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要点

合集下载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上)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上)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上)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糖尿病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和管理糖尿病,中国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以下简称“分会”)制定了最新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以指导临床医生和患者在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决策。

在最新的指南中,分会提供了一套详细的糖尿病管理方案,旨在促进病情的控制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以下是指南中的几个重要观点和建议:1. 糖尿病的分类和诊断:指南明确了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量。

同时,指南还强调了其他相关检查的重要性,如OGTT(葡萄糖耐量试验)和抗体检测,以帮助尽早发现和确诊糖尿病。

2. 糖尿病的预防:指南鼓励人们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的发展。

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的体力活动和保持正常体重都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因素。

此外,控制血压和血脂水平、戒烟限酒以及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3.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指南对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推荐。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合并症等因素,指南给出了不同药物的应用指导,包括口服药物、胰岛素和其他降糖药物。

此外,指南还提醒医生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并强调了用药过程中的监测和不良反应的注意事项。

4. 糖尿病的并发症防治:指南着重强调了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策略。

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部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都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指南建议通过控制血糖水平、控制血压和血脂水平等综合干预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5. 糖尿病的营养管理:指南对糖尿病的营养管理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指南强调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包括控制总热量摄入、合理配比主食和蔬菜水果、限制高脂高糖食物和嗜好品的摄入等。

指南还提醒患者关注饮食中的蛋白质和脂肪摄入,以维持适当的营养平衡。

2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2020版中国

2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2020版中国

2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2020版中国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202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

以下是关于预防和管理2型糖尿病的一些建议和策略。

2. 预防2型糖尿病- 保持健康的体重:维持适当的体重可以降低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

建议通过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来实现体重控制。

- 膳食改变:饮食应以低脂、低糖、高纤维为主,并且应避免过度摄入加工食品和饮料。

- 积极生活方式:适度运动和减少久坐时间可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 健康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

3. 2型糖尿病管理- 定期体检:进行定期血糖检测以及其他相关指标的监测,以便及早发现和管理2型糖尿病。

- 药物治疗:对于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医生的建议,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来控制血糖水平。

- 饮食控制:患者应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饮食建议,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确保均衡的营养摄入。

- 运动计划: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制定适合的运动计划,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4. 注意事项- 合理用药: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使用药物,并定期进行复查和调整。

- 定期随访:患者应定期复诊,与医生保持沟通,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 心理支持:患者在面对2型糖尿病的挑战时,可以寻求心理支持和咨询,以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情绪。

5. 结论以上是202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的主要内容。

预防和管理2型糖尿病需要综合的措施,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药物治疗等。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测和随访,以确保疾病的控制和管理。

中国2020年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全文版

中国2020年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全文版

中国2020年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全文版简介本文档为中国2020年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全文版,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目标指南的目标是提供广大患者和医生所需的权威、科学和实用的指导,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并发症的风险,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指南强调预防是2型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正常体重和戒烟限酒。

- 定期检查血糖和其他相关指标,及早发现糖尿病前期症状。

- 注意心理健康,减少压力和焦虑。

诊断2型糖尿病的诊断应基于以下准则:- 空腹血糖≥7.0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结合糖尿病症状,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 空腹血糖≥6.1 mmol/L但<7.0 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7.8 mmol/L但<11.1 mmol/L,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前期。

治疗治疗2型糖尿病的策略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

主要治疗方案包括:- 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正常体重和戒烟限酒。

- 药物治疗,如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和其他辅助治疗药物。

- 定期监测血糖和其他相关指标,调整治疗方案。

并发症防治2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病、神经病变等。

指南提供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包括定期检查、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以及积极治疗并发症等。

结语中国2020年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全文版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权威、科学和实用的指导,帮助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并发症的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预防、诊断、治疗和并发症防治等方面提供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为相关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要点更新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于2020年11月25-27日在XXX第二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CDS)中发布。

该指南结合了最新的国际糖尿病管理指南和临床证据,为我国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根据最新的流调数据,依据WHO诊断标准,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经上升至11.2%。

这一数据是2020版指南的更新要点之一。

2020版指南将“糖化血红蛋白”纳入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中。

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

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

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

若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可以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并可加用胰岛素治疗。

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

合并CKD或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SGLT2i。

合并CKD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不能使用SGLT2i可考虑选用GLP-1RA。

2020版指南还更新了2型糖尿病诊疗路径。

2020版指南更新了2型糖尿病的诊疗路径,其中加入了一个新章节——“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

对于超重和肥胖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目标为减轻体重的5%-10%,体重管理方式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和手术等综合手段。

全文版:2020年中国二型糖尿病综合防治指南

全文版:2020年中国二型糖尿病综合防治指南

全文版:2020年中国二型糖尿病综合防治指南该指南旨在为医生、研究人员和决策者提供关于二型糖尿病的最新综合防治指导。

本指南基于最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旨在通过简单的策略来提高二型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水平。

预防预防二型糖尿病的关键是改变生活方式和控制危险因素。

以下是预防二型糖尿病的简单策略:1. 饮食:建议采用均衡的饮食,减少高糖、高脂和高盐食物的摄入。

2. 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或游泳。

3.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BMI在18.5-23.9之间。

4. 戒烟:戒烟可以降低二型糖尿病的风险。

5. 限制酒精摄入:过量饮酒会增加二型糖尿病的风险。

诊断与筛查二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筛查对于预防并控制疾病的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推荐的筛查和诊断方法:1. 血糖测定:对于有糖尿病风险因素的人群,建议进行空腹血糖测试或糖耐量试验。

2.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以评估过去2-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

3. 血压测量:同时进行血压测量,以评估有无高血压情况。

4. 脂代谢指标检测:检测血脂水平,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治疗与管理针对二型糖尿病的治疗与管理应基于个体化的目标和策略。

以下是治疗与管理的基本原则:1. 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调控、体育锻炼和体重管理应作为首要治疗策略。

2. 药物治疗:对于无法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达到目标的患者,药物治疗可以考虑。

3. 血糖监测:监测血糖水平,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4. 并发症管理:对于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需进行综合管理,以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随访与评估对于患有二型糖尿病的患者,定期随访和评估对于控制疾病的进展和调整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以下是推荐的随访与评估策略:1. 定期随访: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以监测血糖控制情况和调整治疗方案。

2. 并发症筛查:定期进行并发症的筛查,如视网膜检查、肾功能评估等。

3. 教育与支持:提供患者教育和支持,帮助患者理解疾病和管理方法。

2020年版全文:中国二型糖尿病预防及治疗指南

2020年版全文:中国二型糖尿病预防及治疗指南

2020年版全文:中国二型糖尿病预防及治疗指南摘要本文将介绍2020年版中国二型糖尿病预防及治疗指南的全文内容。

该指南旨在提供二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的指导,以帮助个人和医疗机构更好地管理和对抗该疾病。

引言中国是一个二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庞大的国家,该疾病对个人和社会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制定一份全面的预防及治疗指南对于我国的健康管理非常重要。

预防措施中国二型糖尿病预防及治疗指南提出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饮食控制:建议个体控制摄入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限制饮酒和咖啡因摄入。

2. 运动:鼓励个体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和骑自行车等,以提高身体的耐力和代谢效率。

3. 体重管理:推荐个体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状况的发生。

4. 戒烟限酒:强调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的重要性,以减少二型糖尿病的风险。

5. 定期体检:建议个体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的监测,以及相关身体机能的评估。

治疗方法中国二型糖尿病预防及治疗指南还提供了一系列治疗方法,以帮助二型糖尿病患者管理和控制疾病:1.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和需要,医生会选择合适的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注射治疗来控制血糖水平。

2. 膳食治疗:建议患者在医生或专业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膳食调整,包括饮食结构、食物选择和餐后血糖监测等。

3. 运动治疗: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和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

4. 教育和支持:提供患者和其家属相关的二型糖尿病知识教育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疾病。

结论中国二型糖尿病预防及治疗指南的发布为二型糖尿病的管理和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和合理的治疗方法,个体和医疗机构可以共同努力,减少二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对社会的影响。

注:本文内容为笔者总结,可能与具体指南略有不同,请以官方发布的2020年版中国二型糖尿病预防及治疗指南为准。

2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2020版中国

2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2020版中国

2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2020版中国
概述
本指南旨在提供2型糖尿病的防治全文指南,以帮助人们有效预防和管理该疾病。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策略和建议,旨在帮助个人降低患病风险并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饮食建议
-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限制高糖、高淀粉食物的摄入量,例如糖果、糕点、白面包等。

- 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多食用绿叶蔬菜和低糖水果,例如菠菜、西兰花、苹果、橙子等。

- 均衡饮食:合理搭配蛋白质、脂肪和纤维,避免过度摄入任何一种营养素。

- 控制饮酒:过量饮酒会增加糖尿病风险,建议限制酒精摄入量。

运动建议
- 增加体力活动:定期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糖水平。

- 增加肌肉力量:进行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 避免长时间久坐:长时间久坐会增加糖尿病风险,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一下。

生活惯
- 维持健康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预防和管理2型糖尿病。

- 戒烟:吸烟会增加糖尿病风险,推荐戒烟以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 控制压力:长期压力会影响血糖控制,建议通过放松技巧、适当休息和社交活动来减轻压力。

定期检查
- 定期测量血糖:监测血糖水平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控制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血压、血脂、肾功能等检查,以及眼底和足部检查,以及其他相关检查。

以上仅为一些简单的指南和建议,为了更好地预防和管理2型
糖尿病,请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机构获取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
(800字以上,以上字数为参考,实际字数可能有所不同)。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下)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下)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下)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下)1. 膳食管理膳食管理是2型糖尿病防治的重要一环。

患者应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原则,控制总能量摄入量,并均匀分配到每日三餐。

建议主食选择为杂粮,如糙米、全麦面包等,以控制血糖升高。

同时,推荐适量摄入蔬菜、水果和蛋白质,如鸡肉、鱼类和豆制品等。

此外,患者应避免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如甜点、油炸食品等。

2. 运动锻炼运动是控制2型糖尿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推荐患者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和骑自行车等。

此外,力量训练也是重要的,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肌肉的代谢能力。

患者在进行运动时应遵循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的原则,并在运动前后及适当时候测量血糖。

3. 药物治疗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常见的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注射。

对于轻度患者,口服降糖药物可帮助提高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并减少胰岛素的阻抗。

对于重度患者,需要胰岛素注射来补充胰岛素的分泌。

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合并症、肾功能等。

4. 定期检测定期检测对于控制2型糖尿病非常重要。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血糖检测,以了解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常规检测项目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肾功能等。

通过定期检测,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5. 心理支持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面临心理压力和焦虑。

因此,给予心理支持是重要的。

患者可以通过参加支持小组、进行心理咨询或寻求亲友的帮助来减轻压力。

同时,积极的心态也对疾病的控制有着积极的影响。

6. 应对并发症患者应加强对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认识,并积极预防。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疾病等。

患者应定期进行检查,如心电图、眼底检查和尿常规等,及时发现并控制可能的并发症。

7. 患者教育患者教育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

患者应了解疾病的病因、危害和防治措施,并学会正确使用血糖仪、胰岛素注射器等。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更新要点抢先看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更新要点抢先看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更新要点抢先看《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10大更新要点一览2021年4月19日,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编写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在万众期盼中出版。

新版指南相较上一版指南,主要有10点更新,下面让我们来抢先了解一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 要点1 ·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仍在增长依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仍在增长,升至11.2%。

其中糖尿病人群中2型糖尿病占90%以上。

糖尿病知晓率(36.5%)、治疗率(32.2%)和控制率(49.2%)虽然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低水平。

· 要点2 ·糖化血红蛋白被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可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但若为妊娠(中、晚期)、或患有葡萄糖6 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艾滋病等,不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

图1 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要点3 ·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推荐成年T2DM患者的HbA1c控制目标定为<7%。

但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影响因素分为不可变因素以及可变因素两个大类,九个小类,提供了相应的调整建议,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对于患者HbA1c的个体化管理。

图2 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 要点4 ·2类降血糖新药获认可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两类降血糖新药获认可。

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仍然是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

建议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采用2种或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

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

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或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或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若无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受体激动剂或SGLT-2抑制剂——A级证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主要内容(全文)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主要内容(全文)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主要内容(全文)第一章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要点提示:1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上升,2015至2017年达到11.2%,各民族有较大差异,各地区之间也存在差异。

2. 糖尿病的知晓率(36.5% )、治疗率(32.2% )和控制率(49.2% )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低水平。

3. 糖尿病人群中T2DM占90%以上。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二、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三、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影响因素第二章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要点提示:1. 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OGTT 2h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没有糖尿病典型临床症状时必须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

(A )2. 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B)3. 按病因将糖尿病分为T1DM. T2DM、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4种类型。

(A)—、糖尿病的诊断依据静脉血浆葡萄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糖测定结果诊断糖尿病。

若无特殊提示,本章所提到的血糖均为静脉血浆葡萄糖值。

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和糖尿病诊断标准见表2, 3。

表2糖代谢状态分类(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肓争脉血浆葡萄糖(mmol/L )正常血糖空腹血糖<6.1 //糖负荷后2h血糖<7.8空腹血糖受损空腹M>6.1 z <7.0//糖负荷后2h血糖v7.8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7.0 〃糖负荷后2h血糖n7.8 z <11.1糖尿病空腹血糖》7.0 //糖负荷后2h血糖X 1.1表3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典型糖尿病症状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或加上空腹血糖n7.0mmol/L 或加上OGTT 2h 血糖>11.1 mmol/L 或加上HbAlcn 6.5%无糖尿病典型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二、糖尿病的分型采用WHO (1999年)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根据病因学证据将糖尿病分为4种类型,即1型糖尿病(T1 DM )、2型糖尿病(T2DM )、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202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10大更新要点

202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10大更新要点

202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10大更新要点
202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10大更新要点包括:
1.将HbA1c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

HbA1c作为衡量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正式纳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中,以HbA1c26.5%作为切点,辅助糖尿病的诊断。

2.新增糖尿病分型诊断。

在糖尿病分型诊断中,除了传统的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还新增了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等类型。

3.重视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化评估。

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综合考虑其年龄、病程、并发症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治疗方案制定。

4.强调早期干预和综合管理。

对于糖尿病患者,应该尽早进行干预和治疗,并对其进行综合管理,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方面的指导。

5.更新糖尿病药物治疗方案。

对于药物治疗方案,新指南也进行了更新,强调了新型降糖药物的作用和适应症,并提出了新的治疗路径。

6.重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糖尿病患者应该加强自我管理,包括监测血糖、控制饮食、规律运动等方面的措施。

7.强调多学科协作。

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内分泌科、心血管科、肾脏科、营养科等学科的协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8.推广健康教育和公众科普。

通过健康教育和公众科普,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理解,促进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9.关注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和预防。

对于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进行并发症的筛查和预防,包括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病变等。

10.优化糖尿病患者的长期管理。

对于长期管理的糖尿病患者,应该
优化其治疗方案和管理计划,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2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2020版中国

2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2020版中国

2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2020版中国前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威胁全球人类的健康。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报告,全球约有4.62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达1.14亿,位居全球首位。

2型糖尿病(T2DM)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占所有糖尿病病例的90%以上。

为了提高我国糖尿病防治水平,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我国糖尿病学会组织专家编写了《2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2020版中国》。

本指南旨在为糖尿病防治提供最新、最全面的科学依据和指导建议,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医疗卫生工作者及关心糖尿病防治的人士。

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1.1 糖尿病定义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导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1.2 糖尿病分类糖尿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型糖尿病(T1DM)- 2型糖尿病(T2DM)- 妊娠期糖尿病(GDM)- 特殊类型糖尿病2. 2型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2.1 病因2型糖尿病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

遗传因素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部分患者有家族史。

环境因素如年龄、体重指数(BMI)、饮食习惯、体力活动等与2型糖尿病发病密切相关。

2.2 发病机制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不足是指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

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胰岛素作用减弱。

3. 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3.1 临床表现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多样,轻型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高血糖。

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等。

病情进展可出现慢性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

3.2 诊断标准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下:- 空腹血糖≥7.0 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 有高血糖典型症状,随机血糖≥11.1 mmol/L4. 2型糖尿病的治疗策略4.1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包括合理膳食、增加体力活动、减轻体重等。

2020年版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

2020年版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

2020年版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目录1. 引言2. 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3. 糖尿病的防治策略4. 管理和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5.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6. 糖尿病饮食指南7.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建议8.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和管理9. 糖尿病教育和支持10. 结论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2020年版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以指导医务人员和糖尿病患者在防治糖尿病过程中的相关决策和行动。

2. 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根据病因和临床特点,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3. 糖尿病的防治策略针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等。

4. 管理和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管理和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以及其他辅助药物。

5.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等。

预防和治疗这些并发症非常重要,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6. 糖尿病饮食指南合理的饮食对于控制糖尿病非常重要。

本部分提供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南,包括饮食原则、食物选择和饮食禁忌等内容。

7.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建议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整体健康状况。

本部分提供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建议,包括运动类型、强度和频率等内容。

8.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和管理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自我监测和管理,以确保血糖水平的稳定和控制。

本部分介绍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方法和管理技巧。

9. 糖尿病教育和支持糖尿病教育和支持对于患者的长期管理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部分介绍糖尿病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以及提供相应的支持。

10. 结论本文档总结了2020年版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的主要内容,为医务人员和糖尿病患者提供了相关的指导和建议。

在防治糖尿病的过程中,应遵循简单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并独立做出决策。

新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新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健康随笔共识·指南日前,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进一步优化了糖尿病的诊疗策略,对进一步规范我国糖尿病的预防、诊疗、管理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将新版指南的更新要点解读如下:更新1:糖尿病患病率根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依世界卫生组织(WHO )诊断标准,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1.2%。

近40年来,中国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从1980年的0.67%,到2007年的9.7%、2013年的10.4%,一直到最新的11.2%。

更新2: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是与血糖结合的血红蛋白,与血糖浓度成正比,可以反映近3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

新指南指出,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定的HbA1c 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即糖化血红蛋白≥6.5%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更新3:新增个体化HbA1c 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HbA1c 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HbA1c 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 目标。

更新4: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

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

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

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

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 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 获益证据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 )或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即列净类降糖药)。

中国2020版2型糖尿病治疗与预防全文指南

中国2020版2型糖尿病治疗与预防全文指南

中国2020版2型糖尿病治疗与预防全文指南简介本指南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关于2型糖尿病治疗和预防的全面指导。

以下是指南的主要内容:1. 诊断与筛查- 通过血糖测定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进行2型糖尿病的诊断;- 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2. 生活方式干预- 通过饮食控制、增加体力活动和体重管理来改善血糖控制;- 强调减少高糖、高脂、高盐饮食的摄入;-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3.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口服药物、胰岛素等;- 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不良反应,调整药物剂量;- 给予患者关于药物使用的详细说明和注意事项;4. 目标血糖控制- 强调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个人意愿,制定合理的目标血糖范围;- 定期检测血糖水平,评估治疗效果;5. 并发症预防与管理- 提供预防并发症的相关指导,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等;- 监测并处理与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和神经病变;6. 孕妇和老年患者管理- 针对孕妇和老年患者的特殊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关注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 针对老年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进行调整;7. 教育与支持- 提供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培训;-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决策;- 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结论本指南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全面的2型糖尿病治疗与预防指南。

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并发症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2型糖尿病,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更新要点

202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更新要点

202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更新要点2003年至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已经陆续发表了5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年一次的指南更新,见证了中国2型糖尿病管理的变迁。

在刚刚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CDS2020)上,第6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也重磅发布。

发布仪式结束之后,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现任主委朱大龙教授就本次指南更新的9大要点进行了详细解读。

图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9大更新要点一览详细整理如下:·要点1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2%目前为止,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持续增长。

滕卫平教授团队最新发表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11.2%。

图2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上扬趋势明显·要点2 ·HbA1c正式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衡量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朱大龙教授表示,多年来,CDS一直致力于将HbA1c纳入诊断标准,近期开展的“中国糖化血红蛋白一致性计划(CGSP)”就是以优化中国的HbA1c标准化未目的的。

在本次指南更新中,CDS终于将HbA1c正式纳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当中,以HbA1c≥6.5%作为切点,辅助糖尿病的诊断。

新增建议具体为: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定的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B级证据。

表1 最新糖尿病诊断标准注:只有通过一致性评价后,HbA1c才能被用于糖尿病诊断·要点3 ·HbA1c个体化控制目标设定,可以这样做!本次指南更新细化了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为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控制目标——B级证据。

202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

202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

202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2020年11月27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新版指南更新了三大指标的临床意义,强化了三大药物的治疗地位。

一、三大指标1、更新了糖化血红蛋白的诊断价值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与血糖结合的血红蛋白,与血糖浓度成正比,可以反映近3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并不是一个新指标,但一直作为血糖的监测指标而非糖尿病的诊断指标。

新指南推荐,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既糖化血红蛋白≥6.5%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此外,之前各大指南将糖尿病的控制目标设定为糖化血红蛋白<7%。

这个目标相对宽松,目的是减少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合并有慢性肾脏病等并发症的患者低血糖的风险。

但对年轻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则可能放松了控制。

新指南强调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目标。

2、增加了“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作为糖尿病的控制目标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是近几年开展的一项新的糖尿病监测指标。

新指南推荐,将TIR作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

TIR指的是24h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通常为3.9-10.0mmol/L,或为3.9-7.8mmol/L)的时间(通常用min表示),或者其所占的百分比。

这是通常说的标准,也是狭义上的标准。

广义上的标准指的是葡萄糖处于不同范围内(低值、高值)时间。

2019年发布的TIR国际共识推荐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TIR控制目标为>70%,但应高度个体化,同时关注低血糖以及血糖波动。

新指南也采用了这个标准。

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不能很好地预测低血糖风险和血糖变异程度,因此寻找新的监测评估指标作为补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要点
2020年11月25-27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CDS)在苏州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火热召开。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的发布无疑是本次大会最为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更新版指南结合了最新的国际糖尿病管理指南和临床证据,为我国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更新要点一:糖尿病患病率
2020版指南:根据最新的流调数据,依WHO诊断标准,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上升至11.2%。

图1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变化
更新要点二:将“糖化血红蛋白”纳入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2020版指南: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B)
表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更新要点三:新增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2020版指南: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

(B)
图2 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的主要影响因素
更新要点四: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
2020版指南:
➤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

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

(A)
➤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

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

(A)
➤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 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

(A)
➤合并CKD或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SGLT2i。

合井CKD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不能使用SGLT2i可考虑选用GLP-1RA。

(A)
更新要点五:糖尿病诊疗路径更新
2020版指南:2型糖尿病诊疗路径
注:a,高危因素指年龄≥55岁伴以下至少一项:冠状动脉或颈动脉或下肢动脉狭窄≥50%,左心享肥厚;b,通常选用基础胰岛素;c,加用具有ASCVD、心衰或CK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d,有心衰者不用TZD
图3 2型糖尿病诊疗路径
更新要点六:新添章节“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
2020版指南:
➤超重和肥胖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目标为减轻体重的5%-10%。

(A)
➤超重和肥胖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方式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手术等综合手段。

(A)
➤肥胖的成人2型糖尿病尽量通过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血糖仍然控制不佳者建议代谢手术治疗。

(B)
更新要点七:血糖监测章节TIR纳入血糖控制目标
2020版指南: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应纳入血糖控制目标。

(B)
2019年发布的TIR国际共识推荐T1DM及T2DM患者的TIR控制目标为>70%,但应高度个体化,同时关注低血糖以及血糖波动。

更新要点八:低血糖分类
2020版指南:
➤I级低血糖:血糖<3.9mmol/L且≥3.0mmol/L;
➤II级低血糖:血糖<3.0mmol/L;
➤III级低血糖:没有特定血糖界限,伴有意识和/或躯体改变的严重事件,需要他人帮助的低血糖。

更新要点九:更新CKD进展风险及就诊频率
2020版指南:CKD进展风险及就诊频率。

表2 CKD进展风险及就诊频率
注:表格中的数字为建议每年复查的次数;背景颜色代表了CKD进展的风险:绿色为低风险、黄色为中风险、橙色为高风险、红色为极高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