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心脏病猝死的十大诱因
心脏猝死的病因及病理改变
以下列举了几种可以引起猝死的心血管疾病。
其中冠状动脉心脏病(冠心病)占半数以上。
对于冠心病猝死的机制、诱因、防治等研究资料较多,本节将主要论及这方面的问题。
其他原因的心脏猝死发生率较少,研究不够详尽,已知的病理生理与冠心病猝死相似。
一、先天性心脏异常 1.先天性窦房及房室传导系统病变 2.房室旁路(预激综合征)伴发快速性心律失常 3.先天性(家族性)长Q-T间期综合征二、其他心脏病 1.心肌炎,急性 2.心肌病,尤其是肥厚性心肌病 3.原发性传导系统的退行性病变 4.冠状动脉病急性心肌梗死慢性供血不足心脏破裂 5.心脏瓣膜病,如二尖瓣脱垂,主动脉瓣狭窄三、心脏肿瘤四、心包填塞尸检材料示猝死者多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在169例猝死者,管腔狭窄程度≥75%,而涉及3支动脉者占103例(61%),涉及1~2支50例(30%),不及75%狭窄者仅9%,Bashe等121例猝死中有陈旧性心肌梗死者70例(57%),陈旧性合并新鲜病变38例(31%);只有新鲜病变仅15例(12.4%),尚有36例(29.8%)无心肌梗死病变。
临床资料与病理所见一致,在抢救生存的患者中心电图示急性心肌梗死改变者不及20%.Cleveland诊所追查500例轻度及无冠脉病病人,按年·1000人口计,即使冠脉狭窄≤50%,其猝死机率高于无冠脉病者10倍。
病理资料说明冠心病猝死多发生于严重狭窄的患者,然而不等同于心肌梗死,更不是急性心肌梗死。
因此在预防和治疗上是不同的。
老中医:十大猝死“恶习”
国内的中医医学专家罗列了10大日常生活中最有可能引发猝死的“恶习”,快看看,你对上了几条呢?
第一位:在闹市骑车
无论开车、骑车或步行上班,只要经过车辆密集的路段,都会增加心脏病发作危险,主要原因是空气污染。
第二位:用力解大便
解干大便、搬桶装水这些突发动作,让人从静态中突然发力,内血压迅速升高,心脏承受的压力也会随之剧增。
第三位:大量喝酒或咖啡
过量饮酒以及喝咖啡,弊大于利,会让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扣动心脏病发作的扳机。
第四位:心情抑郁
坏情绪是心脏大敌,而抑郁首当其冲,对心脏健康非常不好。
建议有困难时多和家人朋友沟通,避免发怒、大悲大喜,控制好情绪。
第五位:暴饮暴食
人在过量进餐后,胃肠道需要大量血液来消化食物,而流入心脑血管的血液大大减少,对于血管本来就有供血不足的人,一顿饱餐很容易就诱发心梗、脑梗。
第六位:性生活过度
放纵性欲会让心脏衰竭。
过度兴奋时,心脏血管会突然痉挛,造成心肌缺血,引发心脏病。
第七位:吸食毒品
吸食可卡因的人,患心脏病的几率是常人的23倍。
第八位:吸烟或被动吸烟
吸烟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是常人的3倍。
第九位:吃得太咸或太甜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饮食中含大量甜饮料或爱吃甜食的孩子,成年后心脏病危险会大大增加。
第十位:久坐不动
久坐会导致人体内新陈代谢的改变,容易形成血栓,增加患心脏病风险。
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及防护方法
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及防护方法心源性猝死是指突然发生的心脏骤停,多因心律失常导致。
它通常发生在没有明显心脏病史的人群中,造成了严重的健康风险和突发事件。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管理心源性猝死,本文将介绍高危人群及其相关防护方法。
一、高危人群的识别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并且常常没有明显症状的疾病。
然而,通过一些特定因素,我们可以辨认出高危人群。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危因素:1.家族史:有家族成员患有心源性猝死的个体具有更高的风险。
2.年龄:45岁以上的男性和55岁以上的女性更容易患上心源性猝死。
3.心血管疾病:患有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人更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
4.糖尿病:糖尿病与心脏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糖尿病患者也是高危人群。
5.吸烟和饮酒:长期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二、心源性猝死的防护方法对于高危人群,预防心源性猝死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可行的防护方法:1.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如心电图、血压、血脂等指标的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心脏疾病。
2.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限制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摄入。
3.适度运动:根据个人身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定期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健康。
4.戒烟限酒:停止吸烟和限制酒精摄入,这些习惯对心脏健康非常不利。
5.减轻压力:避免过度的精神和情绪压力,寻找放松的途径,如听音乐、冥想、与家人朋友交流等。
6.服药治疗:如有患上相关心脏疾病的高危人群,及时按医嘱服药治疗,如抗凝药物、降压药物等。
7.及时就医:若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治疗和建议。
结语对于高危人群,要密切关注自身的心脏健康状况,采取适当的预防和防护措施,以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定期进行体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应对心脏疾病风险因素,能够有效降低罹患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过度疲劳或诱发心源性猝死 心脏病的8大诱因【热门下载】
过度疲劳或诱发心源性猝死心脏病的8大诱因【热门下载】
本文内容非常有参考的价值,如果对您有所帮助,请打赏,谢谢!
心脏病是种很常见的疾病,是由于我们生活习惯不好或者受到某种刺激而引发的的疾病。
在过度疲劳引发的死亡中,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脏病占主导地位。
长期过度疲劳会引发身体改变,如焦虑易怒、烦躁情绪难以控制;健忘,失眠;头痛、头晕、耳鸣等。
如果身体出现这些情况,应意识到自己可能疲劳过度,应当适当休息。
你知道平时生活中的引发你心脏病的诱因吗?今天就罗列一些生活中引发你病情的诱因,让你了解自己什么致使你得了心脏病。
过度疲劳或诱发心源性猝死
很多疾病都可引起疲劳,这就好比很少有患了病的人还生龙活虎,很多疾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疲劳,有些疾病表现更明显有时甚至可作为就诊的参考症状。
人如果经常工作时间过长,休息不好,处于紧张、压力较大的状态下,就会焦虑、失眠、记忆力减退、精神抑郁,使机体长期处于应激反应中,引发人体心脏、大脑、肺脏、肾脏等疾病的发生而导致死亡。
而在过度疲劳引发的死亡中,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脏病占主导地位。
过度疲劳、情绪激动、过量的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都会引发心脏猝死。
在人们印象里,心脏病突发一般只会发生在那些原本就发现有心脏病的人身上,实际上不是。
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有几十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心室颤动(简称室颤)。
而室颤可能发生在已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身上,也可能发生在心脏正常的人。
心源性猝死的心理因素及干预措施
心源性猝死的心理因素及干预措施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发生严重异常而导致的突然死亡。
虽然其主要是由于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引起的,但是心理因素也可能对心源性猝死的发生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本文将就心源性猝死的心理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探讨。
一、心理因素对心源性猝死的影响1. 压力与焦虑长期的压力和焦虑状态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的紊乱,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研究表明,工作压力过大、家庭纠纷等会导致人们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增加患心脏疾病的风险。
2. 抑郁与孤独抑郁症和孤独感也被认为是心源性猝死的心理因素之一。
长期的抑郁、心情低落会引起人体内生理机制的紊乱,增加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
同时,孤独感会增加人体患病的风险,对心脏健康有负面影响。
3. 心理创伤遭受心理创伤的人们更容易患上心脏病和心源性猝死。
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等对个体心理造成的创伤会导致身体激素增加,从而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二、心源性猝死的心理干预措施1. 心理疏导与支持对于患有心脏疾病的人们,心理疏导和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与患者的对话,帮助他们减轻压力、缓解焦虑,增强心理抵抗力,从而降低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2. 健康教育与认知重建通过健康教育和认知重建,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心源性猝死的危害,并学习控制压力、缓解焦虑的方法。
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认知模式,从而改变不良的心理习惯,提高心脏健康水平。
3. 社交支持与互助社交支持和互助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鼓励他们与家人、朋友进行交流和互动,参与社交活动,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关爱,减轻压力、缓解抑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 应对技巧与心理训练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可以通过一些心理技巧和训练,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焦虑。
如深度呼吸、放松训练、正面思考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增强心理健康。
结语心源性猝死的心理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对于心血管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们患上了心脏疾病。
引起猝死的100种方法
引起猝死的100种方法1. 长期缺氧;2. 长期服用镇静安眠药物;3. 长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及时服用抗精神病药物;4. 心脏扭曲受损;5. 脑出血;6. 高血压导致心脏衰竭;7. 心肌梗死;8. 心脏绞窄;9.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0. 心律失常;11. 动脉硬化及血栓形成;12. 洁癖型心梗;13. 交感性心梗;14. 慢性肺部感染;15. 心前区疼痛;16. 颈动脉损伤;17. 懒洋洋;18. 日晒过度;19. 中毒;20. 酗酒;21. 过度疲劳;22. 腹泻;23. 急性肾功能衰竭;24. 衰弱免疫力;25. 血热;26. 烧伤;27. 支气管痉挛;28. 肺脓肿;29. 肿瘤;30. 癌性肿瘤;31. 偏头痛发作;32. 气喘;33. 惊厥;34. 惊吓症;35. 暴露在充满强烈刺激的环境中;36. 内脏出血;37. 关节血栓形成;38. 静脉血栓;39. 水肿;40.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41. 膈损害;42. 过度饥饿;43. 过度节食;44. 肠道出血;45. 胰力素泵故障;46. 冠状动脉形成闭塞;47. 二氧化碳中毒;48. 无氧状态;49. 病毒性败血症;50. 严重缺钙;51. 缺铁性贫血;52. 动脉粥样硬化;53. 过多血脂物质;54. 心脏瓣膜病;55. 先天性心脏病;56. 药物反应;57. 毒物中毒;58. 心脏衰竭;59. 神经过敏性疾病;60. 静脉溶栓;61. 收缩性脑病;62. 颅内出血;63. 肾衰竭;64. 冠状动脉成团;65. 高温热晕;66. 过度劳累;67. 皮肌病;68. 过度节食导致缺钙;69. 吸入烟雾;70. 食物中毒;71. 某些突变基因;72. 过敏反映;73. 脑栓塞;74. 全身性血管性紊乱;75. 食管癌;76. 心脏瓣膜病变;77. 错血反应;78. 铅中毒;79. 尼古丁中毒;80. 患有外科诊断的术前心脏疾病;81. 动脉钙化性硬化;82. 不稳定心绞痛;83. 术后感染;84. 遗传隐形性心脏病;85. 房室传导阻滞;86. 冠脉血管扩张;87. 细菌性心内膜炎;88. 气压改变;89. 冠状动脉细水蛇;90. 降压药药物反应;91. 肝功能异常;92. 运动诱发的心脏猝死;93. 贴花热;94. 昆虫叮咬;95. 先心病;96. 心肌病;97. 精神病;98. 高血糖;99. 胰岛素的有害反应;100. 换血过程中出现意外。
心脏骤停几大常见原因
心脏骤停几大常见原因心脏骤停指的是心脏停止跳动,导致血液无法供应给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从而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死亡。
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可以分为多个方面,下面将依次进行详细阐述。
1. 心血管疾病:心脏骤停的最常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冠心病指的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坏死,进而引发心脏骤停。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的心肌区域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处理,就可能发展为心脏骤停。
心律失常包括快速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心室颤动)和缓慢心律失常(如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这些异常的心律可以干扰正常的心脏收缩和泵血功能,最终导致心脏骤停。
2. 暴力和外伤:外力暴力或严重外伤也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例如,心脏受到直接的重击或穿刺伤害,可能会导致心脏破裂或丧失正常的传导功能。
外伤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或破坏重要的血管结构,使得心脏无法正常泵血,进而引发心脏骤停。
3. 血管病变或疾病:血管病变或疾病也是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之一。
例如,主动脉夹层动脉曲张可以导致主动脉破裂,造成严重的出血和心脏骤停。
此外,心包积液(心包腔内液体积聚)、心包炎(心包膜感染或炎症)以及心肌病变等情况都可能导致心脏功能障碍,直接或间接地引发心脏骤停。
4. 呼吸系统问题:呼吸系统问题也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例如,严重的呼吸困难或窒息可以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进而造成心脏骤停。
此外,严重的肺部感染或上呼吸道阻塞也可能引发心脏骤停。
5. 中毒与药物副作用:药物过量(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抗抑郁药物等)、药物滥用(如毒品)或有害物质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酒精中毒等)可能对心脏功能产生重大影响,并引发心脏骤停。
6. 突发性灾难或意外事件:突发性灾难或意外事件,例如电击、触电、溺水等,也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这些事件直接或间接导致心脏的断电,使得心脏无法正常跳动。
7. 遗传因素:某些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的风险增加。
猝死的原因有哪些
猝死的原因有哪些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上班一族猝死,这给我们的健康敲响了警钟,到底猝死什么原因?猝死的原因有哪些?下面就与店铺一起来了解下猝死的原因吧!猝死什么原因(一)心脏疾病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急性心肌炎。
3、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克山病。
4、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
5、主动脉瓣狭窄。
6、肺动脉瓣狭窄及法洛四联症。
7、急性心脏填塞症,如心包积血、心脏破裂。
8、心房新液瘤、球瓣样血栓。
9、二尖瓣脱垂。
10、特发性 QT间期延长综合征伴有/X先天性耳聋。
11、心室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纤颤。
12、梅毒性心脏病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3、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Ay6m病人(二)大血管病变1、肺动脉栓塞。
2、主动脉瘤破裂。
3、主动脉夹层瘤。
4、冠状动脉瘤或动静脉瘦破裂。
5、颅内出血(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人6、第三脑室胶样囊肿。
7、宫外孕破裂、自发性脾破裂引起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如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溃疡病出血等。
(三)呼吸道疾病1、呼吸道吸人异物、喉头痉挛等。
2、哮喘持续状态。
3、急性呼吸麻痹,多发性神经根炎,脊髓灰白质炎等。
(四)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1、低血钾。
2、高血钾。
3、低血镁。
4、高血钙。
5、低血钙。
6、严重酸中毒。
(五)药物过敏、中毒1、抗心律失常药物中毒: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酚胺、普索洛尔、维拉帕米等。
2、抗寄生虫药物中毒:酒石酸锑钾、吐根素、氯化奎宁、灭虫宁等。
3、中药中毒:一支蒿、乌头类药物。
4、对青、链霉素及血清制剂的过敏。
(六)麻醉与手术意外1、麻醉管理不善,呼吸道分泌过多。
2、硬膜外麻醉药物误人蛛网膜下腔。
3、全麻剂量过大、肌肉松弛剂使用不当。
局麻意外、低温麻醉时温度过低等。
4、心脏、腹部手术操作。
(七)诊断性操作或治疗引起的意外1、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支气管造影、支气管镜检查。
2、胃镜检查。
3、胸膜、心包穿刺。
4、压迫颈动脉窦。
5、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等。
八成心脏性猝死诱因是心律失常
八成心脏性猝死诱因是心律失常全国每年50万人左右可能发生心脏猝死,八成以上都是心律失常所致。
出现心悸、胸闷、头晕、心绞痛等症状要引起重视,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只有早发现并规范治疗心律失常,才有可能防止心脏猝死悲剧的发生。
临床上,很多心律失常患者往往精神高度紧张、焦虑、忧郁,严重关注,频频求医,迫切要求用药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病因、诱因的防治。
除了心脏病原因外,精神紧张、大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过度疲劳、严重失眠等常为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
体内电解质紊乱、颅脑疾病、肺部疾病、肾脏疾病、贫血以及内分泌疾病等均可导致心律失常,还有一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扩张血管药物等亦可引起心律失常。
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常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的人群,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糖尿病的人群,所有心脏疾病的人群都是心律失常的高危人群。
那该如何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呢?叶行舟指出,首先戒烟限酒休息好,其次多食纤维素防便秘。
老年人由于肠道功能下降,会有便秘问题,容易加重心律失常,引发猝死,应多食用膳食纤维,保持大便通畅。
有前列腺增生的老年患者,要尽早治疗,以免排尿困难加重心律失常。
对于女性,四个特殊期防心律失常月经周期与月经周期变化最相关的心律失常首推室上性心动过速,研究发现月经周期第7天,雌激素水平最高,发作次数最少;第28天黄体期,心动过速发作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
另有心脏电生理研究发现在高雌激素水平时,电生理检查不易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
妊娠期妊娠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大体呈上升趋势。
不但原有的心律失常发病次数较以往增多,而且可能出现新发的心律失常。
既往无症状的心律失常,在妊娠期间症状会变得明显。
因此孕前心脏相关检查及心律失常诊治是很必要的。
不过,孕期妇女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极为少见。
妊娠期常见的心律失常大多数在分娩后可以恢复正常。
产后这时期雌激素与孕激素的水平均较高,心脏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也增加,加之产妇劳累、焦虑,心律失常事件显著增加。
心源性猝死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解析
心源性猝死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解析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突然心搏停止的情况。
它通常发生在没有任何预警症状的情况下,且在短时间内导致死亡。
虽然心源性猝死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是许多研究已经揭示了其中的一些病理生理学机制。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该病变通常由于血管壁内的脂质沉积和纤维斑块形成,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和血栓形成。
当冠状动脉狭窄达到一定程度时,心脏供血不足,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和心室颤动,最终导致心脏停搏。
二、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是与心源性猝死密切相关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心肌缺血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血栓形成导致心肌供血减少。
当心肌缺血持续一段时间时,可能会引发心肌梗死,即心肌细胞大面积坏死。
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严重损伤,容易诱发心室颤动等心律失常,并最终导致心脏停搏。
三、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机制之一。
当心脏的电气活动发生异常时,可能导致心律不齐或者心动过速等情况。
其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这种情况下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导致血液循环中断。
心室颤动是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死因,因此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心律失常至关重要。
四、遗传因素一些遗传因素也被认为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相关。
一些心脏离子通道的突变可能导致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异常,进而引发心律失常。
家族性心源性猝死通常与遗传突变有关,这些突变可以影响心脏电气活动和传导系统的功能,最终导致心脏停搏。
总结起来,心源性猝死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以及遗传因素。
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诊治心源性猝死。
通过积极控制冠心病等心脏疾病的风险因素,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加强心脏健康教育,以及进行定期体检和心电图检查,可以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保护人们的心脏健康。
冠心病猝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冠心病猝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作者:郭庆伟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14年第5期郭庆伟少数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凶险,来势凶猛,预后不良,有的甚至发生猝死,对此应提高警觉。
冠心病猝死的原因1.供给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主支突发梗塞(通常由血栓造成),致心肌大面积急性缺血和块死。
2.急性心肌梗塞后心肌缺乏营养,致心肌破裂。
3.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致心脏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如心室纤颤)。
预防措施由于冠心病是一种老年退行性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为了避免冠心病猝死,笔者建议患者采取如下6大预防措施:1.保持情绪稳定。
要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以免内分泌功能增强而引起心肌突然缺血。
2.戒烟禁酒。
要彻底戒烟禁酒。
研究证实,在心脏病死亡中有21%是由吸烟造成的。
每天吸1~14支烟的人,死于冠心病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67%;每日吸25支烟以上者,则死亡危险性要高出3倍。
但是戒烟以后,这种危险性可逐渐降低,3~5年后降至不吸烟的水平。
虽然少量饮酒有减少冠心病突发的作用,然而酗酒的危险性极大,人们当适可而止,不可恃强狂饮,有冠心病者更当敬而远之。
3.保持理想体重。
医学家们发现,如果超过标准体重20%,则冠心病突发的危险性增加1倍。
因此,超重过多特别是肥胖者,颇有减肥的必要。
不过,减肥的最好方法不是饥饿节食,而是坚持运动。
喜欢运动的人,其冠心病突发的危险性比习惯久坐者减少35%~55%。
当然,运动宜适度而持久,不可剧烈。
4.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不仅可因突然发生中风而导致猝死,同时也会增加“心脏猝死”的危险。
所以,从高血压的早期就应开始治疗,具体方法是:放松精神,规律生活,保证睡眠;在医师的指导下,选择缓和的降压药物;长期服用降压药的人,千万不要突然停药,以免出现反跳而发生危险。
5.防止便秘。
大便秘结排便时增加腹压影响心脏,诱发冠心病急性发作,故平时应多吃水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及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
心脏病死亡最常见原因
心脏病死亡最常见原因心脏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是指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中断而导致心肌缺氧、坏死和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
心脏病的死亡率较高,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下面将介绍心脏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1.冠心病:冠心病是心脏病的一种常见形式,也是导致心脏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中断导致心肌缺血,进而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脏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和吸烟等。
2.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的表现之一,也是导致心脏病死亡的常见原因。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中发生血栓形成,导致心肌供血中断而引起心肌坏死。
心肌梗死的症状包括剧烈的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和出冷汗等。
如果不及时得到治疗,心肌梗死可能导致心室颤动和猝死。
3.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也是导致心脏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出足够的血液来满足身体的需求。
心力衰竭的症状包括气短、咳嗽、乏力、水肿和心悸等。
心力衰竭可以由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和心脏瓣膜病等引起。
4.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失去正常的调控,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心室颤动和心动过速等。
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和猝死。
心律失常的原因包括冠心病、心肌炎、心肌梗死和药物不良反应等。
5.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病是指心脏瓣膜发生结构性改变导致瓣膜功能异常的疾病。
心脏瓣膜病可以导致血液回流和供血不足,引发心脏肥厚、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严重的心脏瓣膜疾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总之,心脏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死亡率较高,主要原因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脏瓣膜病等。
预防心脏病的关键是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吸烟和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及早发现并治疗心脏病也是降低死亡风险的重要措施。
心脏病死亡最常见原因
心脏病死亡最常见原因心脏病是指心脏的功能异常或疾病所导致的一系列病症,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心脏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有约1790万人死于心脏病。
心脏病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冠心病:冠心病是心脏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它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心肌梗死。
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
2.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心肌细胞坏死。
心肌梗死是心脏病死亡的严重后果之一,且常引起猝死。
常见的心肌梗死症状包括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
3.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的一种状况。
它通常是由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引起的。
心力衰竭的症状包括气短、乏力、水肿等。
心力衰竭会导致其他器官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4.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电传导系统发生异常,导致心跳节律异常。
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房颤动等。
一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可能导致猝死。
5. 瓣膜疾病:瓣膜疾病是指心脏瓣膜发生器质性改变,导致血液流动异常。
瓣膜疾病可引起心脏负荷过重,导致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6. 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出生时心脏结构异常的一类病症。
这些异常可能包括心脏缺陷、心脏间隔完整性缺损等。
先天性心脏病可能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心脏负荷过重,进而引起心力衰竭。
除了上述主要原因外,心脏病死亡的其他原因还包括心肌炎、心肌病、高血压引起的心脏病变等。
为了预防心脏病,个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健康体重,定期运动,避免吸烟、饮酒过度,减少压力等。
此外,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的水平也是预防心脏病的重要手段。
总之,心脏病死亡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是最常见的原因。
预防心脏病需要个体的努力与合理的生活方式。
心源性猝死的诱因与保护因素
心源性猝死的诱因与保护因素心源性猝死是指因心脏的严重异常导致的突发死亡。
它是一种凶险而不可预测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许多人的死亡。
了解心源性猝死的诱因和保护因素对我们预防和管理这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心源性猝死的常见诱因以及相关的保护因素。
一、常见诱因1.心脏病史心脏病史是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诱因之一。
患有心脏病的人群中,心脏骤停的风险更高。
心肌梗塞、心绞痛等心脏问题都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异常,从而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2.心律失常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都可能成为心源性猝死的诱因。
例如,室颤是最常见的导致心脏骤停的心律失常,这种情况下,心脏电活动不协调,导致血液不能正常流动。
3.运动运动是引发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因素之一。
尤其是那些没有经过体检或训练不当的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心脏受到过大的负荷,可能会发生猝死。
此外,高强度或不适合个体的运动也可能诱发心脏问题。
4.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心源性猝死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心脏病的遗传突变可以增加患者心脏骤停的风险。
家族中存在心脏病史的人更容易遗传相关的基因突变,从而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5.药物或物质滥用某些药物和物质滥用也可能导致心源性猝死。
例如,滥用可卡因、安非他命等兴奋剂会导致心脏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荷,进而引发心脏骤停。
二、保护因素1.定期体检接受定期体检对发现心脏病问题至关重要。
早期发现和治疗心脏疾病可以有效降低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通过定期体检,医生可以检查心脏健康状况,及时给予干预和治疗。
2.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均衡的饮食、适当的体育锻炼、充足的睡眠以及戒烟限酒等都对心脏健康有益。
3.药物治疗心脏病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病情。
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可以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有效减少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4.遗传咨询家族中存在心脏病史的人,特别是已经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家庭成员,可以考虑进行遗传咨询。
心肌梗死常见死亡原因
心肌梗死常见死亡原因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组织缺血坏死而引起。
心肌梗死常见死亡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律失常:当心肌梗死发生时,心脏的正常传导系统可能受到损伤,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
这些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停搏,进而引发猝死。
如果及时采取适当的抢救措施,能够避免心律失常导致的死亡。
2. 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会导致心肌组织的损伤和坏死,进而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
当泵血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心力衰竭,表现为心脏无法将血液有效地泵出体循环,导致器官灌注不足。
心力衰竭是心肌梗死后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3. 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严重损伤心肌组织,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当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时,会导致血液供应不足,血压下降,最终导致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是心肌梗死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较低,但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
4. 心功能恶化: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的大规模损伤和坏死会导致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如心肌纤维化、心肌扩张等,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心功能的持续恶化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衰、心源性猝死等并发症。
5. 冠状动脉痉挛:在心肌梗死发生的早期,冠状动脉堵塞可能由于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引起。
血管痉挛是指冠状动脉发生收缩,导致冠状动脉内腔狭窄或闭塞,使得心肌缺血加重。
若应用不当的血流重建措施,如经内科或介入治疗,可能会引发或加重冠状动脉痉挛,造成心肌梗死的死亡。
6. 并发症:心肌梗死后还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室间隔穿孔、室壁瘤、心包填塞等。
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加重危险因素,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总而言之,心肌梗死常见的死亡原因主要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功能恶化、冠状动脉痉挛以及并发症。
患者在心肌梗死发生后应尽早就医,并接受适当的治疗和护理,以降低死亡的风险。
平时也要注意心血管健康,改善生活习惯,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以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老年人猝死原因有哪些
老年人猝死原因有哪些猝死是一种突发性疾病,主要以老年人群居多,那么老年人猝死病因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引起猝死的原因,欢迎阅读。
引起猝死的原因老年人猝死以缺血性心脏病居多数,高血压的左心室肥厚,也是老年人猝死的重要原因。
猝死老年人中,多数存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老年人猝死的病理生理1、冠状动脉痉挛:致局部心肌灌流急剧降低,严重时引起猝死。
2、冠脉内皮损伤:导致血小板聚集和附壁血栓形成,是促发猝死的重要机制。
3、血小板功能变化:活化的血小板释放若干血管活性物质,加重心肌缺血。
4、心电不稳:心肌缺血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
猝死来临有哪些预警猝死这个词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见诸报端,各大媒体也都时有报道。
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的词汇,但是猝死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却依然让人们痛不堪言。
据央视新闻,9日凌晨,首届青运会游泳双料冠军庆文怡于国家队宿舍中猝死。
据透露,庆文怡在上月28日和全体队员统一进行的身体检查中,一切指标正常。
迫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没日没夜的工作,长期的加班,再加上无规律的生活节奏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猝死。
猝死有哪些提前预警?猝死的症状主要是心跳骤停和呼吸停止。
可依次出现下列症状和体征:1、心音消失;2、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出;3、意识突然丧失,若伴抽搐,称之为阿斯综合征,发作可自限,数秒或1~2分钟可恢复,持续时间长可致死;4、呼吸断续,呈叹息样,随后停止;5、昏迷;6、瞳孔散大。
判断心跳骤停最主要的特征是意识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
心源性猝死病人的心电图表现有3种类型:室颤、窦性静止及心脏电机械分离。
猝死是指突然发生的非人为因素所致的死亡,死者生前可以是健康人,或患有某种疾病,但病情一般较稳定或正在康复之中。
猝死之前有征兆:多份调查资料表明,在所有自然死亡人群中,猝死者占10%~30%。
从表面上看,猝死发生突然,但实际上这一切的发生并非无声无息,在猝死前还是可以观察到一些征兆。
心源性猝死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新进展
心源性猝死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新进展心源性猝死是指因心脏原因突然死亡,在其之前通常没有明显的疾病症状。
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性、急性的状况,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极大的伤痛。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对于心源性猝死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也有了一些新的进展。
一、发病机制心源性猝死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1.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发病机制之一。
其中,尤以室颤最为常见。
室颤是心室收缩的无序电活动,导致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引起血液供应不足,最终导致猝死。
2. 动脉瘤破裂主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壁局部扩张形成的疾病,如果主动脉瘤在破裂时未获及时处理,可引起大规模的出血,导致心源性猝死。
3. 心肌病心肌病是指心肌结构和(或)功能异常的疾病。
心肌病可能导致心脏收缩功能降低,从而造成猝死的发生。
4. 阻塞性冠心病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的疾病。
在冠心病患者中,由于血流供应不足,可能发生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进而导致心源性猝死。
二、新进展及防治方法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心源性猝死,科学家们在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1. 基因相关研究研究表明,一些患有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中存在基因突变。
通过对这些基因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心源性猝死的发病机制,并提供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2. 心脏监测技术近年来,心脏监测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传统的心电图监测已经进化为能够持续监测心律的便携式设备,如可穿戴式心脏监测器。
这些设备可以提供实时数据,有助于准确监测患者的心脏健康,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3. 心脏电生理治疗心脏电生理治疗是通过电刺激恢复心脏的正常电活动,从而纠正心律失常的方法。
其中,心脏起搏器和除颤器是最常用的治疗设备。
心脏起搏器能够根据患者的心率情况提供适当的电刺激,而除颤器能够自动检测到室颤并及时进行电除颤。
4. 心脏手术治疗心脏手术治疗是治疗心源性猝死的一种重要方式。
猝死是怎么回事
猝死是怎么回事猝死病因1、冠心病:是心性猝死中最常见的病因。
2、心肌炎:重症心肌炎时可有心肌弥漫性病变,导致心源性休克和猝死。
3、原发性心肌病:病变以侵犯心室为主,也可累及心脏传导系统。
4、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病人约25%可致猝死。
5、qt间期延长综合征:包括先天性耳聋,继发性者常见原因为低血钾、奎尼丁、胺碘酮药物影响。
6、二尖瓣脱垂综合征:常引起快速心律失常。
7、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畸形:如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右侧冠状窦或与右冠状动脉相连。
8、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当旁道不应期越短,发生房颤时就越有可能转变为恶性心律失常-室颤而猝死。
9、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多因冠状病、心肌炎、心肌病、引起窦房结动脉缺血、退行性变、致窦房结缺血、坏死、纤维化。
猝死的抢救方法一旦作出猝死的诊断、应立即进行抢救。
1、心肺复苏。
1)叩击心前区:在心前区用拳叩击三下,对刚发生心脏停搏病人,部分可复跳,如不复跳,可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2)胸外心脏按压: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术者以左后掌根部置于病人胸骨的下半段的2/3处,将右手掌放在左手背上,双手有节奏地按压,借助身体下压的力量,有节奏地每分钟按压60-70次,避免用力过大引起肋骨骨折。
3)口对口人工呼吸:术者一手托起病人颈部,使头部尽量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另一手捏住病人鼻孔,深呼吸后对准病人的口用力吹出,每分钟12次(每按压心脏4-5次,作口对口人工呼吸1次)。
2、心肺复苏后的处理。
1)心律、血压、心功的恢复:(1)心律失常的处理:严重窦性心动过缓伴发心搏骤停可用阿托品或异丙基肾上腺素,药物治疗无效时,可用人工心脏起搏。
(2)低血压的处理:对低血压本身可静脉滴注间羟胺或多巴胺或并用氢化考的松。
(3)心力衰竭的处理:可根据病情及有无服用洋地黄制剂情况,给予西地兰或地高辛。
3)肺部感染的防治: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预防肺部感染。
4)脑缺氧的防治:为减轻心脏停搏对脑组织的损害,应尽早防治脑水肿。
引起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
引起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心脏骤停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常常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
了解引起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对于预防和及时处理心脏骤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引起心脏骤停的原因,以增加公众对此疾病的认识和警惕性。
1. 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引起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会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使心肌缺氧,进而导致心脏骤停。
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
2.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引起心脏骤停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心脏的正常收缩需要由电信号控制,当心脏的电信号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心律失常。
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颤、心房颤动、心室扑动等,这些心律失常会造成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导致心脏骤停发生。
3. 心肌病心肌病是一种心肌结构或功能异常的疾病,也是引起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之一。
心肌病可以是遗传性的,也可以是由感染、药物、放射治疗等引起的。
心肌病会导致心脏肌肉变得薄弱或僵硬,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收缩和泵血功能。
4. 电解质紊乱电解质是维持心脏正常电信号传导和收缩所必需的物质。
当电解质发生紊乱时,会干扰心脏的正常功能,甚至引起心脏骤停。
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包括低钾血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等。
5. 过度运动虽然运动对身体健康有益,但过度运动也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过度运动会增加心脏负荷,使心脏的供血不足,进而引起心肌缺血和心脏骤停。
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过度运动,更容易导致心脏骤停的发生。
6. 药物滥用某些药物的滥用也容易引起心脏骤停。
例如,滥用可卡因、安非他命等兴奋剂会导致心脏的负荷增加、心律失常等,进而引起心脏骤停。
7. 突发性外伤突发性外伤,如电击、溺水、交通事故等,也是引起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
这些外伤会对心脏造成严重的损伤,导致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最终导致心脏骤停的发生。
8. 其他因素除了以上几种常见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引起心脏骤停。
例如,呼吸窒息、严重的感染、大出血等都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引起心脏骤停常见的原因是
引起心脏骤停常见的原因是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因为某种原因突然停止跳动导致血液无法被泵送至全身各部位,如果不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和除颤,很容易导致患者死亡。
心脏骤停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常见的几种原因。
1. 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是引起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而引起的。
当冠状动脉血流不足时,心肌细胞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可以引起心脏功能衰竭、心肌梗死等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心脏骤停。
2.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也是引起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之一。
心脏是一个有规律地自主跳动的机械器官,其收缩和舒张由心脏起搏细胞自主决定。
当起搏细胞出现异常,心脏跳动的节奏和起搏点会发生紊乱,导致心脏跳动过快、过慢或者不规则,从而导致心脏无法正常泵血,最终发生心脏骤停。
3. 高血压和心力衰竭: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是引起心脏骤停的重要原因。
高血压和心力衰竭可以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心脏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容易引起心功能不全,最终导致心脏骤停。
4. 心肌炎:心肌炎是指心肌组织发生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也是心脏骤停的一个常见原因。
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过敏等因素都可能引起心肌炎。
心肌炎会导致心脏肌肉组织受损,心肌收缩力下降,最终引起心脏骤停。
5. 创伤和意外事故:外伤和意外事故也是引起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之一。
突发的严重创伤,如电击、溺水、车祸等会引起心脏骤停。
总结起来,引起心脏骤停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和心力衰竭、心肌炎以及创伤和意外事故等。
了解这些原因,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对预防心脏骤停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等,对心脏健康也起到很大的保护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动
•骑车穿行闹市很伤心脏,大吃一顿就能引发猝死,喝醉一宿可能再也醒不过来……这不是危言耸听,不久前,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上的一项研究,首次对导致心脏病发作的恶习做了排名。
•第一位:在闹市骑车。
•比利时研究人员发现,无论开车、骑车或步行上班,只要经过车辆密集的路段,都会增加心脏病发作危险,主要原因是空气污染。
其中骑车上班者危险最大,因为这些人吸入的尾气最多、受污染最严重,他们同时还要耗费一定体力踩踏自行车,容易引发供血不足。
这两方面都是诱发心脏病发作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拥堵的交通很容易让人紧张、焦虑,引发血压升高。
因此,不建议心血管高危人群在交通拥挤的高峰期骑车上下班。
虽然骑车是一项很好的运动,但穿行在污染严重的马路上,弊大于利。
老年人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人,最好能避开交通高峰出行。
•第二位:用力解大便。
•解干大便、搬桶装水这些突发动作,让人从静态中突然发力,瞬间内血压迅速升高,心脏承受的压力也会随之剧增。
此外,血压不稳时,血管斑块的活动性就会增加,容易脱落。
老年人、习惯久坐者、高血压患者以及有心脏病史的人,都应该避免突然发力。
如果必须进行,要提前做热身运动。
平时多吃蔬菜,避免大便干结,必要时用点开塞露等辅助药物。
•第三位:大量喝酒或咖啡。
•国内外很多研究证实,适量的酒精和咖啡能产生抗氧
化物质,保护心脏。
但过量饮用弊大于利。
因为酒精
和咖啡能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扣动心脏病发作的
扳机。
如果是长期酗酒的人,会破坏心肌,久而久之
导致心脏衰竭。
因此不论是喝咖啡还是饮酒,都要有
节有度。
正常成年男性每天喝啤酒不宜超过750毫升,换算成葡萄酒、低度白酒、高度白酒分别为250毫升、75毫升和50毫升;成年女性每天喝啤酒不宜超过450毫升,换算成葡萄酒、低度白酒分别为150毫升、50毫升。
心脏不好的人尽量少饮酒和咖啡,以不引起心脏不舒
服为宜。
此外,酗酒者如果能戒掉酒瘾,其心脏功能
通常有显著改善。
•第四位:心情抑郁。
•坏情绪是心脏的大敌,而抑郁首当其冲。
因为抑郁通常和焦虑相伴,晚上的睡眠质量会很差,而心脏得不到休息,使得血压、心率都会升高,对心脏健康非常不好。
建议有了困难多和家人朋友沟通,避免发怒、大悲大喜,控制好情绪。
•第五位:暴饮暴食。
•人在过量进餐后,胃肠道需要大量的血液消化食物,而流入心脑血管的血液大大减少,对于血管本来就有供血不足的人,一顿饱餐很容易诱发心梗、脑梗。
因此,不要轻易放纵自己的食欲,因为一顿饱餐就可能会夺走一条生命。
长期饱食的人容易肥胖,如果运动不够,脂肪会越积越多,血管里容易形成脂质斑块,如果发生在心脑血管上,就会引起冠心病、脑中风。
养成好的进餐习惯非常重要,平时吃饭最好吃七八成饱或是少食多餐,并且营养要均衡。
•第六位:性生活纵欲过度。
•适度、愉悦的性生活会让人心情舒畅,但放纵的性欲会让心脏衰竭。
过度兴奋时,心脏血管会突然痉挛,造成心肌缺血,引发心脏病。
对于已经患有心脏病的人而言,在急性期、急性恢复期之后也可以有性生活,但要避免过度兴奋。
有冠心病的人最好不用伟哥。
•第七位:吸食毒品。
•吸食可卡因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是常人的23倍。
•第八位:吸烟或被动吸烟。
•虽然很少有人因为抽一根烟突然心脏猝死,但吸烟对于心脏的损害是长期且顽固的。
吸烟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是常人的3倍。
从现在就开始戒烟吧,8小时内,血液中的一氧化碳就会减少到正常水平;24小时内,心脏病发作几率减少;戒烟1年后,患心脏疾病(例如心肌梗死)的风险将会减少一半;戒烟15年后,各种风险和不抽烟的人一样。
•第九位:吃得太咸、太甜。
•吃盐多不仅可以升高血压,同时还能使血浆胆固醇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饮食中含大量甜饮料或爱吃甜食的孩子,成年后心脏病危险会大大增加。
•第十位:久坐不动。
•久坐会导致人体内新陈代谢的改变,影响脂肪代谢,减弱酶的活性,使得血液中的脂肪及甘油三酯含量上升,血黏度升高,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增加患心脏病风险。
作者不详
2013年8月15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