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1.5科学探究(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七年级科学上册 1.5 科学探究课件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 1.5 科学探究课件 浙教版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浙教科学课件
第5节 科学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曾经在我们脑海中盘旋过,例如: 1.当我们跳起后,不论跳得多高,为什么总是落到地上? 2.为什么一颗小小的种子会长成参天大树? 3.我们又是怎样从小小的婴幼儿长到现在的青少年? 对于这些问题,大家都思考过,但你有没有研究过?你想知道该如 何去研究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 ——科学探究
选择哪些测量工具
4.收集事实证据: 检验假设时,需要足够的证据。收集证据需要记录,表格和图 像是很好的记录方式。将你获得的数据填在下表中。
表1-12记录表
同 身
学 高
A
B
C
D
E
F
G
脚印长
5.检验假设: 根据收集的证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你的假设是否成立?
科学家们测量了许多人的身高和脚印长度 之后,得出了从脚印长度推算身高的公式: 6.交流和评价: 把你探究的结果与其他同学交流,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身高(厘米)=脚印长度(厘米)×6.876
P28-29 天花和牛痘的故事 阅读
琴纳通过探究发现天花疫苗的过程大致能分为哪些步骤?
琴纳发现了什么问题?
往人的鼻孔吹痘痂粉可预防天花; 养牛场挤奶女工中没有患天花的; 已经得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感染天花。
琴纳提出了怎样的假设? 可能得过一次天花,人体会产生免疫力
琴纳制定了什么计划?
将牛痘脓浆接种到人身上 观察是否产生免疫力。
有几种可 能?
不亮 可能小区 或全村停 电了 打电话询 问供电局 继 续……… 不亮 真是本幢 楼停电了 查找本楼 停电的原 因
亮 可能自己 这幢楼停 电了 我家对门 的灯亮吗 亮 自己家停 电了 检查自己 家的电路 故障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学课件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学课件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科学探究”的3.1节和3.2节。

详细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以及如何设计实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探究中。

2. 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能独立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过程的设计和实验操作。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过程及实验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温度计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单、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践情景,如“为什么冰块会融化?”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并举例说明。

3. 探究过程:a.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科学探究。

b. 讲解:介绍科学探究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c. 例题讲解:以“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为例,讲解如何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分析论证。

d.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如“探究水的沸腾现象”。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2. 科学探究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3. 实验设计注意事项:控制变量、重复实验、数据分析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关于“光的传播”的科学实验,包括实验步骤、所需材料和预期结果。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情况,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更多科学探究活动,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调查周围的环境问题等,提高科学素养。

第1章科学入门第5节科学探究-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上课课件

第1章科学入门第5节科学探究-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上课课件
常见方法
具体内容
类比法
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
科学推理法
根据已知现象和规律,通过想象和推理对未知的现象作出科学的推理和预见的研究方法
续表
典例2 市场上的防晒霜都宣称可以防晒。暑假期间,某校学生外出徒步旅游,准备借此机会做一个关于某品牌防晒霜的防晒效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其中四名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实验人
实验方案
小敏
一只手手背涂防晒霜,另一只手手背不涂。一天后,比较两只手手背的差别
小英
第一天手背涂防晒霜,第二天不涂。比较这两天手背的差别
小玲
在同学的手背上涂防晒霜,自己的手背上不涂。一天后,比较自己手背与同学手背的差别
小红
手心涂防晒霜,手背不涂。一天后,比较手心与手背的差别
你认为谁的实验方案最合理( )A.小敏 B.小英 C.小玲 D.小红
(2)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碰到许多问题,就像一个个“盒子”,必须通过盒子可能传出的信息判断盒子里的物体可能是什么。例如,当人体出现某些不适时,人们会通过测体温、用听诊器听诊、化验等方法来探知其中的原因。当然,用这种方法来判断事物有时也会失误。我们能得到和使用的信息越多,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越细致,得出的结论就越可靠。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
[解析] A中的回答属于结论;B中的回答属于解释原因;C中的回答属于实验观察分析;D中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

地球的四季变化
解释四季变化的原因,以 及如何影响地球的气候和 生态环境。
天文地理
天文学基础知识
介绍天文学的基本概念、 天体的分类和特点,以及 天文观测的方法和技术。
地理学基础知识
介绍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地球的地理特征和地貌类 型,以及地理学的研究方 向和应用领域。
天文地理学的应用
阐述天文地理学在科学研 究、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 中应用的重要性和意义。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定义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平衡破坏的问题,这些 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环境问题的分类
环境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原生环境问题,指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如地 震、火山爆发等;另一类是次生环境问题,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 、水体污染等。
实验原理
阐述实验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依 据,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靠
性。
实验步骤
详细描述实验的操作流程和步 骤,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实验材料
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确保实验的可行性。
数据收集与分析
数据记录
准确、客观地记录实验数据,确保数据的真 实性和可靠性。
数据可视化
将数据以图表、图像等形式呈现,便于观察 和解释。
科学是一种探究过程
科学探究是科学的核心,它包括提出问题、设计 实验、观察和测量、分析和解释数据、得出结论 等步骤。
科学是一种思维方式
科学方法论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它强调实证、推 理和批判性思维,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 世界。
科学的历史
古代科学的起源
现代科学的进步
古代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现 象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和思考,形成了 早期的科学知识。

七年级上科学《科学探究》优秀课件浙教版

七年级上科学《科学探究》优秀课件浙教版

七年级上科学《科学探究》优秀课件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教材中《科学探究》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观察与记录的方法、数据分析与处理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能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

2. 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能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过程、实验设计原则、数据分析与处理。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与记录、实验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科学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过程、实验设计原则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道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反馈。

5. 实验演示与操作(20分钟)演示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然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6. 小组讨论与合作(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解决。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 科学探究的过程3. 实验设计原则4. 观察与记录方法5. 数据分析与处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

(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答案:(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2)示例:探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方案:将两盆相同的植物分别放在光照充足和光照不足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七年级科学上册1.5科学探究课件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1.5科学探究课件浙教版
第一章 科学(kēxué)入门
实验(shíyàn) 和观察
第一页,共13页。
活动(huó dòng)一
为什么指纹(zhǐwén)可以辨别人的 身份?
007的指纹锁,银行用指纹确定身份,超市保 管钱物(qián wù)的箱子,还可以利用指纹破案 等。
第二页,共13页。
第三页,共13页。
第四页,共13页。
第十二页,共13页。
小结 (xiǎojié):
1、实验操作要规范。
2、观察要全面(quánmiàn)、要细致、 要深刻。
3、要学会实验现象的记录(文字描述、 列表记录)
第十三页,共13页。
• 1、文字描述 • 2、表格记录 • 3、图形记录
第八页,共13页。
第九页,共13页。
第十页,共13页。
问题1:你能用怎样的方法(fāngfǎ)把 鸡蛋浮起来?
问题2:如何(rúhé)检验这种方法是否正确?
第十一页,共13页。
实验(shíyàn)二:“鸡蛋沉浮”的实验(sh
1)、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鸡蛋 便会_____ 2)、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搅拌(jiǎobàn) 后食盐开始溶解,生鸡蛋会____,加入清水后 ____。
第五页,共13页。
第六页,共13页。
@我们常常借助(讨jièz论hù:)于一些仪器和工具 来@帮你助知我道们那做出些准更确先的进判的断仪。 器、它们
有什么(shén me)用途?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常借助(jièzhù) 各种仪器来拓展观察的力。
第七页,共13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课件:1.5 科学探究 (共20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课件:1.5 科学探究 (共20张PPT)

脚的长度与身高,寻找两者间的
对象 工具
关学系校里的同学或老师
刻度尺
11
对象的特征
体形较瘦 体形较胖 13岁男孩 13岁女孩 ……
身高(cm)
173
脚印的长度(cm) 23
结论
12
科学家们测量了许多人的身高和脚印长度 之后,得出了从脚印长度推算身高的公式:
身高(厘米)=脚印长度(厘米)×6.876
13
盒子里面装了什么呢?
有没有信心利用科学的过程 找出“最好的”答案?
14
摇一摇, 估计物 体的大 小,即 体积。
还有什么办
用磁铁吸 法可以判断物体 一吸,判 的其它性质?
断物体能 不能被吸 引。
掂一掂, 估计物 体的质 量。
翻一翻, 判断物 体的形 状。
15
讨论:
1、“黑盒子实验”一定是黑的吗?
②鱼呼吸速率可能与鱼自身的年龄有关 ;
③鱼呼吸速率可能和气压有关

19
20
守恒”的问题,最终被科学家吴健雄证实。结果杨振
宁、李政道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事例充分说
明:科学探究过程中,首要的工作是
( D)
A. 详细观察
B. 实验验证
C. 提出假说
D. 提出问题
2. 小李在探究影响鱼呼吸速率(即鱼每分钟开闭鳃 盖的次数)的因素时,请你补全小李的猜测: 如①鱼呼吸速率可能与水温有关;
获取事实证据 检验假设
交流
8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 探
建立猜想和假设

制定计划 设计实验

基 本
收集事实证据
过 程
检验假设
交流
9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1-5科学探究》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 (3)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1-5科学探究》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 (3)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猜测和假说可以被多次修 正、调整;而每一次调整是建立在学生的新认识 之上,必定带来下一步研究方案的变化。
关于观察
苹果的观察
苹 果 图 片
• 从这张图片看苹果,你看到了关于苹果 的哪些信息?把它记录下来.
•回忆我们看过的真正的苹果, 你 看到过什么?把它记下来.
•如果现在让你去看真正的苹果,你 打算怎样去看?
• 再次预测:要制作一个秒摆,它的摆线大 约是多少?你预测的依据?
• 比较两次预测的感受。
继续活动
• 请你制定一个调整秒摆的操作计划,看 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功地制 作出一个秒摆。
交流与分享 回顾与反思
关于猜想和预测
课标对‘预测技能’要求的具体表

• 3.1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假 设性的解释(P9)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依据来谈自己的猜测。建 议教师多问学生几个“你为什么这么想” 。
预测环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 允许多种有依据的预测存在
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思维水平不同,对现象 和问题的看法也会有不同,对于学生提出的有依 据的推测和假设都应该允许存在。
让学生在预测环节相互质疑,共同分析,让存 在的预测有更充分的依据。
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
▲精心选择,准备观察材料 ▲加强观察方法指导 ▲加强具体细节的指导 ▲ 运用多种形式培养观察兴趣和能力 ▲足够、适合的时间
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
▲重视语言(描述)在观察中的作用 教师的语言----聚焦观察范围,明确目的,指
向观察对象,引导注意隐蔽细节等。 学生的语言----用语言描述和整理观察到的各
目前科学课上预测环节存在的问题:
• 为预测而预测 • 预测沦为了胡猜乱想 • 预测与验证活动、实验结果脱离

1.5科学探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1.5科学探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实验操作:熟悉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巧。
-数据收集与处理:运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与处理。
5.科学思维能力培养
-逻辑思维:学会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进行推理。
-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创新思维:勇于提出新观点,尝试新方法,解决问题。
6.科学态度与责任感
【解答】
实验材料:激光笔、白纸、直尺、铅笔。
实验步骤:
(1)在教室内找到一个较暗的角落,将白纸固定在墙上。
(2)使用激光笔照射白纸,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
(3)用直尺在白纸上沿着光线的传播路径画线,并用铅笔标记。
(4)移动激光笔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观察光线是否仍沿直线传播。
实验结论: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
此外,课堂上的小组讨论让我看到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他们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还能让他们在互动中拓展思维,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对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难点,如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虽然我进行了一定的讲解和指导,但仍有部分学生掌握不够牢固。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3)在相同条件下,将光源移开,再次记录二氧化碳测试仪的读数。
(4)对比两次实验结果,分析光照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活动结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5.创新思维:科学探究方法
【题目】请举例说明如何在科学探究中运用创新思维。
【解答】
在科学探究中,创新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假设和设计新的实验。以下是一个例子:
-假设与设计:根据已有知识,对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讲练课堂1.5科学探究(讲义)(原卷版+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讲练课堂1.5科学探究(讲义)(原卷版+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科学探究【知识点分析】一.生活中的探究1.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在探究,在探究问题时,我们一般会先假设几种可能的原因,再对每一种原因可能产生的结果进一步探究,知道找到真正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2.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在探究。

例如,你家的电灯突然不亮了你会首先查找停电的原因,你可能会这样考虑问题:如果只有我们这幢楼停电,那么附近楼的灯应该是亮的,观察结果是对面楼的灯都不亮了,你会判定是整个小区或全村停电了:如果观察到对面的楼亮着灯,那么可能是我们这幢楼停电了;那么,是整幢楼停电还是只有我们楼道停电呢?二.科学家的探究1.科学家们为探究科学真谛做出了艰辛的努力。

下面是科学史上一位科学家( 琴纳医生)一次成功的探究活动--天花和牛痘的科学实验。

(1)天花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传染病。

18世纪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每当天花流行,就有大量患者丧生,即使有人幸存,也会在脸上留下疤痕。

英国医生琴纳了解到,10世纪时中国人已发明了往人的鼻孔里吹痘痂粉的方法预防天花,但这种方法并不安全,有时会导致人死亡。

(2)琴纳决心寻找更有效、更安全的办法琴纳发现,几千家家都有天花的受害者。

只有养牛场的挤奶女工中没有人患天花、他还发现已经得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次感染天花(3)挤奶女工告诉他,牛也会患天花,患病时在牛的皮肤上会出现一些小脓疱,叫牛痘。

挤奶女工给患牛症的奶牛挤奶,也会被感染而起小脓疱,但很快就痊愈了,以后她们就不会再得天花了。

于是,琴纳猜想其中必有奥妙。

(4)琴纳想:或许得过一次天花,人体就会对天花产生免疫力。

挤奶女工得了一次轻微的天花,就有了对天花的免疫力;得过天花的人也因此而获得对天花的免授力。

所以他们都不会再感染天花.(5)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从牛身上采集牛痘脓浆,接种到人的身上,使他们也像挤奶女工那样得轻微的天花,以产生对天花的免疫力。

(6)1796年5月的一天,琴纳从一位挤奶女工的手上取出微量牛痘脓浆,接种到一个8岁男孩的手臂上。

2024年七年级上科学《科学探究》优秀课件浙教版

2024年七年级上科学《科学探究》优秀课件浙教版

2024年七年级上科学《科学探究》优秀课件浙教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概念,掌握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实验设计的原则、数据收集与分析。

重点: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观察与提问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试管、酒精灯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探究的意义。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科学探究的概念、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观察、提问、实验设计等技巧。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实验设计的原则、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

5. 学生展示与评价(5分钟)6. 课堂小结(5分钟)7. 作业布置(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的意义与步骤2. 观察与提问的方法3. 实验设计原则4. 数据收集与分析七、作业设计答案:见板书设计5。

2. 作业题目: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答案:学生需结合实验过程,自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高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设计的原则2. 数据收集与分析3. 作业设计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一、实验设计的原则1. 单一变量原则:在实验设计中,应确保只有一个变量发生变化,以便观察该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对照原则:设置对照组,使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从而得出更可靠的结论。

3. 重复性原则:进行多次实验,确保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随机性原则:在实验过程中,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实验结果更具普遍性。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5科学探究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5科学探究课件
实验组:第二块草地:喷新型除草剂 对照组:第一、三块草地:喷传统除草剂
和不喷任何除草剂
1.写出探究一的科学探究过程。 怎样根据人脚印的长度来判断人的身高?
2.同步学案24—26页
台灯为什 么不亮了?
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可以提出 许多引起电灯熄灭的原因:
1.可能是:. . . . . . 2.可能是:. . . . . . 3.可能是:. . . . . . 4.可能是:. . . . . .
究竟是哪一种原因引起电灯熄灭的呢? 这是需要找出证据来证明的.
究竟是哪一种原因引起电灯熄灭的呢?这是需要找出证据来证明的.
实验结果的组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变 第一块草地喷洒传统的除草剂,第二块草地喷洒与第一块等量的新型除草剂,第三块草地不喷任何除草剂。
究竟是哪一种原因引起电灯熄灭的呢?这是需要找出证据来证明的. 并且能够对罪犯的性别、年龄、身高、走路姿势作出分析并画像。
还有什么办
用磁铁吸 法可以判断物体
一吸,判 断物体有
的其它性质?
没有磁性。
掂一掂, 估计物体 的质量。
翻一翻, 判断物体 的形状。
发现 问题;
提出 问题;
提出猜想 建立假设
制定计划 设计实验
进行

实验
检验与评

收集

证据
与 合 作
脚印与身高的关系如何? 黑盒子里装着什么?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 例如: a.为什么铅笔放在水里会变弯? b.动物们是怎样生活的? c.为什么月亮有时弯有时圆?
势作出分析并画像。
发现 问题
提出 问题
黑 盒 子 里 装 着 什 么
提出 猜想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5科学探究(18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5科学探究(18张ppt)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课题让陀螺转的更久课型科技活动课班级教师学生人数1、经过学生体验、教师叙述、演示实验,让学生认识陀螺旋转不倒的原由。

2、经过用简单资料制作陀螺、改良陀螺,利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教课目的研究影响陀螺旋转时间的要素,提升学生的着手能力,复习、稳固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学惯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照实验。

3、学生用改良好的陀螺进行竞赛,体验自己的研究成就,享受科学研究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要点、难点要点: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难点:在实验顶用控制变量法找出影响陀螺旋转的要素。

教课媒介多媒体演示、学生活动与教师叙述、实验相联合。

实验资料一次性筷子、 KT 板、 502 胶水、自行车钢珠、塑料管、剪刀、钳子、美工刀、圆规、单面胶等教课活动设计企图10 分钟左右科学视频赏识、学生点到、小组分组。

课前惯例科学赏识,一、引入:从学生生活切入,让他们思问:同学们有没有转过陀螺?路迅速进入讲堂,让学生玩答: ,,一下陀螺,让他们行为迅速今日我们参加到讲堂。

那我们试试着转一下小陀螺学生转陀螺二、教课内容—陀螺旋转原理以及拓展:教师问:陀螺旋转不倒是大学理工科追问:为何旋转的陀螺不会倒?一般物理第一册的内容,这答:不知道里只需要学生定性认识,这师: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三种基本能力:察看能段内容的叙述有学生是能够力、实验能力、查阅信息和剖析信息的能力,再接受的,同时有益于后边“类问:你们以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一种能力?似陀螺旋转不倒的案例举查阅百度获得:陀螺旋转不倒的原由是由于“角例”,有目的的让学生将科动量守恒” ,相应的知识需要我们大学期间学习,学理论与生活中的案例联系我们这个阶段的同学只需知道转动的物体拥有转起来,有益于学生科学修养动方向稳固性就能够了。

的培育。

针对刚才用语言讲解过的知教师演示:转动的陀螺逗留在手指上识,教师进行考证式的演示实验能让学生有一个直接的感性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安排 请完成名师面对面同步作业本A7-8页
本课结束,谢谢!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5节 科学探究
课堂讲解
一、生活中的探究
一天晚上,小明在房间里看书,忽然,悬挂在 天花板上的电灯熄灭了。电灯为什么会熄灭?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小明提出了 许多引起电灯熄灭的原因:可能是整个小区停 电了;可能是自己家里的保险丝烧断了;可能 灯泡接触不良;可能是灯丝断了……
究竟是哪一种原因引起电灯熄灭的呢? 这是需要找出证据来证明的.
亚当斯和勒威耶发现海王星
课堂讲解
天花和牛痘的故事--琴纳发现天花疫苗 阅读课本P.28-29
为什么得过牛 或许得过一次天 痘的女工不会 花,人体就对天 患天花呢? 花产生了免疫力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取微量牛痘脓 浆,接种到…
设计实验 收集证据 检验假设
接种牛痘可以 抵御天花
得出结论
课堂讲解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有哪些呢?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课堂讲解 电灯为什么不亮呢?
1、小区可能停电了
3、可能接触不良
证明:推开窗户,发现其 证明:拧动灯泡,发
他楼层都亮着灯。
现灯仍然不亮。
结论1:小区没停电, 问题出在自己家里。
2、保险丝可能烧断了
证明:走到另一个房间, 打开开关,电灯亮了
结论3:接触没问题, 问题出在灯泡上。
4、灯泡可能坏了
证明:换了一个新灯 泡,灯亮了。
建立猜想和假设
科 设计验证方案 学 探 获取事实与证据 究 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评价与交流
课堂讲解 三、我们一起来探究
(一)、脚印的长度与人的身高的关系
1.提出问题 2.建立猜想和假设 3.设计验证方案 4.收集获取事实与证据
调查号 姓名
性别 脚印长 身高

5.检验假设
6.交流
课堂讲解
(二)黑盒实验
给你一个密封的盒 子里面放有一个物体。 在不打开盒子的前提 下。想知道里面装的 是什么东西,你会用 什么办法?
操作 摇动 掂掂轻重 ……
目的 感觉大小 感受质量 ……
感受或现象 可以滚动 很轻 ……
判断 应该较小 质量很小 ……
课堂讲解
小结:
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是……
课堂讲解
尝试中考真题,我能行!!!
钨丝不能被吸引。 (4)得出结论:钨丝晃动并不是磁铁对钨有吸引作用,而
是▲。 1.(1)灯泡内的钨丝为什么会晃动?
(4)磁铁对通电的钨丝有力的作用。 (或钨丝通电后产生了磁场,和磁铁磁场相互作用而晃动)
课堂演练
2.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 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 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轨道:距离太阳 4,504,000,000 km 直径:49,532 km 质量:1.0247X1026 kg
天王星运 行的轨道 与计算结 果不一致
发现问题 星 的影响造成 的
建立假设
制订观测 计划
设计方案
望远镜发现 发现了 了一颗新星 海王星
收集证据 得出结论 检验假设
课堂演练
1.小凌同学在学习了磁知识后,对磁现象很感兴趣。一 天晚上,她在台灯下研究磁铁,偶然发现当磁铁靠近发 光的台灯时,灯泡内的钨丝晃动了。
让我们和小凌同学一起来探究: (1)提出问题: ▲ (2)建立假设:①可能是磁铁对钨有吸引作用;②可能
是…… (3)获得证据:小凌找来同样的钨丝,用磁铁靠近,发现
课堂讲解 试一试:你能设计实验和表格吗?
例:小敏、小颖和小青在玩荡秋 千时,感到秋千往返摆动时间有规 律。于是对“哪些因素决定秋千往 返摆动的时间”提出下列猜想,小 敏猜想:可能由秋千的绳长决定; 小颖猜想:可能由人与秋千坐垫的 总质量决定;小青猜想:可能由秋 千摆动幅度(摆动中人离开中心的 最大距离)决定。于是进行了如图 实验,一细绳一端拴一小球,一端 固定,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并记 录相关数据。
结论2:保险丝没断, 问题出在灯泡上
结论4:灯泡坏了。
课堂讲解 你能说说小明是怎样进行探究的吗?
电灯熄灭 的原因何 在?
可能是... 可能是... 可能是... 可能是... 可能是...
打算观察户外、 别的房间的灯 等
观察户外 的、别的 房间的灯、 线路、灯 丝、灯头
灯头里 的灯丝 断了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设计方案
收集证据 作出解释 检验假设
在探究问题时,我们一般会假设几种可能 的原因,再对每一种可能产生的结果进一步探 究,直到找到真正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课堂讲解 二、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呢?
海王星是距离太阳第八个位置的行星,也是 太阳系第四大(以直径来说)的行星。海 王星的直径比天王星小,但是质量比天王 星要大。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 。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 。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 2.(1)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2)蜜蜂发声不是由双翅振动产生的; (3)蜜蜂可能是靠小黑点振动发声的。
课堂讲解 四、探究实验中的“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对多变量的问题,情况往往比较复杂, 此时可以把其他变量固定,只对比其中一个变量的变 化对问题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