压的网丝,在规定的时间内,队员要互相配合在不碰触到网的情况下全部穿过去;
2、穿越期间已经有人穿过的洞口不能再过人;
3、穿越时碰到"高压网";那么表示任务失败,需要重新再来;
4、只有所有队员全部穿过"高压网";,挑战才算成功。
注意:接到任务后,大家可以开会讨论,根据每个人的身材和网口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穿越方案,比方身材小的可以穿越上面的洞,身体肥胖的可以穿越口大的洞之类。
初次接触该游戏以完成为目标,屡次玩的可以挑战最短完成时间。
团队游戏——穿越生死网游戏规那么。
拓展项目:穿越生死线

拓展项目:穿越生死线
2017-07-07项目简介:全体队员在规定时间内,穿越面前的一张大网,在此过程中,队员身体的任何部位及衣服不得触网项目目标:-培养全体成员同心协力、共同战胜困难的决心与信心-通过身体接触,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增进队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共同分享战胜困难的喜悦,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团队目标的实现需要每位团队成员的共同作用-团队角色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合理运用-认识不断反馈与纠正的重要性-资源的有效分配地面项目规则:1、主持人请3名选手上台,助手在4米外拉起一根离地1米的绳子2、主持人讲解游戏规则,告知选手可以以任何姿势穿过绳子(即生死线”)不碰而且姿势最有创意者即为第一3、各选手全部被用红布蒙上双眼。
4、助手撤掉绳子
5、主持人拉着第一个选手原地转两圈,使其面向4米外的绳子站定。
6、选手开始在主持人的夸张、紧张的大声提示下穿越生死
线”7、第一个选手穿过”后取下红布,第二个选手开始,依次进行。
拓展训练项目生死电网.doc

拓展训练工程生死电网生死电网,这个中相当经典的工程,它的起源还有一个小故事,二战时期,在德国的西南部的一个纳粹集中营中,十几位盟军战士决定趁着夜色突围逃生,他们万分小心的连续穿越了两道封锁线,当他们到达最后一道封锁线时,前方突然响起了剧烈的枪声,追兵到了。
此时横在他们面前的一张漫天大网,上面的万伏高压电闪着火花,他们已没有了退路,唯一逃生的方法就是从电网中穿过。
关键时刻,他们依靠军人的团队高度配合成功的穿越了电网,当追兵赶到时,他们已成功逃生。
这就是工程的由来——穿越电网。
高2.5米x宽4米由钢管构成主框架, 由外墙防护绳编织成绳网。
经过细致的焊结、打磨、抛光后,钢管底层喷涂底漆二遍,外表使专用面漆二遍。
1.团队中所有队员在规定时间内穿过电网。
2.不的触及电网,一名队员钻一个网不得重复,不得发声。
3.可采取团队配合,穿过去多方获胜。
1.培养行动前群策群力,学习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有效沟通。
2.培养短时间内,制定方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个人责任感和。
4.增强身体协调能力和平衡感。
一、基地拓展训练工程准备:1、检查电网是否安装完毕。
网洞的挂件是否够数;2、数网洞,2个大洞必须留出,在做工程前要根据学员的胖瘦,调整被封死的网洞,留出 N + 1/2 个网洞。
二、基地拓展训练工程名称:三、基地拓展训练工程类型:四、基地拓展训练工程目标:你们面前是一张(带有2万伏高压电的)电网,要求所有队员在规定的时间内从电网的一侧穿越至另一侧,如还有人留在原地,算做整个工程失败。
时间:40分钟(根据需要可调)。
五、基地拓展训练规那么及考前须知:1、网的有效范围:四条腊旗绳围成的四边形;(上下左右演示)2、每个网洞只能使用1人/次;3、只能从没有系绳节的网洞中穿越。
在穿越电网的过程中,任何人(包括保护学员)身体的任何部位及其附属物(衣服、鞋子、头发等)都不能触网。
否那么,正在穿越电网的人必须退回原处,同时,这个网洞也将被封死并不再使用;4、任何人不得绕过电网到另一侧帮助;5、不允许做空翻、鱼跃等危险动作。
拓展项目:穿越生死线_拓展项目_

拓展项目:穿越生死线
项目简介:
全体队员在规定时间内,穿越面前的一张大网,在此过程中,队员身体的任何部位及衣服不得触网
项目目标:
-培养全体成员同心协力、共同战胜困难的决心与信心
-通过身体接触,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增进队员之间的情感交流
-共同分享战胜困难的喜悦,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团队目标的实现需要每位团队成员的共同作用
-团队角色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合理运用
-认识不断反馈与纠正的重要性
-资源的有效分配
地面项目规则:
1、主持人请3名选手上台,助手在4米外拉起一根离地1米的绳子
2、主持人讲解游戏规则,告知选手可以以任何姿势穿过绳子(即“生死线”)不碰而且姿势最有创意者即为第一
3、各选手全部被用红布蒙上双眼。
4、助手撤掉绳子
5、主持人拉着第一个选手原地转两圈,使其面向4米外的绳子站定。
6、选手开始在主持人的夸张、紧张的大声提示下“穿越生死线”
7、第一个选手“穿过”后取下红布,第二个选手开始,依次进行。
室外拓展--穿越生命线

拓展项目:穿越生命线游戏背景1、时间:2039年10月10日;2、游戏背景:世界原油枯竭,陷入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能源危机。
中国药友科学研究院研制成功了一种神秘的提纯方法,可以在原油里面提炼一种名为GSH-1939的神秘化学物质,据药友科学院院长刘强、副院长文德镛等介绍,药友提炼出的这种神秘物质不仅可以有效治疗癌症,而且每千克GSH-1939产生的能量可供地球使用一年。
因此,全球将GSH-1939视为珍宝,神秘物质的价格也由此飙升至30亿美元/g。
2039年中国人口25亿,粮食严重不足,为解决国计民生问题,药友科学院决定响应国家号召,派特别行动小组带着提炼出的一桶GSH-1939去美洲换取粮食。
由于GSH-1939弥足珍贵,为保证神秘物质的安全性,行动小组必须经过大道的长途奔袭后改走艰险小路。
又由于时间紧迫,刘院长果断决定快马加鞭赶往美洲……代号为“拯救中国人,维护世界和平”特别行动现在开始!游戏目的:1、组织为了一个目标,可能会暂时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一部分人当孺子牛,一个组织如何来说服和以及克服这种短期利益损害所产生的不平衡,营造一个和谐的团队。
2、下面的员工代表一线代表;抬水者为地区经理;赶车人是领导;如果体现执行力,如何理解领导意图,如何做好地区领导,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互换角色,相互感知角色,相互理解。
3、小组内如何决策(路线怎么样选择出来的),年轻人在工作2-3年后有自己的想法,怎么样使具有个性的人统一思想、一致步骤,地区经理特别是在有上层领导指挥的前提下,如何管理“下面“的团队。
4、目标市场很多,如何根据自己的定位来定位目标市场,自己小组的优势和竞争对手相比在哪里?劣势,如何扬长避短?而作为管理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组有成功的么?是否运用于实践之中?5、胜利了,进步了是否感到了集体荣誉,是否应该感谢我们队伍中的流汗的孺子牛,是否想起了一直举着水桶的队友,是否想到了一只鼓劲,指挥的指路人,是否应该感谢这个团队?是否应该感谢鞭策你的竞争对手?感知组织前进的困难压力(第1.2两点)找准突破点,提升组织竞争力(第3.4点)感恩身边的人(第5点)游戏名称:穿越生命线游戏要求:将一桶GSH-1939从起点运送到目的地(美洲)换取粮食。
【最新推荐】拓展项目:穿越生死线-范文模板 (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简单修改即可使用,推荐下载! ==拓展项目:穿越生死线项目简介:全体队员在规定时间内,穿越面前的一张大网,在此过程中,队员身体的任何部位及衣服不得触网项目目标:-培养全体成员同心协力、共同战胜困难的决心与信心-通过身体接触,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增进队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共同分享战胜困难的喜悦,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团队目标的实现需要每位团队成员的共同作用-团队角色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合理运用-认识不断反馈与纠正的重要性-资源的有效分配地面项目规则:1、主持人请3名选手上台,助手在4米外拉起一根离地1米的绳子2、主持人讲解游戏规则,告知选手可以以任何姿势穿过绳子(即“生死线”)不碰而且姿势最有创意者即为第一3、各选手全部被用红布蒙上双眼。
4、助手撤掉绳子5、主持人拉着第一个选手原地转两圈,使其面向4米外的绳子站定。
6、选手开始在主持人的夸张、紧张的大声提示下“穿越生死线”7、第一个选手“穿过”后取下红布,第二个选手开始,依次进行以下文字仅用于测试排版效果, 请使用时删除!“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晋江的万石山,因有摩尼光佛而香客、游人接踵而至。
你若来过晋江草庵,或许会知道摩尼光佛就趺坐在这古寺中。
它一眼望去,小小的庵门亮起一个小世界,那两株为陪伴它而等候数百年的圆柏,于沧桑中潜生奇崛、苍劲的虬枝,照焕岁月的光芒。
春冬之时,等风来,等小雨飘洒,一股梅花的香迎了过来,拂过行人的肩,贴着它,泛出温润的笑意和光,让人也心生端庄与慈祥。
还有那古井、亭子、石径、山石、果树等交叉环绕,似乎只有赞叹才能应景了。
设若携一身惶灼而来,在这幽僻之处清凉,沉潜时光,再轻松而去,应是畅然。
而对于一个“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如我,大抵因可便宜观赏而更多感觉到了寡淡、不稀奇。
诚然,草庵仍是我时常光顾的所在。
清明节的那个周末,为了陪儿子完成一篇登山日记,我们又去了草庵。
大班体育锻炼活动《穿越封锁线》教案

一、活动目标1. 了解和体验穿越封锁线的体育锻炼形式,增强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2. 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坚持的品质。
二、活动准备1. 活动场地:宽敞的户外活动场地。
2. 活动器材:封锁线(可用绳子、圈等材料代替)、障碍物、音乐、口哨。
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讲解和示范(5分钟)教师向幼儿讲解穿越封锁线的玩法:幼儿分为两队,分别站在场地的两端,中间设置封锁线和障碍物。
幼儿需要通过各种方式穿越封锁线,到达对方场地。
在穿越过程中,不能碰到封锁线和障碍物,否则算犯规。
完成的队伍获胜。
3. 实践操作(10分钟)幼儿按照讲解和示范的要求,进行穿越封锁线的游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动作,提醒他们注意遵守规则。
4. 放松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如轻轻摇摆、深呼吸等,让幼儿缓解疲劳。
四、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场地安全,避免幼儿在游戏中受伤。
2. 注意调整游戏难度,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3. 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体育锻炼情况,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锻炼活动。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相关的体育锻炼主题墙,引导幼儿关注和参与。
3. 教学研究: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1. 学习穿越封锁线的技巧和策略,提高身体协调性。
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习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3. 理解体育比赛的规则,学会尊重和公平竞争。
七、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向幼儿展示正确的穿越封锁线的方法和技巧。
2. 实践法:幼儿通过实际参与游戏,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讨论法:教师组织幼儿在活动结束后,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2018-2019-拓展项目:穿越生死线-word范文 (2页)

2018-2019-拓展项目:穿越生死线-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拓展项目:穿越生死线
项目简介:
全体队员在规定时间内,穿越面前的一张大网,在此过程中,队员身体的任何部位及衣服不得触网
项目目标:
-培养全体成员同心协力、共同战胜困难的决心与信心
-通过身体接触,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增进队员之间的情感交流
-共同分享战胜困难的喜悦,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团队目标的实现需要每位团队成员的共同作用
-团队角色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合理运用
-认识不断反馈与纠正的重要性
-资源的有效分配
地面项目规则:
1、主持人请3名选手上台,助手在4米外拉起一根离地1米的绳子
2、主持人讲解游戏规则,告知选手可以以任何姿势穿过绳子(即“生死线”)不碰而且姿势最有创意者即为第一
3、各选手全部被用红布蒙上双眼。
4、助手撤掉绳子
5、主持人拉着第一个选手原地转两圈,使其面向4米外的绳子站定。
6、选手开始在主持人的夸张、紧张的大声提示下“穿越生死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事拓展训练项目——穿越生死线
——明阳天下军事拓展
项目情景
我军的一个地下组织在活动中不幸被敌人破坏,所有地下成员全部被抓,可是他们并没有向敌人吐露半个字,这天敌人把他们放出来防风的时候,他们就做好了逃跑的准备,五个人在逃跑的过程中,有一个人为了掩护大家不幸牺牲了,剩下的四个人胜利逃出,可是就在这是它们前面出现了一张高压电的电网,电网交错密集,稍有不慎就可能会触电身亡,他们四人该怎样度过这个生死难关呢?
项目简介
团队所有人在不借助任何外力的情况下,过纵横交错的电网,同时身体任何部位不得碰触电网。
此培训项目强调整体协作与配合,资源的重要,好胜与莽撞都将遭遇淘汰,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项目规则
1、所有学员站在指定的场地;
2、所有学员分成三组,每个团队的成员依次通过电网;
3、过程中碰到电网的学员,包括头发、衣服、挂件、此人停止活动,禁止空翻、鱼跃等危险动作
4、禁止绕到电网另一侧去帮忙
注意事项
1、服从教官口令原则:当教官发现学员的动作有危险,或者自己难以把握的问题时,应果断叫停。
对于这一原则,要严格要求学员必须服从。
2、抬女学员过时应面向上。
3、在被抬学员已经安全通过电网后,提醒学员,先放脚,再放头,在该名学员还没有安全站立在地上之前,任何人不得松手。
本文转自明阳天下军事拓展官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