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社会民族主义情绪的舆情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网络舆情视角下的大学生民族主义

浅析网络舆情视角下的大学生民族主义

浅析网络舆情视角下的大学生民族主义摘要:当代大学生利用网络舆情表达民族主义既是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利契机,同时也应注意大学生在网络上对民族主义的非理性表达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严峻挑战。

对大学生民族主义网络表达的关注和研究已显得刻不容缓。

关键词:网络舆情大学生民族主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利用互联网表达民族主义情绪成为了一种时尚。

大学生们利用网络对民族主义进行理性的表达切合了新时代的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同时,网络中对民族主义的非理性表达却正在伤害着爱国主义热情。

一、我国大学生民族主义的形成通常所说的民族主义,是指殖民地知识分子为追求和维护民族和国家独立,站在殖民地民族的立场上来批判西方的文化殖民,强调本土文化的优秀传统和积极价值。

【1】中国大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

从五。

四运动到一二。

九运动,广大充满爱国主义热情的学生积极投身于中国的革命事业,为我国革命事业的成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后来的和平建设时期,他们又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

当祖国遭遇困难的时候,他们总是敢为人先,尽力为国家排忧解难;当国内外势力破坏祖国的独立和民族尊严时,他们又率先以实际行动来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

从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到2001年美国战机侵犯中国领空权,撞毁中国战机;从北京奥运火炬在境外传递期间多次被干扰到2012年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发生的南海争端,他们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爱国热情。

除了传统的游行示威和抗议外,当代大学生愿意通过网络论坛、校园bbs、博客等来传播和制造民族主义情绪和言论。

有很多学者也将这一行为称之为网络民族主义。

二、大学生民族主义在网络上的舆情表达方式及特征当代的大学生正在经历着中国的社会转型期,我国的民族主义在网络上的表达也同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充满了矛盾。

他们既有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感情,同时也有对西方世界的追逐崇拜。

在心理层面上就特别表现为“全球意识”和“民族观念”的相互冲击交织混杂。

我国现阶段社会情绪状况及其疏导

我国现阶段社会情绪状况及其疏导

我国现阶段社会情绪状况及其对策郭子建当前,中国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信息传播方式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随之发生深刻变化,个人和社会的心理、情绪形式更加多样,表达更加剧烈,传递更加迅速,尤其是一些极端负面社会情绪,通过个人或集体非理性行为的发泄,在发达传媒和信息渠道的传导下,社会影响更加广泛,危害更加严重,给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带来了严峻挑战。

因此,针对潜在的或正在生长、传递的负面不良社会情绪,做好疏导、抚慰和消解工作,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在新形势下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环节。

一、我国现阶段社会情绪状况的基本估价从理论上讲,所谓社会情绪,是指人们对社会生活各种情境的知觉,它对个体或全体产生指导性和动力性的影响,它既是个人情绪社会性的表现,也会通过感染个人和群体进一步影响社会。

社会情绪会通过舆论的形式进行表达,也会通过个人和群体的言行直接反映出来。

积极的社会情绪,可以产生良性的、积极的、向上的正态效应;不良社会情绪,可以公然蔑视和违背社会规范道德,抵制党和国家的法律政策,在矛盾激化的情况下,甚至可能采取敌对行动和反社会的暴力行为,对社会正常秩序和国家稳定造成严重损害。

从现阶段情况来看,我国社会情绪总体呈现出良性为主、消极为次的态势。

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情绪中的非理性因素逐渐减少,理性因素逐渐增多。

当前,社会心态中的不适应感、不公平感、困惑感、矛盾感、浮躁焦虑、急功近利等非理性因素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有增有减。

然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以来,随着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对生活困难群体的支持和扶持力度逐步加大,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的逐步扩大,我国社会成员对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心理认同感日益增强,社会心态中非理性因素日益减少,理性因素逐渐增多。

但仍然需要对社会急剧转型中因心理焦虑所导致的各种突发心理失衡事件给予高度重视。

2023年舆情报告分析报告 舆情专题报告通用5篇

2023年舆情报告分析报告 舆情专题报告通用5篇

2023年舆情报告分析报告舆情专题报告通用5篇舆情报告分析报告舆情专题报告篇一(一)坚持事件处置与信访、舆情处置并重的原则。

充分认识信访、舆情处置是事件处置的一个重要环节,始终坚持事件处置和信访、舆情引导处置“两手抓、两手硬”的原则,快速有效地做好事件处置和信访、舆情处置工作。

(二)坚持事发单位和事件处置部门为信访、舆情处置工作第一责任人的原则。

按照“事件处置主体是信访、舆论引导第一责任人”的原则,明确事发单位和事件处置部门为舆论引导工作第一责任人。

强化各村(社区)作为信访、舆情处置第一责任主体的意识,主要负责人应自觉担当起信访、舆情处置第一责任人的角色。

领导小组及成员务必各司其职、紧密配合、扎实有效地做好舆情监测报送处置工作。

(三)事件处置单位。

指定1名负责人和1名联络员负责舆情应对工作;及时提供事件有关信息;配合宣传部门工作(),协助做好现场采访记者的接待;指定专人(原则上是分管工作负责人)按照统一口径接受记者采访。

(三)解析引导,注重时效。

加强与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做到主动引导、精准引导、有效引导。

精心设置议题,加强对经济增速、实体经济、国企改革、环境保护、金融热点、就医就业就学等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防止负面舆论集中爆发,防止具体问题政治化、局部问题全局化。

慎重稳妥把握涉藏、涉法、涉诉等敏感问题,不炒作不渲染。

舆论引导要统一口径,讲究策略,坚持正面宣传引导,及时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疏导和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舆论主动权。

对重大突发事件和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问题,加强监测预警研判,及时调控热度,加强权威信息发布,防止出现大的意识形态和舆论漩涡。

(一)做好应急值守。

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明确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24小时全天候值守,保证通讯畅通。

(二)强化信息报送。

发现有关重要舆情,第一时间向镇有关领导报告,根据领导要求,及时协调沟通、依法处置。

重要舆情即时报送,每天下午17时汇总报送当天信息。

当前我国社会舆情分析

当前我国社会舆情分析

当前我国社会舆情分析一、当前我国社会舆情的主要特点和态势近两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加快、改革向纵深推进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社会舆情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态势。

1、社会主流舆情更加成熟,更加理性这种成熟和理性,不仅表现在广大民众对党和政府倡导的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广泛支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的充分肯定,而且表现在民众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能够有理性的思考,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更加关注,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公平正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会监督,维护自身权益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显著增强。

从战胜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到上海世界博览会和广州亚运会成功举办等一系列重大事件,都体现着民众的广泛参与、积极支持和努力推动。

与此同时,在民众中也不乏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理性思考,对存在的诸多社会矛盾与问题的深刻认识。

比如,面对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被西方媒体谓之“里程碑式的超越”,在我国国内却没有引发民众太多的欣喜,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仍然很低、经济增长付出的环境、资源代价过于沉重等普遍认识,显示出民众的务实与理性。

2、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更加广泛、更加强烈在中国所有的民生问题中,没有比物价的稳定更让老百姓关心和敏感的了。

近两年来,众多农副食品和日用品接力涨价,民众生活成本日益增加,持续强烈地牵动着人们的神经,从而成为舆情焦点。

从“蒜你狠”、“姜你军”到“豆你玩”,再到后来的“糖高宗”、“苹什么”、“油你涨”,一个接一个的网络热词都以黑色幽默的形式传递出同一种民生焦虑。

让民众极为“纠结”的还有房价居高不下,楼市调控政策频频发力,中央所下决心之大、动用的政策工具之多前所未有,然而一些地方的房价依旧不降反升,考验着民众的信心。

目前,楼市泡沫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危害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房地产市场已成为各种社会矛盾、各种不合理现象错综交织的节点,下大力气解决好民众住房保障问题成为社会的高度共识。

民族舆情案例分析报告

民族舆情案例分析报告

民族舆情案例分析报告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民族舆情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民族舆情指的是由于民族问题引发的社会舆论和情绪波动,往往涉及到民族认同、民族矛盾和民族关系等方面的话题。

下面我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分析民族舆情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近年来,中国西部地区的某民族与其他民族之间发生了一起冲突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在社交媒体上,很多人发表了各种不同意见和情绪,有些人支持某一方,有些人则对冲突双方表示抱歉和关切。

这起冲突事件引发了巨大的民族情绪波动,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大量的争论和谩骂,有些人通过网络上的不实信息煽动民族仇恨情绪。

这导致了社会的两极分化,民族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和敏感。

同时,这种情绪波动也激起了一部分人对政府的不满和抗议。

面对这种情况,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首先,政府加强了对社交媒体的监管,封禁了一些煽动民族仇恨情绪的账号,以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

其次,政府加大了舆情引导的力度,通过官方媒体和机构,发布正面、客观的信息,以减少社会的恐慌和不安。

此外,政府也加大了对有关民族的教育和宣传力度,以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认知水平。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民族舆情对社会和政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舆情的波动不仅加剧了社会的紧张情绪,也给政府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因此,政府应当制定合理的舆情应对策略,及时应对和引导舆情,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同时,更广泛地进行民族交流和与其他民族的融合,加强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也是缓解民族舆情的重要途径。

总之,民族舆情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需要政府、媒体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应对和缓解。

只有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和民族融合,才能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和尊重,最终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中国社会的民族主义情绪

中国社会的民族主义情绪

中国社会的民族主义情绪近年来,中国社会的民族主义情绪越发高涨。

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国际关系,都似乎与民族主义情绪紧密相关。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着眼于中国社会的民族主义情绪,分析其表现形式、原因和影响。

一、民族主义情绪的表现形式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可以从多个方面反映出来。

首先是在媒体上的表现。

网络上,各种针对外国人和国际组织的言论时有出现。

中文媒体上,很多新闻报道和社论都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

此外,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也会用自身的行为来表现这种情绪,比如拒绝购买外国产品、拒绝学习外语等等。

其次是在政治层面上的表现。

民族主义对中国政治有着深刻的影响。

政治家们会利用这种情绪来获得支持,或者用它来推进某些政策。

例如,近年来,中国政府广泛使用爱国主义教育来塑造国家的形象和增强民众的国家认同感。

最后是在国际层面上的表现。

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加强,也会影响到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

在一些国际争端中,中国政府利用民族主义来为自己站台,同时也会通过网络和媒体来激发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和拥护度。

二、民族主义情绪的原因民族主义在中国之所以能够如此普遍和强烈,不仅仅是因为国家的发展和强大,还因为历史文化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度,其中包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加之近年来,中国的崛起和强大,让民众愈发自豪和自信。

此外,一些历史问题和社会问题也对民族主义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历史问题是民族主义兴起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中国历史上,遭受外敌入侵和殖民统治的经历,造就了中国人民对外国干涉和侵犯的警觉和抵制心态。

例如中国人民对日本的仇恨情绪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之久。

在此背景下,民族主义的浪潮无疑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社会问题则是中国民族主义兴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在中国还存在严重的社会问题,包括贫富差距、腐败问题、环境污染等等。

许多人希望找到一种能够凝聚人心的力量,而民族主义给予了他们这种力量和信念。

三、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加强,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当前我国社会民族主义情绪的舆情分析

当前我国社会民族主义情绪的舆情分析

当前我国社会民族主义情绪的舆情分析当前,我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总体上仍然是稳定的、合理的。

我国的民族主义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继续为民族发展和复兴努力着,民族主义情绪也使得中华民族从一个衰落的民族恢复为一个充满自信与活力的民族,经济实力及综合国力水平在近几十年的时间里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随着中菲关于黄岩岛领土的争端,中日关于钓鱼岛领土的争端等热点事件的出现,以及在西方等国家的介入,加之网络舆论的错误导向,我国民族主义情绪开始产生错误方向的交流,出现了一些消极和狭隘的非理性的民族主义情绪,主要表现在过激抵制反对中华民族的言论、对一些民族充满仇视、轻视其他国家、民族的实力与利益、鼓动以武力等激进手段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这是我们应当注意警惕并及时加以正确引导的。

当前我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主要有:积极理性的健康民族主义情绪、消极和狭隘的非理性的不健康民族主义情绪。

积极的民族主义情绪能够促进民族的发展和复兴。

积极的民族主义情绪能正视本民族的优点与缺点,也能看到外族的优点,能够吸收他人的长处,使民族能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积极的民族情绪也能树立民族的自信心,无论是对外政治交往或文化交往,都能以正确的包容的态度来对待,从而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消极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的危害是巨大的。

德国一战战败后,其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有效地让这个战败国很快恢复元气,但最终走向了极端的狭隘民族主义,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伤大量无辜人员,致使世界大半人口陷入地狱,给人类带来了无法抹平的伤痛。

消极的民族主义情绪对国家是不利的。

消极狭隘的民族主义容易引起种族仇视,不能正视各民族的优点,容易产生对本民族的自大,危害社会稳定、国家正常的政治与对外交往活动。

消极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会经常引起抵制外国产品、鄙视或仇视外国、搬弄是非、盲目排外等,不惜以各种手段损害其他民族的利益。

消极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放弃全面、客观、公正的视角,习惯性地从一个角度、一个方面、一个层次看问题,会产生极端或不理智的思想,盲目自大、过分自信,被一些假象迷惑双眼、迷失方向。

当前社会负面情绪状况分析

当前社会负面情绪状况分析

当前社会负面情绪状况分析-新闻学当前社会负面情绪状况分析纪笑雨【摘要】当前中国社会总体的情绪基调是积极向上的,但负面情绪的存在依然不容忽视。

社会负面情绪主要表现为焦虑情绪、仇官仇富情绪、失望冷漠情绪、空虚无聊情绪还有孤独情绪等。

负面情绪是这个社会不和谐因素的体现,如果任由其堆积而置之不顾将会对社会的发展造成致命的伤害。

及时关注和消解社会民众的负面情绪,能够引导整个社会在和谐、健康的氛围中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大众心理负面情绪社会和谐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在这个特殊的社会转型时期显现了很多的社会问题,最近这些年很多人的幸福感不但没有太大攀升,反而打了折扣。

本文旨在探讨现在中国社会存在的负面情绪,以更好地把握社会心态发展的脉络。

情绪是指每一个人在生活中各种内心活动的反应。

社会情绪是人们对各种社会现象的心理反应,多数时候指的是一些在社会上能够引起共鸣,能够引起绝大多数人心态变化的态度表达。

当前中国社会情绪的基调是积极向上、比较健康的,但是由于社会转型期存在一些特殊的社会因素加上新闻媒体的作用,使得社会上一些负面情绪不断滋生。

对于社会的负面情绪我们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任由负面情绪堆积的话,社会的稳定将遭遇极大的隐患,甚至可能产生破坏性的结果。

1、由于经济转型发展引发的焦虑情绪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经济快速转型发展阶段,但社会的发展并没有与经济的高速发展相同步。

在这个特殊的转型时期,经济的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首先是生存方式的变化引起了很多人的焦虑。

焦虑情绪是由担心、害怕、紧张、焦躁等许多感受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

现代社会的人们生存压力变大,物价上涨,生存成本加大,很多人不得不每天都在为基本的衣食住行而奔波,加之在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各方面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变得相对紧张,就导致很多人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

2、由于贫富分配不均引发的仇富情绪当前中国社会由于转型时期的特殊性存在贫富分配不均问题。

正确看待和化解我国当前社会情绪

正确看待和化解我国当前社会情绪

(四)要严肃对待我国当前 负面社会情绪的危害性
负面社会情绪如果掉以轻心、任其蔓延, 势必会产生严重后果
四、多策并举化解我国 当前的社会情绪
本章概要
1.化解社会情绪要更加重视全面深化改革
2.化解社会情绪根本上要靠制度和法治 3.化解社会情绪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4.化解社会情绪要进一步完善舆情预警疏导机制
第一,贫富差距拉大、民生问题突出 与特权腐败、炫富斗富事件相互交织
第二,社会矛盾纠纷高发多发 与舆论信息快速流动相互叠加
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纠纷持续高发多发
征地拆迁 环境保护 城市管理 自媒体时代
第三,经济社会急剧转型与 干部群众适应力滞后相互并存
当代中国正处于大发展、 大变革、大转型的历史进程中
三是浮躁情绪
缺乏对自身准确的认识和定位, 总期望用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最快 的成功 领 导 追 求 短 期 政 绩 企 业 看 重 眼 前 利 益 做 学 问 贪 慕 虚 名
四是功利情绪
追求功名利禄, 渴望升官发财, 羡慕人前显贵
五是冷漠情绪
对周围的人和事不关心、不热情,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小悦悦事件
公平 公平
努力消除
第二,化解社会情绪 根本上要靠制度和法治
现状
信权不信法 信钱不信法 信关系不信法 信访不信法 只有法治昌明, 才能保证政治清明、 社会公正和人心安定
第三,化解社会情绪要大力 弘扬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我们必须始终牢牢抓住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这个牛鼻子
第四,化解社会情绪要进一步 完善舆情预警疏导机制
两个不适应
没有时间从容地进行 社会转型和心态调适
社会转型明显滞后于经济转型
第四,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的强烈 需求与制度供给力、特别是制度 执行力明显不足相互冲突

舆情情况汇报

舆情情况汇报

舆情情况汇报最近一段时间,我对当前的舆情情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以下是我的汇报:一、舆情总体趋势从整体来看,当前的舆情总体呈现出多元化、快速变化的特点。

社交媒体上的话题讨论频繁,舆情事件的传播速度加快,舆论影响力不断扩大。

同时,网络虚假信息、谣言传播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对舆情形势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热点事件分析1. 社会热点事件近期,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如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社会治安等问题。

这些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一些事件甚至成为了舆论焦点,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

2. 企业舆情事件在企业方面,一些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的问题也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一些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对企业的投诉和抱怨,引发了一定的舆情风波,对企业形象和声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舆情应对策略针对当前的舆情情况,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舆情应对策略,包括但不限于:1. 加强舆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掌握舆情动向,做到心中有数,做到有备无患。

2. 提高舆情处理的及时性和灵活性,对突发舆情事件要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和处理,避免舆情事件扩大化。

3. 加强舆情引导和舆论引导,积极引导舆论,引导公众理性表达意见,避免舆论失控。

4. 健全舆情危机公关机制,建立健全的舆情危机公关预案和机制,提前做好危机公关准备工作。

四、结语当前的舆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加强舆情监测和应对,做好舆情危机公关预案和机制的建设,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类舆情事件,确保舆情稳定和企业形象的良好。

同时,也需要加强舆情引导,引导公众理性表达意见,共同维护良好的舆论环境。

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现状及其反思

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现状及其反思

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现状及其反思导言: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在近年来逐步上升,从社交媒体到现实生活,民族主义者的声音越来越高,并在特定领域引发热议。

例如:南海争议、台湾问题、历史纠纷等。

然而,中国的民族主义现状和表现并非完全一致,这种现状和表现的多样性让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和思考。

渐渐地,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和疑虑问题也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和争议,因此需要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情况作出反思,以期更好地促进国内和世界的和谐发展。

一、中国民族主义情绪大幅增长的原因1、经济发展中国近年来的经济成长可以说是世界经济的奇迹,这也是中国人对未来的希望和自信来源之一。

由于经济的体现,许多中国人开始有了更强的自豪感,开始更关注国家的利益和形象,民族主义情绪自然也就得到了提升。

2、国际地位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和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外交和经贸合作上与中国展开联系和互动。

这也让中国人对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更有关注,特别对于一些不尊重中国的国家,民族主义情绪愈发高涨。

3、领土和历史问题中国的领土历史问题纷繁复杂,历史上的殖民、侵略和屈辱经历的铭刻让许多中国人对领土和历史问题十分敏感和痛感。

中国政府近年来在南海、钓鱼岛等地的争端上的坚定态度和强硬措施也助长了中国民族主义情绪。

二、民族主义情绪丰富的表现形式1、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当代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之一,中国的互联网数量和用户规模虽然在全球范围内保持第一,但由于受到审查和封禁的影响,中国的互联网世界是一个不同于国际上的世界。

这让许多中国民众在新浪微博、微信等平台上愈发支持国家的政策,提高自己的民族自尊心。

2、多媒体电视、电影、出版等文化产业在塑造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中国,政治广播、电视节目、新闻报道等往往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气息,强化了民族自尊心。

例如:中国电影产业中,热血爱国片的数量与主流地位都明显提升。

3、节日和纪念日期民族主义情绪也可以通过庆祝节日和纪念日来表现和表达。

社会舆情分析报告

社会舆情分析报告

社会舆情分析报告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社会舆情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社会舆情分析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处理手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公众对于某一事件或话题的态度和观点。

本文将对当前社会热点话题进行舆情分析,探讨公众对该话题的看法和情绪。

一、话题背景本次舆情分析的话题为“环境保护”。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环境保护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二、舆情分析1.态度分析通过对社交媒体上的相关讨论和观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态度多种多样。

一方面,有一部分人认为环境保护是当务之急,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来减少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

他们认为环境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未来发展,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认为环境保护只是一种口号,实际行动并不足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投入还不够。

2.观点分析在观点方面,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看法也存在差异。

一些人认为环境保护应该以经济发展为前提,不能一味追求环保而忽视了经济增长和就业问题。

他们主张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环境保护应该放在首位,经济发展可以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

他们强调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为应该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来保护环境。

3.情绪分析在情绪方面,舆情分析可以发现公众对环境保护问题表现出了一定的愤怒和不满情绪。

他们对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感到担忧和愤怒,对于一些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表达了强烈的不满情绪。

同时,也有一些人对于环境保护问题感到无奈和无力,认为自己的个体行动对于整个环境问题的解决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三、对策建议针对以上的舆情分析结果,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引导公众形成积极的环保行为习惯。

2.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增强环境保护的法律约束力。

当前中国社会舆情的现状及特征等

当前中国社会舆情的现状及特征等

当前中国社会舆情的现状及特征等作者:来源:《新闻世界》2012年第07期1、社会舆情热点事件的增长,呼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社会“安全阀”机制。

社会舆情热点事件的增长带来的社会紧张度升高的现实,呼唤建立更多的社会对话与沟通机制,使人们能在相对宽松、合理的条件下,拥有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制度化的路径或平台。

2、社会舆情热点事件也有其高发期和低谷期。

3、中国老百姓目前最为关心的问题是社会民生、公共安全和社会公共责任。

4、微博成为社会强大的舆论场,成为社会“议程设置”的重要策源地。

2011年发生的舆情事件中微博成为第一大信息源,占到20%以上,而从传播学的角度看,20%的占比意味着已经拥有主渠道的规模特征。

同时微博还扮演着重要的社会信息桥的角色,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议程设置”的重要策源地,其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在不断提升。

5、传统大众媒体在社会舆情的变化中仍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与微博等社会化媒介日益对接,共同成为社会舆情生成的“哑铃效应”。

6、“微力量”推动社会改革,“微温暖”积聚成社会大温暖。

社会传统的个体救济转变为政府和民间力量合力的“无影灯式”社会公益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7、社会族群碎片化,亟需构建社会公共话语平台。

(喻国明/《新闻与写作》)公正是评论员的职业底线把好评论操守。

写评论是为了鞭挞社会弊端,痛斥不良风气,让生活更美好,还是为了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局部问题全面化,充当一个不光彩的“搅局者”?答案显而易见,就是要本着“对发展有利、对事业有利、对民生有利、对人民有利、对改进工作有利”的原则,为社会发展、人民幸福鼓与呼。

提升评论能力。

评论能力,是评论员写作评论文章的能力水平。

在评论写作中,因为评论员写作水平不高而影响文章立场、观点的现象并不少见。

汉语言文字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有的时候,差之毫厘,就可能谬以千里。

我们在写作中经常碰到词不达意的情形:想要表达的意思,写不出来;不想表达的意思,却往往写在了纸上;或者自认为所写的东西意思表达清了,但读者却不知所云,甚至曲解、误解其内容。

当前民生领域社会压力舆情态势分析及对策——以浙江省为例

当前民生领域社会压力舆情态势分析及对策——以浙江省为例

|RADIO &TV JOURNAL 2019.11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指出,“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确保社会安全①。

“社会安全的本质是社会稳定,包括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住房市场调控等等,这些民生息息相关领域,务必要让老百姓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由此可见,老百姓密切关注着与自己相关的民生领域的各个方面,凡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生活领域的舆情,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不仅仅是民意的简单反映,更关乎社会安全风险。

浙江省舆情研究中心经过五年的连续跟踪调查,已经积累了全省25000个样本数据。

本文以此数据为依托,报告分析如下,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现象分析浙江省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经济领域获得了大幅度的有效提升;在民生领域方面不断的改善和提高,获得了大众的普遍认可。

但值得关注的是,不同的地区间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社会阶层的进一步分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呈现出新的需求与特点,新的社会矛盾同时也随之而生。

在社会转型时期,尤其要关注这些影响社会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否则新生的社会矛盾会加剧社会的不安全性。

这些矛盾在全球化舆情的影响下,同样有可能产生新的社会冲突。

(一)防范高压力下的社会情绪反弹改革开放40年以来,民众在社会生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但是,在社会发展与转型的过程中,一些隐形的结构性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以买房压力为代表的社会领域的不稳定因素也有不断放大的趋势。

2018年,浙江省压力感调查的结果为压力感77.3%(其中非常有压力感14.4%,有压力感25.1%,比较有压力感37.8%),整体处于高位。

2018年与前四年相同,“生活中压力的主要来源”占据前三位的仍是“买不起房”(23.7%)、“收入增长缓慢”(23.7%)和“教育压力大(17%)”。

当下我国的民族主义情绪

当下我国的民族主义情绪

当下我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作为一个正在发展和壮大的大国,中国正在迈着自己的步伐过不前进,在不断前进中寻找着自己的大国色角。

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人民的生活不断提高。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浮躁的外交政策,正在点燃国内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我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日渐高涨。

在国人眼中,在中国日益崛起时,美国成为了中国发展道路上的一只拦路虎,于是美国成为了当下中国民族主义者发泄怨恨情绪的焦点。

中国政府的一些外交政策引到起人民的反抗与不满,人民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民族主义情绪日益高涨。

近几年来,我国的民族之一情绪已经在中国城市悄悄蔓延到军队、学生、工人、知识分子、市民领袖和商人等群体。

他们频繁的组织一些针对外交政策的抗议活动,扩大了民族的义影响力。

主中国是一个逐渐发展壮大的大国,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外交政策,是现在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小平同志在晚年一再强调,世界给中国的机会不多,我们不能忘了历史,如果我们有一线的可能都要坚持和平发展的决心,排除各种各样的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干扰。

小平的这以强调,充分体现了他对中国在未来发展道路上应采取的外交政策。

他提出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思想,是对外工作中既要警惕西方政治图谋,更要防止同西方对抗,以维护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协调稳定。

“韬光养晦”的实质精神是冷静、谨慎,长期埋头苦干,集中精力干中国该干的事,在国际上不当“头”。

“有所作为”则指不应妄自菲薄,在国际舞台上必须发挥应起的作用。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小平同志提出的这一外交政策,确实为中国的发展壮大铺平了道路,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站稳了脚跟。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应该有所变化。

中国正在日渐强大,国力地位不断提高,人民希望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起到带头作用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如果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再不做出改变,必会引起人民的不满与反抗,激起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

社会民生舆情处置报告

社会民生舆情处置报告

社会民生舆情处置报告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根据最新的社会民生舆情监测结果,本报告将对当前舆情热点进行分析和处置建议,以期提供有针对性的决策依据。

以下为本次报告的内容:一、热点回顾与分析1.舆情回顾近期,社会舆论关注的核心议题主要包括教育、就业、环境、医疗等多个方面。

其中,教育领域引起的舆情具有扩散范围广、影响力大等特点;就业问题引起的关注在年轻人中持续高涨;环境保护问题引发了公众对生态环境恶化的担忧;医疗领域的舆情主要围绕着医疗服务质量、医患关系等问题。

2.舆情分析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综合分析,我们发现教育领域的舆情主要表现为学生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难等问题引起的舆情扩散。

针对就业问题,舆情主要集中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职业培训不足等方面。

环境保护方面,社会舆论主要集中在空气质量恶化、水源污染等问题。

医疗领域舆情报告中,抢救无效、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备受关注。

二、舆情处置建议1.教育领域(1)加强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

(2)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2.就业问题(1)积极推动创业环境和就业服务,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2)加大对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3.环境保护(1)加强环境监测,及时公开环境信息,提高公众参与度。

(2)加大对环境治理难点和重点区域的督查力度,加强监管力度。

4.医疗领域(1)加强医疗资源配置和医药价格监管,改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问题。

(2)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大对医疗纠纷的调解力度。

三、其他注意事项1.加强舆情监测和分析能力的建设,及时掌握社会民生领域的新动态。

2.加大对重大舆情事件的应对力度,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公众舆论。

以上为本次社会民生舆情处置报告的内容,请领导和同事们审核并提出宝贵意见,以期更好地引导舆论,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配合。

敬礼!。

如何看待当今的舆情趋势

如何看待当今的舆情趋势

如何看待当今的舆情趋势
当今的舆情趋势是一个复杂而多元化的现象,需要以客观的态度进行观察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观点:
1. 舆情趋势的快速传播: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舆情趋势的传播速度变得极快。

信息可以迅速在网络上扩散,而且容易引发大规模的共鸣和关注。

2. 算法和筛选偏见: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等平台使用算法进行内容推送和筛选,这可能导致信息的获取被过滤和偏向,从而形成舆情趋势的偏差。

3. 公众表达的多样性:舆情趋势往往反映了公众对某一事件或议题的态度和观点,这种态度和观点可能是多样化的,包括正面和负面的反馈。

因此,在分析舆情趋势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群体之间的观点和声音的差异。

4. 公众参与度的提高: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公众可以更加方便地参与到舆情讨论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因此,在舆情趋势的分析中,需要考虑到公众的参与度和反馈的影响。

5. 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在当今的舆情趋势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这些信息往往会引发恐慌、焦虑和误导,因此需要加强对于虚假信息的辨别和批判的能力。

总的来说,当今的舆情趋势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现象,需要综合多方面的信息和观点进行分析和判断。

在观察和参与舆情讨论时,我们应该保持客观、理性和批判的态度,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认识。

群众舆情分析报告

群众舆情分析报告

群众舆情分析报告引言群众舆情是指由大众形成的舆论倾向,它直接反映了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意见和情绪。

舆情分析是一种通过对群众舆论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客观、科学的方式揭示某一事件或话题引起的社会情绪和意见。

本报告将对当前社会热点话题进行舆情分析,帮助相关部门和决策者了解人民群众的声音和情绪。

一、热点话题一:环境污染问题1.1 群众反对环境污染的情绪经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群众对于环境污染问题普遍表示强烈的不满和反对态度。

人们对于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非常关注,希望政府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以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的改善。

1.2 社会舆论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影响社会舆论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影响力不可忽视。

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传播,公众可以轻松获取相关信息,并迅速形成舆论倾向。

舆论的形成和扩散加速了环境保护问题的曝光,促使政府和相关企业采取行动。

二、热点话题二:食品安全问题2.1 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食品安全问题备受人们关注,特别是近年来频繁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通过对群众舆论的分析,我们发现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表达了巨大的担忧,希望政府加强监管,严惩违法企业,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2.2 网络舆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网络舆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日益突出。

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了公众表达对食品安全问题担忧的重要渠道,相关信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了网络舆论热议的话题之一。

三、热点话题三:教育体制问题3.1 群众对教育体制问题的关注教育体制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人们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择校困难、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们希望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确保孩子们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3.2 社会舆论对教育体制问题的影响社会舆论对教育体制问题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舆论的形成和扩散使得教育体制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相关政策和改革措施也常受到公众的热议。

社会舆情分析报告

社会舆情分析报告

社会舆情分析报告前言社会舆情是指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对于某一事件、某一社会问题、某一政治现象等的意见、感受、评价、态度等,是一种客观事实和社会现象。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舆情分析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社会舆情的特点、影响、分类以及分析方法。

一、社会舆情的特点1.复杂性社会舆情是由众多不同群体构成的,这些群体有各自独特的价值观、利益诉求、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此往往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和观点,使得社会舆情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2.时效性社会舆情是随着事件发展而变化的,会随着事件的不同进展而有着不同的反应。

因此,社会舆情的时效性需要及时跟进,以便更好的进行分析。

3.广泛性社会舆情涉及到权力、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是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反映。

因此,社会舆情通常具有广泛性和普适性。

二、社会舆情的影响1.借助于社会舆情可以更好的了解市民的态度和诉求,进而使政府能够更好的进行决策和执政。

2.社会舆情也是广告和推销等商业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及时了解社会舆情对企业进行业务和市场定位等方案制定有很大的帮助。

3.社会舆情还能够为企业寻找出路提供指导。

一些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和危机,都可以通过对社会舆情的观察和分析,去寻找解决办法,缓解局面。

三、社会舆情的分类1.政治舆情:涉及到政治领域的社会舆情,通常与政府决策、官员言行、官方政策等相关联。

2.社会热点:指社会上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如突发事件、各种社会问题、文化现象等。

3.经济舆情:指涉及到商业、企业和市场方面的舆情,主要与股市、房价等经济情况等相关。

四、社会舆情的分析方法1.网络分析法:利用网络技术和搜索引擎来收集和整理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通过对网民意见的分析,得出网络舆情趋势。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社会舆情的声音和观点,分析舆情情绪分布。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分析案例的整个过程,探求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4.大数据分析法:运用大数据技术,解决海量信息的处理和理解,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舆情的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国社会民族主义情绪的舆情分析
当前,我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总体上仍然是稳定的、合理的。

我国的民族主义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继续为民族发展和复兴努力着,民族主义情绪也使得中华民族从一个衰落的民族恢复为一个充满自信与活力的民族,经济实力及综合国力水平在近几十年的时间里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随着中菲关于黄岩岛领土的争端,中日关于钓鱼岛领土的争端等热点事件的出现,以及在西方等国家的介入,加之网络舆论的错误导向,我国民族主义情绪开始产生错误方向的交流,出现了一些消极和狭隘的非理性的民族主义情绪,主要表现在过激抵制反对中华民族的言论、对一些民族充满仇视、轻视其他国家、民族的实力与利益、鼓动以武力等激进手段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这是我们应当注意警惕并及时加以正确引导的。

当前我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主要有:积极理性的健康民族主义情绪、消极和狭隘的非理性的不健康民族主义情绪。

积极的民族主义情绪能够促进民族的发展和复兴。

积极的民族主义情绪能正视本民族的优点与缺点,也能看到外族的优点,能够吸收他人的长处,使民族能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积极的民族情绪也能树立民族的自信心,无论是对外政治交往或文化交往,都能以正确的包容的态度来对待,从而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消极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的危害是巨大的。

德国一战战败后,其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有效地让这个战败国很快恢复元气,但最终走向了极端的狭隘民族主义,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伤大量无辜人员,致使世界大半人口陷入地狱,给人类带来了无法抹平的伤痛。

消极的民族主义情绪对国家是不利的。

消极狭隘的民族主义容易引起种族仇视,不能正视各民族的优点,容易产生对本民族的自大,危害社会稳定、国家正常的政治与对外交往活动。

消极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会经常引起抵制外国产品、鄙视或仇视外国、搬弄是非、盲目排外等,不惜以各种手段损害其他民族的利益。

消极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放弃全面、客观、公正的视角,习惯性地从一个角度、一个方面、一个层次看问题,会产生极端或不理智的思想,盲目自大、过分自信,被一些假象迷惑双眼、迷失方向。

而产生这种消极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的原因是多方
面的,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个人方面的原因。

历史的伤痛。

中华民族的近百年是在战火的洗礼中走过来的,特别是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沙俄、美国等国家对中国的烧、杀、抢、掠,还有南京大屠杀等事件给中国人民的心上留下了永远的伤疤和屈辱的记忆,所以才会出现反日、反美等狭隘民族主义情绪。

现实的摩擦。

中国与日本、菲律宾等一些国家的领土纷争,国外民众的一些激进的行为,日本首相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美国插手南海问题等事件激起了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

社会的助推。

首先,中国的一些媒体在市场化过程中为了迎合读者的不良倾向等其他因素在报道中出现的大量的关于外国的负面报道,甚至有些报道是失实的。

其次,中国现在是世界上互联网用户第二多的国家,用户突破了5亿人的大关,并且还在继续以很高的速度在普通民众中普及。

互联网上的言论对中国普通民众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思想有了
越来越大的影响。

最近几年,非理性的消极和狭隘民族主义情绪借助网络的力量形成了一种令人忧虑的“沉默的螺旋”现象。

即情绪极端者不断得到鼓励,声音变得越来越大,势力越来越强,言辞也变得越来越激烈;而理性温和者则不断遭到打压,声音变得越得越微弱;而介于前两者之间的、人数众多的中间派则在大量极端言论的“耳濡目染”中逐渐走向了偏激。

个人的迷失。

当前许多人错误把爱国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混为一谈,认为“谁最激进,谁就最爱国”,如关于日本的内容,绝大多数是言辞激烈的批评、谴责甚至谩骂。

不管是谁,只要敢于对此说个“不”字,那必定会立刻被骂得狗血喷头。

许多学生在爱国、爱民族的方面是非常单纯和质朴的,他们没有什么功利思想和私心杂念,他们有的是一腔热血,所以很容易出现愤青和“跟风现象”,看见评击日本、美国等民族的言论会跟起。

消极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的危害是巨大的,我们要加强舆论引导等方面的工作。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互联网上信息十分繁杂。

而且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互联网这样的特点使得互联网成为各种组织和团体利用的对象。

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也把互联网作为渗透、煽动和破坏的重要工具。

因此,加强对网络的治理,关闭不合法的网站,整治不合理的网站,营造文明的网络环境,加强对网络上狭隘民族主义思想的整治和引导,严防各种不利于民族精神教育的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

建设专门的民族精神宣传网站。

加强媒体的宣传作用。

单个的民众处于信息上的劣势,媒体是民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政府的“口舌”,民众的“耳朵”。

因此,媒体要承担起社会责任,要站在客观、公正、全面的立场上去报道事情,积极宣传正确积极的民族
主义。

加强公民的民族主义教育。

加强正确的民族主义教育,加强“和而不同”的宽容性引导,引导公民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尊重他们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

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

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开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拓展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防止滋生狭隘民族主义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