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完整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考试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考试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名词解释1. 经济全球化:指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由于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活动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一种经济状态。

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世界经济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它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一个新阶段。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

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

2.自由人联合体 :在《资本论》里,马克思把简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称为“自由人联合体”,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自由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3.马克思主义 :从广义上理解,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4.实践: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实践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中介,是自在世界向人类世界转化的基础。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实践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中介,是自在世界向人类世界转化的基础。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5.方法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6.矛盾: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两个方面的对立和统一及其相互关系。

7.真理: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一章)

第三,实践的发展为理论研究提供条件。

实践不仅规定了理论研究的任务,而且为理论研究创造了条件、 提供了手段,使理论研究成为可能。
(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坚持以问题的为中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从客观实际出 发,就必须从问题出发。 —— “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 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的声音。问题 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 声。”[1]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第 289 页。

历史唯心主义考察社会的方法,是“从天国降到人间”,从人 的观念出发研究社会。相反,历史唯物主义考察社会的方法是 “从人间升到天国”,在现实中寻求研究的课题。
关注社会重大问题。社会生活是复杂的,社会生活中 的问题也是多样的。在研究问题的选择上,要避免主 观随意性,力戒平均使用力量。要从大量的、纷繁复 杂的问题中,选择影响全局和长远的重大战略问题, 选择制约整体和系统的关键性问题。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把“实践” 和“生活”联系起来,将实践理 解为生活、行为、现实、事实等 感性活动。 费尔巴哈始终把实践只是看成是 一种生活实践。


费尔巴哈的实践观 费尔巴哈把实践与生活联系起来,但是,他没有真 正弄清实践与生活的关系,不理解革命的、实践批 判的活动的意义。费尔巴哈认为,“新哲学……本 质上有一种实践倾向。”“从理想到实在的过渡, 只有在实践哲学中才有它的地位” 费尔巴哈所理解 的实践是人的生活消费实践,并把人的实践理解为 合乎人性、保护和发展人性的活动,这是他的可取 之处。然而,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错误 地理解了实践的内涵。

亚里士多德作为柏拉图的学生和苏格拉底的 后继者,是在“完成潜能”、“实现潜能” 的意义上用到“实践”的。他说:“不完成 目的的活动就不是实践。实践是包括了完成 目的在内的活动”,这说明他不仅把实践看 作是一种具体的活动,而且把“目的性”作 为构成实践活动的内在环节之一,舍此就不 能称作“实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教材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教材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目录前言............................................................................................... 导论. (3)第一节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3)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 (3)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 (4)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4)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5)一、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 (5)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和功能定位 (5)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5)第三节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6)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 (6)二、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6)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开放的科学体系 (6)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7)第一节立足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 (7)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7)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7)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7)第二节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 (8)一、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8)二、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 (8)三、调查研究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 (8)第三节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 (9)一、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9)二、在实践中发展理论 (9)三、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9)第二章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四、人口系统.........................................................................................五、自然环境系统..................................................................................... 第二节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一、社会有机体.......................................................................................二、经济社会形态.....................................................................................三、技术社会形态..................................................................................... 第三节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一、整体性原则.......................................................................................二、结构性原则.......................................................................................三、层次性原则.......................................................................................四、开放性原则....................................................................................... 第三章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14)第一节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 (14)一、矛盾与问题 (14)二、社会矛盾的普遍性 (14)三、社会的基本矛盾 (14)四、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矛盾 (14)第二节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15)一、注重研究不同领域矛盾的特殊性 (15)二、注重研究不同过程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 (15)三、注重研究矛盾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 (16)四、注重研究矛盾性质和矛盾斗争形式的特殊性 (16)第三节利益分析和阶级阶层分析方法 (16)一、利益矛盾与利益分析方法 (16)二、阶级矛盾与阶级分析方法 (16)三、阶层矛盾与阶层分析方法 (17)第四章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18)第一节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 (18)一、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18)二、社会历史过程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 (19)三、社会历史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19)四、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第二节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 (20)一、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 (20)二、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 (20)三、社会历史过程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20)第三节研究社会历史过程的若干重要方法 (20)一、历史主义的方法 (20)二、科学预见的方法 (21)三、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22)第五章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23)第一节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23)一、“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23)二、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23)三、人的存在状态是社会发展的尺度 (25)第二节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26)一、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条件 (26)二、“虚假共同体”与“真实共同体” (27)三、“自由人联合体”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共同体 (28)第三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8)一、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28)二、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作用 (30)三、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30)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31)第一节真理与价值 (31)一、社会现象的两重性:事实性与价值性 (31)二、揭示客观真理是社会认知的任务 (33)三、确定合理的价值向度是社会评价的任务 (34)四、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 (35)第二节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35)一、社会认知的特点 (35)二、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 (37)三、社会认知的概括、综合 (38)第三节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39)一、社会进步的评价 (39)二、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 (40)三、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 (41)第七章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世界视野 (42)第一节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42)一、哲学视野中的“世界历史” (42)二、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43)三、“世界历史”的两重性 (45)第二节经济全球化及其内在矛盾 (46)一、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46)二、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涵义和特点 (47)三、经济全球化的内在矛盾 (48)第三节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49)一、以世界眼光观照当代社会发展 (50)二、正确理解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关系 (50)三、正确理解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51)四、正确看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52)导论人类对社会的认识水平,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得到发展和提升。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ppt正式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ppt正式完整版
社会和谐的实质是“和而不同” 。
其一是矛盾的双方互为中介;
的状态,是指社会各重要矛盾的双方总体上处 “问题”越有质量,“理论”才会越有分量。
和谐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实现的
社会科学研究的目光只有投向最亟需解决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自觉地为建构和谐社会提供思想资源和理论前导,理论才能摆脱自说自
于相互助益而不是相互折损的状态。 话、自娱自乐的尴尬境地和无人理睬、鲜有问津的贫困处境。
社会科学研究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炼 出具有时代价值、学术价值的“真问题” 。
社会科学研究仅有“问题意识”还是不够的,还 必须要有问题的“质量意识”。“问题”越有质 量,“理论”才会越有分量。
3.社会科学发展的全部奥秘正在于“以‘问题’ 为中心”
社会科学研究“只能从问题开始”,社会科学研究 “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 愈来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波普尔)。
二、建设和谐社所会必谓须重视“研究矛社会盾矛盾的两个方面”不是在绝对意义上说的, 不特同殊领 的域矛的盾矛构盾成“具了有事中特物殊特性殊介的本”质。是研究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视角和方法。
社会矛盾是一个复杂巨系统,研究社会矛盾应当注 重研究矛盾的复杂性。当今社会矛盾呈现出以下复 杂性特征。第一,非线性。第二,不确定性。第三, 动态性。第四,开放性。
三、研究社会矛盾必须抓住矛盾的特殊性
社会矛盾普遍存在,但每一社会矛盾又是 具体的、特殊的。特殊的矛盾构成了事物 特殊的本质。研究社会矛盾必须注重研究 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 个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具有时代的特殊性, 所以不能奢望以古人的理论来解决今天的问题。
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具有民族的特殊性, 所以不能期待以西方的理论来解决中国的问题。

吴育林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吴育林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一讲导论 (1)一、什么是社会科学 (1)1.科学体系中的社会科学 (1)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1)2.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差别 (2)二、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 (3)1.方法论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3)A、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本体论和认识论 (3)B、方法论对本体论的贯彻 (6)C、两种主要流派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实证主义和理解或阐释主义 (8)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与发展 (10)第二讲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观和范式 (13)一、客观性与价值观 (13)1.客观性维度与社会研究中的客观性 (13)2.价值观和社会研究中的价值观 (14)二、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15)1.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范式 (15)(1)实证主义 (15)(2)实证主义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和普遍性 (15)(3)实证主义方法类型 (16)(4)实证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 (16)(5)实证研究的步骤 (17)2.马克思.韦伯的理解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17)(1)韦伯社会学方法论的思想来源于取向 (17)(2)马克思.韦伯社会科学的基本特征 (18)(3)韦伯社会科学功能规定及其应用 (21)3.批判主义 (22)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23)一、基本预设 (23)1.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物质生产决定的复杂系统 (23)2.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系统 (24)3.人类社会是一个矛盾系统 (25)4.社会历史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 (26)二、基本范式:基本原则、理论取向、基本方法、基本概念范畴 (26)(一)基本原则 (26)(二)基本理念取向 (27)(三)基本方法 (29)(四)基本概念范畴 (34)第一讲导论“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人的科学,这将是一门科学”——马克思一、什么是社会科学1.科学体系中的社会科学最早给科学下定义的是13世纪西欧的宇宙学者威赖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整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整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整理)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

它不仅探讨社会科学的各种方法,还要研究这些方法的本体基础、特点、功能和运用原则,以提高社会科学研究者的方法论自觉和研究水平。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包括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如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以及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等。

3)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在于它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需要综合运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实证性和系统性,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调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和效果。

社会科学方法论还强调研究方法的创新性和开放性,鼓励研究者在方法上进行创新和改进,同时也倡导开放式的研究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跨学科、跨地域、跨文化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理论、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理论等。

这些内容是相互关联、相互贯通的,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2)基本原则①实践性原则:强调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基础,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理论。

②历史性原则:强调历史是发展的,社会是历史的产物,因此必须以历史为基础,研究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③辩证性原则: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要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把握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

④阶级性原则: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要以阶级斗争为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基础。

⑤客观性原则:强调研究对象的客观性,要以事实为依据,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⑥全面性原则:强调研究对象的全面性,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不偏不倚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这些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它们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些理论具体化为多种方法,如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笔记全文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笔记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笔记如何理解社会?理解社会的几个维度?所谓社会,就是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它包括以下意思:第一,社会是人与人之间联系在一起的群居生活共同体。

第二,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的本质。

第四,社会是人们之间的交往即社会交往和相互作用的产物。

理解社会可以从几下维度展开,从而形成不同的学科:研究社会中权力的分配(政治学),研究文化(人类学),研究资源配置及其经济行为(经济学),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学)等。

总而言之,可以从行为与制度两个视角研究社会。

还可以从生产力系统与生产关系系统角度进行分析。

社会科学研究应当考虑四个维度:时间维、空间维、价值维、领域维。

任何研究对象都有一个时间定位,社会科学研究也不例外。

时间维的含义主要是指应考虑研究对象的时间特性。

是大尺度的,还是小尺度的,是属于某一时间区间的,还是属于某一时点的,等等。

由于任何事物都随时间而演化,所以处在不同时间段的事物肯定会有不同的特性,这就要求我们应尽可能考虑所研究对象的时间特性。

空间维,就是指所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特征。

局部特性不同于整体特性;甲部分特征不同于乙部分特征。

空间特征是任何事物都有的一个很重要特征。

在研究问题时,我们只有找准所研究事物的空间位置,才能为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问题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价值维,就是指所研究对象的价值偏好。

价值维是社会科学研究对象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一个重要特征。

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价值维是中性的,而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则不然。

由于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总要涉及到人及由人组成的群体,而不同的人总有不同的价值偏好,所以社会科学研究,总有一个对所研究对象的价值偏好进行定位的问题。

不同的价值偏好将导致不同的研究结论。

领域维,主要是指所研究对象处在什么领域。

政治、经济、文化等构成不同的研究领域。

对于同一个对象,可以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内进行研究。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笔记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笔记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笔记如何理解社会?理解社会的几个维度?所谓社会,就是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它包括以下意思:第一,社会是人与人之间联系在一起的群居生活共同体。

第二,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的本质。

第四,社会是人们之间的交往即社会交往和相互作用的产物。

理解社会可以从几下维度展开,从而形成不同的学科:研究社会中权力的分配(政治学),研究文化(人类学),研究资源配置及其经济行为(经济学),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学)等。

总而言之,可以从行为与制度两个视角研究社会。

还可以从生产力系统与生产关系系统角度进行分析。

社会科学研究应当考虑四个维度:时间维、空间维、价值维、领域维。

任何研究对象都有一个时间定位,社会科学研究也不例外。

时间维的含义主要是指应考虑研究对象的时间特性。

是大尺度的,还是小尺度的,是属于某一时间区间的,还是属于某一时点的,等等。

由于任何事物都随时间而演化,所以处在不同时间段的事物肯定会有不同的特性,这就要求我们应尽可能考虑所研究对象的时间特性。

空间维,就是指所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特征。

局部特性不同于整体特性;甲部分特征不同于乙部分特征。

空间特征是任何事物都有的一个很重要特征。

在研究问题时,我们只有找准所研究事物的空间位置,才能为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问题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价值维,就是指所研究对象的价值偏好。

价值维是社会科学研究对象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一个重要特征。

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价值维是中性的,而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则不然。

由于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总要涉及到人及由人组成的群体,而不同的人总有不同的价值偏好,所以社会科学研究,总有一个对所研究对象的价值偏好进行定位的问题。

不同的价值偏好将导致不同的研究结论。

领域维,主要是指所研究对象处在什么领域。

政治、经济、文化等构成不同的研究领域。

对于同一个对象,可以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内进行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一章 课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一章 课件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实践活动创造人类的历史。 ▪ 实践活动改变外部环境和人的
生存方式。 ▪ 实践活动是思维和存在、主观
和客观统一的基础。
(二)实践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 社会科学研究要关注社会需要。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 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 的程度。”
▪ 社会科学研究要把握时代的精神。 ▪ 社会科学研究要反映人民的愿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马克思主义:面向工人阶级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
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
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
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
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
下热泪。” “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才是最
幸福的人。”
——马克思
(三)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
▪ 调查研究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调查 研究是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也是理论研究的根 本途径。(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
▪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归根结底是深入群众。 ▪ 调查研究,不能满足于简单而随意的实例,而是
要掌握真实而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三、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和发展理论(回归实践)
(一)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 要善于总结多方面的经验。既要总 结成功的经验,也要总结失败的经 验。
▪ 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是不尽相同的。
(二)原则不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
▪ 研究问题不能从概念出发,只能从现实出发。(防 止主观随意性)“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 的最终结果。” “从最顽强的事实出发。”
▪ 从实际出发,不同于“价值中立” ,不是丧失立 场。“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 工人的利益和愿望。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 部社会史的锁钥的新派别,一开始就主要是面向工 人阶级的。” (恩格斯)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考题答案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考题答案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考题答案1.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如何成为可能西方不少学者甚至著名的思想家对此作出了否定的回答。

大名鼎鼎的现代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在其《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开宗明义就表明:“本书的基本观点是,历史命运之说纯属迷信,科学的或任何别的合理方法都不可能预测人类历史进程。

”“历史决定论是一种拙劣的方法——不能产生任何结果。

”“由于纯粹的逻辑理由,我们不可能预测历史的未来进程。

”他所谓的纯粹的逻辑理由就是,人类历史的行程是受着人类知识增长的强烈影响的,而人类本身不能用合理或科学的方法来预告我们科学知识的未来增长,因而所谓古代神话的俄底普斯预言在历史发展历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我们不能预测人类历史的未来进程。

”“所以历史决定论的基本目的是错误的;历史决定论不能成立。

”美国的新实用主义者理查德·罗蒂在《真理与进步》中也指出,社会科学在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之后,在“预测还是一个理论被归入‘科学’的必要条件”时,“我们对是否把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或文学批评归入科学感到犹豫不决,因为这些学科似乎都无法回答‘如果我们这样做,事情将会怎样?’这种形式的问题。

”二战之后,经济学一跃而成为显学。

但是,它被批判和被责难的命运也不比其他学科好。

美国的小阿尔弗雷德·马拉伯在其《迷惘的预言家:当代经济学家的历史》中曾不无讽刺地说,在美国,人们看到每当华盛顿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职位因种种原因空缺时,美国经济便处于二战后最好的时期,而“在哈伯·斯坦和查尔斯·舒尔茨这样的著名经济学家任职期间,贫困率以每年将近2%的可怕速度增长。

”他还说道,那些经济学在大学的象牙塔中尽管被不断地雕琢,越来越精密化和学术化,但“经济学家们很快变成恶意玩笑的靶子┅┅人们会说经济学家颇具幽默,因为他们会用小数点来预测未来,或者说经济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因为只有经济学家创造出了自上帝创造世界以来的种种混乱。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仅用知识增长的不确定性否定预见的可能性 是不充分的 • 应把知识的增长放到社会进步的历史过程中 进行考察 。 • 知识增长主要取决于两方面条件:第一,知 识资源的历史性传承和积累;第二,社会经 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需求对知识的“选 择”。
否认预见,就否定了科学存在的意义
• 科学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能够通过把握研究对 象的客观属性和规律,揭示事物系统演化的可 能性空间,从而为人类活动提供某种意义上的 预测。
• 3、历史规律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 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 围和可能性空间。
历史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之争 机械决定论 • 指在古典力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盛行于17—18世 纪西欧的一种只承认自然界的因果性、必然性、 客观规律性,并且把这种观点运用到人类社会, 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偶然性的一种形而上学观 点。 • 代表人物:牛顿、拉普拉斯、斯宾诺莎、霍尔巴 赫等。
题记
“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对现代历史科学的贡献是决不能 低估的。没有马克思则很大一部分现代社会科 学理论——它们和马克斯•韦伯一样,是把自己 界定为反对马克思的——就会是不可想象的。” ——伊格尔斯
中国历史研究领域的“五朵金花”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 式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中国资 本主义萌芽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
19世纪科学化思潮的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使历史研究成为科学) “还由于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 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有可靠的根 据把社会型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不言 而喻,没有这种观点,也就不会有社会科学。” ——列宁
“ 用唯物主义观点观察世界和人类,看出 自然界中一切现象都有物质原因作基础,同样,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有物质力量即生产力的发 展所决定的。” ——列宁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题目答案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题目答案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题目答案一、什么是系统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理论是如何具体体现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1)系统研究方法是对系统科学的最新思维成果进行哲学方法论提炼的产物。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系统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的体现和运用。

系统研究方法是20世纪随着系统科学的兴起而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之中。

马恩科学使用“系统” 概念,大量论述了系统思想。

系统研究方法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系统研究方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和发展的原则,是当代科学水平的辩证思维方式。

(2)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产实践出发,把人类社会看作是一个由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人口系统、自然环境系统组成的复杂大系统。

社会有机体、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具体体现。

马恩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考察人类社会,把社会系统称为社会有机体,社会有机体内部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推动社会发展,形成不同的社会形态。

社会有机体是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重要体现。

系统研究方法产生的一个主要基础就是对有机体的研究。

有机体不同于无机物,有机体更为鲜明地体现了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这种密切联系、制约关系下的发展变化,更为鲜明生动地体现了辩证法联系和发展的总特征。

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强调系统思想是一种不同于机械论的“有机哲学”,道理就在此。

(3)社会有机体的结构。

在社会有机体中,生产力起决定作用,是社会有机体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有机体的“骨骼”;而构成社会有机体的“血肉”的,则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诸因素。

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使社会系统成为一个具有内在结构和自身形态,并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能力的生命有机整体。

1.社会有机体对辩证法联系原则的体现:社会就是“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机体”,“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完美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完美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完美版)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重点:实践的观点,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矛盾的观点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提出认识的新问题;提供必要条件: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提高认识能力),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标准,最终目的。

实践观点的重要性:研究社会科学时,只有尊重实践,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认识和学习符合科学的客观规律(二)认识运动的规律人类运动的基本规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认识,在实践,再认识,认识的运动循环反复和无限发展。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

方法论: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认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科学,在以认识知道实践,在时间中坚持和发展社会科学,才能得出正确的知识,并且不断创新。

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事物联系具有普遍性:(一)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二)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或部分,并通过其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三)任何事物的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互相联系的系统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

系统即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方法论: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科学的认识事物的联系,反对一刀切和一风吹,全面、系统的认识和学习,避免“片面主义”错误。

三.社会矛盾分析方法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1矛盾的观点:矛盾即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完整版

Content1、“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还可否采取更为灵活的形式? (2)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哲学依据是什么?问什么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3)3、如何理解“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3)4、阐述事实与价值的关系。

(4)5、阐述价值评价的构成要素,并对价值评价的复杂性进行分析。

(5)6、马克思主义社会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并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

(7)7、阐述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方法的含义、特点与功能。

(8)8、谈谈系统论思想的起源。

(9)9、系统论方法从广义来讲包括哪些方法? (10)10、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系统论思想有着怎样的关系? (10)11、谈谈社会系统的组成? (12)12、社会系统优化的重要原则有哪些? (12)13、谈谈你对本课程的认识与体会。

(13)14、联系实际阐述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具体运用。

(13)1、“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还可否采取更为灵活的形式?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

、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

同志重指出:“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我们坚信,通过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的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为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同志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澳门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这个构想从中国实际出发,照顾到各方利益,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和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

按照这个构想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有利于、和澳门的长期稳定。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为什么要坚持人民群众的立场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区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标志。

承认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作用与承认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历史进步是一致的。

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必然得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科学结论。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马克思指出:“任何一个民族。

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在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和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广大劳动群众。

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劳动群众在物质生产中的地位从根本上决定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首先,人民群众为人类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物质前提。

其次,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社会精神财富得以产生的源泉。

人类社会的一切科学文化成果,归根到底都是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改造社会的政治实践和认识世界的科学实验等实践经验的总结。

第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其内部矛盾运动引起的,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但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从来不是自发实现的,而是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实现的。

无论在社会稳定时期还是社会大变革时期,都是如此。

特别是在基本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当某种生产关系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时,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人民群众就会起来推翻维护这种生产关系的旧的上层建筑。

2、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社会系统由哪些系统构成以及系统之间的关系?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系统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的体现和运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研究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等,构成了一个科学的和开放的方法论体系,涉及如何正确处理主体与客体、系统与要素、矛盾与过程、个体与群体、认知与评价、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等一系列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整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整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整理)精品文档《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许倩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近代社会科学的产生和发展(1)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的产生。

近代资本主义的形成,不仅推动了各门自然科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出来,而且也促进了社会科学的发展,使分门别类的社会科学也纷纷建立起来。

例如,现代意义的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都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当然,这并不是说近代以前,没有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思想。

但现代社会科学却只能建立在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之上。

(2)人文科学的发展一般来说,人文科学主要研究恒久地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是人的精神文化活动及其人类历史进化的反映。

社会科学主要研究社会各个领域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包括经济、政治、管理等领域的现象和活动。

从时间上讲,人文科学各学科在古代就已产生,而社会科学各学科产生于近现代。

但实际上,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难以将其截然分开,所以,我们往往以“人文社会科学”或“哲学社会科学”予以统称之。

(3)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近几年,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应该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以重大的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研究回答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研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其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在现代社会,如果说,自然科学和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话,哲学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

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2、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1)什么是方法论方法论,顾名思义,是关于方法的理论。

方法论不仅要探讨各种方法,而且要以对多种方法为对象,探讨方法的本体基础、基本性质、中介特点、传导功能和运用原则,以提高研究者和运用者的方法论自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教材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教材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目录前言............................................................................................... 导论. (3)第一节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3)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 (3)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 (4)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4)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5)一、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 (5)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和功能定位 (5)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5)第三节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6)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 (6)三、层次性原则.......................................................................................四、开放性原则....................................................................................... 第三章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14)第一节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 (14)一、矛盾与问题 (14)二、社会矛盾的普遍性 (14)三、社会的基本矛盾 (14)四、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矛盾 (14)第二节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15)一、注重研究不同领域矛盾的特殊性 (15)二、注重研究不同过程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 (15)三、注重研究矛盾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 (16)四、注重研究矛盾性质和矛盾斗争形式的特殊性 (16)第三节利益分析和阶级阶层分析方法 (16)一、利益矛盾与利益分析方法 (16)二、阶级矛盾与阶级分析方法 (16)三、阶层矛盾与阶层分析方法 (17)第四章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18)第一节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 (18)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31)第一节真理与价值 (31)一、社会现象的两重性:事实性与价值性 (31)二、揭示客观真理是社会认知的任务 (33)三、确定合理的价值向度是社会评价的任务 (34)四、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 (35)第二节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35)一、社会认知的特点 (35)二、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 (37)三、社会认知的概括、综合 (38)第三节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39)一、社会进步的评价 (39)二、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 (40)三、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 (41)第七章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世界视野 (42)第一节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42)一、哲学视野中的“世界历史” (42)二、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43)三、“世界历史”的两重性 (45)神话是原始社会人们认识社会的基本形式,是远古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自身的精神产品,是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初级阶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根本原因则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 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研究员通过 大量的调研后发现,中国99%的群体事件是由老百姓 的利益受侵害引起。主要是一些社会不平等现象普遍 存在:收入分配不平等,财产分布不平等,教育机会 和教育资源不平等,就业和工资报酬不平等,公共卫 生和健康不平等,社会保障不平等,税收和财政收支 不平等………。
—— 单光鼐

国企改革中的下岗职工再就业难,收入减少,基本生活 得不到保障; 征地拆迁及补偿安置费用不合理,政府出台的一些整治 措施严重危害部分群众的利益; 企业拖欠工资、医药费、退休金,如农民工的工资拖欠; 部分干部违法乱纪、财务不明、贪污腐败;某些政府机 关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 由于历史原因,自然资源、遗留资产的归属问题等; 社会治安、民间纠纷、行政执法等问题处其一,是指同一阶级内部按照不 同的经济地位和相关标准划分成的社会群体。如 《共产党宣言》所说,“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一 些特殊的阶层”。其二,是指按照某种特定标准如 谋生方式、从业范围、社会地位而区分的不同社会 群体。

同一社会阶层的人,由于经济地位、社会地位、谋 生方式、从业范围接近,会产生共同的利益诉求、 利益关切和利益驱动。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由于利 益诉求、利益关切和利益驱动存在差别,因而也会 产生阶层之间的矛盾。因此,进行社会科学研究, 不仅要重视阶级分析,还应当重视阶层分析。


(一)注重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促进社会公平 (二)政府自身改革,提高管理水平


(三)政府应提高其应对群体事件的能力
(四)在社会层面上,培育社会的自我整合机制

敢于正视社会的矛盾和冲突是一个国家稳健发展的前提,妥善 化解社会问题,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加强政府自身改革,是一项系 统的社会建设工程,任重而道远。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答案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答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范围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主张,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并根据这种物质生活条件说明政治、法律、美学、哲学、宗教等观点,即用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这样,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创立了。

唯物史观为研究社会历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革命。

第一,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创立了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第二,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马克思在这个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奠定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第四,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法国复辟时期历史理论的积极成果。

马克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因此。

2.什么是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特点是什么?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说明和合理评价。

具有以下特点:1复杂性,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社会事物或社会历史现象一般都是非常复杂的;2依赖性,任何一门社会科学往往涉及众多自然科学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状态;3主观性,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和评价要受到众多主观因素影响,因而很容易带有强烈的民族性和阶级性;4难验证性,社会事物一般有较长的运行周期,且在时间上具有不可逆性,难以进行重复性实验,因而难以验证。

3.如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真理性、科学性,因而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都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首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的先进性。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一章
• 三、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 –(一)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二)在实践中发展理论 –(三)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2
第一章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 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 ,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 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 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
7
(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 立足于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要求理论工作者必须满腔热 忱地投入生活,与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 共命运真正了解实践的需要、时代的走向和人民群众的愿 望,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勇于立足历史潮头 ,引领时代发展和进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 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
6
(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 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指导实践,回答实践提出的种 种问题。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 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一切划时代 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 需要而形成起来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把实践的需要 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而不能就理论研究理论。毛泽东 说:“社会科学研究专从书本子里面讨生活是危险的。 ”“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世界中去认识世 界,又从认识世界中去改造世界,就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 主义者。一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中 国中去认识中国,又从认识中国中去改造中国,就不是一 个好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
10
(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 社会实践丰富多彩,社会问题错综复杂,社会科学研究领 域十分宽广。有社会担当意识、有历史责任意识的社会科 学工作者,要十分重视研究那些事关国家、民族命运,事 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 这对于有效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ntent1、“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台湾还可否采取更为灵活的形式? (2)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哲学依据是什么?问什么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3)3、如何理解“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3)4、阐述事实与价值的关系。

(4)5、阐述价值评价的构成要素,并对价值评价的复杂性进行分析。

(5)6、马克思主义社会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并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

(7)7、阐述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方法的含义、特点与功能。

(8)8、谈谈系统论思想的起源。

(9)9、系统论方法从广义来讲包括哪些方法? (10)10、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系统论思想有着怎样的关系? (10)11、谈谈社会系统的组成? (12)12、社会系统优化的重要原则有哪些? (12)13、谈谈你对本课程的认识与体会。

(13)14、联系实际阐述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具体运用。

(13)1、“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台湾还可否采取更为灵活的形式?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

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

江泽民同志郑重指出:“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我们坚信,通过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的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为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这个构想从中国实际出发,照顾到各方利益,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

按照这个构想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有利于台湾、香港和澳门的长期稳定。

有利于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可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生动现实。

中央政府始终坚持不干预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内事务的原则,切实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并从许多方面给予特别行政区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在中央政府坚定支持下,两个特别行政区政府沉着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及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团结各界人士,妥善处理了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保持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事实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使“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实践取得更大的成功,并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

“ 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两岸统一后,台湾可以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高度自治。

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不变,他们的切身利益将得到充分保障,永享太平。

台湾经济将真正以祖国大陆为腹地,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台湾同胞可以同大陆同胞一道,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和荣誉。

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

两岸经济各具优势,进一步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对于台湾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对祖国大陆也是有益的。

我们坚持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的主张,坚持鼓励台商投资的政策,依法保障台湾同胞的一切正当权益,两岸同胞应携起手来,共同推进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积极推进两岸直接通邮、通航和通商,开创两岸经济合作的新局面。

要坚持以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为主线,扩大两岸文化交流。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

早在五十年代,中国政府就曾设想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一九五五年五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即提出: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一九五六年四月,毛泽东主席又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

但由於某些外国势力的干预等原因,这些主张未能付诸实践。

自七十年代末开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

与此同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港澳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华人,都殷切期望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振兴中华。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出於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哲学依据是什么?问什么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哲学道理主要是: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道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这就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立足国情,我们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5、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正是我们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也就是在基本路线的指引下,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统筹全局、与时俱进作出的正确判断和科学决策,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三农”思想的创新和发展,是新形势下我们党关于“三农”工作的总要求和总抓手,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我国“十一五”期间特别是今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措施。

新年伊始,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专题研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发表重要讲话,为我们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解决全局性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必由之路……3、如何理解“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的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说的是从特殊到普遍,“到群众中去”说的是从普遍到特殊;“解剖麻雀”说的是从特殊到一般,“抓好典型”说的是从普遍到特殊。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应用】⑴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遵循科学的认识秩序,要求我们遵循正确的工作方法,要求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①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由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我们认识事物时,就必须把这两方面辩证地统一起来,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

)②掌握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⑵既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一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同特征和基本原则,如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等;另一方面,又要立足于本国的实际,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

)(1)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实际相结合(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3)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产物(4)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新时期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4、阐述事实与价值的关系。

(一) 事实与价值关系问题不仅是一个逻辑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在纯粹的逻辑经验范围内是不能从事实推论出价值的.。

事实是能够被人的实践认识活动所把握的外部世界的客观存在状态,价值也是在人的实践认识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因此事实与价值关系问题不单是一个纯逻辑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实践唯物主义者认为:对一切对象、现实、感性不能只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应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分析事实与价值的关系时不能只停留于逻辑领域,停留于逻辑的推理之中,而应该纳入人的实践。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只能在人的实践中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可见,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要想解决事实与价值分离的困境只有纳入人的实践之中。

(二) 事实与价值关系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更是一个本体论的问题从一方面讲,事实与价值关系问题确实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

其一,价值具有主观的性质,价值作为人在实践认识活动中客体的属性对人的一种关系,作为主体对客体是否满足自身需要的判断,属于认识的范畴。

价值总是与人的主观偏好、情感、欲望、需求相联系,同时也与人的观点、思想、理论相联系。

因为人作出一个价值判定和选择不仅仅依据个人的偏好、情绪等感情经验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根据已经建立起来的思想理论作出理性的抉择。

其二,事实的认知也是一个认识的范畴。

一方面,人们在认识实践活动中对外部世界的客观存在状态的把握,不是主观任意的捏造,而是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认识外部世界的结果。

另一方面,事实与价值关系问题更是一个本体论问题。

在价值体系中,主体人始终处在中心地位,人既是价值选择的主体,又是价值的最高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