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分析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人员行为的监督与约束
网络等大众媒体能把那些有悖于社会规范的行为公布于众 ,引起社会成 员对其指责 ,形成一种社会力量 ,从而确保社会规范的实行。在中国逐 渐迈向民主化、 法治化社会的今天 ,人们已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 ,新闻 舆论监督具有公开透明的特征和广泛的影响力 ,它是现代监督机制中不 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偏差性
互联网舆情是社情民意中最活跃、最尖锐的一部分,但网络舆情还不能等同于全民立场。由于 网络空间中法律道德的约束较弱,如果网民缺乏自律,就会导致某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比如热 衷于揭人隐私、谣言惑众,反社会倾向,偏激和非理性,群体盲从与冲动等等。
第三部分
03 网络舆情的形成
PART 1
舆情的发展
2 PART
马航MH370
2014年10月10日,澳大利亚交通安全局发布的关于马航MH370的 中期报告确认,MH370航班可能因为燃油耗尽在印度洋上方低速 盘旋后最终坠入海面。[1] 2015年1月29日,马来西亚民航局宣布, 马航MH370航班失事,并推定机上所有23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已遇 难。 2015年3月8日,马来西亚民航局发布了584页的中期报告。[2] 7 月29日在位于印度洋上的法属留尼汪岛发现的飞机残骸,确认属于 马航MH370客机,在失踪了500多个昼夜之后,MH370航班的残 骸首次被发现。在过程中网络不断跟进信息。
社会
提高社会素质修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把握舆论导向、 正确引导社会热点、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谢谢观看!
第四部分
04 网络舆论的正面影响
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化解谣言、稳定民心。危机事件中,正确的舆论 导向必然是有利于危机事件的解决的,而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及时、准 确地发布消息正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将流 言的空间挤压到最低,另一方面可以安抚民众的情绪,有助于凝聚民众 力量,团结人心,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力量,从而更好地战胜困难,解 决危机。
舆情的扩散
PART 3
舆情的爆发
舆情的衰落
4 PART
舆情的发展
2016年一月22日,一篇题 为《江苏女教师监考去世, 中学生平静做题——冷血 无知的考试机器何以造就》 的文章在朋友圈热传。该 文章称,江苏泰兴济川中 学一吴姓女教师在监考时 猝死,正在考试的同学竟 然能在目睹吴老师最后挣 扎呻吟中平静地做完题。
增加了政府对社会管理的难度
网络言论发表的匿名性和自由性,增加了辨别网络舆情真伪的困难度, 增加了政府对社会管理的难度。同时,网络参与者身份被数字化、电子 化、虚拟化,使得网民能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自由发表意见,不 受现实中法律、道德、制度的约束,从而脱离现实社会的制约。因此, 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来说,控制的对象则从有形变成了无形,从公开到隐 蔽,从可以确定到难以识别,从能够掌握到无法控制,政府在分辨网络 舆情的真实方面的能力被削弱,大大增加了政府对社会管理的难度。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现代化转型期,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利益结构 和社会组织也发生了变化导致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等导 致贫富差距拉大等,都直接影响到每个社会成员切身的经济利益和社会 地位。但是,公众对现实的种种不满往往缺乏适当的排解渠道,而网络 为民众宣泄情绪提供了最佳的渠道,这就导致舆论多元化与尖锐化并存 的现状。
舆情的爆炸
后经校方证实事实。11时20 分考试结束,铃声响起,但 初二(20)班的教室里没有 教师收考卷。杨军说,当时 吴萍老师坐在教室的最后面, 所有学生背对该教师,学生 发现监考老师没有站起来收 卷子,便通知了隔壁班上的 老师。大家一边紧急施救, 一边打120并尽快送往医院。
舆情的衰落
虽然女教师最终因抢救 无效去世,但孩子们当时 的表现并不能用“冷血无 知”来形容。正如济川中 学校长杨军所言,“如果 是站着倒下来,学生绝对 不可能不闻不问的,他们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 2016 年底 的 95.1% 提升至 96.3%。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进入稳健发展期, 人们能够更加快速地了解到实时的信息,表 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影响网络舆情。
产生背景
从网络舆情的爆发及传播看,微博、 微信、知乎等社交媒体依然是舆情发生的主 要信息源及舆情发酵关键渠道。社交媒体对 于突发事件、社会民生、环境保护等热点事 件进行讨论,瞬间扩散能力强,许多热点事 件传播以“亿”为单位,无论是数量还是传 播范围、传播频率,均超过传统媒体。
胡万林非法行医草菅人命案
被告人胡万林结识了被告人吕伟,并授意吕伟在新浪网注册名为“自然 科学”的博客,称胡万林用“五味疗法”可免除吃药打针等传统医疗方 式,针对糖尿病、高血压、白血病、艾滋病、心脑血管病、各类癌症等 有特殊效果,对胡万林的养生、治病方法和效果进行宣传。云旭阳于31 日19时许出现严重呕吐、抽搐、昏迷等症状,胡万林指使吕伟等人采取 将泥土涂抹到云旭阳身上后浇凉水和向云旭阳口中灌其配制的液体等方 法进行医治,后云旭阳因机体脱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急性呼吸循环 功能障碍经抢救无效死亡,另一名学员农鸿源也出现昏迷症状,经抢救后 脱险。
随意性和多元化
“网络社会”所具有的虚拟性、匿名性、无边界和即时交互等特性,加上传统“把关人”作用的削弱,各种文 化类型、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可以找到立足之地, 以致网络舆论内容五花八门、异常丰富。
隐蔽性
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 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
危害政府公共管理秩序
一旦某一事件造成负面言论,沉默的螺旋桨效应使负面舆论在同一时间 里发泄出来,舆论议题被极大的强化,致使民众与政府在意见上产生分 歧或者是矛盾,负面的影响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引导,最终导致民众与 政府的矛盾激化。然而,政府的“合法地位”遭到质疑,从而对政府公 共管理造成危害。上海市在沪杭磁悬浮项目建设过程中就发生了这样的 情况,在整个事态的发展过程中正是这种网络舆情推动了民众与政府之 间的矛盾向着激化的方向发展。
但信息传播过程中蕴含着传播内容碎片 化、情绪多事实少、观点片面等问题。与此 同时,传统媒体以深度报道、新闻调查、新 闻评论等方式加强引导,发挥了社会舆论“压 舱石”的作用。
第二部分
02 网络舆情的含义
基本概念
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通过网络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 和变化,民众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 观。 它是较多民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 表现的总和。
表现方式
网络舆情其表现方式主要为:新闻评论、BBS论坛、博客、微博、 微博、聚合新闻(RSS)、新闻跟帖及转帖等等。
BBS论坛
贴吧
微博
网上新闻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推陈出新,除网络新闻,网络论坛等传 统应用外,又出现了博客Blog、维基WIKI、聚合新闻RSS等新形 态的信息交互模式。范围广、交互性强、更新速度快的互联网传 播从根本上改变了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关系,是对传统新闻媒 介的传播模式的解构和颠覆。
第5部分
05
如何正确应对网络舆情
措施
个人
增强舆情预警意识。客观认识网络舆论,不发布虚假网络信息,不评论、不转发没有事 实依据的信息
政府机构
建立和完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一是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二是建立 网上新闻发言人和网评员机制;三是建立虚假信息惩处机制
政府机构
正确引导网络舆情。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公权力Baidu Nhomakorabea传媒和知情方面的优势, 理性引导舆论;二是建立"网上统一战线";三是加强政府网站建设。
网络舆情分析研究
01 网络舆情的产生背景
目录
DIRECTORY
05 如何正确应对网络舆情
02
网络舆情的含义
03
04
网络舆情的影响
网络舆情的形成
第一部分
01 网络舆情的产生背景
产生背景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我国网民规模 达到 7.51 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 1992 万人。.
96.3%
截至 2017 年 6 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 达 7.24 亿,较 2016 年底增加 2830 万人。
有助于防范同类危机再现。
公共危机事件是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公共危机 事件经常会导致一系列连锁危机事件的发生。在危机结束后,政府和媒 体对危机发生的原因、背景,以及应对中的经验、教训等进行的及时的 总结,能够在全社会提高公众的危机防范意识,降低今后再次发生类似 危机的风险。
避免工读学校成为豫章书院
2.3 特点
直接性
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网络舆情还具有 无限次即时快速传播的可能性。
突发性
网络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重大新闻事件在网络上成为关注焦点的同时,也迅速成为舆论热点。网络可以实时更 新的特点,使得网络舆论可以最快的速度传播。
第四部分
04 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
谣言四起误导网民
舆论并不总是积极、正确的,这其中有理性和非理性之分。消极、错误 的舆论如谣言、谬理等负向舆论同样是舆论的一种,在社会中存在,并 起着消极、负向的作用。网络媒体所具有的广泛性、即时性、开放性、 共享性、互动性等优势,决定了互联网愈益成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 别有用心的人往往利用网络舆论散发虚假信息,或对社会热点和敏感新 闻进行炒作,造成网络群体理解差异,进而形成谣言,欺骗网民,误导 舆论。
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网络言论的情绪化和极端化导致了网络舆情的非理性化趋势,影响了社 会政治生活的稳定。网上信息容量非常庞大,任何团体和个人都可以在 互联网上自由传递有关政治态度的信息,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增加了 选择的不确定性或使主体倾向于不作选择,即便作出选择,也往往具有 随意性和盲目性。
降低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2017年10月,有网友爆料称“豫章书院”存在严重体罚、囚禁、暴力 训练等诸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经南昌青山湖官方通报,该校为江西 南昌“豫章书院修身教育专修学校”,非古书院“豫章书院”。[4] 经南昌市青山湖区多部门联合调查后回应,网帖反映的问题部分存在, 书院确实有罚站、打戒尺、打龙鞭等行为和相关制度。对此,已责成区 教科体局对该校教育机构进行处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经过青山湖教科体局研究已经同意其终止办学,并注销其办学资格。根 据有关规定,责令其妥善安置在校学生和老师。
舆情的扩散
在朋友圈热传的这篇文章提到,“2016年1月 14日,是江苏泰州统考的日子,而在泰兴济 川中学,一名三十六岁的吴姓女教师在监考 中死去,等到交卷结束,才被人发现。据报 道,吴老师被称作学校最美音乐老师。然而, 令人惊讶的是,已经读初中的同学,竟然能 在目睹吴老师最后挣扎呻吟中平静地做完题, 是考试太投入了,太认真了,还是他们太过 无知,对眼前发生的一切,看不出其中危 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