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86947

合集下载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关于“属于”的概念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 a?A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高中一年级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一年级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一年级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一年级数学必修一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 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熟悉坐标系中点、坐标轴、坐标等概念。

2. 函数与方程:理解函数的概念及性质,熟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三次函数等常见函数类型,了解方程的概念及解方程的方法。

3. 直线与圆:了解直线的性质,熟悉直线的方程及直线间的关系。

了解圆的性质,了解如何确定一个圆。

4. 不等式与线性规划: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解不等式的方法。

熟悉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及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方法。

5. 平面向量: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及性质,掌握平面向量的运算法则,包括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及点积等。

6. 数列与数列的表示方法:了解数列的概念及性质,熟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常见数列。

掌握递推公式及通项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7. 三角函数:熟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及图像。

了解解三角函数方程的方法。

8. 解直角三角形: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基本关系,熟悉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9.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掌握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整理及数据的分析方法,熟练运用统计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

10. 概率与统计: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及性质,熟悉概率计算方法及概率的应用。

熟悉统计学中的基本术语和统计图表的理解与应用。

以上是高中一年级数学必修一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高中一年级的数学学习非常重要。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知识点,文档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知识点,文档

第1讲会集一、会集的相关看法1、会集〔朴素会集论中的定义〕:会集就是“一堆东西〞,记为A、B、C会集里的“东西〞,叫作元素,记为a、b、c2、元素的 3 个特点:(1)确定性:关于任意一个元素 , 要么它属于某个指定会集 , 要么它不属于该会集 , 二者必居其一;(2)互异性:同一个会集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3)无序性:任意改变会集中元素的排列次序, 它们依旧表示同一个会集。

3、会集与元素的关系〔属于,不属于〕符号:a∈A, a ? A 二者必居其一4、会集的分类:⑴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会集.⑵无量集:含有无量个元素的会集.⑶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会集. 记作φ注意:〔 1〕{a}与{( a,b)} 都是单元素集〔2〕{ 0} ,{ },{φ}之差异〔 3〕“〞符号拥有全体之意{ }〔 4〕常用会集的专用字母:R: 实数集Q:有理数集Z: 整数集N: 自然数集N*或 N+:正整数集二、会集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形如a, b, c, d .2、描述法形如x p x , 其中是代表元素,p x 是属性 .3、 Venn〔文氏图〕:用一条封闭曲线围成的图形表示会集的方法。

三、会集间的根本关系1、子集定义:A? B ?? x∈ A 有 x∈ B注意: A ? B??x∈A 但 x?B显然:〔 1〕A ?A或(2〕Φ? A(3〕假设A? B,B? C那么A? C2、集相等:A=B ? A? B 且 B? A3、真子集:显然:4假设非空,那么A A5 A的子集中除外,都是 A的真子集6A B C A C结论:一个会集有n个元素,那么它有2n个子集,有 2n1个真子集,2n2个非空真子集。

第 2 讲会集的运算一、交集:1、定义: A I B x x A且 x B说明:1 x A I B x A且 x B2 x A I B x A或 x B3 A I B实质上是 A、 B的公共局部图示:2、性质A I,IB,I=,AIU =A A=A A A AA I B=A A B二、并集:1、定义: A U B x x A或 x B说明:1 x A U B x A或 x B2 x A U B x A且 x B3 A I B实质上是 A、B凑在一起图示:2、性质,A UB ,,AU A=A A AU =A AUU=U AU B=B A B三、补集:全集:由〔所考虑的〕所有元素组成的会集。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关于“属于”的概念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 ∈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aÏA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ÎR| x-3>2}或{x| x-3>2}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相关概念1.集合的定义:把一些特定的对象放在一起,形成一个集合,其中每个对象被称为元素。

2.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确定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要么是这个集合的元素,要么不是。

互异性: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只算一个元素。

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断两个集合是否相同,只需要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相同,不需要考虑元素的排列顺序是否相同。

3.集合的表示方法:用大括号表示集合,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如果一个集合A中的每个元素都是另一个集合B中的元素,那么A是B的子集,记作A⊆B。

特殊情况:如果A=B,则称A和B相等,记作A=B。

2.“相等”关系:如果一个集合A包含于另一个集合B中,且B包含于A中,那么A和B相等,记作A=B。

一、集合的基本概念1.集合的定义: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互不相同的对象所组成的整体。

2.元素: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叫做该集合的元素。

3.子集:如果一个集合A中的所有元素都属于另一个集合B,那么集合A就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A⊆B。

4.相等:如果两个集合A和B有相同的元素,那么它们就是相等的,记作A=B。

5.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集合的概念1.集合的描述: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2.集合的三个特性:(1)描述性:“集合”是一个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它同平面几何中的“点”、“线”、“面”等概念一样,都只是描述性地说明.(2)整体性:集合是一个整体,暗含“所有”、“全部”、“全体”的含义,因此一些对象一旦组成了集合,这个集合就是这些对象的总体.(3)广泛性:组成集合的对象可以是数、点、图形、多项式、方程,也可以是人或物等.3.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确定性:对于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即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不能是模棱两可的)判断给定的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或者不在这个集合里,二者必居其一.(2)互异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是不能重复出现的.(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排列无先后顺序,任意调换集合中的元素位置,集合不变.4.集合的符号表示通常用大写的字母,,,…表示集合,用小写的字母,,表示集合中的元素.5.集合的相等当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时,就说这两个集合相等.集合与集合相等记作.6.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1)属于:如果是集合中的元素,就说属于集合,记作,读作属于.(2)不属于:如果不是集合中的元素,就说不属于集合,记作,读作不属于.7.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如方程的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如不等式的解组成的集合.8.常用数集及其记法(1)正整数集:全体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或.(2)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集,记作.(3)整数集: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5)实数集: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9.集合表示的方法(1)自然语言: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描述集合的方法.如所有正方形组成的集合,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例如,三角形的集合.(2)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其格式是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逗号隔开,然后用花括号括起来.例如,我们可以吧“地球上的四大洋”组成的集合表示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把“方程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表示为.(3)描述法:通过描述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一般格式为,其中是集合中的元素代表,则表示集合中的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例如,不等式的解集可以表示为.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 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如果集合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为集合的子集,记为或()读作集合包含于集合(或集合包含集合).集合是集合的子集可用图表示如下:A(B)4或关于子集有下面的两个性质:(1)反身性:;(2)传递性:如果,且,那么.2.真子集如果集合,但存在元素,且,我们称集合是集合的真子集,记为(或),读作集合真包含于集合(或集合真包含集合).集合是集合的真子集可用图表示如右.B A53.集合的相等如果集合,且,此时集合与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集合与集合相等,记为 .集合与集合相等可用图表示如右.4.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我们规定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一个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1)(是任意一个集合);(2)().1.3集合的运算1.并集自然语言: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或属于集合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与的并集,记A (B )6作(读作“并”).符号语言: .图形语言:A (B )AB BA(5) A =BA (4)B B(3)A (2)A 与B 没有有公共元素BA BA(1)A 与B 有公共元素,相互不包含理解:或包括三种情况:且;且;且.并集的性质:(1);(2);(3);(4);(5),;(6).2.交集自然语言:一般地,由属于集合且属于集合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与的交集,记作(读作“交”).符号语言:.图形语言:A(B)BAB A BA(5)A=B,A B=A=B(4)B A,A B=B(3)A B,A B=AA B(2)A 与B 没有公共元素,A B=(1)A 与B 有公共元素,且互不包含理解:当与没有公共元素时,不能说与没有交集,只能说与的交集是.交集的性质:(1);(2);(3);(4);(5),;(6).3.补集(1)全集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2)补集的概念自然语言:对于一个集合,由属于全集且不属于集合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相对于全集的补集,记为.符号语言:图形语言:A10补集的性质(1);(2);(3);(4).1.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一般地,“若,则”为真命题,是指由通过推理可以得出.这时,我们就说,由可推出,记作,并且说是的充分条件,是的必要条件.在生活中, 是成立的必要条件也可以说成是: (表示不成立),其实,这与是等价的.但是,在数学中,我们宁愿采用第一种说法.如果“若,则”为假命题,那么由推不出,记作.此时,我们就说不是的充分条件,不是的必要条件.2.充要条件如果“若,则”和它的逆命题“若则”均是真命题,即既有,又有就记作.此时,我们就说是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为充要条件.显然,如果是的充要条件,那么也是的充要条件.概括地说,如果,那么与互为充要条件.“是的充要条件”,也说成“等价于”或“当且仅当”等.1.5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全称量词短语“所有的”,“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常见的全称量词还有“一切”,“每一个”,“任给”,“所有的”等.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量词命题.全称量词命题“对中的任意一个,有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读作“对任意属于,有成立”.(2)存在量词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常见的存在量词还有“有些”,“有一个”,“对某个”,“有的”等.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存在量词命题.存在量词命题“存在中的元素,使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读作“存在中的元素,使成立”.2.全称量词命题和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1)全称量词命题的否定全称量词命题:,,它的否定:,.全称量词命题的否定是存在量词命题.(2)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存在量词命题:,,它的否定:,.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是全称量词命题.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2.1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1.比较原理;;.2.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 如果,那么;性质2 如果,,那么;性质3 如果,那么;性质4 如果,那么;性质5 如果,,那么.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 如果,那么;如果,那么.即性质2 如果,,那么.即,.性质3 如果,那么.由性质3可得,.这表明,不等式中任何一项可以改变符号后移到不等号的另一边.性质4 如果,,那么;如果,,那么.性质5 如果,,那么.性质6 如果,,那么.性质7 如果,那么(,).2.2 基本不等式1.重要不等式,有,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2.基本不等式如果,,则,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叫做正数,的算术平均数,叫做正数,的几何平均数.基本不等式表明: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3.与基本不等式相关的不等式(1)当时,有,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2)当,时,有,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3)当时,有,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4.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已知,,那么(1)如果积等于定值,那么当时,和有最小值;(2)如果和等于定值,那么当时,积有最大值.2.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1.一元二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不等式,称为一元二次不等式.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解的对应关系第三章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1.函数的概念设,是非空的实数集,如果对于集合中的任意一个数,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在集合中都有唯一确定的的数和它对应,那么就称为从集合到集合的一个函数,记作,.其中,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的值相对应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显然,值域是集合的子集.2.区间:设,是两个实数,而且,我们规定:(1)满足不等式的实数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2)满足不等式的实数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3)满足不等式或的实数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表示为: , .这里的实数,都叫做相应区间的端点.这些区间的几何表示如下表所示.(4)实数集可以表示为,“”读作“无穷大”,“”读作“负无穷大”,“”读作“正无穷大”.满足,,,的实数的集合,用区间分别表示为 ,,.这些区间的几何表示如下表所示.注意:(1)“”是一个趋向符号,表示无限接近,却永远达不到,不是一个数. (2)以“”或“”为区间的一端时,这一端点必须用小括号.3.函数的三要素(1)定义域;(2)对应关系;(3)值域.值域随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的确定而确定.4.函数的相等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分别相同,那么就说这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5.函数的表示方法(1)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叫做解析法.解析法是表示函数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这种表示法从“数”的方面简明、全面地概括了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2)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法.图象法直观地表示了函数值随自变量值改变的变化趋势,从“形”的方面刻画了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说明:将自变量的一个值作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作为纵坐标,就得到坐标平面上的一个点.当自变量取遍函数的定义域中的每一个值时,就得到一系列这样的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函数的图象.函数的图象在轴上的射影构成的集合就是函数的定义域,在轴上的射影构成的集合就是函数的值域.函数的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3)列表法通过列表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例如,初中学习过的平方表、立方表都是表示函数关系的.6.分段函数(1)分段函数的概念有些函数在其定义域内,对于自变量的不同取值区间,有着不同的对应关系,这样的函数称为分段函数.如(1) , (2).说明:①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处理分段函数问题时,要先确定自变量的取值在哪个区间,从而选取相应的对应关系.②分段函数在书写时用大括号把各段函数合并写成一个函数的形式.并且必须指明各段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③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所有取值区间的并集,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只能写成一个集合的形式,不能分开写成几个集合的形式.④分段函数的值域是各段函数在对应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值域的并集.(2)分段函数的图象分段函数有几段,它的图象就由几条曲线组成.在同一坐标系中,根据每段的定义区间和表达式依次画出图象,要注意每段图象的端点是空心点还是实心点,组合到一起就得到整个分段函数的图象.3.2 函数的基本性质函数的性质是指在函数变化过程中的不变性和规律性.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增函数设函数的定义域为I,区间D I.如果,,当时,都有,那么就称函数在区间D上单调递增.特别地,当函数在它的定义域上单调递增时,我们就称它是增函数.(2)减函数设函数的定义域为I,区间D I.如果,,当时,都有,那么就称函数28在区间D上单调递增.特别地,当函数在它的定义域上单调递减时,我们就称它是减函数.(3)单调性、单调区间、单调函数如果函数在区间D上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那么就说函数在区间D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叫做的单调区间.如果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具有单调性,那么就称此函数在这个区间上是单调函数.(4)证明函数在区间D上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基本步骤如下:①设值:设,且 ;②作差: ;③变形:对变形,一般是通分,分解因式,配方等.这一步是核心 ,要注意变形到底;④判断符号,得出函数的单调性.(5)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①最大值:设函数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1)对于任意的,都有;(2)存在,使得.那么我们称M是函数的最大值.②最小值:设函数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1)对于任意的,都有;(2)存在,使得.那么我们称是函数的最小值.2.奇偶性(1)偶函数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如果,都有,且,那么函数就叫做偶函数.关于偶函数有下面的结论:①偶函数的定义域一定关于原点对称.也就是说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为偶函数的一个必要条件;②偶函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反之也成立;③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上的增减性相反.(2)奇函数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如果,都有,且,那么函数就叫做奇函数.关于奇函数有下面的结论:①奇函数的定义域一定关于原点对称.也就是说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为奇函数的一个必要条件;②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反之也成立;③如果奇函数当时有意义,那么.即当有意义时,奇函数的图象过坐标原点;④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上的增减性相同.3.3幂函数1.幂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为常数)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对于幂函数,我们只研究,,,,时的图象与性质.2.五个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x 1 2xx-132递减在上数上递减定点3.4函数的应用(一)略.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4.1 指数1.n次方根与分数指数幂(1)方根如果,那么叫做的次方根,其中,且.①当是奇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是正数,负数的方根是负数.这时,的方根用符号表示.②当是偶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这时,正数的正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负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 正的次方根与负的次方根可以合并写成().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式子叫做根式,这里叫做根指数,叫做被开方数.关于根式有下面两个等式:;.2.分数指数幂(1)正分数指数幂(,,,).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2)负分数指数幂(,,,).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3)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①(,,);②(,,);③(,,).3. 无理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性质(1)无理数指数幂的概念当是无理数时,是无理数指数幂.我们可以通过有理数指数幂来认识无理数指数幂.当的不足近似值和过剩近似值逐渐逼近时,和都趋向于同一个数,这个数就是.所以无理数指数幂(,是无理数)是一个确定的数.(2)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适用于实数指数幂,即对于任意实数,,均有下面的运算性质.①(,,);②(,,);③(,,).4.2 指数函数1.指数函数的概念函数(,且)叫做指数函数,其中指数是自变量,定义域是.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般地,指数函数(,且)的图象和性质如下表所示:时,4.3 对数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那么数叫做以为底的对数,记作x=logN.a其中叫做对数的底数,叫做真数.当,且时,.2. 两个重要的对数(1)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并把记为.(2)自然对数:以(是无理数,…)为底的对数叫做自然对数,并把记作.3. 关于对数的几个结论(1)负数和0没有对数;(2);(3).4. 对数的运算如果,且,,,那么(1);(2);(3)().5. 换底公式(,且,,,).4.4 对数函数1. 对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且)叫做对数函数,其中是自变量定义域是.2.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 反函数指数函数(,且)与对数函数(,且)互为反函数,它们的定义域与值域正好互换.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4. 不同函数增长的差异对于对数函数()、一次函数()、指数函数()来说,尽管它们在上都是增函数,但是随着的增大,它们增长的速度是不相同的.其中对数函数()的增长速度越来越慢;一次函数()增长的速度始终不变;指数函数()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总之来说,不管(),(),()的大小关系如何,()的增长速度最终都会大大超过()的增长速度;()的增长速度最终都会大大超过()的增长速度.因此,总会存在一个,当时,恒有.4.5 函数的应用(二)1.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我们把使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的实数解,也是函数的图象与轴的公共点的横坐标.所以方程有实数解函数有零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公共点.(2)函数零点存在定理如果函数在区间上的图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且有,那么,函数在区间内至少有一个零点,即存在,使得,这个也就是方程的解.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对于在区间上图象连续不断且的函数,通过不断地把它的零点所在区间一分为二,使所得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给定精确度,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近似值的一般步骤如下:(1)确定零点的初始区间,验证.(2)求区间的中点.(3)计算,并进一步确定零点所在的区间:①若(此时),则就是函数的零点;②若(此时),则令;③若(此时),则令.(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若,则得到零点的近似值(或);否则重复步骤(2)~(4).由函数零点与相应方程解的关系,我们可以用二分法来求方程的近似解.3. 函数模型的应用用函数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如下:这一过程包括分析和理解实际问题的增长情况(是“对数增长”“直线上升”还是“指数爆炸”);根据增长情况选择函数类型构建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通过运算、推理、求解函数模型;用得到的函数模型描述实际问题的变化规律,解决有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往往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帮助画图、运算等.第五章 三角函数5.1 任意角和弧度制1.任意角(1)角的概念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射线在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分别叫做角的始边和终边.(2)正角、负角、零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成的角叫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成的角叫负角;一条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而形成的角叫零角.这样,我们就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了任意角.(3)象限角当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除端点外)在第几象ABO 44限,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如果角的终边落在坐标轴上,这时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4)终边相同的角所有与角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即任一与角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与整数个周角的和.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有无数多个,它们相差的整数倍;象限角的表示:第一象限角的集合第二象限角的集合第三象限角的集合第四象限角的集合终边落在坐标轴上的角在以后的学习中很重要,它们的表示如下表.位 置表 示终边在轴非负半轴终边在轴非正半轴终边在轴终边在轴非负半轴终边在轴非正半轴终边在轴终边在坐标轴2. 弧度制(1)弧度的概念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在半径为的圆中,弧长为的弧所对的圆心角为,那么.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0.(2)弧度与角度的换算(3)关于扇形的几个公式设扇形的圆心角为(),半径为,弧长为,则有①;②; ③.5.2 三角函数的概念1. 三角函数的概念(1)三角函数的定义一般地,任意给定一个角,它的终边48与单位圆相交于点.把点的纵坐标叫做的正弦函数,记作,即;把点的横坐标叫做的余弦函数,记作,即;把点的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比值叫做的正切函数,记作,即().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统称为三角函数,通常将它们记为:正弦函数 ,;余弦函数 ,;49正切函数 ,().设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上任意一点(不与原点重合)的坐标为,点与原点的距离为.可以证明:;;.(2)几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三角函数值如下表所示:。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集合的分类(1)按元素属性分类,如点集,数集。

(2)按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无限集关于集合的概念:(1)确定性:作为一个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这就是说,不能确定的对象就不能构成集合,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也就确定了。

(2)互异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或说是互异的),这就是说,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同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集合的一个元素。

(3)无序性:判断一些对象时候构成集合,关键在于看这些对象是否有明确的标准。

集合可以根据它含有的元素的个数分为两类: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非负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集,记作N;在自然数集内排除0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全体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统称,一切有理数都可以化成分数的形式。

)实数全体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其中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就包括整数和分数。

数学上,实数直观地定义为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数。

)1.列举法:如果一个集合是有限集,元素又不太多,常常把集合的所有元素都列举出来,写在花括号“{}”内表示这个集合,例如,由两个元素0,1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0,1}.有些集合的元素较多,元素的排列又呈现一定的规律,在不致于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也可以列出几个元素作为代表,其他元素用省略号表示。

例如:不大于100的自然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0,1,2,3,…,100}.无限集有时也用上述的列举法表示,例如,自然数集N可表示为{1,2,3,…,n,…}.2.描述法:一种更有效地描述集合的方法,是用集合中元素的特征性质来描述。

例如:正偶数构成的集合,它的每一个元素都具有性质:“能被2整除,且大于0”而这个集合外的其他元素都不具有这种性质,因此,我们可以用上述性质把正偶数集合表示为{x∈R│x能被2整除,且大于0}或{x∈R│x=2n,n∈N+},大括号内竖线左边的X表示这个集合的任意一个元素,元素X 从实数集合中取值,在竖线右边写出只有集合内的元素x才具有的性质。

高一必修一数学知识点文库

高一必修一数学知识点文库

高一必修一数学知识点文库一、函数与方程函数的定义及性质函数的表示方法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方程的基本概念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三次方程一元高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二、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数列的基本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与应用三、平面向量平面向量的定义与性质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的夹角与垂直判定向量的平移与共线判定四、解析几何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直线、圆的方程平面图形的性质与判定坐标变换与平移五、三角函数弧度制与角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三角方程与三角不等式六、数与式实数与有理数整式与分式整式的加、减、乘、除法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分式方程与分式不等式七、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最值与平移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与实际应用韦达定理与根与系数的关系八、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周期性函数的垂直平移函数的水平平移九、导数与函数的应用导数的定义与性质函数的导数与导数的应用极值与最值问题函数的图像与曲线的凹凸性十、三角恒等变换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概念三角恒等变换的证明与应用三角恒等变换的推广三角方程与三角恒等变换的综合应用十一、立体几何点、线、面与体的基本概念多面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相似与全等旋转体的体积与表面积十二、概率与统计事件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的计算方法频率与概率的关系统计图的绘制与分析总体与样本的概念以上是高一必修一数学知识点的文库,涵盖了重要的数学概念、性质、公式和应用。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同学们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为进一步学习高级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 集合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是由一些确定、互异、无序的元素组成。

常用的数集有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集合的表示法有自然语言法、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

集合可以分为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间有子集、真子集和集合相等的关系。

子集表示A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真子集表示A是B的子集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集合相等表示A和B互为子集。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的基本运算有交集、并集和补集。

交集表示同时属于A和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并集表示属于A或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补集表示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补充: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是将其化为|x|a的形式进行求解。

含有ax+b的绝对值不等式可以化为|ax+b|c的形式进行求解。

注意:文章中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有问题的段落,因此不需要删除和改写。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判别式为 $\Delta = b^2-4ac$,根据判别式的大小关系可以得到不等式的解集。

对于二次函数 $y=ax^2+bx+c(a>0)$,它的图象是一个开口朝上的抛物线。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a>0)$,它的根可以通过公式 $x_{1,2}=\frac{-b\pm\sqrt{\Delta}}{2a}$ 求得,其中$\Delta=b^2-4ac$,当 $\Delta>0$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当 $\Delta=0$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当$\Delta<0$ 时,方程没有实根。

对于一元二次不等式 $ax^2+bx+c>0(a>0)$,它的解集为$\{x|xx_2\}$,其中 $x_1$ 和 $x_2$ 分别是方程$ax^2+bx+c=0$ 的两个实根,且 $x_10)$ 时,它的解集为$\{x|x_10)$ 时,它的解集为 $\{x|x\neq-\frac{b}{2a}\}$。

高中数学必修一最全知识点汇总

高中数学必修一最全知识点汇总

高中数学 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个非空子集,它有22n -非空真子集.【1.1.3】集合的基本运算名称 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交集A B{|,x x A ∈且}x B ∈(1)A A A = (2)A ∅=∅ (3)A B A ⊆ A B B ⊆ BA并集A B{|,x x A ∈或}x B ∈(1)A A A = (2)A A ∅= (3)A B A ⊇ AB B ⊇BA补集UA{|,}x x U x A ∈∉且1()U A A =∅2()U A A U =【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解集||(0)x a a <> {|}x a x a -<< ||(0)x a a >>|x x a <-或}x a >||,||(0)ax b c ax b c c +<+>>把ax b +看成一个整体,化成||x a <,||(0)x a a >>型不等式来求解()()()U U U A B A B =()()()UU U A B A B =(判别式24b ac ∆=-0∆> 0∆= 0∆<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 O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根21,242b b ac x a-±-=(其中12)x x <122b x x a==-无实根20(0)ax bx c a ++>>的解集1{|x x x <或2}x x >{|x }2b x a≠-R20(0)ax bx c a ++<>的解集12{|}x x x x <<∅ ∅〖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概念①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①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 b ,(,]a b ;满足,,,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记做[,),(,),(,],(,)a a b b +∞+∞-∞-∞.注意:对于集合{|}x a x b <<与区间(,)a b ,前者a 可以大于或等于b ,而后者必须 a b <,(前者可以不成立,为空集;而后者必须成立). (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f x 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②()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③()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⑤tan y x =中,()2x k k Z ππ≠+∈.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⑦若()f 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a b ,其复合函数[()]f g x 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a g x b ≤≤解出.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⑩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求函数值域与最值的常用方法:①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或最值.②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③判别式法:若函数()y f x =可以化成一个系数含有y 的关于x 的二次方程2()()()0a y x b y x c y ++=,则在()0a y ≠时,由于,x y 为实数,故必须有2()4()()0b y a y c y ∆=-⋅≥,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⑤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⑧函数的单调性法.【1.2.2】函数的表示法(5)函数的表示方法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6)映射的概念①设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映射,记作:f A B →.②给定一个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且,a A b B ∈∈.如果元素a 和元素b 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 叫做元素a 的象,元素a 叫做元素b 的原象.〖1.3〗函数的基本性质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函数的单调性①定义及判定方法②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③对于复合函数[()]y f g x =,令()u g x =,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减;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减.(2)打“√”函数()(0)af x x ax=+>的图象与性质 ()f x 分别在(,]a -∞-、[,)a +∞上为增函数,分别在[,0)a -、(0,]a 上为减函数.(3)最大(小)值定义①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大值,记作max ()f x M =.②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小值,记作max ()f x m =.【1.3.2】奇偶性(4)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 性 质定义图象判定方法 函数的奇偶性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数....(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偶函数....(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y 轴对称)②若函数()f x 为奇函数,且在0x =处有定义,则(0)0f =.③奇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反. ④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补充知识〗函数的图象(1)作图利用描点法作图:yxo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②化解函数解析式; ③讨论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 ④画出函数的图象. 利用基本函数图象的变换作图:要准确记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各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 ①平移变换0,0,|()()h h h h y f x y f x h ><=−−−−−−−→=+左移个单位右移|个单位0,0,|()()k k k k y f x y f x k ><=−−−−−−−→=+上移个单位下移|个单位②伸缩变换01,1,()()y f x y f x ωωω<<>=−−−−→=伸缩 01,1,()()A A y f x y Af x <<>=−−−−→=缩伸③对称变换()()x y f x y f x =−−−→=-轴()()y y f x y f x =−−−→=-轴 ()()y f x y f x =−−−→=--原点1()()y x y f x y f x -==−−−−→=直线 ()(||)y y y y f x y f x =−−−−−−−−−−−−−−−→=去掉轴左边图象保留轴右边图象,并作其关于轴对称图象 ()|()|x x y f x y f x =−−−−−−−−−→=保留轴上方图象将轴下方图象翻折上去(2)识图对于给定函数的图象,要能从图象的左右、上下分别范围、变化趋势、对称性等方面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注意图象与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关系. (3)用图函数图象形象地显示了函数的性质,为研究数量关系问题提供了“形”的直观性,它是探求解题途径,获得问题结果的重要工具.要重视数形结合解题的思想方法.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2.1〗指数函数【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根式的概念①如果,,,1nx a a R x R n =∈∈>,且n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当n 是奇数时,a 的n 次当n 是偶数时,正数a 的正的n负的n次方根用符号表示;0的n 次方根是0;负数a 没有n 次方根.n 叫做根指数,a 叫做被开方数.当n 为奇数时,a 为任意实数;当n 为偶数时,0a ≥.n a =;当na =;当n 为偶数时,(0)|| (0)a a a a a ≥⎧==⎨-<⎩.(2)分数指数幂的概念①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0,,,m na a m n N +=>∈且1)n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②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1()0,,,m m nn aa m n N a -+==>∈且1)n >.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注意口诀:底数取倒数,指数取相反数.(3)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①(0,,)rsr sa a aa r s R +⋅=>∈ ②()(0,,)r s rs a a a r s R =>∈③()(0,0,)r r rab a b a b r R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4〖2.2〗对数函数【2.2.1】对数与对数运算(1)对数的定义①若(0,1)xa N a a =>≠且,则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log a x N =,其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真数.②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③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log (0,1,0)xa x N a N a a N =⇔=>≠>.(2)几个重要的对数恒等式log 10a =,log 1a a =,log b a a b =.(3)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常用对数:lg N ,即10log N ;自然对数:ln N ,即log e N (其中 2.71828e =…). (4)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0,1,0,0a a M N >≠>>,那么①加法:log log log ()a a a M N MN += ②减法:log log log a a aM M N N-= ③数乘:log log ()na a n M M n R =∈ ④log a N a N =⑤log log (0,)b n a a nM M b n R b=≠∈ ⑥换底公式:log log (0,1)log b a b N N b b a =>≠且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5)对数函数(6)反函数的概念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A ,值域为C ,从式子()y f x =中解出x ,得式子()x y ϕ=.如果对于y 在C 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式子()x y ϕ=,x 在A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式子()x y ϕ=表示x 是y 的函数,函数()x y ϕ=叫做函数()y f x =的反函数,记作1()x f y -=,习惯上改写成1()y f x -=.(7)反函数的求法①确定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②从原函数式()y f x =中反解出1()x f y -=;③将1()x f y -=改写成1()y f x -=,并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8)反函数的性质①原函数()y f x =与反函数1()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②函数()y f x =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其反函数1()y f x -=的值域、定义域.③若(,)P a b 在原函数()y f x =的图象上,则'(,)P b a 在反函数1()y f x -=的图象上.④一般地,函数()y f x =要有反函数则它必须为单调函数.〖2.3〗幂函数(1)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函数y x α=叫做幂函数,其中x 为自变量,α是常数.(2)幂函数的图象(3)幂函数的性质①图象分布:幂函数图象分布在第一、二、三象限,第四象限无图象.幂函数是偶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二象限(图象关于y 轴对称);是奇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是非奇非偶函数时,图象只分布在第一象限.②过定点: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通过点(1,1).③单调性:如果0α>,则幂函数的图象过原点,并且在[0,)+∞上为增函数.如果0α<,则幂函数的图象在(0,)+∞上为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象无限接近x 轴与y 轴.④奇偶性:当α为奇数时,幂函数为奇函数,当α为偶数时,幂函数为偶函数.当qpα=(其中,p q 互质,p 和q Z ∈),若p 为奇数q 为奇数时,则q py x =是奇函数,若p 为奇数q 为偶数时,则q py x =是偶函数,若p 为偶数q 为奇数时,则q py x =是非奇非偶函数.⑤图象特征:幂函数,(0,)y x x α=∈+∞,当1α>时,若0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下方,若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上方,当1α<时,若0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上方,若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下方.〖补充知识〗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①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②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③两根式:12()()()(0)f x a x x x x a =--≠(2)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①已知三个点坐标时,宜用一般式.②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与对称轴有关或与最大(小)值有关时,常使用顶点式. ③若已知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且横线坐标已知时,选用两根式求()f x 更方便.(3)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①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对称轴方程为,2bx a=-顶点坐标是24(,)24b ac b a a--.②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函数在(,]2b a -∞-上递减,在[,)2b a -+∞上递增,当2bx a=-时,2min 4()4ac b f x a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函数在(,]2b a -∞-上递增,在[,)2ba -+∞上递减,当2bx a=-时,2max 4()4ac b f x a -=. ③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当240b ac ∆=->时,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11221212(,0),(,0),||||M x M x M M x x =-. (4)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根的分布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是二次函数中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知识在初中代数中虽有所涉及,但尚不够系统和完整,且解决的方法偏重于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关系定理(韦达定理)的运用,下面结合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系统地来分析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分布.设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实根为12,x x ,且12x x ≤.令2()f x ax bx c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此类问题:①开口方向:a ②对称轴位置:2bx a=- ③判别式:∆ ④端点函数值符号.①k <x 1≤x 2 ⇔②x 1≤x 2<k ⇔③x 1<k <x 2 ⇔ af (k )<0④k 1<x 1≤x 2<k 2 ⇔⑤有且仅有一个根x 1(或x 2)满足k 1<x 1(或x 2)<k 2⇔ f (k 1)f (k 2)<0,并同时考虑f (k 1)=0或f (k 2)=0这两种情况是否也符合⑥k 1<x 1<k 2≤p 1<x 2<p 2 ⇔ 此结论可直接由⑤推出.(5)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在闭区间[,]p q 上的最值 设()f x 在区间[,]p q 上的最大值为M ,最小值为m ,令01()2x p q =+. (Ⅰ)当0a >时(开口向上) ①若2b p a -<,则()m f p = ②若2b p q a ≤-≤,则()2b m f a =- ③若2b q a->,则()m f q =xxx①若02b x a -≤,则()M f q = ②02b x a->,则()M f p =(Ⅱ)当0a <时(开口向下) ①若2b p a -<,则()M f p = ②若2b p q a ≤-≤,则()2b M f a =- ③若2b q a->,则()M f q =①若02b x a -≤,则()m f q = ②02b x a->,则()m f p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D x x f y ∈=,把使0)(=x f 成立的实数x 叫做函数))((D x x f y ∈=的零点。

高中必修一数学知识点总结(14篇)

高中必修一数学知识点总结(14篇)

高中必修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1)列举法:{a,b,c……}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4)Venn图: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2.“相等”关系:A=B(5≥5,且5≤5,则5=5)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A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③如果AB,BC,那么AC④如果AB同时BA那么A=B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三、集合的运算运算类型交集并集补集定B}).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由S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即CSA=韦恩图示性质AA=AAΦ=ΦAB=BAABAABBAA=AAΦ=AAB=BAABAABB(CuA)(CuB)=Cu(AB)(CuA)(CuB)=Cu(AB)A(CuA)=UA(CuA)=Φ.例题:1.下列四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____)A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B著名的艺术家C一切很大的书D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2.集合{a,b,c}的真子集共有个4.设集合A=,B=,若AB,则的取值范围是5.50名学生做的物理、化学两种实验,已知物理实验做得正确得有40人,化学实验做得正确得有31人,两种实验都做错得有4人,则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人。

(完整版)必修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必修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 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

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个子集,它有21n-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 -非空真子集.【1。

1.3】集合的基本运算(8)交集、并集、补集B{x A A =A ∅=∅ AB A ⊆ A B B ⊆并集A B{|,x x A ∈或}x B ∈(1)AA A =(2)A A ∅= (3)A B A ⊇ A B B ⊇BA补集U A{|,}x x U x A ∈∉且1()U A A =∅2()U A A U =【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解集||(0)x a a <> {|}x a x a -<< ||(0)x a a >>|x x a <-或}x a >||,||(0)ax b c ax b c c +<+>>把ax b +看成一个整体,化成||x a <,||(0)x a a >>型不等式来求解(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判别式24b ac ∆=-0∆> 0∆= 0∆<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O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根21,242b b ac x a-±-=(其中12)x x <122b x x a==-无实根20(0)ax bx c a ++>>的解集1{|x x x <或2}x x >{|x }2b x a≠-R20(0)ax bx c a ++<>的解集12{|}x x x x <<∅ ∅【1。

(word完整版)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文档

(word完整版)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文档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 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会集与函数看法一、会集相关看法1、会集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会集,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2、会集的中元素的三个特点:1.元素确实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说明:(1)关于一个给定的会集,会集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也许是也许不是这个给定的会集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会集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样的对象,同样的对象归入一个会集时,仅算一个元素。

(3)会集中的元素是同样的,没有先后序次,因此判断两个会集可否同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可否同样,不需观察排列序次可否同样。

(4 会集元素的三个特点使会集自己拥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会集的表示:{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用拉丁字母表示会集: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2.会集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N*或 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 R关于“属于〞的看法会集的元素平时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是会集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会集A 记作 a∈A ,相反,a 不属于会集 A 记作 a?A列举法:把会集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尔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会集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会集的方法。

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会集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 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4、会集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会集2.无量集含有无量个元素的会集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会集例:{x|x2=-5}二、会集间的根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有两种可能〔1〕A 是B 的一局部,;〔2〕A与 B 是同一会集。

反之: 会集 A 不包含于会集B,或会集B 不包含会集A,记作AB或BA2.“相等〞关系(5≥5,且 5≤5,那么 5=5)实例:设A={x|x2-1=0} B={-1,1} “元素同样〞结论:关于两个会集A 与 B,若是会集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会集B 的元素,同时,会集 B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会集 A 的元素,我们就说会集A 等于会集B,即:A=B①任何一个会集是它自己的子集。

高中数学必修一最全知识点汇总

高中数学必修一最全知识点汇总

高中数学必修一最全知识点汇总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 集合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整体,其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常用的数集有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a∈M或a∉M。

集合的表示法有自然语言法、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

集合可以分为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包括子集、真子集和集合相等。

子集表示为A⊆B,真子集表示为A⊂B,集合相等表示为A=B。

已知集合A有n(n≥1)个元素,则它有2个子集,2^(n-1)个真子集,2^(n-1)个非空子集和2^n-2个非空真子集。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的基本运算包括交集、并集和补集。

交集表示为A∩B,并集表示为A∪B,补集表示为A的补集。

补集的性质为A∪A的补集=全集,A∩A的补集=空集。

2.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含绝对值的不等式|x|0)的解集为{-aa(a>0)的解集为{xa}。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二次方程类似,可以通过移项、配方法和求根公式等方式求解。

1.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将$ax+b$看作一个整体,化成$|x|c(c>0)$,$|x|>a(a>0)$型不等式来求解。

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通过判别式$\Delta=b^2-4ac$,确定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像,分类讨论$\Delta>\Delta'$,$\Delta=\Delta'$和$\Delta0)$的根$x_1,x_2$(其中$x_10$和$y<0$的解集。

3.函数及其表示3.1 函数的概念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B$的一个函数,记作$f:A\to B$。

高中数学必修1主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1主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1主要知识点总结一.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

、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真子集有个。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

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B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函数1.函数是什么?定义理解:函数非空数集A 到非空数集B 的一种对应关系f (1)要求:数与数的一对一(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函数的定义域的常用求法:分母0≠;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0≥;3、对数的真数0>; 函数的解析式的常用求法:定义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函数的最值的常用求法:配方法、换元法、不等式法、几何法、单调性法 2.相同函数: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相同.3.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像法4.函数的两大性质:单调性、奇偶性,()0()()[,]()()0,()[,](,),()0,()0()0y f x f x x y f x y f x a b f a f b y f x a b c a b f c c f x f x ====⋅<=∈===零点:对于函数()我们把使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数学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数学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数学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数学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一、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1、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1假如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假如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2、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平行、相交、异面;直线与平面—平行、相交、直线属于该平面〔线在面内,最易忽视〕;平面与平面—平行、相交。

3、异面直线:平面外一点A与平面一点B的连线和平面内不经过点B的直线是异面直线〔判定〕;所成的角范围〔0,90〕度〔平移法,作平行线相交得到夹角或其补角〕;两条直线不是异面直线,那么两条直线平行或相交〔反证〕;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平移法,把异面问题转化为相交直线的夹角二、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直线与平面平行〔核心〕定义: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判定: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平行于此平面〔由线线平行得出〕性质: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两平面的交线平行2、平面与平面平行定义: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判定: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性质: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假如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3、常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平行四边形对边、已知直线作一平面找其交线三、空间中的垂直关系1、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直线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判定:假如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的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性质:垂直于同一贯线的两平面平行推论:假如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0,90】度,平面内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说成的锐角,特别规定垂直90度,在平面内或者平行0度2、平面与平面垂直定义: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是直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判定: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性质: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数学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高中数学导数知识点一、早期导数概念————非常的形式大约在1629年法国数学家费马讨论了作曲线的切线和求函数极值的方法1637年左右他写一篇手稿《求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笔记——王以然1 / 23必修一第一章:集合第一节:集合的含义及表示一、定义:(描述性)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不同的二、表示:1.列举法:A={a、b}2.描述法:{x|p(x)}代表元分割线代表元满足的性质3.图示法:(数轴、Venn图)三、特点: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四、常用数集N自然数集N*、N+正整数集Z整数集Q有理数集R实数集五、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两者必居其一)∈、a Ma M六、集合相等两个集合所含元素完全相同A B=七、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 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第二节:子集、全集、补集(一)子集一、定义(文字)A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符号)B A ⊆(或)A B ⊇ (图形)B A 或A(B)(二)真子集一、定义(文字)B A ⊆,且B 中至少有一元素不属于A (符号)A ≠⊂B (或B ≠⊃A ) (图形)B A注意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A ≠∅⊂(A 为非空子集)(三)补集一、定义 (文字)设U A ⊆,由U 中不属于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U 的子集A 的补集(符号)U A ð={|,}x x U x A ∈∉且 (图形)第二节:子集、全集、补集(一)交集一、定义(文字)由所有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符号){|,x x A ∈且.}x B ∈(图形)BA(二)并集一、 定义(文字)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者..属于集合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符号){|,x x A ∈或.}x B ∈(图形)1(三)区间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规定闭区间 a x b ≤≤ [,]a b ;开区间 a x b << (,)a b ;半开半闭区间 (左闭右开)a x b ≤< [,)a b(左开右闭)a x b <≤ (,]a b,,,x a x a x b x b ≥>≤<[,),(,),(,],(,)a a b b +∞+∞-∞-∞.注意:对于集合{|}x a x b <<与区间(,)a b ,前者a 可以大于或等于b ,而后者必须a b <,(前者可以不成立,为空集;而后者必须成立).第二章:函数第一节:函数的概念一、定义: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二、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三、相同函数: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四、函数定义域:1.()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 2. ()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3. 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4. 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5. tan y x =中,()2x k k Z ππ≠+∈.6. 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7. 若()f 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8. 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a b ,其复合函数[()]f g x 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a g x b ≤≤解出.9. 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10. 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五、求函数值域(最值):1. 观察法:初等坐标函数2. 配方法:二次函数类3. 判别式法:二次函数类 2()4()()0b y a y c y ∆=-⋅≥4. 不等式法:基本不等式5. 换元法:变量代换、三角代换6. 数形结合法:函数图象、几何方法7. 函数的单调性法.8. 分离常数法:反比例类六、函数的表示方法:● 解析法● 列表法● 图象法(不是所有函数都有图像)七、分段函数八、复合函数九、求函数解析式1. 配凑(换元)法2. 待定系数法:已知函数模型3. 方程组法: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第二节:函数的简单性质(一) 、单调性一、定义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 x ..2.时,都有f(x ...1.)<f(x .....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当x .1.< x ..2.时,都有f(x ...1.)>f(x .....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注意1. 不在区间..内谈单调增或单调减都无意义 2. 端点不计入区间3. 一般情况下单调区间不能并4. 单调区间≠区间单调二、证明1. 任取2. 作差3. 变形4. 定号5. 下结论三、证明1. 定义2. 初等坐标函数、已知函数3. 函数图象(某个区间图象)4. 复合函数:同増异减(二)、最值一、定义(1)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① 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 ② 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大值,记作max ()f x M =. (2)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① 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② 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小值,记作max ()f x m =. ● 注意:开区间无最值二、题型● 定函数动区间 ● 动函数定区间● 注意:抓住对称轴和区间的相对关系(二)、奇偶性 一、定义(1)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数....(2)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偶函数....二、证明1. 定义域f(x)的定义域...为—— 任意的 ⊆x —— 2. f(-x)与f(x) 3. 下结论正确——严格证明 错误——举出反例奇函数 偶函数 既奇又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 两个反例 注意:1. 分段函数要分段讨论2. 0可单独讨论3. 若函数()f x 为奇函数,且在0x =处有定义,则(0)0f = 三、应用1. 定义(一般到一般)2. 代“0”(特殊到一般) 需检验四、奇偶性●若奇函数在(a,b)上单调增,则在(-a,-b)上单调增●若偶函数在(a,b)上单调增,则在(-a,-b)上单调减第三节:映射的概念一、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的元素和它对应,....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那么这样的对应叫做集合A到B的映射,记作:f A BB●注意可用树状图考虑第三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第一节:指数函数(一)、根式一、定义如果,,,1nx a a R x R n=∈∈>,且n N+∈,那么x叫做a的n次方根➢当n是奇数时,a的n➢当n是偶数时,正数a的正的n负的n次方根用符号➢0的n次方根是0;负数a没有n次方根.根指数根式被开方数●当n为奇数时,a为任意实数;当n为偶数时,0a≥.二、性质:(0)||(0)a aaa a≥⎧==⎨-<⎩n a=;当na=;当n为偶数时,.三、分数指数幂1. (0,,)r s r s a a a a r s R +⋅=>∈2. ()(0,,)r s rs a a a r s R =>∈3.()(0,0,)r r rab a b a b r R =>>∈ (二)指数函数一、定义函数(0x y a a =>且1)a ≠叫做指数函数二、图像与性质三、图像移动及解析式变化➢ 平移变换0,0,|()()h h h h y f x y f x h ><=−−−−−−−→=+左移个单位右移|个单位0,0,|()()k k k k y f x y f x k ><=−−−−−−−→=+上移个单位下移|个单位➢ 伸缩变换01,1,()()y f x y f x ωωω<<>=−−−−→=伸缩 01,1,()()A A y f x y Af x <<>=−−−−→=缩伸➢ 对称变换()()x y f x y f x =−−−→=-轴()()y y f x y f x =−−−→=-轴 ()()y f x y f x =−−−→=--原点1()()y x y f x y f x -==−−−−→=直线 ()(||)y y y y f x y f x =−−−−−−−−−−−−−−−→=去掉轴左边图象保留轴右边图象,并作其关于轴对称图象 ()|()|x x y f x y f x =−−−−−−−−−→=保留轴上方图象将轴下方图象翻折上去四、指数型复合函数换元 取值范围、单调性同增异减初级坐标函数 值域、单调性五、指数函数的应用1. 审题 归纳2. 建模 注意定义域 “指数型函数”模型3. 求解(解模)4. 还原(结论——答) ● 注意1. 每一个步骤读一遍题2. 注意定义域、精确度第二节:对数函数(一)对数 一、定义如果a (.a .>.0.,.a .≠.1.).的b 次幂等于N 即a b=N那么就称b 是以a 为底N 的对数 记作log a N=b底数 真数.二、互化log x a x N a N a a N =⇔=>≠> x a x N a N a a N =⇔=>≠ (x a x N a N a a =⇔=>≠ x ax N a a N =⇔=>≠> (a x N N a a N ==>≠>对数 底数 真数 底数 指数 幂 根指数 被开方数 方根三、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 常用对数:lg N ,即10log N ;➢ 自然对数:ln N ,即log e N (其中 2.71828e =…).四、运算1. 加法:log log log ()a a a M N MN +=2. 减法: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3. 数乘:log log ()n a a n M M n R =∈4. logaNa N =5. log log (0,)bn a anM M b n R b=≠∈ 6. 换底公式:log log (0,1)log b a b NN b b a=>≠且 (二)对数函数一、定义函数log (0a y x a =>且1)a ≠叫做对数函数二、图像与性质过定点(1,0)、(a,1)渐近线y轴三、题型1.比较大小①利用单调性②利用图像(真数相同)③利用中间值2.解不等式3.求值4.判断奇偶性第三节:幂函数一、定义函数y xα=叫做幂函数,其中x为自变量,α是常数一、图像与性质● 定义域:(0,)+∞一定有定义 ● 过定点:(1,1). ● 单调性:[0,)+∞上➢ 0α>,过原点、(0,)+∞上为增函数. ➢ a=0,常函数➢ 0α<,(0,)+∞上为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象无限接近x 轴与y 轴. ● 奇偶性:➢ 当α为奇数时,幂函数为奇函数, ➢ 当α为偶数时,幂函数为偶函数.➢ 当q pα=(其中,p q 互质,p 和q Z ∈),若p 为奇数q 为奇数时,则q py x =是奇函数,➢ 若p 为奇数q 为偶数时,则q py x =是偶函数, ➢ 若p 为偶数q 为奇数时,则qp y x =是非奇非偶函数. ● 图象特征:幂函数,(0,)y x x α=∈+∞,➢ 当1α>时,若0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下方,若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上方,➢ 当1α<时,若0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上方,若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下方.第四节:函数的应用(一)、零点一、定义对于函数))((D x x f y ∈=,把使0)(=x f 成立的实数x 叫做函数))((D x x f y ∈=的零点二、意义函数)(x f y =的零点 方程0)(=x f 实数根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 注意 1. 零点不是点 2. 穿过零点,y y 值变号,穿过零点(图像连续不断......) 三、求法1.(代数法) ① 证单调区间 ② 零点定理1.(几何法)交点(二)、零点定理 一、定义设函数f(x)在闭区间[a,b]上连续..,且f(a)× f(b)<0,那么在开区间(a,b )内至少有函数f(x)的一个零点二、应用(二次函数的实根分布)已知二次函数 2()f x ax bx c =++(a >0)设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a >0)的两实根为12,x x ,①k <x 1≤x 2∆ >0k <2b x a=-f (k )>0②x 1≤x 2<k∆ >0k >2bx a=-f (k )>0③x 1<k <x 2f (k )<0④k1<x1≤x2<k2∆>0f(k1)>0f(k2)>0k1<2bxa=-<k2⑤k1<x1<k2f(k1)>0f(k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