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人才观

合集下载

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

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

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理念。

科学的发展观着重强调科技进步和社会进步的紧密联系,而人才观则关注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之间的平衡。

这两者密切地交织在一起,互相支撑和促进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科学的发展观认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变人类生活的重要力量。

在科学的发展观中,科学过程被视为一种积极探索和创新的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和验证来发现真理和解决问题。

科学的发展观强调科学方法的应用,即以证据和实验为基础的知识积累和知识创新。

科学方法的特点是客观、可重复和可验证,它使科学家能够对世界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理解。

在科学的发展观中,科技进步是实现社会发展和改善人类生活的关键因素。

科技的应用给人类带来了诸多好处,例如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医疗保健、增加通信和交通便利性等。

科技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还对全球化、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全球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科学的发展观强调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以确保科技进步能够为社会带来长期的、可持续的益处。

与科学的发展观相辅相成的是人才观。

人才观关注的是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之间的平衡。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本,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实现创新的关键因素。

一个拥有丰富人才资源的社会将具有更多的创新潜力和竞争优势。

因此,人才观强调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旨在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专业知识的人才。

人才观强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鼓励他们在学术、科技和创业领域尽展才华。

同时,人才观也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人的品德、情感和人文素养。

一个拥有坚实道德基础、具备社会责任感和良好人际关系的人才将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科学的发展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支撑,而人才的培养也需要科学的发展为前提。

科学方法和实践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基础和指导,而人才的知识和创新又推动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深刻认识树立科学人才观的重大意义

深刻认识树立科学人才观的重大意义

作者:中国社科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姜辉执笔深刻认识树立科学人才观的重大意义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人才竞争的客观需要。

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浪潮不断高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各种自然物质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耗比重不断减少,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导产业。

技术密集、智力密集产业的比重显著上升。

知识与人才已经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支点。

人才作为知识的创造者、承担者、传播者、使用者,正在成为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随着全球范围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同经济、科技的竞争能力紧密相连,而人才正日益成为核心的竞争力。

人才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谁占据了这个制高点,谁就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因此,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应对国际人才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客观需要。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要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开放的关键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和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工作逐步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人事管理机制和制度。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精选多篇)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精选多篇)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精选多篇)第一篇: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人才工作,落实好人才强国战略,这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抓紧抓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从当代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克服在人才问题上的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

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人才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则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要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

这对我们这样一个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每一个人的发展创造了广阔天地。

要按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切实实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把每一个人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

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

要树立有较高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和有丰富实践经验与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都是人才的观念,努力形成谁勤于学习、勇于投身时代创业的伟大实践,谁就能获得发挥聪明才智的机遇,就能成为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有用之才的社会氛围,创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浅论科学人才观

浅论科学人才观

上 做 出较 大 贡 献 的 人 。 ” 中共 中 央 、 务 院 关 于 进 一 步 加 强 人 < 国 才 工作 的决 定 > 确 提 出 :具 有 一 定 的 知 识 或 技 能 , 够 进 行 创 明 “ 能
造性 劳 动 , 推 进社 会 主 义 物 质 文 明 、 治 文 明 、 神 文 明建 设 , 为 政 精
时 提 出 .要 牢 固树 立 人 人 都 可 以成 才 的 观 念 ,坚 持 德 才 兼 备 原
则 , 品德 、 识 、 力 和 业 绩 作 为 衡 量 人 才 的 主 要 标 准 , 唯 学 把 知 能 不 历 , 唯 职 称 , 唯资 历 , 唯身 份 。这 一 讲 话 推 进 了人 才概 念 的 不 不 不 现代 化 , 除 了 “ 学 历 , 破 唯 唯职 称 , 资历 , 身 份 ” 人 才标 准观 , 唯 唯 的 把 品 德 、 识 、 力 和 业 绩 作 为 衡 量 人 才 的主 要 标 准 。人 才标 准 知 能 的 界 定 主 要 强 调 : 是 知 识 、 力 导 向 。虽 然 要 考 虑人 才 的 学 历 一 能 和职 称 , 更 突 出其 综 合 能力 和 专 业 水 平 。二 是业 绩 导 向 。在进 但 行 人 才 评 价 时 , 能 仅看 文凭 及 其 毕 业 的大 学 , 要 看 他 给 社 会 不 而
才 问题是 关 系到 党 和 国 家事 业 发 展 的 关键 问题 , 因此要 在 实践 中 落 实科 学人 才 观 。 [ 键 词 ] 科 学人 才观 关 人才 特征
科 学 的 人 才 观 . 是 对 什 么 是 人 才 、 何 成 才 、 才 的 评 价 就 如 人
才 在 前 人 已有 成 就 的 基 础 上 , 所 发 现 , 所 发 明 , 所 创 造 , 有 有 有 为

科学人才观

科学人才观

科学用人是经济发展永恒的动力当今世界,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谁具有一流的人才资源,谁就能在各方面独领风骚。

对人才的重视,早在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要充分重视科技人才的观点,在当年的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中说:“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

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

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要大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科学人才观的提出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的,也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

我县是经济强县,目前正加快建设人才强县的脚步,使人才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科学人才观各方面理念政策的正确落实对我县各方面的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

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才是科技发展的关键!“人才是经济发展的财富之源,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资本。

”谁能拥有这第一资本,谁就能抢占科技制高点。

在我县建设人才强县的过程中,必须要牢固树立和落实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这是科学人才观最基本的观念。

人才是智力资源的载体以前说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核心是尊重劳动,本质其实是尊重人才。

惟有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和开发,让最重要的发展因素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我们的各方面事业才能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保证经济竞争力。

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

为此,要克服有些领导未能真正把人才资源视为第一资源的旧观念,改变人才资源建设开发不力的状况。

我们常说,人才难得。

人才尤其是杰出人才之所以难得,不是因为没有,而是因为凡眼不识、世俗不容。

创造性人才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不简单认同既成的事实,不拘泥于固定的想法,具有求异思维和批判精神。

他们敢于打破常规,挑战权威,不按常理行事,不按规矩出牌,“扰乱”了现有的秩序,因而不易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常常被现有秩序的维护者认为是危险人物,加以攻击和扼杀。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和推动。

在当今社会,为了推动创新和研究的进步,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显得尤为重要。

科学的人才观应当包括对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要求,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力和应对挑战能力的科学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

首先,科学的人才观要求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科学素养是指个体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等方面的素养水平。

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才,不仅要善于运用科学思维,还要熟练掌握科学方法并具备广博的科学知识。

因此,科学教育应当从儿童时期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知识的积累。

同时,科学素养也应当与人文素养相结合,培养出既具备科学眼光又有人文情怀的科学人才。

其次,科学的人才观要求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的科学人才。

创新精神包括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勇于挑战传统观念以及勇于承担风险等特质。

科学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教育他们勇于质疑和创新,培养他们具备从问题中发现机会和创造价值的能力。

此外,还应当加强科学人文交叉培养,促进不同学科的交流和融合,为科学创新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再次,科学的人才观要求注重团队合作。

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多学科的集成和合作,单打独斗的科学家已经难以取得重大突破。

因此,科学人才应当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善于协商、沟通和合作,能够有效地与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进行协作。

科学教育应当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方式,锻炼他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并激发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动力。

最后,科学的人才观要求关注社会责任。

科学人才应当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意识到自己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对社会和人类的影响,积极参与科技伦理的讨论和引领。

科学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关注社会问题和科学伦理,并通过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和参与社会服务等方式,将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社会实践,为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做出贡献。

[重点]科学人才观十大理念

[重点]科学人才观十大理念

科学人才观十大理念第一、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人才是人力资源中的先进部分,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承担者,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创造性贡献,决定了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

邓小平同志在论述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时候作出时代性的判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并由此提出,一定要在党内和全社会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人才是科学技术的主要载体。

第二、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人力资源是我国最丰富、最可开发、最有潜力的资源,是中国走科学发展之路最可依赖也必须依赖的第一资源。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才资源总量和质量都迅速提升。

江泽民同志在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就指出,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对科学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再次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

第三、人才工作要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服务。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人才工作才能有为有位。

十七大以来,我们按照中央部署,大力引进国家发展急需紧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制定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组织专家学者到地方发展一线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展咨询服务,都是人才工作服务大局的实际行动。

第四、人才优先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有效路径。

人才优先发展是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追赶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率先发展的成功实践。

党的十七大以业,我们围绕建设人才强国,加大人才投入和开发力度,大力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确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

科学技术人才观

科学技术人才观

科学技术人才观
科学技术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

首先,科学技术人才应具备广泛的知识背景和创新思维能力。

他们需要拥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同时还需要具备跨学科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中保持竞争优势。

其次,对于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应用才能得到深化和完善。

因此,在培养科技人才的过程中,应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科学技术人才的引进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通过引进优秀的海外科技人才,可以有效地弥补国内科技人才的不足,推动国内科技水平的提高。

总之,科学技术人才观应强调人才培养和引进的重要性,注重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科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 1 -。

什么是科学的人才观

什么是科学的人才观

什么是科学的人才观?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的,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人才存在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

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

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

当前在人才的选拔、评价和使用上存在着的唯学历、资历、职称、身份等弊端,严重影响了人才的脱颖而出和充分施展才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形成科学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

在人才评价方面,要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

强调要根据德才兼备的要求,坚持群众路线,注重实践经验,构建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改善各类人才评价方式,积极探索、主体明确、各具特色的评价方法。

完善人才评价手段,大力开发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手段,大力开发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努力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水平。

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和出资人的认可,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

在人才使用方面,要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

我的教育质量观大庆职业学院质量监控中心王成元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认为,21世纪将是质量世纪。

无数的事实证明,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质量已成为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质量管理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正为愈来愈多的人认识,有人把这场变革称为教育质量革命。

葛道凯司长在谈到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时说,实现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就要比较重视规模发展转向在规模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质量的提高,简单地说,以后要把更多的精力花到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上,这也是中央领导高度关注的。

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及其实施战略

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及其实施战略

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及其实施战略科学人才观,也就是对于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位置、什么是人才以及应该如何用好人才等问题的科学、合理的看法,它的科学之处体现在:提出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点;人才的评判标准建立在工作能力、综合道德、知识水平的综合评定和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和任用机制基础之上;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时期下,新一届领导人从中国国情和世界形势出发,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按照与时俱进地要求,提出选拔人才的新标准—科学人才观,这一人才观符合人才规律,充分起到了人尽其才的效果,达到了人才强国的目的,并且加快了人才队伍的建设。

这是党对马克思人才理论的一次重大贡献,为人才工作指引了方向。

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所谓科学人才观就是指,我们对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判断人才的具体标准以及怎么样用好人才等问题,所应具有的科学态度和观念。

科学人才观的提出,符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实际,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人才观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等重要,而对于人才工作来说,怎么样树立一个科学的人才观更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是否具有科学的人才观,往往决定着人才工作的方向和效果。

科学人才观突破了原有的狭隘的人才观,提出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点。

科学人才观的提出,扩大了人才的选拔范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色。

1982年,国务院曾将人才按照学历和技术等级,划分为中专以上学历的为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员初级以上为专门人才。

这种人才划分标准,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相适应,对当时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而长期以来,在我国一直坚持按“学历”、“职称”来评定人才,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样的人才标准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要。

以大家熟知的李嘉诚、比尔盖茨为例,他们没有高学历,却凭借自己的勤奋和能力,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而现在很多人忽视了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将大部分精力耗费在怎么通过托关系、请客送礼等方式,才能评职称、晋职级,耗费了大量精力,荒废了本职工作;由于有学历是成功的敲门砖之说,更有一些人通过制作假学历、假档案等方式,弄虚作假,铤而走险。

科学技术人才观

科学技术人才观

科学技术人才观
科学技术人才是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现代化的核心人才。

科学技术人才观就是关于培养、引进、使用、保留和管理科学技术人才的理念、方法和原则,是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方面。

科学技术人才观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以人为本
二、坚持人才发展最优化
科学技术人才观应该坚持人才发展最优化,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人才需求。

要通过科学制定人才发展规划,积极推动普及基础科学和发展应用科学,引导和支持高水平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培养和发展,强化人才队伍的结构和层次优化,提高人才质量。

三、坚持协同育人
科学技术人才观应该坚持协同育人,通过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进行人才培养。

培养过程要逐步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产学研相融合,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协同创新,为培养复合型、全面发展的科技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和培训。

四、坚持市场化引导
科学技术人才观应该坚持市场化引导,逐步形成市场和人才的有效匹配机制。

政府应该加强国家战略和需求的规划引导,促进人才的流动、交流和支持,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创新人才、创业人才、外籍人才等不同类型的科技人才。

五、坚持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
科学技术人才观应该坚持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人才实行分类精准管理。

要建立起符合国情、符合市场需求、符合人才发展需求的人才管理制度,推行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提高科技人才培养、使用、保留和管理的效率。

树立科学人才观ppt课件

树立科学人才观ppt课件

(六)、人才队伍建设
自然资源
1、资源的分类: 资本资源
人力资源
2、三大资源关系
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均处于被动、等待的位置,都需要由人的力量 来认识、发掘、运用,只有在人力资源的作用下,才能被赋予活力,被 开发利用,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发挥其作用。
3、为什么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唯有扬人力资源之长,避财、物资源不足之短,优先投资人的发展,
(3)2002年,国务院制定下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 ,首 次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4)2003年12月,中共中央首次召开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5)2007年,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战略之一,写 进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党的十七大报告。
二、树立科学人才观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晏子〃春秋》中写道:“国有 三不祥,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 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当, 三不祥。”
(一)从国际形势看,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国家兴盛的必然要求
1、进入新世纪,各国实施新的人才强国战略
(1)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三次现 代化后进国追赶先进国的成功范例。
(三)、重建人才评判标准
四不唯: 不唯学历 不唯职称 不唯资历 不唯身份
(四)、女性人才开发普遍受到重视
1、妇女受教育程度提高 2、妇女就业率提高 3、妇女劳动报酬增加
(五)、营造良好的用人大环境
1、营造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 2、改善人才的工资待遇 3、建立和完善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 和流动机制
(三)别让“引进人才”演变成“浪费人才 (四)选人标准过于模式化和单一化
(五)学而优则仕 (六)人才老龄化 (七)腐败是人才的天敌 (八)人才选用上的向上与排外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和推动。

科学人才是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力量,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深化人才发展改革的关键,要推崇素质和能力,倡导实践与创新,激发潜能和激情,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科学人才。

一、倡导素质和能力科学人才应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

素质方面,科学人才应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素质,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公德,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的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能力方面,科学人才应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包括科学研究问题提出和解决的能力,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科学论文和科研项目撰写的能力,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能力。

只有具备这些素质和能力,科学人才才能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强调实践与创新科学的本质是发现和创新。

科学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在实际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和创新。

科学人才应该积极参与实验室、实地考察、工程设计等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科学人才应该有良好的创新能力,要勇于思考、大胆尝试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解决科学上的难题。

在创新过程中,科学人才还要与不同领域的人才进行合作,形成多学科交叉和融合,促进科学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激发创新的火花。

三、激发潜能和激情科学的探索和创新需要激发科学人才的潜能和激情。

科学人才要保持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坚定科研理想和信念。

科学人才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积极主动地思考、观察和思辨问题。

科学人才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并加以充分发挥。

科学人才要树立远大的科研目标,并为之奋斗不懈,坚持对科学探索的持续突破和高追求。

四、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科学人才科学人才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应该重视培养和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科学人才。

要加大对科学人才的培养投入,提升科学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

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

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

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
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是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热门话题。

科学的发展观是指科学技术应该为人民服务,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民生活服务的观念;人才观是指人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战略资源,要注重人才培养,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贡献。

科学的发展观
科学是一种探究自然和社会的方法,是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基础。

科学的发展观要求我们不断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并应用科学技术,提高群众的利益和福祉。

发展科学需要倡导物尽其用,勇于创新,追求效率和协调。

发展科学,可以采用专业知识,推进发展。

在信息时代的推动下,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

人才观
人才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石。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精神,引领着中国人才事业的发展。

人才能够毫无保留地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这是人才观的重要核心。

人才又分为各种类型,包括高级人才、专业人才、教育人才、文化人才等等。

因此,国家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制定相应的培养和使用政策,在科技和经济领域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为此,创新并应用新模式、新制度和新机制,同时在不同领域采取合适的分配措施,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

科学的发展观要求我们追求协调发展与可持续性,促进经济、社会、
环境和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发展;人才观要求我们深入实践,积极推进
人才政策的创新,营造有利于人才的环境,落实有利于人才的各项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为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海纳百川的科学人才观有何历史意义作文

海纳百川的科学人才观有何历史意义作文

海纳百川的科学人才观有何历史意义作文《海纳百川的科学人才观,超棒的哟!》
哎呀呀,咱今天就来讲讲海纳百川的科学人才观到底有啥历史意义。

就说我之前遇到过这么一件事儿吧。

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科技爱好者的聚会。

在那里呀,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有年轻的小伙子,充满活力和新奇的想法;有头发花白但眼神犀利的老专家,经验那叫一个丰富;还有一些看着普普通通,但一开口就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人。

大家都因为对科学的热爱凑到了一块儿。

在交流的过程中,那真的是各种观点、各种创意在碰撞啊,就像一场超级酷炫的头脑风暴!小伙子的新思维,老专家的深厚知识,还有其他人独特的见解,全都融合到了一起。

大家相互学习、相互激发,新的想法不断涌现。

有的人从别人的经验里找到了新的研究方向,有的人在年轻人的奇思妙想中获得了灵感,开启了新的课题。

就在这样的包容和融合中,科学的进步仿佛被按下了加速键。

想想看,如果没有这种海纳百川的态度,只允许一种类型的人参与,那得错过多少好点子,科学的发展岂不是会慢很多很多呀!
可不是嘛,正是因为有了海纳百川的科学人才观,我们才能汇聚来自各方的智慧和力量,让科学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推动着人类不断向前进步。

所以呀,这海纳百川的科学人才观,真的是有着超级重要的历史意义呢,我们可得好好珍惜和发扬呀!大家说是不是呀!嘿嘿!。

树立科学发展的人才观 为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树立科学发展的人才观 为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树立科学发展的人才观为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人才发展新思想新理念研讨会上指出,要努力树立促进科学发展的人才观,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俗话说:“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必须要搭建好平台。

第一,要积极搭建创业舞台,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工农建交商企业,所有用人单位都要把充分发挥人才效益作为人才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强化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理念,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舍得精力和财力投入,加强人才培养。

第二,要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加大市场调节人才余缺的力度。

加大对人才市场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发挥好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的开发配置、结构调整中的基础性作用。

现实条件下,还要大力倡导市场理念,引导各类人才转变择业观念,走市场化配置的新路子。

不管在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在企业、个体私营单位,只要能够发挥自身专长,就要敢于应对挑战,凭能力、业绩实现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
第三,要从自身做起,切实做到识才、惜才和用好人才。

作为企事业单位领导者,肩负着管理使用本单位人才的重
任,务必要有识才慧眼、爱才之心、求才之诚、容才之量,务必要从自身做起,努力为各类人才尽其智、尽其用、尽其能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创业平台。

真正做到对人才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热心、感情上贴心,使优秀人才引得来、留得下、用得好。

科学的人才观

科学的人才观

科学的人才观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

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

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第一部分:人才及人才观一、人才及人才观(view of talent)人才是一种生产要素。

在今天知识经济社会,人类智能的发展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财富的创造不再主要依靠简单的体力劳动,主要靠的是劳动者的知识、技能。

因此,人才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的生产要素,什么叫人才?现代人才学对人才的解释是“通过创造性劳动,对社会或社会某方面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的人”。

这一解释既吸取了前人思想成果,也顺应了当今时代要求,更加强调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实践价值,实质上就是“实践本位”的人才人才观(1)孔子的人才观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讲遵循道的基础上的和谐,而不是盲目的随从,小人讲求无原则的盲目随人与附和而不是和谐。

”(讲原则)(李真言论丧失信念,邓小平在香港回归问题对莎的对话)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

”(讲人品)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意思是说:一个人说起话来大言不惭,那么,要他干点实事一定很难.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君子以说的多.做得少为耻(力行重实践)。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可贵的人格精神)(人认识你自己)【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怕的倒应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点评:孔子从德行的角度来标明自己的人才观(2)唐太宗的人才观是: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3)成吉思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关于什么是人才。这涉及人才的基本属性,是人才观的根本问题。科学人才观认为,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人才的这个定义,突出了人才的群众性及其劳动的创造性,打破了剥削阶级社会亲亲贵贵和英雄史观等传统观念,打破了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的唯心论人才观,划清了人才与非人才的根本区别,是识人标准、选人视野、用人价值的重大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和群众观,有利于鼓励人人都做贡献,人人都可以成才。
第二,关于人才标准。在几千年的中国人才思想发展史上,曾经提出过各种各样的人才评价标准。有的重德,有的重智;有的强调内在素质,主张以德为先,德才兼优;有的强调尚能、尚功,主张能与功的统一。科学人才观汲取其中有益的营养,提出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在坚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主要标准的同时,强调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鲜明的标准,坚持了民主、法制、公开、公平的原则,体现了实践是检验人才标准的原则,划清了与传统人才观的区别和界线。
科学人才观由科学和人才观两个概念组成。科学是指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人才观就是对人才问题的各种各样的看法、观点。科学与人才观的结合,构成了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科学人才观,既是人才观,也是方法论,具体是指对人才的含义、标准、价值及其成长、使用、管理规律的根本看法,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在人才问题上的根本表现,它将直接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科学人才观的提出,为我们正确处理人才工作中各种各样的关系、矛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和具体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科学人才观的内涵和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Hale Waihona Puke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科学的人才观,就是对于什么是人才、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如何用好人才等一系列问题的科学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对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才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的观念。要充分认识人才是社会生产的第一要素。人才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是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要充分认识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不仅可以直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且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其他生产要素的利用与配置效率,带动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强化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这是科学人才观的中心内容,揭示了科学人才观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要把实践作为衡量人才的根本标准,为那些能为社会作出贡献而没有学历和职务职称的人才开辟一条发展途径。要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对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要深入研究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培养,正确运用自主性开发、培养性开发、使用性开发和政策性开发等多种办法。强化以人为本的观念。要尊重人才的人格,尊重人才的个性,尊重人才的选择,尊重人才的需要,尊重人才的劳动,尊重人才的创造,使各类人才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有贡献社会的成就感,有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要关心人才,带着感情来关心人才。要正确对待人才的正当利益和合理需要,关心人才的事业和利益,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帮人才之所困,多办实事、多办好事,从政治上、思想上关心人才,保障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要大力倡导和弘扬崇尚创新、鼓励创新的精神,大力宣传各类优秀人才典型的先进事迹,使科学人才观深入人心,为造就一支浩浩荡荡的人才大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逄淑涛/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第三,关于人才价值。科学人才观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的优势,人才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突出了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从而把人才的价值提升到了时代的高度。这有利于推动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也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的投入转移到了以人才资源开发为主,物质资源与人才资源并重的轨道上来。
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的核心都是以人为本。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谈科学人才观时强调指出:“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这是由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及其作用的紧密联系来加以阐发的,并由此构成了科学人才观最主要的内容。《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也明确指出:“小康社会,人才为本”,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开发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这些重要论述,应当成为我们对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才为本这一重要含义的基本认识,而且还可以说以人才为本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人才保证与广泛智力支持,以人才为本作为一种人即主体的自觉而能动的力量是作用于科学发展观始终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以人才为本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
科学的人才观.txt54就让昨日成流水,就让往事随风飞,今日的杯中别再盛着昨日的残痕;唯有珍惜现在,才能收获明天。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
2008年05月08日 09:04:24 来源:光明日报
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创新,具有十分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与科学人才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科学人才观是以“以人为本”、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而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
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每一个人的发展创造了广阔天地。要按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切实实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把每一个人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要树立有较高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和有丰富实践经验与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都是人才的观念,努力形成谁勤于学习、勇于投身时代创业的伟大实践,谁就能获得发挥聪明才智的机遇,就能成为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有用之才的社会氛围,创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人才工作首先是做人的工作,必须把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放在首要位置。要着眼于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切实抓好教育、培养、引导人才的各项工作,又切实抓好使用、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要坚信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又要高度重视人才在促进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要一视同仁地为各类人才提供服务,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思想观念是行动的指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才能跟上时代潮流,适应形势发展,把人才强国战略化为自觉行动。对经济工作而言,观念一变天地宽;对人才工作而言,观念一变视野宽。思想观念陈旧,就发现不了人才;思想观念落后,就会埋没人才。只有紧密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实际,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才能促使各种人才脱颖而出,才能有力推动人才工作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才能开创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人才工作和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本报评论员)
抓紧抓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从当代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克服在人才问题上的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
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人才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则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要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这对我们这样一个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人民日报》: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人民日报》 2003年12月29日
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人才工作,落实好人才强国战略,这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与社会全面发展目标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全面发展是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来实现的,社会全面发展又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条件从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因而可以说,科学发展观就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与社会全面发展观内在统一的新发展观或新价值观,就是社会发展要以人为本,社会发展是由人来作为并最终都是为了人自身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也体现了马克思说过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毛泽东提出的“三好”学生、“又红又专”,邓小平提出的“四化”干部、“四有”新人,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以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都是既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又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第五,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科学人才观认为,教育是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基础,学习和实践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本途径。提高全体人民整体素质,是实现人才辈出的重要前提。要着眼于提高全体人民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建设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包括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要加快教育改革,调整教育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新路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