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与孩子教案
巨人和孩子原创课件(正式)
解词: 解词:
乐不可支: 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乐不可支: 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肆意: 由着自己的性子;任意。 肆意: 由着自己的性子;任意。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
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细读——分析课文: 分析课文: 细读 分析课文
1: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 哪些变化? 哪些变化? 2:巨人是怎样由自私变得充满 爱心的? 爱心的?
11、 11、巨人和孩子
执教者: 执教者:清城中学 王海莹
春天(绿树成荫)
秋天( 秋天( 鲜果飘香 )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创作情况, 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创作情况, 识记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识记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课 文所蕴含的思想意义。 文所蕴含的思想意义。学习本文 生动、精彩的语言。 生动、精彩的语言。 培养待人真诚、无私的品质。 3、培养待人真诚、无私的品质。
作业: 作业:
收集童话,课下互相交流。 收集童话,课下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童话 巨人和孩子 王尔德
言行自私 赶走孩子 花园寒冬肆虐 变 充满爱心 欢迎孩子 花园美景回归
巨人
爱心使人与人之间更和谐美好
拓展训练
• 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 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 感到人间的温暖。 感到人间的温暖。 • 爱心是_______,_______。 爱心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
提示: 提示: 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1、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 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2、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使孤苦 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心是久旱的甘霖, 3、爱心是久旱的甘霖,使心田孤寂的人感受 真情的滋润。 真情的滋润。
3.《巨人和孩子》
注音释义
• 栖(qī )息:停留。 ng )听:恭敬地听。 • 聆( lí
• 肆( SÌ)意:由着自己的性子,任意。 • 咆哮( páo xiào ): 怒吼。 • 翩翩( piān )起舞: 形容轻快地跳舞。 piān
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 1.课文可分成几个部分? • 2.巨人有哪些言行表明了他 的自私? • 3.孩子们的离去和到来给巨 人的花园带来了哪些变化?
赶出孩子 托起男孩
感 动 感 化 觉 悟
终年寒冬 满园春色
孩 子 到 来
春天重 新来临
巨人的真诚,彻底改过表现在哪些方面?
• “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我这儿 来......游戏场所” 。 • “孩子们,这是你们的花园了”。 • 巨人悄悄来到了小孩的身后,双手轻轻托 起孩子放在树枝上。 • 接着他提起一把大斧头,把围墙统统给砍 倒了。
巨人和孩子
作者:奥斯卡· 王尔德
作者简介
• 奥斯卡· 王尔德,1854~1900, 英国著名诗人、戏剧家、小 说家、童话作家,与萧伯纳 齐名的才子。也有人将他与 安徒生相提并论。作品有童 话集《快乐王子集》和《石 榴之家》等。王尔德的童话 由于其文字的千锤百炼、丰 富的抒情性、内容的新颖和 形式的优美而魅力无穷,本 文是他童话中的名篇。
孩子们的离去和到来给巨人的花园 带来了哪些变化?
• 孩子们的离去:
• 小鸟:无心唱歌 • 树儿: 忘了开花 • 花儿: 缩回头睡觉 • 只有北风 冰雹 雪霜
• 终年寒冬
孩子们的到来:
• • • • • • • • • 小鸟: 欢唱 翩翩起舞 树儿: 欣喜若狂 用鲜花打扮自己 花儿: 伸出头露出笑脸 有孩子们的欢笑 春意盎然
童话
• 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具有 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 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 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 入胜。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作家创作的,著 名的有丹麦的《安徒生童话》,德国的《豪夫童 话》,英国的《王尔德童话》。另一类是在人民 群众口头流传,后经有心人搜索、整理而成的, 著名的有《格林童话》等。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巨人和孩子》课件语文版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童话异同
故事情节
西方童话往往注重故事情节的曲 折离奇和惊险刺激,而东方童话 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和意境的深
远。
角色塑造
西方童话中的角色塑造往往更加鲜 明和夸张,而东方童话中的角色则 更加接近现实生活,具有更强的代 入感。
主题思想
西方童话的主题思想往往更加多元 和开放,强调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 而东方童话则更加注重家庭、亲情 和友情等情感因素。
角色扮演:分组演绎故事情节,加深理解
角色扮演目标
通过亲身演绎,帮助学生深入理 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巨人
体型高大,外表威严但内心孤独 。
孩子
天真活泼,善良勇敢,给巨人带 来欢笑和温暖。
教师角色
提供指导和支持,鼓励学生大胆 表现。
表演准备
学生需熟悉故事情节,准备相应 道具和服装。
其他角色
可根据故事需要增设,如其他孩 子、村民等。
06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与实施建议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巨人和孩子之间 关系的变化,理解故事主题。
01
巨人和孩子最初的关系是怎样的?
03
02
讨论问题设计
04
随着故事的发展,巨人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些变化是如何影响巨人和孩子的内心世 界的?
05
06
教师角色: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讨论, 给予必要引导。
真正的幸福所在。
王尔德的作品风格
王尔德的作品语言优美、富有诗 意,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等手法 表达主题。他的作品往往具有浪 漫主义色彩,同时也不乏现实主
义的批判精神。
跨文化交流:中英童话比较
文化背景的差异
中英两国的文化背景存在较大差异,这导致了两国童话故事在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方 面也有所不同。例如,英国童话更注重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而中国童话则更强调家庭和 社会的和谐。
中班音乐游戏《大巨人与小矮人》教案
中班音乐游戏《大巨人与小矮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感受音乐的强弱变化,能够用身体动作表现大巨人与小矮人的形象。
2.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能力。
3.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1.感知音乐的强弱变化。
2.用身体动作表现大巨人与小矮人的形象。
三、教学难点1.节奏的掌握与身体动作的协调。
2.合作完成音乐游戏。
四、教学准备1.音乐CD《大巨人与小矮人》。
2.画有大巨人与小矮人的图片。
3.玩具乐器(如铃鼓、木鱼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音乐《大巨人与小矮人》,让幼儿倾听并感受音乐。
2.教师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音乐里的声音有什么变化?(二)基本教学1.教师出示大巨人与小矮人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大巨人和小矮人有什么不同?他们分别代表音乐中的什么声音?2.教师再次播放音乐,引导幼儿用拍手的方式表现大巨人与小矮人的形象。
当音乐强大时,幼儿用拍手的方式表现大巨人;当音乐弱小时,幼儿用拍手的方式表现小矮人。
3.教师与幼儿一起练习,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掌握动作。
(三)拓展教学1.教师出示玩具乐器,引导幼儿用乐器表现大巨人与小矮人的形象。
当音乐强大时,幼儿可用铃鼓等乐器敲击;当音乐弱小时,幼儿可用木鱼等乐器轻敲。
2.教师与幼儿一起练习,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掌握乐器的使用。
(四)音乐游戏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个小组,分别代表大巨人与小矮人。
2.教师播放音乐,两个小组根据音乐的强弱变化,用身体动作表现大巨人与小矮人的形象。
3.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与指导。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
3.教师邀请全体幼儿一起表演《大巨人与小矮人》音乐游戏,展示学习成果。
六、课后作业1.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表演《大巨人与小矮人》音乐游戏。
2.家长协助幼儿记录表演过程中的感受,以便下次活动分享。
七、教学反思1.本次活动过程中,幼儿对音乐强弱变化的感知较为明显,能够在游戏中表现出大巨人与小矮人的形象。
《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
《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李树锐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创作情况,识记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意义;学习本文精美的修辞和生动形象、饱含深情的语言。
3、理解“爱心能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的道理。
4、要对社会对他人充满爱心,摒弃自私自利的行为,为建立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
”诗人白朗宁也曾这样说。
那么,英国作家王尔德又是怎样诠释爱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童话《巨人和孩子》。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题目揭示了童话的主人公:巨人和孩子。
文章的内容就是围绕巨人与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展开的,即巨人由禁止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玩到欢迎孩子们到他的花园玩,孩子们的行为给巨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2、王尔德:(1854—1900)。
英国作家,诗人。
唯美主义代表人物,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点。
作品有:童话故事《快乐王子》,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肖像》,喜剧剧本《少奶奶的扇子》《理想丈夫》,散文《说谎的堕落》《社会主义下的人的灵魂》,诗集《里丁监狱之歌》。
《巨人和孩子》一文选自《世界著名童话作品集》。
3、学习生字:绿茸茸.(rïng)栖.息(qī)聆.听(líng)城堡.(bǎo)吼.叫(hǒu)高耸.(sǒng)徘徊..(pái huái)硕.果(shuî)笼.罩(lǒng)肆.意(sì)4、理解生词。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叶圣陶曾说过:“作者思有路,循路识斯真。
”可见理清思路,概括内容是多么重要。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蟋蟀在时报广场》语文版知识精讲
初一语文《巨人和孩子》《蟋蟀在时报广场》语文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巨人和孩子》《蟋蟀在时报广场》学习要点:继续巩固童话知识,通过学习《巨人和孩子》把握思想内容,感悟课文浓厚的童话和神话色彩;把握文章的结构,培养概括能力;欣赏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体会课文拟人的修辞方法的妙处;通过学习《蟋蟀在时报广场》了解文章的内容,感悟童话的主旨;理解课文中刻画的形象的象征意义;体会本文生动幽默的语言特色;掌握这两篇课文的字词等基础知识。
学习难点:通过内容分析,把握这两篇童话的主旨;童话中人物的象征意义的认识;理解《蟋蟀在时报广场》里几个形象的区别。
学习知识点:(一)常识部分:作家及其作品:1. 《巨人和孩子》的作者及作品:王尔德1854—1900 英国作家、诗人,其父亲是著名的医生,母亲是爱尔兰民族主义女诗人。
王尔德在读书期间涉猎了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黑格尔等人的著作,他作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在英国文学史上有特殊地位,是19世纪80年代的美学运动的主力和90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
他的作品有:童话故事《快乐王子》,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肖像》,喜剧剧本《少奶奶的扇子》《理想丈夫》,散文《说谎的堕落》《社会主义下的人的灵魂》,诗集《里丁监狱之歌》。
《巨人和孩子》一文选自《世界著名童话作品集》。
2. 《蟋蟀在时报广场》的作者及作品:乔治·塞尔登,生于1929年,是美国儿童文学作家。
著有多种文学作品,如《能潜水的狗》(56年)、《海底公园》(57年)、《蟋蟀在时报广场》(60年)、《蟋蟀切斯特鸽背上的旅行》(81年)、《蟋蟀切斯特的新居》(83年),其中《蟋蟀在时报广场》最负盛名,荣获纽伯利儿童文学奖第二名,被誉为当代新童话的标本,后两篇是《蟋蟀在时报广场》的续集。
(二)基础知识:1. 应掌握的字:茸róng 栖qī聆líng 徘pái徊huái 囱cōng咆páo哮xiào 窜cuàn 翩piān 垢gòu 蟋xī蟀shuài霓ní钞chāo 镍niè狄dí墩dūn漪yī萦yíng 赎shú铛dāng2. 多音字:累é果实累累ě罪行累累è劳累堡ǎ城堡ǔ堡子说ō说话ì说服l il il ib opshushu⎧⎨⎪⎪⎩⎪⎪⎧⎨⎪⎩⎪⎧⎨⎪⎩⎪3. 形近字:耍shuǎ(玩耍)赎shú(赎罪)摊tān(报摊)陪péi(陪同)要yāo(要求)读dú(读书)滩tān(河滩)赔péi(赔偿)徘pái(徘徊)篷péng斗篷萦yíng(萦绕)排pái(排队)蓬péng蓬勃萤yíng(萤火)诽fěi(诽谤)缝féng裁缝索suǒ(线索)雹báo冰雹愧kuì羞愧谦qiān(谦虚)苞bāo花苞魁kuí魁伟赚zhuàn(赚钱)咆páo咆哮傀kuí傀儡嫌xián(嫌弃)炮pào鞭炮槐huaí槐树歉qiàn(道歉)4. 应掌握的词语(课文注解外):肆意: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6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课方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课方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语文教课方案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巨人和孩子》教课方案6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经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知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课设计资料合用于初中七年级语文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本内容是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能够放心改正调整或直接进行教课使用。
课标要求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思想内容,感悟课文浓重的童话和神话色彩。
2、理清文章构造,培育归纳能力。
3、赏识生动形象的光景描绘,领会课文拟人的修辞方法的妙处。
4、领悟“爱心能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喜,自私则会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不幸和难过”的道理。
[ 学法点悟 ]学习本文,要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而且经过辐射阅读,加强语感,养成优秀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做到累积、思虑、比较、运用。
经过片断练习,培育学生想像力和勤于练笔的习惯。
经过指引学生理解“爱”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培育学生的研究精神。
[ 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在世界各国传诵了百余年的有名童话。
作者经过对照的手法,颂扬了爱心,歌颂了爱的力量,今日读来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文章经过写巨人的花园由终年隆冬终于回到春季的过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文章的构造有什么特色?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什么变化?巨人是如何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的?这些是我们学习文章时要侧重思虑的问题。
[ 疑难分析 ]怀疑:这篇童话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解惑:这篇童话经过写巨人的花园由终年隆冬终于回到春季的过程,告诉我们:爱心能给世界和自己带来欢喜,自私则会给世界和自己带来不幸和难过。
怀疑:文章的构造有什么特色?解惑:全文有22 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1~ 2):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快乐地嬉戏。
小班教案小矮人和大巨人
小班教案小矮人和大巨人小班教案小矮人和大巨人一、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能够听懂、理解并表述小矮人和大巨人的故事情节,掌握新词汇。
2.认知目标:通过故事学习大巨人和小矮人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正义感和勇气,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故事情节并保持连贯性。
2.明确重要词汇并能够正确使用。
3.培养学生正义感和勇气。
三、教学难点1.让孩子在阅读故事后,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一个系统的故事情节。
2.以孩子的角度出发,引导孩子正视自己内在世界以及班级中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故事阅读与故事讲解相结合。
2.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3.团队合作,让学生进行小组创作。
五、教学资源1.绘本《小矮人和大巨人》2.备课资料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
教师介绍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让孩子能够了解将要学习的故事情节。
2.阅读故事。
教师配合故事绘本,为孩子们朗读故事,并提示孩子们需要注意故事中出现的新词汇以及情节转折。
3.分组完成绘本插图配合情节创作。
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故事情节,自由发挥实现故事的连贯性,创作插图,同时让自己编写完整连贯的故事。
4.小组汇报。
学生按照小组进行汇报,讲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向其他同学介绍小组关注的重点和难点。
5.讨论。
教师提出关于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情节铺展和核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们进行深入探讨、意见交换,从而增进彼此的理解,发展积极向上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6.总结。
在小组汇报完成后,通过讨论和交流,总结本次课堂内容,强调故事中的道德价值观和实际应用意义。
七、教学评价1.教师记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记录和反思,通过教育实践的总结,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坚实的依据。
2.小组评比。
教师根据小组创作,进行评比,从而鼓励孩子们合理分配时间、相互合作,并体现出优秀的故事创作能力。
王尔德《巨人与孩子》教案8
《巨人和孩子》教案课型:自读课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目标:(一)理清文章结构,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二)体会“爱心能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美好的欢乐,自私会给世界和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的道理。
(三)能体会文中拟人句的效果,掌握文中字词。
学习重点:目标1、2、3学习难点:目标2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掌握童话的内容。
2、查找工具书,读准字音,解释生词。
3、小组交流,领悟童话的深刻内涵。
自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查找工具书,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词。
栖.息():聆.听():肆.意():咆.哮():嬉.戏():徘徊.():翩.翩起舞():乐不可支:2、查找作者的资料,为同学作介绍。
3、朗读课文,简要概述课文描绘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二、探讨交流1、导入2、预习展示3、听读课文,讨论:A:巨人的花园有过几次变化?B:巨人是怎样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的?C:这则童话告示我们怎样的道理?三、课堂巩固1、《巨人和孩子》选自,作者,国作家。
2、造句:翩翩起舞:乐不可支: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作业:完成思考与练习二自我评价:优良可劣家长评价:优良可劣教师评价:优良可劣时间:第二课时一、预习导学1、叶圣陶说:“作者有思路,寻路识斯真”。
可见理清思路概括内容的重要。
再读文章,分析它的结构层次,想一想你划分的理由。
2、这篇文章十分注意语言和修辞的使用,因此写得形象生动,充满感情。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请摘抄下来,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二、思考交流1、导入:2、为文章划分结构,并说明你如此划分的理由。
全文分部分,重点是部分。
内容概括:3、思考:巨人怎么明白春天不肯到花园中来的原因的?他的行为有什么改变?哪些描写说明巨人的内心发生了变化?4、第二段写巨人不在时的花园,措辞有什么特点?文中还有那些词用的很有特色?5、第八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文中还有哪些用了修辞的句子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三、课堂巩固指出下列语句的修辞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1、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大花园,长满了绿茸茸的青草,每了的鲜花随处可见,多得像天上的星星。
大班语言活动城里最漂亮的巨人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城里最漂亮的巨人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活动简介本次活动针对大班儿童进行,通过讲故事和互动游戏的方式,让儿童学习和认识身边的环境,了解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二、活动准备•教具准备:故事书《城里最漂亮的巨人》、木偶•现场准备:音乐、道具、蒲扇、旗帜等三、活动步骤1. 游戏环节第一环节是游戏环节,让孩子们先玩一个游戏。
老师拿起木偶,将其藏于场地靠近教室门口的地方,让孩子们找出来。
找到木偶的孩子可以获得一个小礼品,比如一颗糖果或贴纸。
这个游戏环节增加了孩子们的互动和活跃度,也能缓解孩子们的紧张情绪。
2. 讲故事环节第二环节是讲故事环节,老师拿出准备好的故事书《城里最漂亮的巨人》,根据书中内容,讲述巨人的故事,介绍巨人的特点和生活环境。
教师着重介绍巨人和孩子们的相似之处,引发孩子们的关注。
通过讲故事环节,老师可以开启孩子们的探索之旅,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互动环节第三环节是互动环节,老师将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木偶,并给每个小组分配相应的道具(蒲扇、旗帜),然后要求孩子们根据故事创作自己的木偶戏剧。
孩子们可以通过这个环节自由发挥,创造自己的戏剧内容和剧情。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表现,逐步给予正面鼓励,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4. 总结反思环节第四环节是总结反思环节,老师将孩子们聚拢在一起,让孩子们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今天最喜欢做的环节是什么?•你们的木偶戏剧讲了什么故事?•如果你是巨人,你希望生活在哪里?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孩子们回顾活动内容,让孩子们思考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
四、教学反思1.在活动中,游戏、讲故事和互动环节的配合非常重要,不仅能保持孩子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认知欲和好奇心,也可以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此次活动中,讲故事环节需要教师细致入微地讲解故事发生地,通过讲故事,将孩子们带入一个神奇的世界,并尽量与孩子们建立联系,使孩子们能够感受到故事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2016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巨人和孩子》学案(1)(新版)语文版
11.巨人和孩子[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文章主要内容2、理出文章的结构3、赏析生动形象,景物描写,体会拟手法的运用[学习方法]1、分组分段朗读复述2、分角色表演[价值观]领悟爱心和自私给自已和他人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心[重点]把握文章的层次,了解主要内容[难点]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学习过程]激趣二、作者王尔德(1854—1900)国作家,诗人。
唯美主义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童话故事《快东王》,长篇小说《百林格雷的肖像》,喜剧《温夫人的扇子》《无足轻重的女人》《莎乐差》,散文作品《说谎的堕落》,散文中阡悔录《从深处》诗集《里丁监狱之歌》三、基础达标1、栖()息聆()听徘徊()()嬉戏()冰雹()肆()意咆哮()()翩()2、词义栖息:聆听:肆意:徘徊:咆哮:妙不可言七零八落:乐不可支七窜八跳:翩翩起舞:不知所措:四、整体感知1、推选五个同学朗读课文,其它同学思考:这则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请同学们补充评议答案。
2、结构组内讨论,组长收集,上黑板板书讨论结果五、交流探究1、巨人的花园前后有三次景象的变化,什么原因造成的?2、生在文中找出描写花园景物的语句3、巨人过去是怎样的人?后来呢?表演这一形象,找出文本依据4、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六、小结七、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在文中作上标记八、赏析使用修辞的句子(1)找出比喻句,小组内讨论交流(2)找出拟人句,小组内讨论交流九、巨人为什么很想念那个小男孩?能见到他吗?为什么?十、赏析景物描写的段落十一、总结反思延伸总结:反思:延伸:[练习参考答案]四、1、一群孩子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春天,当巨人赶走孩子后,也赶走了花园的春天,尽管外面的世界百花齐放,硕果累累,可巨人的花园却总是严冬,当巨人看到孩子能给他的花园带来春天时,他幡然悔悟,重新让花园成为孩子们的游戏场所。
道理:爱心能给世界和自己带来美好的欢乐,自私会给自己带来自私和痛苦。
巨人和孩子的教案
The opposite of success is not failure, but never acting.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巨人和孩子的教案教法探讨1.自读课以学生自学为主。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拟人修辞的妙处。
积累词语。
3.通过片断训练,培养学生想像力,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4、快乐学习。
过程与方法1.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感受。
有创意的阅读,快乐的学习。
2.通过片断练习,继续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
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
3.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爱”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获得情感体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巨人变化的原因,并向生活辐射联系。
难点:通过辐射材料,丰富思想,品味写法,获得感悟。
第一课时快乐学习教学流程设计(一)投影名言导入新课:“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着,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墨子兼爱中》)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童话《地毯下的尘土》。
米妮是个勤劳诚实善良的女孩。
这种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感受得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巨人和孩子》。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叙述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王尔德又是怎样来诠释爱心的。
(二)自主获取知识并交流(1)王尔德其人:(1854---1900)。
英国作家,诗人。
惟美主义代表人物,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点。
其作:童话《快乐王子》,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肖像》等。
(2)阅读感悟(分小组讨论问题,交流。
学生自由发言)请同学们与小组成员讨论后列出课文结构提纲。
(四人学习小组)答案:写结构提纲,参考如下:第一部分(1~2段):写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快乐地玩耍。
第二部分(3.10段):写巨人回来后禁止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致使花园里只有寒冷的冬天。
第三部分(1l~22段):写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给巨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三)质疑,导读(1)巨人有哪些言行表明了他的私心?答案:可从原文第5和10段来回答(2)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什么变化?答案:巨人由于自私而把孩子们赶出了花园,花园从此不再有春天。
《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
《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1.1体会爱心能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的含义1.1.2培养学生待人真诚、无私的品质1.2过程与方法1.2.1通过朗读,讨论,领会作品主题,认识作品意义1.2.2体会文中人物的变化过程,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1.2.3初步掌握运用拟人手法增添文章色彩的技巧1.3知识与技能1.3.1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的生字,生词1.3.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内容,理出文章结构1.3.3体会本文生动精彩的语言2.教学重点、难点2.1体会文中人物的变化过程,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2.2赏析文中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体会拟人修辞方法的妙处2.3如何理解巨人禁止孩子们进入花园后,花园从此没有了春天,夏天和秋天?3.教学资源3.1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3.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3.3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一课时:导学法。
以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理念,通过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力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模式为引导激趣,感知课文,理解生命,合作探究“爱”。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音乐《爱的奉献》),爱心就是绿洲;如果自私是疾病,爱心就是神医;如果自私是魔鬼,爱心就是天使;让我们都做这充满爱心的天使吧!2.朗读、品悉课文2.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王尔德(1854-1900),是英国著名作家,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
有人将他与安徒生相提并论;作品有童话集《快乐王子集》《石榴之家》等。
王尔德的童话由于其文字的千锤百炼,丰富的抒情性、内容的新颖和形式优美而魅力无穷。
本文是他童话中的名篇。
(2)检查预习2.1.1注音()息徘徊()()戏咆哮()()听翩翩()起舞2.1.1释义:童话里指比一般人高大而往往有神力的人物。
:用行为影响或善意劝导,使人的思想行为逐渐向好的方面变化。
3.自由阅读课文,作者以丰富的文学想象力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美好的形象,谁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巨人和孩子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爱心能给世界带来什么?正如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诗人白朗宁也曾这样说过。(多媒体播放歌词及名言)(/data2/music/12412395/12412395.mp3?xcode=554749a3b13a410f407096a9766ced16&mid=0.20962003853651)英国作家王尔德又是怎样诠释爱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童话《巨人和孩子》。
板书设计:巨人和孩子
巨人不在孩子玩耍春驻花园
巨人自私禁孩嬉戏冬驻花园
巨人省悟与孩共玩春回花园
主题:爱心使人欢乐,自私使己痛苦。
作业设计:
1、练笔:
课文结尾说:人们看到巨人和孩子们在他们所见到的最美丽的花园中游戏玩耍。请想象他们是如何游戏、玩耍的,描述当时的情景,不超过150字。
剖析:可描写花园如何美丽,也可描写巨人和孩子玩耍的内容。
情感价值观:
1.体会爱心能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的含义。(主题)
2.培养学生待人真诚、无私的品质。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人物的变化过程,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小男孩,花鸟,围墙,风雪冰雹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应用
《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
自贡绿盛实验学校李真高
课题
巨人和孩子
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朗读课文,积累字词;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内容,理出文章结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讨论,领会作品主题,认识作品意义。
大巨人和小矮人教案
大巨人和小矮人教案大巨人和小矮人教案1活动目标:1、能根据故事的情节要求做动作,并享受表演的乐趣。
2、能用不同的乐器表现小矮人和大巨人的脚步声。
活动准备:1、设置森林的情境。
2、乐器若干。
3、音乐《小矮人和大巨人》重点与难点:重点:能根据故事的情节做动作,并享受表演的乐趣。
难点:能用不同的乐器表现小矮人和大巨人的脚步声。
活动过程:一.音乐进场,讲故事引出主题。
故事:最近,森林里出现了一群大巨人和小矮人,听其他的小动物们说,大巨人和小矮人,小矮人又矮又小,小小的脑袋,小小的手,小小的脚,走起路来很轻很轻“嘻嘻嘻嘻嘻”。
大巨人又高又大,大大的脑袋,大大的手,大大的脚,走在路来“咚咚咚咚”。
那现在让我们去找一找它们的踪迹吧。
二.用肢体动作来表演《小矮人和大巨人》1、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小矮人和大巨人①听说,小矮人和大巨人正在玩游戏,那在找到它们之前,你们觉得小矮人和大巨人长得怎么样?②请出大巨人和小矮人。
③请幼儿观察大巨人和小矮人长得怎么样,并用动作来表现。
2、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一起做动作。
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做动作,变大变小,变成大巨人,再变成小矮人。
幼儿排在教师前面,当听到大巨人大家就要站立双手高举学大巨人,当听到小矮人,大家就蹲下来学小矮人。
三.用乐器表现大巨人和小矮人声音“小朋友们,刚刚我们学习了大巨人和小矮人的动作,那你们猜一猜大巨人和小矮人走路的时候是发出什么样的声音?①教师出示乐器,介绍乐器,并讲解使用。
请小朋友们听听哪个乐器像大巨人发出的脚步声?哪个像小矮人发出的脚步声?②请小朋友选择乐器,自己操作。
教师引导幼儿用乐器敲打出大巨人和小矮人的脚步声,并说说为什么(例如:用铃鼓,用手掌敲打铃鼓,发出“啪啪”的声音,代表大巨人的脚步声,而轻轻摇晃铃鼓,发出“沙沙”的声音,代表小矮人的脚步声。
)③教师幼儿一起随音乐用乐器敲打。
三.结束你们玩的开心吗?那请小朋友带着我们的乐器朋友去找小矮人和大巨人一起玩耍把。
2013春语文版语文七下《巨人和孩子》word说课稿
开场语: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来听我的课。
现在我来说一说这篇课文。
一、说教材这篇课文是英国作家王尔德所写,收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体裁是童话。
二、说教学目标无论是小说,还是童话,都需要通过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揭示主题。
所以,我把刻画人物形象,挖掘主题放在了第一个教学目标,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孩子们的到来,给巨人带来了春天和欢乐,是巨人发生从自私到充满爱心这种巨变的原因,要对它阐述明白,让学生真正理解爱的伟大力量,因此我把“引导学生领会巨人发生变化的原因”放在了第二个教学目标,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课时安排这虽然是一篇自读课文,但我认为,它对学生有很深的启发和教育意义,因此安排了两课时来学习。
给大家展示的是第二课时。
四、说教学过程我把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分解为四个活动:活动一,导入;活动二,刻画人物形象;活动三,理解主题;活动四,品味语言。
如果课堂时间允许,还可以把“作业布置2”作为活动五,课堂拓展。
五、说教法。
在这一课时里面,我主要采取“创设情境,以问题驱动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问题的解决,完成教学目标。
针对具体情况,加以适当引导和点拨。
六、说学法。
学生采用“勾画、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必要时,通过朗读来加强感知,增进理解。
七、说问题与活动设计我把全文内容分解成四个模块,每个模块下又设置几个不等的问题。
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完成教学目标。
问题的设置都较为简单,主要是直接提问和引用提问。
结束语:各位领导、各们老师,再次感谢大家的听课。
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谢谢!。
大巨人和小矮人教案
大巨人和小矮人教案大巨人和小矮人教案在儿童教育中,教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具。
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教学计划,帮助他们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份关于大巨人和小矮人的教案,帮助孩子们通过这个故事学习和发展不同的技能。
大巨人和小矮人是一则寓言故事,它传达了许多重要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巨人和一个矮人之间的冲突。
巨人以自己的力量为傲,认为自己比矮人更强大。
然而,矮人却以他的智慧和勇气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教育孩子们学会尊重他人,不要以貌取人,以及珍惜自己的优点。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故事的阅读和讨论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在阅读故事之前,我们可以先预测故事的内容,让孩子们猜测巨人和矮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将如何解决冲突。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帮助孩子们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例如,教师可以问:“你认为巨人和矮人之间的冲突是如何产生的?”或者“你觉得矮人是如何证明自己的价值的?”通过这样的讨论,孩子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并从中汲取教训。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感。
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角色,例如巨人、矮人和其他故事中的角色。
孩子们可以通过模拟对话和行动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动机。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还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
除了阅读和角色扮演,我们还可以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才能。
教师可以要求孩子们画出巨人和矮人的形象,或者设计一个新的故事情节。
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孩子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想象力融入到故事中,同时培养他们的艺术技能和创造力。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写作和口语表达来巩固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要求孩子们写一篇关于巨人和矮人的文章,或者用口语表达他们对故事的观点和感受。
通过写作和口语表达,孩子们将能够更深入地思考故事中的主题和教训,并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巨人和孩子》导学案
11、《巨人和孩子》导学案学校桃花坪中学制定人彭云霞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结构,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2、体会“爱心能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美好的欢乐,自私会给世界和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的道理。
3、能体会文中拟人句的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主旨,情感体验2.品味拟人修辞的妙处【关于作者】王尔德(1854—1900)国作家,诗人。
唯美主义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童话故事《快东王》,长篇小说《百林格雷的肖像》,喜剧《温夫人的扇子》《无足轻重的女人》《莎乐差》,散文作品《说谎的堕落》,散文中阡悔录《从深处》诗集《里丁监狱之歌》【学习过程】一、掌握字词,查找工具书,注音并解释词语。
栖息()聆听()肆意()咆哮()嬉戏()徘徊()翩翩起舞()不可支()二、整体感知:1、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巨人的花园有过几次变化?2、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依据巨人的花园的变化,把课文分为三大部分,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三、研读赏析1、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什么变化?2、巨人是怎样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的?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第2段写巨人不在时的花园,措辞有何特点?文中还有哪些词体现这个特点?5、第8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文中还有哪些运用修辞的句子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四、延伸拓展:爱心能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和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
请结合实际事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体会【评价反馈】一、根据下列各句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形容轻快地跳舞。
()2.由着自己的性子,任意。
()3.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4.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二、仿句练习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______ ,_______ 。
爱心是______ ,________ 。
爱心是_______ ,________ 。
【作业巩固】1、搜集三条有关“爱”的格言。
小矮人和大巨人活动教案
《小矮人和大巨人》活动教案引导语:教案是开展教学工作非常重要的,而有关《小矮人和大巨人》活动教案要怎么设计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小矮人和大巨人》活动教案模板活动背景最近孩子们进入到“相反国”这个单元,孩子对相反的事物很感兴趣。
在一次体育户外活动中,带孩子玩了一个做相反的游戏,每一个孩子都热情积极的投入游戏,初步获得了“相反”的概念,也感受了因“相反”而造成的滑稽可笑的现象,我就针对这个有趣的内容,对幼儿开展了一节有趣的音乐游戏,引发幼儿对事物相反状态的联想,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目标:1. 在游戏中体验和感受“相反”2. 感受音乐的强弱、上行与下行并在韵律活动和打击乐活动中,表现音乐的强弱规律。
3. 体验相互合作产生的愉悦心情。
活动准备:音乐:“小矮人和大巨人”、打击乐(铃鼓、沙锤、单响筒)、录音机、故事图片活动过程:(一)出示故事《十个小矮人》教师讲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1. 教师出示故事图片,引导幼儿想象故事内容。
2. 教师和幼儿分享并讲述故事内容。
(评析:在故事中我设计了音乐的小短句,初步让幼儿自己挖掘音乐的上行与下行,例如,小矮人向小朋友问好:1 2 3 4 5---你早上好吗?由教师发问,此时幼儿就回答我:5 4 3 2 1---我早上很好。
这就很自然的感受到了音乐的上行与下行,幼儿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吸引幼儿,极大的调动了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使孩子在感兴趣的前提下开始了活动。
)(二)故事表演——大巨人有多大,小矮人又有多小呢?让我们用身体来表现他们的大小吧。
1、分组进行讨论,教师与幼儿共同商讨。
2、分三组进行表演。
3、全体幼儿围成一个圈,教师边讲故事边和幼儿共同表演。
(评析:同伴间的互相交流合作培养了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通过身体动作和队行的变化,在游戏中体验和感受相反。
也培养了幼儿间的合作能力)(三)欣赏音乐1、听音乐第一遍,说出自己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巨人与孩子》教案
杨菱
一、教学目标
(一)整体把握文章故事,理清文章结构,学会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
(二)品析本文对人物形象的造型及景物描写特色
(三)体会爱的力量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巨人与孩子》,请翻开课文,接着老师的话来说话:让我们一起走进一座“花园”这里发生了什么?
(二)请同学们用最简短的语言来概述“花园里发生了什么故事”。
1、巨人不在→还在玩耍→春驻花园
巨人与孩子 2、巨人自私→禁孩嬉戏→冬驻花园
3、巨人醒悟→与孩同玩→春回花园
(三)理清了文章的脉络、那么我们把目光放在欣赏上。
讨论几个小话题:
1、巨人对孩子态度变化(语言、动作)
2、文中景物特写欣赏
3、丰富的幻想使文章故事充满美丽和神奇。
(1、“你们再这儿干什么?”他粗气粗气的吼叫起来,孩子们都吓跑”
“我的花园就是我们的花园“巨人说”,谁都清楚,我不准外人来这里玩”于是,他沿着花园筑起一道高高的围墙,还挂出一块告示牌:闲人莫入,违者重罚。
充分展现巨人是一个非常自私的巨人。
“巨人轻轻地走下楼,悄悄地打开前门,走到花园里”表现出巨人对孩子充满了爱。
“巨人悄悄来到小孩的身后,双手轻轻托起孩子放在树枝上。
”表现巨人对孩子百般呵护,这是的巨人心中充满了爱。
“孩子们,这是你们的花园了。
”巨人说,接着他提起一把大斧头,把围墙统统给砍倒了。
“一起关爱孩子们玩游戏,一边欣赏着自己的花园,“我有好多美丽的鲜花,”他说,”但孩子们才是最美的花朵。
”
“我真的天自私了!”他说,“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我这儿来了。
我要把那可怜的孩子抱上树,然后再把围墙都推到,让我的花园永远成为孩子们得游戏场所。
”
巨人幡然醒悟,决定要把花园当成孩子们的游乐场所,为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
小男孩伸出双臂搂着巨人的脖子,亲吻巨人的脸,其他孩子看见巨人不再那么凶恶,都纷纷跑了回来,春天也跟着孩子们来了。
小男孩的一吻,使自私的巨人充满爱心。
)
(2)、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大花园,长满了绿茸茸的青草,美丽的鲜花随处可见,多得像天上的星星。
草地上还长着十二棵桃树,一到春天开放出粉扑扑的团团花朵,秋天里则结下累累果实。
“绿茸茸”“团团花朵”“粉扑扑”“累累果实”叠词的运用更添春天花园春景的生机,也洋溢着欢乐喜爱之情。
②“有一朵花儿从草中探出头来,看那个告示后,它对孩子们的遭遇深感同情,于是把头缩回去,继续睡觉了”
③“只有雪和霜对此乐不可支”
①“由于看不见孩子们,小鸟便无心唱歌,树儿也忘了开花”
④“春天已忘记了这座花园。
”他们叫喊着,“这样,我们可以一年四季住在这儿了。
”
⑤“雪用她那巨大的白色斗篷把草地盖得严严实实,霜也让所有的数目披上夹衣,然后他们还换来北风和他们同
住……”对景物进行拟人化描写和比喻的手法细细地、生动、形象地把雪霜、北风、冰雹在花园里肆虐的场景展开,也体现出巨人自私的恶果。
3、“小男孩伸出双臂搂着巨人的脖子,亲吻巨人的脸,其他孩子看见巨人不再那么凶恶,都纷纷跑了回来,春天也跟着孩子们来了。
”
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充满童话般色彩:小男孩的一吻,就使自私的巨人充满了爱心。
)
那个哭泣的男孩是从哪儿来的又去了哪里,他的出现和消失把童话幻想推向极致,使故事充满美丽和神奇。
(四)我们讨论的内容中出现了前后的对比关系。
那么是什么让这一切发生的改变。
爱
(五)请大家根据对故事的理解,重新给文章拟个题目(爱,爱心花园、孩子的乐园、美丽常驻花园、巨人的花园),有了好的题目,那就用一、二百字,写出你想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