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写作 (2)
【初中中考作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点拨及范文欣赏
【初中中考作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点拨及范文欣赏内容预览:单元1作文教学与范文鉴赏单元写作目标1.通过写作活动,我们可以从多方面理解土地母亲,从现实层面(历史和现状)理解土地,从意义层面(文学作品和人类文化心理)理解土地。
2、能够围绕土地为话题,展开诗意的想象,写一片抒情性的文章或一首小诗。
3.培养以多种方式表达真实感受的能力。
写作技能讲解土地是人类的命脉。
人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文明,上演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我相信你们对这片土地也充满了深厚的感情。
你可以用美丽的语言表达你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爱和依恋。
你也可以关注眼前的土地变化,写下你对生活环境的担忧。
我们可以想象未来,让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大地更加迷人。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什么样的物体写景绘画的人应该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
我们可以适当地学习比较、风景抒情和基于事实表达愿望的技巧。
如果你写一首诗,你可以选择一组与土地有关的具体意象,放在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上,缩小范围,把握细节,并使用诸如平行、隐喻、拟人等修辞手段。
土地的话题很宽泛,可以给人们写信们对土地的眷念,写土地的有关传说,写土地的文化意义,写土地保护的严峻现实。
题目要求写成抒情性的文章或一首小诗,这就要在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一串珠子。
无论是叙事、讨论还是抒情,都应该是一致的,全文应该以土地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二、情感要真诚。
无论是热爱,还是担忧,无论是反思,还是回忆,都要有自己的真情,情真方能动人。
三、语言应该有文雅。
我们应该使用排比、隐喻和其他修辞,使文章在诗意的氛围中产生涟漪。
“散文充满活力,就像诗歌一样。
”(鲍斯托夫斯基的诗性散文)散文的真实感受和灵活表达需要优美的语言来匹配。
我们经常阅读人们在散文中一见钟情的语言。
四、表达要灵活。
散文在选材上可以涉及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在结构上也可以几放几收、舒卷自如。
对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等几种表达方式也一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目录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目录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雪2雨说3星星变奏曲4外国诗两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第二单元5敬业与乐业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7傅雷家书两则8致女儿的信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第三单元9故乡10孤独之旅11我的叔叔于勒12心声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青春随想第四单元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5短文两篇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第五单元17智取生辰纲18杨修之死19范进中举20香菱学诗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第六单元21陈涉世家22唐雎不辱使命23隆中对24出师表25词五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课外古诗词背诵名着导读附录第269页:后记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明1诗两首2我用残损的手掌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4外国诗两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第二单元说明5孔乙己6蒲柳人家(节选)7变色龙8热爱生命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第三单元9谈生命10那树11地下森林断想12人生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关注我们的社区第四单元13威尼斯商人14变脸15枣儿16音乐之声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乘着音乐的翅膀第五单元17公输18《孟子》两章19鱼我所欲也20《庄子》故事两则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第六单元21曹刿论战22邹忌讽齐王纳谏23愚公移山24《诗经》两首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课外古诗词背诵从军行月下独酌羌村三首(之三)登楼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望月有感雁门太守行卜算子别云间名着导读《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聆听天籁:读读泰戈尔附录谈谈散文后记。
九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一扩写认识诗歌
九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一扩写认识诗歌Poetry is a unique form of literary expression that has been cherished and celebrated for centuries. It allows us to capture emotions, thoughts, and experiences in a beautiful and evocative manner, using language to create images and evoke feelings.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表达形式,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珍视和赞美。
它使我们能够以一种美丽而引人深思的方式捕捉情感、思想和经历,利用语言创造形象并唤起感情。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aspects of poetry is its ability to connectus to our innermost thoughts and feelings. A well-crafted poem can resonate with our own experiences, helping us to feel understood and less alone in the world.诗歌最强大的一个方面是它能够将我们与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思想和情感联系起来。
一首精心打造的诗歌可以与我们自己的经历产生共鸣,帮助我们感到被理解,减轻在这个世界上的孤独感。
Furthermore, poetry serves as a universal language that transcends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barriers. It has the power to unite peopl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experiences, providing a sense of shared humanity and understanding.此外,诗歌是一种超越文化和语言障碍的普遍语言。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部分来自《点拨》
3.阴暗: 本课为黑暗、昏暗的意思。 阴暗、暗淡辨析: 同:二者都有“(光线)昏暗,不明亮”的意思。 异:二者的适用范围不同。“阴暗”可用于形容天色、心理、 脸色等,而“暗淡”多用于形容色彩、前途等。 例:(1)听到这个消息后,他的脸色顿时变得阴暗起来。 (2)悲观者面对不利的境遇总觉得前途暗淡,而乐观者 却能从微光中走向黎明。
品析第2节诗
部分来自《点拨》
4.作者是怎样摸索祖国的大地的?有哪些典型的意象?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手掌”由北向南,抚过大片国土。长白山、 黄河、江南、岭南、南海,每到一处,作者都突出了该 地区的特征性事物,并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它们的 特点。在感情色彩上,这几行诗是忧郁的、冷色调的, 表达了作者对苦难中的祖国无法言说的感情。
三 记一记词义
部分来自《点拨》
1.残损:
(物品)残缺破损。 残损、残缺辨析: 同:二者都有“不完整”的意思。 异:“残损”着重强调破损。“残缺”多指事物被损
坏后缺少一部分,不完整。 例:(1)由于商品包装不好,在运输途中残损较多。
(2)断臂的维纳斯有一种残缺的美。 2.憔悴: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同学们,提及戴望舒,我们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 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 姑娘”,但卢沟桥头的炮火点燃了民族郁愤,以“雨 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 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我残损 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放声歌唱“永恒的中 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 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
来自《点拨》
戴望舒(1905-1950) , 祖籍 南京, 生于杭州。1928年因发表 《雨巷》而名声大震,获得“雨巷 诗人”的称号。他是中国20世纪30 年代现代派代表诗人之一。他前期 的诗作凄婉朦胧,重象征、意象, 追求诗意的朦胧、含蓄;后期的诗 作则趋于写实、明朗,诗风变得厚 重、刚健,语言也更为洗练淳朴。 诗集有《望舒草》《灾难的岁月》 等。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单元测评小卷(一)
单元测评小卷(一)[测试范围:第一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9分)1.阅读下列语段,然后答题。
(8分)曾经的祖国,在历史的suì()洞里蜗.()行摸索,但却以________的乳房,喂养了迷罔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伟大的元帅,在________面前立下“此去泉台招旧部,jīng()旗十万斩阎.()罗”的誓言……勇敢的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像黑色的闪电,在苍芒的大海上高傲地飞翔……这些诗歌,篇制虽短,________颇丰,各具特色,令人回味。
徜徉其间,使我们可以领略作者的情思,触摸时代的脉搏,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suì(隧)洞蜗.行(wō)jīng(旌)旗阎.罗(yán)(2)请找出语段中的错别字,然后改正。
(2分)罔应改为惘芒应改为茫(3)依次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A.血债累累血流成河意思B.伤痕累累血雨腥风意蕴C.伤痕累累血流成河意思D.血债累累血雨腥风意蕴(4)画横线的句子是病句,请修改。
(2分)应删掉“使”。
2.(原创题)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A.《萧红墓畔口占》的作者是现代诗人、翻译家戴望舒。
戴望舒的代表作有《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B.“青春不是一段花枝招展的如花妙龄,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
C.“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这句话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
D.“南国烽烟正十年”中的“烽烟”古代指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
【解析】这句话没有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3.名著阅读。
(4分)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填人名)在《儒林外史》中描写了不同类型的儒生形象:比如有穷困潦倒、卑微怯懦、庸俗虚伪的腐儒范进(填人名);也有盗名欺世、狭隘狡诈的无德小人牛浦郎(填人名);还有独善其身又能兼济天下,被誉为贤人群体领袖的真儒虞育德(填人名)。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测试题第一单元学习刚刚结束了,大家应该及时进行学习巩固?下面是店铺提供的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测试题,大家可以进行自我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荇藻(xìng) 白桦(huá) 蘸着(zhàn) 簇新(cù)B.掠过(lüě) 蜗行(wō) 淤滩(yū) 驳船(bó)C.胚芽(pēi) 虔信(qián) 深邃(suì) 纤绳(qiàn)D.黝黑(yōu) 瞰望(kàn) 彻骨(chè) 绯红(fēi)2.根据语境和拼音填写汉字。
(2分)(1)“宁为安全qiáo cuì,______不为事故流泪。
”这是技术保障大队的一条警句。
(2)穿着灰布衣服的人群,从披着chén xī______的破屋中出来。
(选自艾青《吹号者》)(3)文学能给人的情感带来深刻的wèi jiè ______。
(4)春天,堤上繁花如jǐn zhàng______。
3.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停顿。
(2分)(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2)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4.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想象这种表现手法的一项是( )。
(2分)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B.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C.(我)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D.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在夕阳下闪耀金光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在巴西世界杯预选赛上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具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B.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C.李娜获得法网冠军的经历告诉我们,是否具有坚定的获胜信念是成功的前提D.西安世园会会徽取名“长安花”,由西安籍著名平面设计师、北京申奥标志设计者陈绍华设计6.按照提示默写诗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点拨及范文欣赏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点拨及范文欣赏内容预览:九下第一单元作文点拨与范文欣赏单元写作目标1、通过写作活动,多层面地认识土地母亲,了解现实层面(历史、现状)的土地,了解意义层面的土地(文学作品、人的文化心理)。
2、能够围绕土地为话题,展开诗意的想象,写一片抒情性的文章或一首小诗。
3、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
写作技能讲解土地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命脉。
人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文明,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相信你对这片土地也充满了深情。
你可以用优美的语言抒写对这片土地的一往深情的挚爱和眷恋。
也可以关注眼前土地的变化,写一写对生存环境的担忧。
更可以畅想未来,让我们头顶的这一片天,脚踏的这一方土,更加迷人。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状物写景绘人,都要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可适当借鉴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
若写成诗歌,可以选取一组与土地有关的,寄予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物象,缩小范围,抓住细节,采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写。
土地的话题很宽泛,可以写人们对土地的眷念,写土地的有关传说,写土地的文化意义,写土地保护的严峻现实。
题目要求写成抒情性的文章或一首小诗,这就要在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一线串珠。
无论是叙述、议论还是抒情,都要一以贯之,以对土地的情感变化为为线索串起全文。
二、情感要真诚。
无论是热爱,还是担忧,无论是反思,还是回忆,都要有自己的真情,情真方能动人。
三、语言要有文采。
要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让文章荡漾在诗意的氛围中。
“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
”(巴乌斯托夫斯基《散文的诗意》)散文的真情实感、灵活的表达方式,需要优美的语言才能相称。
我们往往在散文中读到让人一见不忘的语言。
四、表达要灵活。
散文在选材上可以涉及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在结构上也可以几放几收、舒卷自如。
对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等几种表达方式也一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有时突出其一,作为重点加以运用;有时几种方式熔为一炉。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梅岭三章教案(表格式)
出示本文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旌(旗):jīng悬:xun当(纸钱):dng应(有)涯:yīng y (遍)种:zhng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字音,注意节奏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2、背诵并默写三首诗,进一步体会艺术特点和表现力量。
学生回想自己知道的事迹诗歌,分享交流。
例如:如《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如《乌江》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10’
板
书
设
计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
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朗读小序,请大家分析其作用。
教师总结:小序交待了诗篇的创作背景
组织同学分三组,分别齐声朗读三首诗,看哪一组同学读得更好。
概括三首诗分别写的主要内容。
教师总结:第一首:回首征程——过去
第二首:勉励战友——现在
第三首:展望未来——将来
学生举手介绍:陈毅。名世俊,字仲弘,中国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
难点
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关键
品味诗句的艺术感染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1、明确目标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3、出示目标
游击战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学习扩写(已审阅)
写作学习扩写文题一:学习完本单元的诗歌,一名同学总结了自己对诗歌的认识,写了下面这句话。
回顾读过的诗歌,从中选择几首作为例子,将这句话扩写成一段话。
不少于300字。
诗歌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体裁,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用意象来表达情感,二是语言凝练,三是讲究节奏和韵律。
文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将其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题目自拟。
不少于600字。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和他的随从在逃难途中,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
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
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
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重耳于是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文题三:阅读下面的语段,深入思考,将其扩写成一篇议论性文章,题目自拟。
不少于600字。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时抱佛脚。
持之以恒,就要坚持不懈,而非一曝十寒。
古今中外很多事例都告诉我们,做事情有恒心方能成功。
我们在求学、成长的路途上,也应持之以恒。
文题一:围绕作文题中展示的诗歌的三个特点搜集写作素材,并从所学诗歌中找出例子加以分析。
可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第一节为例,分析诗歌用意象来表达情感的特点;可用《断章》和《风雨吟》为例,分析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可用《月夜》为例,分析诗歌讲究节奏和韵律的特点。
因为要求不少于300字,可在列写提纲基础上进行写作,力求做到表述准确,举例具体,语言简练。
文题二:首先应认真阅读所给材料,并找准中心。
面对乡下人送给的土块,重耳和狐偃的不同态度体现了身处困境时不同的心态,狐偃从中看到希望,他这一句话点醒了重耳,使他重新坚定了长远的目标,而且有了精神支柱。
所以这个文段表达的中心是在困境中也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而这也是重耳态度转变的原因。
其次围绕中心找准扩写的点。
可以结合中心抓住文段中最富有戏剧性的内容进行扩写,即“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
我用残损的手掌朱则光【活动任务】1.理清诗歌思路,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品味语言;3.深入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
【活动方案】一、导入:老师虽然是第一次来江城芜湖,但是老师知道我们芜湖不但是美丽的山水城市,还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古城。
其中小赭山上长眠着一位抗日名将,被周恩来称赞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雄”,他就是戴安澜将军。
当戴将军带领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丛林里浴血奋战,一位诗人正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用自己残损的手掌,抒写着献给祖国母亲的歌。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个和戴将军同龄、同姓、同样高贵而倔强的诗人——戴望舒。
(屏显作者图片)二、吟诵:1.音乐声中范读。
2.自由吟诵两遍。
给每行标序号;提出你的疑问。
需要解决的疑问:①诗人的手掌为什么是“残损”的?屏显: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1942年。
1938年,诗人戴望舒从沦陷区的上海来到香港,主编一家报纸的副刊,编发了不少动员抗战的诗歌。
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后,立即逮捕了几乎全部的在港知名华人,包括戴望舒在内。
戴望舒活跃的抗战姿态,很显然引起了日军的注意。
日本宪兵动用酷刑审讯戴望舒,试图从他口中获取文艺界抗日人士名单等资料,但他始终没有屈服。
戴望舒在狱中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所受的酷刑和折磨,是非常惨烈的,这使他出狱后仍无法摆脱这场噩梦,两年之后,他在《等待(二)》一诗中,还写下了这样刻骨铭心的句子:在这阴湿,窒息的窄笼:做白虱的巢穴,做泔脚缸,让脚气慢慢延伸到小腹上,做柔道的呆对手,剑术的靶子,从口鼻一起喝水,然后给踩肚子,膝头压在尖钉上,砖头垫在脚踵上,听鞭子在皮骨上舞,做飞机在梁上荡……“泔脚缸”,就是废水桶、马桶。
这首诗真实地记录了诗人在狱中所受到的惨无人道的折磨。
可见,“残损的手掌”,首先是写实的。
②“那辽远的一角”“那上面”“那里”指什么地方?——根据诗句本身和写作背景推断。
指的是没有被侵略军蹂躏的解放区。
三、对话:1.第1、2行:①“我用残损的手掌/抚摸这广大的土地”,老师读得对不对?少了一层什么意思?(比较:抚摸,用手轻轻摩擦。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梅岭三章》备课素材 新人教版(通用)
《梅岭三章》鉴赏人生之两大端在于生和死。
在生死存亡关头的抉择,最能显出一个人的精神和气节。
有人畏死远难,求生害仁,苟且偷生,遗臭万年;有人视死如归,杀身成仁,尽道取义,流芳百世。
后一种选择,是我国自古以来志士仁人遵行不移的道理。
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又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又说: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孟子·尽心上》)。
正是这种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尽到死命的道德理想鼓舞着无数民族英雄为国家、为人民舍生就死,赴汤蹈火,留下了无数惊天动地泣鬼神的英雄业绩。
苏武渴饮雪,饥吞毡的坚贞气节,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勤勉精神,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夏明瀚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铮铮铁骨,这一切构成了中华民族浩荡不息的历史河中最为崇高壮美的景观,民族之魂就在这洋洋大观中闪烁出永远灿烂的光辉。
《梅岭三章》也是陈毅在生死存亡之关头所写下的一曲气壮山河的无产阶级正气歌。
这是由三首七言绝句构成的一组诗。
三首诗虽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可单独成篇示人,但在基本题旨上又具有内在统一性,它们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作者坚定革命的信念及甘愿为人类美好事业献身的革命生死观。
二首诗都以小序中虑不得脱四字自然生发出来,以断头为基本意象,但显示出的却无一丝一毫悲切伤感的情调,而是一派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慷慨豪壮之气。
吟咏之际,不觉使人热血沸腾,斗志倍增。
第一章着重表现作者对革命事业生死不渝的坚贞气节。
断头今日意如何?诗一开篇就径直将死亡问题提了出来,以如何面对断头之危自问,这充分显示出陈毅勇于面对死亡的英雄无畏气概。
生命对于人生只有一次,面临断头的时刻,任是谁也会有一些想法即意涌入头脑之中的。
此时此刻,陈毅想到了什么呢?他首先想到的是创业艰难百战多。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梅岭三章》教案2新人教版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梅岭三章》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梅岭三章》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梅岭三章》问题。
(3)相关文学作品: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与梅岭相关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梅岭的魅力。
2. 拓展建议:
(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梅岭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开展梅岭主题的文学创作活动,如写诗、作文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②第一部分:梅岭的自然风光。重点知识点有梅岭的地理位置、山脉走向、植被类型等。词句示例:“梅岭位于江西省南部,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区。”
③第二部分:历史文化。重点知识点有梅岭的历史沿革、文化遗迹等。词句示例:“梅岭历史悠久,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
④第三部分:与梅岭相关的历史故事。重点知识点有梅岭故事的历史背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词句示例:“梅岭故事反映了梅岭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梅岭三章》教案2 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梅岭三章》。本课主要讲述了梅岭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以及与梅岭相关的历史故事。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拓宽对我国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知识的认识,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梅岭三章》同步教案新人教版
2 《梅岭三章》【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自主阅读小序和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三首诗,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
3.品味诗句的艺术感染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
【教学重点】1.理解体会这三首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诗歌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2.学习本诗比喻、引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把现实、想象和理想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
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
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
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
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
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
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陈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
四川乐至人。
他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
1972年于北京逝世。
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2.背景资料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
1935年春,陈毅同志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
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苦难的阶段。
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
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
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一单元 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二)(2022·贺州) 晨曦里的莫高窟
李宝堂 ①记得第一次到莫高窟,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我在甘肃师范大学学习的时候。从 那以后,莫高窟成了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几十年间不分春夏秋冬,数十次到访。或参 观洞窟,或临摹壁画,或现场写生,或学术交流,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收获。 ②在莫高窟,我瞻仰过雄伟壮观的弥勒大佛,临摹过美丽善良的九色鹿、神采飞扬 的飞天,描绘过姿态万千的“反弹琵琶”,欣赏过张议潮统军出行收复河西的雄强之 气……正是在这“东方民族之文艺渊海”,我寻到了中国美术的古老渊源,确立了 “心随敦煌”的艺术追求。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精心保护和整 理,莫高窟成为全世界瞩目、光彩熠熠的古代美术“博物馆”。作为甘肃的本土画家, 我们有责任用画笔表达对于敦煌艺术的崇敬与理解。
④我们阅读了有关史料与书籍,领略了敦煌艺术的伟大与神奇,深为常书鸿、段文 杰、樊锦诗先生的艺术人生和“夜夜敦煌入梦来”“一画入眼中,万事离心头”“我 心归处是敦煌”的炽热情怀所感动。经过反复探讨,我们确定创作一幅以莫高窟为主 体形象的绝版套色木刻版画。为增强现场体验,在动笔之前,我又一次走进莫高窟, 感受金秋时节莫高日出的壮美。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舒婷是20世纪80年代“朦胧诗”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诗多借鉴浪漫主义的艺 术手法。 B.从《唐宫夜宴》到《只此青绿》,中国风节目“出圈”的背后,是创作者发扬、 继承传统文化的敬意和满足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诚意。 C.在动漫专题片《血与火:新中国是这样炼成的》中,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 生动讲述党史故事。 D.能否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是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解析】B项,语序不当,将“发扬”与“继承”位置互换;C项,成分残缺,删去 “在”和“中”;D项,两面对一面,可删去“能否”。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电子课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明1 诗两首2 我用残损的手掌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4 外国诗两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第二单元说明5 孔乙己6 蒲柳人家(节选)7 变色龙8 热爱生命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第三单元9 谈生命10 那树11 地下森林断想12 人生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关注我们的社区第四单元13 威尼斯商人14 变脸15 枣儿16 音乐之声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第五单元17 公输18 《孟子》两章19 鱼我所欲也20 《庄子》故事两则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第六单元21 曹刿论战22 邹忌讽齐王纳谏23 愚公移山24 《诗经》两首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课外古诗词背诵从军行月下独酌羌村三首(之三)登楼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望月有感雁门太守行卜算子别云间名著导读《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聆听天籁:读读泰戈尔附录谈谈散文后记艾青《我爱这土地》原文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歌评析】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梅岭三章》教学过程设计新人教版
梅岭三章教学目标1.学习陈毅同志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2.学习本文比喻、引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3.领会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歌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3.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回环递进、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表现力量。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有一位解放后被授予元帅军衔,曾先后担任上海市市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同志,他一生酷爱文学,被誉为“元帅诗人”。
他就是:陈毅(板书)。
郭沫若在《赠陈毅同志》一诗中这样评价他:“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
”(板书)陈毅同志于1935年至1937年曾在梅岭开展过三年游击战争,经历了革命斗争中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
作为军人,他以自己的行动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支不可战胜的伟大革命力量;作为诗人,他为我们留下了像《登大庾岭》《赣南游击词》《梅岭三章》等气壮山河的诗篇。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梅岭三章》(板书)。
梅岭: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
三章,三首。
《梅岭三章》就是在梅岭写的三首诗。
这三首诗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铺开,思想感情逐步升华,把过去、现在、将来融为一体。
我们读《梅岭三章》,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一股冲天的浩然之气,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激荡心中的革命豪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一种伟大而崇高的人格力量,正是因为这三首诗是从一位无产阶级英雄的情感的心河中流出来的。
要做革命诗,首先必须做革命人。
请允许我用两句诗表达我的这种认识:绝唱三章留梅岭,诗人本色是英雄。
二、听读品文(一)整体感知,引读小序1.讲述:这段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呢?1936年冬,敌人得知梅岭有游击队的重要负责人,就对此山实行残酷的围剿。
陈毅同志在大庾遇险,立即返回梅山,正遇敌人搜山,就隐蔽在一个山坳里。
敌人放火,巧逢大雨,山火被淋灭。
天黑时,敌人佯装撤走,半夜时又折回搜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得道高僧一语点破人生的真谛:漫漫人生路中,乐观是多
么重要啊!所以我认为,要想让生活变得不那么苦涩,不妨
给生活加点儿糖。①
①从故事中引出论点,引
起下文,照应题目,写法
巧妙。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盛夏,两个同样口渴的人回 家后,面对桌子上的半杯水,一个人怒气冲冲地喝完了水, 另一个人则是高兴地喝完了水。同样的一杯水,效果却截然 不同,你会选择哪个呢?②这决定了你的心态,乃至一生的 成败。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对材料认真分析,找准材 料揭示寓义的角度,审出材料的写作指向,从而确定写 作主题。可从薛谭的角度构思,提炼出“持之以 恒”“知错能改”等主题;可从秦青的角度构思,提炼 出“言传不如身教”“因材施教”等主题。
范文欣赏
寻找
我曾经问老师:“幸福在哪里?”老师笑而不语,只是 面带笑容看了看自己的周围,随后又对我说:“你自己去周 围找吧。” ①
通过阅读,我们可概括出这首诗的内涵:人生要 有目标,虽然路上注定有坎坷和荆棘,但只要坚持, 只要努力奋斗,风雨过后必能见到彩虹。对此,我们 可提炼出“目标”“理想”“坚持”等话题,写自己 在学习、生活中遭遇困难以及自己如何定下目标,坚 定不移地走下去,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也可结合生 活中典型人物的事例,发表“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的感想等等。
技法点拨
审题篇
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第一步。审题定位准确,是作
文获得高分的重要保障。那么,如何避免审题时出现偏题
或离题的现象呢?
1.审清题目的限制 要仔细阅读题目以及相关的话题、材料、写作要求、
提示语等,作文的限制就在这些“部件”中有所体现。一 般包括:字数、文体、话题、保密性、人称、数量、时间、 空间、中心等。例如:《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这个 作文题目限制了写作对象(事)、写作数量(一件事)、 取材范围(我身边的事)、文章中心(趣事)等。
无刻不在接受外界的“刺激”,通过感官,获取信息。其中 有些感受,经历了也就过去了,没有留下什么印痕;而有些 感受则留了下来,乃至逐渐形成一种思想认识,由“受”而 “觉”,产生思想的萌芽,“意”亦在其中矣。“长大”基 于身体,行于思想,尚于精神。感受——感觉——感悟,正 是写好这篇文章应有的立意过程。
于是,我遵循老师的指导,独自漫步在街道上,仔细观 察着各个角落,认真地寻找着幸福。
①由问句引出本文主题——寻找 幸福。
公园中,一个五六岁的孩童拉着母亲的手,迫不及待地 跑向娱乐设施,孩童一边喊着“妈妈,快点啦!”,一边望 着不远处的滑梯,母亲也在微笑地回应:“不要着急,慢点 跑哦,别摔着了。”母子二人拉着手向滑梯跑去。我站在一 旁,看到这一幕,心想,这也许就是幸福吧。
⑤举例论证。以人为例,论证悲观 的心态的影响。
“境由心造”,事在人为。让我们用积极乐观的心 态去对待生活吧!这样,在生活这个广阔的原野上,你 收获的将是幸福和快乐。⑥
⑥强调论点,警醒号召。源自【名师点评】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题目所给的材料中老人对不同的旅 行者说的话是不同的,据此可知,可以以“相由心生”“境由 心造”作为文章的立意。这篇作文审题准确,立意深远,材料 运用恰当,议论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面经常湿漉漉的,但他却说一楼好,可以免去搬东西的辛苦。
因此,不管苏格拉底处在如何不利的情况下,他永远是满足
的、快乐的。
②分论点一:乐观能 化解挫折与苦难。
尤利乌斯用2马克买的一注彩票,却中了50万马克。他用这50 万马克买了一幢豪华的别墅,并添置了许多高档的家具。想不 到这一切在他的一个烟头中化为灰烬。朋友们都来安慰他,他 却说:“我只不过损失了2个马克。”正是他的乐观心态化解 了50万马克家产损失的巨大痛苦。这样,尤利乌斯注定终生要 与快乐为伍。③
③举例论证。以苏格拉底和尤利乌 斯的事例作为论据,论证充分。
如果你用悲观的心态去看世界上的事情,那么,即使是 很小的挫折与痛苦,你也会觉得它是天大的灾难,由此背上 了沉重的思想包袱。④中国古代有一个国家叫杞国,这个国 家的人总担心有一天天会塌下来,整天都提心吊胆,惶惶不 可终日。于是后人流传下一句话:“杞国无事忧天倾。”后 来又由此造出了“杞人忧天”的成语。
路上,继续搜寻着幸福。一对情侣进入我的视线。两 人牵着手,不时传来喁喁细语,也许是在互相诉说着自己 离别时的思念、相聚时的甜蜜,两人的脸上绽放出如春日 般的灿烂笑容。我注视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想,这或许 也是幸福吧。②
②列举来自各个角落他人的幸 福:母亲对孩子关爱的幸福、 情侣间甜蜜的幸福。
我伫立在风中,看着路旁来来去去的人们,突然之间 又感到很迷茫。我看到的都是他人的幸福,而我自己的幸 福又在哪里呢?于是,我又去问我的老师。
③通过视频对比,指出我们时 刻沉浸在幸福之中。
放学后我一边思索一边往家走去。终于,我踏进了 属于我家的那个小院。推开大门,有正在洗菜的妈妈向 我打招呼:“回来了,孩子。”有扑在我身上的妹妹向 我绽放出可爱的笑容:“哥哥,这是爸爸给你买的新自 行车,你骑着带我一起玩吧!”有满桌喷香的饭菜,也 有空调吹来的习习凉风,一切是那么的平实。想着老师 给我放的视频,我突然感到一种之前从未感受到的温馨 和美好。没错,这就是属于我的幸福。④
题三:
给苦药加点儿糖,它会更方便服用;做蛋糕时加点儿糖,它 会变得更甜美。那么,我们的生活是不是也要“加点儿糖” 呢?以《给生活加点儿糖》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不少于500字。
要求:
可以叙事为主,结合适当的抒情、议论,升华主题;也可以 写成议论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做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①由“半块面包”的故事引出 本文的论点——境由心造。
不同的心态造就不同的境遇。如果你用乐观的态度去看
待世界上的事情,那么即使是挫折甚或是苦难,你也能从中
找到乐观的理由,进而化解挫折与苦难。②大哲学家苏格拉
底住在五楼,搬起东西来颇为不便。但他却说五楼好,可以
免受底楼的潮湿之苦。后来他的住处从五楼搬到了一楼,地
2.捕捉、推敲题眼 例如:《他也是我的老师》的题眼是“也”这个虚
词。“也”字说明“他”不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学校里给 自己传授知识的老师,而是指在生活中或社会上教给自 己知识、技能、处世的道理的人。因此,我们首先要选 准对象,然后重点写出“他”不是老师,却像老师一样 教育了“我”。
3.领会题目的隐含意义 例如:《我的梦》关键在于对“梦”的理解。如果
要求:
要根据题目的不同特点来确定审题的方法。
题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材料原文参看课文18页) 你从这个小故事中感受到了什么?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
一点,写一篇作文。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500字。
要求:
审题时要注意理解老人态度的变化,品味两个“也”字的含 义,并适度联想,表达你真实的看法,抒发真情实感。
②举例论证,以喝水为例 论述心态的重要性。
现代人真的应该知足常乐!随着生活的改变,每个人身
上的压力虽说有所不同,但肯定的是,压力大了。经常听到
才是小学生的妹妹抱怨学校的家庭作业剥夺了他们本该轻松
的童年;我是一个即将中考的学生,常常被几个月以后的考
试压得喘不过气。我时常在想,这个社会究竟是怎么了?好
3.择一而作法 有的作文的材料内涵很丰富,其作文立意可以是多元的,
我们可从中多角度提炼观点。如湖北黄冈中考作文材料:薛 谭跟秦青学唱歌,还没有把秦青的技艺学完,就自以为都学 到手了,便向老师告辞回家。秦青也没有阻拦他,在城外的 大道旁给他饯行。这时候秦青抚摩着拍板,慷慨激昂地高唱 起来,声音振动了林间的树木,反激出的回声挡住了天上的 行云。薛谭便急忙向老师道歉,要求回去继续学习,从此以 后,他一辈子再也不敢说回家的话。材料是在讲述“薛谭学 讴”的故事,其内涵丰富,角度多元。
给生活加点儿糖
一个失意的人路过一座偏僻的庙,在庙里他激动地向一
个老和尚诉说自己的诸多不如意。老和尚默默地听着,并不
时地安慰着他。最后,老和尚对这个已经平静下来的人说:
“施主,老衲送你一句话吧——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得一
二足矣!”那个人听完,若有所思地走了。
是啊!多么朴实的道理,却道出了多少人的无奈啊!这
2.提炼话题法 作文的材料,有的主旨比较隐晦,这类隐晦的材料作
文审题立意比较费力。如安徽芜湖中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诗句,按照要求作文。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 兼程/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 都在意料之中。
这个题目中的材料选自现代著名诗人汪国真的《热爱 生命》,给人以美的享受,但诗的主旨比较隐晦,为审题 设置了一定的障碍。
了,这个时侯不妨试着乐观起来吧!拨散层层悲观的乌云,
你一定会惊奇的发现,天哪,这么美的风景,我怎么从来没
发现啊?③
③举例论证二。“不妨”, 退一步讲,用语讲究分寸。
人生就是一面镜子,如果你乐观面对人生,人生也会
④分论点二:悲观会让人背 上沉重的思想负担。
杞国人为什么会担心天塌下来?就是因为他们是用消极 悲观的心态去看世界,这样,这世界在他们的心目中就 会变得越来越坏,越来越不可收拾。据一份调查显示, 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都是由于自寻烦恼,把很小的挫 折和点滴的痛苦想象成了巨大的灾难,因而感到心里难 以承受所致。⑤
把“梦”理解为睡觉时做的梦,就很容易写成一篇想象 文章。其实,这里的“梦”还指“梦想”“理想”。从 这个角度去理解,立意更深,选材范围更广。再如《寻 找》主要要写寻找的过程,这种文章普遍写法是以自己 的视角写几个寻找某物的事例,最后总结,虽然很阳光 向上,但不易有突破。唯一方法是在寻找的东西上,也 就是立意上有所突破,比如寻找“真正的快乐”“人们 的团结心”之类深远的意义。
写作 审题和立意
R· 九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审题和立意
1.掌握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学以致用,能较为精准地审题、立意,进一步提高写作实 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