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抽样与分析方法
新闻舆情调查及分析方法
新闻舆情调查及分析方法新闻舆情调查及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它可以为政府、企业以及公众提供关于社会舆论和公众意见的重要参考。
对于舆情的准确调查和分析,可以帮助组织了解社会的动态变化,及时应对危机,规划未来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新闻舆情调查及分析方法。
一、新闻舆情的数据收集1. 网络数据收集当前,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新闻和表达意见的主要平台。
因此,网络数据收集是新闻舆情调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搜索引擎,可以获取大量的新闻报道、博客、论坛以及社交媒体上的相关内容。
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爬虫等技术手段,对特定话题的讨论进行监测和收集。
2. 传统媒体数据收集尽管网络媒体的发展迅猛,但传统媒体仍然是很多人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
因此,在新闻舆情调查中,传统媒体数据的收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通过搜集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的报道内容,了解他们在不同平台上对于舆情事件的报道。
3. 社会调查除了网络数据和传统媒体数据的收集,社会调查同样对于新闻舆情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调查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形式,获取公众对于某一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统计分析等方法,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为新闻舆情的分析提供依据。
二、新闻舆情的分析方法1. 文本挖掘文本挖掘是一种从大量文本数据中自动地提取信息和知识的技术手段。
在新闻舆情的分析中,可以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对大量的新闻报道、评论、社交媒体的内容进行情感分析、主题分析等。
通过对文本数据的挖掘,可以了解公众对于某一事件的情感倾向,以及关注的主要话题。
2. 社交网络分析社交网络分析是一种用图论和统计学方法来研究社交网络的技术手段。
在新闻舆情的分析中,可以应用社交网络分析的方法,解析社交媒体上的用户关系,识别关键影响者,了解不同用户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信息传播路径,从而对舆情事件的传播和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3. 关联分析关联分析是一种用于发现数据集中的相关性和关联性的技术手段。
网络舆情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场景
网络舆情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场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舆情分析已经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随着信息的全球化,网络舆情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任何一条信息的传播可能会引发不同的反响。
因此,网络舆情分析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其对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本文将讨论网络舆情分析的方法及其应用场景。
一、网络舆情分析的方法1. 监测媒体:一般来说,舆情分析的第一步就是监测媒体。
这涉及到采集任何和你关注的话题相关的信息,利用循环监测工具,可以实时地跟踪和记录当前和预测未来的话题趋势,并且可以让你发现问题以及人们的看法。
2. 分析情感:情感分析是一项关键的技术,它可以确定评论和社交媒体中的情感,以帮助你了解公众对话的性质。
基于情感分析的结果可以进一步分析出公众对话的趋势和态度。
3. 分析关联信息:关联信息分析是指对与舆情相关的事件、人物、话题等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相关信息之间的关联程度,从而推断出其背后隐藏的信息和意图。
二、网络舆情分析的应用场景1. 社会事件的防控在面对某些社会事件的过程中,舆情分析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发现问题的端倪,及时感知公众对事件的反馈情况。
通过网络舆情分析,防范和解决社会危机及灾害可以更及时高效地进行。
2. 企业危机管理舆情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公众的态度和看法,以便及时修正自身的问题,改善企业形象。
对于公司内部发生的问题或敏感情况,可以利用舆情分析技术及时预警并解决。
3. 公共舆论监管网络舆情分析在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用途,能够监管不良行为、加强社会管理和预防舆情风险等作用。
在做舆情监测和研究时,监管部门和媒体都需注重社会效益,确保任务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结论网络舆情分析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无论是对于公共危机管理,还是政府部门的社会管理,舆情分析都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升,舆情分析的发现及应用场景也将变得更加广泛,未来的网络舆情分析也将更加精准和智能。
网络舆情分析的方法与实践
网络舆情分析的方法与实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容易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和新闻。
而这些信息和新闻,也往往涉及到各种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和讨论。
网络舆情分析就是对网络上的舆情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舆论的动态和趋势,进而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产生影响。
那么,网络舆情分析的方法和实践又该如何进行呢?一、网络舆情分析的方法网络舆情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数据收集和整理网络舆情分析的第一步,是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这里涉及到的技术手段,可以包括网络爬虫、信息挖掘等。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我们可以快速地收集到大量的网络信息和数据,并对其进行初步的整理和筛选。
2. 数据分析和处理收集到大量的数据之后,就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统计学和数据挖掘的方法,将数据进行分类、分析和归纳。
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舆情事件的来源、发展和影响。
3. 舆情监测和预警在网络舆情分析过程中,我们需要时时刻刻地关注舆情的动态,及时地对舆情进行监测和预警。
这样不仅可以及时了解舆情信息,还可以掌握舆情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为后续的决策提供支持。
4. 舆情评估和反馈分析网络舆情之后,我们需要对舆情事件进行评估和反馈。
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对舆情事件的影响和效果进行评价,评估出相应的得失和影响。
同时,我们还可以针对舆情事件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为舆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二、网络舆情分析的实践网络舆情分析的实践,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摸清舆情背景在进行网络舆情分析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舆情发生的背景和原因,掌握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影响等方面的信息。
只有全面了解事件的各种情况,才能更好地进行分析研究。
2. 确定分析重点在对舆情事件进行分析和研究时,我们需要确定分析重点。
这个分析重点,可以涵盖舆情事件的各个方面,比如事件的影响和后果、事件的人物和背景、事件的解决方案等等。
网络舆情指标体系设计与分析
网络舆情指标体系设计与分析1.舆情源分析指标:首先,需要对舆情源进行分析,包括发布舆情的网站、平台和账号等。
这部分指标可以包括舆情源的影响力、可信度、发布频率等。
2.舆情传播指标:网络舆情的传播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转发、评论、点赞等指标来了解舆情的传播范围和速度。
3.情感分析指标:情感是舆情分析的重要角度之一、通过对网络舆情中情感的分析,可以了解舆情的正面和负面情感的比例、情感的强度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评估舆情的影响力和对社会的影响程度。
4.舆情关键词分析指标:关键词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舆情的热点和关注度。
通过分析热门关键词、关键词的出现频率等指标,可以了解社会公众对一些话题的关注程度。
5.参与度指标:参与度指标可以反映社会公众对一些舆情的参与度和参与热情。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评论数、点赞数、转发数等,通过这些指标可以了解舆情的影响程度和社会公众对舆情的态度。
6.影响力指标:影响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评估舆情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舆情的曝光量、阅读量、转发量等。
7.时间特征指标:时间特征指标可以反映舆情的时间分布情况,包括舆情的爆发时间、持续时间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舆情的传播速度和持续时间。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其他相关指标,以更全面地评估和分析网络舆情。
分析网络舆情指标体系可以通过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来实现。
可以借助一些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来处理和分析大量的网络舆情数据。
总之,网络舆情指标体系的设计和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和角度。
通过合理的指标体系设计和科学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网络舆情的态势和趋势,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网络舆情监测的方法与技术有哪些
网络舆情监测的方法与技术有哪些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舆情的影响力日益显著。
无论是企业、政府机构还是社会组织,都需要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来了解公众的看法和态度,及时应对可能的危机,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那么,网络舆情监测都有哪些方法与技术呢?一、关键词监测这是网络舆情监测中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设定一系列与监测对象相关的关键词,如品牌名称、产品名称、活动主题等,利用搜索引擎或专门的监测工具,对网络上出现这些关键词的内容进行搜索和收集。
关键词的选择至关重要。
需要充分考虑到可能的变体、同义词、近义词,以及相关的热门话题和常见表述方式。
同时,还要根据监测的需求和目标,不断调整和优化关键词的组合。
二、社交媒体监测社交媒体平台已成为人们表达观点和分享信息的重要场所。
对微博、微信、抖音、知乎等主流社交媒体进行监测,可以获取到大量实时的舆情信息。
社交媒体监测不仅要关注文字内容,还要留意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信息。
同时,需要了解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的特点和用户群体,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和分析。
监测手段包括利用平台自身的搜索功能、官方提供的数据分析工具,以及第三方的社交媒体监测软件。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用户跟踪话题的热度、传播路径、用户情感倾向等关键指标。
三、网络爬虫技术网络爬虫是一种自动获取网页内容的程序。
通过编写爬虫程序,可以按照设定的规则和范围,抓取大量网页中的相关信息。
在网络舆情监测中,爬虫技术可以帮助快速收集广泛的网络数据,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爬虫时要遵守法律法规和网站的使用规则,避免对网站造成过大的负担和侵权行为。
四、情感分析技术情感分析旨在判断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倾向,是正面、负面还是中性。
这对于了解公众对特定事件或话题的态度非常重要。
情感分析可以基于词典匹配、机器学习算法等方法实现。
通过建立情感词典,对文本中的词汇和短语进行匹配和计算,从而得出情感得分。
机器学习算法则通过对大量标注好情感倾向的文本数据进行训练,学习如何自动判断新文本的情感。
舆情分析方法
舆情分析方法舆情分析是指对社会公众舆论进行系统性的监测、搜集、整理、分析和研判,以揭示舆论动态、舆情走向、舆情特征和规律,为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舆情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媒体监测分析法。
媒体监测分析法是通过对各类媒体的报道进行监测和分析,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
通过对媒体报道的关键词、主题、情感等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舆论的热点、焦点和倾向,为舆情的监测和预警提供数据支持。
二、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法。
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法是通过对网络上各类平台的信息进行抓取、整理和分析,包括微博、微信、论坛、博客等。
通过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可以了解公众对某一事件、话题或产品的态度和看法,及时发现和回应负面舆情,维护个人或企业的声誉。
三、社会调查分析法。
社会调查分析法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公众的意见和看法,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
通过社会调查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公众的需求和诉求,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和改进建议。
四、情报分析法。
情报分析法是通过搜集和整理各种情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研判。
情报分析法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对舆情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为决策者提供多方面的参考和建议。
五、大数据分析法。
大数据分析法是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和规律。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舆情风险和机遇,为决策者提供更加准确的预测和建议。
综上所述,舆情分析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
舆情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公众舆论动向,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及时回应和处理舆情事件,维护个人或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舆情分析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的分析效果。
网络舆论调查的方法和策略分析
网络舆论调查的方法和策略分析网络舆论调查的方法和策略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论逐渐成为一个影响力巨大的力量。
对于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构来说,了解和分析网络舆论对于制定合适的决策、应对危机事件、提高自身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适当的网络舆论调查方法和策略,可以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一、网络舆论调查的方法1. 文本挖掘文本挖掘是一种通过计算机自动分析和处理大规模文本数据的方法。
通过对大量的网络评论、新闻报道、社交媒体内容等进行文本挖掘,可以获取用户的意见表达和情绪等信息。
具体的步骤包括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建模和结果分析等。
2. 社交网络分析社交网络分析是一种研究社交关系和交流模式的方法。
通过构建用户之间的关系网络,可以分析舆论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路径和影响力。
具体的步骤包括构建关系网络、计算关系强度、发现关键节点和群体等。
3. 监测工具网络舆情监测工具是一种采集和分析网络舆论的软件系统。
通过实时监测网民的评论和互动,可以及时感知舆论的动态变化。
具体的功能包括数据收集、情感分析、事件追踪和可视化展示等。
二、网络舆论调查的策略1. 用户画像用户画像是一种通过分析用户特征和行为习惯等信息,对用户进行分类和细分的方法。
通过分析用户画像,可以了解不同用户群体的关注点、态度和行为特征,为舆论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2. 情感分析情感分析是一种判断文本情感倾向的方法。
通过情感分析,可以了解网络舆论中的情感态度,如正面、负面或中立等。
这有助于识别潜在的危机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事件追踪对于重大事件和危机事件,及时追踪和分析网络舆情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建立事件追踪系统,可以随时监测舆论的发展趋势和变化,为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4. 危机管理网络舆情调查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前发现和应对危机。
通过与舆论监测工具相结合,可以对一些敏感话题和热点问题进行预测和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最小化潜在的负面影响。
网络舆情的分析与应对措施
网络舆情的分析与应对措施网络舆情,指的是网络上涌现的一系列舆论、评论、讨论和评价。
它是社会舆论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和扩展。
网络舆情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大、传播迅猛等特点。
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网络舆情的分析与应对非常重要。
以下是网络舆情分析与应对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一、网络舆情的分析1.监测与搜集。
通过搭建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利用网络爬虫等技术收集与企业相关的网络信息,包括新闻报道、社交媒体上的评论、专业媒体的报道等,对舆情进行全面搜集。
2.数据挖掘与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对搜集到的网络舆情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
包括情感分析、关键词分析、舆情传播路径分析等。
借助这些分析结果,可以了解网络舆情的情感倾向、舆论焦点和传播途径,为制定应对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3.舆情研判与评估。
对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研判和评估。
根据情感倾向、传播途径和舆论焦点,判断网络舆情对企业的影响和威胁程度。
同时也要评估企业在网络舆情中的形象和声誉。
二、网络舆情的应对措施1.及时响应。
企业在发现网络舆情后,应立即予以回应。
及时发布针对性的声明、解释或回应信息,表明企业态度和主张,引导舆论走向。
同时,也要密切关注舆情的发展,做到快速反应。
2.建立舆情应对机制。
企业要建立健全的舆情应对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明确应对流程和方案。
制定相关制度和标准,加强内部沟通合作,做好相关培训和演练。
3.加强舆情引导。
企业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和影响。
通过积极宣传正面信息、及时回应负面舆情,引导舆论关注重点和舆论主线,减少负面舆情对企业形象的影响。
4.积极参与社交媒体。
积极参与社交媒体,与网民进行互动和交流。
回应网民关切,发表评论和观点,提升企业形象和声誉。
同时,也要谨慎处理网络言论,避免引发更大的争议和负面舆情。
5.与第三方合作。
与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合作,共同进行网络舆情分析和应对。
利用其专业技术和经验,提供舆情监测与分析报告,为企业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社交媒体中的网络舆情分析与建模方法
社交媒体中的网络舆情分析与建模方法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之一。
然而,随着信息量和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社交媒体上的网络舆情也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
了解和分析这些舆情成为了政府、企业和个人的重要需求,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类事件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社交媒体中的网络舆情分析与建模方法,并探讨其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网络舆情分析方法1.1 文本挖掘技术文本挖掘技术是网络舆情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
它包括文本预处理、特征提取、情感分析和主题建模等步骤。
首先,通过分词、去停用词和词形还原等预处理方法,将原始文本转化为可分析的数据。
然后,利用统计和机器学习方法提取关键词、计算情感极性和挖掘主题。
最后,将分析结果以可视化方式展示,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网络舆情。
1.2 社交网络分析方法社交网络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用户之间的关系和交互行为,揭示网络舆情的传播路径和影响力。
其中,重要的指标包括节点中心性、社群检测和信息传播模型等。
通过计算节点中心性,可以识别网络中的关键人物和意见领袖。
社群检测可以帮助发现网络中的亚群体和关键信息传播者。
信息传播模型则可以预测舆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为干预和危机处理提供决策支持。
1.3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舆情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帮助机器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实现自动化的舆情分析。
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分析网络上的图片和视频,挖掘其中的信息和情感。
深度学习技术可以通过大规模数据训练模型,提高舆情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网络舆情建模方法2.1 事件检测与跟踪网络舆情建模的第一步是事件检测与跟踪。
通过监测社交媒体上的关键词和话题,可以识别出热点事件和话题。
随后,通过跟踪该事件或话题在网络中的传播,可以获取用户的观点、情感和态度等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用于舆情分析和建模。
2.2 情感分析与情感传播模型情感分析是网络舆情分析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可以通过挖掘用户的发帖内容、评论和表情等信息,分析用户的情感极性和情感强度。
网络舆情分析的方法与案例
网络舆情分析的方法与案例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网络舆情的出现也让我们更加了解社会热点和民意倾向。
而如何准确快速地解析网络舆情,成为了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网络舆情分析的方法和案例,并为大家提供一些能够帮助准确分析网络舆情的技能。
一、网络舆情分析的方法1.关键词识别法关键词识别法是通过搜索引擎将一些与事件相关的关键词搜索出来,以此了解社会人群对该事件的看法,进而判断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
例如,如果要分析一场电影的口碑,可以搜索相关的电影名字和热点话题,以此了解大众对该电影的评价和推崇程度。
2.情绪分析法情绪分析法通过分析舆情中的情感信息,包括正面、中性、负面等情感,以此了解社会人群对该事件的情感倾向。
如果情感倾向较为积极,往往代表事件会受到全民支持,反之,会受到负面的评价。
例如,如果分析某位名人的声誉,可以将其姓名搜索出来,然后将其相关事件的情感分析作为基础,从而得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结果。
3.社交网络分析法社交网络分析法是通过对社交网络上的话题模型、观点模型进行分析,从而获取网络舆情的源头、分析网络舆情的演化过程和影响因素。
例如,如果分析某个热点话题,可以通过搜索相关的关键词,在社交网络上了解关注该话题的人群,进而分析其观点和情感。
二、网络舆情分析的案例1.《花木兰》电影上映2020年电影《花木兰》上映,有不少人对其娱乐效果存疑,但影片一经上映,却受到了全球粉丝的热烈追捧。
当时,对关于《花木兰》的舆情分析中,关键词识别法成为了主要的方法。
搜索了解该电影作品相关的话题模型、影评、资讯等,得出该电影上映前后的热度、口碑、观众评价等信息。
这些信息帮助大众更了解该电影作品在全球的影响力,还是成功的定义了近十年来最高水平的华人电影。
2. 美国总统大选美国选举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事件,而网络舆情分析也一直是分析美国大选的重要方法。
在美国2020年总统大选期间,情绪分析法成为了主要的分析方法。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信息采集与分析技术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信息采集与分析技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舆情对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针对网络舆情的综合治理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而在实施综合治理过程中,信息的采集与分析技术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信息采集与分析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处理网络舆情问题。
一、信息采集技术信息采集是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第一步,它的有效性和全面性直接影响着后续的分析和处理工作。
目前,常见的信息采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网络爬虫网络爬虫是一种自动化的采集工具,通过模拟人的行为自动访问互联网上的特定页面,并将目标页面中的信息进行抓取和提取。
网络爬虫对于采集互联网上公开的舆情信息非常有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限制,比如对于需要登录的网页采集就变得困难。
2.社交媒体API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通过社交媒体API(应用程序接口)获取相关数据成为一种常见的方式。
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提供了各种API接口,使得研究人员或相关机构能够获取用户发表的内容、评论、转发等信息。
通过社交媒体API,我们可以获取到大量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而进行舆情分析。
3.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从庞大的数据集中发现隐藏的模式、关联性和趋势等,对于舆情分析尤为重要。
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建立起网络舆情的数据模型,深入挖掘舆情事件的本质,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理策略。
二、信息分析技术在获取到舆情信息之后,接下来就需要进行有效的分析。
信息分析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挖掘出舆情事件的发展趋势、关键参与者、舆论焦点等重要信息,为综合治理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1.情感分析情感分析是一种常用的信息分析技术,通过对文本、语音、图像等数据进行情感分类和情感倾向性分析,可以了解到人们对于特定事件、话题的情感倾向。
比如,通过对网络上用户的评论进行情感分析,可以判断出他们对于某一事件是否持支持或反对的态度,从而获取到舆情的倾向性。
2.关系网络分析关系网络分析是一种将数据中的实体及其之间的关系模型化的技术。
网络舆情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网络舆情分析的方法与技巧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些观点和看法不仅反映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也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环境产生了影响。
因此,对网络舆情的分析和研究已经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网络舆情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网络舆情数据。
一、关键词分析关键词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正在被广泛讨论和关注的话题和事件。
通过分析特定的关键词和短语在网络上的出现频率和趋势,我们可以了解到大众正在谈论的话题和事件,以及他们对这些话题和事件的态度和看法。
例如,在一个时期内,某个关键词的搜索量突然增加,这可能意味着某个事件正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二、情感分析情感分析是一种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识别和分类文本中的情感和情绪。
这种技术可以对一段文本进行情感极性分析,即判断这段文本是否为积极的、消极的或中性的。
通过情感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们对特定话题和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包括他们对某个产品或服务的评价、对某个政策的支持或反对等。
三、网络社会网络分析网络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对网络上社交关系和互动进行分析的方法。
通过网络社会网络分析,我们可以识别网络上的关键人物、社交圈和核心节点,并了解他们之间的关联和互动。
这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网络传播的渠道和路径,找到影响网络舆情的关键人物和信息源,从而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四、基于机器学习的分类和聚类方法机器学习是一种通过对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和学习得到预测和分类能力的技术。
在网络舆情分析中,机器学习可以用来进行文本分类和聚类。
文本分类可以将大量的文本数据分成几个类别,便于信息的整理和分析。
文本聚类可以对相似的文本进行聚集,从而探索和发现新的主题和话题。
通过这些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挖掘网络舆情数据中的关键信息和舆情趋势。
五、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呈现为可视化图像或图表的过程。
在网络舆情分析中,数据可视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从而找到隐藏的模式和关联。
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的方法
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的方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舆情的形成和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这给企业、政府、机构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全面、准确地监测和分析网络舆情,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什么是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世界中形成,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一种特殊舆情现象。
这种舆情现象所涉及到的范畴极广,除了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以外,还涵盖了很多非正式表达方式。
比如,在社交媒体中,大量的用户评论、点赞、转发等行为都可以构成网络舆情。
二、网络舆情监测的目标与意义网络舆情监测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对网络中产生的舆情进行搜集、分类、分析和预警的过程。
网络舆情监测的目标是发现和解读潜在的社会热点和危机事件,从而帮助相关企业、机构和政府制定应对策略,并改进舆论宣传工作和公共关系。
网络舆情监测的意义在于:1. 可以及时了解社会的变化和评价,预测社会趋势和预警风险事件。
2. 可以为政府、企业、机构等提供迅速、准确的信息支持,有利于调整政策,改进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和社会信用度。
3. 可以引导公众表达意见,促进信息公开和民主参与,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三、网络舆情监测的方法网络舆情监测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中涉及到的问题很多。
其中主要涉及到数据的搜集、处理和分析。
在数据搜集方面,既有自动化的单点监测,也有人工多点监测。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涉及到词频统计、情感分析、话题聚类等技术。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网络舆情监测的方法:1. 关键词监测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设置与监测目标有关的关键词来搜集相应的信息。
在搜集的过程中,既可采用自动化的网络爬虫来搜集数据,也可以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搜集。
此外,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技术进行分析和归纳。
2. 社交媒体监测法社交媒体的兴起,为网络舆情的监测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社交媒体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公众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可以实现舆情的实时监控和预警。
社会学研究中的网络舆情分析方法
社会学研究中的网络舆情分析方法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舆情已成为社会现象的重要反映和影响因素。
对于社会学研究者来说,深入理解和分析网络舆情不仅有助于把握社会动态,还能为解决社会问题、制定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将探讨社会学研究中常见的网络舆情分析方法。
一、数据采集网络舆情数据的来源广泛,包括社交媒体平台、新闻网站、论坛、博客等。
为了获取全面准确的数据,研究者需要运用多种采集工具和技术。
1、网络爬虫技术这是一种自动获取网页内容的程序。
通过设置特定的规则和算法,爬虫可以抓取大量相关网页的信息,如文本、图片、视频等。
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遵守网站的使用规则和法律法规,避免造成侵权或违法行为。
2、应用程序接口(API)许多社交媒体平台和网站提供 API,允许开发者按照一定的规范获取数据。
通过 API 可以获取更结构化、规范化的数据,但可能受到平台的访问限制和数据使用政策的约束。
3、人工采集对于一些特定的、小规模的研究,人工采集数据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例如,针对特定的论坛或社区,研究者可以手动筛选和记录相关的帖子和评论。
二、内容分析获取数据后,对其进行内容分析是关键步骤。
1、主题分析确定舆情中主要的讨论主题和话题。
可以通过关键词提取、文本分类等技术手段,将大量的文本数据归类到不同的主题下,从而了解公众关注的焦点。
2、情感分析判断舆情所表达的情感倾向,是积极、消极还是中性。
这有助于了解公众对特定事件或话题的态度和情绪。
3、语义分析深入挖掘文本的含义和潜在信息。
通过词频分析、共现分析等方法,揭示词语之间的关系和语义网络,从而更好地理解舆情的内涵。
三、社会网络分析网络舆情中的参与者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关系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可以揭示这些关系的结构和特征。
1、节点分析确定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如意见领袖、活跃用户等。
这些节点往往对舆情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
2、关系分析研究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如关注、转发、评论等。
了解信息在网络中的流动路径和传播模式。
网络舆情分析的算法与应用
网络舆情分析的算法与应用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公众对社会事件的态度和观点往往通过网络上的舆论表达出来。
因此,网络舆情分析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对网络舆情分析的算法与应用进行探讨。
二、网络舆情分析的算法1. 文本分类算法网上涌现出大量的评论和言论,通过文本分类算法可以将这些文本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正面、负面或中性。
常用的文本分类算法包括朴素贝叶斯算法、支持向量机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等,这些算法能够通过训练模型自动识别文本的情感倾向。
2. 情感分析算法情感分析是网络舆情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文本进行情感分析,可以了解公众对特定事件或话题的情感态度。
情感分析算法可以通过词典匹配、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方法实现。
例如,基于情感词典的方法将文本中的词与事先构建的情感词典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计算文本的情感得分。
3. 主题模型算法主题模型是一种能够从大规模文本数据中发现潜在话题的算法。
在网络舆情分析中,通过主题模型算法可以发现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以及不同话题间的关联性。
常用的主题模型算法包括潜在语义分析(LSA)、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DA)和隐含狄利克雷分布的变体(LDA-PLSA)等。
三、网络舆情分析的应用1. 公共舆情管理政府部门、企业和组织可以利用网络舆情分析来了解公众对自身的态度和看法,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引起负面影响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公共舆情管理策略。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分析网络舆情来改进公共服务,企业可以根据舆情分析结果调整产品营销策略。
2. 网络监控与预警通过网络舆情分析,可以对用户的网络行为和对事件的评论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发现并预警不良的言论和事件。
这对于政府来说可以提供实时的舆情数据,帮助政府部门进行舆情应对和公共安全管理。
3. 广告和市场调研网络舆情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对产品和品牌的态度和评价,从而优化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策略。
通过分析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评论,企业可以及时了解产品的优势和不足,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调整。
数据分析舆情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舆情分析已经成为企业、政府、媒体等众多领域的重要工具。
本报告通过对某特定事件或话题的网络舆情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舆情传播的特点、趋势及影响,为相关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伴随着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凸显。
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舆情成为了反映社会心态、舆论导向的重要窗口。
本报告以某特定事件或话题为例,对网络舆情进行深入分析。
三、数据来源与方法1. 数据来源:- 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 新闻网站:如新浪新闻、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等;- 论坛、贴吧等社区平台。
2. 数据采集:- 使用爬虫技术,对上述平台的相关内容进行采集;- 结合人工筛选,确保数据质量。
3. 分析方法:- 文本分析:对采集到的文本数据进行情感分析、关键词提取等;- 传播分析:分析舆情传播路径、传播节点、传播速度等;- 话题分析:对舆情进行聚类分析,找出核心话题;- 影响力分析:分析不同意见领袖的舆论影响力。
四、舆情分析结果1. 舆情传播路径:- 通过对传播路径的分析,发现该事件或话题的传播主要依赖于社交媒体平台,其中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影响力较大;- 传播路径呈现出多级传播的特点,意见领袖在传播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2. 舆情传播速度:- 舆情传播速度较快,从事件爆发到舆论高潮,用时较短;- 传播速度受到事件本身的影响,同时也受到舆论引导的影响。
3. 舆情情感分析:- 通过情感分析,发现舆论对事件或话题的情感倾向较为复杂,既有积极情绪,也有消极情绪;- 积极情绪主要来自于对事件本身的关注,消极情绪则主要来自于对事件处理方式的质疑。
4. 核心话题分析:- 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核心话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事件本身的描述;- 事件处理方式的讨论;- 相关政策法规的解读;- 社会影响的评估。
5. 意见领袖影响力分析:- 分析发现,意见领袖在舆情传播中具有显著的影响力;- 意见领袖的观点和态度对舆论走向具有较大影响。
网络舆情分析的算法和模型研究
网络舆情分析的算法和模型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舆情的分析、研究和预警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出现的、反映群众情绪和态度的信息,包括新闻报道、文章评论、微博、朋友圈等。
网络舆情的分析和研究,对于政府决策、公共舆论导向、媒体监管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网络舆情的复杂性和高度随机性,其分析和预测成为了一个十分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网络舆情的分析主要依赖于相应的算法和模型。
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下面,本文在不涉及政治方面的前提下,就网络舆情分析的算法和模型研究展开探讨。
一、文本分类算法文本分类是网络舆情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
它是将文本数据分为不同类别的过程。
文本分类的算法多种多样,其中较为常见的有贝叶斯算法、支持向量机算法和神经网络算法等。
不同的算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数据。
贝叶斯算法是基于贝叶斯定理的一种分类算法。
它基于训练集中的数据,计算出每个类别的条件概率,从而根据输入的文本数据确定其类别。
贝叶斯算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的分类算法,但是其准确度较低,适用于处理大规模文本分类的问题。
支持向量机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分类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将数据映射到高维空间中,从而通过超平面将数据分为不同的类别。
支持向量机具有较高的分类准确率和较好的泛化能力。
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人脑神经结构进行信息处理的算法。
它通过构建多层神经元网络进行文本分类。
神经网络模型的分类准确率高,但是由于其网络结构复杂、参数多,因此运算速度较慢。
二、情感分析模型情感分析是网络舆情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情感分析主要是针对文本信息中涉及的情感色彩进行分析,从而了解舆论对于某一事件、事物或人物的倾向性。
推特情感分析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情感分析模型。
它采用机器学习技术,通过对推特中已标注的情感语料库进行训练,从而对未标注的文本数据进行情感分类。
推特情感分析模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市场调研、舆情分析等。
网络舆情分析与研究
网络舆情分析与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分析与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网络舆情指的是通过对网络上各种信息、言论和观点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了解和掌握公众对某一特定事件、话题或个体的态度、情感和意见。
本文将从定义舆情、网络舆情的特点、网络舆情分析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舆情及网络舆情的定义舆情,顾名思义,即社会大众的舆论情绪。
对于任何社会事件、话题或个体,人们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看法、评论和评价,这就是舆情。
舆情不仅仅存在于传统媒体和社交圈子中,而且在网络时代,人们通过社交媒体、论坛、微博、微信等平台上的信息传播,也成为形成舆情的主要途径。
因此,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形成的、公众对特定事件、话题或个体的看法、态度、情感和意见。
二、网络舆情的特点网络舆情与传统舆情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广泛性:网络舆情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任何公共事件、话题或个体都可能引起广泛的讨论和评价。
2.时效性:互联网的快速传播速度,使得网络舆情的传播和反应速度大大加快,更加迅速地形成舆情。
3.匿名性:网络环境中,人们可以通过虚拟身份进行自由言论,匿名评论和吐槽的行为比较普遍,这给舆论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带来一定的挑战。
4.内容多样性:网络舆情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既有文字、图片、音频,还有视频等多媒体形式。
这使得研究网络舆情变得更加复杂。
三、网络舆情分析方法要准确把握网络舆情,进行有益的研究与分析,需要运用多种方法与工具。
以下是常用的网络舆情分析方法:1.文本情感分析文本情感分析是通过对网络舆情表达的文字内容进行情感判断和分析。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将舆情文本划分为正面、负面或中性情感,帮助分析人员了解公众对于特定事件的情绪和态度。
2.数据挖掘与关联分析数据挖掘和关联分析是通过大规模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发现隐藏在大量数据中的模式和关联规则。
通过对社交媒体、论坛等平台上的用户评论和互动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公众的关注焦点、舆论热点和用户群体的特点。
如何进行网络舆情分析
如何进行网络舆情分析网络舆情分析是指对如今日常生活中行业、品牌、政府等产生热议或者重大关注的事件进行收集、分析、解读和评估,以便更好地实现对其舆情方向和其后续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和指导性建议。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如何进行网络舆情分析。
一、收集数据首先,进行网络舆情分析的第一步是收集数据,这里数据可以来自于网络搜索引擎、社交媒体以及在线新闻网站等多个渠道。
从不同的渠道获取的数据信息是非常丰富的,但需要留意不同渠道下的信息数据的精准性和可靠性,以避免因为一些非正式的来源而得出不准确的结论。
二、进行数据的筛选和筛选筛选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与筛选,筛选掉重复的内容信息,留下仅仅与关键词相关的数据信息,而且必须是规范的信息数据,后续才可以进行准确的分析。
三、进行倾向性分析根据数据的搜集和筛选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倾向性分析了。
倾向性分析就是将数据根据其表达情绪进行分析。
一般表达情绪可以分为正面、中立和负面情绪。
倾向分析过程会依据分析结果继续向下发展,这就需要针对分析结果进行相应的解读和评估。
四、进一步研究分析结果重要的舆情数据可以用来评估在如何引起公众的反应,如何更好地协调和处理相关事项。
这些分析工具能帮助顾客更好地学习公众看法以及其他有影响力的事项,以便更好地制定应对措施和反应策略。
五、制定应对方案和措施在研究数据分析解读之后,制定符合实际情况和策略的应对方案和措施,及时响应相关信息。
六、重视信息价值在进行网络舆情分析时,不仅应当着重关注元素表达的情绪与态度,还需要捕捉到更多的内隐价值信息。
内隐价值信息是指可以从相关情节或者隐含意义中挖掘,融合相关背景和外部状况进行了解和分析,以便可以更全面地评估舆情的发展趋势。
总之,网络舆情分析对于近期热点事件的解说和预测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分析时,需遵从数据的准确性、严谨性,并借助工具和技术手段,发现并判断数据的价值和内隐信息,以便更有效地在相关领域和方面做出优秀、靠谱和可行的指导和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舆情事件分期与类型界定
标做应用性的研究。另外,从时间维度
对舆情的分析要明确事件或话题本 考虑,对于舆情事件与主体的发展变
身所处的阶段,一般分为引发期、酝酿 化,可以针对不同人物、组织和群体进
期、发生期、发展期、高潮期、处理期、 行纵向研究。④区分舆情分析的不同类
平息期和反馈期等不同阶段。其次,应 型,可以发现:中央部委形象、地方政
和地方性论坛;从内容上分为综合性论 分析的人或事物,舆情分析人员就可以
坛和专业性论坛;从关注度和影响力上 对这些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
分为重点监测论坛和即时监测论坛等。 产品、社会现象或社会体制对象的舆情
网络舆情分析框架与方法
样本进行横向研究,做探索性、描述性 或解释性分析,以政策建议为针对性目
青年记者·2 0 0 9 年 3 月中
5
调查与研究
● 刘鹏飞
网络舆情抽样与分析方法
中国社科院 2 0 0 8 年 1 2 月发布的 《2008 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 告》指出,突破了娱乐与休闲目的,2008 年有更多的中国人开始倾向于依靠网络 获取新闻信息,互联网已成为社会舆论 的重要发源地。随着政府和企业对网络 舆情工作的日益重视,搜索引擎技术和 信息智能处理技术也取得了突破, ①网 络舆情监测分析变得日益重要。因此, 探讨网络舆情分析方法就具有重要意 义。
4 . 舆情报告图表制作 由于图表与列表能够清晰、直观、 简洁、深刻、形象地表现舆情事件,因 此其制作的科学规范化特别重要。首
先,一般常见的分析方法有连续接近 法、举例说明法、比较分析法和流程图 法等,⑤应该根据舆情事件本身的特征 科学选择图表,如趋势图、比例饼图、百 分比柱图、流程图等,表格的设计则要 简洁实用,科学高效;其次,舆情分析 图表在数据来源上要注意区分传统媒 体、网络论坛、博客、问答网站等;第 三,在媒体类型上注意区分媒体历史形 态、媒体控制类型与地域类型;第四,分 析舆情言论主体的身份特征,如媒体、 官员、机构、意见领袖、网民等,进行 社会化考察;最后,在对各种观点做具 体而微的定性分析时,为研究结果做结 论时应该注意材料之间的异同,避免为 了结论的独立精确而牺牲材料的丰富
另外重大涉外舆情事件还要关注境外媒 “非参与性的观察者”,而要防止成为
体。
“ 非 观 察 性 的 参 与 者 ”, ③ 既 要 保 持 中
B . 网络言论载体以论坛为主,区分 立,又要敏锐。
网络言论来源,并对言论分析的比重进
3 . 不同类型舆情分析比较
行加权。论坛从地域上分为全国性论坛
一旦确定了舆情研究中将被描述和
网络媒介凭借技术优势和政策支 持,首次担当奥运报道“先行官”,树立 了理性文明的媒介形象
“DCCI 互联网数据中心 2008 奥运网 络受众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奥运期间互 联网用户对不同媒体奥运会报道的满意 度统计中,对互联网‘非常满意’的比 例达到 6 5 . 0 % ,对强势媒体电视‘非常 满意’的比例为 6 2 . 3 % ,网络成为奥运 期间最令人满意的媒介。”②
2 . 舆情分析基本框架
坛、博客和新闻网站;关注性, 点击多、
针对舆情的影响力、民众利益的关
回复多的新闻或者帖子;时效性, 以最 切度和对公共部门形象的破坏程度,舆
新事态发展现状为准,多选新帖;客观 情分析的观点参数设置与数据分析框架
性, 不带有个人主观喜好,兼顾不同倾 应注意反映如下情况:事件发展概况与
4
青年记者·2 0 0 9 年 3 月中
调查与研究
● 王 慧
从奥运报道看网络媒介形象的变化
“媒介形象是指媒介在社会交往中 形成的能够吸引注意力的品相,是受众 对媒介组织的印象集合。影响媒介形象 生成的因素包括:政治力量、经济力量、 公众力量、传播制度和技术,还包括传 者水平、受众素养、文化道德等其他因 素。”①长期以来,在媒体品牌研究中, 报纸、广播、电视占据着强势地位,伴 随着我国传媒生产力的日益发展,网络 媒介不断发展壮大,努力为自己谋求 “阳光下的地盘”,并且在传播信息、引 导舆论,发扬其教育和娱乐的功能方面 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改变了传播 媒介在我国受众心目中的固有形象和其 在社会生活中的职能分工。网络媒介在 这种变动中凭借自己的特性不断树立自 己的新形象。2008 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网 络媒介 2 4 小时全程报道赛事最新进展, 第一时间进行视频直播。本文结合奥运 报道就网络媒介形象的进一步变化加以 分析,以期有利于在和谐传媒构建过程 中处理好人和新媒体的关系。
性,应该兼顾赞扬、支持、中立、不关
心、反对、谴责等不同态度,以防止观
点遗漏导致分析结论偏颇,立体化、多
层次、客观地反映我国转型期多元化社
会的不同利益诉求,为决策和研究提供
科学全面的参考。
注释: ①祝华新 单学刚 胡江春:《2008 年中 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社会蓝皮书:2009 年 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8 年 12 月版,第 299 页 ②④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1 年 3 月版,第 219 页 ③[美]科什:《抽样调查》,中国统计出版 社,1997 年版,第 25~28 页 ⑤肯尼斯·D·贝利:《现代社会研究方法》,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第 356 页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府形象和企业形象舆情分析侧重发展中 亟须解决的焦点问题,一般样本选择比 较复杂,特别是网络言论,要运用多种 抽样方法;社会热点事件舆情分析要注 意题材广泛,但一般来说事件呈发展状 态,样本选择需要注意时效性与全面 性,需要考虑复杂因素进行综合把握; 话题、现象类舆情分析的题材也很广 泛,但要注意抽样与分析的尺度,结合 对象发展趋势与特点,找准角度进行参 数设置,有些网络舆情虽然时效性强, 却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力度、信度和效度诸多方面的胜利。这 一胜利很好地印证了网络媒介的理性和 文明,也预示网络媒介形象的提升,并 可以预见其不断进步的未来前景。
网络媒介新鲜多彩的奥运信息为其 赢得了信任和点击率,是奥运报道的领 头羊
“ 信 息 等 于 有 影 响 力 的 告 知 。”③ 2008 年 8 月份,北京奥运报道无疑是各 媒体报道的重中之重。调查显示,90% 的 受众通过电视关注奥运体育赛事、获取 相关信息。但是,希望从新媒体获得更 多奥运信息的比重攀升到近 3 0 % ,新媒 体成为对电视等传统媒体报道的合理补 充和有效延伸。央视网对整个奥运会 3800 小时的赛事进行了全程转播,这中 间包括电视已经转播的 2300 小时和电视 没有转播的 1500 小时,可以说对本届奥 运会的每场比赛,每个项目的比赛,网 站都进行了全程转播。④ 2008 年 9 月 10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联
向性言论,做到意见最大化;观点性, 选 脉络, 民众的主要观点与情绪是什么,
择倾向性明显的评论与言论;丰富性, 民众处于认知、态度表达还是处于行动
材料丰富而得当,一般抽样不可遗漏重 阶段;引起民众从认知到社会运动、甚
点媒体和网站的热帖。
至社会骚乱的程度;组织化程度与有无
(2)样本范围与分类
行动计划性;慎用政治化解读,分析有
A . 媒体信息从体裁上分为报道与评 无明确的利益诉求;有没有对现存社会
论,抽取样本应以评论为主;从地区上 体制构成巨大冲击;被反华势力支持或
分为全国性媒体、地方性媒体与境外媒 利用的可能性有多大;行动的对象目标
体;从体制上分为体制内媒体与商业化 明确与否,其具体指向是哪些部门甚至
媒体;从文章来源上分为原创与转载。 现存体制等;舆情分析研究人员要成为
原则。②因为科学抽样是进行舆情事件 外涉华突发事件等。在一些舆情案例分
分析重要的前期环节,结合互联网传播 析中,就当时的国内外形势,需要关注
的特点,抽样的科学规范与否直接影响 的是干群关系、警民关系、城管商贩关
舆情分析结论的可靠性。抽样应该坚持 系、贫富关系、劳资关系、百姓民生等。
的具体原则有:权威性, 影响力大的论
网络舆情选题与抽样
1 . 寻找选题 网络舆情的选题主要包括事件、话 题、现象、课题等。具体内容则来源于 舆情监测软件智能抓取、论坛热帖排 行、网站热点新闻排行、编辑根据工作 和形势需要做出的选题。另外,舆情选 题还有基本的评估体系。 针对舆情事件发生的时间与空间因 素,具体关注:事件是否发生在政治、经 济、文化等中心城市,波及地域范围是 否广泛,是否波及国内其他重要区域或 引起外媒关注,发生的时间是不是接近 或者处于重大节日或重要活动时期,事 件延续时间的长短,事件发展所处的阶 段,是孕育期、爆发期,还是平息期,要 争取及时发现问题。 针对舆情事件发生后的主观民意诉 求,具体权衡:有多少人关注事件,事 件讨论的范围突破了多大的地域界限, 舆论关注程度如何,网民是泛泛而谈, 还是深度关注,在态度、认知和行动上 有何具体表现,对事件当事人和责任方 的态度如何,对事件有关部门的态度如 何,对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如何评 价,事件在民间所引发的刺激效应和对 社会稳定的风险预期等。
2 . 科学抽样
该在分析某一舆情热点之前对其进行科
(1)抽样原则
学的类型界定。热点事件一般主要分为
美国抽样专家科什认为,科学的抽 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生产安全事故、群
样应该遵循四条基本原则,即目的性原 体性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公权力形象、
则、可测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经济性 司法事件、经济民生事件、社会思潮、境
长期以来,由于采访权受限,网络 媒介只能简单地复制和加工由传统媒介 提供的新闻内容,无法获得独立的信息 话语权。随着 Web2.0 技术的实现及其特 性的日益彰显,网络的信息传播能力也 日益增强。尤其在奥运报道的整个过程 中,足以让我们看出网络媒介的理性与 自觉、网民在奥运狂欢中媒介素养的不 断提高。最终,网络媒介奥运报道在与 传统媒体的竞争中第一次获得了相对公 正和平等的“合作者身份”和传播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