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及其实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的认知和理念
人才强国战略的认知和理念人才强国战略的认知和理念引言:人才一直被视为国家发展的核心资源,其在推动经济增长、科技创新、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目标,各国开始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并制定相应的战略来推动人才的发展。
本文将对人才强国战略的认知和理念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提供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一、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概念和内涵人才强国战略是指通过国家层面的政策和措施,全面推动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利用,以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目标。
其核心目的是以人为本,通过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推动创新创业,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人才强国战略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重视教育体系的改革和优化,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通过引进国际优秀人才,补充和完善国内人才队伍。
2. 人才的激励和留住: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待遇,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人才提供有竞争力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
3. 人才的创新创业:鼓励人才从事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资源支持,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和创新潜能。
4. 人才的合理流动:推动人才的跨地区、跨领域流动,促进不同地区的人才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优势互补。
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和价值人才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人才强国战略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的重要性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推动经济增长:人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可以提高劳动力的生产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2. 促进科技创新: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
培养高水平科研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3. 提高社会发展水平:人才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通过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可以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推动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
4. 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人才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人才观
识、 能力 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 , 确立 了新
形势下科学 的人 才评价机制 ,即以能力 和业绩 为导
向、 以群众和社会为主体 , 以现实的实践为基础 、 以各 类人才的各 自特点 为前提 的科学 的社会化 的人才评
导。我们要在全社会努力形成 “ 四个尊重” 的风尚, 形
成与 “ 四个尊重” 相适应 的各种体制和机制 , 尊重一 切有益于人 民和社会的劳动组织形式 , 尊重一切有益 于人 民和社会的知识运用和发 明创造 , 充分调动各方 面、 各层次人才的积极性 , 使人才资源充分涌流。
的社会价值 , 明了人才工作开展 的前提 、 说 基础 和现 实意义 , 是科学人才观的立足点 。树立人人都可以成
才 的思想观念 , 就是要 明确什 么是人 才 、 人才 的标准
资源主要包括人力 、 财力、 物力和信息。物质资源的开 发利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 而人类智慧和能力 的发展 则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以往 , 土地 、 资本 、 信息分别被认 为是农业 、 工业和知识 经济时代 的第一生产要素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的提出 , 深刻 揭示 了人才 的社会 作用 ,彻底改变 了传统 的思想观
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 的同步和协调 , 把人的全 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战略 的重要 内容 ; 四是充分体现 了实践性 ,坚持在实践 中发现人才 、 使 用人才 、 锻炼人才和培养人才 , 把实践作为检 验和评
价人才 的根本标准 。
、
深刻理解科学人才观的内涵
科学人才观 内涵 十分 丰富 , 准确把握 、 固树立 牢 科学人才观 , 必须深刻理解 、 固树立 “ 牢 人才资源是第 资源”、 人人都可以成才”、 以人为本” 的观念。 “ “
浅析科学人才观的内涵与特征
2007年6月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un.2007第3期(总第82期)Journal of S h a n d o n g A d m i n i st r at i on l n a t i l u t e&S h a n d o n g E c o n o m i c M a n a g e m e n t P e r s o n ne l I n s t i t u t e N().3SCr.No.82浅析科学人才观的内涵与特征张文全 (中国海洋大学,青岛266071)摘要:科学人才观是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科学人才观的立论基础;“以人为本”是科学人才观的本质和核心;“人人都可以成才”是科学人才观的基本导向;“党管人才”是科学人才观的根本原则;坚持创新是科学人才观的重要理论特征。
关键词:人才;科学人才观;内涵特征中图分类号:C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154(2007)03—0071—03On the Connot ation an d Characteristic of Scientific VJew Tale ntsZH A N G Wen—quan(Ocean University O f China,Qingdao 266071,Ch i na)Abstract:Scie ntifie V i e w o f T a le n ts i s integ rity theory s yst em:‘‘Ta le nts t h e p ri ma ry resources’’is t h e a rgu men t f o un d at io n of Sc ie n ti f i c V i e w of’1wents:“people—oriented'’is th e an d the of S cien tifi c V i e w of T a l e nt s;“E v e r y o ne be talent”i s the basic orientation of Sci e n ti f ic V i e w of Talen ts;“Co mm un is t Pa r t y of China g ovem talents”is t he r o o t principle o f Sc ien tifi c V i e w of ’IⅥe n t s;P e r s is t i ng in innovat ion is the i mp o rt an t theory c h a ra c t e r i s ti c of S c ie n ti f i c View of T al en ts.K ey words:Talents;Scien龊C V i e w of Talents;Connotat ion;C haracte ristic人才观是关于人才的本质、人才的作用、人才的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成长和使用等问题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构建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树⽴科学的⼈才观,构建结构合理的⼈才队伍2019-08-04科学的⼈才观,就是对于什么是⼈才、⼈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如何⽤好⼈才等⼀系列问题的科学认识。
我们必须全⾯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才观的基本内涵,⾃觉地把思想认识从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中解放出来,增强实施⼈才强国战略的⾃觉性和坚定性。
“⼈才资源是第⼀资源”,是科学⼈才观的重要内涵。
⼈才作为先进⽣产⼒和先进⽂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是⽣产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是当今社会⽣产⼒发展的核⼼要素。
“⼈⼈都可以成才”,是科学⼈才观的⼜⼀重要内涵。
什么是⼈才?⼈才就是品德⾼尚、掌握知识、能⼒较强和业绩突出的⼈。
以此来衡量,就不能唯学历、不能唯职称、不能唯资历、不唯能⾝份,做到不拘⼀格选⼈才。
正如邓⼩平同志所说的,“衡量⼀个⼈是否是⼈才,关键看这个⼈实绩如何”。
要充分尊重⼈才的个性,按照各类⼈才的成长规律和不同特点去识别、选拔和使⽤⼈才,使各类⼈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都有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空间和舞台。
要努⼒形成谁勤于学习、勇于投⾝伟⼤实践,谁就能获得发挥聪明才智的机遇,就能成为对国家、对⼈民、对民族有⽤之才的社会氛围,从⽽创造⼈才辈出的⽣动局⾯。
⼀、树⽴科学的⼈才观,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才竞争的客观需要树⽴科学的⼈才观,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才竞争的客观需要。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新⽉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导产业。
知识与⼈才已经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两⼤⽀点。
⼈才作为知识的创造者、承担者、传播者、使⽤者,正在成为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才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各企业发展的战略制⾼点,谁占据了这个制⾼点,谁就能够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因此,树⽴科学的⼈才观,实施⼈才强国战略,是适应经济不断发展、应对⼈才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
树⽴科学的⼈才观,是全⾯建设⼩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新局⾯的客观需要。
科学人才观的内涵
六 届 三 中全会 提 出 了 科 学发 展 观 , 十六 届 六 中全会 指 出要 继 续 “ 力 大 实 施 科 教 兴 国 战 略 和 人 才 强 国 战 略 ” 胡锦 涛总 书记 在党 的十七 大 报 。 告 中 ,再 次 强调 “ 坚持 党 管人 才原 则 ,统筹 抓 好 以高层 次 人 才和 高技 能 人 才 为 重 点 的 各 类 人 才 队 伍 建 设 。” 因此 , 正确 理解 树 立和落 实科 学 人 才 观 的重 大 意 义 和 深 刻 内涵 , 就 具 有 十分重 要 的 现实 意义 和 深远 的历史 意义 。
开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
发展 的战 略制高 点 。 能否拥 有 和保 持 一 支 规 模 宏 大 的 高 素 质 人 才 队 伍 ,是关 系到一 个 国 家在 国 际竞争 中能 否 占据 有利 地位 的重 大战 略 问
题。
( ) 面建 设小康 社会 , 二 全 开创 同 的 。农 业 经 济形 态 中 生产力 的发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义 事 业新 局 面 的客 展表 现 为对 以土地 为 中心 的 自然 资 观 要求 源和 劳 动者 体力 的依赖 。工业 经 济 本 世纪头 2 0年 是 我 国 全 面 建 形 态 中人 类 利用 机 器单 位 时 间 内消 设 小 康社 会 和 构建 社会 主义 和谐 社 耗 的 自然 资 源量 越 多 ,生 产力 水平 会 、开创 中 国特色 社会 主 义 事业 新 就 越 高 。 自然资 源 的有 限性 及 其 消 局 面 的重要 战 略机 遇期 。和谐 社会 , 耗 转 化 的有 害性 逐 渐成 为 工业 经济 以人为 本 。 人才 资源是 第 一资 源 , 人 形 态 下社 会 发展 的桎梏 。在 向知识 才 资本 是 第 一 资本 ,开发 利用 人 才 经 济 形态 迈进 的过程 中 ,人 类 经济 资 源是 经 济社 会 发展 的重 要动 力 。 发 展 的资 源 依赖 正在 发 生着 根本 的 面 对科 学 技术 的飞速 发 展 ,国际 竞 转 变 ,从 以 自然 资 源为 主转 向以劳 争 日趋激 烈 的外 部环 境 ,拥 有 人 才 动 者智 力 和人 才 资源 为 主 。人 才资 优势 , 就拥 有 了竞争 优势 。 只有 树立 源 已上 升为 极 其 重要 的 战略 资源 。 科 学人才 观 , 断加 强人 才工 作 , 不 才 人才 资 源作 为 第 一资 源 ,直 接统 领 能 造就 大 量 的高 素质 劳 动者 ,大批 和制 约 着其 它 资 源 的开发 和 利用 。 的 专 门 人 才 和 一 定 数 量 的拔 尖 人 物质 资 源 的开发 利 用是 社 会 发展 的 才 ,才 能建 设 一支 宏 大 的高 素质 人 基础 ,而人 类智 慧 和能 力 的发 展 则 才 队伍 ,开创 人才 辈 出、人尽 其 才 、 决定 着对 物 质 资源 开发 利 用 的深度 才尽 其 用 的新 局面 ,使我 国尽快 由 和广度 。 当今世 界 , 人才 优势 是最 大 人 口大 国转 变 为人 才 资源 强 国 ,为 的优 势 ,人 才开 发 已成 为 经济 社会 我 国的 改革 发展 提 供 强大 的人才 保 发 展 的重 要 推动 力 量 。人才 资源具 证 和广 泛 的智力 支 持 。 有潜 能 的 巨大型 、 开发 的无 限性 、 能 动 的创造 性 ,是 最具 活 力 的生 产要 素 ,是先 进 生产 力 和先 进文 化 的重 要 创造 者 和传 播 者 。 因此 , 醒地认 清 识 和 理 解 人 才 资 源 的重 要 战 略 地 思 想是 行 动 的先 导 ,观念 是 行 位 ,牢 固树立 人 才资 源是 第 一 资源 为 的指 南 。实 践 证 明 ,思想 观 念 陈 的观念 ,充 分 发 挥人 才 资源 在经 济 旧, 不但 不 能发 现人 才 , 会埋 没人 还 社会 发展 中的基础 性 、 战略性 、 定 决 才 。只 有解放 思想 、 实事 求是 、 转变 性作 用 , 有着 重要 的战略意 义 。 观 念 ,与 时俱 进 ,才 能跟 上 时 代潮 第二 , 以人 为 本 。做 好 人 的工 流, 适应 形势 发展 。 确理 解和 把握 准 作 ,必须把促进人 的健康成长和使 科 学 人 才观 的 深刻 内涵 ,是 深 刻认 其充 分发 挥 作用 放 在 首要 位 置 。人 识 “ 才强 国”战略 的重 要基 础 , 人 是 才 的大量 涌 现 ,人 的 主观 能 动性 的 做好 人 才工 作 的重 要前 提 。概括 起 充分 发挥 、是 实现 现代 化 的有 效 保 来, 科学 人才 观 的 内涵 有如 下几 点 : 证 。要着 眼于充 分 调动 各类 人 才 的 第 一 , 才资 源是 第一 资源 。 人 迄 积 极性 、 主动 性 和创造 性 , 既切 实做 今为止 , 人类经历了以土地 、 人力为 好 教育 、 养 、 培 引导工作 , 扎实做 又 基础的农业经济形态和以机器 、资 好 使用 、 心 、 关 激励 工作 。充 分尊重 本为基础 的工业经济形态 ,并且正 人 才 的特 殊 禀赋 和个 性 ,注 重 发挥 在 迈 向 以知识 和 信 息为 基 础 的知识 其 特点 和特 长 , 不求 全 责备 , 鼓励 他 经济形态。不 同经济形态下 的生产 们 开拓创 新 、 大胆探 索 。关心 人 、 爱 力 发展 对 于资 源 的需 求 和依 赖 是不
浅论科学人才观
上 做 出较 大 贡 献 的 人 。 ” 中共 中 央 、 务 院 关 于 进 一 步 加 强 人 < 国 才 工作 的决 定 > 确 提 出 :具 有 一 定 的 知 识 或 技 能 , 够 进 行 创 明 “ 能
造性 劳 动 , 推 进社 会 主 义 物 质 文 明 、 治 文 明 、 神 文 明建 设 , 为 政 精
时 提 出 .要 牢 固树 立 人 人 都 可 以成 才 的 观 念 ,坚 持 德 才 兼 备 原
则 , 品德 、 识 、 力 和 业 绩 作 为 衡 量 人 才 的 主 要 标 准 , 唯 学 把 知 能 不 历 , 唯 职 称 , 唯资 历 , 唯身 份 。这 一 讲 话 推 进 了人 才概 念 的 不 不 不 现代 化 , 除 了 “ 学 历 , 破 唯 唯职 称 , 资历 , 身 份 ” 人 才标 准观 , 唯 唯 的 把 品 德 、 识 、 力 和 业 绩 作 为 衡 量 人 才 的主 要 标 准 。人 才标 准 知 能 的 界 定 主 要 强 调 : 是 知 识 、 力 导 向 。虽 然 要 考 虑人 才 的 学 历 一 能 和职 称 , 更 突 出其 综 合 能力 和 专 业 水 平 。二 是业 绩 导 向 。在进 但 行 人 才 评 价 时 , 能 仅看 文凭 及 其 毕 业 的大 学 , 要 看 他 给 社 会 不 而
才 问题是 关 系到 党 和 国 家事 业 发 展 的 关键 问题 , 因此要 在 实践 中 落 实科 学人 才 观 。 [ 键 词 ] 科 学人 才观 关 人才 特征
科 学 的 人 才 观 . 是 对 什 么 是 人 才 、 何 成 才 、 才 的 评 价 就 如 人
才 在 前 人 已有 成 就 的 基 础 上 , 所 发 现 , 所 发 明 , 所 创 造 , 有 有 有 为
[重点]科学人才观十大理念
科学人才观十大理念第一、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人才是人力资源中的先进部分,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承担者,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创造性贡献,决定了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
邓小平同志在论述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时候作出时代性的判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并由此提出,一定要在党内和全社会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人才是科学技术的主要载体。
第二、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人力资源是我国最丰富、最可开发、最有潜力的资源,是中国走科学发展之路最可依赖也必须依赖的第一资源。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才资源总量和质量都迅速提升。
江泽民同志在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就指出,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对科学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再次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
第三、人才工作要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服务。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人才工作才能有为有位。
十七大以来,我们按照中央部署,大力引进国家发展急需紧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制定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组织专家学者到地方发展一线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展咨询服务,都是人才工作服务大局的实际行动。
第四、人才优先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有效路径。
人才优先发展是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追赶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率先发展的成功实践。
党的十七大以业,我们围绕建设人才强国,加大人才投入和开发力度,大力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确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
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框架、时代内涵与实现路径
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框架、时代内涵与实现路径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是以人才为核心、以创新驱动、以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的战略。
该战略的总体框架包括:“人才报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教育振兴战略、协同发展战略、引进与培养并重战略,这五个方面互相支持、相互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在新时代,人才的内涵已经不再仅仅是人才的数量,更加强调人才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新时代要求我们拓展人才的视野,推进培养方向由数量到素质的转变,注重培养全球化视野、综合素质、硬实力和软实力并重的优秀人才。
这种内涵的人才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们国家创新驱动的内在要求。
时代需要有高质量的教育,因此教育振兴也是人才强国的一项重要措施。
教育振兴主要包括推动教育现代化、实施短缺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分类培养人才、深化学科交叉融合等。
为此,政府应当加大投入力度,改进教育体系,进行创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每一个人才都能够真正发挥自己的潜力。
在新时代的人才强国战略中,协同发展战略尤为重要。
协同发展就是以共同发展为基础,依托区域协同、产业协同、国际协同,推动地区、行业、国家的高质量协同发展。
这种战略的核心是共享和合作,通过多个领域的合作,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效益共赢。
最后,引进和培养并重战略,也是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部分。
该战略旨在引进人才,同时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和发掘。
要推动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同时,要注重人才的不同领域的实际需求,重视跨领域的人才培养,努力打造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
总之,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制定的一大战略。
它的实现路径包括以人才为核心、以创新驱动、以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的举措。
践行这些战略,才能让我们的人才建设在时代的开展当中不断进取,让中华民族在世界的舞台上不断地闪耀。
科学的人才观
第一,关于什么是人才。这涉及人才的基本属性,是人才观的根本问题。科学人才观认为,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人才的这个定义,突出了人才的群众性及其劳动的创造性,打破了剥削阶级社会亲亲贵贵和英雄史观等传统观念,打破了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的唯心论人才观,划清了人才与非人才的根本区别,是识人标准、选人视野、用人价值的重大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和群众观,有利于鼓励人人都做贡献,人人都可以成才。
第二,关于人才标准。在几千年的中国人才思想发展史上,曾经提出过各种各样的人才评价标准。有的重德,有的重智;有的强调内在素质,主张以德为先,德才兼优;有的强调尚能、尚功,主张能与功的统一。科学人才观汲取其中有益的营养,提出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在坚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主要标准的同时,强调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鲜明的标准,坚持了民主、法制、公开、公平的原则,体现了实践是检验人才标准的原则,划清了与传统人才观的区别和界线。
科学人才观由科学和人才观两个概念组成。科学是指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人才观就是对人才问题的各种各样的看法、观点。科学与人才观的结合,构成了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科学人才观,既是人才观,也是方法论,具体是指对人才的含义、标准、价值及其成长、使用、管理规律的根本看法,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在人才问题上的根本表现,它将直接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科学人才观的提出,为我们正确处理人才工作中各种各样的关系、矛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和具体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科学人才观的内涵和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什么是科学的人才观
什么是科学的人才观?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的,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人才存在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
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
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
当前在人才的选拔、评价和使用上存在着的唯学历、资历、职称、身份等弊端,严重影响了人才的脱颖而出和充分施展才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形成科学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
在人才评价方面,要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
强调要根据德才兼备的要求,坚持群众路线,注重实践经验,构建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改善各类人才评价方式,积极探索、主体明确、各具特色的评价方法。
完善人才评价手段,大力开发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手段,大力开发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努力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水平。
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和出资人的认可,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
在人才使用方面,要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
我的教育质量观大庆职业学院质量监控中心王成元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认为,21世纪将是质量世纪。
无数的事实证明,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质量已成为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质量管理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正为愈来愈多的人认识,有人把这场变革称为教育质量革命。
葛道凯司长在谈到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时说,实现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就要比较重视规模发展转向在规模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质量的提高,简单地说,以后要把更多的精力花到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上,这也是中央领导高度关注的。
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及其实施战略
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及其实施战略科学人才观,也就是对于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位置、什么是人才以及应该如何用好人才等问题的科学、合理的看法,它的科学之处体现在:提出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点;人才的评判标准建立在工作能力、综合道德、知识水平的综合评定和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和任用机制基础之上;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时期下,新一届领导人从中国国情和世界形势出发,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按照与时俱进地要求,提出选拔人才的新标准—科学人才观,这一人才观符合人才规律,充分起到了人尽其才的效果,达到了人才强国的目的,并且加快了人才队伍的建设。
这是党对马克思人才理论的一次重大贡献,为人才工作指引了方向。
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所谓科学人才观就是指,我们对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判断人才的具体标准以及怎么样用好人才等问题,所应具有的科学态度和观念。
科学人才观的提出,符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实际,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人才观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等重要,而对于人才工作来说,怎么样树立一个科学的人才观更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是否具有科学的人才观,往往决定着人才工作的方向和效果。
科学人才观突破了原有的狭隘的人才观,提出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点。
科学人才观的提出,扩大了人才的选拔范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色。
1982年,国务院曾将人才按照学历和技术等级,划分为中专以上学历的为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员初级以上为专门人才。
这种人才划分标准,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相适应,对当时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而长期以来,在我国一直坚持按“学历”、“职称”来评定人才,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样的人才标准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要。
以大家熟知的李嘉诚、比尔盖茨为例,他们没有高学历,却凭借自己的勤奋和能力,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而现在很多人忽视了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将大部分精力耗费在怎么通过托关系、请客送礼等方式,才能评职称、晋职级,耗费了大量精力,荒废了本职工作;由于有学历是成功的敲门砖之说,更有一些人通过制作假学历、假档案等方式,弄虚作假,铤而走险。
科学技术人才观
科学技术人才观
科学技术人才是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现代化的核心人才。
科学技术人才观就是关于培养、引进、使用、保留和管理科学技术人才的理念、方法和原则,是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方面。
科学技术人才观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以人为本
二、坚持人才发展最优化
科学技术人才观应该坚持人才发展最优化,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人才需求。
要通过科学制定人才发展规划,积极推动普及基础科学和发展应用科学,引导和支持高水平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培养和发展,强化人才队伍的结构和层次优化,提高人才质量。
三、坚持协同育人
科学技术人才观应该坚持协同育人,通过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进行人才培养。
培养过程要逐步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产学研相融合,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协同创新,为培养复合型、全面发展的科技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和培训。
四、坚持市场化引导
科学技术人才观应该坚持市场化引导,逐步形成市场和人才的有效匹配机制。
政府应该加强国家战略和需求的规划引导,促进人才的流动、交流和支持,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创新人才、创业人才、外籍人才等不同类型的科技人才。
五、坚持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
科学技术人才观应该坚持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人才实行分类精准管理。
要建立起符合国情、符合市场需求、符合人才发展需求的人才管理制度,推行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提高科技人才培养、使用、保留和管理的效率。
树立科学人才观ppt课件
(六)、人才队伍建设
自然资源
1、资源的分类: 资本资源
人力资源
2、三大资源关系
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均处于被动、等待的位置,都需要由人的力量 来认识、发掘、运用,只有在人力资源的作用下,才能被赋予活力,被 开发利用,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发挥其作用。
3、为什么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唯有扬人力资源之长,避财、物资源不足之短,优先投资人的发展,
(3)2002年,国务院制定下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 ,首 次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4)2003年12月,中共中央首次召开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5)2007年,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战略之一,写 进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党的十七大报告。
二、树立科学人才观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晏子〃春秋》中写道:“国有 三不祥,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 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当, 三不祥。”
(一)从国际形势看,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国家兴盛的必然要求
1、进入新世纪,各国实施新的人才强国战略
(1)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三次现 代化后进国追赶先进国的成功范例。
(三)、重建人才评判标准
四不唯: 不唯学历 不唯职称 不唯资历 不唯身份
(四)、女性人才开发普遍受到重视
1、妇女受教育程度提高 2、妇女就业率提高 3、妇女劳动报酬增加
(五)、营造良好的用人大环境
1、营造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 2、改善人才的工资待遇 3、建立和完善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 和流动机制
(三)别让“引进人才”演变成“浪费人才 (四)选人标准过于模式化和单一化
(五)学而优则仕 (六)人才老龄化 (七)腐败是人才的天敌 (八)人才选用上的向上与排外
简述人才强国战略的科学内涵
简述人才强国战略的科学内涵
人才强国战略是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其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才强国战略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人才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其次,人才强国战略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只有拥有高水平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才能保证国家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推动科技创新的不断前进。
再次,人才强国战略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已不仅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
只有拥有优秀的人才,才能在国际上赢得更高的声誉和更好的地位,保障国家的安全。
最后,人才强国战略是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只有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人才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利用,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因此,人才强国战略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战略,必须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重视。
人才强国战略的科学内涵
人才强国战略的科学内涵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加速,人才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核心要素。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旨在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本文将从科学内涵角度对人才强国战略进行分析。
二、人才强国战略概述1. 定义与目标“人才强国”是指以人才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人才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
其目标是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素质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重点领域人才强国战略涵盖了教育、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
其中教育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需要加大投入,提高教育质量;科技则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文化领域则需要弘扬中华文化,提高国家软实力。
3. 措施与政策为了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例如: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价机制;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三、科学内涵解析1.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理念。
这一理念强调把人放在第一位,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
在实践中,需要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等。
2. 创新驱动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人才强国战略中,创新被视为核心驱动力。
需要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工作来促进创新。
3. 优化结构优化结构是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人才结构等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
在人才强国战略中,需要加强对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同时注重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
4. 国际化国际化是指通过加强与国际接轨,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在人才强国战略中,需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吸引海外优秀人才来华工作和学习,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四、实现路径与挑战1. 实现路径要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需要采取综合性、系统性的措施。
科学人才观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科学人才观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摘要]文章从科学人才观的视角出发,阐明了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人员结构数量优化、角色定位不明确、职业归属感不强;提出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四条路径:树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人才意识,优化辅导员队伍发展的人文环境,构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治理模式,铺设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科学人才观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就人才工作强调指出,做好人才工作,落实好人才战略,必须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关键期,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高度重视人才资源,胡锦涛同志关于科学人才观的指示,对于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辅导员队伍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资源,需要树立科学人才观意识,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科学发展。
一、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及现实意义《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科学人才观逐步确立。
科学人才观是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提出的关于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丰富论的理论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科学人才观提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定位,即要“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强调人才的重要性”。
科学人才观的价值导向是“人人都能成才”,即“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逐渐形成各类人才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有用之才的社会氛围。
“以人为本”的观念强调了党和政府以及各级部门具有鼓励、支持、帮助各类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的责任,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来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和意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人才强国战略的内涵和意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要性以及如何组织和推进这两个战略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和意义科教兴国战略是指通过加大科学研究力度,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教育改革,从而实现国家的科技强国战略。
这一战略的核心是科学、教育和人才培养。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教育则是培养人才、改善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只有充分发展科技教育,才能实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科技水平和人才素质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发达的科技教育能够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升国家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
最后,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解决社会矛盾和促进社会进步。
科技创新和教育改革可以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同时,科技和教育的发展还能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人民的科学素养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事实证明,只有通过科教兴国战略,才能够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其次,科教兴国战略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途径。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通过加大科技研发和教育改革力度,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科技人才,才能够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最后,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国家强盛的关键。
在世界经济的竞争中,科技和人才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才能够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实现国家的强盛。
论科学人才观(上)
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 的、从过去继承下来 的条件下创
造 。 ”
一
、
科 学 人 才 观 的 理 论 基础
2 .人才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主张人才作
用 的 唯物史 观 ,主要 观 点包 括 :()人 才对 社会 历 史发 展 1
( )理论 基础 之一 :马 克 思主 义人 才论 一
点 主要 体 现 在 : 1 ( )开 发 目标 :全 面 发 展 的新 人 ; ()选 构成 。 2 好 人 才 :革 命 和建 设 成败 的关 键 ;()使 用 人才 :量才 录 3 用 ,才 尽其 用 ;( )爱 护人 才 :像 爱 护 眼珠 一 样 ;()开 4 5 发 战 略 :大胆 提拔 年轻 的新 人 。 ( )理 论基 础之 二 :科 学发展 观 二
论 、人才 成长 论 ( 包括 人才 发生 和发 展论 ) 、人才 开发 论等 会 历史 条 件 下所 赋 予 的历 史任 务 范 围 内发挥 自己推进 社 会 部 分组成 。
发展作用 。具体而言 ,应符合三个条件 :必须顺应历史发
1 .人才本质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 ,人才是 展 的一 般 趋势 ;必 须正 确 认识 和 对待 客 观条 件 ;必须 要 按 3 劳动生活环境的产物 ,劳动者 中的人才是极其广泛 的。因 照人民群众的意志办事。()人才历史作用表现为多样化 4 为 劳动 生 活环 境 ,培 养 了劳 动 者 优 良的政 治 素 质 、组 织能 的途径 和形式。()人才历史作用具有历史 和阶级的局限
栏辑伟 目:光 编韦
2 1 年 5 号 总第 1 0 02 月 7 期
2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
表明,任何杰出人才 ,都是一定的社会需要和社会条件综 要求形成人才素质的诸要素的协调发展 ;组成人才群体结 合作用的结果 ;伟大的革命斗争造就伟大的人才。( )民 构 的诸 亚结构协调发展 ;人 才开发过程诸环节 的整 体协 2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人才观
都做了雄辩 的说 明 : 齐桓公重用管仲 , 文侯 重用李悝 , 魏 秦孝 公重用 商鞅 , 都使 自己的 国家得 以民富 国强 , 别是刘邦 重 特
主要标准 , 不唯学历 , 不唯职称 , 唯资历 , 唯身份 , 不 不 不拘一
格选人才 , 鼓励人人都做贡献 , 人人都成才。 ” 这次关于人才界定 的观点 , 既有 深刻的理论 内涵 又有很 强的现实针对性 , 为树立科学人才观提供 了理 念依据 。 [ 收稿 日期 ]0 9- 2— 4 20 0 2
一
才辈出的生动局 面。三是要牢 固树立 以人 为本的观念 , 把促 进人才健 康成 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 在首要位置 , 努力营 造鼓励人才干事业 、 支持人 才干成事 业 、 帮助人 才干好 事业 的社会环境 , 放手让一切劳动 、 知识 、 技术管理 和资本的活力
竞 相 进 发 , 一 切 创 造 财 富 的 源 泉 充 分 涌 流 以 造 福 于人 才 。 让
表 重 要讲 话 , 调 要 以 “ 个 代 表 ” 要 思 想 为 指 导 , 力 实 强 三 重 大 胡 锦 涛 在 全 国人 才 工 作 会 议 上 强 调 , 立 适 应 新 形 势 、 树
新任务要求的科学 人才观 的 内涵 主要有 三点 。一是 要牢 固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 充分发挥 人才资源开发在 经济社会发展 中的基 础性 、 战略性 、 决定 性作用 。二 是要牢 固树立人人都可 以成才的观念 , 坚持德 才兼备原则 , 把品德 、 知识 、 能力和业 绩作 为衡量人 才的主要 标准 , 不唯学历 , 唯 不 职称 , 不唯 资历 , 不唯身份 , 努力 形成谁 勤于学 习, 于投 身 勇 时代 创业 的伟 大实 践 , 就能 获得发 挥聪 明才智 的机遇 , 谁 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及其实施战略科学人才观,也就是对于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位置、什么是人才以及应该如何用好人才等问题的科学、合理的看法,它的科学之处体现在:提出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点;人才的评判标准建立在工作能力、综合道德、知识水平的综合评定和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和任用机制基础之上;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时期下,新一届领导人从中国国情和世界形势出发,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按照与时俱进地要求,提出选拔人才的新标准—科学人才观,这一人才观符合人才规律,充分起到了人尽其才的效果,达到了人才强国的目的,并且加快了人才队伍的建设。
这是党对马克思人才理论的一次重大贡献,为人才工作指引了方向。
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所谓科学人才观就是指,我们对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判断人才的具体标准以及怎么样用好人才等问题,所应具有的科学态度和观念。
科学人才观的提出,符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实际,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人才观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等重要,而对于人才工作来说,怎么样树立一个科学的人才观更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是否具有科学的人才观,往往决定着人才工作的方向和效果。
科学人才观突破了原有的狭隘的人才观,提出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点。
科学人才观的提出,扩大了人才的选拔范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色。
1982年,国务院曾将人才按照学历和技术等级,划分为中专以上学历的为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员初级以上为专门人才。
这种人才划分标准,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相适应,对当时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而长期以来,在我国一直坚持按“学历”、“职称”来评定人才,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样的人才标准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要。
以大家熟知的李嘉诚、比尔盖茨为例,他们没有高学历,却凭借自己的勤奋和能力,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而现在很多人忽视了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将大部分精力耗费在怎么通过托关系、请客送礼等方式,才能评职称、晋职级,耗费了大量精力,荒废了本职工作;由于有学历是成功的敲门砖之说,更有一些人通过制作假学历、假档案等方式,弄虚作假,铤而走险。
造成这类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和对人才的标准的错误认识有关。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着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纵深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第一生产力,因此,市场对人才的需要也呈急剧上升的趋势。
这反映在人才市场和媒体信息来看,应聘的必备条件就是高学历,而且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就连一个普通饭店招聘的大厨,应聘要求最低学历也为硕士研究生,饭店服务员更是要求英语四级和大学本科毕业。
表面上看,似乎大学生遍地都是,而市场不再需要所谓的专门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了。
针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才需要发展的现实问题,提出科学的人才观的就显得十分必要和具有现实意义。
科学人才观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以人为本”等观点,符合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国际人才趋势,符合时代的要求。
“人人都可以成才”丰富了人才的概念,扩大了人才的范畴,只要有才华,有能力,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能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添砖加瓦,就是我们国家需要的人才。
要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不断壮大人才队伍,丰富人才类型,坚信踏实实干、技术型、自主创业的都是符合人才标准的。
科学人才观适应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有利于丰富人才类型,壮大人才队伍,加速各类人才的积极涌现,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力资源保证。
科学人才观突破原有的评价体系,全方位评价人才。
科学人才观与以往的人才观不同,体现了时代进步性和突破性,不再通过学历、资历、社会背景,而是通过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综合评定人才,以个人业绩和实际工作能力为考察重点,结合个人品德及综合知识能力水平。
学历、职称不等同于能力,不等于有智慧,更不等于有多高领导和管理水平。
坚持实践出真知,通过实际工作检验人才,通过工作能力和业绩,科学评价人才。
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努力钻研业务,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开拓创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道德水平。
作为企业或者政府机构,如何选拔人才,也要综合考虑,不能唯学历,要看实际工作能力。
科学人才观要求我们在选拔、任用时严把人才质量关,不以学历高、资历老、高职称、有背景为录用标准,坚持综合评定人才的标准,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选拔更多、更好的人才。
在实际操作中,要因人而异,不同的需要,对人才的评定标准也要相应地改变,比如对党政机关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的评判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区别,也要坚持能力和业绩的结合。
科学人才观需要建立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和任用机制。
科学的人才观要求建立科学、公平、公正、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
人才评价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它能给管理者提供全面、客观、详细的人才综合信息,也给人才本身提供了客观审视自己优、缺点的平台。
科学、公平、公正、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是需要制度保证的。
而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在制度上没有保证,反而存在很多人为地干扰因素,比如说各类职称评定、课题立项、成果评奖中的暗箱操作、人情关系等问题。
而科学人才观对人才的任用、评价坚持分类、分层的观点,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的出现。
比如对党政机关人才的评价,关键看为人民群众谋了多少福利,是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褒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主要看是否赢得了更大的市场和出资人的认同;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则要看技术是否过硬,能否得到同行和业内人士的认可。
充分贯彻“公开、公平、公正、择优”选拔任用人才的制度,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
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广这种科学、公平、公正地选拔和任用人才的机制,营造美好的人才环境,为普通人成就梦想,提供成才的平台。
科学人才观坚持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
做好人才工作的首要前提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个人的特点与兴趣爱好,鼓励自主创新,鼓励钻研业务,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以科学的人才观来选拔和任用人才,积极吸纳国外人才,充分利用好国内人才资源,加强和重视民营及外企的人才培养,为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将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引导人们自觉将责任感、荣誉感与实际工作联系在一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添砖加瓦,从而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国富民强。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科学人才观的特点:第一,科学人才观体现了平等性的原则。
打破了原有的依据“学历高、职称高、资历老、身份高”的人才评定框架,提出人人都可成才,有利于各类人才的涌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第二,科学人才观坚持群众史观的特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坚信人才来自于人民群众。
第三,科学人才观体现了发展和与时俱进的特点。
科学人才观的提出是适应时代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是与时俱进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是先进科技的创造者和掌握者,人才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四,科学人才观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特点。
通过实践检验人才,以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的重点评定标准,科学、公正、公平评价各类人才。
科学人才观的战略实施建立健全实用、高效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
人才支撑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为人才发展提供环境,当前要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资源开发机制的共同发展。
一是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完善跟踪服务和联系制度。
统筹推进各类专业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新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企业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人才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人才评价、流动等环节中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制度,形成员工能进能出的机制;实行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定期考核,坚持任期制,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的机制;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形式的工资制度,调整员工收入分配制度,工资收入与企业效益和员工实际贡献挂钩,形成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对经营者试行年薪制、期权制,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三是要进一步创新职称评审和聘用制度、行政审批制度、人才引进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富于人情味的管理办法,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寓引导于关爱之中,为人才的成长、流动和发挥作用营造宽松的环境。
要以优势资源、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非公有制经济以及相关的项目、现代农业园区、科技园区、工业园区为载体,以优越的创业政策和良好的服务为保证,积极聚集人才,为人才创业提供宽阔的舞台。
要灵活采用固定用人与流动用人相结合,专职用人与兼职用人相结合的用人方式,让人才和智力合理流动,做到“不求所有,但为所用”,促进人才资源共享,使各类人才动起来、活起来,使人才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掘和利用,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建立健全公开、公平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建立健全用人制度体系,通过建立和完善公开竞争的一系列配套制度,使竞岗程序、干部考核、资格认定等组织和实施环节,做到有章可循,从而实现科学用人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对拟提拔任用的人才,坚持做到“三公开”,择优选用。
一是程序公开。
即选拔要实行竞争上岗,公开竞争上岗办法、原则、程序、资格条件及相关政策;二是竞争公开。
即公开符合竞争条件人员、公开参加竞争上岗人员,公开进行竞争演讲,公开进行民主评议;三是结果公开。
即公开民主评议情况,公开聘用人事基本情况,对聘用人实行任前公示和试用期制度。
通过“三公开”,不断规范资格审查、竞争演讲、民主测评、结果公示、试用期等选拔程序,在公开竞争中,好中选优,选拔“德、能、勤、绩”突出的人才,使竞争上岗科学选人用人的机制逐步完善,并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创新充满活力的人才配置机制。
充分发挥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和市场对人才的基础调节要求,建立健全人才选拔机制,指导人才就业,引导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通过市场双向选择,健全服务机制,确保就业信息的畅通和及时、准确。
规范人才市场的信息化、多元化、常态化,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健全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对专业化人才服务机构和市场要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对人才管理的作用。
加快人才流动,发挥市场对人才和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
政府主管人才服务的机构和相应的管理体制要加快改革,逐步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
为了吸引人才,要处理好和调整好户口迁移政策,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