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送别怀人诗
送别诗原文及赏析7篇
送别诗原文及赏析7篇送别诗原文及赏析7篇送别诗原文及赏析1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别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翻译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注释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
这里指易水岸边。
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
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
昔时:往日;从前。
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没:死,即“殁”字。
水:指易水之水。
犹:仍然。
赏析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
仪凤四年(679)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
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
《易水送别》一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从诗题上看。
这是一首送别诗。
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
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这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
此地指易水,易水源自河北易县,是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刺杀秦王,太子丹和众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
临别时,荆轲怒发冲冠,慷慨激昂地唱《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然后义无反顾,勇敢地启程.这位轻生重义、不畏的社会下层英雄人物,千百年来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受到普遍的尊敬和爱戴。
诗人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侘傺失志,亲身遭受武氏政权的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因而在易水送友之际,自然地联想起古代君臣际会的悲壮故事,借咏史以喻今,为下面抒写怀抱创造了环境和气氛。
送别怀人诗鉴赏
送别怀人诗鉴赏第一篇:送别怀人诗鉴赏送别怀人诗鉴赏学习目标:1.牢记送别诗中常见的主题和意象;2.明确送别诗常用的抒情手法,体会送别诗的感情。
活动一、知识链接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
唐人好诗,宋人好词,多是征戌、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而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是盛唐送别诗的特色。
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
一、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1、送别地点:长亭、谢亭、灞陵亭、客舍、西楼、南浦、歧路旁、津渡口、或都门外。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于是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屈原 "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此后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的意象。
2、时间:夕阳、日暮。
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3、季节: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
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
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还有柳永的“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词中惯用的意象。
多情自古伤离别------送别诗鉴赏
多情自古伤离别送别诗一、情感特点情感1:茫然、怅然若失,对友人前路艰险、前路迷茫的担忧和关切。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对友人的劝慰:地理距离遥远,但心灵距离相近,“天涯若比邻”水为乡,点明江南水乡的特点。
君去春江正渺茫。
1、春江烟波浩渺的样子2、对友人前路迷茫的担忧3、对友人离去内心怅然若失的迷茫之情日暮征帆何处泊?深情一问,对友人的关切,“征帆”,借代天涯一望断人肠。
对友人离去的思念与依依不舍汹涌澎湃,体现与友人之间的真挚友谊情感:劝慰、宽慰,旷达乐观(情深意长的勉励)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凭借你的琴声、音乐修养)天下谁人不识君。
一二句写了怎样的景象(意境)?答:1、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大雪纷纷,北雁南飞。
2、描绘了一幅阔远苍茫、阴冷荒寒.........的画面。
三四两句的情感?1、对朋友离去的劝慰2、对朋友才华的赞赏与敬佩3、对朋友的信心和鼓励,激励朋友去拼搏4、表达了开阔豪迈.......的情怀,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情感: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小结:古代送别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留恋、关怀,或对友人的宽慰,对友人的思念,表达自己的志节,依依不舍,分别后自己的孤寂、惆怅、落寞。
二、常用表现手法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或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三、鉴赏方法:把握送别诗中常见意象(1)、杨柳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始,“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柳”与“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
(2)、长亭、短亭、劳劳亭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3)、南浦也是一个表离情别绪的意象,多用于水边送行,如:江淹“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送别诗[隋代]佚名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译文及注释:这首出自隋朝的《送别》,其作者已无法考证,然而诗中借柳法发的那份恋恋不舍的心境,却流传至今。
据说,折柳送别的风俗始于汉代。
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速长,角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而我们今天从诗歌中所看到的用“柳”来表现离情别绪的诗句,要早于这种“习俗”。
柳条折尽了杨花也已飞尽,借问一声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注:古人常折杨柳枝表送别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此时表面是送别诗实际表达的是对隋朝灭亡的诅咒,因为隋炀帝姓杨。
这又另一种解释:末两句写春已归去而人未归来。
折柳,本意在赠别;今柳条折尽,则意味着离别已久,睹旧物而怀远人。
飞花,本意指春暮;今杨花飞尽,则意味着春归已久,觉行人反不如春之知情。
末句直扣题旨,问夫归否;说明她已忧思满怀,情渴似火,故似火山熔岩迸涌而出。
其气度韵味,自不寻常。
赏析:崔琼《东虚记》说这首诗作于隋炀帝大业(605-617)末年。
一、二、四句“垂”、“飞”、“归”押平声韵,平仄完全符合近体七绝的要求,是一首很成熟的七言绝句。
明人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说:“庾子山《代人伤往》三首,近绝体而调殊不谐,语亦未畅。
惟隋末无名氏‘杨柳青青……’,至此,七言绝句音律,始字字谐合,其语亦甚有唐味。
右丞‘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祖也。
”题目是《送别》,全诗借柳条、杨花的物象寄寓惜别、盼归的深情,凄婉动人。
柳丝飘飘摇摇,饶有缠绵依恋的情态,故早在《诗经》中,已将杨柳与惜别联系起来:《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历代传诵,脍炙人口。
“柳”,又与“留”谐音,故折柳赠别以寓挽留之意,从汉代以来便成为一种风俗。
形于歌咏,北朝乐府民歌中的《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送别怀人诗
——送别诗的鉴赏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送别诗基本知识
古人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 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 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 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 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 种主题。 送别诗标题常含“送”、“别”或“送 别”等字词。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 渐》、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
欧阳修《玉楼春》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 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 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寞孤馆月。
表达技巧指导
• 想象(虚拟) • 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想 像分别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和在这种孤寂环境中 的愁苦心情。更主要的则展示了自己对朋友的留 恋和关切。 • 王昌龄《送魏二》 •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 留、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 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之意。
折柳送别
《送别》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罟(gǔ)师:船夫。临圻(qí): 地名。
慷慨豁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送别怀人诗(教师)
送别怀人诗鉴赏技巧【知识梳理】题材特征: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常见标志: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
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
(“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常见情感内容: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常见的结构、写法:一般是即景抒情,开头叙事或写景,然后是抒情表意。
就律诗(绝句)而言,首联叙题写意;颔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颈联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颔、颈联或颠倒并说亦可)尾联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常用的手法有:(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
(4)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
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经典示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及效果。
参考答案:(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设问、想象(虚写)的手法。
友人日暮之时会停泊在哪里呢?到那时,人生地疏,天涯一孤客是多么的令人哀伤啊。
既抒发了离情,又不尽显露,余味深长。
【赏析】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襄一带,“吴“指东吴),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
送别怀人诗鉴赏课件
人生感慨
通过送别怀人诗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 思考,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探讨 和反思。
通过对人生的短暂、无常、悲欢离合 等主题的Biblioteka 绘和思考,表现出对人生 的感慨和感慨。
壮志未酬
表达对友人离去后未能实现壮志的感慨和惋惜,通过对友人的才华、抱负、追求 等进行描绘和赞美,表现出对友人的敬仰和钦佩。
通过表达对友人离去后未能实现壮志的惋惜和感慨,表现出诗人自身的壮志未酬 之感,以及对友人的怀念和追思。
体会情感与哲理
要点一
情感
深入体会诗人的离别之情、思念之苦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感 悟。
要点二
哲理
领悟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思考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 指导意义。
比较阅读与拓展
比较阅读
将该诗与其他送别怀人诗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拓展阅读
阅读与该诗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拓宽视野,丰富对送别怀人主题的 认识。
文化传承
送别怀人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 代社会中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THANK YOU
历史背景与发展
历史背景
送别怀人诗源于古代,与交通不便、通讯困难的时代背景密 切相关。人们常常因离别而难以相见,因此借助诗歌表达情 感。
发展
随着历史的演变,送别怀人诗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古代 诗歌的重要流派之一。从《诗经》中的离别诗到唐诗宋词中 的送别佳作,送别怀人诗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丰富和完善。
诗人将离别的情感与自然 景物相结合,创造出情景 交融的意境,使诗歌情感 更加深沉。
虚实结合
送别怀人诗中常运用虚实 结合的手法,通过想象和 回忆来表现离别的思念之 情和未来的期盼之意。
古诗鉴赏——爱情闺怨诗和送别怀人诗
返回
3.《送子由使契丹》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பைடு நூலகம்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
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 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 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由教材到高考]
返回
找出下列各诗中具有明显标记的诗题标志、意象,并分析感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教 材 诗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子由使契丹(2017·全国卷Ⅱ)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高 考 诗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
半卷起珠帘,只见燕儿归来成双比翼。想隐藏起内心的 愁绪,无奈双眉不由自主地皱起。转过身整理好残局,可又 沉吟不决,迟迟也未落下棋子。
1.由词人李清照可以推知其风格,李清照所作词,前期多 返回 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2.《一剪梅》借 玉簟、兰舟、雁、月、西楼、花、水等意象, 写自己的寂寞之情 。而“ 才下眉头 , 却上心头”两句将主
人公那种无可排遣的相思寂寞表现得淋漓尽致。《阮郎归》一、 二句借暮春事物 “春风”“春雨”“残枝”“落花” 而成一 幅 凄迷悲凉 景象。风雨交加之中,花朵不胜摧残,跌落尘
土之中,难以飞起,正似女子青春被时光无情抛弃不可追回。
送别怀人诗鉴赏技巧
常见内容: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 情人送别。
主要情感: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 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
范例试炼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问题1: “渺茫”一词包含 作者怎样的心情?
“渺茫”
景语 春江正茫渺 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
情语 何处泊 断人肠 写诗人心中的茫然 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送别怀人诗”鉴赏技巧 ——“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题材特征: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
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常见标志:
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
常见意象:
“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在送别 怀人诗中出现)
常用手法 语言风格
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②想象、虚实相生,③比喻,④衬托、烘托。⑥ 从对方写来
华美、清新、典雅
一、景物描写的特点:1.指出手法(动静结合、五觉、视角的变换、色 常考题型及 彩、修辞、景情关系等)2.结合诗词内容具体分析。二、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题思路 要结合诗词内容具体分析,合理推断,要点要全。三、人物形象特点:要
常见的结构、写法:
送别、怀人诗歌鉴赏
送别诗的特点及解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别诗鉴赏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
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
送别诗特点:1、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谋生、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2、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送别诗往往写得格调悠扬、音韵婉美、含义隽永。
或慷概悲壮,如“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诀别。
或情随景迁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一往情深。
或者是表达别后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李煜的《虞美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
如李白的《赠汪伦》,柳永的《雨霖铃》。
或者是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或者是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或者是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4、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劳劳亭歌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注释:劳劳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大约十五里左右,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必经之地。
送别之人常在此驻足,目送行人渐行渐远。
后来,劳劳亭便成了离别感伤的代名词。
谢亭李白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
注释:谢亭又称谢公亭。
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晀所建。
后来谢亭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也便成了离愁的代名词。
灞陵行送别李白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注释:长安东南三十里处有一条灞水,汉文帝葬于此,遂称灞陵,水边有灞陵亭。
唐代人们出长安东门相送亲友,常在这里分手。
因此灞陵亭在唐诗里常和别离联系在一起。
送别怀人诗鉴赏
送别怀人诗鉴赏鸦、燕子、蝉鸣、泪、相思等等。
这些意象都是送别诗中常用的,能够表现出诗人深深的离愁别绪和对别人的思念之情。
二、送别诗常用的抒情手法:1、古典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等。
这些手法能够使诗句更加生动有力,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2、自然景物描写: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如描写夕阳、秋天的景象等等。
3、抒情词语的运用:送别诗中常用的抒情词语有相思、离愁、别恨等等,这些词语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人的感情。
盛唐时期的送别诗,以其形象丰满、基调明快而著称。
在古代,离别是一件常见的事情,因此送别诗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
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有送别地点、时间、季节等等,这些意象都能够表现出诗人的离愁别绪。
同时,送别诗常用的抒情手法也很多,如古典修辞手法、自然景物描写、抒情词语的运用等等,这些手法都能够使诗句更加生动有力,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总之,送别诗是一种充满感情的文学形式,能够让人深刻地感受到离别的苦涩和思念之情。
送别诗是表达离别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常常涉及到宦场别、友人别、亲人别和情人别等。
送别诗的情感可以表达离愁别绪、安慰、勉励、祝愿和XXX真挚友情等,常常运用寄情于景、运用至理名言、托物寓情和虚实相生等手法来表现。
在送别诗中,离别之歌、关城和御苑等意象常常被运用来表达离别情感。
烟波与风雨”暗示了旅途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险阻,表现了离别时的不安和担忧。
同时,也增强了诗中的离别情感,使其更加真实和深刻。
这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一句“载将离恨过江南”做了铺垫,表达出诗人对离别的悲伤和无奈。
高考诗歌鉴赏之送别怀人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4分)
5、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5、送别诗类型及情感
类型:①亲人之别②情人之别③友人之别
情感:①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或相思之情。叙写朋友间深挚情意,主要通过典型的场景语言,声音、动作、或想象来传达离情别意。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李白诗《送友人》、白居易诗《南浦别》等。
②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別董大》等。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4分)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4分)
6、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
(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秋——满目苍凉——思乡怀人——游子、思妇;
高考诗歌鉴赏之送别怀人诗
高考诗歌鉴赏之送别怀人诗
一、特征
(一)内涵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二)标志
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
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
(“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常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
二、内容情感
(一)内容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等。
(二)情感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的集合体,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三、常用手法
①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②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别情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伤离之深。
③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情或反衬)
④想象(也叫虚实结合)送别
诗中作者常借助想象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与关怀。
送别怀人的古诗
送别怀人的古诗一、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是王维送别朋友去西北边疆时所作,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这首诗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友人元二远赴安西都护府,诗人从长安一带送到渭城客舍,到了最后分手之地,作这首送别诗。
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作于王勃在长安时期。
“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
杜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诗作于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
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杨万里是他的上级兼好友。
此时林子方赴福州任职,杨万里在杭州西湖附近的净慈寺送别送林子方,写下这组诗。
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五、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此诗创作时间、地点、送别友人名字不明。
诗题疑为后人所加。
六、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组诗约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时为江宁(今南京)县丞。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今镇江)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和辛浙在润州分别时写下这组诗。
七、临江仙.送钱穆父宋·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送别怀人诗》
高考语文
送别怀人诗 送别是古代诗歌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诗人通过托物寓情、寄情于景、情 景交融的手法,将深深的惜别和伤感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此类诗歌的感 情有的是感激送别之意,如李白的《赠汪伦》;有的是离愁之感,如王维的 《送元二使安西》;有的是劝勉之情,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 的是依依不舍之情,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选项
突出特点
标题 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眼。
①空间意象:长亭、灞陵桥(亭)、南浦、渡口、古道。
②时间意象:日暮、月夜、清晨、秋。
意象 ③环境意象:杨柳、柳絮、杨花、孤帆、流水、寒蝉、船 (舟)、古道、夕阳、西风、春草、残笛、烟波、浮云、鸿
雁。
④乐曲意象:《阳关曲》《骊歌》。
选项
突出特点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情感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
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的,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
章。)
技法 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多采用烘托、虚实结合的手 法。
链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雨霖铃》(柳永)、《芙蓉
教材 楼送辛渐》(王昌龄)
2023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送别怀人诗(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送别怀人诗一、离别的感情。
(1)首先,不少送别诗专为朋友的落魄而写,真诚地劝慰,别后的思念、牵挂与勉励就占了此类诗的绝大部分;(2)自此一别,山长水阔,当然也有对朋友的依依不舍;(3)朋友的遭遇也容易引起共鸣,所以有一些诗也表达了对朋友才能品德的无限赞美与羡慕之情;(4)借送别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对政治局势,或对现实际遇,表达自己的关注或对未来的思考。
(5)还有一部分送别诗,送别只是媒介或桥梁,诗人真正要做的,其实是借送别以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二、送别诗的一般套路:1、绝句写法往往是开篇点明送别之义,中间部分呼应题中的意思,结尾抒分别之情;2、律诗,首联往往说明离别的原因;或将出发点与目的地相对举;或设想旅程的艰难。
颔联与颈联通常描写眼前景及与离别情绪相关的景物;或设想路途之景及所到之地之景。
尾联抒情,依所送之人的不同,或勉之以事业成功,期之以遂意如愿;或叙羡慕;或加劝慰等等。
三、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送魏大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①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②,狐塞③接云中④。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①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他主张晋国与邻近少数民族联合,曾言“和戎有五利”,后来戎狄亲附,魏绛也因消除边患而受金石之赏。
②横代北:横亘在代州之北。
③狐寒;飞狐塞的省称。
塞,边界上的险要之处。
④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魏绛复从戎”句,诗人将魏绛比作魏大,变“和戎”为“从戎”,典故活用,希望友人像“多功”的魏绛一样保卫边疆。
B.第一首诗的颔联,“三河道”点出送别的地点。
这两句诗写出诗人与魏大分别时的惆怅之情,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慷慨激昂转为低沉悲切。
C.第二首诗的首联,语言富于对称美,“青”和“金”显出色彩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贬谪长沙,但时间不很长久,因此你
不必像贾谊那样去作凭吊屈原诗赋。
送魏万之京 李 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①客中过。 关城②树色催寒近,御苑③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①〔况是〕何况是。 ②〔关城〕指潼关。 ③〔御苑〕皇宫的庭苑。这里借指京城。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乐府《相和歌辞 饮马长城窟行》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 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江淹《别赋》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酒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谢亭送别》
长亭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南浦
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一长亭, 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
励安慰、叮咛赞颂等昂扬向上的。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11分)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2017年海南高考题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 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 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 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有人评价此诗较好地“把叙事、写景、抒情 交织在一起”,请结合颔联具体说明。
送魏万之京 李 颀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 朝闻游子唱离歌, 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 昨夜微霜初渡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 鸿雁不堪愁里听, 云山况是①客中过。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关城②树色催寒近, 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 御苑③砧声向晚多。 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 空令岁月易蹉跎。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 【注】 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①〔况是〕何况是。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明天,你将赴荒凉的谪戍之地(衡山与洞庭湖) 了。在那里对着秋月,听到猿猴的凄清的叫声, 怎么受得了!“猿声”突出了贬所环境的肃杀 氛围,衬托出杨少府谪贬的凄苦,从侧面写出
了杨少府愁怨情绪。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诗人想象杨少府渴望北归而形成的一种反常心理。 想象朋友看着贬谪之所依旧遥远,越发愁苦;当 看到可以扬帆的南风很大(最适合北归)时,反 而要产生厌恶情绪。
5.标志:送别诗标题常含“送”、
“别”或“送别”等字词。如王昌龄
的《芙蓉楼送辛渐》、陈子昂的《春 夜别友人》。
6.常见意象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柳
“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 而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 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 之情。
①〔若为〕怎堪。
②〔青草瘴〕《番禺杂编》载:“岭外 二三月为青草瘴。”即指岭南春夏之交
时所生的瘴气。③北渚:《湘夫人》
云:“帝子降兮北渚”。湘君、湘夫人皆 湘水之神,北渚即指湘水上的小洲。
④“五两轻”谓风大。
五两轻:过去有候风扇,用鸡毛做成, 重五两,故楚人谓之五两。《淮南子》: “若统之候风也。”诗人这里用“五两” 极言扬帆北去的南风之轻快。 南风大,则北上之船航行甚速,南风虽 大,然杨不得北返,故厌恶之。
前四句,主要想象杨少府在贬所的愁苦。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诗人想象明年即第二年的春天刚刚来到、 青草初生之时,你必定要被朝廷重用,那
时你乘坐的船经过夏口,船儿斩水劈浪, 在白色的浪涛中驶出湓城而奔赴帝京。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诗人又引用贾谊的典故,劝慰杨少府不
要过于伤心自怨,那汉代的才子贾谊虽
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 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之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诗经〃小雅》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王之涣《送别》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问人间, 谁管别离愁? 杯中物。 ——辛弃疾《满江红》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二、试题演练
[2013· 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 ①久别重逢的喜悦。 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 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临
江 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 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 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5.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多采用想象, 虚写别后之景。 B.“青草瘴时过夏口”一句,点明送 别的时间,说明作者是在春天送别杨少 府的。 C.本诗想象朋友被贬后路途遥远、景 物凄凉、山水险恶等种种艰难,表达了 对朋友未来命运的担忧之情。 D.诗中以屈原比杨少府,表达了对杨 少府一心爱国爱民,却无端受冤被贬的 愤愤不平之情。 E.诗歌借助贾谊吊屈原的典故,把杨 少府之才与贾谊之才类比,肯定了友人 的才华。
黯 然 销 魂 者 ,
唯 别 而 已 矣!
——江淹《别赋》
一、送别诗基本知识
1.内涵: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 或亲朋好友离别,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 因而古人更重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 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 舍之情。 2.内容: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 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 3.送别习俗:唱歌送别,喝酒送别,折柳送 别。
【注】①〔若为〕怎堪。 ②〔青草瘴〕《番 禺杂编》载:“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即指 岭南春夏之交时所生的瘴气。
送杨少府贬郴州 明到衡山与洞庭, 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 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 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
贾谊何须吊屈平。 ①„若为‟怎堪。 ②„青草瘴‟《番 禺杂编》载:“岭 外二三月为青草 瘴。”即指岭南春 夏之交时所生的瘴 气。
(1)首联表现了苏轼乐观、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
(2)化用了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之句,兄弟 二人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此次也不会因远别而 悲伤落泪,表现了苏轼乐观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
齐读三首送别怀人诗 关注标题和意象
赠汪伦 李白 南浦别 劳劳亭歌
白居易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南浦凄凄别, 天下伤心处, 劳劳送客亭。 忽闻岸上踏歌声。 西风袅袅秋。 春风知别苦,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一看肠一断, 不遣柳条青。 不及汪伦送我情。 好云莫回头。
②〔关城〕指潼关。 ③〔御苑〕皇宫的庭苑。 这里借指京城。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 简要分析。
(1)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离别的愁绪和谆 谆告诫。 (2)“鸿雁不堪愁里听”,诗人以自己的 心情来体会对方,怅惘凄切,表现了离别的 愁绪; (3)“空令岁月易蹉跎”,诗人语重心长 地告诫对方要抓紧时间成就一番事业。
(2)有人评价此诗较好地“把叙事、写景、抒情 交织在一起”,请结合颔联具体说明。
(1)颔联中的“鸿雁”“云山”,是感官 接触到的物象,是写景; (2)“愁里听”“客中过”,由景生情, 抒发忧愁情绪; (3)全联同时又叙述了旅途的孤寂,即叙 事。
BD
解析:
B.从第二句“若为秋月听猿声”中的“秋月”
可知送别时是秋天,“青草瘴时过夏口”是诗人
想象第二年春草初生之时,友人必被朝廷重用,
那时友人要乘船经过夏口奔赴帝京。
D.“杨少府一心爱国爱民,却无端受冤被贬”
属无中生有。此处作者借典是为了劝慰朋友不要
伤心自怨,不必像贾谊那样去作凭吊屈原的诗赋。
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6分)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山中送别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5.送别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1.直抒胸臆 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A.正衬: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 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B.反衬(以乐景衬哀情)。 3.想象(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 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芳草
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 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流转, 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 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喻离别的 愁绪,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
在空间的展布上,碧草连天,似将人的 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
答:①写朋友将在郴州稍作停留,不必像贾谊悼 念屈原一样伤感,以此鼓励安慰朋友。(翻译) ②运用典故,把友人比作才子贾谊,以贾谊之才 肯定友人之才华。(手法) ③尾联表达了作者对贬谪者才华的肯定和对友人 的鼓励和安慰。(总说) (每点2分)
送杨少府贬郴州 王 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 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 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 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 贾谊何须吊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