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评估与记录管理制度
2019.7.17疼痛评估与管理制度(终)
正阳县人民医院疼痛护理评估与记录管理制度一、疼痛的定义: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感受,伴随有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
疼痛是主观的。
鉴于疼痛给病人造成的多方面的损伤,国际卫生组织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
根据卫生部巜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版》中的关于疼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及《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版》等标准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正阳县人民医院疼痛护理评估与记录管理制度》。
二、疼痛的评估方法1、数字评分法(NRS)使用《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用0一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疼痛评估时由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选择一个最能表达其疼痛程度的数字。
按照疼痛对应数字,将疼痛的程度分为(疼痛程度数字评分法(NRS)):(一)疼痛分级0分:无痛1一3分:轻度疼痛4一7分:中度疼痛8一10分:重度疼痛(二)疼痛程度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内容0分:一点不痛。
1分:安静平卧时不痛,翻身、咳嗽时疼痛。
2分:咳嗽时疼痛,深呼吸时不痛。
3分:安静平卧时不痛,咳嗽、深呼吸时疼痛。
4分:安静平卧时,有时疼痛。
5分:安静平卧时,持续疼痛。
6分:安静平卧时,疼痛较重。
7分:疼痛严重,翻转不安,疲乏,无法入睡。
8分:持续疼痛难忍,全身大汗。
9分:疼痛剧烈,无法忍受。
10分:最剧烈的疼痛。
2、面部表情测量法是运用面部表情疼痛测定图来表示疼痛的面部表情,让患者选择代表他(或她)自己的疼痛程度。
面部表情测量法直观、没有文化背景要求,常用于小儿及表达困难者,但需要观察者仔细辨识。
一些行为学在不同患儿可有不同的主观表现,如患儿哭闹既可反映疼痛,又可反映恐惧与焦虑,需要评估者认真甄别。
三、疼痛评估适用对象与评估流程(一)疼痛评估适用对象:①新入院患者②存在疼痛的患者(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二)评估流程:入院8小时内初步评估(紧急情况立即评估)→运用疼痛评估量表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疼痛部位、性质、程度、频次、持续时间等→报告医生诊断→治疗→观察→记录→教育→再次评估→相应检查→心理干预。
疼痛评估管理制度
疼痛评估管理制度标题:疼痛评估管理制度引言概述: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建立完善的疼痛评估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舒适度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疼痛评估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建立疼痛评估制度1.1 确定评估疼痛的标准和方法:制定明确的评估标准和方法,包括疼痛的程度、类型、频率等。
1.2 确定评估频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确定评估疼痛的频率,以保证及时有效地监测疼痛情况。
1.3 建立评估记录系统:建立详细的评估记录系统,记录患者的疼痛情况和治疗效果,为医护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施疼痛管理计划2.1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疼痛类型和程度,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2.2 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定期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2.3 提供心理支持:疼痛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问题,也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影响,因此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和匡助。
三、培训医护人员3.1 提高医护人员的疼痛认识: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疼痛认知培训,使他们能够及时准确地评估和管理患者的疼痛。
3.2 提供疼痛管理技能培训:为医护人员提供疼痛管理技能培训,包括药物使用、疼痛评估方法等。
3.3 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定期进行疼痛管理培训和考核,确保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建立疼痛管理团队4.1 确定疼痛管理团队成员:确定疼痛管理团队的成员,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师等,确保团队的专业性和协作性。
4.2 制定团队工作流程:制定团队的工作流程和分工,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
4.3 定期召开团队会议:定期召开疼痛管理团队会议,分享病例经验、讨论问题和解决方案,促进团队的合作和交流。
五、建立疼痛管理质量评估机制5.1 确定评估指标和标准:确定疼痛管理的评估指标和标准,包括疼痛评估的准确性、治疗效果等。
疼痛监测与处理制度
疼痛监测与处理制度1. 前言为了保障患者的疾病治疗和病愈过程中舒适的体验,实现疾病治疗过程的人性化管理,本医院特订立疼痛监测与处理制度,确保患者在医院就诊期间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安全的疼痛管理。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部门及临床岗位,全部医务人员都应严格遵守。
2. 疼痛评估与记录2.1 全部患者来院后,医务人员应在开展疾病治疗前,进行疼痛评估。
常用评估工具包含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 VAS),数字减法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 NRS)等。
依据医院标准评估工具,对患者的疼痛水平进行客观记录。
2.2 疼痛评估结果应认真记录于患者病历中,并在患者每次就诊时进行更新。
2.3 对于无法自行表达疼痛感受的患者,医务人员应通过察看其面部神色、身体语言和生理指标等方式评估疼痛程度,并及时记录。
3. 疼痛处理原则3.1 医院将疼痛管理纳入全员培训内容,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正确应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疼痛,并掌握相应的处理方法。
3.2 基于疼痛评估结果,医务人员应依据以下原则进行疼痛处理:—对于轻度疼痛,首选非药物疼痛缓解方法,如冷热敷、推拿、放松训练等。
—对于中度疼痛,可以选择口服非处方药物进行疼痛缓解,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对于重度疼痛,应及时使用强效镇痛药物进行疼痛缓解,如阿片类药物、硝酸甘油等。
3.3 疼痛处理中,医务人员应依据患者的疼痛感受和药物副作用的风险进行适度调整,并确保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4 医务人员应随时关注疼痛情形的变动,及时进行疼痛评估和调整疼痛处理方案。
4. 多而杂疼痛处理机制4.1 对于存在特殊情况或多而杂疼痛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形成多学科协作机制,通过内科、外科、疼痛科、病愈科等专科的共同关注和处理,订立个性化的多而杂疼痛处理方案。
4.2 医务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认真了解患者的疼痛特点和影响因素,依据患者的需求和合理期望,共同订立、调整和评估疼痛处理方案。
疼痛管理与评估制度
疼痛管理与评估制度1. 背景介绍疼痛是患者就诊时常见的症状之一,合理的疼痛管理与评估对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病人痛苦、促进病愈特别紧要。
为了保障患者的权益和供应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本医院订立了疼痛管理与评估制度,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疼痛缓解。
2. 疼痛评估2.1 评估目的:通过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确定疼痛类型、强度和对患者日常活动的影响,以便订立合理的疼痛管理计划。
2.2 评估方法:医务人员应使用统一的疼痛评估工具,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疼痛数值评分等,依据患者的主观感受进行评估。
评估时应综合患者自述、家属叙述和医务人员的察看,全面、客观地进行评估。
3. 疼痛管理3.1 疼痛分类:依据疼痛性质和原因,将疼痛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3.2 疼痛管理方法:依据疼痛类型和患者的个体差别,医务人员应采取以下常见的疼痛管理方法(但不限于):—非药物疼痛管理:如热敷、冷敷、推拿、物理疗法等。
—药物疼痛管理:依据患者的疼痛类型和程度,合理使用药物进行疼痛缓解,包含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等。
—联合治疗:在临床需要的情况下,可采取联合应用多种疼痛管理方法,以提高疼痛缓解效果。
3.3 疼痛管理团队:医务人员应组建疼痛管理团队,由疼痛专家、麻醉师、护士和相关科室的专业人员构成,定期开展疼痛管理培训与沟通,提高疼痛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4. 疼痛管理流程4.1 登记和评估:患者就诊后,相关医务人员应进行系统的登记和疼痛评估,明确疼痛类型和程度,记录患者的疼痛信息。
4.2 订立疼痛管理计划:依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订立个性化的疼痛管理计划,并告知患者和家属。
4.3 实施疼痛管理措施:依照疼痛管理计划,医务人员应及时、正确地实施疼痛管理措施,监测疼痛缓解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4.4 定期复评和记录:医务人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疼痛复评,记录疼痛缓解效果和患者的反馈看法,为后续治疗供应参考。
4.5 疼痛管理结果评估:对疼痛管理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收集和分析患者满意度、疼痛程度等数据,优化疼痛管理措施。
疼痛护理评估与记录管理制度
苦痛护理评估与记录管理制度苦痛是患者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常常遭逢的问题,它不仅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同时也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苦痛和困扰。
因此,对于苦痛的护理评估和记录管理制度显得尤为紧要。
本文将从苦痛的定义、护理评估、记录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苦痛的定义苦痛是指一个人在身体某个部位发生的某种不适、苦痛、苦痛等感觉。
这种感觉来自于人体浩繁痛觉受体的刺激,包括皮肤、肌肉、关节、内脏等部位。
苦痛的程度可以从细小、中度到猛烈不等,有时还会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应。
二、苦痛的护理评估苦痛的护理评估是指对患者苦痛情形进行全面、精准的评估,以便订立相应的苦痛管理方案。
苦痛评估可以从苦痛程度、苦痛类型、苦痛发生时间、苦痛部位等方面进行评估。
1. 苦痛程度的评估苦痛程度是通过苦痛强度来评估的。
常用的苦痛强度评估工具有数字评分法、肢体苦痛评分法、面部苦痛评分法等。
数字评分法是将苦痛程度从0到10进行评估,0表示无痛,10表示最严重的苦痛。
肢体苦痛评分法和面部苦痛评分法相对多而杂,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评估。
2. 苦痛类型的评估苦痛的类型包括急性苦痛和慢性苦痛。
急性苦痛是苦痛发生时间短暂的、猛烈的苦痛,可以是由创伤、手术、疾病等引起的。
慢性苦痛是持续时间长期的、较为渐进的苦痛,如癌症、神经性苦痛等。
3. 苦痛发生时间的评估苦痛的发生时间可以是持续性的、周期性的、休息时的或者运动时的。
依据不同的苦痛时间,可以订立不同的苦痛管理计划。
4. 苦痛部位的评估苦痛部位可以是身体的任何部位,包括头部、颈部、胸部、腹部、腰部、臀部、四肢等。
需要对患者的苦痛部位进行认真记录,以便订立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苦痛的记录管理苦痛的记录管理是指对患者苦痛情况进行认真记录和管理。
苦痛的记录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苦痛的类型、程度、时间、部位等信息,同时还需要记录治疗方案的执行情况和治疗效果等。
1. 建立标准的苦痛记录表建立标准的苦痛记录表是非常必要的。
苦痛记录表需要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苦痛的类型、程度、时间、部位等信息,治疗方案的执行情况和治疗效果等。
医院疼痛评估及处理制度
医院疼痛评估及处理制度1.目的:规范医护人员评估及处理患者疼痛的流程,确保患者的疼痛能得到及时的评估及处理,提升患者生活品质。
2.范围:所有门诊、急诊及住院患者。
3.定义:凡是我院门诊、急诊及住院患者都要进行疼痛的筛查、评估及处理。
3.1疼痛:是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疼痛已成为第五大生命体征。
3.2数字疼痛强度量表:即NRS量表,标尺上的尺度分为0~10,数字越大表示疼痛的强度越大。
0分表示无痛,l~3分表示轻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严重疼痛。
3.3 Wong-Banker面部表情图:从微笑至悲伤至哭泣,无年龄、无文化背景限制,使患者易于明白、易于操作。
患者只需指出自己疼痛状态类似哪种表情。
最左边的表示无痛,最右边的表示剧烈痛。
3.4行为学(包括生理学)评估:根据疼痛相关行为学表现或对患者照顾者提供疼痛相关行为的叙述进行评估。
4.权责4.1护士:对患者进行疼痛筛查,评估并记录,按要求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4.2临床医生:及时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制定镇痛方案,减轻患者疼痛,临床专科医师处理无效时可联系麻醉科医师协助处理,慢性癌痛可联系肿瘤科医师协助处理。
4.3麻醉科医生:主要负责术后急性疼痛患者的评估、处理,其他患者如出现疼痛评分≥7且临床专科医师处理无效时,请麻醉科医师会诊参与协助处理。
5.制度内容5.1疼痛评估是疼痛管理的重要环节,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对我院门诊、急诊.住院患者进行疼痛的筛查、评估。
5.2在考虑患者的个人、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前提下,就疼痛和症状管理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并介绍相关知识。
5.3医护人员定期接受疼痛评估和疼痛管理的知识培训。
5.4疼痛程度评分工具:主要采用NRS量表结合Wong-Banker面部表情图进行评估,其他还可选择行为学(包括生理学)评估等方法。
5.4.1能配合完成疼痛评估的患者使用NRS量表结合Wong-Banker面部表情图评估。
全院疼痛综合管理制度
全院疼痛综合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全院疼痛管理水平,规范疼痛管理行为,保障患者的舒适和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所有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涉及全院范围内的疼痛治疗及管理。
第三条疼痛综合管理包括疼痛的评估、治疗、护理和教育等内容,要求全院医护人员共同遵守。
第二章疼痛的评估第四条患者疼痛的评估应当根据患者病情、疼痛类型和程度等因素进行,必须进行全面而详细的评估。
第五条疼痛评估应当及时记录在患者病历中,并定期进行复查评估,确保持续关注患者的疼痛情况。
第六条疼痛评估工具的选择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和主诉症状来确定,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评估工具的使用方法。
第三章疼痛的治疗第七条疼痛的治疗应当根据疼痛类型和程度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遵循“个体化、综合化、规范化”原则。
第八条疼痛治疗应当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
第九条疼痛治疗应当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定期调整用药方案,及时记录用药情况。
第四章疼痛的护理第十条疼痛患者应得到科学合理的护理,包括卧床护理、饮食护理、休息护理等,保证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第十一条疼痛患者应得到及时的床边护理,包括疏通气道、保持清洁、定期翻身等,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第十二条疼痛护理应当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类型进行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制定,定期进行评估及调整。
第五章疼痛的教育第十三条医护人员应当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疼痛管理能力。
第十四条疼痛教育应当包括疼痛的认知、疼痛评估方法、疼痛处理技巧等内容,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第十五条疼痛教育应当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制定,确保患者能够主动参与疼痛管理。
第六章监督与检查第十六条全院设立疼痛管理委员会,对全院的疼痛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十七条全院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疼痛管理规范化及技能培训,提高全院医护人员的疼痛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
疼痛护理评估与记录管理制度
疼痛护理评估与记录管理制度背景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它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还会降低其生活质量。
对于患者来说,疼痛的程度、频率和持续时间会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疼痛的评估和记录管理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疼痛状态,提高护理质量并为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
建立目的本文档旨在建立疼痛护理评估与记录管理制度,保障患者疼痛护理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安全性,提高医护人员评估和记录疼痛的水平和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治疗。
测评工具在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时,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选择不同的评估工具。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疼痛评估工具:•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简称VAS):患者以0~10的分数表示其疼痛程度;•面部表情评估法(Faces Pain Scale,简称 FPS):将疼痛程度用不同的表情图案表示,患者选择最接近自己疼痛程度的表情图案;•疼痛表述法:患者将自己的疼痛描述给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描述确定疼痛的程度;•现场特征和症状评估法(Pain Assessment Checklist for Seniors with Limited Ability toCommunicate – PACSLAC):适用于行动不便或无法口述疼痛的老年患者,通过观察患者的行为、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特征评估疼痛程度。
测评步骤1.确定评估的时间、频率和内容,例如在疼痛明显时、治疗前后等重要时刻进行评估;2.选择适当的评估工具,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评估方法;3.向患者说明评估的目的和步骤,告知其相关的注意事项;4.将评估结果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并及时与其他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交流;5.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治疗计划,随时调整和跟踪疼痛的情况。
记录管理1.所有的疼痛评估结果必须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并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其疼痛的情况和治疗计划;2.医护人员应当保护患者的隐私,确保疼痛评估结果不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获取;3.建立疼痛评估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模型,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评估和治疗方案;4.定期对疼痛护理评估和记录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
疼痛护理和管理制度
疼痛护理和管理制度一、疼痛的分类根据疼痛的性质和起因,可以将疼痛分为生理性疼痛和病理性疼痛两大类:1. 生理性疼痛生理性疼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通常由刺激性刺激引起,如切割、烧伤等。
这种疼痛通常是暂时的,随着刺激的消失而消失。
2. 病理性疼痛病理性疼痛是一种由于疾病或损伤引起的异常疼痛,表现为持续性、反复性或慢性疼痛。
常见的病理性疼痛包括神经性疼痛、炎症性疼痛、肌肉骨骼疼痛等。
二、疼痛护理和管理原则1. 综合评估:综合评估是疼痛护理和管理的第一步,包括了详细了解疼痛的性质、强度、持续时间、常见诱因、影响程度等。
通过全面评估,可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计划。
2. 多学科合作:疼痛护理和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工作,需要医生、护士、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多学科合作。
每个团队成员都应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高效的护理和管理服务。
3. 有效缓解: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疼痛,可以采用各种方法进行缓解,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意愿等因素,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4. 个性化护理:每位患者的疼痛体验和需求都是独一无二的,护理人员应进行个性化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5. 定期评估:疼痛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及时调整护理和管理计划。
定期评估可以帮助护理人员了解治疗效果、患者的反应等情况,及时进行修正和改进。
6. 教育指导:疼痛患者和家属需要接受相关的教育和指导,了解疼痛的原因、分类、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积极参与治疗过程,提高治疗效果。
7. 关爱支持:疼痛不仅会造成身体上的苦痛,还可能导致情绪上的波动,护理人员需要倾听患者的倾诉,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患者克服疼痛带来的负面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三、疼痛护理和管理措施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疼痛治疗方法之一,包括止痛药、镇痛药、抗炎药等。
疼痛评估管理制度
疼痛评估管理制度一、引言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过程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疼痛管理的质量和效果,本文制定了疼痛评估管理制度,旨在帮助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疼痛进行准确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疼痛管理方案,以提供更好的疼痛缓解和护理服务。
二、疼痛评估1. 疼痛评估工具根据患者的年龄、语言能力和疼痛类型,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进行评估。
常用的疼痛评估工具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数字评分法(NRS)、面部表情评估法(FPS-R)等。
2. 疼痛评估内容疼痛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1)疼痛的性质和强度:评估疼痛的特点,如刺痛、钝痛等,并记录疼痛的强度。
(2)疼痛的部位和范围:确定疼痛的具体部位,并描述疼痛范围的大小。
(3)疼痛的时间和持续性:记录疼痛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以及疼痛的周期性。
(4)疼痛的影响:评估疼痛对患者日常生活、睡眠、饮食等方面的影响程度。
(5)疼痛的缓解和加重因素:了解疼痛的缓解和加重因素,如活动、休息、药物等。
三、疼痛管理1. 疼痛管理目标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制定疼痛管理目标,如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疼痛对康复的影响等。
2. 疼痛管理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包括以下内容:(1)药物治疗:根据疼痛的类型和强度,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非处方药、镇痛药等。
(2)非药物治疗:采用物理疗法、心理疗法、康复训练等非药物治疗手段,缓解疼痛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团队合作:医护人员、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多学科团队合作,共同制定疼痛管理方案,并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计划。
3. 疼痛管理记录对患者的疼痛管理过程进行记录,包括以下内容:(1)疼痛评估结果:记录每次疼痛评估的结果,包括疼痛的强度、部位、时间等。
(2)治疗方案和效果:记录制定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等,并评估治疗效果。
(3)患者反馈和满意度:记录患者对治疗效果的反馈和满意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疼痛评估与再评估制度与程序
疼痛评估与再评估制度与程序一、引言疼痛评估与再评估制度与程序是医疗机构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病人的疼痛状况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疼痛是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常常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于疼痛的评估和再评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疼痛评估与再评估制度与程序的具体要求和步骤。
二、疼痛评估制度1. 目的疼痛评估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准确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以便医务人员能够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类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供个性化的疼痛管理。
2. 流程(1)患者入院后,医务人员应及时进行疼痛评估,包括询问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的性质、疼痛的部位、疼痛的持续时间等相关信息。
(2)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类型,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进行评估,如VAS(Visual Analog Scale)、NRS(Numeric Rating Scale)等。
(3)医务人员应记录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并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和相关护理人员。
3. 要求(1)疼痛评估应在患者入院后的24小时内完成。
(2)疼痛评估结果应准确、全面地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并确保可追溯和可核查。
(3)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熟悉疼痛评估工具的使用和评估方法。
三、疼痛再评估制度1. 目的疼痛再评估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患者的疼痛治疗效果和疼痛状况的变化,以便医务人员能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更好的疼痛管理。
2. 流程(1)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疼痛治疗方案。
(2)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疼痛再评估,了解疼痛治疗效果和疼痛状况的变化。
(3)根据再评估结果,医务人员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包括药物剂量、给药途径、治疗方法等。
(4)医务人员应记录患者的疼痛再评估结果,并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和相关护理人员。
3. 要求(1)疼痛再评估应在治疗后的一定时间内完成,具体时间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治疗方案而定。
(2)疼痛再评估结果应准确、全面地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并确保可追溯和可核查。
疼痛护理记录规范
疼痛护理记录规范1.各普通病区使用疼痛护理记录单进行疼痛护理评估及记录。
2.疼痛评估记录单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表单启用后自动生成。
3、疼痛评估护理记录单内容包括:疼痛评估时间、评估工具、疼痛评分、疼痛部位、疼痛性质、镇痛措施;止痛药物使用时间、使用药品名称、使用药品途径、是否拒绝治疗及药物不良反应。
4.评估频率4.1 入院/转科病人8小时内完成评估。
4.2 疼痛评分0~3分,每日评估至少 1 次4.2.1 无止痛措施每日评估一次(14:00) .4.2.2 有止痛措施时,按每次使用药物达峰时间进行评估;4.2.3 新入院病人,按入院时间评估。
4.3 疼痛评分 4~6 分 (中度疼痛),每日评估至少 2 次4.3.1 无止痛措施每日评估2次 (14:00、22:00);4.3.2 有止痛措施时,当班按药物达峰时间进行评估;4.3.3 新入院病人,当班按入院时间评估。
4.4 疼痛评分 7 分~10 分 (重度疼痛),每日评估至少 3 次4.4.1 无止痛措施每日评估 3 次 (06:00、14:00、22:00);4.4.2 有止痛措施时,当班按药物达峰时间进行评估;4.4.3 新入院病人,当班按入院时间评估。
4.5 疼痛评分≥4 分,必须报告医生处理。
4.6 特殊评估4.6.1 止痛药物第一次使用前后必须评估;4.6.2 当病人镇痛方法、止痛药物、止痛药剂量、止痛途径更改后必须评估。
4.6.3 当病人第一次出现疼痛,或出现新的部位疼痛时必须评估。
4.6.4 昏迷、年龄≤7 岁和病人正常入睡时,不需要进行疼痛评估。
4.6.5 产妇在待产期间及分娩时正常宫缩引起的疼痛由护士或助产士按常规观察和评估记录,并按照医疗常规处理。
如果有异常疼痛立即告诉医生,由医生进行评估和相应的处理。
5.评估方法5.1 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数字评分法、脸谱法、术后疼痛评分法、老年痴呆晚期评估量表、成人疼痛行为评估量表、CPOT疼痛评分表。
医院疼痛评估与再评估护理制度
疼痛评估与再评估护理制度
一、疼痛护理范围:住院诊疗的疼痛患者:慢性疼痛(疼痛发生>3月)、癌痛、术后镇痛以及创伤病人的急性疼痛。
二、疼痛评估
(一)分类评估:
1.成年人主要使用0〜10分数字评分法(NRS)评估。
2.3岁以上儿童除NRS评分法外还要结合面部表情描述法(FPS)来评估。
3.婴幼儿或昏迷等意识障碍患者的疼痛按照面部表情、动作体态进行判断。
4.慢性疼痛、癌痛及术后镇痛有具体评估方法。
(二)疼痛评估记录与再评估
1.护理疼痛评估结果应记录在护理评估/措施记录在体温单和护理评估单中。
2.依据治疗方案负责疼痛患者的再评估,并根据变化结果及时反馈、通知主管医师。
三、疼痛护理:疼痛治疗前,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利用多种形式进行相关知识宣教。
护理流程
一、患者入院之初,由责任护士进行疼痛筛查,并填写患者入院疼痛评估栏;
二、无疼痛主诉患者,不做进一步疼痛评估记录;
三、轻度疼痛(1-3分),每日常规评估1次(15:00),并
将评估结果记录于相应时间点的体温单疼痛栏内;
四、中度疼痛(4-6分),每日常规评估2次(7:00、15:00),并将评估结果记录于相应时间点的体温单疼痛栏内;
五、重度疼痛(7-10分),每四小时评估一次,并将评估结果记录于相应时间点的体温单疼痛栏内;若评估次数多体温单疼痛栏不能满足需要时,可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六、遵医嘱为疼痛患者采取止痛处理措施后30 -60分钟评估
止痛效果,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用分数表示。
医院疼痛护理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提高医院疼痛护理水平,减轻患者痛苦,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疼痛评估与记录1. 责任护士接诊疼痛患者时,应进行首次疼痛评估,包括疼痛部位、强度、性质、加重和缓解的因素、目前服用止痛药、药物副作用等。
记录疼痛强度在体温单中,其他内容记录在护理记录中。
2. 教会患者正确使用数字疼痛强度评估量表(NRS),准确汇报自己的疼痛强度。
3. 住院期间,连续评估患者的疼痛强度,包括基础疼痛和爆发疼痛,记录在体温单中。
具体记录方法见《疼痛评估与记录规范》。
4. 对服用止痛药的患者,指导患者正确服药。
5. 连续观察止痛药物不良反应,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
6. 连续评估患者在疼痛治疗中的顾虑和担忧,及时给予解释,消除顾虑,提高治疗依从性。
7. 向出院患者交代办理麻醉性药品使用卡的程序、门诊的时间,以保证患者出院后疼痛治疗的连续性。
三、疼痛管理措施1. 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耐心听取患者倾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及患者所能够忍受的程度,以及伴随症状,有无恶心、呕吐等。
3. 疼痛评分7分的重度疼痛者,护士应及时报告医师并进行必要的处置,观察用药效果。
护士每班至少评估1次,直至疼痛评估评分<4分,并将评分结果及处理措施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4. 疼痛评分4-6分的中度疼痛者,护士应及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责任护士每天评估2次,直至疼痛评估评分<4分,并将评分结果及处理措施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5. 疼痛评分4分者(评分为1-3分),责任护士负责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每天评估1次,并将评分结果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6. 责任护士应利用多种形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相关知识宣教,提高处理疼痛的意识和知识。
7. 护士长定期组织护士学习疼痛管理的相关知识,提高疼痛管理的能力。
四、疼痛管理质量考核1. 将疼痛管理纳入临床护理质量及文件书写质量考核中,定期进行检查、分析和落实改进。
疼痛的评估与再评估制度流程
疼痛的评估与再评估制度流程疼痛评估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对于提供有效的疼痛管理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疼痛评估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医疗机构应该建立一套标准的评估与再评估制度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流程的各个环节。
一、疼痛评估的目的和重要性疼痛评估的目的是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特点,以便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计划。
疼痛评估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患者的疼痛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二、疼痛评估与再评估的流程1. 疼痛评估的时间点:- 入院时:在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应该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疼痛,并记录相关信息。
- 手术前:对于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应在手术前进行疼痛评估,以便制定术后疼痛管理计划。
- 手术后:手术后的疼痛评估应该及时进行,以便及早发现和处理术后疼痛。
- 日常护理中:在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应该定期进行疼痛评估,以便及时调整疼痛管理计划。
2. 疼痛评估的工具:- 可视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患者根据自身感受,在一条直线上标记出疼痛的程度,医护人员根据标记的位置来评估疼痛的强度。
- 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患者根据自身感受,将疼痛程度用数字进行评分,通常是0-10分。
- 面部表情评分法(Faces Pain Scale,FPS):患者根据面部表情的不同选择相应的表情,表达疼痛的程度。
3. 疼痛评估的内容:- 疼痛的性质:询问患者疼痛的性质,如刺痛、钝痛、胀痛等。
- 疼痛的程度:使用相应的评分工具,询问患者疼痛的程度,并记录下来。
- 疼痛的部位:询问患者疼痛的具体部位,以便更好地定位和处理疼痛。
- 疼痛的时间:了解疼痛的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以便制定相应的疼痛管理计划。
- 疼痛的影响:询问疼痛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以便更好地了解疼痛对患者的负面影响。
疼痛评估管理制度
疼痛评估管理制度一、引言疼痛是人类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疼痛评估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和疼痛管理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标准化的疼痛评估管理制度,以确保患者疼痛得到及时、有效的评估和管理。
二、疼痛评估管理制度的目的1. 确保患者的疼痛得到及时、准确的评估和记录;2. 提供科学、规范的疼痛管理措施,减轻患者疼痛;3. 促进医护人员对疼痛评估和管理的认识和理解;4. 提高医疗机构疼痛管理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
三、疼痛评估管理制度的内容1. 疼痛评估1.1 评估工具的选择:根据患者的特点和情况,选择适合的疼痛评估工具,如视觉摹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等。
1.2 评估频率:在患者入院时,进行初次疼痛评估,并记录在病历中。
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和治疗发展,制定评估频率,普通为每日至少评估一次。
1.3 评估内容:评估包括疼痛的性质、程度、部位、持续时间、影响因素等。
同时,还要考虑患者的个人特点和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疼痛感受。
2. 疼痛记录2.1 记录方式:将疼痛评估结果准确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包括评估时间、评估工具、评估结果等内容。
2.2 记录要求:记录应准确、清晰、完整,避免含糊、主观性描述。
同时,记录中应包括患者对疼痛的主观感受和对治疗效果的反馈。
3. 疼痛管理3.1 多学科合作:建立疼痛管理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物理治疗师等,通过多学科合作,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
3.2 非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疼痛特点和需求,采用物理疗法(如热敷、冷敷、按摩等)、心理疗法(如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等非药物治疗手段,减轻患者疼痛。
3.3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病情,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和剂量,并注意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疼痛护理评估与记录管理制度
疼痛护理评估与记录管理制度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是主观的。
鉴于疼痛给病人造成的多方面损伤,国际上将疼痛列为第五生命体征。
根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那么?关于疼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良、?癌症疼痛诊疗标准〔2021年版〕?等标准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疼痛的护理评估与记录标准。
一、疼痛评估方法1、数字分级法〔NRS〕:使用?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按照疼痛对应数字将疼痛程度分为:无痛〔0〕、轻度疼痛〔1-3〕、中度疼痛〔4-6〕、重度疼痛〔7-10〕。
二、疼痛评估流程患者疼痛初筛治疗、教育再评估心理辅导三、疼痛处理与记录(一)疼痛处理1、对于有疼痛的患者,护士在入院后2小时内完成首次评估。
护理人员对所有疼痛病人都要进行疼痛的部位、时间、性质、程度等内容评估,住院病人至疼痛消失或出院为止。
2、对于产妇的疼痛由护士观察和评估记录,分娩时正常宫缩按照医疗常规处理。
如果有异常疼痛立即告诉医生,由医生进行评估和相应的处理。
3、护士对评估发现1-6分〔轻度--较重度〕的疼痛病人,要在1小时内告诉主管或值班医生,医生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对于7分以上的疼痛〔重度以上〕,护士立即告诉医生,并按“疾病诊疗常规〞在30分钟内进行处理。
〔二〕疼痛记录1、无痛〔0分〕:每天评1次。
2、轻度疼痛〔1-3分〕:每天评1次。
3、中度疼痛〔4-6分〕:每天评2次,连续3天至0-3分改每天1次。
4、重度疼痛〔≥7分〕:每班评1次,连续3天至0-3分改每天1次。
〔三〕疼痛书写要求1、疼痛评估后将分数绘制在电子体温单上疼痛栏内。
2、疼痛评分在0-6分内的不用记录护理记录单,疼痛评分≥7分和使用麻醉止痛剂的需书写护理记录单。
3、护理记录要求:①每班记录1次,记录疼痛评分、部位、时间、疼痛性质、治疗和护理措施。
②60分钟内对治疗和护理措施进行效果评价。
疼痛护理评估与记录管理制度
疼痛护理评估与记录管理制度疼痛护理评估与记录管理制度一、前言疼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患者最常诉说的问题之一。
对于疼痛,医护人员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通过科学的评估与有效的治疗来缓解患者的痛苦。
本文介绍疼痛护理的评估与记录管理制度,帮助医务工作者更好地处理疼痛问题。
二、评估疼痛的内容评估疼痛需要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的性质和位置、疼痛的时长和频率,以及疼痛对患者的影响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下面是具体的评估内容:(一)疼痛的程度:按照疼痛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我们可以使用威尔逊四分法、数字比例法和视觉模拟法等来评估疼痛程度。
(二)疼痛的性质和位置:疼痛的性质可以是针刺、刺痛、灼热、胀痛等,不同的性质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
疼痛的位置可以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疼痛,定位准确。
(三)疼痛的时长和频率:了解疼痛的时长和频率有助于医护人员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及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四)疼痛对患者的影响:了解疼痛对患者的影响,不论是身体上的影响还是心理上的影响,有助于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减轻患者的痛苦。
三、疼痛记录管理制度(一)疼痛评估记录表:建立疼痛评估记录表,每位患者在入院时应完成一份疼痛评估记录表,记录疼痛的程度、疼痛的性质和位置、疼痛的时长和频率,以及疼痛的影响等。
(二)疼痛评估记录单的更新: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更新疼痛评估记录单,测量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记录治疗效果。
对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或疼痛加重的患者,应考虑调整治疗方案或加强治疗。
(三)疼痛评估记录单的保存:疼痛评估记录单需要进行备份,以确保患者档案的完整性。
在评估的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当、不规范或错误信息应该及时更正或删除。
(四)疼痛治疗的记录:除了疼痛评估记录表之外,还应建立疼痛治疗的记录表,记录各种疼痛治疗措施的具体应用情况,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干预、营养支持等,以及应对疼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等。
四、疼痛护理评估与记录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建立科学的疼痛护理评估与记录管理制度,是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疗卫生管理的重要手段。
疼痛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
疼痛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一、评估原则护理人员应当尊重患者有得到合适的疼痛评价和止痛的权利,应遵循患者的主诉是诊断患者有无疼痛及疼痛程度的主要依据的评估原则,全面、动态的评估患者疼痛的发作、治疗效果及转归,并进行实时记录。
1.应当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进行简易评估。
2.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镇痛措施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3.评估应贯穿治疗的全过程。
二、评估时机(一)疼痛评估分定时评估、实时评估1、定时评估(1)入院时或转入时(2)轻度疼痛(1-3分)每日评估1次(3)中、重度疼痛(≥4分);每4小时评估1次至<4分2、实时评估(1)当患者报告疼痛,或出现新的疼痛时进行评估;(2)镇痛治疗方案更改后(3)给予疼痛干预治疗后,追踪评估,如:非消化道途径给予镇痛药物后30min(皮下30min);消化道给予镇痛药物后1h;贴剂:4h(或遵说明书)如果疼痛评估结果理想,恢复常规评估。
遵循“评估一干预一再评估”循环,直至达到疼痛评分<4分。
(4)当患者正常入睡时,不需要进行疼痛评估,记录“入睡”(二)疼痛评估对象1、新入院或转入患者2.采取镇痛干预措施前后;3外科手术患者4.肿瘤患者;5.因其他情况(如创伤、有创操作、疾病等)处于疼痛状态的患者(三)备注1.每日应对住院患者进行至少一次简易评估。
2.以下情况,需要进行简易评估。
(1)入院时(除癌性疼痛)(2)由他科转入时。
(3)手术患者返回病房时(4)接受可能引起中度及以上疼痛的诊疗操作后(5)机械通气的患者拔除人工气道后3.以下情况,应进行综合评估:(1)疼痛评分≥4或中度及以上疼痛时(2)给予镇痛措施后(3)对于癌性疼痛患者,入院时应全面、全方位(社会文化)评估。
4.综合评估后,疼痛评分<4或轻度及以下疼痛,且可耐受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时,恢复简易评估。
三、评估内容(一)疼痛程度分级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
(二)疼痛部位评估疼痛发生的主要部位和发生放射性疼痛的部位。
疼痛护理评估与记录管理制度
疼痛护理评估与记录管理制度疼痛护理评估与记录管理制度疼痛是患者在疾病或手术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种感觉反应。
它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还可能影响到患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患者的疼痛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与记录,是提供高质量的疼痛护理的重要基础。
疼痛护理评估与记录管理制度旨在建立一套规范和标准,指导医疗护理人员进行疼痛护理的评估与记录工作。
下面将针对该制度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疼痛评估的目的和原则疼痛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性质,以便制定个体化的疼痛管理计划。
评估的原则是客观、实事求是、全面,并遵循患者隐私和保密的原则。
二、疼痛评估的方法和工具疼痛评估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行为和语言交流来进行。
同时,还可以结合使用一些评估工具,如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程度等级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等。
评估方法和工具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判断。
三、疼痛评估的内容疼痛评估的内容应包括疼痛的程度、性质、部位、起始时间、持续时间、诱因、影响以及患者对疼痛的主观感受等。
同时,还应对患者的情绪、行为和生理指标进行评估,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疼痛状况。
四、疼痛记录的要求和内容疼痛记录应详细、准确,并遵循保密原则。
记录的内容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疼痛的评估结果、疼痛的治疗措施和效果、患者的反应和评估结果等。
同时,还应及时记录相关特殊情况的发生,如突发性疼痛加重、疼痛难以控制等,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五、疼痛管理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根据疼痛的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疼痛管理计划,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护理措施中。
计划的内容应包括对疼痛的治疗和缓解措施、药物的选用和用量、非药物疼痛管理方法的使用等。
同时,还需要定期对疼痛的评估和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疼痛管理的效果。
六、疼痛护理评估与记录管理制度的实施和监督疼痛护理评估与记录管理制度的实施和监督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疼痛护理评估与记录管理制度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是主观的。
鉴于疼痛给病人造成的多方面损伤,国际上将疼痛列为第五生命体征。
根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关于疼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年版)》等标准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疼痛的护理评估与记录规范。
一、疼痛评估方法
1、数字分级法(NRS):使用《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对患者疼痛程度进
行评估。
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按照疼痛对应数字将疼痛程度分为:
无痛(0)、轻度疼痛(1-3)、中度疼痛(4-6)、重度疼痛(7-10)。
二、疼痛评估流程
患者疼痛初筛治疗、教育再评估
相应检查心理辅导
三、疼痛处理与记录
(一)疼痛处理
1、对于有疼痛的患者,护士在入院后2小时内完成首次评估。
护理人员对
所有疼痛病人都要进行疼痛的部位、时间、性质、程度等内容评估,住院病人至疼痛消失或出院为止。
2、对于产妇的疼痛由护士观察和评估记录,分娩时正常宫缩按照医疗常规
处理。
如果有异常疼痛立即告诉医生,由医生进行评估和相应的处理。
3、护士对评估发现1-6分(轻度--较重度)的疼痛病人,要在1小时内告诉
主管或值班医生,医生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对于7分以上的疼痛(重度以上),护士立即告诉医生,并按“疾病诊疗常规”在30分钟内进行处理。
(二)疼痛记录
1、无痛(0分):每天评1次。
2、轻度疼痛(1-3分):每天评1次。
3、中度疼痛(4-6分):每天评2次,连续3天至0-3分改每天1次。
4、重度疼痛(≥7分):每班评1次,连续3天至0-3分改每天1次。
(三)疼痛书写要求
1、疼痛评估后将分数绘制在电子体温单上疼痛栏内。
2、疼痛评分在0-6分内的不用记录护理记录单,疼痛评分≥7分和
使用麻醉止痛剂的需书写护理记录单。
3、护理记录要求:
每班记录1次,记录疼痛评分、部位、时间、疼痛性质、治疗和
护理措施。
60分钟内对治疗和护理措施进行效果评价。
使用麻醉止痛剂观察药物副反应。
护理部
2016年11月制订
住院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管理要求
为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使护理工作更能满足住院患者的实际需要。
根据《2014版分级护理行业标准》管理要求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来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我院设计使用了《住院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价表》,在临床工作中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为进一步规范评估的准确性和实效性,特制定以下管理要求。
1、护士在入院后4小时内完成首次住院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告知管床医生,按要求标记护理级别。
2、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规定:
程度分值评分时间
危重患者有医嘱每天1次
重度依赖0-40分每3天1次
中度依赖41-60分每3天1次
轻度依赖61-99分每周1次
无需依赖100分不续评
3、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应随时评估。
护理部
2016年11月制订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
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