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菩提》读书笔记
心的菩提读书笔记800字
![心的菩提读书笔记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b1f3db00eefdc8d377ee320e.png)
菩提心阅读笔记800字菩提心阅读笔记800字一个林先生用自己的个人经历和个人感情写作。
他对生活的思考、对生活的理解和内心的美丽都变成了新鲜的哲学文章。
这些文章优雅、聪明、简单,用自然流动的语言启迪、影响和洗礼人们隐藏已久或被蒙蔽的心灵。
根据《佛鼓》,李先生住在一座佛教寺庙里。
佛寺里的木鱼分为两种。
一种是全直鱼,和普通鱼一样。
它挂在图书馆大厅里,用粥和米饭击打。
另一种是圆形鱼,甚至鱼鳞也是圆形的。
它被放在佛箱上,念经时被敲。
这两条不同形状的鱼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它们的眼睛非常大,与身体不成比例。
有些是木鱼,它们的眼睛像拳头一样大。
我不明白为什么鱼有这么大的眼睛,或者为什么它是一条木鱼,而不是一只木虎、一只木狗或一只木鸟。
寺庙里的法师问道。
法师说:“鱼从不闭眼。
他们日夜醒来。
木鱼是用来提醒那些虚弱和懒惰的人,特别是那些练习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道上,日夜醒来。
”我之所以依恋佛陀,是因为我所有的家人都是信徒。
林清选老师的写作有着淡雅的意蕴。
他有一颗佛心,仁慈而清澈,像一朵温柔的莲花。
细看佛陀的原则,在共同的事物中说同情。
这是我喜欢的词,姿势优美。
读他的话就像冬天在房子里喝茶,一杯铁观音,芬芳而温暖。
林清选说:“如果心脏能够平衡,平静地进入水中,如果把它放在一个圆形或方形的容器里,甚至在溪流中的大孩子中间,会有什么损害呢?”?水可以包容一切,也可以被一切所包容,因为水总是一样的。
哦,原来人们的心变了,或者他们失去了原来的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变得越来越潮湿。
人们不必在田里努力工作,也不必用网捕鱼。
这是一件非常美丽的事情。
然而,事情总是有两面性的。
财富和奢侈的想法逐渐让人们脱离他们原来的心。
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他们开始努力赚钱。
金钱似乎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东西,但它实际上只是价值的象征。
这是毫无价值和荒谬的。
人们很忙,只是在寻找他们辛苦挣来的钱,也许只是为了一时的幸福。
为什么这么麻烦?林清轩老师说,每个人都有一颗柔软的心,但有些人没有受到启发。
心的菩提读书报告
![心的菩提读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5cfab4e33687e21af45a98c.png)
《心的菩提》读书心得交流林清玄的《心的菩提》,不同于其他作者的一些作品,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
“菩提”本是佛家语,是觉悟、智慧的意思,即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这本书就像一条静远流深的的小溪,就像一面映照着人世的镜子,字里行间透露着清雅和娓娓道来的散淡以及那种充满禅意的心境,含蓄内敛的语句,平淡而隽永。
第一次接触林清玄的散文,是在我儿子的高考模拟卷中以原文阅读的形式出现,当时,就被文章清净淡泊的意境所吸引。
作者简介:林清玄,台湾高雄人,著名散文作家。
8岁立志成为作家,17岁正式发表作品,就受到文坛瞩目。
32岁遇见佛法,入山修行。
35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的“身心安顿系列”,是90年代的畅销作品。
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具有影响力的书。
50岁完成“人生寓言系列”三百篇,被称为青少年最佳读本。
52岁完成写作奥秘三部曲:《林泉》、《清歌》和《玄想》。
他从文学到佛学,悲智双运,情境粮容,不断创造新局,自成一家之言。
他的文字魅力风靡华人世界。
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内容简介:菩提系列原书共有十册,这些作品写于80——90年代,是作者写作生涯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风格形成的代表作。
本书是作者菩提系列散文精选集。
菩提喻指佛教中觉悟的境界。
面对世事纷乱,人心迷惘,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思考,将佛理修养化作美好心情,把读者的心灯点燃。
文章内容寓意深刻,文字精练优美,风格清新隽永。
追求超凡脱俗,淡泊清净,充满着禅境的喜悦,引领着人们进入一种质朴寻常、自主尊严的精神境界。
心得评论:作品清净淡泊,语句含蓄内敛,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人世,不断地观照、感悟,不断丰富自我。
“菩提”本是佛家语。
读林清玄的散文最大的感受就是恬淡自然,就像品一杯绿茶,幽香而致远。
《心的菩提》讲了许多故事。
读书心得《心若菩提》
![读书心得《心若菩提》](https://img.taocdn.com/s3/m/fb2b1c0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63.png)
读书心得《心若菩提》
《心若菩提》是曹德旺的自传体作品,通过讲述他的创业经历和个人成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中国企业家的奋斗故事。
以下是我对《心若菩提》的一些读书心得:
1. 毅力与坚持:曹德旺在《心若菩提》中所述的贫困童年和艰难创业经历让人深感他毅力和坚持的重要性。
尽管遭遇了无数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事业的热忱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最终战胜了困难,取得了广大成功。
2. 敬业与奉献:曹德旺一直将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通过创造就业机会、奉献爱心等方式回馈社会。
他通过花费巨资为实习生治疗白血病、帮助朋友儿子成家等事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企业家应有的社会担当和奉献精神。
3. 领导力与团队建设:曹德旺在书中强调了领导力和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他注重激励团队成员,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并倡导共同奋斗、互相支持的团队文化。
这使得福耀集团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
4. 价值观与道德准则:曹德旺在书中强调了诚信、正直和良
好的道德准则的重要性。
他以身作则,注重企业家的道德修养,坚持做正确的事情,树立了一个榜样形象。
这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只有在遵循正确的价值观下,企业才能长久发展。
总的来说,《心若菩提》是一本鼓舞人心的书籍,它向读者展示了曹德旺的创业心路历程,并传递了他对于企业家责任感、奋斗精神和道德准则的思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启迪,学习到许多宝贵的成功经验和人生智慧。
心若菩提读后感500字
![心若菩提读后感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a4311da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6.png)
心若菩提读后感500字
摘要:
一、心若菩提的内容简介
二、对心若菩提主题的感悟
三、从心若菩提中学到的价值观
四、对心若菩提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五、总结与反思
正文:
《心若菩提》是一本描绘了人生百态,讲述人生哲理的书籍。
作者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语言,让我们领略到了人生的真谛。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感启发,有以下几点读后感。
首先,《心若菩提》使我感悟到了人生如梦。
书中的故事让我明白,人生短暂而无常,我们应该珍惜当下,不要被表面的繁华所迷惑,要懂得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
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信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其次,《心若菩提》传达了诸多值得学习的价值观。
例如,书中强调了真诚待人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坦诚相待,用心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才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乐观向上的精神。
面对生活的困境,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再者,《心若菩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往往容易被金钱和权力所诱惑,忽略了内心的成长和修炼。
这本书提醒我
们,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总之,《心若菩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还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价值观。
心若菩提读后感
![心若菩提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b18e260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1.png)
心若菩提读后感《心若菩提》是法师人秀筠的心灵修养专著,通过讲述菩提心的重要性以及修炼方法,引导读者走上修行之路。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感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读后感。
首先,这本书使我深刻认识到菩提心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注重自我利益的追求,导致忽视了他人的需要和利益。
菩提心就是一种关心他人、利他利人的心灵态度,它告诉我们要以利他为己,慈悲为怀,关怀他人,帮助他人。
通过修炼菩提心,我们可以超越个人的欲望,用更宽广的胸怀去看待世界,关心他人的需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他人的幸福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次,书中提到了很多修炼菩提心的实用方法,这让我感到特别受益。
例如,书中提到的“观想法”让我明白到了修炼菩提心不是一种理论上的空想,而是要通过实际的反思和观想去培养。
通过想象自己是他人,体会他人的痛苦和需求,从而增加对他人的关怀和爱。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很多关于如何培养慈悲心和善巧心的方法,如行善积德、随喜他人的善行等。
这些方法都很实用,让我深感修炼菩提心并不遥远。
再次,这本书还提到了修炼菩提心的困难和障碍,并给出了解决方法。
例如,书中明确指出修炼菩提心需要战胜贪、嗔、痴等负面情绪,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法师人秀筠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导他人,用正能量去感染他人。
此外,书中还强调要正确对待自己,尽量消除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以开放的心态去关怀、理解和帮助他人。
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修炼菩提心,也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启迪和帮助。
最后,读完这本书,我对自己的修行之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修炼菩提心不仅是一种心灵修养方法,更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
通过修炼菩提心,我们可以更加关注他人的需求,提升自己的人文情怀,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平和,真正实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总之,《心若菩提》这本书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让我对修炼菩提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修炼菩提心,我相信我能够将自己的爱心传递给他人,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心的菩提林清玄读林清玄的散文集《心的菩提情的菩提》
![心的菩提林清玄读林清玄的散文集《心的菩提情的菩提》](https://img.taocdn.com/s3/m/1f2b5104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60.png)
心的菩提林清玄读林清玄的散文集《心的菩提情
的菩提》
清而不玄林清玄
——读林清玄的散文集《心的菩提情的菩提》
一直喜欢林清玄的散文,清新,而又深远,他的文章入编小学语文课文,如《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他的散文集被定位初中生的推荐阅读书目之一。
这些天有机会得到心的滋润和洗涤,感觉神清气爽。
读林清玄的《打开心内的门窗》,喜欢那种气氛,一种柔中带刚、宁静而致远的人世间的一脉温情。
对于不能实现的梦,林清玄的感悟是“快乐活在当下,尽心就是完美。
”
林清玄给我们回忆了这样一个故事:小时候,父亲要求他每天他必须到树林里去扫落叶。
寒冬酷暑,从不间断。
一天,他父亲开玩笑地说:“你为什么不把明天的叶子摇落下来一起扫呢?”林清玄如得了,满心欢喜。
他欢天喜地地去摇树,幻想着偷懒的美妙。
但谁知道,第二天竟然又是满地的黄叶
堆积。
可是,林清玄依然热情如故,直至摇坏摇死了几十棵树后,有一天他豁然开朗:“今天扫完今天的落叶,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不要为明天烦恼,要努力地活在今天这一刻。
”
简单的故事,宁静而充满智慧的文字,令人掩卷之后久久不忘。
活在当下静心观照,林清玄的文章,不仅有文学的优美,更有佛家的境界。
菩提喻指佛教中觉悟的境界。
心的菩提,情的菩提,凡尘俗世,难免有迷茫,有失落,有挣扎,就将佛理修养,洗涤灵魂,净化心灵,获得禅境的清新喜悦。
这就是林清玄所能给予我的精神层面的滋养。
08年9月30日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心若菩提读后感
![心若菩提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126538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21.png)
心若菩提读后感《心若菩提》是一部关于佛学和修行的书籍,作者是一位资深的佛学大师。
这本书以心灵成长和修行为主题,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佛法的精髓和修行的要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佛法的智慧和力量,也对自己的修行之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书中,作者通过讲述佛陀的故事和佛法的核心思想,引导读者认识到心灵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修行来净化心灵,达到心灵的解脱和觉悟。
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向读者传递了深刻的佛法智慧。
通过对佛法的解读和思考,读者可以得到心灵上的启迪和提升,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平和、宽容、淡定。
在书中,作者还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
他指出,修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坚持。
但只有通过修行,才能真正洗涤心灵,达到心灵的解脱和觉悟。
作者通过自己的修行经历和见闻,向读者传递了修行的真谛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走上修行之路。
通过阅读《心若菩提》,我对自己的修行之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明白了修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用心去体悟和实践。
同时,我也明白了修行的意义和价值,只有通过修行,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心灵,达到内心的平和和解脱。
在书中,作者还强调了慈悲和善良的重要性。
他指出,慈悲和善良是佛法的核心,也是修行的根本。
只有通过慈悲和善良,才能真正打开心灵的大门,让心灵得到解脱和觉悟。
通过对慈悲和善良的理解和实践,读者可以真正体会到佛法的智慧和力量,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平和、宽容、善良。
通过阅读《心若菩提》,我对慈悲和善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明白了慈悲和善良是佛法的核心,也是修行的根本。
只有通过慈悲和善良,才能真正打开心灵的大门,让心灵得到解脱和觉悟。
同时,我也明白了慈悲和善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只有通过慈悲和善良,才能真正改变自己和他人的命运。
通过阅读《心若菩提》,我收获颇丰。
我对佛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的修行之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同时,我也明白了慈悲和善良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方法。
心的菩提读书笔记
![心的菩提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85da97a3b3567ec102d8a38.png)
心的菩提读书笔记【篇一:心的菩提读后感】《心的菩提》读后感林先生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切身感想着笔而写,对人生的思考、领悟以及内心的美好都化作一篇篇清新、哲理的文章,这些文章淡雅、智慧、简朴,使人们尘封已久或蒙蔽已久的心灵在自然流淌的语言中受到启迪、感化与洗礼。
《佛鼓》中写到先生住在佛寺里,佛寺里的木鱼分为两种,一种是整条挺直的鱼,与一般鱼没有两样,挂在库堂,用粥饭时击之,另一种是圆形的鱼,连鱼鳞也是圆形,放在佛案,诵经时敲之。
这两种不同形的鱼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眼睛奇大,与身体不成比例,有的木鱼,鱼眼大如拳头。
我不能明白为何鱼有这么大的眼睛,或者为什么是木鱼,不是木虎、木狗或木鸟?问了寺里的法师。
法师说:“鱼是永远不闭眼睛的,昼夜长醒,用木鱼做法器是为了警醒那些昏惰的人,尤其是叫修行的人志心于道,昼夜长醒。
”与佛结缘,是因家人皆为信徒。
林清玄老师的文字,有着淡雅的意蕴。
他有一颗佛心,慈悲而明净,如同温柔延展的莲花一般。
于细微之中见佛理,以凡间俗事说慈悲。
这是我所欢喜的文字,有精致的姿态。
品读他的文字,如同是冬日于屋中品茗一盏铁观音,清香袭人,温暖弥漫。
林清玄说:“心若能持平,清静入水,装在圆的或方的容器里,甚至在溪流大孩子中,又有什么损伤呢?水可以包容一切,也可以被一切包容,因为水性永远不二??” 哦,原来是人心变了,或者说是:失其本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变得越来越滋润。
人们不用自己辛苦的下地耕种,布网打渔,这门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可是,事物总有两面性,富贵奢侈的思想,渐渐地使人们脱离了本心。
他们开始为了能更好地享受而努力挣钱,钱,似乎成了这个世界上最抢手的东西,但它确实只是一种价值符号,本身分文不值,可笑啊!人们在忙忙碌碌中,只为了寻找自己用血汗钱换来的,也许只有一瞬间的快乐,这又是何苦呢,何必呢?林清玄老师说,人人都有一颗柔软心,只是有些人尚未得到启发。
柔软心使欲念的火气温和,甚至消散,当欲念之火消散了,就是菩提。
心若菩提读后感
![心若菩提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64c7b0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1.png)
心若菩提读后感《心若菩提》是一本关于修行与心灵成长的书籍,作者是佛教大师星云大师。
这本书以佛教的视角,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修行的方法以及心灵的成长。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领悟到了修行的重要性,以及心灵成长的意义。
在《心若菩提》中,星云大师首先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
他指出,修行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修身养性的方式。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忽视了心灵的成长,而过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
然而,星云大师告诫我们,只有修行,才能够真正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通过修行,我们可以摆脱贪念和烦恼,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安宁。
其次,星云大师在书中提到了心灵成长的意义。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修行和成长,而不在于追求功名利禄。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被功利和名利所迷惑,而忽视了内心的成长。
然而,星云大师告诫我们,只有通过修行和成长,才能够真正获得快乐和幸福。
通过修行,我们可以培养出慈悲心和智慧,从而使自己和他人都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
通过阅读《心若菩提》,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修行和心灵成长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被功利和名利所迷惑,而忽视了内心的成长。
然而,通过修行,我们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
因此,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更加注重修行和心灵成长,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慈悲心和智慧的人。
总之,《心若菩提》是一本关于修行和心灵成长的好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领悟到了修行的重要性,以及心灵成长的意义。
我相信,只有通过修行和成长,我们才能够真正获得快乐和幸福。
因此,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更加注重修行和心灵成长,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慈悲心和智慧的人。
心若菩提读后感500字
![心若菩提读后感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78451b7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f.png)
心若菩提读后感500字
《心若菩提》读后感
读完《心若菩提》,我感受颇深。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智慧和洞见,让我对人生、情感和心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书中强调了心境的重要性。
作者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出心境如何影响我们的感知、思考和行动。
当我读到“心若菩提,万般皆空”这句话时,我深感其理。
我们的内心状态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应对生活的喜怒哀乐。
只有当我们的内心像菩提一样清澈、宁静,才能真正超脱尘世的纷扰,看到事物的真实面貌。
其次,书中对情感的描绘也让我颇有感触。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揭示了情感的复杂性和力量。
我深刻体会到,情感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最大的软肋。
只有学会正确面对和处理情感,我们才能成为更完整、更深刻的人。
最后,我对书中的人生智慧深感敬佩。
作者以菩提为喻,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与幸福。
这种智慧不是简单的世故,而是一种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体悟。
它让我意识到,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求物质的满足,而在于追求内心的成长和超越。
总的来说,《心若菩提》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
它让我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状态,更加珍惜自己的情感,也更加坚定了我追求人生真谛的决心。
我相信,只有让我们的内心像菩提一样清澈、宁静,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有意义。
心若菩提读后感300字
![心若菩提读后感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81e5e098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9.png)
心若菩提读后感300字
《心若菩提》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向读者传达了许多关于生活、成长和人生哲学的宝贵经验。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书中提到,人生就像一场修行,我们需要不断地去面对挑战,不断地去提升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一切,用心去体验生命的美好。
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宽容和善良,对待他人要像对待自己一样,用一颗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和困难。
书中还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地改进自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心若菩提》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它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让我懂得了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如何去做一个更好的人。
我相信,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这本书会一直伴随着我,成为我人生的宝贵财富。
读林清玄的《心的菩提》有感
![读林清玄的《心的菩提》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61f6b26a482fb4daa58d4bf0.png)
读林清玄的《心的菩提》有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林清玄是台湾当代重要的新生代散文家,他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显现出博大的悲悯情怀,其散文也呈现出质朴、清新、真纯的特点.悲悯情怀是林清玄的情感内核,悲悯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质,清真成为其散文重要的美学风格. 林清玄的散文创作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这类作品往往包含了深远的禅意,林清玄的散文独树一帜,自成风格,其散文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写作能以积极的”入世”态度,关注现代人生存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并伴之以人文的关怀和思考.他的散文风格简朴、清新、智慧、幽远,能做到虚实生辉,空灵流动,具有诗性之美. 禅理散文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开台湾当代禅理散文之先河,在当代文坛散放出熠熠光辉,照耀人类被物质文化笼罩下逐渐蒙蔽的心灵.文章对林清玄禅理散文的内容特色展开深入的剖析,揭示其禅理散文创作的精神家园。
第一次接触林清玄,是在《读者》上看到一篇名为《清而不玄林清玄》的文章。
清,说的是林清玄的文章清新淡雅;玄,则是说他的文章平白易懂,从不故弄玄虚。
从此,林清玄这三个字便印在我的脑海里。
看他的书,轻松自然,不惊意间,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在最细腻的内心感觉中把你感动,走进林清玄,书如其人,随和、亲切,无拘无束。
时时读一下他的散文,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安静的处所。
《心的菩提》是他写作生涯处于“镜花水月”的时期。
作品清净淡泊,语句含蓄内敛,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人世,不断地观照、感悟,不断丰富自我。
“菩提”本是佛家语。
整本书都充满了佛家的禅味。
而正是大作家林清玄一直保持着一份参禅悟道的虔诚心境,才能写出这些充满哲理,干净励志的文字吧。
苏轼有一首诗:斜风细雨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高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说的是他和几位友人在小寒的冬日欢聚。
清酒,乳花,高笋,吃得极其简单,却是“人间清欢”,滋味无穷。
林清玄经典读书笔记
![林清玄经典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004522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2d.png)
林清玄经典读书笔记林清玄经典读书笔记篇1林清玄散文读书笔记林清玄,笔名秦情,1953年出生于台湾省高雄市,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
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
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金色印象》、《温一壶月光下酒》等。
读林清玄的散文,犹如品尝陈年佳酿,在反复品味中,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他的散文常常呈现出一种禅意,既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朴实无华的人生哲理。
在《心的菩提》这本书中,林清玄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他的创作理念:“我们要活在教育与生活的现场,不断修正自己,与万物同流,和天地共鸣。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佛心,关键在于如何去激发和引导。
他主张以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一切,包括成功与失败、欢喜与悲伤。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地被林清玄的文字所吸引。
他的文字清新脱俗,富有哲理,仿佛是一位智者娓娓道来。
他的散文主题丰富多样,包括自然、人生、情感、哲理等方面。
他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和智慧,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生活的细节和情感的细微变化。
我特别喜欢林清玄对“时间”的描述:“时间是永恒的序曲,弹指间都是不可或缺的音符。
”这句话让我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也提醒我要珍惜每一刻,把握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在书中,我也深深感受到了林清玄的人生哲学。
他倡导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以感恩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
他的文字让我明白,人生苦短,我们应当珍惜每一个当下,活出自己的价值。
总的来说,《心的菩提》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籍。
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让我更加热爱生活。
我相信,读完这本书后,你会像我一样受益匪浅。
林清玄经典读书笔记篇2望着书架上那花花绿绿的封面,我开始犹豫了。
”选哪本好呢?“忽地,我眼前一亮:大片大片的荷叶,碧绿碧绿的,再配上两朵含苞欲放的荷花,显得清新淡雅。
”荷花?我喜欢!就这本了!“《林清玄散文集》。
”林清玄?好名字!想必*也不错吧!“《心田上的百合花》”夷?真奇怪百合花怎样不是长在土里的,而是长在心田上的?这怎样种得了花呢?“我小声的嘀咕着,于是带着好奇心,开始了阅读之旅。
读心若菩提的读后感
![读心若菩提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34d45b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c.png)
读心若菩提的读后感《心若菩提》是南洋书院创校24周年的纪念文集,由百位影响深远的作家、学者、思想家和企业家撰写了超过百篇的短文。
这本书不仅为我们带来了一些优雅的思考和哲学观点,还展示了各种不同背景和领域的高收入人士卓越的领导力和智慧。
我已经读过这本书,并从中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首先,这本书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一种谦逊和开放的态度。
许多成功人士都认为,谦逊是一个好领导者的重要品质。
在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认识到自己的局限,还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这种谦虚的态度帮助他们在职场上通过沟通和合作解决问题,并在团队中建立信任和凝聚力。
其次,这本书提出了一种“生活的智慧”。
这种智慧是一种综合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和事业。
许多成功人士都主张通过定期反思和审视自己的行为,以持续发展和改进。
他们敦促我们在追求目标的同时,不要忽视与家人和朋友的互动,以及个人成长和满足感。
通过保持内心平衡和全面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人生中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这本书强调了教育和孩子的培养。
许多作者都认为教育是改变社会的重要途径,而孩子是未来的希望。
他们提倡建立一个全面的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责任感的新一代。
此外,他们还强调了家庭的角色和责任,指出父母应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主动的角色,积极参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此外,《心若菩提》还提供了有关商业和企业的洞察力。
许多成功人士都分享了他们在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困惑和挑战,并给出了一些建议和启示。
他们认为,创业和经商需要持久的热情、坚定的决心和不懈的努力。
同时,他们也提到了商业伦理和社会责任,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要考虑到员工的福祉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心若菩提》还强调了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许多文章都鼓励读者关注内心的声音,发现自己真正的激情和目标。
他们提倡积极思考和积极行动,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们还强调了自律和毅力的重要性,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心若菩提 》读书笔记(读后感)
![《心若菩提 》读书笔记(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fce3c0119e8b8f67d1cb936.png)
v《心若菩提》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000字:之前觉得读人物传记是浪费时间,后来看到一句话大概是这么说的:自己一人的经历有限,所以要读其他人的经历。
于是看了下曹德旺写的自传《心若菩提》。
自己总结曹德旺成功的原因是两点:做事用心和情商高。
做事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别人才会更信赖你;情商高,朋友才能遍布天下,到处都是帮助你的人,事业更容易成功。
我觉得任何人只要把这两点做好,一定会混的不错。
下面是本书觉得不错的内容,分享给大家:1、开篇写到:我有早起的习惯。
我起早是少时随我父亲做水果生意落下的。
那是觉多,每天凌晨2点,母亲总是坐在床前,不断地喊着推着酣睡的我,才起的床。
就是到现在,我都时常会闪过,母亲坐在床沿边,含着眼泪喊着“德旺,起床了”,一手轻轻地推在被子里的我,一手抹着止不住的泪。
往事一幕幕在眼前浮过。
2、家里曾经阔过。
祖父曾是福清首富。
父亲早年在亲戚的帮助下,在日本学习做生意技能,后来赚了很大一笔钱。
在从上海回老家时,全部资产放在一条船上,结果船“消失了”。
家庭就此衰落。
教育曹德旺做任何事情一定要认真、用心。
曹德旺后来做事情能够成功,做事“用心”是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母亲是地主之女。
在家庭衰落时,教育曹德旺穿衣服一定要体面,你穷的时候,没有任何人会可怜你。
后来曹德旺创业初期,最穷的时候也衣着得体。
(想想,富贵出身也是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吧,家庭富贵,小时候接触的思想、教育同没有见识的农村普通人是截然不同的。
)3、创业成功后,曾羡慕出家人“大中午起床”的自在。
想到自己一天工作16个小时,跟出家人吃一样的饭,动过出家的念头,后来未成形。
怀疑是在当地政府的“诡计”下,让他放弃了这个念头,专心经营企业。
4、通辽市2000人的浮法玻璃濒临倒闭,市长莫建成在获悉曹德旺接盘意愿不强时。
曹德旺有早起习惯,凌晨大约5:00,听到有人在敲门,打开门,发现是市长秘书,市长秘书说“市长很早就来了,怕影响到您的休息,一直坐在下面等着”。
《心的菩提》读后感
![《心的菩提》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5295f3149649b6649d7478b.png)
《心的菩提》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心的菩提》读后感1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当我第一次读《心田上的百合花》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文章语句优美,富有人生哲理,读后给人深深的启迪,文中的第一株百合背负了多少讥笑和讽刺而得到果实。
那么,我想人生旅途就是这样,莫过于充满荆棘,变幻莫测。
人生都必须经历困难和挫折,经受考验,才能雨过天晴,散发出更加灿烂更加美好的光彩!从此我也记住了作者的名字——林清玄。
今年暑假里计划买几本好书来读一读,在当当网上搜索发现林清玄菩提系列的书,心里十分渴望读到这些书,立刻邮购了这一套书,书自落户我家就一直放在床头陪伴我。
其中最喜欢读的是《心的菩提》《情的菩提》,每当愤怒时、烦恼时、沮丧时、闲暇时我都会拿来读一读,柔美的文字如一阵清风佛过我的心灵,给我带来宁静与沉醉。
菩提就喻指佛教中觉悟的境界。
面对世事纷扰,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也常常怀疑自己对职业的选择,工作压力大,而且待遇又差,导致内心迷惘,陷入身心疲惫、浮躁、颓废之中。
林清玄以他优美、清醒的文笔结合自身的体验和思考,将佛理修养化作美好心情,把我的心灯点燃。
读完后,觉得每篇文章内容寓意深刻,文字精练优美,风格清新隽永。
他的语言朴素、浅显,但注重对思想、生活的感悟,追求超凡脱俗,淡泊清静,充满禅境的喜悦,我十分喜欢这些作品。
这些好的书籍引领我找到方向,带我一个中年人进入淡定、淡然、丰富、质朴的精神境界。
最有趣的是读《猫头鹰人》一文,讲述一个卖猫头鹰人的长相发生变化,由一个普通的人变成了猫头鹰的长相。
作者和朋友谈起猫头鹰人长相变异的故事,朋友说:“其实,变得不只是卖鹰的人,你对人的观照也改变了。
卖鹰者的长相本来就是那样子,只是习气和生活的濡染改变了他的神色与气质罢了。
”听了朋友的话,作者说:“卖猫头鹰的人每天面对猫头鹰,就像照镜子,我们面对自己俗恶和习气,何尝不是在照镜子呢?”读到到这里,引起我的深思,难怪人们常说,环境会塑造人,也会改变一个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的菩提》读书笔记第一篇:相信每个人都被感情伤害过,不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
还记得曾经有人问我,什么感情对我来说最重要,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亲情,她说那是因为我还没有尝试过爱情的甜,我说是吧!心里却想着难道亲情、友情就不甜?难到爱情就不苦了?后来想想,其实我们不管选择什么都没有错,因为我们遇到的人不同,经过的事不同,感到的情不同,受过的伤不同,所以我们的感情观念自然也不同,但这,并不能贬低任何一种感情的价值。
我不愿去评论一段感情的好坏,在我看来,感情像茶,爱喝的人说他甜,不爱喝的人说它苦,但茶就是茶,它并没有改变,而我,不愿意做哪些不懂茶却故意装作懂茶的人,除非,这段感情我亲身经历过,我懂它的滋味。
有些人在情感道路上跌过一次就爬不起来了,有些人会为之动容,说他重感情,有的人则鄙视他,说他懦弱没骨气。
我呢?则介于两者之间,就如林清玄说的:“心若寒冷,则结成冰,可以割裂皮肉,甚至冻结世界。
心若燥热,则化成烟气消逝,不能再觅,甚至烫伤自己,燃烧世界。
”所以,我选择顺其自然。
看着那些在感情道路上迷茫、徘徊的人,我想去拉他一把,却又制止了自己,因为我知道,谁也救不了他,除了他自己。
他在打仗,和自己打仗,他在挣扎,在苦和痛的边缘挣扎。
我可怜他,因为他的痴情世间少有,本应幸福的人,现在却如此狼狈;但又讨厌他,因为可怜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他本可以让自己活的快乐,茫茫情海,这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挫折,他又何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感情本是自由的,谁也限制不了,或许,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所以,我们不要刻意去改变它。
也许,放开一段感情,便是给自己一段重生。
有的茶是苦的,但也不要嫌弃它,毕竟它给了你如何品茶的经验,也许下一秒,你会觉得它变甜了,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要苦一阵子!“让锦瑟发声,让飞花落下,让春蚕吐丝,让蜡烛流泪,让时光的河流轻轻流过生命里伤心的渡口吧!”第二篇:心的菩提读书报告《心的菩提》读书心得交流林清玄的《心的菩提》,不同于其他作者的一些作品,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
“菩提”本是佛家语,是觉悟、智慧的意思,即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这本书就像一条静远流深的的小溪,就像一面映照着人世的镜子,字里行间透露着清雅和娓娓道来的散淡以及那种充满禅意的心境,含蓄内敛的语句,平淡而隽永。
第一次接触林清玄的散文,是在我儿子的高考模拟卷中以原文阅读的形式出现,当时,就被文章清净淡泊的意境所吸引。
作者简介:林清玄,台湾高雄人,著名散文作家。
8岁立志成为作家,17岁正式发表作品,就受到文坛瞩目。
32岁遇见佛法,入山修行。
35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的“身心安顿系列”,是90年代的畅销作品。
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具有影响力的书。
50岁完成“人生寓言系列”三百篇,被称为青少年最佳读本。
52岁完成写作奥秘三部曲:《林泉》、《清歌》和《玄想》。
他从文学到佛学,悲智双运,情境粮容,不断创造新局,自成一家之言。
他的文字魅力风靡华人世界。
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内容简介:菩提系列原书共有十册,这些作品写于80——90年代,是作者写作生涯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风格形成的代表作。
本书是作者菩提系列散文精选集。
菩提喻指佛教中觉悟的境界。
面对世事纷乱,人心迷惘,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思考,将佛理修养化作美好心情,把读者的心灯点燃。
文章内容寓意深刻,文字精练优美,风格清新隽永。
追求超凡脱俗,淡泊清净,充满着禅境的喜悦,引领着人们进入一种质朴寻常、自主尊严的精神境界。
心得评论:作品清净淡泊,语句含蓄内敛,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人世,不断地观照、感悟,不断丰富自我。
“菩提”本是佛家语。
读林清玄的散文最大的感受就是恬淡自然,就像品一杯绿茶,幽香而致远。
《心 1的菩提》讲了许多故事。
一个个的小故事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能让你浮躁的心灵变得平静如水,让自己的内心充满宁静和温暖。
一、我读《生命的化妆》《生命的化妆》是我喜欢的一篇文章。
化妆一直是我们渴望改变长相的一个聪明而又无奈的选择。
希望在各种瓶瓶罐罐中青春美丽常驻。
文中说“化妆有三个境界,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他说最高的化妆就是无妆。
”我们一直刻意改变着自己的外表,原来那是最苍白无力的改变,有时光鲜的外表下也许并不美丽,我们需要脸上的化妆,但我们更需要的是精神和生命的化妆,女人唯有智慧和知识让自己青春永驻。
唯有多读书,多思考,学会欣赏,学会接近自然,让自己的心灵时常敏感着,清静着,方能让自己呈现给世人一个平和的表相,一个自然的表相。
二、我读《云水》《云水》一文说及云水僧,名为云水,意一为这游方行脚的僧人如行云流水,自在无碍。
二为他们如云在天,如水在瓶,自然地生活着。
“云水”的意象竟如此有意思,它呈显了一个人从心灵到生活无可比拟的自由与高洁。
云水本身就有禅的本质:自由自在、单纯朴素、身心调柔、流动无滞。
它们的生活简单朴素,接近了最真实的生命。
他们从容面对生活,行云流水的心灵世界都是我们现代人急切需要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它让我们明了我们除了一个叫“身体”的东西,还有一个叫做“心”的东西存在。
云和水才是心的实相,身体只不过是云的影子和水的浮沤。
身为人师,除了让自己拥有云水的心灵空间外,更主要是怎样让孩子们也拥有一个如云水的空间,明了自我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唯有让孩子们面对学习从容了,自由了,无碍了,他们就会发挥自己最好的潜力,以最好的状态进入学习和生活。
三、我读《送一轮明月给他》《送一轮明月给他》令人难以忘怀。
文章语言简约,意蕴隽永。
禅师以其独特的行动和语言,唤醒了小偷沉酣的良知,照亮了小偷幽暗的心灵,也享受了成功的悦乐——“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禅师了了片言,却饱蕴了极其深刻的育人之理、护生之道,也给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一些启示:送一轮明月给我们的学生吧!尊重,宽容你的学生,你将收获更大。
四、我读《柔软心》最让我感动的是《柔软心》,“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
最重要的是,是我们自己的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如悉它的意义。
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
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作为人师,拥有一颗柔软心是何其重要。
我们要用这样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那一颗颗水晶般的心灵,去宽容,去爱护。
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摹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具有柔软心的人,即使面对的是草木,也能将心比心,也能与草木至诚地相见。
在林先生清澈如水的文字间,渗透着对人生,对灵魂一次次不懈的苦索和对生命本身质疑的广博情愫。
他说:“在一壶茶里,每一片茶叶都不重要,因为少了一片仍然是一壶茶。
但是,每一片茶叶也非常重要,因为每一滴水的芬芳,都有每一片茶叶的生命本质。
”合上《心的菩提》一书,闭眼深思,什么是菩提?菩提就是觉悟,心里的觉悟。
我宁静,所以我快乐。
我认定,如果要做春蚕,也不要到死都吐着幽怨的丝;如果要做蜡烛,也不要永远流着悲伤的泪。
守望这方净土,今生今世,我无怨无悔!第三篇:心的菩提《心的菩提》读后感神农架林区实验小学周相桂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当我第一次读《心田上的百合花》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文章语句优美,富有人生哲理,读后给人深深的启迪,文中的第一株百合背负了多少讥笑和讽刺而得到果实。
那么,我想人生旅途就是这样,莫过于充满荆棘,变幻莫测。
人生都必须经历困难和挫折,经受考验,才能雨过天晴,散发出更加灿烂更加美好的光彩!从此我也记住了作者的名字——林清玄。
今年暑假里计划买几本好书来读一读,在当当网上搜索发现林清玄菩提系列的书,心里十分渴望读到这些书,立刻邮购了这一套书,书自落户我家就一直放在床头陪伴我。
其中最喜欢读的是《心的菩提》《情的菩提》,每当愤怒时、烦恼时、沮丧时、闲暇时我都会拿来读一读,柔美的文字如一阵清风佛过我的心灵,给我带来宁静与沉醉。
菩提就喻指佛教中觉悟的境界。
面对世事纷扰,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也常常怀疑自己对职业的选择,工作压力大,而且待遇又差,导致内心迷惘,陷入身心疲惫、浮躁、颓废之中。
林清玄以他优美、清醒的文笔结合自身的体验和思考,将佛理修养化作美好心情,把我的心灯点燃。
读完后,觉得每篇文章内容寓意深刻,文字精练优美,风格清新隽永。
他的语言朴素、浅显,但注重对思想、生活的感悟,追求超凡脱俗,淡泊清静,充满禅境的喜悦,我十分喜欢这些作品。
这些好的书籍引领我找到方向,带我一个中年人进入淡定、淡然、丰富、质朴的精神境界。
最有趣的是读《猫头鹰人》一文,讲述一个卖猫头鹰人的长相发生变化,由一个普通的人变成了猫头鹰的长相。
作者和朋友谈起猫头鹰人长相变异的故事,朋友说:“其实,变得不只是卖鹰的人,你对人的观照也改变了。
卖鹰者的长相本来就是那样子,只是习气和生活的濡染改变了他的神色与气质罢了。
”听了朋友的话,作者说:“卖猫头鹰的人每天面对猫头鹰,就像照镜子,我们面对自己俗恶和习气,何尝不是在照镜子呢?”读到到这里,引起我的深思,难怪人们常说,环境会塑造人,也会改变一个人。
在生活中,每当我走进社会与人交流,别人总会对我说:“一看就知道你是老师。
”我不知道,是不是老师的职业让我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长相”吗?那么,这个“长相”是不是受孩子和社会的认可?也许,孩子们就是我们的镜子,要常常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长相”与昨日的不同,才能做到为人师表。
当然,人的长相可以化妆,让你的外表变得永远美丽。
一个进入中年的女人,我渴望年轻,渴望美丽,渴望青春永驻。
静静的夜晚,躺在床上翻到林先生的《生命的化妆》一文,当时我想化妆一直是我们每个女人渴望改变长相的一个聪明而又无奈的选择。
于是,细心品读,文中作者带着好奇心访问著名的女化妆师,交谈中作者把化妆归纳为三个境界: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可是,作者心中最大的疑惑是化妆的最高境界究竟是什么?女化妆师告诉作者最高境界就是两个字“自然”。
这几句话让我对化妆有了更深的领悟,原来表相的美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涵。
那么,改变一个人表相气质的最好方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变。
也就是说:“腹有诗书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