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抽样与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度、信度和效度诸多方面的胜利。这 一胜利很好地印证了网络媒介的理性和 文明,也预示网络媒介形象的提升,并 可以预见其不断进步的未来前景。
网络媒介新鲜多彩的奥运信息为其 赢得了信任和点击率,是奥运报道的领 头羊
“ 信 息 等 于 有 影 响 力 的 告 知 。”③ 2008 年 8 月份,北京奥运报道无疑是各 媒体报道的重中之重。调查显示,90% 的 受众通过电视关注奥运体育赛事、获取 相关信息。但是,希望从新媒体获得更 多奥运信息的比重攀升到近 3 0 % ,新媒 体成为对电视等传统媒体报道的合理补 充和有效延伸。央视网对整个奥运会 3800 小时的赛事进行了全程转播,这中 间包括电视已经转播的 2300 小时和电视 没有转播的 1500 小时,可以说对本届奥 运会的每场比赛,每个项目的比赛,网 站都进行了全程转播。④ 2008 年 9 月 10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联
府形象和企业形象舆情分析侧重发展中 亟须解决的焦点问题,一般样本选择比 较复杂,特别是网络言论,要运用多种 抽样方法;社会热点事件舆情分析要注 意题材广泛,但一般来说事件呈发展状 态,样本选择需要注意时效性与全面 性,需要考虑复杂因素进行综合把握; 话题、现象类舆情分析的题材也很广 泛,但要注意抽样与分析的尺度,结合 对象发展趋势与特点,找准角度进行参 数设置,有些网络舆情虽然时效性强, 却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4
青年记者·2 0 0 9 年 3 月中
调查与研究
● 王 慧
从奥运报道看网络媒介形象的变化
“媒介形象是指媒介在社会交往中 形成的能够吸引注意力的品相,是受众 对媒介组织的印象集合。影响媒介形象 生成的因素包括:政治力量、经济力量、 公众力量、传播制度和技术,还包括传 者水平、受众素养、文化道德等其他因 素。”①长期以来,在媒体品牌研究中, 报纸、广播、电视占据着强势地位,伴 随着我国传媒生产力的日益发展,网络 媒介不断发展壮大,努力为自己谋求 “阳光下的地盘”,并且在传播信息、引 导舆论,发扬其教育和娱乐的功能方面 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改变了传播 媒介在我国受众心目中的固有形象和其 在社会生活中的职能分工。网络媒介在 这种变动中凭借自己的特性不断树立自 己的新形象。2008 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网 络媒介 2 4 小时全程报道赛事最新进展, 第一时间进行视频直播。本文结合奥运 报道就网络媒介形象的进一步变化加以 分析,以期有利于在和谐传媒构建过程 中处理好人和新媒体的关系。
网络舆情选题与抽样
1 . 寻找选题 网络舆情的选题主要包括事件、话 题、现象、课题等。具体内容则来源于 舆情监测软件智能抓取、论坛热帖排 行、网站热点新闻排行、编辑根据工作 和形势需要做出的选题。另外,舆情选 题还有基本的评估体系。 针对舆情事件发生的时间与空间因 素,具体关注:事件是否发生在政治、经 济、文化等中心城市,波及地域范围是 否广泛,是否波及国内其他重要区域或 引起外媒关注,发生的时间是不是接近 或者处于重大节日或重要活动时期,事 件延续时间的长短,事件发展所处的阶 段,是孕育期、爆发期,还是平息期,要 争取及时发现问题。 针对舆情事件发生后的主观民意诉 求,具体权衡:有多少人关注事件,事 件讨论的范围突破了多大的地域界限, 舆论关注程度如何,网民是泛泛而谈, 还是深度关注,在态度、认知和行动上 有何具体表现,对事件当事人和责任方 的态度如何,对事件有关部门的态度如 何,对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如何评 价,事件在民间所引发的刺激效应和对 社会稳定的风险预期等。
A . 媒体信息从体裁上分为报道与评 无明确的利益诉求;有没有对现存社会
论,抽取样本应以评论为主;从地区上 体制构成巨大冲击;被反华势力支持或
分为全国性媒体、地方性媒体与境外媒 利用的可能性有多大;行动的对象目标
体;从体制上分为体制内媒体与商业化 明确与否,其具体指向是哪些部门甚至
媒体;从文章来源上分为原创与转载。 现存体制等;舆情分析研究人员要成为
另外重大涉外舆情事件还要关注境外媒 “非参与性的观察者”,而要防止成为
体。
“ 非 观 察 性 的 参 与 者 ”, ③ 既 要 保 持 中
B . 网络言论载体以论坛为主,区分 立,又要敏锐。
网络言论来源,并对言论分析的比重进
3 . 不同类型舆情分析比较
行加权。论坛从地域上分为全国性论坛
一旦确定了舆情研究中将被描述和
网络媒介凭借技术优势和政策支 持,首次担当奥运报道“先行官”,树立 了理性文明的媒介形象
“DCCI 互联网数据中心 2008 奥运网 络受众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奥运期间互 联网用户对不同媒体奥运会报道的满意 度统计中,对互联网‘非常满意’的比 例达到 6 5 . 0 % ,对强势媒体电视‘非常 满意’的比例为 6 2 . 3 % ,网络成为奥运 期间最令人满意的媒介。”②
2 . 舆情分析基本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架
坛、博客和新闻网站;关注性, 点击多、
针对舆情的影响力、民众利益的关
回复多的新闻或者帖子;时效性, 以最 切度和对公共部门形象的破坏程度,舆
新事态发展现状为准,多选新帖;客观 情分析的观点参数设置与数据分析框架
性, 不带有个人主观喜好,兼顾不同倾 应注意反映如下情况:事件发展概况与
1 . 舆情事件分期与类型界定
标做应用性的研究。另外,从时间维度
对舆情的分析要明确事件或话题本 考虑,对于舆情事件与主体的发展变
身所处的阶段,一般分为引发期、酝酿 化,可以针对不同人物、组织和群体进
期、发生期、发展期、高潮期、处理期、 行纵向研究。④区分舆情分析的不同类
平息期和反馈期等不同阶段。其次,应 型,可以发现:中央部委形象、地方政
4 . 舆情报告图表制作 由于图表与列表能够清晰、直观、 简洁、深刻、形象地表现舆情事件,因 此其制作的科学规范化特别重要。首
先,一般常见的分析方法有连续接近 法、举例说明法、比较分析法和流程图 法等,⑤应该根据舆情事件本身的特征 科学选择图表,如趋势图、比例饼图、百 分比柱图、流程图等,表格的设计则要 简洁实用,科学高效;其次,舆情分析 图表在数据来源上要注意区分传统媒 体、网络论坛、博客、问答网站等;第 三,在媒体类型上注意区分媒体历史形 态、媒体控制类型与地域类型;第四,分 析舆情言论主体的身份特征,如媒体、 官员、机构、意见领袖、网民等,进行 社会化考察;最后,在对各种观点做具 体而微的定性分析时,为研究结果做结 论时应该注意材料之间的异同,避免为 了结论的独立精确而牺牲材料的丰富
原则。②因为科学抽样是进行舆情事件 外涉华突发事件等。在一些舆情案例分
分析重要的前期环节,结合互联网传播 析中,就当时的国内外形势,需要关注
的特点,抽样的科学规范与否直接影响 的是干群关系、警民关系、城管商贩关
舆情分析结论的可靠性。抽样应该坚持 系、贫富关系、劳资关系、百姓民生等。
的具体原则有:权威性, 影响力大的论
和地方性论坛;从内容上分为综合性论 分析的人或事物,舆情分析人员就可以
坛和专业性论坛;从关注度和影响力上 对这些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
分为重点监测论坛和即时监测论坛等。 产品、社会现象或社会体制对象的舆情
网络舆情分析框架与方法
样本进行横向研究,做探索性、描述性 或解释性分析,以政策建议为针对性目
向性言论,做到意见最大化;观点性, 选 脉络, 民众的主要观点与情绪是什么,
择倾向性明显的评论与言论;丰富性, 民众处于认知、态度表达还是处于行动
材料丰富而得当,一般抽样不可遗漏重 阶段;引起民众从认知到社会运动、甚
点媒体和网站的热帖。
至社会骚乱的程度;组织化程度与有无
(2)样本范围与分类
行动计划性;慎用政治化解读,分析有
长期以来,由于采访权受限,网络 媒介只能简单地复制和加工由传统媒介 提供的新闻内容,无法获得独立的信息 话语权。随着 Web2.0 技术的实现及其特 性的日益彰显,网络的信息传播能力也 日益增强。尤其在奥运报道的整个过程 中,足以让我们看出网络媒介的理性与 自觉、网民在奥运狂欢中媒介素养的不 断提高。最终,网络媒介奥运报道在与 传统媒体的竞争中第一次获得了相对公 正和平等的“合作者身份”和传播速度、
性,应该兼顾赞扬、支持、中立、不关
心、反对、谴责等不同态度,以防止观
点遗漏导致分析结论偏颇,立体化、多
层次、客观地反映我国转型期多元化社
会的不同利益诉求,为决策和研究提供
科学全面的参考。
注释: ①祝华新 单学刚 胡江春:《2008 年中 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社会蓝皮书:2009 年 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8 年 12 月版,第 299 页 ②④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1 年 3 月版,第 219 页 ③[美]科什:《抽样调查》,中国统计出版 社,1997 年版,第 25~28 页 ⑤肯尼斯·D·贝利:《现代社会研究方法》,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第 356 页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青年记者·2 0 0 9 年 3 月中
5
调查与研究
● 刘鹏飞
网络舆情抽样与分析方法
中国社科院 2 0 0 8 年 1 2 月发布的 《2008 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 告》指出,突破了娱乐与休闲目的,2008 年有更多的中国人开始倾向于依靠网络 获取新闻信息,互联网已成为社会舆论 的重要发源地。随着政府和企业对网络 舆情工作的日益重视,搜索引擎技术和 信息智能处理技术也取得了突破, ①网 络舆情监测分析变得日益重要。因此, 探讨网络舆情分析方法就具有重要意 义。
2 . 科学抽样
该在分析某一舆情热点之前对其进行科
(1)抽样原则
学的类型界定。热点事件一般主要分为
美国抽样专家科什认为,科学的抽 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生产安全事故、群
样应该遵循四条基本原则,即目的性原 体性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公权力形象、
则、可测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经济性 司法事件、经济民生事件、社会思潮、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