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婚丧的习俗

合集下载

山西的婚丧嫁娶习俗

山西的婚丧嫁娶习俗

山西的婚丧嫁娶习俗篇一:运城婚俗运城婚俗:抹黑与抹红在运城地区流行着一种奇特的风俗,那就是儿子结婚时,要给父母抹红和抹黑。

在儿子生下小孩以后,也要给小孩的爷爷、奶奶抹红或者抹黑。

这种抹红或者抹黑,带有一种喜庆色彩。

一般抹红或抹黑时,都由同辈人去完成,而不是由下辈、晚辈去给抹。

同辈人抹时,男子给男子的同辈抹,女子给女子的同辈抹。

这种红的或者是黑的颜色,一般都比较随意。

比如黑色,常常是用手在黑烟熏成的黑锅底上抹一把,为了避免被抹者马上洗掉,还常常要在手上沾些油,在黑锅底抹一把,再给同辈的脸上抹上去。

这种抹,常常是对方不太防备的时候进行的。

比方说,张大爷的儿子结婚,李大叔前来贺喜,李大叔对张大爷说:“大哥,添喜了,你们家添人进口,喜事喜事。

”就在说话中间,李大叔已经伸出带着黑的掺了油污的手,给张大爷抹了上去,趁张大爷不防备时已经完成了任务。

无论是抹红和抹黑,都有着开玩笑、添彩、增加喜庆的意味。

这种民情风俗,也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结婚的时候,少不了要找许多小孩子来当仪仗队。

新娘进门前必须要有专人点上一把柴火绕着转几圈,据说这是为了驱散小鬼,为新人祝福。

中国人的家族观念是世界上各个民族中最强烈的,天大地大祖宗最大,结婚这等人生大事,怎么敢把祖宗忘记了呢。

在当地,人们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时如果待客没有“面面儿”那是很没面子的事!放一点儿白色的“面面儿”在锡纸上,卷成一支像香烟一般粗的中空纸筒,随着打火机的来回烘烤,一股白烟被吸进嘴里,整个屋子里都能闻到一股刺鼻的药片味。

面面儿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旧时,举凡育子、做寿、成年、婚嫁、升迁、新居落成等喜庆宴集,多有戏剧演出。

有的是主人借演戏铺排场面,酬宾宴客,以示庆贺,有的则是乡邻亲友延请戏班,以之为贺礼。

富豪之家每逢喜庆多有戏剧演出,家境艰难者,有时为习惯所囿,也不得不为近几年,虽然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社会习俗的变化却出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些本已绝迹的旧风俗、旧习惯、旧传统又纷纷卷土重来,一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活动刹是盛行,尤其是在婚丧嫁娶方面体现尤为明显。

藏族的风俗习惯

藏族的风俗习惯

藏族的风俗习惯1、婚丧习俗西藏人死后有五种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

然而只有活佛和一些领主死后,才能享受火葬。

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则把尸体丢进河里喂鱼,这叫水葬。

生前作过坏事的人,即用土葬。

藏族认为,被埋的人是永远不会转世的。

天葬寄托于一种升上“天堂”的幻想。

天葬仪式一般都是在清晨举行的:死者家属在天亮前,要把尸体送到拉萨北郊的天葬台,太阳徐徐升起,天葬仪式开始。

不经允许一般是不欢迎人们去观看的,因为这不太好。

2、饮食习惯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喝酥油茶、青稞酒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

糌粑是由青稞或豌豆炒熟后磨制而成的炒面,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捏成小团就可以吃了。

酥油茶是把砖茶的茶叶倒入1米长的木质长筒内,加上盐巴和酥油,用长轴上下冲击,使其各种成分均匀融合而成。

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

青稞酒是用当地出产的青稞酿制而成的一种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欢,食物多用肉食和奶制品,不少人爱吃风干的牛羊肉。

3、民族禁忌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拉”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座,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

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

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

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4、服饰特色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

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

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

婚丧习俗

婚丧习俗

婚丧习俗篇一:婚丧习俗一、传统中式婚礼习俗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祥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是指由求亲到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

分别为:“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

意喻新人早生贵子。

抬床的人、铺床的人、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

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闹洞房:早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讯,婚后如意吉祥。

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和象征。

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

嫁妆险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蝴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

当然各地的风俗语和讲究都不一样。

上头:男女双方都要旱灾行的婚前仪式。

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姐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姐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山东葬礼风俗具体流程

山东葬礼风俗具体流程

山东葬礼风俗具体流程山东葬礼风俗具体引言葬礼是中国人民传统的一项重要仪式,它体现了对逝去亲人的敬意和哀悼。

山东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省份,有着独特的葬礼风俗。

本文将详细介绍山东葬礼的具体流程和相关细节。

准备工作1.通知亲友:家人首先需要通知亲友们逝者的去世消息,传递葬礼的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

2.准备祭品:葬礼需要准备各种祭品,包括白纸、香烛、纸钱等,这些用具在葬礼仪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送殡队伍1.祭彝仪式:在家人全体到齐之后,祭彝仪式开始,家人按照次序献祭,并烧纸钱以示敬意。

2.送殡队伍列队:葬礼出发前,亲友们按照先后关系和亲疏程度组成队伍,列队准备出发。

3.开道仪式:在出发之前,队伍会进行开道仪式,以确保葬礼队伍的顺利前行。

下葬仪式1.降灵仪式:到达墓地后,家人开始进行降灵仪式,包括烧香、献花和宣读祭文等环节。

2.下葬仪式:亲友们将花圈、祭品放置在墓前,然后进行默哀,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与缅怀。

3.埋葬仪式:家人和各位前来送别的亲友,轮流撒土入坟,完成埋葬仪式。

4.敬奠仪式:埋葬结束后,家人和亲友们进行敬奠仪式,供奉食物、水和酒等,以示对逝者的祝福和纪念。

丧家作法1.丧家祭奠:在丧期内,丧家会按照传统习俗,进行丰盛的祭奠活动,除祭祖外还包括拜罪、祭典和法事等。

2.禁忌与习俗:丧期期间有一些禁忌,比如不参加婚丧嫁娶等喜庆活动,以示对逝者的尊重和追思。

结语山东葬礼风俗具体地体现了中国人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深深的情感和记忆。

通过详细介绍以上流程,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山东的葬礼文化。

对于丧失亲人的家庭来说,葬礼是一个沉痛的过程,也是一个缓解悲伤、寄托哀思的仪式。

让我们一起珍惜亲情,尊重传统,铭记先人。

中 国各地区独特的婚丧嫁娶风俗

中 国各地区独特的婚丧嫁娶风俗

中国各地区独特的婚丧嫁娶风俗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地区有着各自独特的婚丧嫁娶风俗,这些风俗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宗教和生活方式。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各地,领略这些丰富多彩的风俗。

在东北地区,婚礼通常热闹非凡。

迎亲队伍会敲锣打鼓,新郎要历经各种有趣的考验才能见到新娘。

比如,伴郎们可能需要完成一些体力挑战或者智力游戏。

而在婚宴上,必不可少的是东北特色的菜肴,如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等,亲朋好友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新人的美好时刻。

在华北地区,以北京为例,传统的婚礼有着严格的流程和规矩。

新娘在出门前要蒙上红盖头,由娘家兄弟背出门,上轿时还要放鞭炮。

到了婆家,新人要跨过火盆,象征着今后的生活红红火火。

而在丧礼方面,讲究停灵守孝,亲朋好友前来吊唁时,家属要跪地答谢。

华东地区的江浙一带,婚礼注重细节和礼仪。

新娘会穿上精美的旗袍或汉服,佩戴各种金银首饰。

在迎亲过程中,还有“拦门”的习俗,女方亲友会出题刁难新郎,只有回答满意才能进门接走新娘。

丧礼上则会请和尚或道士念经超度,以祈求逝者安息。

华南地区的广东,婚礼有着独特的“过大礼”环节,男方要准备丰富的礼品送到女方家。

在婚宴上,少不了美味的海鲜和精致的点心。

而在丧礼方面,有守夜和出殡时舞狮的习俗,以驱邪镇宅。

西南地区的四川,婚礼充满了麻辣的味道。

迎亲时会有热闹的“坝坝宴”,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美食。

新娘出门时会哭嫁,表达对娘家的不舍。

丧礼上,会有唱丧歌的传统,以寄托对逝者的哀思。

西北地区的陕西,传统婚礼中,新郎要骑着高头大马去迎亲,新娘则乘坐花轿。

婚宴上,少不了羊肉泡馍等特色美食。

在丧礼上,会有吹唢呐的传统,声音高亢悲切。

少数民族地区的婚丧嫁娶风俗更是各具特色。

蒙古族的婚礼,新郎要骑马绕新娘家的蒙古包三圈,以示诚意。

葬礼上,会有天葬等独特的方式。

藏族的婚礼,新人要在佛前许下誓言,接受祝福。

丧礼上,会有喇嘛念经超度,为逝者指引往生之路。

壮族的婚礼,对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男女双方通过歌声表达爱意。

永寿县婚丧习俗

永寿县婚丧习俗

永寿县婚丧习俗篇一:陕西婚丧喜庆风俗婚丧喜庆风俗一婚姻礼俗清末前,一般男女年当十二三岁时,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包办择婚,婚姻之选择,以门当户对为先,次则以其家庭政治经济地位为条件。

到民国年间,男女婚嫁仍袭包办买卖之恶习。

昔日,关于婚姻的构成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通过亲友或媒婆的介绍而构成的婚姻,有通过收童养媳的形式而构成的婚姻,还有指腹为婚的,兼结阴亲,纳妾等。

从辛亥革命以后,开始出现自由恋爱,然而是个别的。

建国后,男女找对象多由自己选择,其中很多是在一起工作的,也有由亲戚或朋友介绍认识的,再由双方自由来往,互相了解,由恋爱而结婚。

后一种较为普遍。

订婚礼俗订婚,俗称“问媳妇”,也叫“送媳妇”。

民国以前,“婚姻论门第、序班行”,年龄八九岁至十二三岁,媒人来往,父母同意,即可订婚。

男女双方互不见面,俗话“布袋买猫”。

一般通过红爷(媒人)穿针引线,双方家长互相了解情况,如若相称,红爷先将男方的生辰年月日时,即“八字”,用红纸开具庚贴(婚单)交女方;再将女方生辰“八字”送往男方,要求合象;经阴阳先生“合婚”后,决定订婚与否。

如若冲犯,庚贴退回,从此不提。

如不冲犯,红爷便将彩礼、衣服妆奁送往女家,女方开据“允贴”转交男方,谓之“合婚”。

也有不写庚贴,单凭媒人口头说媒订亲的。

建国后,人民政府颁布《婚姻法》,实行婚姻自主,废除包办买卖。

由介绍人搭桥牵线,将男女双方召在一起,称作见面,互赠见面礼。

初步同意后,介绍人陪同女方及其家属赴男方家中,俗称“看屋里”。

男方准备较为丰盛,热情接待,并送女方一点礼物。

接受礼物,表示同意,否则不受。

同意者再经历一段.互相了解,情投意合,约定日期,双方通知主要亲属于是日前来庆贺,主要换一些礼品和衣物,俗称“过礼”。

“三年困难”时期,深藏在群众思想意识和社会习俗中的旧的沉渣积淀复燃,在婚嫁上的陈规陋习时时沉渣泛起,有的竟把女子当作私有财产,视结婚为一种交易,故索要彩礼歪风逐渐兴起,一般都是一至二份礼(折人民币240元至480元),也有六七百元、七八百元的。

山东的婚丧嫁娶习俗

山东的婚丧嫁娶习俗

山东的婚丧嫁娶习俗篇一:中国婚丧嫁娶习俗中国婚丧嫁娶一般人家婚礼第二步定婚家里人互相了解没意见后,由介绍人同两家商定地点男家或女家;或城镇市上饭馆举行定婚礼仪,男家购置定婚衣物,礼品,并负责办宴席,女家通知至亲届时到场。

定婚这天,气氛既严肃又热烈,双方儿女参加接待。

席间给双方父母及介绍人敬礼,双方父母及至亲,给儿女赠物或赠钱。

第三步:迎亲结婚日,女家准备的陪嫁被褥、衣物,由男方派人一早抬回。

新郎骑自行车或乘汽车、拖拉机、迎亲同伴8至12人内必须有迎姑2人,车上披红戴花,贴双喜字,一路鞭炮齐鸣,或播放录音,浩浩荡荡来到女家。

女家设小宴招待。

宴毕,新郎向女家长辈行鞠躬礼,到内室向新娘行鞠躬礼,请新娘登喜车起程。

新娘怀抱梳妆镜,胸前披戴红花。

由送姑工人扶持,迎姑伴随,伺新郎登车上路。

女家六亲陪送,一路过村放炮。

第四步:结婚典礼到男家后,播放乐曲迎新娘下车。

迎姑搀扶新娘;同其他相迎的中年妇女,簇拥新娘进入新房,上床,朝喜字而坐。

新郎请宾客人席,招待女家及其他宾客。

同时,举行结婚典礼,司仪人“唱礼”。

新郎新娘向男方长辈、至亲行礼时,长辈赠红包封钱。

新人人洞房后,举行晚宴,酒菜八道,饭菜八道。

宴间,新郎向各席宾客行鞠躬礼“谢席”。

娘家六亲饭毕,婆母陪同到新房内稍坐,就定回归日子;然后辞别返回,是夜,新郎向同辈人再开宴席在洞房里划拳行令,嬉笑闹房。

次日,娘家来亲人接新娘回门。

第三日送回。

一场结婚礼,男方开支少则千元,多至万元。

少数民族的婚礼水族婚俗礼仪水族婚俗保留较浓的传统色彩,讲究明媒正娶。

婚前,男女青年可以利用节日及赶集时的对歌活动交游相恋。

即使自由恋爱定的情,也得明媒正娶,否则不合礼俗,要受歧视。

青年男女相爱之后,先托人告诉双方家长。

若家长表示愿意,男方才请媒人去女家送礼定亲,并择定吉日,派人抬着猪仔去女家”吃小酒”。

正式迎亲时,再抬大猪到女家”吃大酒”。

酒宴上要唱敬酒歌,女主人每唱一首歌,客人就得干一杯酒,以喝醉来表现主人的盛情。

浙江的婚丧嫁娶习俗

浙江的婚丧嫁娶习俗

浙江的婚丧嫁娶习俗篇一:中国婚丧嫁娶习俗中国婚丧嫁娶一般人家婚礼第二步定婚家里人互相了解没意见后,由介绍人同两家商定地点男家或女家;或城镇市上饭馆举行定婚礼仪,男家购置定婚衣物,礼品,并负责办宴席,女家通知至亲届时到场。

定婚这天,气氛既严肃又热烈,双方儿女参加接待。

席间给双方父母及介绍人敬礼,双方父母及至亲,给儿女赠物或赠钱。

第三步:迎亲结婚日,女家准备的陪嫁被褥、衣物,由男方派人一早抬回。

新郎骑自行车或乘汽车、拖拉机、迎亲同伴8至12人内必须有迎姑2人,车上披红戴花,贴双喜字,一路鞭炮齐鸣,或播放录音,浩浩荡荡来到女家。

女家设小宴招待。

宴毕,新郎向女家长辈行鞠躬礼,到内室向新娘行鞠躬礼,请新娘登喜车起程。

新娘怀抱梳妆镜,胸前披戴红花。

由送姑工人扶持,迎姑伴随,伺新郎登车上路。

女家六亲陪送,一路过村放炮。

第四步:结婚典礼到男家后,播放乐曲迎新娘下车。

迎姑搀扶新娘;同其他相迎的中年妇女,簇拥新娘进入新房,上床,朝喜字而坐。

新郎请宾客人席,招待女家及其他宾客。

同时,举行结婚典礼,司仪人“唱礼”。

新郎新娘向男方长辈、至亲行礼时,长辈赠红包封钱。

新人人洞房后,举行晚宴,酒菜八道,饭菜八道。

宴间,新郎向各席宾客行鞠躬礼“谢席”。

娘家六亲饭毕,婆母陪同到新房内稍坐,就定回归日子;然后辞别返回,是夜,新郎向同辈人再开宴席在洞房里划拳行令,嬉笑闹房。

次日,娘家来亲人接新娘回门。

第三日送回。

一场结婚礼,男方开支少则千元,多至万元。

少数民族的婚礼水族婚俗礼仪水族婚俗保留较浓的传统色彩,讲究明媒正娶。

婚前,男女青年可以利用节日及赶集时的对歌活动交游相恋。

即使自由恋爱定的情,也得明媒正娶,否则不合礼俗,要受歧视。

青年男女相爱之后,先托人告诉双方家长。

若家长表示愿意,男方才请媒人去女家送礼定亲,并择定吉日,派人抬着猪仔去女家”吃小酒”。

正式迎亲时,再抬大猪到女家”吃大酒”。

酒宴上要唱敬酒歌,女主人每唱一首歌,客人就得干一杯酒,以喝醉来表现主人的盛情。

家乡风俗的婚丧嫁娶习俗研究

家乡风俗的婚丧嫁娶习俗研究

家乡风俗的婚丧嫁娶习俗研究家乡是一个人成长的地方,是根深蒂固的文化传承之地。

在这里,人们遵循着一系列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其中涵盖了婚丧嫁娶等重要的生活仪式。

本文将深入探讨家乡风俗中关于婚丧嫁娶的习俗,揭示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婚礼仪式是家乡风俗中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

在家乡,婚礼通常是一场热烈而隆重的盛会。

首先,择吉日是婚礼筹备的第一步。

人们选定吉日良辰,相信这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其次,婚礼上的礼仪程序也十分讲究,如接亲、敬茶、敬酒等环节,体现了家乡文化中对尊重和传统的重视。

此外,红红火火的婚礼布置以及喜庆的氛围也流露出家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与婚礼相对的是丧葬仪式,即家乡风俗中的丧葬习俗。

对于丧葬,家乡人们常常秉持着敬老尊贤的传统,认为对于故人应当恭敬安葬。

在家乡,丧葬仪式通常注重祭拜、守灵等仪式环节,以示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思。

此外,家乡丧葬习俗中还有一些独特的风俗,如忌讳、扫墓等仪式,凸显了家乡文化中对孝道的传承和弘扬。

除了婚丧方面的习俗外,嫁娶也是家乡风俗中不可或缺的传统。

对于嫁娶,家乡人们往往注重门当户对的原则,尊重父母的意愿和考虑家族的荣誉。

在家乡,婚介、彩礼、娶亲等环节都承载了家乡文化中的传统观念和道德准则。

同时,家乡嫁娶习俗中还包含了丰富的民俗活动,如喜事传递、抢亲等活动,使整个嫁娶过程更具欢乐和热闹的氛围。

综上所述,家乡风俗中的婚丧嫁娶习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家乡人民对传统和尊重的态度。

这些习俗不仅是家乡文化的传承,也是人们相互尊重、关爱亲人的表现。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家乡的文化传统,使之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愿家乡风俗中的婚丧嫁娶习俗永远传承下去,成为我们共同的文化瑰宝。

跪求:山东的婚丧喜庆习俗

跪求:山东的婚丧喜庆习俗

跪求:山东的婚丧喜庆习俗山东一带的婚嫁,大体上分为这样几个步骤:议婚、订婚、送日子、铺房、迎娶、拜堂合卺。

在这几个步骤中,迎娶最为热闹,也最为有特色。

婚礼日早晨,吹鼓手最先来到主家大门口鼓吹一通,然后进洞房再吹。

稍事休息后,迎亲的花轿就要起程。

一般迎亲的花轿有两乘,新郎坐的叫“官轿,给新娘准备的叫“花轿”。

去迎亲的时候花轿不能空着,一般要找一个父母双全的小男孩坐在里面,执事的大扇上也要写上“小登科”字样。

一切就绪,三声炮响“三吹三打”后,新郎才能进入女家门内。

新郎先要拜女方的祖先和家长。

新娘梳妆打扮完毕,吹鼓手高奏喜乐。

新娘由其兄弟用椅抬出闺房,送入轿中,意为脚不沾娘家的土。

博山一带,新娘是“抱”上轿的。

结婚那天,新娘的兄弟背着新娘跑,伴娘在后护卫,新郎则带人追赶,经过一阵象征性争夺后,才把新娘请上轿子。

新娘上轿后,许多地方都有泼水的风俗,谓之“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待新郎、新娘在轿中坐稳后,轿头便喊号起轿,两顶轿子同时抬起,姑娘便随着娶亲的队伍出嫁了。

山东村庄多聚一处,称“屯”、“村”、“庄。

大多数人住平房,有院落。

乡间房屋,一般有草房、瓦房、泥平顶房等。

草房之中,有一种海带草房颇有特色。

海带草房是用一种海生的植物——海带草做成的。

屋顶坡度很陡屋脊做成卷棚式,浑圆、厚实。

从高处远望,象大鱼的脊梁。

这种房子,冬暖夏凉,可保四、五十年不漏。

结婚流程1.婚礼筹备计划1.1.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1.2.确定婚礼预算1.3.草拟客人名单1.4.召集好朋友讨论婚礼计划1.5.确定伴郎、伴娘1.6.确定主婚人、证婚人1.7.成立婚礼筹备组1.7.1.召开kick-off项目启动会1.7.2.制定婚礼项目计划书1.7.3.明确筹备组分工2.婚礼前准备2.1.与婚礼的所有项目干系人沟通2.1.1.就婚礼筹备计划和进展与父母沟通2.1.2.发喜贴给亲友2.1.3.电话通知外地亲友2.1.4.网上发布结婚通知2.1.5.再次确认主、证婚人2.1.6.及时反馈亲友受邀信息2.1.7.对于重要亲友再次确认2.2.结婚物品采购2.2.1.新家布置用品2.2.1.1.家电、家具2.2.1.2.床上用品2.2.1.3.彩色气球2.2.1.4.彩灯(冷光)2.2.1.5.纱2.2.1.6.蜡烛2.2.1.7.胶布2.2.1.8.插线板2.2.1.9.其他物品2.2.2.婚礼用品订购2.2.2.1.新郎新娘婚纱礼服2.2.2.2.结婚戒指2.2.2.3.新娘化妆品2.2.2.4.喜贴、红包、喜字2.2.2.5.彩带、拉花、喷物2.2.2.6.烟、酒、饮料2.2.2.7.糖、花生、瓜子、茶叶2.2.2.8.录像带、胶卷2.2.2.9.预定鲜花2.2.2.10.预定蛋糕2.2.2.11.水果2.2.2.12.蜡烛2.3.新郎新娘形象准备2.3.1.新娘开始皮肤保养2.3.2.新郎剪头发2.4.拍婚纱照2.4.1.挑选婚纱影楼2.4.2.预约拍摄日期2.4.3.拍照2.4.4.选片2.4.5.冲印或喷绘2.5.布置新房2.5.1.请清洁公司彻底打扫新房2.5.2.布置新房2.6.确定婚礼主持人2.6.1.就婚礼当天计划与设想与之沟通2.7.婚宴预约2.7.1.估计来宾人数2.7.2.估计酒席数量2.7.3.选择婚宴地点2.7.4.确认酒席菜单、价格2.7.5.确认婚宴现场的音响效果2.7.6.与酒店协调婚宴布置等细节2.7.7.预定酒席2.8.婚礼化妆预约2.8.1.选择化妆地点2.8.2.与发型师、化妆师沟通2.8.3.确认婚礼当天的造型2.8.4.预约化妆具体时间2.9.婚庆车辆预约2.9.1.确定婚车数量2.9.2.选定婚车司机2.9.3.预约扎彩车时间地点2.9.4.确定婚礼当天婚车行进路线及所需时间2.9.5.预约婚车2.10.婚庆摄像预约2.10.1.确定摄影社摄像数量2.10.2.选定婚礼当天摄影摄像人员2.10.3.安排摄影摄像分工2.10.4.准备摄影像器材和胶卷录像带2.10.5.预约摄影摄像2.11.其他2.11.1.调换崭新钞票2.11.2.确定滚床儿童2.11.3.为远道而来的亲友准备客房3.婚礼前一天准备3.1.与婚礼的所有项目干系人沟通3.1.1.就婚礼准备工作完成情况与父母沟通3.1.2.就准备情况和婚礼当天分工与筹备组作最后沟通3.1.3.根据准备情况就婚礼当天仪式进程与主持人作最后沟通3.1.4.与伴郎伴娘再次沟通3.1.5.最后确认帮忙的亲友3.1.6.最后确认婚宴、车辆、摄影像、化妆等细节准备情况3.2.确认婚礼当天要发言人的准备情况3.2.1.主证婚人发言准备情况3.2.2.父母代表发言准备情况3.2.3.来宾代表发言准备情况3.2.4.抢亲时新娘提问准备3.2.5.新郎新娘在仪式上或闹洞房可能会遇到的问题3.3.最后确认婚礼当天所有物品准备情况3.3.1.最后试穿所有礼服3.3.2.将婚礼当天要穿的所有服装分装口袋3.3.3.准备两瓶假酒3.3.4.准备婚礼当天新郎新娘的快餐干粮3.3.5.最后检查所有物品并交于专人保管3.3.5.1.新娘的新鞋3.3.5.2.结婚证书3.3.5.3.戒指3.3.5.4.红包3.3.5.5.要佩戴的首饰3.3.5.6.新娘补妆盒3.3.5.7.糖、烟、酒、茶、饮料3.3.5.8.焰火道具3.3.5.9.烛台、婚礼蜡烛3.4.新郎新娘特别准备3.4.1.新郎新娘反复熟悉婚礼程序3.4.2.预演背新娘动作3.4.3.预演婚礼进行台步3.4.4.预演交杯酒动作3.4.5.放松心情,互相鼓励3.4.6.注意睡眠,早点休息3.5.准备闹钟3.5.1确认一只正常工作的闹钟3.5.2将闹钟调到5点半4.婚礼当天流程4.1.化妆4.1.1.5:30起床4.1.2.7:00新郎发型做好后到达新南门女方娘家附近等待4.1.3.7:45新娘妆完成,通知新郎4.1.4.化妆师、美发师红包4.2.婚车4.2.1.6:30开始扎彩车4.2.2.7:00专车送新郎至新南门4.2.3.7:30彩车完成4.2.4.7:45专车送新娘回新南门娘家(8:30前到达)4.2.5.9:00所有婚车到达新南门4.2.6.司机红包4.3.抢新娘4.3.1.8:00伴郎准备好鲜花、红包4.3.2.8:30新娘回到娘家,藏好新鞋4.3.3.8:40新郎带领兄弟们开始抢人4.3.4.8:45敲门、盘问、塞红包、挤门4.3.5.8:55新郎找新鞋,向女方家人承诺4.3.6.9:00彩带师到位气球到位4.3.7.9:05新郎背新娘出门,彩带,踩气球4.3.8.9:10车队出发4.4.迎新娘4.4.1.10:00车队到达化成小区男方家4.4.210:05新郎抱新娘进门,彩带,踩气球4.4.310:10小孩子滚床4.4.410:15伴娘准备好茶4.4.5.10:20新娘给男方父母敬茶4.4.610:40新郎新娘出发至酒店4.5.酒店准备4.5.110:00将糖、烟、酒、茶、饮料等带至酒店4.5.210:10最后检查酒席安排、音响、签到处等细节4.5.310:30准备好新郎新娘迎宾香烟火柴糖4.5.410:45彩带师到位酒店门口4.6.酒店迎宾4.6.110:50新郎新娘到酒店,彩带4.6.211:00签到处人员就位4.6.311:00引导人员门口就位4.6.411:00新郎新娘伴郎伴娘门口迎宾4.7.婚礼仪式4.7.1.12:15主持人准备4.7.212:15音响准备4.7.312:15结婚证书、戒指准备4.7.412:15气球、彩带到位4.7.812:20奏乐,新人入场,彩带、踩气球主持人介绍主婚人致词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新人父母上台新郎新娘交换戒指,三鞠躬新人给父母敬茶双方父母代表讲话双方父母退场新人开香槟、切蛋糕、喝交杯酒、点燃蜡烛游戏4.7.9.13:00婚宴正式开始4.7.10.13:00新郎新娘退场、速食,新娘换礼服4.7.11.13:15新郎新娘逐桌敬酒4.7.12.14:00宴席结束,宾客与新人合影4.8.下午休息4.8.1.14:00宾客离开或到棋牌室娱乐4.8.2.14:30新郎新娘进餐、休息4.8.3.14:30清点所剩烟酒糖等4.8.4.14:30统计晚餐人数4.9.晚餐4.9.1.17:00通知酒店晚餐准备数量4.9.2.18:00请宾客进晚餐4.9.3.20:00清点所有物品,离开酒店4.10.闹洞房4.10.1.21:00开始闹洞房女方藏结婚证新郎找结婚证其它节目自由发挥4.10.2.22:30宾客离开4.11.摄像摄影4.11.1.摄像a从新娘化妆开始全程拍摄新娘4.11.2.摄像b从新郎抢亲开始全程拍摄新郎4.11.3.摄像c拍摄婚礼仪式全过程4.11.4.摄影适时拍摄4.11.5.摄影摄像人员红包5.婚礼项目结束5.123:00伴郎伴娘率筹备组另寻别处进行项目总结原坟、烧七、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解析1:自古中国丧葬习俗有:出殡日起三天原坟的习俗,即:在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上梁、摆供品、上香、踩院子、烧纸等程式。

宁乡婚丧习俗

宁乡婚丧习俗

宁乡婚丧习俗外国语学院2008级日语一班周方20084032037一、结婚:结婚,俗称“红喜事”。

“五·四”前,婚姻却是由父母包办,媒人撮合,新娘、新郎要到拜堂成亲时揭开新娘红绸头盖才相见。

“五·四”运动之后,媒人引男方到女方这见面,称之“相亲”,家长去对方了解情况,称之为“擦亲”。

再经过“合八字”、“传庚”、“报日子”、“启媒”、“迎亲”“接亲”、“拜堂”等程序,方成大礼。

旧时接亲用花轿,且有闹轿风俗,即轿夫担轿子摇摆得厉害,若新娘给了红色或礼物,则轿子抬得很平稳。

因此,新娘上轿前,一般在轿顶挂上瓷器,作为赠轿夫的礼物,预防轿夫摆轿。

现在接亲多用小车,而且为了讲求气派车队数量越多越好。

接亲时还要一对未婚女子同去,婚礼之时有闹“家爷”即“家翁”的习俗,“家爷”俗称“烧火铑”,戏闹时将家翁脸画成大花脸,头上带着特制的高帽子,身背大杈,手提铜锣,由好友们押着游街,边走边敲锣边喊“烧火佬”宣言,其气氛热闹非凡。

洞房花烛夜,客宾谈笑取乐,俗称“闹房”,依俗“三日不分大小”,除孕妇(俗称“四眼人”)忌进洞房,不拘礼节,但忌说不吉利的话。

闹洞房时,有“赞茶”节日,新郎、新娘抬着茶盘送茶,俗称“抬盘茶”,宾客须赞茶后才能接饮,如:“要我赞,我就赞,来年生个胖娃娃……”。

举行婚礼俗称“办喜事”。

亲友备礼祝赞谓之“吃喜酒”。

婚宴上,新娘娘家人称之为“大亲”,由新娘父母坐主宾席,俗称“坐大边”、“坐上头”,任何尊长都须让位作陪,俗称陪“大亲”,俗有“娘亲舅大”之称,因此舅舅也要坐大边。

婚宴菜肴不能上草鱼。

婚礼第三天新娘偕新郎回娘家省亲,叫“回门”,“回门”时娘家备酒席宴请亲朋,新郎称之为“新客”被让入上坐。

举行婚礼之时,茶水也非常讲究,有专门泡茶的人,“大亲”进门第一道茶为红姜茶,第二道为芝麻豆子茶,第三道为红枣乔饼芝麻茶,第四道为桂圆汶鸡蛋。

新中国成立后婚礼旧俗基本废除,只要两情相悦,便可登记结婚。

河北辛集婚丧礼仪习俗

河北辛集婚丧礼仪习俗

河北辛集婚丧礼仪习俗篇一:栾城婚丧习俗省亲古时叫归省,即女儿出嫁后,在节日或闲暇时期回到娘家探亲。

栾城早有此俗。

正月初二、初三、初四,女儿带领子女到娘家拜年,礼品贵重,以示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娘家称女婿为娇客,酒宴极丰盛。

初六,弟弟到姐姐家拜年,为回拜之礼,弟弟再次邀请新婚姐姐、姐夫到自家过节。

清明节前,女儿都要回娘家上坟,表示对祖先的思念和缅怀。

麦收之后,农活不多,趁此清闲之际,女儿多回娘家探视,互庆麦收。

十月初一为寒衣节,女儿们要回娘家上坟焚化纸钱、纸剪彩衣,让已故亲人在九泉之下免受饥寒之苦,极富人情味。

婚丧(一)婚嫁解放前,通过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定亲完婚,称为明媒正娶;换亲、转亲、娃娃亲、指腹亲、童养媳、纳妾、殇婚、冥婚等均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

1.定亲明媒正娶的婚姻礼仪最为隆重。

结亲注重门当户对,年龄相当,属相和谐,方位吉利。

先换小帖,男方向女方赠送聘金或聘礼,即为定亲。

到成婚年龄,送娶帖,请媒人等。

女方家境贫寒者,由男方付给女方购置嫁妆费,预购陪嫁品。

结婚日的前一天,男方长辈召集本家人员商议安排结婚事宜;派人到女家联系娶亲注意事项,以免娶亲过程发生争端,商定娶亲路线;同时,待嫁姑娘要请人将脸上茸毛用股绳绞掉,叫做“开脸”.表示处女生活结束,新生活开始。

开脸由长一辈的婶娘或舅母担任,她们须是夫妇双全,子孙昌盛的全福人。

待嫁姑娘身后垂一条大辫子,结婚后梳纂盘于脑后。

2.婚礼结婚日,新郎头戴礼帽,身穿礼服,插花披红,在乐声中给父母长辈行礼,三声起身炮响迎亲队伍排开,执事在前,依次三眼枪、七面鼓、八面锣、飞龙、飞风、飞虎、飞豹各旗紧跟,金瓜钺斧朝天镫,旗牌伞扇红蓝轿。

新郎乘红轿,娶客乘蓝轿。

栾城有“姑不娶,姨不迭”之说,娶客多是姐姐,姐姐娶来的媳妇发家。

过村过街.鸣锣开道,唢呐高奏。

好事人凑热闹,路中横放一长条板凳,上备茶烟,乐队暂停行进,吹奏答谢。

遇寺观庙堂都要放炮,以驱妖邪。

迎亲仪仗队到女方村,派人到女方家中递一投亲帖,以防错迎。

婚丧嫁娶风俗大全

婚丧嫁娶风俗大全

婚丧嫁娶风俗大全篇一:中国婚丧嫁娶习俗中国婚丧嫁娶一般人家婚礼第二步定婚家里人互相了解没意见后,由介绍人同两家商定地点男家或女家;或城镇市上饭馆举行定婚礼仪,男家购置定婚衣物,礼品,并负责办宴席,女家通知至亲届时到场。

定婚这天,气氛既严肃又热烈,双方儿女参加接待。

席间给双方父母及介绍人敬礼,双方父母及至亲,给儿女赠物或赠钱。

第三步:迎亲结婚日,女家准备的陪嫁被褥、衣物,由男方派人一早抬回。

新郎骑自行车或乘汽车、拖拉机、迎亲同伴8至12人内必须有迎姑2人,车上披红戴花,贴双喜字,一路鞭炮齐鸣,或播放录音,浩浩荡荡来到女家。

女家设小宴招待。

宴毕,新郎向女家长辈行鞠躬礼,到内室向新娘行鞠躬礼,请新娘登喜车起程。

新娘怀抱梳妆镜,胸前披戴红花。

由送姑工人扶持,迎姑伴随,伺新郎登车上路。

女家六亲陪送,一路过村放炮。

第四步:结婚典礼到男家后,播放乐曲迎新娘下车。

迎姑搀扶新娘;同其他相迎的中年妇女,簇拥新娘进入新房,上床,朝喜字而坐。

新郎请宾客人席,招待女家及其他宾客。

同时,举行结婚典礼,司仪人“唱礼”。

新郎新娘向男方长辈、至亲行礼时,长辈赠红包封钱。

新人人洞房后,举行晚宴,酒菜八道,饭菜八道。

宴间,新郎向各席宾客行鞠躬礼“谢席”。

娘家六亲饭毕,婆母陪同到新房内稍坐,就定回归日子;然后辞别返回,是夜,新郎向同辈人再开宴席在洞房里划拳行令,嬉笑闹房。

次日,娘家来亲人接新娘回门。

第三日送回。

一场结婚礼,男方开支少则千元,多至万元。

少数民族的婚礼水族婚俗礼仪水族婚俗保留较浓的传统色彩,讲究明媒正娶。

婚前,男女青年可以利用节日及赶集时的对歌活动交游相恋。

即使自由恋爱定的情,也得明媒正娶,否则不合礼俗,要受歧视。

青年男女相爱之后,先托人告诉双方家长。

若家长表示愿意,男方才请媒人去女家送礼定亲,并择定吉日,派人抬着猪仔去女家”吃小酒”。

正式迎亲时,再抬大猪到女家”吃大酒”。

酒宴上要唱敬酒歌,女主人每唱一首歌,客人就得干一杯酒,以喝醉来表现主人的盛情。

婚丧风俗习惯

婚丧风俗习惯

农村婚丧习俗姓名:系别:班级:学号:婚丧风俗习惯话说“白里不从风,千里不从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在这里说说我们洛阳的婚丧嫁娶的风俗习惯。

一婚嫁习俗(一)定亲:通常由男方请媒人提媒,经提婚后双方男女可自由联系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认识,理解。

经媒妁在男女两家多次往来,双方认定了婚事,就交换命单。

(二)择吉:命单又俗称下日子,即男方向女方请求婚期。

备礼传送庚帖,帖上有男子生辰八字。

女方接帖后,将其同女子的八字合在一起推算。

先请阴阳先生算出吉日,忌单日、晦日,尚双月双日,以花朝节和腊八节的日子最多。

选好后,用红纸写上喜日,备礼由媒人送至女方。

女方若无异议,双方着手各项婚事的准备,视为正式定亲。

婚约既定,不能更改。

(三)备婚:男方修建新房,装饰室内,女方购置嫁妆。

嫁妆有全嫁、半嫁之分。

全嫁者箱柜衣被四套俱全,取四季兴旺之意;半嫁则各样两套,象征成双成对。

中等人家多置全嫁,农户以半嫁者居多。

豪富置超全嫁妆,极尽奢华。

吉日前一二日,男方备大礼送至女方家中,内有大肉、鸡、鹅、衣物等。

(四)迎娶:迎亲的时间,即阴阳先生算出的吉日,不能误点必须按时,否则以后家人容易生病。

男家洞房、中堂、门、窗及树干张贴大红“囍”字,有正贴和倒贴,倒贴者取“喜到”之意。

迎亲时,男方备彩车至女家接亲。

伴娘必须是未婚的且是不能怀孕的。

车走后鼓乐先导,一路吹吹打打,不时鸣放鞭炮。

入婆家门时,新娘要洗脸(有专门的侄子或兄妹、端洗脸水),换婚纱。

婆家摆设宴席。

至此,双方算顺利完成嫁娶礼仪。

二丧葬俗仪(一)入殓在农村虽现在实行火葬,可仍有一些风俗在农村实行。

死者家属要为逝去的人做棺木外形一头大、一头小。

买寿衣习惯用单数,5件,7件不等,蓝、藏青、灰色均可,忌用黑色。

不缀钮扣,缀布带系着。

而死者家属在死者弥留之际,亲属静候身旁“送终”。

气绝后,烧落气纸,将尸体移至正屋,置于床板或草铺上,头向下方,脸盖黄裱纸。

死者子女披麻戴孝,孝子手持哭丧棒,棒上用白纸条缠绕。

中国的婚丧习俗

中国的婚丧习俗

四、悬棺葬
• 中国古代葬式的一种。即 人死后,亲属殓遗体入棺, 将木棺悬置于插入悬崖绝 壁的木桩上,或置于崖洞 中、崖缝内,或半悬于崖 外。往往陡峭高危,下临 深溪,无从攀登。其俗流 行于南方少数民族地区, 悬置越高,表示对死者越 是尊敬。
五、天葬
• 天葬,就是将死者的尸体喂鹫鹰。鹫鹰食后飞上 天空,藏族则认为死者顺利升天。天葬在天葬场 举行,各地有固定地点。人死后,停尸数日,请 喇嘛念经择日送葬。出殡一般很早,有专人将尸 体送至天葬师首先焚香供神,鹫见烟火而聚集在 天葬场周围。天葬师随即将尸体衣服剥去,按一 定程序肢解尸体,肉骨剥离。骨头用石头捣碎, 并拌以糌粑,肉切成小块放置一旁。最后用哨声 呼来鹫,按骨、肉顺序分别喂食,直到吞食净尽 。
回族
中国丧葬方式
一、土葬
• 土葬,葬式之一,又 称埋葬,处理死人遗 体的一种方法,流行 于世界各地,一般是 把尸体先装在棺材里, 然后再把棺材埋在地 里(区别于‘火葬、 水葬’等)。
二、火葬
• 火葬是一种处理尸体的方式,具体而言是 以火把尸体烧成骨灰,然后安置在骨灰瓮 中、埋于土中、撒于水中或空中,甚至以 火箭射上太空。 印度教、佛教盛行火葬, 儒家、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则盛行土葬。自 从二十世纪开始,火葬在世界各地被提倡, 以节约稀少的耕地。现时中国大陆的火葬 比例为53%,美国为26%,英国为70%, 日本则超过90%。
火葬坑
骨灰
火葬仪器
三、水葬
• 水葬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葬法,即将死者 遗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 这种葬式在中国古代和现在的西藏地区比 较常见,一般是经济条件较差,亡雇不起 喇嘛念经超度的人家,对死者多采用此法, 另外,对死亡的孤寡人、幼童也用此葬法
水葬的三种方式

婚丧嫁娶风俗礼仪

婚丧嫁娶风俗礼仪

婚丧嫁娶风俗礼仪篇一:婚丧习俗一、传统中式婚礼习俗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祥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是指由求亲到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

分别为:“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

意喻新人早生贵子。

抬床的人、铺床的人、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

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闹洞房:早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讯,婚后如意吉祥。

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和象征。

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

嫁妆险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蝴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

当然各地的风俗语和讲究都不一样。

上头:男女双方都要旱灾行的婚前仪式。

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姐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姐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济南婚丧嫁娶习俗

济南婚丧嫁娶习俗

济南婚丧嫁娶习俗篇一:济南结婚风俗济南婚礼习俗单回双:指去接新娘的人数为单数,回来加上新娘刚好是双数,意制指成双成对,比翼双飞。

偷茶杯:指男方到女方家接新娘时,一般有一人偷偷将带把手的茶杯带回婆家。

不走回头路:指车队从婆家出发接新娘的路线和从娘家出发回婆家(或酒店)的路线不重复。

敲门砖:一般接新娘的人到新娘家的时候,往往会被“拒之门外”,只有往门里多塞几个红包,门里面的娘家人才会把门打开让接亲的人进屋。

上轿包子下轿面:即在新娘准备离开娘家时由新娘母亲给新娘吃水饺,而当接亲者顺利将新娘接回到婆家时,煮面给新娘。

喜宴开始之前,酒店桌面上一般摆放点心瓜子等。

一般为六样小碟,分别盛有喜烟,喜糖,白瓜子,黑瓜子及两样点心。

另外,还需在转盘中央摆放各类酒品及标明参加宴会客人的桌签,如新郎同学,新娘朋友,男方亲属,工作人员等等。

主席台座次一般分婆家跟娘家,即男女双方分别就坐,男左女右。

分别为双方父母,双方领导(包括证婚人及主婚人),双方亲属代表,介绍人等。

每方以四到六人为宜。

提示:别忘带:结婚证,结婚信物,父母给新人的红包。

别忘了给酒店厨师长,司机准备礼品或者红包。

给厨师长的礼品可以提前一两天送到,而司机们的礼品可以在出发前发送。

证婚人一般是男方的领导,而主婚人则是由父母主婚,但由于父母一般佩戴的胸花是父母的胸花,所以现在更多的情况是由双方领导出一位代表给他们主婚,而主席台上除证婚和主婚之外的领导佩戴贵宾胸花。

经验:是否考虑备清真席。

婚礼仪式长度一般控制在半小时左右,不宜过长或过短。

为了保证拍摄的全面性,给摄影,摄像师提供更好的条件,最好准备一辆不算在车队中的摄影摄像车,供摄影师和摄像师专门乘坐。

另外,现在更流行使用两个摄像师,拍摄时可以分为娘家和婆家两边分别摄像,婚礼时可以一个固定机位,一个流动机位,敬酒时可以一个摄像跟新人,一个摄像跟父母。

如果迎亲路线比较复杂,则最好是画一份路线图,标注路线,顺车地点等要素,给每一个司机发一份,这样就算是车队被红绿灯卡住,甚至有的车跟丢了,至少也可以按照路线图到达目的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地婚丧的习俗
篇一:婚丧习俗
一、传统中式婚礼习俗
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
“礼书”:礼物清单,当中祥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是指由求亲到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

分别为:
“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

意喻新人早生贵子。

抬床的人、铺床的人、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
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

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闹洞房:早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讯,婚后如意吉祥。

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和象征。

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

嫁妆险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蝴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

当然各地的风俗语和讲究都不一样。

上头:男女双方都要旱灾行的婚前仪式。

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姐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姐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婚嫁习俗。

如今已有些被人淡忘或忽略,
但其最传统的婚礼流程依然呈现在美满幸福的吉祥状态,无论在中国举办何种形式的婚礼,中式婚礼流程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

二、传统中式婚礼流程
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婚嫁习俗。

如今已有些被人淡忘或忽略,但其最传统的婚礼流程依然呈现在美满幸福的吉祥状态,无论在中国举办何种形式的婚礼,中式婚礼流程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

基本流程:
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

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末来和生活美满幸福。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敬茶改口:怍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
三、传统中式婚礼用品
我国传统的婚礼仪式,是喜悦的寓典礼,所以称为庆典。

结婚典礼全部使用体现吉祥的婚礼物品来装饰。

如张贴大红喜字,给新娘遮上红盖头,穿上大红袄,新郎胸前佩上大红绸等等。

这些红钯的吉祥物品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暗示着新婚夫妇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汉民族传统婚礼
《礼记·昏义》中的“昏”,原文作“昬”,得名于先民的亲迎礼于黄昏时进行,此时,日月渐替,含有“阳往阴来”之意,讲究天人合一的华夏先民选择了这么一个微妙的时刻,巧妙地诠释了婚义,同时也给这个仪式带上了神圣虔敬的情愫。

后来,当“昏”字加上了“女”字偏旁写作“婚礼”的时候,亲迎便不再限于静谧的黄昏了,当然这一仪式的神圣意识也逐渐淡去。

昏礼属于嘉礼之一,嘉礼以亲万民。

周制昏礼是后世婚礼的范本,后世的婚礼在各种异族文化的交流中有所发展,也融合了不少新的习俗,不过从纳采至亲迎、合卺而入洞房,即使内涵风韵数易其容,但基本仪制的结构没有明显变化。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

《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

”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

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
“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

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篇二:婚丧风俗习惯
农村婚丧习俗
姓名:
系别:
班级:
学号:
婚丧风俗习惯
话说“白里不从风,千里不从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在这里说说我们洛阳的婚丧嫁娶的风俗习惯。

一婚嫁习俗
(一)定亲:通常由男方请媒人提媒,经提婚后双方男女可自由联系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认识,理解。

经媒妁在男女两家多次往来,双方认定了婚事,就交换命单。

(二)择吉:命单又俗称下日子,即男方向女方请求婚期。

备礼传送庚帖,帖上有男子生辰八字。

女方接帖后,将其同女子的八字合在一起推算。

先请阴阳先生算出吉日,忌单日、晦日,尚双月双日,以花朝节和腊八节的日子最多。

选好后,用红纸写上喜日,备礼由媒人送至女方。

女方若无异议,双方着手各项婚事的准备,视为正式定亲。

婚约既定,不能更改。

(三)备婚:男方修建新房,装饰室内,女方购置嫁妆。

嫁妆有全嫁、半嫁之分。

全嫁者箱柜衣被四套俱全,取四季兴旺之意;半嫁则各样两套,象征成双成对。

中等人家多置全嫁,农户以半嫁者居多。

豪富置超全嫁妆,极尽奢华。

吉日前一二日,男方备大礼送至女方家中,内有大肉、鸡、鹅、衣物等。

(四)迎娶:迎亲的时间,即阴阳先生算出的吉日,不能误点必须按时,否则以后家人容易生病。

男家洞房、中堂、门、窗及树干张贴大红“囍”字,有正贴和倒贴,倒贴者取“喜到”之意。

迎亲时,男方备彩车至女家接亲。

伴娘必须是未婚的且是不能怀孕的。

车走后鼓乐先导,一路吹吹打打,
不时鸣放鞭炮。

入婆家门时,新娘要洗脸(有专门的侄子或兄妹、端洗脸水),换婚纱。

婆家摆设宴席。

至此,双方算顺利完成嫁娶礼仪。

二丧葬俗仪(一)入殓在农村虽现在实行火葬,可仍有一些风俗在农村实行。

死者家属要为逝去的人做棺木外形一头大、一头小。

买寿衣习惯用单数,5件,7件不等,蓝、藏青、灰色均可,忌用黑色。

不缀钮扣,缀布带系着。

而死者家属在死者弥留之际,亲属静候身旁“送终”。

气绝后,烧落气纸,将尸体移至正屋,置于床板或草铺上,头向下方,脸盖黄裱纸。

死者子女披麻戴孝,孝子手持哭丧棒,棒上用白纸条缠绕。

身系草绳或缠黑纱,穿草鞋或白面布鞋,盖棺后,用3枚大钉封口。

(二)出殡,出殡之际,亲友全体举哀,助丧者将牢盆举起,让丧主头顶片刻后摔碎于地,即碎便起棺,鞭炮,鼓乐齐鸣,孝匾、挽联、挽幛一起走到坟地。

坟地位置由阴阳先生确定,葬前打井坑,须一次挖成。

定好棺位放入棺才,封土。

(三)复三亡人安葬后,还要举行各种祭奠活动。

3日内,每日夜晚亲眷到坟上
送火把。

第三日孝眷到坟前摆祭,接土圆坟。

从亡人死亡之日起,每7日为一期(即“一七”),到灵前焚香化纸。

“五七”时,到坟前烧纸,并将纸制人、马、屋及生活用具烧掉。

孝子在“五七”之内(光山等县是百日内)不能理发剃须,不穿红戴绿,不赴喜宴,名曰“囚七”,替亡人坐牢。

下葬后,将亡人灵牌按男左女右安置在供桌上,每日早晚一炉香,中午供饭;直至满周年。

周年时,焚香、化纸,亲友参加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