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合集下载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成为各类竞争的实质,拥有了人才资源等于拥有了竞争的主动权,人才投资是回报最高的投资。广大机关、企业等单位,各级领导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尊重人才,注重人才引进、培养,通过保障人才的福利待遇等措施,不断增强单位人才储备,增强核心竞争力。
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人才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的重要推动力量,人才资源成为最具战略意义的第一资源。人才的活力取决于机制和环境,有效的机制和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人才的大量涌现和健康成长。要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促进各类人才的全面发展。创新人才的评价和使用机制,确立以能力、业绩而不是以学历、资历为主要依据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
自古以来,人才兴邦的道理被事实反复证明,当今我们正在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其中如何看待人才是核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皆可成才、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的人才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切实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正确的人才观不仅要注重引进培育人才,古人云“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引进人才的同时更要注重发现人才。无论是在机关还是在企业,各级领导是最直接的“伯乐”,要通过提供平台、搭建载体,给人才锻炼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赛场“选马”,不断挖掘人才,发现人才。
用好人才是引进人才、挖掘人才的根本。不仅要学会育才,更要擅长驭才。驭才最根本的办法在于做到用人所长,因人定岗,根据专长爱好,将人才安排其最能发挥其特长的职位上。对于其短处,我们在尊重的同时,要注意帮其补短,实现扬长与补短的相结合,最终达到人才潜能的最大发挥。
要以爱才之心、识才之举、容才之量、用才之艺,千方百计做好发现、培养、凝聚人才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各项事业中来,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和人才辈出的局面。

深刻认识树立科学人才观的重大意义

深刻认识树立科学人才观的重大意义

作者:中国社科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姜辉执笔深刻认识树立科学人才观的重大意义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人才竞争的客观需要。

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浪潮不断高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各种自然物质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耗比重不断减少,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导产业。

技术密集、智力密集产业的比重显著上升。

知识与人才已经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支点。

人才作为知识的创造者、承担者、传播者、使用者,正在成为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随着全球范围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同经济、科技的竞争能力紧密相连,而人才正日益成为核心的竞争力。

人才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谁占据了这个制高点,谁就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因此,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应对国际人才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客观需要。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要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开放的关键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和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工作逐步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人事管理机制和制度。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精选多篇)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精选多篇)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精选多篇)第一篇: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人才工作,落实好人才强国战略,这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抓紧抓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从当代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克服在人才问题上的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

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人才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则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要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

这对我们这样一个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每一个人的发展创造了广阔天地。

要按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切实实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把每一个人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

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

要树立有较高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和有丰富实践经验与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都是人才的观念,努力形成谁勤于学习、勇于投身时代创业的伟大实践,谁就能获得发挥聪明才智的机遇,就能成为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有用之才的社会氛围,创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谈教师如何树立科学人才观-精品文档

谈教师如何树立科学人才观-精品文档

谈教师如何树立科学人才观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是教材的开发者,是教学的传授者。

现代教育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树立科学人才观。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谈谈我对教师树立科学人才观的几点认识。

一、教师要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教师是各种创造型人才的造就者。

教师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热爱教育事业,还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师要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以身作则,忠于职守,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

教师不仅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言传身教,要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人格以及言行举止来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教师要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教师要认真学习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不断运用符合时代发展的新知识来充实自己,密切关注国内外的时事政治,在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学习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勇于探索,推陈出新。

教师不仅要具备全面掌握并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还要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要深刻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探索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人人成才提供广阔的天地和更多的机会,为学生以后走上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师要尊重学生健康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

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尊重的。

作为教师,我们更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当作与教师平等的人来对待,还要尊重学生的特点,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认可每个学生的认知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发挥出来。

教师要客观地评价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自信,都学会尊重别人。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和推动。

在当今社会,为了推动创新和研究的进步,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显得尤为重要。

科学的人才观应当包括对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要求,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力和应对挑战能力的科学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

首先,科学的人才观要求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科学素养是指个体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等方面的素养水平。

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才,不仅要善于运用科学思维,还要熟练掌握科学方法并具备广博的科学知识。

因此,科学教育应当从儿童时期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知识的积累。

同时,科学素养也应当与人文素养相结合,培养出既具备科学眼光又有人文情怀的科学人才。

其次,科学的人才观要求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的科学人才。

创新精神包括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勇于挑战传统观念以及勇于承担风险等特质。

科学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教育他们勇于质疑和创新,培养他们具备从问题中发现机会和创造价值的能力。

此外,还应当加强科学人文交叉培养,促进不同学科的交流和融合,为科学创新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再次,科学的人才观要求注重团队合作。

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多学科的集成和合作,单打独斗的科学家已经难以取得重大突破。

因此,科学人才应当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善于协商、沟通和合作,能够有效地与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进行协作。

科学教育应当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方式,锻炼他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并激发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动力。

最后,科学的人才观要求关注社会责任。

科学人才应当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意识到自己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对社会和人类的影响,积极参与科技伦理的讨论和引领。

科学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关注社会问题和科学伦理,并通过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和参与社会服务等方式,将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社会实践,为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做出贡献。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引导大学生更新就业观念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引导大学生更新就业观念
形势 和新 的情况 ,需 要在 “ 重 知识 、尊 重人 才 、尊重 劳 动 、尊 尊
重创 造 ”方 针 指 导下 ,树立 科 学 人 才 观 。< 中共 中 央 国务 院关 于 进 一 步加 强人 才 工作 的决 定 )指 出 ,树立 科学 人 才观 ,就是 要树 立 “ 才 ” 存在 于 人 民群 众 之 中 。只 要具 有 一 定 的知 识或 技 能 , 人 能 够进 行创 造性 劳 动 ,为推进 社 会 主义 物 质文 明 、政治 文 明 、精 神 文 明 建设 ,在 建 设 中国 特 色 社会 主 义 伟 大 事业 中作 出积 极 贡 献 ,都 是党 和 国 家需 要 的人 才 。要坚 持 德 才 兼备 原 则 ,把 品德 、 知 识 、能力 和 业绩 作 为衡 量人 才 的 主要标 准 ,不 唯学 历 、不唯 职
“ 而优 则 仕 ”( : 论 语 ・ 张 》 ,读 书是 为 了做 官 ,而 学 注 < 子 )
学 生 只要对 某 个教 师所 教 的某 个学 科 产生 浓厚 的 兴趣 ,即使 负担
个 学生 都 能 处 在 主动 的 学 习 情 感 当 中 。
五 、在 实践 活动 中培 养学 生 的创 造 力
( )人 才是 具超 常 做 事 能 力的 “ 袖 ”人 物 一 领 传统 的人才 观认 为 评价 人才 的标 准 看这 个人 能 否做 事 、能否 干出一 番超 群 的伟 业 。翻开 中 国远古 时期 的 神话 史册 ,那 时称 颂
“ 才 ”是 一 个历 史 的 概 念 ,不 同 时期 有 不 同 的 内涵 。新 的 人
近 2 万人 。党和 国家十 分关心 大学生 就业 ,采取 多种措 施 ,积极 O
应对 就业 难 的 问题 。作 为 就业 主体 的大 学生 ,在 大众 化 教育 的 背 景下 ,树 立科 学 的人才 观 ,更新 就业 观念 无 疑是 解决 就业 难 的一

论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论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维普资讯
农机论坛
宜 昌市机 电工程 学校
“ 国以人兴 ,政 以才治” “ 。 为政之道 ,要在得人 ” 。 “ 小康大业 ,人才为本” 。在新 的历史时期 ,以胡锦涛 同志 为总书记 的党 中央明确提出科学 的人才观 ,具有重大 的现


( ) 1 领导干部树立科学 的人才观 ,必须 明确人才工作 的 “ 出发点 ”和 “ 落脚点 ” 。要坚持 把是否有利于促进人 才 的成长 ,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创新 活动 ,是否有 利于 促进人 才工作 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最终促进经济和社
科学 的人才观 ,才 能真正树立 人才 资源是第 一资源 的观 念 、人人可 以成才的观念 、以人为本 的观念 和人才存在于 人 民群众之 中的观念 ,从而实现 “ 不拘一格降人才 ” ,知 人善任 ,任人为贤 ,人才辈出 ,人尽其才 ,全面开创人才
工 作 新局 面 。
3 方 法 艺 术
种责任 。常言 道 : “ 贤者 贤 ” 荐 ,说 的就 是这个 道理 。
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是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 ,加快现代化建 设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需要。领导干部只 有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才能切实把人才强国战略落到实处。
因此 ,领导干部要不 断加强 自身修养 ,立党为公 ,抛 弃私 心杂念 ,以对党和人 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从 思想 上重 视人才 ,从人格上尊重人才 ,从感情上集聚人 才 ,从行动 上关 心人才 ,从事业上重用人才 ,使人才有知遇感 、归属 感和成就感。

( )领导干部树 立科学 的人 才观 ,有利 于迎接挑 战 , 3 全 面贯彻落实人才强 国战略 。人才强 国战略是 国家战略 , 是富国强民的总体谋略 ,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工作的 根本任务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 国际人才竞争的需要 ,是增强共产党的执政 能力 、巩 固党

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科学的成才观

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科学的成才观

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科学的成才观合理规划,走求技创业的成才之路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我县大多数家长心目中,好像孩子只有考取大学才会有出息,孩子只有考取大学日后生活才会幸福,同样在我县学生的心中,好像只有考取大学才会有发展前途,才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乎,初中毕业生无论成绩好坏,甚至中考只有二、三百分的学生,一心要上普通高中去挤高考独木桥。

上普通高中考大学多读书当然是好事,不失为一种追求,可不论成绩好坏,一心想上普通高中就是一种不正确的选择了。

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家长和学生以及我国发达地区的学生和家长,他们一般能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展方向:文化课成绩很好的学生上普高读大学,文化课成绩中等偏上及中等以下的学生及早上职中,早学技术早成才。

现代化程度极高的德国在六年级时就开始引导学生理性分流,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上大学还是上职业学校进行发展。

我乡学生家长在孩子求学问题上,有如下几种错误心理:一是“不撞南墙不死心”心理。

学生成绩哪怕再差,家长都抱一线希望,一个劲地再让孩子上普通高中考大学,通过复读落榜折腾后才懊悔当初不该让孩子蛮上普高,该让孩子上职业学校学一门技术,早就业早成才。

二是“尽尽心”心理。

花数千甚至上万块钱给孩子“买”普高,做家长的认为花了钱尽了做父母的责任,免得将来后悔,免得将来受孩子责备。

结果是,孩子大学未考取,金钱却花了七、八万,更重要的是孩子青春耗了七、八年,到二十二、三岁才拿了一纸大专毕业证书,还不知去何处就业,远不如人家孩子初中毕业上职高,18岁就就业,到二十二、三岁已工作了四、五年,薪金拿了四五万,有的优秀学生已当上了技术员、工程师或者已走上管理岗位。

三是虚荣心驱使。

有的家长认为,读“普高”是“正道”,人家孩子读普高我家孩子也要读普高,盲目攀比,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结果是,孩子因成绩跟不上班,在听不懂课、做不来作业、考不来试的压抑中艰难度日,苦熬三四年后,才不得不让孩子“回炉”上职业学校去学一门技术。

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Absr c :Crai ga n w iu to ft n r n t e a e i fge tprcia infc nc n a - e c i g h soi a infc nc .Ho t ta t e tn e stain o  ̄e twok i he n w g s o r a a t lsg i a e a d fr r a h n itrc lsg i a e c i i w o
Vau g n e i g l e En i e rn
・l9 ・ 2 论树 立 科 学 的人 Nhomakorabea才 观
Ree rho eOulo f c ni cQu l e esn e sa c nt t ko i t ai dP ro n l h o S e f i i f
李 震 霆 L h nig i et Z n
中图分 类号: 9 C6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0 6 4 1 (0 0)5 0 2 — 1 10 — 3 12 1 1— 19 0
“ 国以人兴 , 政以才治” “ :为政之道 , 要在得人” 古往今来 , 。 人才 无 是 处 。才干 越 高 的人 , 缺 点 也往 往 越 显。有 高 山 必有 深 谷 。 也 其 谁 作 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 文化 的创造者 、 播者、 传 推动者 , 对于社会 的 不 可 能 十 项 全 能 。 与人 类现 有博 大 精 深 的知 识 、 验 、 力 的 汇集 相 经 能 进 步 和 发 展 , 于 国 家 的巩 固 和 强 大 , 于 民族 的兴 盛 与繁 荣 , 终 比 , 何 伟 大 的天 才 都 不 及 格 。 界 上 实 在 没 有真 正 全 能 的人 , 对 对 始 任 世 问题 起 着 关 键 性 作 用 。 新 世 纪新 阶段 实施 人 才 强 国 战 略 , 于 我 们 党 应 应该是在哪一个方面 能干而已。 这是一 番很 有见地 的话 , 对 ” 特别值得 对 激 烈 国际 竞 争 的 挑 战 、顺 利 实 现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的宏 伟 目标 、 领导者深思之。 才要从研究人才的长处着手 , 识 在任何时候 , 任何情 不 断巩 固 和 发 展 自己 , 是 极 为 重 要和 迫切 的 。 人 才 观 之 于 人 才 工 况下 , 都 都要研究人 才长处 , 以说这是许 多杰 出领导者 的一条根本 可 作 的重 要 性 , 如 世 界 观 、 生观 之于 人 生 的重 要 性 一样 。 因 此 , 犹 人 努 的 经验 。司 马 光讲 :人 不 以 求 备 , “ 必舍 其 所 短 , 其 所 长 。”用 人 不 取 “ 力开 创 新 时 期 人 才 工作 新 局 面 , 有 重 大 的 现 实 意 义 和 深 远 的 历 史 当 求 备 , 礼 者 不 必 知 乐 , 乐者 不 必 知 刑 得 其 人 , 当数 易 , 具 知 知 若 不 宜 意义。 久以责成功 ”《 ( 资治通鉴》 。求全 的实质是不要人才。第三 , ) 识才要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 是做 好人 才工作 的重要前提。 所为人 才观 , 坚 持德 才兼 备 以德 为主 的原 则 。 德 才兼 备 以德 为 主 , 是 我 们 党 长 这 就是关于人才及其在社会发展 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 传统的人才 期坚持 的识 才原则 。正是 由于坚持 了这个原则 , 才使我们党 内培育 观是一种“ 拥有观” 。它的出发点和着重点是 “ 有” 认为用其才必 选拔和 聚集 了数 不清 的各类人才 , 拥 , 造成 了人才史上的空前; 观。但 I 士 先拥 有 莫 人 , 有拥 有 其 人 才 可 能用 其 才 。 可 见 , 无 科 学 的 人 才 毋庸讳言 , 只 有 由于左 的思 想影响和传统道 德观念 的束缚 , 在一 些地 方 观 , 往 决 定 着 人 才 工作 的 方 向和 效 果 。 立 科 学 的 人 才观 , 于 各 和 单位 , 导 者 没 有 很 好 的将 这 一 原 则 贯 彻 到 底 。 在 德 与 才 的 轻 重 往 树 对 领 级 党 委 、 府 和 组 织 人 事 部 门 的 同志 来 说 , 要 树 立和 坚 持 正 确 的 取 舍 上 混 淆 不清 , 成 使 用 人 才 方面 出 现 了一 些 问题 , 种 现 象 必 政 就 造 这 识 人 观 念 。那 么 , 导 者 应 具 备 什 么 样 的 识 才 之智 呢 7首 先 , 才 要 须 进 行 纠 正 。只 有纠 正 了 才 能识 得 人 才 , 得 真 才 。因 此 , 考核 选 领 识 识 在 有 一 个 科 学 的 思 想 方法 。 代 统治 者 , 了欺 骗 和 愚 弄人 民 , 历 为 宣传 英 拔 干部 的时 候 , 先 应 当 充 分 考察 其 道 德 素 质 。 德 之 人 当政 , 首 无 损害 雄 创 造 历 史 的 唯 心 史 观 , 人 才 问题 搞 得 非 常 神 秘 , 至 弄 得 玄 而 人 民 利 益 , 坏 党 的 形 象 , 这 个 意 义 上 讲 , 德 问 题 就 是 政 治 问 把 甚 败 从 品 又玄。孔夫子就有一个著名 的说法 , 叫做 “ 唯上智下愚不移 ” 仿佛 人 题 。第四 , 识才应该重在论绩。政绩不仅体现一个人的素质 、 能力和 才 即 是 天 才 。 马克 思 主 义 则 认 为 历 史 是 人 民所 创 造 的 。 才 是 时 才学 , 而 人 而且也体 现一个人 的思 想、 道德和情操。 一个人 的政绩的大小 代 的 产 物 , 才 来 自群众 , 才 出 自实 践 。 人 才 不 是 少 数 天 才 , 才 和 他 的德 、 、 、 的 高低 总是 成 正 比 的 。 重 在 论 绩 是 识 才 的 唯 物 人 人 人 识 才 学 不 是 天 生 的 。伟 大 的时 代 造 就 伟 大 的 人 才 , 同 的 实践 锻 炼 不 同 的 论 。唐 人 魏征 说 .知 人 之事 , 不 “ 自古 为 难 , 考 绩 黜 陟 , 其 善 恶 。” 故 察 宋 人 才 。“ 山代 有 人 才 出” 江 。所 以领 导 者 只 有 用 客 观 的 观 点 和 眼 光 来 人 王安石在《 上仁宗皇 帝言事书》 上说 :治理 国家的人尊重有德 才 “ 看 待 人 才 , 是 把握 了开 拓 人 才资 源 的 真 正 钥 匙 。 才 能 做 到 “ ” 才 才 源 的人 , 常 考核 他 们 的成 绩 , 能 治 理 好 国 家 , 视 和 不 尊 重 有 德 才 经 就 轻 旺盛,才” “ 源通 流 , 之 不 尽 , 之 不竭 , 能 造 成 一 种 人 尽 其 才 , 取 用 才 才 的人 , 煞 他们 的 功 劳 , 要 出 乱 子 。 ” 见 考 绩 也 是 一 条 历 史 的 经 抹 就 可 尽 其 用 , 才 济 济 , 才 荟 翠 的 生 动局 面 。 次 , 才 不要 求全 责 备 。 验 。 而识 才要 看 业 绩 , 人 人 其 识 因 要确 立 “ 绩 导 向” 思 维 。 充 分 考 虑 “ ” 业 新 在 德 应按 照业绩 大小来评价 各类人才的价值 和作用。人才工 识才要看主流 、 看本质 、 看发展 、 看全面 , 不能 求全 责备 , 以瑕 掩玉 ; 的前提下 , 要 尊 重特 点 , 包容 个 性 , 能 固 定模 子 , 尺 衡 量 。 点 突 出 的人 , 不 一 优 往 作 的经 验 教 训 告 诉 我 们 , 克服 唯学 历 、 资 历 倾 向 的重 要 途 径 , 唯 是确 往缺 点 明显 ; 力 出众 的人 , 能 往往 个性 鲜 明 。 木 秀于 林 , 必摧 之 ” 立 以 业 绩 而 不 是 学 历 、 历 为 主 要 依 据 的 人 才 评 价 标 准 , 样 才 能 “ 风 , 资 这 招 来 议论 的风 风 雨 雨 , 是 非 非 , 是 自然 之 事 。 看 待 这 些 人 , 是 这 必须 从 根 本 上 确 立 一 个 正 确 导 向 , 源头 上 扭 转 片 面 追 求 学 历 和 论 资 排 从 坚 持 唯 物 辩 证 法 的观 点 , 别 主 流 和 支 流 , 质 和 现 象 , 节 和 小 辈 的不 良倾 向。 绩 不 仅 可 以选 贤 任 能 , 且 还 有 一 个 重 要作 用 , 区 本 大 考 而 即 论绩、 评绩 , 有助于在人 才队伍 中造成 一种干事业讲 贡献 节 , 远 和 眼前 。俗话 说 : 役 眼 中无 英 雄 。是 因为 仆 役 眼 中 常 常注 通过考绩 、 长 仆 意 细 枝 末 节 ; 以细 枝 末节 来 论 英 雄 , 无 论 什 么样 的 英 雄 也 站 不 的 良好 风 气 。 而 是 住 的 。 们 有 些 领 导 者 长 期 以来 形 成 一 种 习惯 , 们 看 人 , 先 不是 我 他 首 树 立 科 学 的人 才 观 , 需要 观念 更新 , 要 制 度 创 新 , 要 方 方 面 需 需 看他 能做 什 么 , 而是 首 先看 他 有 什 么 毛 病 , 是 完 全 错 误 的 。 实人 面 的艰 苦 努 力。 要 我们 解 放 思 想 , 时 俱 进 , 这 其 只 与 大胆 探 索 , 断完 善 , 不 无 完 人 , 无 全 才。 美 国著 名 管 理 学 家 杜 拉 克 说 :倘 若 所 用 的人 没 就 一定 能��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 遇不 可 求 ”在 这 一 认 识 的基 础 上 , 用 人 才 时 , 要 注 重 德 远 , 愿 意 从 事 一 线 艰苦 工作 的也 大 有 人在 。这 样 的人 才 , 往 可 , 选 就 不 往 才 兼 备 , 女‘ 德 ” 。通 过 了解 应 聘 者 以往 的 工 作 和 学 习 情 “ 重 脚 轻 根 基 浅 ” 浮 躁 、 务 实 、 机 取 巧 , 衷 于 做 表 面 文 把 子道 ‘ 关 头 , 不 投 热
人力资源
树 立科 学 的人 才观 大力实施 “ 才强企 ” 人 战略
李卫 红
( 西山煤 电集 团公 司职 工大学党校培训科 , 山西 太原 00 5 ) 3 0 3
【 摘
要】 实施 “ 人才强企 ” 战略, 是应对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 国内外许 多优 秀企业的成功从本质上都得益 于
所有者权益 ” 。该等式是 以工业经济时代 的“ 两权分离 ” 为背景 ,
以 所有 者财 富最 大 化 为 目标 , 业 的全 部 资 产划 归企 业 的 债 权 以及人力资本投资的法律 依据等 尚待解决的问题 。从我 国现状 企 人 和 企 业 的投 资者 , 人 力 资 本 所 有 者 排 除 在外 。 人 力 资 源 权 来 而 言 , 真 正 实 施 , 需 要 从 理 论和 实 践 等 方 面进 行 不 断 的 将 要 还 益 作 为新 的会 计 要素 的确 定 , 会 计 恒 等 式 进行 了重 构 。 对

完 善和 检 验 。() 从 理 论上 不断 探 讨 这 种 会 计模 式 的可 行 性 ; 1要
资 源 价 值 评 价 体 系 , 快 建 立 权 威 的 人 力 资 产 评 估 机 构 , 样 尽 这

树立科学人才观,引导大学生更新就业观念论文

树立科学人才观,引导大学生更新就业观念论文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引导大学生更新就业观念摘要:大学生就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当今就业难的形式下,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更新就业观念,将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有效举措。

关键词:大学生人才观就业观念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专门人才。

大学生承载着社会以及家长的希望,大学生就业涉及千家万户,是关系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我国内地高校毕业生已突破了630万人,比2009年增加了近20万人。

党和国家十分关心大学生就业,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就业难的问题。

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生,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更新就业观念无疑是解决就业难的一个有效举措。

人才观是关于人才的本质、人才的作用、人才的成长使用等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中国传统的人才观念,经过几千年的积累而形成了强大的力量,这股无形的力量影响着青年一代的价值取向和职业追求,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的今天,传统的人才观念已经制约了个人及社会的发展,必须不断的与时俱进,才能获得新的生命。

一、传统人才观的主要表现形式(一)人才是具超常做事能力的“领袖”人物传统的人才观认为评价人才的标准看这个人能否做事、能否干出一番超群的伟业。

翻开中国远古时期的神话史册,那时称颂的“人才”,无一不是干出了一番造福人类的伟业以后才留下美名的,如神农氏、遂人氏、伏曦氏、女娲、尧、舜、禹他们无疑是群体中的领袖人物,有着超群的做事能力,为人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人才是劳心者而非劳力者“学而优则仕”(注:《论语·子张》),读书是为了做官,而不是作一个普通的劳动者。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注:《孟子·滕文公上》),这是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所一直奉行的教育价值观和人才价值观。

教育和学习的动机与目标是入仕为官治人,是为了获得生存所需的一切条件,而不是成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具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则被列入下九流的行列,在社会中地位及其低下。

树立科学人才观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

树立科学人才观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
大战 略任务 , 人才工程是 一项庞 大的系统 工程 ,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人 才工作的艰 巨性
广泛地培养人才、 集聚人才, 科学合理地评价 ^
容他们的过失, 尊重他们的劳动。 使各级各类人 才、 使用人才。 以人 为本 ” “ 是科学人 才观的指导 和紧迫 l 生 。当前, 人才工作进入全面发展、 整体 才创 业有机会 、 有舞台 、 干事 发展有空 间 , 正 真 思想。要 求我们把促进 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 推进的新阶段 , 培养锻炼 的任务很重 , 需要做的 形成 ^ 尽其才、 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挥 人才作用放在首要 位置 ,积极创造条件使人 工作很多 , 需要建立 的制度很多 , 需要解决的问
公共管 理服务系统,尽陕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
度。
指导, 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科学的人才观,
是对于什么是人才、人才在经 济社会发展 中所 处的地位 、如何用好人才等一系列 问题的科学 观念和正确态度。 我们要 正确理解人才内涵 , 最
三 、 人才是人才工作的切入点 用好
人才工作是一项事关当前、 影响长远的重
培养人 才、 引进人 才、 价人 才、 用人才 评 使
劳动和创造 。 一个人到底是不是人才, 最终要看
平竞争、 行业协会严格 自律、 中介组织提供服务 都 不是 目的,搞好人才工作的根本 目的是鼓 励
的人才工作格局 ,尽 陕建立健全专业化 、信息 消除人 才流动 中 的城 乡、 区域 、 门、 部 行业 、 身 化、 化、 产业 国际化 的人 才市场服务体 系 , 尽快 他是 否能创造 出显赫的业绩。 因此 , 我们要重用 人才, 更要服务人 才、 善待人 才 , 在全社会积 要
( 作者 系 郑煤集团公司老干部管理中心副

树立科学人才观ppt课件

树立科学人才观ppt课件

(六)、人才队伍建设
自然资源
1、资源的分类: 资本资源
人力资源
2、三大资源关系
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均处于被动、等待的位置,都需要由人的力量 来认识、发掘、运用,只有在人力资源的作用下,才能被赋予活力,被 开发利用,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发挥其作用。
3、为什么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唯有扬人力资源之长,避财、物资源不足之短,优先投资人的发展,
(3)2002年,国务院制定下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 ,首 次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4)2003年12月,中共中央首次召开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5)2007年,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战略之一,写 进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党的十七大报告。
二、树立科学人才观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晏子〃春秋》中写道:“国有 三不祥,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 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当, 三不祥。”
(一)从国际形势看,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国家兴盛的必然要求
1、进入新世纪,各国实施新的人才强国战略
(1)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三次现 代化后进国追赶先进国的成功范例。
(三)、重建人才评判标准
四不唯: 不唯学历 不唯职称 不唯资历 不唯身份
(四)、女性人才开发普遍受到重视
1、妇女受教育程度提高 2、妇女就业率提高 3、妇女劳动报酬增加
(五)、营造良好的用人大环境
1、营造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 2、改善人才的工资待遇 3、建立和完善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 和流动机制
(三)别让“引进人才”演变成“浪费人才 (四)选人标准过于模式化和单一化
(五)学而优则仕 (六)人才老龄化 (七)腐败是人才的天敌 (八)人才选用上的向上与排外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和推动。

科学人才是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力量,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深化人才发展改革的关键,要推崇素质和能力,倡导实践与创新,激发潜能和激情,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科学人才。

一、倡导素质和能力科学人才应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

素质方面,科学人才应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素质,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公德,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的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能力方面,科学人才应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包括科学研究问题提出和解决的能力,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科学论文和科研项目撰写的能力,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能力。

只有具备这些素质和能力,科学人才才能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强调实践与创新科学的本质是发现和创新。

科学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在实际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和创新。

科学人才应该积极参与实验室、实地考察、工程设计等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科学人才应该有良好的创新能力,要勇于思考、大胆尝试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解决科学上的难题。

在创新过程中,科学人才还要与不同领域的人才进行合作,形成多学科交叉和融合,促进科学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激发创新的火花。

三、激发潜能和激情科学的探索和创新需要激发科学人才的潜能和激情。

科学人才要保持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坚定科研理想和信念。

科学人才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积极主动地思考、观察和思辨问题。

科学人才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并加以充分发挥。

科学人才要树立远大的科研目标,并为之奋斗不懈,坚持对科学探索的持续突破和高追求。

四、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科学人才科学人才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应该重视培养和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科学人才。

要加大对科学人才的培养投入,提升科学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

领导干部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领导干部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张振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当今世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人才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是领导干部从当代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领导干部须有敬才之举。

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

领导者无求才之渴,人才是不会来的,即使来了也留不住。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理念。

“求才若渴”就是要以创新的精神,尽快构筑起人才流动的新体系,最大限度地引进好、使用好人才资源。

树立“借鸡生蛋”的新理念,破除人才“单位部门所有”的传统观念,树立起“只求为我所用、不求为我所有”的大人才观,树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人才引进和使用新观念,建立人才“能进能出”的新体系。

借鉴先进地区关于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优惠政策,结合本地区实际,出台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优惠政策以及相关配套措施办法。

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规政策,健全行政制度,创新人才用人机制,打破人才流动的“坚冰”,实现从“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保障用人单位和柔性流动人才的合法权益。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和人才结构调整中的基础性作用,给各类人才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空间,实现人才智力的共享。

真正的求才之渴还须尊重人才,帮助人才“实现自我”。

领导干部须有容才之量。

求才不易,容才更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同外国专家座谈时曾说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

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

”以事业为本、人才为重的各级领导者,应当有容才的胸怀、气魄和度量。

但凡人才,一般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有的恃才傲物,不好管、不“听话”;有的不拘小节,有时候还爱“犯上”。

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的当代意义

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的当代意义

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的当代意义
科学人才观,是指科学家以仁爱、求真、追求客观可靠的真知灼见,谦虚谨慎、贯彻自然规律,专攻科学研究、肩负社会责任的职业态度、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

科学人才观的当代意义在于,能够为社会创造实际价值,促进科学文化繁荣发展,普及科学知识,加强社会综合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引领国家发展。

一方面,科学家需要做到永不放弃,毫不放松地深耕学术,创造出具有指导性和社会参与价值的精品科学成果;另一方面,也要继续拓宽思路,学习和研究最新的科学开发技术和信息,能够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理念,抓住经济和社会的变化潮流,转变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改革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此外,科学家要坚持勇于创新、突破自我、以科学求是,牢固树立职业道德素养,坚持自觉遵守规范和规章制度,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努力发展科技、加强科研实践,以发掘新的科学方法、新的科学现象,为社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人才培养问题的几点建议及对策

人才培养问题的几点建议及对策

人才培养问题的几点建议及对策人才培养问题的几点建议及对策1.更新观念,树立科学人才观。

加强科学人才观宣传,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舆论氛围。

一是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和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人才工作放到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高度来考虑。

二是树立系统开发人才观念,克服重使用轻培养、重引进轻使用的不良倾向。

三是树立知才善用、人尽其才的人才观念,克服人才使用中的近视病与武大郎开店式妒才心态。

四是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人才观念,在坚持德才兼备标准的前提下,要敢于不拘一格选人才,真正做到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克服只唯文凭不重视实际技能,只论资排辈不重视创造力的不良作风。

五是树立全市一盘棋,推进良性流动的人才观,克服人才单位、部门所有的狭隘意识。

六是树立广纳人才观念,既重视开发利用本地人才,也积极吸引外地人才,克服用人和留人上的不正之风。

2.多措并举,创优人才发展环境。

作为经济欠发达、环境建设相对落后的山区地市,要以更灵活的政策,更大的投入,创优人才发展环境来吸引人,留住人。

一是创优生活环境。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加大公共交通投入,方便人才出行,尤其是要加强工业园区娱乐、健身等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人才业余生活。

二是创优政策环境。

在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人才自身实际情况和人才发挥聪明才智所需的物质条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如逐步建立突出业绩导向的人才评价制度,鼓励人才苦干、实干。

三是创优人才工作品牌。

加大力度创建人才绿色家园行动计划品牌,突出为人才成长发展、作用发挥、权益保障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形成一条龙服务,着力构筑温馨和谐的人才绿色家园,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3.完善机制,构建上下协调的人才工作大格局。

一是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考评责任制。

按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抓第一要务和第一资源的要求,改进和完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把招才引智、人才培养和发挥人才作用情况作为硬指标纳入考核内容,切实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人才观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人才观

都做了雄辩 的说 明 : 齐桓公重用管仲 , 文侯 重用李悝 , 魏 秦孝 公重用 商鞅 , 都使 自己的 国家得 以民富 国强 , 别是刘邦 重 特
主要标准 , 不唯学历 , 不唯职称 , 唯资历 , 唯身份 , 不 不 不拘一
格选人才 , 鼓励人人都做贡献 , 人人都成才。 ” 这次关于人才界定 的观点 , 既有 深刻的理论 内涵 又有很 强的现实针对性 , 为树立科学人才观提供 了理 念依据 。 [ 收稿 日期 ]0 9- 2— 4 20 0 2

才辈出的生动局 面。三是要牢 固树立 以人 为本的观念 , 把促 进人才健 康成 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 在首要位置 , 努力营 造鼓励人才干事业 、 支持人 才干成事 业 、 帮助人 才干好 事业 的社会环境 , 放手让一切劳动 、 知识 、 技术管理 和资本的活力
竞 相 进 发 , 一 切 创 造 财 富 的 源 泉 充 分 涌 流 以 造 福 于人 才 。 让
表 重 要讲 话 , 调 要 以 “ 个 代 表 ” 要 思 想 为 指 导 , 力 实 强 三 重 大 胡 锦 涛 在 全 国人 才 工 作 会 议 上 强 调 , 立 适 应 新 形 势 、 树
新任务要求的科学 人才观 的 内涵 主要有 三点 。一是 要牢 固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 充分发挥 人才资源开发在 经济社会发展 中的基 础性 、 战略性 、 决定 性作用 。二 是要牢 固树立人人都可 以成才的观念 , 坚持德 才兼备原则 , 把品德 、 知识 、 能力和业 绩作 为衡量人 才的主要 标准 , 不唯学历 , 唯 不 职称 , 不唯 资历 , 不唯身份 , 努力 形成谁 勤于学 习, 于投 身 勇 时代 创业 的伟 大实 践 , 就能 获得发 挥聪 明才智 的机遇 , 谁 就

树立科学发展的人才观 为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树立科学发展的人才观 为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树立科学发展的人才观为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人才发展新思想新理念研讨会上指出,要努力树立促进科学发展的人才观,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俗话说:“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必须要搭建好平台。

第一,要积极搭建创业舞台,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工农建交商企业,所有用人单位都要把充分发挥人才效益作为人才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强化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理念,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舍得精力和财力投入,加强人才培养。

第二,要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加大市场调节人才余缺的力度。

加大对人才市场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发挥好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的开发配置、结构调整中的基础性作用。

现实条件下,还要大力倡导市场理念,引导各类人才转变择业观念,走市场化配置的新路子。

不管在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在企业、个体私营单位,只要能够发挥自身专长,就要敢于应对挑战,凭能力、业绩实现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
第三,要从自身做起,切实做到识才、惜才和用好人才。

作为企事业单位领导者,肩负着管理使用本单位人才的重
任,务必要有识才慧眼、爱才之心、求才之诚、容才之量,务必要从自身做起,努力为各类人才尽其智、尽其用、尽其能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创业平台。

真正做到对人才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热心、感情上贴心,使优秀人才引得来、留得下、用得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甲方:
乙方:
签订日期:年月日
X X公司
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人才工作,落实好人才强国战略,这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抓紧抓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从当代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克服在人才问题上的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

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人才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则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要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

这对我们这样一个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每一个人的发展创造了广阔天地。

要按照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切实实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把每一个人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

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

要树立有较高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和有丰富实践经验与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都是人才的观念,努力形成谁勤于学习、勇于投身时代创业的伟大实践,谁就能获得发挥聪明才智的机遇,就能成为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有用之才的社会氛围,创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人才工作首先是做人的工作,必须把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放在首要位置。

要着眼于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切实抓好教育、培养、引导人才的各项工作,又切实抓好使用、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

要坚信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又要高度重视人才在促进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

要一视同仁地为各类人才提供服务,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指南。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才能跟上时代潮流,适应形势发展,把人才强国战略化为自觉行动。

对经济工作而言,观念一变天地宽;对人才工作而言,观念一变视野宽。

思想观念陈旧,就发现不了人才;思想观念落后,就会埋没人才。

只有紧密结合各地各部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