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基本国情

合集下载

浅谈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状况的理解和认识

浅谈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状况的理解和认识

浅谈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状况的理解和认识我们都知道中国有中国梦,但是你对于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理解和认识又有多少呢?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和认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和认识:《浅谈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和认识》当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要务还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还不是很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我们应该用长远的眼光,正确认识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使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使我国早日实现世界强国的奋斗目标。

立足于当下,首先,民众要了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很长时期内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和根本性地判断。

简而言之人口数量多,人均思想底子薄,耕地面积较少,人均资源相对供给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从实际去落实。

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说所谓社会主义的不发达时期,当时我国处在一个经济较为落后的时期,所以要想达到发达国家的那种超前的工业现代化必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据历史的记载我国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至少100年的时间,这期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虽然在文化上中国可以和其他国家做以对比,但在经济上确实有所落后,在这个落后的阶段,要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便成了一个不可跨越的历史过程。

邓小平在党的十三大提出的重要思想中明确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且针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相应的举措。

然而在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的根本性过失,这个过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含有制定的制度都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应该承受的范围。

随着方针政策的出台,改革开放有了明显的突破性成功,这都要归结于党从实际出发,逐步落实制定了适合我国社会主义阶段的制度和政策。

随后党召开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强调了这一问题。

1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基本国情是怎样的?答

1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基本国情是怎样的?答

1 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基本国情是怎样的?答: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当时中国国情提出了以下的基本观点:第一,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巩固,不完善。

随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也已成为巩固社会主义经济的政治因素。

据此,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但是,他又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

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还很不完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还存在着薄弱环节,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

因此,中国还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社会主义的完全建成和巩固,不仅需要时间,而且需要国内外各种条件。

第二,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的不发达国家。

毛泽东多次指出,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工农业不发达,科技水平落后,人口众多,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八十以上。

总之,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

因此,中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需要一百多年的时间。

第三,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中共八大明确宣布,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人民当前的重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准确地认识国情,既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立足点,又是这一探索的重要成果。

2 试述毛泽东提出搜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答: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主要体现在,总结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以苏联经验为借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正确理解新时代最大的国情800字

正确理解新时代最大的国情800字

正确理解新时代最大的国情800字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党和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对中国国情作了全面、深入的探索。

1987年8月29日,邓小平在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约蒂和赞盖里时,围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作了深刻论述。

其谈话的一部分被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题为《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这篇讲话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时代背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党领导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征程。

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弄清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并对中国国情作出科学的判断。

改革开放之前,党在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曾出现过失误。

导致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党在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中国国情问题上出现了偏差,如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界限认识不清,对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困难性和长期性估计不足等,犯了“左”的错误。

当时,党和人民迫切需要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中国国情理论进行破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提出符合国情的战略目标。

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终理想和目标。

要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实现很多阶段性目标才能达到。

到1987年,改革开放已经开展了十个年头。

十年间,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中国所取得的成就虽然很大,但与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相比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当时,党和人民迫切需要制定一个符合国情和实际的战略目标和规划。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弄清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党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要问题上也出现过挫折。

当代中国基本国情

当代中国基本国情

第三章当代中国基本国情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此决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抓住一切机遇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断得到实现。

第一节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从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对社会主义和我国国情再认识作出的科学结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基础,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一、对社会发展“急于求成”的历史反思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的提出。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是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新课题,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没有也不可能找到现成的答案。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但是,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他还没有产生在社会主义内部划分阶段的思想。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虽然认识到在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不可能直接过渡到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中间还必须“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一系列过渡阶段”。

开始产生了对社会主义社会划分阶段的思想。

但是,当时的俄国还只是处于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还不可能具体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划分问题,更不可能明确地加以表述并从理论上进行充分的论证。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始于前苏联20世纪30年代中期。

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由于当时历史经验和认识上的局限性,没有深入分析苏联的国情,简单地搬用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两阶段”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建成之日,就是向共产主义过渡开始之时。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革命的前途 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
区别: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 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
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前途)
• 中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之 所以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曲折和 失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对基本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 重性的阶级,在具有革命性的同时,还 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因此中国的民族 资产阶级也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 命任务。
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 1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主要对象
(2)官僚资本主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无产阶级、农民、小
最主要的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求得民族独立 和人民解放 反对 帝国 主义 反对 封建 主义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和人民共同富裕
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和时代特征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农民阶级两次登上历史舞台: 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要紧密联系中国正处于并 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联系当代中国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联系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加深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和把握。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
马 恩 对发 共展 产阶 主段 义的 划 分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新时期中国基本国情

新时期中国基本国情

新时期中国基本国情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是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共十五大揭示了中国当前的过程性特征(九大特征):第一,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实现现代化阶段;第二,逐步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阶段;第三,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第四,加快发展科学教育文化的阶段;第五,逐步由贫困人口占主体转变为全民较富裕的阶段;第六,逐步改变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阶段;第七,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及各方面体制改革的阶段;第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举的阶段;第九,逐步缩小同先进国家差距的阶段。

为了能在新时期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而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立足国情,为中国人民揭示了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些阶段性特征。

这些特征也是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具体体现。

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传统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尚未根本扭转;第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深层次矛盾问题尚未解决,体制机制障碍依旧存在;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城乡、区域差距与矛盾突出;第五,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同时,民主法制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发展,同时,人们思想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增强,对文化发展有更高要求;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第八,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

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

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一:可爱的祖国,伟大的民族1、国情是一个综合范畴和动态概念,是一个国家历史和现状的统一。

其内容相当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等领域。

2、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

(1)我国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疆土最大的国家之一;耕地面积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水利资源极为丰富,占世界的确良10%,居世界第一位;矿藏资源十分丰富,种类比较齐全。

我们完全能够言立足于国内资源,发展国民经济基础,建设我们的国家。

(2)我国有11、6亿人口,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是一大优势。

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因此,要增强人均意识,大力节约各种资源;同时还应有计划的对人中实行调节和控制。

3、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

4、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1)中国是世界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5000年之久。

(2)中华民族刻苦耐劳,富于创造精神,科学技术曾经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处于世界前列。

(3)中华民族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

二、我国的近代史与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1、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3、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三、我国现阶段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2、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方向,是中国进一步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是中国人民的根本要求。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国从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下个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或更长一些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一章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PPT精选文档

第一章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PPT精选文档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 特征
七是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 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 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八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 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 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 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 放要求更高。
(一)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 特征
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 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 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 尚未根本改变。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同பைடு நூலகம்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 本国情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一).当代中国国情概述
1、国情的含义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 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 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 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
(一).当代中国国情概述
2.我国的基本国情
第一,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看,中国是人口大 国,但并非人才强国。中国目前人口总数已超过 13亿,每年还在以年均70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中 国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的10% 以上。 第二,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中国与世界平 均的差距不断缩小,但总体看来仍处在世界后列。 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虽已然超过7000美元,但 仍排在世界70位以后,即使与世界中等以上收入 国家的水平相比仍有差距。(人均7589$,世界排名 80位,来自IMF2019年公布数字。)
1.12大明确提出把“小康”作为阶段目标 2.13大提出“三步走”战略, 3.16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18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认识的步步深化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已经整理)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已经整理)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专题一共和国的成长历程一、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P11~20)1.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为巩固新生政权的对内对外措施。

一系列措施实施有什么意义?措施:抗美援朝、肃清反革命、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恢复国民经济意义;巩固了新生政权,保卫了新中国,同时证明了新中国孕育着强大的生命力。

2.抗美援朝战争的性质、目的、主要战役、结果分别是什么?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援助朝鲜、保家卫国上甘岭战役1953年7月签定《朝鲜停战协定》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时间、改造方式及意义分别是什么?①农业1956年底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称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手工业1956年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③资本主义工商业1956年底公私合营意义:标志着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4.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国经济方面经历了哪些失误和挫折?有什么危害?大跃进,农村人民公社化,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5.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具体表现、结束标志及危害分别是什么?表现:破四旧、大字报、批斗会结束标志:粉碎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危害: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摧残,民主被践踏,法治遭到严重摧残,经济建设被阻碍。

6.建国初期一系列失误给当今现代化建设哪些启示?共同启示:①②①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②国情:从基本国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为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依据。

③文化:保护本民族文化,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了解继承,宣传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④政治: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方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7.两弹一星指哪些科技成就?两弹一星精神核心是什么?1964年10月16日原子弹1967年6月氢弹1970年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核心:科技创新精神8.列举新中国成立以后农业改革和创新的事件。

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的基本国情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当前中国发展的阶 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 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 第一:必须清醒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基本国情。 • 第二:必须清醒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 性特征。 • 第三:必须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与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机统一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
1978——2010年中国军费预算 情况,凤凰军事原创制图,数据 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横轴为 年份,左纵轴为军费占GDP的比 率,右纵轴为军费数额。
科技 不论是高尖端科技还是其他方面,中国与西方和美 国还有一定距离,并且现在面临多方面的技术封锁,况 且就算引进先进新技术,中国也很少花费资金去研究与 创新,所以中国要想成为科技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 走. 政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一切 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目前处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
• 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 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 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经济
• 建国初期,经济总量 和人均水平都十分低 下,综合实力十分弱 小。60多年后的今天, 无论是经济总量,还 是人均水平都大幅度 提高,综合国力明显 增强,国际地位和影 响力显著提高。
1952-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2.4倍,我国由低收入 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1952-200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基本特点包括基本国情和历史方位两方面(一)基本国情: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三个没有变” :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二)历史方位1. 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2 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3.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1、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三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四是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发展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六是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七是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八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2、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时间的长期性空间的开阔型影响的全局性中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本世纪头二十年(1)前十年提出战略机遇期的依据:有利的外部环境:有利的国内形势:后十年仍然处在战略机遇期的依据: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第一讲 当代中国基本国情

第一讲 当代中国基本国情
政法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庄文学
一、如何认识新时期的最鲜明的特点
二、如何把握当前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 要战略机遇期
三、如何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
一、如何认识新时期的最鲜明的特点
1.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的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 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是推动各项事 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3.坚持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 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体系。 要坚持“惠普”原则,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全 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的成果。 从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 题入手,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也是一 场新的伟大革命。 开放也是改革,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变化、变 革、变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 交锋、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多样、多变,向 我们提出了新挑战。
把握新变化,做出新判断,提出新思 想,以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权。 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 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 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 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2.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国内面临改革的深化,既是“发展机遇 期”,又是“矛盾凸显期”;既是“黄金发展 期”,又是“风险高发期”。 (2)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确立,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但经济体制改 革处于攻坚阶段,改革难度加大,转变经济增长 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
(3)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以法 治国的理念深入人心,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意识和 要求不断增强,因此,要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反 腐倡廉,扩大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但多样化的思想文 化价值观念并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仍然是摆在我们 面前的重大课题。

近代以来中国国情的基本情况

近代以来中国国情的基本情况

近代以来中国国情的基本情况近代以来,中国国情的基本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变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面临着一些挑战。

政治方面,中国国情的基本情况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一步推进。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健全,依法治国建设不断加强。

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治建设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

同时,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维护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

经济方面,中国国情的基本情况是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

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实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长期稳定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社会方面,中国国情的基本情况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民生工程,大幅度减少了贫困人口数量,提高了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中国积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

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环境不断改善。

文化方面,中国国情的基本情况是文化自信不断增强。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推动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中国积极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新不断涌现,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然而,中国国情的基本情况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依然存在。

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依然严峻,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社会矛盾和风险挑战不容忽视,贫富差距、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仍然存在。

同时,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中国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和安全风险。

近代以来中国国情的基本情况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与根本任务 专题整理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与根本任务  专题整理

一、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认识(一)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历程1、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1956—1978)2、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至今)(二)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定位1.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2.当代中国的发展阶段: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历史使我们超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并占主要地位的历史阶段,但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却是无法逾越的。

无论是从生产力的不发达还是从基本制度的不完善来看,中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都是“事实上不够格”的社会主义,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全面认识中国基本国情时必须正确掌握的。

3.当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 指出:“我们在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长期存在,但这不是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步入社会主义社会之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以上决定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4.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经过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迅速的增长,这不仅为中国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也为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在区域和世界范围内的活动能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和繁荣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例如:1、2011年中国的经济贸易伙伴到发展到231个国家和地区2、中国国际救援队15名队员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集结,准备开赴日本地震灾区救援。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介绍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介绍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5、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
目前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农业人口还占总人口 的40%以上,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仍远远高于 工业化国家,也高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在中国城市化高歌猛进之时,已经出现大城市过度拥挤、乡村凋敝、 工业地带的“半城市化”这“三极困境”。 大城市“爆棚”。当前,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呈“爆棚”之势, 人口聚集度越来越高,城区向四周不断蔓延。在大城市“爆棚”的同时, 中国的许多农村则是一派相反的景象: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使乡 村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空心村、空壳村越来越多,乡村社会面临巨大 危机。工业地带的“半城市化”。在大城市与农村之间,产生了大量各种 类型的工业地带。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中国共产党在正确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后 ,认识和准确把握了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作出了中国还处于并将长期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提出和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 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尚处于不发达 阶段,是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从现阶段看,虽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人 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但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 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最新预测我国 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2040年 2050年
10.3%
12.5%
16.6%
23.3%
26.5%
28.7%
据联合国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1.7亿,而 中国就占1/4,那时,世界平均每7个人当中就有1个老年人,而中国每 5 个人当中就有1个老年人。可以想象,到下世纪初,白发苍苍的老人 将随处可见,我们将面对秋天夕阳下一片银色的世界。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摘要:正确判断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是关乎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

建国以来,我们党在拨乱反正中对新中国基本国情再认识,创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善于运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观察和分析变化着的经济社会全局,不断深化和拓展社会主义中国基本国情的认识。

加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研究和教育,是一项带根本性的思想理论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历史经验The basic condition of ChinaAbstract: the right to judge the present stage our country fundamental realities of the country is related to the destiny of the party and state.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our party is in bring order out of chaos in the new China fundamental national condition again understanding, established the theory of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making use of the theory of socialist fundamental contradiction,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chang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constantly deepen and expand socialist China fundamental national condition understanding. To strengthen the socialist primary stage theory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s a fundamental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Key words: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Historical experience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了63个春秋,她的发展和曲折,都同党对我国基本国情的判断正确与否紧密相连。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基本国情关系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基本国情关系

思政研究与党建区域治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基本国情关系严松1 岑加琴21.中共兴义市委党校,贵州 兴义 5624002.兴义市下五屯中心学校,贵州 兴义 562400摘要: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主要矛盾。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正确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基本国情关系,对我们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主要矛盾;基本国情;小康社会正确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基本国情的关系,对我们准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正确认识我国基本国情“不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并且不断发生阶段性变化的历史过程。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分析,就是事物本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具有相对的变化性,发生某些阶段性变化,不代表事物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我们党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一个新的重大判断,这一新的重大判断是符合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同样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决定的。

当然,我国基本国情没有变,并不意味着社会主要矛盾受基本国情的制约而不会发生变化。

我们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一论断是根据当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和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而决定的。

如今经过长达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使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全国人民正以昂扬姿态告别贫困、跨越温饱、步入小康。

基本国情

基本国情

• 其二,从现阶段中国的实际情况看,经过30 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初步实现了发达国家 上百年才能取得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蓬勃发展,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上了新台阶, 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国家各项事业取得 巨大成就。 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的经济总 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跻身于中等 发达国家行列,国外被迫承认中国的崛起这 一事实。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已经不是发展 中国家,而已经成为经济强国。
• 2.重提“战略机遇期”的依据 • 党的十六大提出战略机遇期10年来,国际国内形势又发生了一 系列新的变化,人们在怀疑,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存在呢?质疑 战略机遇期消失的依据是: • 第一,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到全球经济的发展,这 次危机影响深远且至今没有结束,中国也深受金融危机之害, 未来发展过程中充满着各种变数,如何走出危机还是未知数。 • 第二,国际上“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 论”等国际舆论此起彼伏,中国周边的朝鲜半岛问题、南海问 题、钓鱼岛问题接踵而至,境外敌对势力策应下发生的西藏、 新疆事件也牵扯了我们许多精力。
• 结论一:“三个没有变”。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 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举世 瞩目的世界经济大国。一时间,国内外有人认为, 中国已经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2011年,胡锦涛同 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又 加了一个“没有变”。胡锦涛强调:“我们已经取 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 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从明确“两个没 有变”到“三个没有变”,表明我们党对我国的基 本国情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的基本国情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新华网北京11月10日电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第一,必须清醒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我国实际出发,首先要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

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简要地说,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

我国是在生产力非常落后的条件下进入社会主义的,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从20世纪中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少100年时间,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思想,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此后,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重申和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自觉地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制定路线方针政策。

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就是要求我们继续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艰巨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中国基本国情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是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共十五大揭示了中国当前的过程性特征(九大特征):
第一,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实现现代化阶段;
第二,逐步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阶段;
第三,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
第四,加快发展科学教育文化的阶段;
第五,逐步由贫困人口占主体转变为全民较富裕的阶段;
第六,逐步改变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阶段;
第七,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及各方面体制改革的阶段;
第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想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举的阶段;
第九,逐步缩小同先进国家差距的阶段。

为了能在新时期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而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立足国情,为中国人民揭示了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些阶段性特征。

这些特征也是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具体体现。

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传统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尚未根本扭转;第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
深层次矛盾问题尚未解决,体制机制障碍依旧存在;
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城乡、区域差距与矛盾突出;
第五,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同时,民主法制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
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发展,同时,人们思想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增强,对文化发展有更高要求;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深刻变化;
第八,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同时,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