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操作技术规范
无菌操作技术规范标准
![无菌操作技术规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1f0d74758fb770bf68a5524.png)
无菌操作技术规范无菌技术是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一系列操作技术。
无菌技术作为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而基础的技术,医护人员必须正确熟练地掌握,在技术操作中严守操作规程,以确保病人安全,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1、进行无菌操作的环境应清洁、宽敞。
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扫地、更换床单等工作,空气清新,无尘埃。
2、无菌操作前,操作人员要穿戴整洁,帽子须遮盖全部头发,口罩须盖住口鼻,并认真彻底洗手(七步洗手法)洗手方法:1)手掌对手掌;J3)两手指缝相对互擦摩擦手腕,然后彻底流水冲净指尖对手掌擦洗4)双手并扣互擦指背;J(7)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s,范围为双手、手腕及腕上10cm ,注意指尖、指缝、拇指、指关节等处清洗干净。
3、实施无菌技术操作必须使用无菌物品。
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4、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柜放置,并有明显标志。
无菌包需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
无菌包的有效期按7天计算,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
无菌柜应定期整理、清洁。
5、在无菌技术操作时,必须明确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6、使用无菌物品前必须认真检查无菌包包装完整性、标识有效性、即无菌包的名称、灭菌时间或失效期、签名等,检查包内外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等。
湿包或有明显水渍,密封容器的筛孔被打开,灭菌包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之处,包装破损或发霉,外包装指示带或包内指示卡变色没有达到标准或有疑问等情况,应视为污染,不能再使用。
不得使用过期无菌物品7、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应面向无菌区域并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操作过程中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触及无菌物。
操作时不可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
&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取用无菌物品时应用无菌持物钳/ 镊近距离夹取。
无菌持物镊/钳可用消毒液浸泡或干性保持。
无菌技术操作规范要求
![无菌技术操作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df09fb62daef5ef7bb0d3cee.png)
无菌技术操作规范要求1、环境要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必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治疗室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盖住,口罩须遮住口、鼻,并要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和非无菌物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经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入无菌容器内。
4、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外应注明物品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的先后顺序排列,放在固定的地方,以便取用。
无菌包在未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后应重新灭菌。
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以更换或重新灭菌.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检验科及实验室的消毒管理制度1、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个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2、开启的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在24小时内使用,过期不得再用,使用后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3、试管架应每周定期以2%“84”浸泡消毒;各种废弃标本,分类处理(焚烧或倒入2%“84”消毒液消毒后倒入污水池内).4、细菌室报告单用微波消毒后发放。
5、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处理。
6、室内保持清洁,每天紫外线消毒60分钟,物体表面用0.5%“84”擦拭。
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如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被污染时,应立即以4%“84”液进行处理防止扩散。
7、菌种、毒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处理。
微生物实验室无菌操作技术规范
![微生物实验室无菌操作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817e4f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61.png)
微生物实验室无菌操作技术规范目的:规范无菌操作流程,减少及避免染菌现象出现。
使用范围:无菌室及洁净区的操作。
无菌操作技术原则:1.环境要清洁,每次无菌操作结束后都需要对环境进行清理、清洗,避免操作前进行清扫。
2.做好个人卫生,进入无菌室前需修剪指甲、洗手,穿好无菌服,帽子需遮住所有头发,口罩遮住口鼻。
3.在无菌操作时,不可讲话、打喷嚏,对怀疑染菌的无菌物品不可使用。
内容:1.1 准备:工作人员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修剪指甲,备齐用物(如接种针、接种环、酒精灯、斜面、平皿、摇瓶、75%酒精棉、无菌水等),核对无菌用品、接种菌种的种类、型号。
1.2 所有实验使用的物品都需要进行消毒、灭杀,在进入洁净区前需要经传递窗进行紫外表面消毒30分钟以上。
1.3 开始实验前需要打开超净台的紫外灯,消毒半个小时以上。
超净台避免放入过多的物品,一般只放入当次实验所有的物品。
所使用的试剂和耗材都需事先进行灭菌,灭菌日期超过4天的需重新消毒。
1.4 进入洁净区前关闭紫外灯,并打开风机,等待半个小时以上,使臭氧尽量排放干净。
1.5 除去手腕等部位的饰品,穿好无菌服,戴好头套、口罩,做到“三不漏”:不暴漏头发、不暴漏口鼻、不暴漏躯干皮肤和衣物。
1.6 双手要进行清洗、消毒。
1.7 要经风淋室风淋30秒后再进入洁净室。
1.8 在局部百级区域操作要戴一次性无菌手套。
1.9 实验操作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进入洁净区的人员(不超过4人/间),并尽量减少人员走动。
1.10 所有要放入超净工作台的物品都需经过消毒液喷洒擦拭消毒。
1.11 无菌物品若取离超净台则视为已污染,不得放回再用。
无菌液体在取离超净台前必须密封其开口。
密封的无菌液体在放入超净台后,对其开口前须对开口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烤。
1.12 在拆开任何一次性无菌使用耗材的包装时都要在超净台内完成,并须同时保证与细菌直接接触的使用端/面不得与超净台内的任何物品发生触碰。
1.13 工作台面上的用品要放置有序、布局合理,一般说酒精灯(当工作不需要时也可不用)在中间,右手使用的物品在右侧,左手使用的物品在左侧。
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大全
![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d7d11af284ac850ad0242cd.png)
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大全无菌技术是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一系列操作技术。
无菌技术作为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而基础的技术,医护人员必须正确熟练地掌握,在技术操作中严守操作规程,以确保病人安全,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一、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1、进行无菌操作的环境应清洁、宽敞。
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扫地、更换床单等工作,空气清新,无尘埃。
2、无菌操作前,操作人员要穿戴整洁,帽子须遮盖全部头发,口罩须盖住口鼻,并认真彻底洗手(七步洗手法)洗手方法:1)手掌对手掌;2)手背对手掌;←3)两手指缝相对互擦;4)双手并扣互擦指背;↓5)拇指在掌心旋转擦洗;↓;←6)指尖对手掌擦洗。
(7)摩擦手腕,然后彻底流水冲净。
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s,范围为双手、手腕及腕上10cm,注意指尖、指缝、拇指、指关节等处清洗干净。
3、实施无菌技术操作必须使用无菌物品。
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4、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柜放置,并有明显标志。
无菌包需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
无菌包的有效期按7天计算,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
无菌柜应定期整理、清洁。
5、在无菌技术操作时,必须明确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6、使用无菌物品前必须认真检查无菌包包装完整性、标识有效性、即无菌包的名称、灭菌时间或失效期、签名等,检查包内外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等。
湿包或有明显水渍,密封容器的筛孔被打开,灭菌包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之处,包装破损或发霉,外包装指示带或包内指示卡变色没有达到标准或有疑问等情况,应视为污染,不能再使用。
不得使用过期无菌物品。
7、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应面向无菌区域并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操作过程中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触及无菌物。
操作时不可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
8、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取用无菌物品时应用无菌持物钳/ 镊近距离夹取。
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无菌技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ff5ceaf680203d8ce2f243d.png)
无菌技术操作规范(一)操作要点与评价标准项目操作要点评价要点分值评价等级仪表仪表端庄,服装整洁;修剪指甲,取下手表,正确应用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戴圆帽、戴口罩符合要求 5 5 3 1评估1.评估各种无菌物品的名称、灭菌日期及失效期、灭菌效果(灭菌指示胶带是否变为均匀一致的黑色)、灭菌包是否完整、包扎紧实、无潮湿;灭菌容器的盖及筛孔是否紧闭;评估灭菌手套的号码所用无菌物品均按要求查对3 3 2 12.评估操作环境是否清洁,宽敞;按照所提供环境评估物品应如何摆放,使其在操作中不互相跨越,在打开无菌包时有足够的空间操作台无尘土、宽敞物品摆放合理2 2 1 0操作前物品准备:⑴无菌镊子筒及持物钳包1套;⑵治疗盘1个;⑶2%碘酊;⑷75%酒精;⑸无菌棉签1包;⑹无菌治疗巾包1个;⑺无菌溶液1瓶;⑻清洁纱布2块;储槽1个(内置治疗碗数个);⑼弯盘1个;⑽无菌手套袋或一次性无菌手套1副⑾启瓶器1个;⑿记录卡片及不干胶标签数物品齐全、放置合理5 5 3 1个;⒀笔操作中无菌持物钳的使用1.用治疗车将用物推至操作台旁,擦拭桌面,将物品合理布局于操作台上,再次检查个人准备情况,开始操作物品齐全、放置合理5 5 3 12.再次核对无菌镊子筒及持物钳包的名称,检查包外灭菌日期及灭菌指示胶带是否变为均匀一致的黑色,包皮有无破损、潮湿、明显水渍检查完整、正确,包符合无菌要求3 3 2 13.遵循无菌原则打开无菌钳包,检查灭菌指示卡,取出镊子筒置于操作台面上,无菌持物钳置于筒内;包皮放于治疗车下层无菌观念强、无污染5 5 3 14.取不干胶标签记录打开日期及时间、打开者姓名,并贴于镊子筒盖上记录准确 2 2 1 0铺无菌盘5.取治疗盘放于合适位置,再次查对无菌治疗巾包的名称、包外灭菌日期、灭菌指示胶带变色情况,包皮情况检查完整、正确,包符合无菌要求3 3 2 16.选择宽敞的位置,打开无菌包,用无菌钳取出1块治疗巾,放于治疗盘内打包环境宽敞,不跨越无菌区3 3 2 17.如果包内还有治疗巾,将包按原折痕折好,记录打开日期及时间;如已没有治疗无菌观念强,无污染4 4 2 1巾,则将包皮放于治疗车下层8.双手捏住无菌巾上层两角的外面,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治疗盘内,上层向远端呈扇形折叠,开口边向外,治疗巾内面构成无菌区手未触及无菌巾内面,动作美观5 5 3 1无菌容器使用法9.检查无菌容器名称标识、灭菌指示胶带、灭菌日期、密闭情况,检查合格后,双手持储槽双耳打开储槽盖并放置稳妥检查,容器内灭菌指示卡检查完整、正确,打开容器时,手臂勿跨越容器上方4 4 2 110.用无菌持物钳取出两个治疗碗直接放于铺好的治疗盘内,手臂不跨越无菌区储槽盖全部打开,物品无触碰边缘3 3 2 111.将储槽盖严,双耳扣妥,手不可触及储槽的内面及边缘,注明首次打开储槽的日期及时间操作正确,注明开盖日期3 3 2 112.取无菌溶液,擦去尘土,再次核对药名、浓度、剂量、失效期,检查瓶盖是否松动、瓶身有无裂缝,溶液有无沉淀、变色、浑浊等检查完整、正确3 3 2 1 13.启开瓶盖,用拇指、食指或用双手拇消毒方法 5 5 3 1。
现行无菌技术操作及评分规范
![现行无菌技术操作及评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630b62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c.png)
现行无菌技术操作及评分规范
1. 引言
无菌技术是防止微生物污染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制药等领域。
为了确保无菌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制定一套操作规范和评分标准是必要的。
2. 操作规范
现行的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如下:
- 操作人员应穿戴无菌服装,包括手套、口罩、帽子等,以防止微生物的外源性污染。
- 操作区域应经过有效的清洁消毒,并保持无菌状态。
使用无菌工作台等设备时,需经常进行验证和维护。
- 实施无菌操作前,需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实操演练,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无菌器具、培养基、材料的无菌处理,避免接触非无菌物品。
- 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工作区域,并进行必要的记录和整理。
3. 评分标准
针对无菌技术的评分标准如下:
- 外观评分:无菌操作过程中,器具和材料的外观应无异物、
无明显污染和损坏。
- 培养基评分:采样后培养基的生长情况是判断无菌操作是否
成功的重要指标,应无菌培养基上应无菌生物的生长。
- 微生物评分:通过对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和计数,评定无菌操作的质量。
4. 结论
根据现行的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和评分标准,能够有效地保障无
菌技术的实施质量和结果。
为了持续改进和提高操作的可靠性,可
以定期进行评估和培训,及时修订规范和标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
需求。
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无菌技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b34f6d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b.png)
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简介本文档旨在规范无菌技术操作,以确保在实验室和医疗环境中的无菌条件。
无菌技术的正确应用对于保持实验的准确性和医疗过程的安全至关重要。
实验室无菌技术操作规范1. 消毒- 在进行无菌实验前,必须对操作台面、仪器、器皿和其他相关物品进行充分消毒。
-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和方法,确保有效杀灭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 消毒剂的使用应符合相关安全规范,并按照正确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操作。
2. 穿戴防护装备- 在进行无菌实验前,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 所有防护装备应保持干净,并定期更换。
3. 无菌操作- 在进行无菌实验时,必须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
- 避免直接触摸无菌培养基、试剂瓶口和其他无菌物品,使用消毒过的工具进行操作。
- 避免在无菌条件下开启和关闭,以免污染内部环境。
- 避免无菌培养基的长时间暴露在室外环境中。
4. 无菌实验台- 无菌实验台是进行无菌操作的重要工具。
- 实验台表面应保持干净,定期进行消毒,并避免附着物的积累。
- 实验台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维修。
医疗环境下的无菌技术操作规范1. 洗手- 所有医护人员都应定期洗手,并使用正确的洗手方法。
- 使用合适的肥皂和洗手液,并按照正确的洗手程序进行操作。
- 手部应充分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在接触无菌区域前后。
2. 穿戴手术服和手套- 在进行手术和其他无菌操作前,医护人员必须穿戴干净的手术服和手套。
- 手术服和手套应符合相关标准,保证其有效的无菌性。
3. 无菌场设置- 进行手术时,必须确保手术区域为无菌场。
- 无菌台面、无菌器械和其他无菌物品应按照正确的程序进行摆放和准备,以保持无菌条件。
4. 无菌操作程序- 在手术和其他无菌操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程序。
- 避免直接触摸无菌区域、无菌器械和无菌物品,使用消毒过的工具进行操作。
- 避免在无菌条件下开启和关闭,以免污染内部环境。
总结本文档介绍了在实验室和医疗环境中无菌技术操作的规范。
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制度
![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78229a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6.png)
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院内无菌技术操作,确保医疗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实现科学规范化要求,减少感染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医疗行业标准及规范,以及本医院相关政策制度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进行无菌技术操作的科室、试验室、手术室等。
第三条定义和简写词解释1.无菌技术操作:指在医疗环境中,通过一系列操作和措施,防备和掌控无菌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并依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
2.菌落:指细菌、真菌、酵母菌等微生物体增殖形成的可见光或有色的微生物聚集体。
3.污染:指无菌环境的微生物数量超出无菌状态下的微生物数量。
4.消毒:教唆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微生物。
5.无菌操作室:指特地用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的封闭环境。
6.无菌脱手技巧:指在操作过程中,保持手部清洁、无菌状态的技巧。
7.个人防护装备:指符合相关标准的隔离衣、口罩、手套、帽子等防护用品。
8.微生物培养基:指利用特定成分培养微生物的基质。
9.媒介传播:指微生物通过空气、生物、液体等途径传染的过程。
第二章环境要求第四条无菌操作室设计要求1.无菌操作室应依据不同的操作需求进行分区设计,确保不同操作之间的隔离。
2.无菌操作室应保持空气质量符合无菌技术操作的要求,包含温度、湿度、气流、过滤等。
3.无菌操作室内的墙面、地面、顶棚等应使用无尘、易清洁的料子,以减少污染源。
第五条空气净化设备与维护1.无菌操作室必需配备相应的空气净化设备,确保操作区域的空气质量符合要求。
2.空气净化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保养应符合相关规范。
第六条无尘操作台及设备1.无菌操作室内的操作台及设备应符合无菌技术操作的要求,料子应无毒、无菌。
2.无尘操作台及设备的清洁、维护和保养应定期进行,确保无菌状态。
第七条其他要求1.无菌操作室应定期进行微生物空气采样,对无菌操作室内环境进行监控。
2.无菌操作室内的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掌握相关无菌技术操作知识和技能。
无菌操作技术规范标准
![无菌操作技术规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fd48c119b6648d7c1c7467f.png)
无菌操作技术规范无菌技术是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一系列操作技术。
无菌技术作为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而基础的技术,医护人员必须正确熟练地掌握,在技术操作中严守操作规程,以确保病人安全,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一、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1、进行无菌操作的环境应清洁、宽敞。
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扫地、更换床单等工作,空气清新,无尘埃。
2、无菌操作前,操作人员要穿戴整洁,帽子须遮盖全部头发,口罩须盖住口鼻,并认真彻底洗手(七步洗手法)洗手方法:1)手掌对手掌;2)手背对手掌;←3)两手指缝相对互擦;4)双手并扣互擦指背;↓5)拇指在掌心旋转擦洗;↓;←6)指尖对手掌擦洗。
(7)摩擦手腕,然后彻底流水冲净。
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s,范围为双手、手腕及腕上10cm,注意指尖、指缝、拇指、指关节等处清洗干净。
3、实施无菌技术操作必须使用无菌物品。
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4、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柜放置,并有明显标志。
无菌包需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
无菌包的有效期按7天计算,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
无菌柜应定期整理、清洁。
5、在无菌技术操作时,必须明确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6、使用无菌物品前必须认真检查无菌包包装完整性、标识有效性、即无菌包的名称、灭菌时间或失效期、签名等,检查包内外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等。
湿包或有明显水渍,密封容器的筛孔被打开,灭菌包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之处,包装破损或发霉,外包装指示带或包内指示卡变色没有达到标准或有疑问等情况,应视为污染,不能再使用。
不得使用过期无菌物品。
7、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应面向无菌区域并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操作过程中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触及无菌物。
操作时不可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
8、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取用无菌物品时应用无菌持物钳/ 镊近距离夹取。
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无菌技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c33551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3f.png)
细菌菌落总数(cfu/cm2)=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采 样 面积(cm2)
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
卫生手消毒:监测细菌菌落数总数≤10cfu/cm² 外科手消毒:监测细菌菌落数总数≤5cfu/cm²
四、无菌技术操作
➢ (一) 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 ➢ (二) 无菌包使用法 ➢ (三) 铺无菌盘法 ➢ (四) 取用无菌溶液法 ➢ (五) 戴无菌手套法
无菌包的注意事项
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2.无菌包包布通常选用质厚、致密、未脱脂的双层
棉布制成 3.打开无菌包时手只能接触包布四角的外面,不可
触及包布内面,不可跨越无菌区
无菌包的注意事项
4.包内物品未用完,应按原折痕包好,注明开包 日期及时间,限24小时内使用
5.无菌包应定期消毒灭菌,有效期7天,如包内 物品超过有效期,被污染或者包布受潮,则需 重新灭菌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三)无菌物品管理有序规范 ①存放环境:适宜的室内环境要求温 度低于24℃,相对湿度<70%,机 械通风换气4-10次/h;无菌物品应存 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并置于高 出地面20cm、距离天花板超50cm、 离墙远于5cm处的物品存放柜或架上, 以减少来自地面,屋顶和墙壁的污染。
1、洗手: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 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2、卫生手消毒: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 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3、外科手消毒: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或皂液)和流 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 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无菌技术的重要性
无菌技术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基本而重要的技术, 其基本的操作方法根据科学原则制订,任何一个环 节都不能违反,每个医务人员都必须熟练掌握并严 格遵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菌操作技术规范
无菌技术是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一系列操作技术。
无菌技术作为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而基础的技术,医护人员必须正确熟练地掌握,在技术操作中严守操作规程,以确保病人安全,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一、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
1、进行无菌操作的环境应清洁、宽敞。
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扫地、更换床单等工作,空气清新,无尘埃。
2、无菌操作前,操作人员要穿戴整洁,帽子须遮盖全部头发,口罩须盖住口鼻,并认真彻底洗手(七步洗手法)
洗手方法:1)手掌对手掌;
2)手背对手掌;
←3)两手指缝相对互擦;
4)双手并扣互擦指背;↓
5)拇指在掌心旋转擦洗;↓
;
←6)指尖对手掌擦洗。
(7)摩擦手腕,然后彻底流水冲净。
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s,范围为双手、手腕及腕上10cm,注意指尖、指缝、拇指、指关节等处清洗干净。
3、实施无菌技术操作必须使用无菌物品。
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4、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柜放置,并有明显标志。
无菌包需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
无菌包的有效期按7天计算,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
无菌柜应定期整理、清洁。
5、在无菌技术操作时,必须明确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6、使用无菌物品前必须认真检查无菌包包装完整性、标识有效性、即无菌包的名称、灭菌时间或失效期、签名等,检查包内外化学指示胶带变
色情况等。
湿包或有明显水渍,密封容器的筛孔被打开,灭菌包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之处,包装破损或发霉,外包装指示带或包内指示卡变色没有达到标准或有疑问等情况,应视为污染,不能再使用。
不得使用过期无菌物品。
7、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应面向无
菌区域并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手臂应
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操作过程中
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触及无菌物。
操
作时不可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
8、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取用无菌物品时应用无菌持物钳/ 镊近距离夹取。
无菌持物镊/ 钳可用消毒液浸泡或干性保持。
湿式无菌持物钳、筒及筒内消毒液每周更换一次,干式无菌持物筒和钳每4h更换一次,一旦污染随时更换。
9、无菌物品取出后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应用无菌巾包(盖)好,超过4h不得使用。
开启的无菌药液须注明时间。
开启的无菌溶液须在4h内使用,其他溶液不得> 24h。
注射治疗时,应用无菌盘,抽出的药液不得> 2h。
10、用于无菌技术操作的棉球、棉签、纱布。
根据一次用量的标准,独立包装。
用无菌容器盛放的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24 h。
11、消毒皮肤用的碘伏、酒清应密闭保存。
病区盛放消毒溶液的容器每周灭菌2次。
二、无菌技术的操作流程
医务人员在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前,首先戴好帽子,帽子要求遮盖全部头发,然后按七步洗手法洗手后戴口罩,环境要求宽敞、清洁。
(一)戴无菌手套
1、查看无菌手套:展开无菌手套包,一手掀起手套袋开口处查看袋中手套的摆放,将手套反褶部分移到近身处。
2、提取手套:两手同时掀起手套开口处,分别捏住两只手套的反褶部分(手套内面)向前向上一次性取出两只手套。
3、戴手套:一只手提取两只手套的反褶部分(手套内面),另一只手五
指并拢,伸入至手套指根部,再张开五指对准手套五指戴上。
再用带好手套的手四指并拢插入另一手套的反褶内面(手套外面),分别用食、小指支撑手套反褶内面挠、尺两侧顶端,未戴手套的手对准手套的手指插入手套内;将手套的反折部翻上套在工作服袖口或手术衣袖口上。
(二)铺无菌治疗盘:
1、取无菌治疗巾
(1)用清洁小毛巾抹拭治疗盘
(2)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第6条对无菌治疗巾包、无菌持物钳进行核实,备用。
(3)将无菌治疗巾包平放在清洁、干燥的操作台上,解开系带,卷放于包布下,按原折顺序由远到近逐层打开无菌包。
2、铺无菌治疗盘
(1)用双手分别捏无菌巾的一边左右两上角外面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治疗盘上,将上层折成扇形,边缘向外,治疗巾内面构成无菌面。
(2)按需夹取无菌物品有序摆放于无菌盘内,用两手捏着治疗巾的外面,拉开扇形折叠层遮盖于物品上。
(3)治疗巾上下边边缘向下折一次,保持无菌面相对密闭性。
(4)准备好的无菌盘若不马上使用,需注明铺盘的日期、时间、有效期4 h 。
(三)无菌持物钳使用
1、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第6条的要求核对、检查无菌包。
2、解开系带,卷放于包布下,按原折顺序逐层打开无菌包,取出无菌持物钳筒,取出无菌持物钳放于无菌持物钳筒内备用,干燥保存有效期4
h ,用灭菌剂保存时有效期7天。
3、取物时打开筒盖,操作者用手持钳的上1 / 3 以上处,闭合钳端取出持物钳,避免接触容器边缘而被污染,用2%戌二醛保存的无菌持物钳使用时钳端向下,防止浸泡液倒流而污染钳端。
4、到远外取物时,要连同无菌持钳筒一起移动持物钳。
5、取物后,把钳端闭合垂直放回无菌持物钳筒内,并盖好盖。
(四)取无菌溶液
1、首先清洁无菌溶液瓶外的灰尘。
2、核对无菌溶液名称、浓度、有效期、检查溶液有无沉淀、混浊、变色,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缝。
3、用启瓶盖器开启瓶盖,然后用拇指与食指或双手拇指将瓶塞边缘向上翻起。
4、用一食指和拇指夹住瓶塞将其拉出。
5、用一手拿溶液瓶签朝向掌心,先倒出少许以冲洗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溶液至无菌溶器中。
6、倒毕塞进瓶塞,消毒瓶塞、瓶盖,然后盖好,未用完者需注明开启日期、时间。
(五)无菌容器的使用
1、检查无菌容器名称、灭菌日期。
2、取物时,打开无菌容器盖,内面向下,用持物钳夹取无菌物品,若是在口杯类无菌容器内取物时,一手打开容器盖,一手用持物钳夹取无菌物品。
3、取物后,立即将盖盖严。
4、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容器底部,不能触及容器边缘及内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