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组织学理论

合集下载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读书笔记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读书笔记

《公共组织理论》笔记(登哈特著人大出版社2003年5月版笔记时间:05年10月3日—10月20日)1、宪政主义行政思想:关注社会公正、平等、民主、回应性。

代表人物:杰斐逊、沃尔多、戈尔姆比斯基、奥斯特洛姆、登哈特。

2、管理主义行政思想:关注效率。

代表人物:汉密尔顿、威尔逊、威洛比、古利克、西蒙、奥斯本和盖布勒。

3、奥斯本和盖布勒在《重塑政府》中提出了十大原则构成了新公共管理的核心,认为,政府不仅应该采用企业管理的技术,而且也应该采用企业的某些价值观。

本书作者认为这些观点是不可接受的,“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的理论支柱)的中心原则是所有的人类行为都受到自我利益的驱使,它总是抵制一些类似公共精神、公共服务的概念。

”4、本书作者试图以公共服务取代新公共管理。

他主张的公共服务的核心是:民主治理。

但既然是治理,就离不开官僚组织,以及由官僚组织所引发的一系列被认为是不民主的命令、控制和官僚主义。

作者的一个弱点是,他所主张的新公共服务除了告诫人们注意对民主、公正、回应性登社会公共价值的追求外,也无法提供一种可替代的东西,或者说理论。

官僚制在还没有被一种新的组织体制取代以前,还会存在。

在目前状况下,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官僚制进行改进,使之适合新的时代需要。

新公共管理作了一些努力,但它过分偏重于管理主义,从而丧失了一些社会公共价值,这就需要宪政主义行政思想进行努力校正。

5、作者认为,过往有关行政组织理论的著作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主流的公共行政理论致力于论述所谓的理性行政模型和建立在政治-行政两分法基础上的民主责任观;第二,作为一种学习理论,两分法把自己局限于对知识学习的实证主义理解中,没有认识到或者采用替代方法来观察组织,尤其没有将公共组织理论中的批评、理解和解释联系起来进行观察;作为一种组织理论,两分法把自己局限在由等级制结构表现出来的工具主义的关怀中,没有认识到或寻找一些可替代的组织设计,尤其没有将交流、一致性和控制问题结合起来。

一、公共组织理论概述

一、公共组织理论概述

(4)系统权变公共组织理论――整体系统组织观念的确 立(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组织管理的系统理论的理论基础来源于最早由奥地 利生物学家路德维根· 柏塔朗菲于1947年提出的“一般 系统理论”(General System Theory),也得到“控制 论”(Cybernetics,Norbert Wiener,1948)和“信息论” (Informatics,C.E.Shannon,1949)的有力支持或启发。 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末,一般系统理论引起组织管理学 家的重视,并把它引入到组织管理理论研究中来。 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F.E.Kast&J.E.Rosenzweig) 的组织系统权变理论(《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 变方法》1970),
第二节 公共组织理论研究方法及意义
一、公共组织理论研究概况 (一)西方公共组织理论研究概况 1、组织理论的提出:“组织理论”在学术上第一次得到 确认应该是1937年。这一年由美国管理学家卢瑟· 古利克 和英国管理学家林德尔· 厄威克合编了一本文集《行政科 学论文集》(Papers on the Science of Administration), 其中由古利克撰写的名为“Notes on the Theory of Organization”(组织理论的观点或概述)的文章被认为 是“组织理论”的首次命名。在这篇文章中,古利克对组 织理论主要应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设计,这就是劳动 (工作)分工与人员群体协作的组织结构问题,解决工作 分工与协调问题是组织的基础,也是组织的本质。他又进 而提出了著名的“POSTCORB”(Planning-计划、 Organizing-组织、Staffing-人事、Directing-指挥、 Co-ordinating-协调、Reporting-报告、Budgeting-预 算)作为组织及其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的重要性。

公共管理学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

公共管理学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
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
关键词 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私人组织 管理层次 管理幅度
摘 要 了解公共组织的基本理论,掌握公共组织 常见的组织结构,理解公共组织的过程和 行为,把握影响公共组织的环境因素。
第一节 公共组织概述
公共组织理论是研究和揭示公共组织性质、设计方式、组 织行为、组织发展规律等一系列组织问题的理论。
自上而下的权力:控制下属 自下而上的权力:影响上级 横向权力:控制处在左右的同级成员或部门
3、组织授权
外部授权:组织间的授权。如中央对地方的授权、 政府对相关企业的授权。 内部授权:上级把权力委派给下属,让下属更加 自主地完成任务。
公共组织的过程与行为:组织授权 公共组织的过程与行为:
某局新局长是一个锐意革新、具有民主作风的领导。他 到任之后就将自我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进行分析,把一些 可以由下级人员决定的事项分解到个人,自己只负责宏 观控制。对于该局长的这些作法,其他处室褒贬不一。 实施之初,虽然处室里的同志都有些不适应,但是大家 还是以极大的热情支持局长的改革,这让该局长很是欣 慰。但是,时间一长,他发现,同事之间的矛盾反而有 所增长。他私下里询问一些同志,才知道,原来大家相 互间存在着一种抵触情绪,有的人认为,局长在向下授 权的时候存在着偏向某些同事的现象。局长还发现,当 自己把权力授予下级之后,再进行一定的指导就成了一 个大难题,因为说的多了,会让人觉得自己不信任他人, 说得少了,又担心工作完成的情况及质量问题。以前对 于工作完成情况可以用非常硬性的制度规定加以控制与 评价,现在就不行了,结果感觉很难把握工作进展情况。 请思考该局长授权的方式及其优缺点。
2、横向结构(分部结构)
反映同级行政组织之间和各行政组织构成部门之 间分工协作的来往关系。 按地区划分。如公安系统、税务系统、教育系统 等。 按服务对象划分。如国家外国专家局、老干部局、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公室等。 按行业和产品类型划分。如归国家部委管理的国 家轻工业局、国家煤炭工业局、国家冶金工业局、 国家机械工业局、国家纺织工业局等。

公共管理学 知识体系

公共管理学 知识体系

公共管理学知识体系公共管理学是研究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其他公共机构在社会中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的学科。

它涉及了组织、领导、决策、政策制定和执行等多个方面,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

公共管理学的知识体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公共组织理论:公共管理学研究如何理解、设计和优化公共组织的结构、职能和运作方式。

这方面的知识包括公共组织的类型、组织行为、组织结构、权力和权威等方面的理论。

2. 公共政策制定与分析:公共管理学关注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

它研究政策制定的过程、决策者的角色、利益相关方的参与以及政策分析工具和方法。

3. 经济学与财政学:公共管理学的经济学和财政学分支研究公共机构的财务管理、预算编制、资源分配以及税收政策对公共事务的影响。

4. 行政法与伦理学:这方面的知识体系关注公共管理活动的法律和伦理问题。

它涉及公共机构的法律职责、行政程序、法规管理、职业道德、廉政和公共服务道德等。

5. 统计学与研究方法:公共管理学强调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以获取、分析和解释公共管理实践中的数据。

统计学、调查研究、定性研究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于公共管理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6. 领导与管理:公共管理学研究公共机构的领导力理论与实践,包括领导风格、决策过程、组织文化、变革管理以及团队建设等。

7. 公共服务交付与绩效评估:这方面的知识体系关注公共服务的交付方式和绩效评估方法。

它研究服务质量、效率、公平性、满意度以及绩效评价工具和指标。

以上是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知识体系,它们相互交织,构成了这一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准则。

公共管理学的学习和研究有助于培养具备公共政策分析、组织管理、领导决策等能力的专业人才,为有效实施公共服务和推动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公共管理学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

公共管理学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

下级组织在其管辖范围 自主性大,积 内有较大的裁量权,上 极性高,紧贴 级组织不予干涉的组织 实际。 体制。
4、根据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各部门所受的指挥和 控制分为完整制和分离制。
类型 完 整 制 定义 优点 缺点 行政首长权力 过于集中,属 下单位缺乏自 主性,易造成 因循守旧的工 作作风。 协调性差,工 作效率不高。
二、组织冲突与协调
(一)组织冲突
1、目标与顾客的冲突 2、功能与领域的冲突 3、目标间的冲突
(二)组织协调
1、水平协调 2、垂直协调
(三)组织合作模型
实行小团体控制,发展具有高参与性质的组织文化,竞争以时间为基 础,成立自我管理团队等。 合作的益处 1、提高工作效率 2、雇员的团结和满意 3、组织目标的实现 4、创新和适应 冲突的损失 1、精力的分散 2、影响了判断力 3、失败者效应 4、协调不佳
二、公共组织的一般结构形式
1、直线结构
厅长
A局长
B局长
C局长
处长
处长
处长
科长
科长
科长
科员
科员
科员
2、职能结构
A部
B部
C部
A局
B局
C局
3、直线-职能制 直线-
局长 校长
职能科室1 职能科室
职能科室2 职能科室
XX处 处 科
财务处 科 室 二 科 室 三 长 员 科 室 境的基本构成因素
1、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直接对公共组织产生影响,对公共组织行为加以 规范和引导。包括政治体制、政治权力、国家结构、政府 机构、政治制度、公共政策等方面。
2、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对公共组织动机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包 括经济体制、经济利益、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等方面。

公共组织理论

公共组织理论


信息不对称一定会引起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个名词都来源于保险业 逆向选择指由于信息不对称,难于找到正确的交易对象。
如:保险公司难于知道投保人的健康;

道德风险是指一方利用信息不对称,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
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 如:投防盗险之后的车辆乱停乱放。 借款人从事投机活动而对贷款人造成风险;
组织是指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人 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共同心理意 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 定方式结合起来的有机整体。简单地 说,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目标和特 定的人际关系这三种要素构成的一种 特殊的人群体系。
在现实社会中,存在三类不同的组织:
第一类是政府组织,也称第一部门,政府组织以服务于公共利 益并不以营利为目的,提供的是纯粹公共物品,它的消费具有不可分 割性和不可排他性,政府的政策对所辖区域的公民都会发生巨大影响, 追求的是国家利益或者行政区域利益最大化; 第二类是私人组织,也称第二部门,它提供的产品是纯粹的私 人物品,它的消费具有可分割性和排它性。私人组织是以实现私人利 益最大化为目标,为了盈利而根据消费者的需要组织经济资源,展开 各种经济活动的组织;

管理幅度首先是由古典管理学派提出的。 英国的管理学家厄威克提出了普遍适用的管理幅度:每一个上级 领导人所直接领导的下级人员不应超过5~6人。
早期关于管理幅度设计的思想特点: (1)主管人员应该知道自己的管理幅度是有限度的; (2)认为管理幅度存在一个固定的具体人数,应该努力寻求这一普 遍适用的有效幅度,在组织设计中推而广之。 后来的管理学家认识到管理幅度因不同的条件而异,不同行业、 不同企业和企业内部不同职务,管理幅度千差万别,因此将研究的 注意力转移到研究管理幅度的各项影响因素上来,陆续提出一些新 的见解和方法。

ch2 公共组织理论

ch2 公共组织理论

2.组织协调 (1)水平协调:组织间水平方向上的合作。 (2)垂直协调:依靠组织的等级权威来完成 协调。 水平协调无法解决的冲突就进行垂直协调。
3.组织合作模型 主要特征:实行小团体控制;发展具有高参 与性质的组织文化;竞争以时间为基础,是 效率的竞争;成立自我管理团队等。 组织合作的益处和冲突带来的损失,书p56, 表2-2
2.3.3
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
1.X理论与Y理论 X理论——“关于指挥与控制的传统观念” Y理论——表明个人目标可以与组织目标达 成一致
西蒙 《人的模型》提出了三种模型:“心 理学的人”、“经济人”、“行政人”。经 济人行为可以预测,行政人行为是不可预测 的。
X理论:假定人生来就厌恶工作,对绝大多数人必 须动用惩罚才能实现目标,人一般愿意受人指挥, 希望逃避责任,相对而言没有进取心。 Y理论:假定人并非天生不喜欢工作,工作和休息 一样消耗体力和脑力;人只要做出承诺就会自我控 制、自我完成;丧失进取心,强调安全感是后天经 验的结果,并非本性。
内阁制政府 这是一种在形式上由国家元首负责,实 质上由政府总理负责的政府体制。在内阁 制国家中,国家元首不负实际责任,没有 行政实权。总理担负实际行政责任,并握 有行政实权。
委员制 委员制,或称合议制政府的职权不是 由一个行政首长行使,而是由一个委员会 集体行使。
2.3
公共组织的过程和行为
组织过程是一个决策过程,而决策是一个“权 利角逐”的游戏。
票最大化,选民追求投票净利益最大化,执行决 策的政府官员追求预算最大化。
内容 经济 市场 私人 选择
媒体
杠杆
主体
动力
物物交换 (商品)
钞票
价格 (等价交换、 平等自愿)

公共管理学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

公共管理学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
2.公共管理者获得的权力是由全体社会成员授权赋 予的合法权。
3.公共权力的最终作用对象是公共事务。 4.公共权力的目标是谋取公共利益。
潍坊医学院人文社科院——《公共管理学》
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
(五)公共权力的产生 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组织分工,萌芽于原始社会
的管理权。原始社会的组织形式有共同利益和集体 行动,需要一个统一的权威,即公共权力的萌芽。
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
阿克顿:Power corrupts;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
权力制约权力 权利制约权力
潍坊医学院人文社科院——《公共管理学》
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
二、公共权力监控 (一)基本涵义
是指包括公共管理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监控 主体,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公共权力运行的合法 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和控制。
潍坊医学院人文社科院——《公共管理学》
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
5.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存性 6.公共组织政治因素的考虑 7.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 8.公共组织的独占性 9.公共组织行为具有强制性
潍坊医学院人文社科院——《公共管理学》
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
第二节 公共组织结构
八个部门 为何管不 好一头猪?
潍坊医学院人文社科院——《公共管理学》
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
2.现代公共权力 与现代工业社会相适应,公共权力的自主性增强。 ‘‘三权分离”奠定了其理论基础;但其自主性是
相对的,仍要受政治权力制约,执行政治权力意志。 公共(行政)权力作用范围也日益广泛,且内部
功能日趋分化。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守夜警察”)→ 垄断资本
(二)职能结构

公共组织学

公共组织学

第一章绪论一、公共组织的涵义广义的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为目的的组织,不仅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而且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学校、医院、教会、军队和政党等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

狭义的公共组织仅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

如卫生防疫站,房产交易所等。

二、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1、组织人员。

2、物质因素。

3、职能目标。

4、机构设置。

5、职位设置。

6、权责划分。

7、法制规范。

8、技术和信息三、公共组织的特征1、公共性2、政治性3、法治性4、权威性5、广泛性6、独占性四、公共组织的研究途径(一)管理途径管理途径是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公共组织的:1、4E途径:Economic Efficiency Effectiveness Equity2、管理七职能说,古德曼POSDCORB说(Planning Organizing Staffing Directing Coordinating Reporting Budgeting (二)政治途径1、多元主义(Pluralism)2、自主性(Autonomy)3、与立法机构的联系(The Legislative Connection)4、分权(Decentralization)(三)法律途径1、独立性(Independence)2、委员会形式(The Commission Format)3、替代性争端解决(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ADR)(四)政策途径1、公共治理构成一个在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之间不断循环的政策周期。

2、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是不可分的。

3、分权的政策执行比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更有效。

4、政策周期主要是政治过程,而不是管理效率。

5、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网络比科层组织效率更高。

(五)文化途径从文化途径来研究公共组织,强调人的主观方面的改变,如人的价值、态度、思维倾向、心理转变、深层次等概念,这些改变都需经过深层次的学习和改造,而这种学习和改造必须放在一种有利于这种改造的组织结构内才有可能成功。

《公共组织学》讲义

《公共组织学》讲义

《公共组织学》讲义第一章绪论(一)组织与公共组织1、组织的定义:组织是人们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按照特定的结构方式和活动规律结合起来的开放性的、动态的人类共同体。

它是包括组织成员、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组织行为和组织环境等基本要素在内的稳定的和不稳定的人类组合系统。

2、公共组织的含义:广义的公共组织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为目的的组织。

狭义的公共组织仅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

可从不同的角度理解:(1)静态的公共组织结构。

(2)动态的公共组织过程。

(3)生态的公共组织环境。

(4)心态的公共组织意识。

3、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1)组织人员;(2)物质因素;(3)职能目标;(4)机构设置;(5)职位设置;(6)权责划分;(7)法制规范;(8)技术和信息。

4、公共组织的分类:(1)以组织目标分:互益性组织、营利性组织、服务性组织、公益性组织。

(2)以所拥有的公共权力的强制性大小划分: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非强制型公共组织。

(3)我国:中国共产党组织、人民政协组织、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

5、公共组织的特征:(1)公共性;(2)政治性;(3)法治性;(4)权威性;(5)广泛性;(6)独占性。

6、公共组织的功能:(1)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的主体。

(2)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人员的归属。

(3)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的支点。

(二)公共组织的研究途径1、管理途径是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公共组织的:一是从管理功能及过程来考察公共组织,从组织活动的程序和技术上来界定公共组织;二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效率成为公共组织的主要价值。

2、政治途径:(1)多元主义;(2)自主性(3)与立法机构的联系(4)分权3、法律途径:(1)独立性(2)委员会形式(3)替代性争端解决4、政策途径:(1)公共治理构成一个在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之间不断循环的政策周期。

(2)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是不可分的。

公共组织学-权变组织理论

公共组织学-权变组织理论

直接的相互关系。
23:36:16
琼·伍德沃德 - 伍德沃德法则
23:36:16
• 任何组织都需要采取某种技术,将投入
转换为产出。为达到这一目标,组织要
使用设备、材料、知识和富有经验的员
工。并将这些组合到一定类型和型式的
话动之中。
11
• 比如,高校的教授在给学生授课时就使 用多种方法,包括组织要使用设备、材 料、知识和富有经验的员工课堂讲授、 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以及利用有习题解 答的教科书进行自学等等。每一种方法 都是一类技术。
23:36:16
23:36:16
实质:
权变组织理论的实质就是主张 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并从中找出合适的办法 来解决问题。所以,权变理论 要求依照工作的性质和人员的 17 特殊要求,来确定组织的模式, 使任务、人员和组织彼此相适 应。
核心
权变组织理论的核心在于把组织看作是一个有机的 “系统”。一个系统通常是由子系统来组成,而其本身可 能又是另一个系统的子系统。整个系统的能力有赖于每一 个子系统的能力,并且,大系统的职能或能力的任何变化 18 都会要求子系统作出相应的变化。整个系统的输入可能来 源于系统的外部或系统内部的子系统,其输出也同样,可 能是系统的外部或反馈给内部的某个子系统。因此,一个 组织的结构和职能必须以组织所处的外部或内部的许多环 境因素为基础,并依基础的不同而不同。
23:36:16
3.技术
企业组织需要采用某种技术进行生产和管理,企业采用不同
类别的生产技术一般会导致不同的组织结构与之相适应。管理技
术的改进也会推进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例如,IT技术的推广使
得组织的管理幅度得到一定的增加,促使企业组织结构向扁平化

公共组织学

公共组织学

公共组织学
公共组织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研究社会公共团体的形态、机制、功能和行为的一门学科,涵盖社会公共团体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发展等多个维度。

它是一种多领域的横向交叉学科,既可以理性地探索社会公共团体的实践内涵,也可以通过客观的考察、研究与描述去挖掘社会公共团体的存在与发展。

社会公共团体是公共组织学的研究对象,它是指以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共同利益为导向的社会团体,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具有独立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国际、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任务。

主要包括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公益性组织、民间组织、公民联盟、新兴管理组织等。

公共组织学主要涉及如下几个重要层面:公共利益理论是公共组织学的核心理论,探讨社会组织的发展模式、行为规律及机理;组织行为研究,分析公共组织中不同参与者对行为的影响;组织管理研究,研究公共组织的内部管理;社会工作学,研究公共组织如何处理社会问题;科技管理研究,研究组织如何有效应用科技进行管理;行政规划研究,探讨公共组织的发展战略;政策研究,评估政策对公共组织的影响;机构改革研究,分析公共组织发展的新模式;数据分析研究,用于推动公共组织变革。

公共组织学不仅涉及社会公共团体的研究,而且还要探讨公共团体所处的社会环境,携带社会价值观,如何促进公共意识的形成以及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模式和流程等,从多个角度呈现出社会公共团体解决问题和发展方面的原则、做法和内涵。

公共组织学:第一章 公共组织学理论视阈

公共组织学:第一章 公共组织学理论视阈

“公共性”的涵义与标准
公共性是公共组织的根本属性,明确公共性的含义是研究公
共组织的前提。
哈贝马斯的有关“公共性”的思想。
公式领域:他所定义的公共领域就是一个介于私人领域与公 共权力领域之间的中间地带,它是一个向所有公民开放,由 对话组成、旨在形成公共理性精神、以大众传媒为主要运作 工具的批判空间。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否形成的标准,在于由个人意见所 形成的公共舆论对共同事务的影响力的有无。
构成要素:
(1)物质要素:人员;机构设置;财务设置 (2)非物质要素:
组织目标
组织设计
组织文化
制度规范 权责结构 技术和信息
组织类型
政府组织
政党组织 非政府组织
事业单位
公共企业
1.2 全球化对公共组织的影响
参考书目:
[1][美]托马斯· 费里德曼.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A Brief
组织生态论
组织大脑论 组织文化论 组织政治论 组织心狱论 组织动态论 组织统治论

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 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 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2、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及其活动对现代人的重要性。
“公共性”的涵义与标准
织活动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管理活动,就在于其政治特性。

之偏好。
政治途径的三个前提是:
第一,主张政府不同于私人组织,必须对公共组织与私
人组织加以区分。保罗· 阿普尔比在《大民主》一书中
写道:‘‘从大的方面来看,政府职能和态度至少在三

公共组织理论研究

公共组织理论研究

MPA公共组织理论研究MPA公共组织理论(或公共组织与管理研究)是目前国内公共管理学界研究比较薄弱而亟待加强的一个主题领域。

在某种意义上说,公共组织理论也就是一般的公共管理理论;而掌握公共组织理论是实施有效的公共管理的前提,因为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活动的主体,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相似,公共组织理论是一般的“组织理论”的一部分。

在过去,公共组织的论述主要散布于“讨论公共官僚机构的政治学和经济学着作”中,这些着作“通常把公共官僚机构描述得与私人领域相当不同……都没有给予内部管理———设计组织结构、激励并领导雇员、发展内部交流和团队合作———高度重视”。

①现在,人们在理解公共组织方面已形成了许多重要的主题,并作了详细的研究,将这些主题整合在一起,有可能建立起一个公共组织理论。

②公共组织理论研究的是公共组织性质、结构、设计方式、组织过程或组织行为、组织环境、组织变革与发展一类的组织问题。

③作为人类活动协调和合作的形式,组织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现象,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极为重要,人类社会的进步依赖于组织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组织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公共管理活动也离不开组织,正如马克思所说:“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

”④传统公共组织(行政组织)理论源于20世纪初期的韦伯(Max Weber)和泰勒(FrederickTaylor)等人的着作,它以“官僚制”(科层制)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官僚制当作公共组织的最佳表现形式,视规则、精确性和专业分工为组织结构和生产力的关键。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官僚制从理论到实践都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和批判。

美国组织理论家沃伦·本尼斯(WarrenBennis)在《官僚制的灭亡即将到来》一书中说:“(从60年代开始算起的) 20至50年间,人们将目睹并亲自加入官僚制的送葬队伍。

”⑤不仅官僚制的实践发展遇到了严峻挑战,以官僚组织理论为基础并囿于“行政原则”探索的传统公共行政学也面临困境。

公共组织学

公共组织学

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公共组织是指在一个国家的特定地域社会中, 以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取向, 拥有法定的或者授予的公共权力, 承担相应公共责任的所有组织实体。

二.简答:如何理解公共组织?第一, 公共组织以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 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基本职责。

第二, 公共组织在组织生产和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 不以营利为目的。

第三, 公共组织通过行使公共权力来管理公共事务。

第四, 公共组织具有特定的地域性。

三、简答或多选: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第一, 公共职能目标。

第二, 以公共价值观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文化。

第三, 机构设置。

第四, 权责体系。

第五, 运行程序。

第六, 法制规范。

第七, 公共组织人员构成。

四、简答或多选:公共组织的特点第一, 服务性。

第二, 公益性。

第三, 社会性。

第四, 职能性。

第五, 法制性。

第六, 适应性。

第七, 独占性。

五、多选:公共组织的类型1. 中国共产党组织2. 人民政协组织3. 国家机关组织4. 事业单位组织5. 非政府公共组织六、名词解释:事业单位组织, 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 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 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七、单选:非政府公共组织一般指那些非政府的、非营利的、带有志愿性的、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社会中介组织。

八、简答:公共组织学的研究意义第一, 研究公共组织学是构建有中国特色公共组织理论体系的需要。

第二, 研究公共组织学是我国公共管理实践发展提出的要求。

第三, 研究公共组织学是推动公共组织发展的需要。

九、多选:公共组织学是一门与管理学、组织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行政组织学、组织行为学等有密切联系的学科。

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一、简答或多选:科学管理的原理和原则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工作定额原理2. 标准化原理3. 管理职能专门化原理4. 劳资双方密切合作原则5. 例外原则二、法约尔认为任何企业都有六种基本活动: 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和管理,管理, 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江苏开放大学公共组织理论形考作业

江苏开放大学公共组织理论形考作业

江苏开放大学公共组织理论形考作业一、公共组织理论入门1.1 公共组织理论的基本概念公共组织是指负责公共服务、社会组织和政府管理等公共领域事务的组织机构。

公共组织的理论研究主要是探讨这些组织机构在公共管理领域的运作方式、管理模式、协调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1.2 公共组织理论的特征与发展公共组织理论的特征在于它是一种交叉学科理论,涵盖了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在发展上,公共组织理论已经经历了从办公室政治理论到公共管理理论的转变,也逐渐从理性模型向政治模型、社会认知模型等多种模型转变。

1.3 公共组织理论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公共组织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公共管理领域,如对公共组织的预算、绩效管理、组织设计、领导力、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应用。

二、关于江苏开放大学公共组织理论形考作业的思路2.1 题目分析江苏开放大学公共组织理论形考作业的题目涉及到公共组织理论的基本概念,因此我们需要掌握这方面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2.2 解题思路应对这个题目,我们应该结合公共组织的特征、发展以及应用的方面,探讨江苏开放大学的公共组织理论的作用和影响。

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通用的解题核心要素,如论据、论点和论证。

三、江苏开放大学公共组织理论形考作业的具体实现3.1 论据的提出在回答江苏开放大学公共组织理论形考作业时,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提出论据:公共组织理论的基本概念,公共组织理论的特征和发展,公共组织理论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

3.2 论点的阐述论点是指对论据进行整理、组织、归纳和总结的过程,这一步需要注意的是,要对论据进行逻辑上到位的分类归纳,从而形成清晰明了的论点。

3.3 论证的实现为了实现论证的有效性,我们首先需要挖掘和展现出论据和论点的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再使用相关引用或例证,对具体的前因后果进行说明。

四、总结本文阐述了江苏开放大学公共组织理论形考作业的答题思路、涉及要素和实现方法。

通过结合公共组织的特征、发展与应用等方面的论据,提出了相关的论点,并进行了有效的论证。

《公共组织理论》教学大纲

《公共组织理论》教学大纲

《公共组织理论》教学大纲马建川编写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562 目录前言 (566)第一章公共组织概述 (567)第一节公共组织的概念及特征 (567)一、公共组织的概念 (567)二、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 (567)三、公共组织的类型和特征 (568)第二节公共组织的研究途径 (568)一、管理途径 (568)二、政治途径 (569)三、法律途径 (569)四、政策途径 (570)五、网络途径 (570)复习和思考题 (571)参考文献 (571)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 (572)第一节公共组织理论的历史演进 (572)一、古典组织理论 (572)二、行为科学组织理论 (572)三、现代组织理论 (574)第二节公共组织理论的新进展 (575)一、“新公共行政学”与组织理论 (575)二、学习型组织理论 (576)三、“企业化政府”理论 (576)四、“无缝隙政府”理论 (577)复习和思考题 (577)参考文献 (578)第三章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的区别 (579)第一节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的概述 (579)一、公共组织的概念 (579)二、私人组织的概念 (579)第二节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的异同 (579)一、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的类同 (579)二、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的差异 (579)复习和思考题 (580)参考文献 (580)第四章公共组织结构设计 (581)第一节公共组织结构概述 (581)一、公共组织结构的涵义 (581)二、公共组织结构的要素 (581)三、影响行政组织结构的权变因素 (581)公共组织理论第二节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模式 (582)一、直线组织模式 (582)二、直线参谋制组织模式 (582)三、直线职能制组织模式 (582)四、直线综合制组织模式 (582)五、矩阵组织结构模式 (583)六、其它模式 (583)第三节公共组织结构的分化 (583)一、公共组织结构分化的涵义 (583)二、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583)三、分部化的原则和方式 (584)四、行政组织结构分化过程中的合作 (584)复习和思考题 (584)参考文献 (584)第五章公共组织所处的环境 (585)第一节政治环境 (585)一、合法监督 (585)二、民主控制 (585)三、政策制定 (585)第二节法律环境 (586)第三节经济环境 (586)一、就业 (586)二、供给 (586)第四节文化环境 (586)复习与思考题 (587)参考书目 (587)第六章公共组织的决策 (588)第一节公共组织决策概述 (588)一、公共决策的概念 (588)二、公共组织决策的过程及特征 (588)第二节公共组织决策的主要模式 (589)一、全面理性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经济理论主要是关于消费者和企业家如何做出关于商品购买、工作选择、生产及投资决策的,而布坎南则相应地创建了公共部门的决策理论,被称作“新政治经济学”或“公共选择”理论。

布坎南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将经济学中个人间相互交换的概念移植到了政治决策的领域中。

于是,政治过程便成为一种旨在达到互利的合作手段。

但政治秩序的形成要求人们接受一套规则、一种宪法。

这反过来又强调了规则形成的极端重要性和宪法改革的可能性。

布坎南认为,劝导政治家或试图影响特定问题的结局常常是徒劳的,事情结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规则体系决定的。

[1]一、公共选择理论产生的时代与背景公共选择理论的渊源可追溯至19世纪末瑞典经济学家威克塞尔,他提出了政治的资源较易学说和一致性原则。

真正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60年代70年代初形成一种学术思潮。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理论选举规则,党派经济学,利益集团理论,寻租理论,政府失灵论和宪法经济学。

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经济人假设和政治交易市场是公共选择在研究方法上最具特色的三个方面。

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是指一切行为都是人的行为;在个体成员的行为被排除在外后,就不会有社会团体的存折现实性。

经济人假设是指在政治领域内活动的人,其目的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也以成本—收益分析为依据。

政治交易市场概念是指政治是个人、集团之间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一系列交易过程,政治过程和经济过程一样,其基础是交易动机、交易行为,是利益的交换。

20世纪30年代遍及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打破了传统经济学的“市场万能”的幻想——完全竞争的市场制度能够自动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在客观上促使了凯恩斯主义的兴起。

凯恩斯经济学主张放弃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政策,实行政府的干预以矫正市场失灵,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然而随着政府干预的加强,政府干预的局限性和缺陷也日益显露出来,政府财政赤字与日俱增,政府规模扩张,大量政府开支落入特殊利益集团的私囊,政府的社会福利计划相继失败,经济停滞膨胀。

而公共选择理论正是克服了西方主流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市场上的供求行为及其相应的经济决策而把政治因素当作经济决策的外生变量的局限性,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运用到政治市场的分析当中,向我们打开了政府这个黑匣子,目的在于揭示“政府失灵”并试图克服政府干预的缺陷。

正如布坎南所说,“市场的缺陷并不是把问题交给政府去处理的充分条件”,“政府的缺陷至少和市场一样严重”。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框架与分析模式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是布坎南等人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运用于政治分析的一种新公共经济理论,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methodological individualism)[2]、经济人假设和政治交易市场是公共选择在研究方法上最具特色的三个方面。

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丹斯·缪勒给公共选择理论下的定义常常被西方学者引用:“公共选择理论被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或者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把经济应用于政治科学。

公共选择的方法仍然是经济学的方法。

”但其与主流经济学在分析框架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第一,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经济市场上的供求行为及其相应的经济决策,而把政治决策视作经济决策的外生因素或既定因素。

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在经济市场上,个人受利己动机支配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在政治市场上,个人的动机和目标是利他主义的,超越了个人利益。

公共选择理论试图把人的行为重新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或理论模式,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基本假设来统一分析人的行为的两方面,从而拆除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竖起的隔墙,创立使二者融为一体的新政治经济学体系。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

在经济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消费者(需求者)和厂商(供给者),在政治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选民、利益集团(需求者)和政党官员、政治家(供给者)。

经济市场上,人们通过货币选票来选择能给他带来效用的私人物品;但在政治市场上,人们通过民主选票来选择能给其带来最大利益的政治家、政策法案和法律制度。

在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上活动的是同一个人,没有理由认为同一个人会根据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动机进行活动;主流经济学分析方法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这种政治经济截然对立的“善恶二元论”是不能成立的。

第二,主流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都是以微观的个体为起点,按照方法论的个人主义进行政治经济分析的,但二者在理论上却存在着分歧。

公共选择理论强调他们的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不同于主流经济学的个人主义。

布坎南和塔洛克在《一致同意的计算:宪法民主的逻辑基础》中写道:“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不应当和作为组织社会活动规范的个人主义相混淆。

前一种个人主义表示试图把政治组织的所有问题简化为个人面临各种选择以及他在这些选择中所做的选择。

而指导他选择的目标或标准在这种分析中不占任何位置。

相反,作为一种组织规范的个人主义包含明确认可一定的价值标准。

”主流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分析目标是客观的,公共选择理论的成本效益以及选择都具有主观性质。

公共选择学派强调,任何外部观察者都不能确定社会的福利情况,只有个人才知道他们自己的效用,因此,必须给个人充分的选择自由。

而主流经济学则认为,资源配置是否有效率,可以由客观标准确定或可以从物质上进行计算,函数的最大值也是客观确定的。

第三,自1932年罗宾斯发表《论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以后,经济学是研究在各种可供选择的或有竞争性目标中怎样配置稀缺资源的科学,这成了经济学教科书中的标准定义。

根据这个定义,人们的选择行为和选择结果似乎与制度结构和宪法秩序无关。

分析框架以资源稀缺性为基本前提。

公共选择理论试图重新构造经济学的理论大厦,他们对主流经济学的挑战就是从经济学的定义开始的,认为经济学不是一门选择的科学或资源配置理论,而是一门交易的科学,把市场交易作为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分析的重要工具,分析框架以市场交易为基本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得以展开。

三、公共选择理论与政府失灵。

正统经济学家给公共选择理论的定义是: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研究政府决策方式的经济学和政治学。

公共选择理论考察了不同选举机制运作的方式,指出了没有一种理想的机制能够将所有的个人偏好总和为社会选择;研究了当国家干预不能提高经济效率或收入分配不公平时所产生的政府失灵;还研究了国会议员的短视,缺乏严格预算,为竞选提供资金所导致的政府失灵等问题。

所谓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关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并不总像应该的那样或像上理论所说的那样“有效”。

在布坎南看来:“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理人,其作用是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并使各经纪人员所做决定的社会效应比政府进行干预以前更高。

否则,政府的存在就无任何经济意义。

但是政府决策往往不能符合这一目标,有些政策的作用恰恰相反。

它们削弱了国家干预的社会‘正效应’,也就是说,政策效果削弱而不是改善了社会福利”。

于是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政府干预会产生“负效应”,以及如何从制度上弥补这些缺陷。

布坎南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灵说。

布坎南对政府失灵的几种表现形式及其根源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并就如何补救这种“失灵”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一)政府政策的低效率,也即公共决策失误。

公共政策主要就是政府决策,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基本手段是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决策作为非市场决策有着不同于市场决策之处。

在政府决策中,虽然单个选择者也是进行决策的单位,但是作出最终决策的通常是集体,而不是个人,以公共物品为决策对象,并通过有一定秩序的政治市场(即用选票来反映对某项政策的支持来实现)。

因此相对于市场决策而言,政治决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具有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存在着诸多困难、障碍或制约因素,使得政府难以制定并实施好的或合理的公共政策,导致公共决策失误。

在布坎南等人看来,导致公共政策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社会实际上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决策目标的所谓公共利益,阿罗不可能定理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排除效用人际比较的可能性,那么把个人偏好总合成表达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秩序的社会偏好是不可能的”,因此,“社会需要什么”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答案,于是,人们有理由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提出疑问。

(2)即使现实社会中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公共利益,而现有的公共决策机制却因其自身的内在缺陷而难以达到实现这种利益的目的。

(3)决策信息的不完全性。

获取决策信息总是存在诸多困难而且是需要支付一点成本的,不管是选民还是政治家,他们拥有的信息都是不完全的,因而大部分公共政策是在信息不充分的基础上作出的,这就很容易导致决策失误。

(4)选民的“短见效应”。

由于政策效果的复杂性,大多数选民难以预测其对未来的影响,因而只着眼于眼前的影响。

而政治家为了谋求连任,就会主动迎合选民的短见,制定一些从长远来看弊大于利得政策。

(5)选民的“理性的无知”。

由于选民作出决策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以收集有关候选人的信息等,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他在权衡自己的成本——收益计算时,如果成本太大,选民将不去投票。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选民往往也会出于搭便车心理而寄希望别人去投票以使自己坐享其成。

这被称为选民的“理性的无知”。

而这将导致通过选票上台的政治家并不代表多数人的利益,其制定的政策充其量只能代表一部分人的利益。

(二)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

政府失灵理论认为政府机构低效率的原因在于:(1)缺乏竞争压力。

由于官僚机构垄断了公共物品的供给,没有竞争对手,就有可能导致政府部门的过分投资,生产出多于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另一方面,受终身雇佣条例的保护,没有足够的压力去努力提高其工作效率。

(2)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行政资源趋向于浪费。

首先,官员花的是纳税人的钱,由于没有产权约束,他们的一切活动根本不必担心成本问题。

其次,官员的权力是垄断的,由无穷透支的可能性。

(3)监督信息不完备。

理论上讲,政治家或政府官员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权利让渡,因此他们并不能为所欲为,而是必须服从公民代表的政治监督。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这种监督作用将会由于监督信息不完全而失去效力。

再加上前面所提到的政府垄断,监督者可能为被监督者所操纵。

(三)政府的寻租。

“寻租是投票人,尤其是其中的利益集团,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的努力,如游说和行贿等,促使政府帮助自己建立垄断地位,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可见,寻租者所得到的利润并非是生产的结果,而是对现有生产成果的一种在分配,因此,寻租具有非生产性的特征。

同时,寻租的前提是政府权力对市场交易活动的介入,政府权力的介入导致资源的无效配置和分配格局的扭曲,产生大量的社会成本:寻租活动中浪费的资源,经济寻租引起的政治寻租浪费的资源,寻租成功后所损失的社会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