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方言传承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尖团分混考察影响方言变异的语言因素
城 市 如 苏 州 、 州 、 海 原 本 都 是 区分 尖 团 的 , 常 上 但 在 上 个 世 纪 5 年 代 左 右 , 不 约 而 同 ”纷 纷 出 0 “
现 了 尖 团 合 并 的 趋 势 , 上 海 话 ‘ 变 ’ 段 中 的 “ 二 阶 尖 团 音 合 并 , 约 经 历 了 二 三 十 年 , 在 已 在 中 大 现 年 人 语 音 中 全 部 完 成 ” 钱 乃 荣 , 0 3 9 。在 ( 20 :1 9) 苏 州 “ 便 是 5 岁 上 下 的 人 , 多 已 不 能 很 有 把 即 0 很
活化石。 文采用 随机抽样调查 的手段 , 本 结合变项规则分析法来 考察 与无锡 市区方 言精组尖音字 的变化相关 的语言 因素, 而揭 示出方言在和普通话接 触之 下是如何逐渐 向普通话靠拢的。 从 关键 词 :尖音;团音;变异 ;无锡方言 ;普通话;接触 作者简介 :曹晓燕( 9 7 17一 教学研 究。 中图分类号 :H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4 32 1)20 8 .6 收稿 日期 :2 1 — 2 1 0 0 1 0 ( 1 .130 - 4 0 0 0 0 1— 0 )女 , , 江苏无锡人 ,苏州大 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方言 、 外汉语 对
香 [ i ] 4 % s s 蕉 2
这 种 混 读 现 象 , 否 意 味 着 无 锡 方 言 的 尖 团 是 对 立 也 将 消 失 呢? 在 什 么 情 况 下 会 发 生 尖 团合 流 , 一 类字更容 易发 生变异 ? 哪 社 会语 言 学认 为 变异 不但 不是 自由的 , 且 而 是 有 规 律 的 , 语 言 系 统 内 部 和 系 统 外 部 共 同作 是 用 的 结 果 。 语 言 变 化 首 先 是 由 社 会 因素 引 发 的 , “ 但 是 , 些 社 会 因素 利 用 了语 言 结 构 中 已 存 在 的 这 裂 痕和 空 隙 。( ” 简 ・爱 切 生 , 9 7 7 研 究 异 19 :2 7) 质 语 言 肯 定 不 能 舍 弃 语 言 内 部 的 因 素 于 不 顾 。因 此 我 们 先 从 语 言 内部 结 构 的 角 度 来 考 察 影 响 方 言 发生 变异 的因素 。
无锡方言语音研究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无锡方言语音研究姓名:王轶之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汉语言文字学指导教师:薛才德20080401i胡山开四屑泥母捏山合三薛以母悦,阅宕开三药泥来母,精组,见系略,雀,脚梗开三陌群母2字剧ua?山开二黠匣母2字,影母1字滑,猾,挖山合一末见母括,聒山合二辖刷,刮梗合二麦匣母1字划a?咸开一厶见系部分字合,鸽口盍溪母1字磕山开一曷见母2字割,葛山开三薛知组,章组哲,撤,舌●山合一耒除见系.钵,末,脱山合三薛书母1字说臻合一没除见系没,突臻合三术章组出,术物非组佛,物,勿a?曾开一德墨,得,贼北po?7曾开三职知照组值,测,织梗开二麦茌组2字责,策i97成开三叶以母2字叶,页业见系劫,业深开三缉见系急,及,吸山开三薛日母,见系热,杰,孽月见系揭,歇山开四屑见系洁,漂,噎臻开三质见系,日母日,吉,一曾开三职群母1字极梗开三陌见组2字屐,逆q-.i-_影母,以母.益,译,易日梗开四锡见组击,激,吃uo?山合一末见系部分字阔,活臻合一没见系骨,忽,核-e4=31厶171——铎溪母扩目口一德见系3字国,或,惑yo?山合三月疑母1字,云母月,越,粤越越南ilia78山合四屑见系决,缺,血梗开二麦匣母获I?咸开二叶精组接,妾,捷咸开四贴跌,帖,叠深开三缉来母,精组立,集,习包装设计公司/u贪酣看圈软院靴娘享让命金人旺兄雄用捏雀脚叶页吸菊肉掘U霉UanUDua?uo?横昆混困ym均菌韵光旺况刷刮挖骨或惑yo?月缺血m.呒喝1)五鱼a7△墨尔说明:Q的实际音值舌位偏前,可以记为【Q・】。
声调(8个)阴平55高开飞阳平13穷陈平阴上323古草好阳上24老淡厚阴去35盖菜放阳去213病穷社阴入55急曲黑阳入23月白俗2.5连读变调及其演变本节分别讨论无锡方言两字组和三字组的连读变调及其演变。
关于无锡方言的连读变调,钱乃荣的《当代吴语研究》和曹晓燕的《无锡方言研究》均有涉及,我们的调查与他们的有些不同,主要是进行一些补充。
无锡话资料
无锡话
介绍
无锡话是江苏省无锡市的方言,属于江淮片,又称“锡剧”,其特点是声调平坦、音节简洁、韵味浓郁。
无锡话是无锡人民特有的一种语言,它源于古代剡族的方言,经过了长期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语音特点和词汇系统。
语音特点
声调
无锡话的声调比较平坦,韵味十分浓郁,使得听起来十分动听。
无锡话的声调
基本呈现平调,而且语调柔和,使得沟通更为愉快。
音节
无锡话的音节简洁明了,发音清晰。
一般来说,无锡话没有太多复杂的音韵规律,更能简单直接地表达意思。
语音特色
无锡话的语音特色主要体现在发音上,比如有些字母的发音会稍微有所不同或
者发音特点独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词汇
无锡话在词汇方面也有其独特之处。
无锡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词语很多都是
无锡话中的专有词汇,有些词语在其他地方可能完全听不懂。
日常用语
无锡话中的日常用语灵活多样,表达方式也很生动形象。
比如“蛄板牙”、“梅花鹿”等词汇,很有特色。
地名
无锡话中有很多地名词汇,这些地名词汇经过演变和改变,成为了无锡地区独
具风采的文化符号。
文化传承
无锡话作为无锡地区的一种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通过无锡话,人们可以感受到无锡的历史风貌和地域特色,增强地方认同感。
结语
无锡话是无锡地区的一种宝贵文化遗产,它不仅代表着一种方言,更代表着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
保护和传承无锡话,有利于维护本土文化的多样性,也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让无锡话在脱颖而出的同时,也向世人展示无锡的魅力所在。
《2024年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研究——以无锡方言为例》范文
《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研究——以无锡方言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推进,语言接触现象日益普遍。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语音接触尤为突出。
本文以无锡方言为例,探讨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层面的相互影响和接触,旨在深入理解语言接触对语言演变和语言使用的影响。
二、无锡方言概述无锡方言属于吴语系,具有独特的语音特点和词汇系统。
其语音系统丰富而复杂,声母、韵母、声调等均有其独特性。
此外,无锡话中的连读变调、儿化音等语音现象也十分突出。
三、普通话对无锡方言的语音影响1. 声母和韵母的变化: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无锡方言中的部分声母和韵母受到普通话影响,逐渐发生了变化。
例如,一些年轻的无锡人在发音时,某些音节的声母或韵母会不自觉地向普通话靠拢。
2. 语调的调整:无锡方言原本的语调系统较为复杂,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许多无锡人在日常交流中会不自觉地采用普通话的语调模式,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或与外地人交流时。
四、无锡方言对普通话的语音影响1. 保留特色词汇和发音:尽管在普通话的推广下,无锡话中的一些特色词汇和发音方式仍然得以保留。
这些词汇和发音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普通话的词汇和语音系统。
2. 促进语言多样性:无锡方言的保留和传承,对于维护中国语言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也为语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视角。
五、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接触机制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接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社会、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无锡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达程度较高,普通话的推广相对较快,但也保留了较多的方言成分。
这种共存的状态为语音接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共时层面,人们在进行语言交流时,会不自觉地受到对方语言的影响,从而产生语音上的变化。
在历时层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演变,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会逐渐缩小或扩大。
六、结论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语音接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既受到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个体语言使用习惯的影响。
吴方言的发展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
吴方言的发展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作者:丁柳秦浩于晓洁程晓晗王婷婷董彬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年第06期摘要:在国际化浪潮的推动下,随着普通话的广泛推行以及义务教育的普及,地方方言的地位也受到了冲击,而吴方言作为全国第二大方言,此刻也正面临着使用人数减少,其语音、语调变异,语义曲解的尴尬现状,对此本文从科技,教育等方面对吴语的保护提出对策,使吴方言得到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吴方言;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对策中图分类号:G275.9;H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8-0078-02一、引言中国是一个具有多个民族,多种语言,且方言多类化的国家,包括56个民族80多种语言和方言。
然而,汉语是我国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语言,包括七大汉语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语方言、粤语方言、赣方言。
其中,吴方言是汉语方言中居于第二位的方言,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普通话的推行,吴方言的地位日渐式微,地道的吴语严重退化萎缩,有可能是中国主要方言中最早消失的一个。
如果吴方言消逝,使用吴语的昆曲、评弹、沪剧和苏剧等艺术形式也将被遗忘甚至消失。
吴方言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对其进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2015年,国家推行“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项目,江苏省积极响应这一工程,建立调查点。
鉴此,本文对吴方言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方言保护的应对策略。
二、吴方言的发展现状吴方言,又称江南话、江东话、江浙话、吴越语,在国际语言排名中位居全球第十位,而吴语在中国排第二位,使用人口数量大约在8000万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官方语言,在中国其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江西、上海、安徽、福建等地,因其委婉动听,有“吴侬软语”的称号,在历史长河中享有极高的地位。
但近20年来,由于吴地经济、文化繁荣发达,人口流量大,普通话日益受到推崇,吴方言的使用严重衰退。
据调查,全国15-29岁年龄段中96.77%的人认为国内交往中普通话最为重要,仅有15.67%认为汉语方言更为重要,能用普通话交谈的比例高达70.12%,而只有约25%的学生更喜欢苏州话。
无锡方言声调实验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无锡方言声调实验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汉语言文字学指导教师:***20070509田2.1MI单字调FO由线圈田上3M2单字调,O由残田田2.5M3单字调珊■残嚼田Z工n单事调FO曲线田日2.4砣单丰调n由残目圈2j玎单丰调种■线目2.1.1.2单字调基频走势从图2.1、2.2、2.3、2.4、2.5、2.6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无锡方言单字调降尾段的基本情况。
降尾在每个发音人的每个调类中都非常突出,而且不同的发音人之间,降尾的表现也不同;Mi的降尾是往上升的;M3的比较平,但与前面调型段的基本走势能够很明显得区分开来;其余四人的降尾段都呈降态,F2的降尾特别明显,降幅最大.下面我们按调类依次观察单字调的基频走势。
1.T1男女声T1的基本走势有着显著的差异:女声是典型的高降态,男声中M1和M3呈微降态,M2的调型段大部分都是平的,只在末尾处有些降。
2.T2和T6之所以把12、T6放在一起讲,是因为每个人各自的T2、T6走势都是几乎完全一致。
MI、Fl、1:2、F3的基频曲线呈平升态,M2、M3的则呈直升态。
其中M1上升的部位比较靠后,Fl、F2、F3则基本在调型段中间部位,第6个点处开始上升。
16第二章无锡方言单字调实验研究图中,横坐标是基频采样点,纵坐标是LZ值。
前面我们通过基频走势的观察,发现除了F2比较特殊外,其余每个人的降尾段都发生在第9个点以后,因此,在作图时,第lO点的值不取。
为了使不同发音人的每个调类之闻的比较更具有直观性,这些图不再按照不同人而根据不同调类来绘制。
袁2.3羊字调基并的Lz值MlFlP1n∞H玛ⅣIP7聃F9PlnnH玛P6P7聆1119T1l381141.030.97091O盯077067o.55I47I.6ll70l醴l,9l40lIO070O.1711'2.L09.1.34.1.311-1.2S.1.17n9I以72.044-0,01.-lO.I.40.149.,49-l39-l”_063oot044T3021n45.079n9..1.04.1,OIn蛳n碍_016.039_o87-I∞.137.136·119-o蛄.03loooT4.102.1l,.112n蛇.o矸-0.40-014006043r1舱-12D.1.14毋95.o∞.o甜0170510j5T50,19.017_o嚣n罄-016-0.0401l0,31n70Omn%.007OmO捌045O曲n稻O舯T‘.I.15.I33.i.]111.1.31.1.22-I.07-0村4酊-0.22-I.0I.12I.1.2I.I.篮-I“n曩6.042O.∞o.44T72:041,971.9'21.J9l舶1.豁t∞l乃1.65l701.74l以l研l鼬tjl13,1.19矗95"lib.n81n∞-o.∞n5I_046.031.o.130.090.33^84.o竹.093n76-o明n16021n舄074^n1112HnIF3HP5M”礴一Pl1P211,3H玛KIYl一一Tl098I,07113I,IltI.171,13I.02n格oJ3l9I2.032惦I,蛄176l笼IlOOm-0451"2.I.77466.1.4l-116.o盼也*也llnl,0.34n∞趣∞矗竹.0靳.0.17O胛104I|010.辩13.o.格.I.03.I.II.1.∞.o.91.o硒-o.42,o.16O.Q2016-0.09.0.斟.0.43.o∞-0,264∞O五O西1"4.1.引.1.40.I16n雒.02;7.o.2,Oj06o.3'J0.45.1,22·1.1I以蝣一。
无锡方言传承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无锡方言传承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作者:陈梦瑶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5年第11期摘要:基于面向无锡市民的问卷调查以及对无锡各地方机构进行的采访调查,本文对无锡方言的传承和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结果显示:目前无锡方言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外来人口的进入使方言的使用范围不断缩小;地方政府、学校、民间文化机构等对方言保护虽起作用但存在一定局限性;年龄、居住地区和居住时间三个因素对方言传承产生重要的影响;家庭在方言传承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方言无锡方言方言传承从1986年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列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起,普通话作为民族共同语被广泛接受。
同时,随着社会交流的频繁,方言自身在各个结构层面上不断发展变化,“其主导的发展趋势也就是主流演变趋势十分明显,即各地方言均在向共同语靠拢”[1](P108)。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吴地,语言的交流和融合不可避免,而正如学者周玉洁所提出的,现代共同语“在经济文化水平又居于核心区域之上”,在语言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并随时间的推移取得较高的内部一致性,方言的影响日渐缩小”[2](P113)。
无锡方言作为吴方言的一支,同样受到共同语的影响而逐渐被边缘化,通过对无锡方言传承现状的研究,可以进一步透视吴方言乃至中国其他地区的方言在共同语影响之下的困境。
通过文献资料的整理总结发现,目前学界对无锡方言的研究已有丰硕的成果。
除了钱基博(1918)、赵元任(1936)和翁寿元(1984)等学者在无锡方言的语音和本字方面有非常权威的研究专著之外,针对无锡方言的音系、词汇和语法等内容的研究也有许多突出成就。
在上述方面,黄明明(2005)专门研究整合了20世纪以来有关无锡方言的重要研究成果。
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语音学和语法学角度,是对无锡方言本身的探讨,并没有将其放在现实语用层面进行研究,因此未能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较大的社会反响。
本文主要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从现实语用的角度出发,根据目前无锡方言传承和保护的现状,在充分掌握本地市民对方言发展的态度、地方机构针对方言保护做出的措施的基础上,寻找方言持续传承的出路。
《2024年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研究——以无锡方言为例》范文
《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研究——以无锡方言为例》篇一一、引言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中,方言与普通话的交流与融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独特表达,与普通话的广泛传播和普及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语音接触现象。
本文以无锡方言为例,探讨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语音接触现象,旨在深入理解方言与普通话的互动关系及其对语言发展的影响。
二、无锡方言概述无锡方言是吴语的一种,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其语音特点主要表现为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差异。
在声母方面,无锡方言的辅音音位与普通话存在较大差异;在韵母方面,无锡方言的元音音位和音调与普通话有所不同;在声调方面,无锡方言的调类和调值与普通话存在明显的区别。
三、无锡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现象1. 声母接触:在无锡方言与普通话的交流中,由于声母的差异,往往会导致语音的变异。
例如,在普通话中,一些声母的发音在无锡方言中可能无法准确表达,因此人们会采用近似的发音方式来替代。
2. 韵母接触:无锡方言的韵母与普通话的韵母存在差异,这导致在语音接触过程中,某些词汇的发音会发生变化。
例如,一些无锡方言中的词汇在普通话中找不到完全对应的发音,因此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普通话的发音规律。
3. 声调接触:无锡方言的声调与普通话的声调存在较大差异,这导致在语音交流中会出现声调混淆的现象。
为了更好地进行交流,人们会调整自己的发音方式以适应对方的声调习惯。
四、语音接触对无锡方言的影响1. 语音融合: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无锡方言在与普通话的交流中逐渐融合了普通话的发音特点。
这使得无锡方言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也具有了更广泛的交流性。
2. 语音变异:在语音接触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普通话的影响,无锡方言中的某些发音会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使无锡方言的某些特点逐渐消失,但同时也为无锡方言注入了新的活力。
3. 语音创新:在面对普通话的挑战时,无锡人民在保持自身方言特色的同时,也会进行语音创新。
他们会在原有的发音基础上进行改良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普通话的发音规律和交流需求。
方言文化在当代社会中传承和保护的对策研究
方言文化在当代社会中传承和保护的对策研究一、内容综述本文将介绍方言文化的概念、特点和价值。
通过对方言文化的定义、分类和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历史价值。
本文还将探讨方言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对于地域文化多样性和社会认同感的贡献。
本文将分析方言文化传承和保护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主要包括。
针对这些挑战和困境,本文将提出一系列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方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方言文化传承的方法和途径,具体包括:一是加强地方文化教育,提高民众对方言文化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二是建立和完善方言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加大对方言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力度;三是推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参与方言文化的传承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的良好氛围。
本文将重点研究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方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具体包括。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介绍方言文化的背景和重要性方言文化是指在某一特定地区或民族中,由于历史、地理、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语言形式。
它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中,方言文化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
方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对于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方言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尊重和交流的桥梁。
通过学习和传承方言文化,可以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促进民族大融合。
方言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实用价值,许多地方戏曲、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等都源于方言文化,它们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意和动力。
方言文化还是地方特色的重要体现,有助于提升地方形象和知名度,吸引游客和投资,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全球化的影响,方言文化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20世纪无锡方言研究综论[1]
!第!卷第"期#$$"年%$月!!!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12,$31*4!5#6&%1*1,37)"81&’)81,%8,3"!!!&’()!!*’)"+,-)!#$$"!!!!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黄明明!%4""."#男#江苏无锡人#副教授)#$世纪无锡方言研究综论黄明明!江南大学文学院#江苏无锡#%!%##"!摘!要"近一个世纪来无锡方言研究的成果显得有些零碎#本文试对无锡方言研究的资料作全面梳理$在音系描写%词汇语法研究%分区归属等方面对已有研究成果勾勒面貌%总结经验%研判得失$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设想#!关键词"无锡方言&吴语&音系&词汇&语法!中图分类号":%30!文献标识码"6!文章编号"%53%.5430##$$"$$".$$35.$59)#$2,4"(*+,)*#:1,3"%W #H 1N 1&’,8*1%*+,#$*+<,%*#$4:96*V b ?=@.>?=@!A ,B ’’(’C7?-H I <-;I H "A ’;-B H I =J <=@-K H9=?L H I G ?-M"N ;O ?#%!%##"P B ?=<#9?3*$&8*$T B HI H G ;(-G’C-B HG -;E ?H G’=N ;O ?E ?<(H ,-?=-B H#$-B,H =-;I M G H H >-’R HG (?@B -(M G ,I <Q Q M )T B H <;-B ’I <--H >Q -G -’G ;I L H M-B H E <-<<R ’;--B H G -;E ?H G ’=N ;O ?E ?<(H ,-<=E G ;>><I ?K H -B H<E L <=-<@H G <=E E ?G <E L <=-<@H G ’C-B H G -;E ?H G ’=-B H Q B ’=’(’@?,<(G M G -H >"L ’,<R ;(<I M "@I <>><I <=E -B H=’-H ’CN ;O ?E ?<(H ,-)6--B H G <>H -?>H "-B H G -;E ?H G’=N ;O ?E ?<(H ,-?=C ;-;I H <I H G ;@@H G -H E )@,4A"$:3$N ;O ?E ?<(H ,-%N ;E ?<(H ,-G %Q B ’=’(’@?,<(G M G -H >%L ’,<R ;(<I M %@I <>><I !!无锡是江苏省的一个地级市"地处长江南岸"南临太湖"东邻苏州"西接常州"京杭大运河和沪宁铁路贯穿境内&本文中的无锡方言"指无锡城区和原无锡县!%44"年5月改锡山市"#$$%年%月撤锡山市分设锡山区’惠山区"部分乡镇并入原郊区合称滨湖区#范围内的本地方言"使用人口约#%"万"分布面积%5#/平方公里&无锡位于吴语区的北部&吴方言的一些主要语音特征"如塞音塞擦音三分’没有前后不同的鼻韵尾’有短促的入声’声调有七八个等等"无锡方言几乎都具备&在#$世纪吴语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大背景下"无锡方言的描写和研究也早就起步&本文试图对近百年来无锡方言的研究作一番评价和小结"以利于研究的拓展和深入&一%无锡方言研究成果概览我们可以看到的最早记载无锡一地方言的资料"是钱基博(无锡风俗志)*%+的方言卷&%4%/年"钱基博受聘主编无锡县志"当年就写出(无锡风俗志)",方言-是其中"个部分之一&现代语言学意义上的无锡方言研究肇始于赵元任的(现代吴语的研究)*#+&%4#3年赵先生调查了江浙吴语的00个点"无锡是其中之一&%4#/年成书的(现代吴语的研究)完整记载了,无锡城内-方言的语音系统&赵元任深厚的专业功力和崇高的学术声望"使这个记载成为后来研究者尊奉的经典报告&%405年%$月发表在(歌谣)的(无锡方音宽式音标草案)*0+"依据就是(现代吴语的研究)的记音"目的是为无锡话设计一个注音符号方案"今天可以把它当作无锡方言的音系表来看&%4"5年至%4"/年间"苏沪境内3!个点的方言调查中"无锡被列为调查点之一&方言普查的结果于%45$年编成(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这次方言普查的另一项成果是编写了一批推广普通话的小册子"其中就有(无锡人学习普通话手册)*"+&53万方数据%45$年!陈祺生发表"从音位观点看无锡话的调类划分#$5%&这是第一篇专门以无锡话语音系统为研究对象的重要论文!并且在方言连读变调研究中首次运用了区别特征理论&文中提出的无锡话调类划分问题!引出了绵延至今的有关无锡话调类数目的争议&#$世纪/$年代前期有关吴语内部分区的讨论中!有不少论文关注到无锡方言&苏南吴语划分为东西两个小片!而无锡方言的一些特点正好处在东西片特征之间的临界过渡状态!因此大家都努力探索无锡方言在苏南吴语东西小片之间的合理归属&讨论这个问题的论文有’许宝华(游汝杰"苏南和上海吴语的内部差异#$3%!翁寿元"读)苏南和上海吴语的内部差异*#$/%!许宝华(汤珍珠(游汝杰"北片吴语内部的异同#$4%!翁寿元"无锡方言的归属#$%$%&直到4$年代!颜逸明的专著"吴语概说#$%%%中有关吴语内部的分区!陈祺生的论文"无锡方言概貌#$%#%!还在不断地涉及这个问题& %4/!年至%4/"年间!钱乃荣用半年多时间!重走赵元任当年调查过的00个地点!获得了事隔近5$年后的新的第一手资料!写成"当代吴语研究#$%0%!于%44#年出版!完成了一项极有意义的工作&钱乃荣记录的无锡方言语音状况倾向于新派&由于有5$年前的资料进行对照!他努力反映音系的发展变化&并且!"当代吴语研究#第一次完整报告了无锡话双音节和三音节连读变调的类型格局&%4/4年!陈祺生发表"无锡话的连读变调及其在语法上的作用#$%!%!专门讨论无锡话的连调形式和几组不同语法结构语词的连读变调情况&4$年代陆续出版的"无锡县志#$%"%("无锡市志#$%5%和"江苏省志#!都十分重视方言志的编撰&"江苏省志+方言志#$%"%中无锡方言的内容较之"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有了不少修正!反映了几十年来对无锡方言的一些新认识& "无锡县志#方言卷把本地区方言分为3个小区!描写了每个区的音系及音韵特点!并就小区的分区依据绘了方言地图!反映了无锡方言的内部分布!工作堪称细密&%445年!文少功撰文"无锡方言音系记略#$%/%!记录的是老城区老派无锡话的音系!作者有意识地对声韵调的新老派差异作了一些审别&方言本字考证属于方言词汇研究的范畴!研究无锡方言本字成果最突出的是翁寿元&从/$年代到4$年代初!他接连发表了一组考证无锡方言本字(诠释词汇的论文’"无锡方言本字考#$%4%("无锡方言本字续考#$#$%("无锡,薛典-方言单音词汇释#$#%%&无锡方言语法的研究也有值得一提的成果!如刘丹青的"无锡方言的体助词.则/,仔-和.着/000兼评吴语.仔/源于.着/的观点#$##%影响较大!陈祺生的"无锡方言中的代词#$#0%等也受到人们关注&以上我们纵向罗列了#$世纪无锡方言研究的主要工作!下面按不同的研究内容(研究性质来讨论具体的研究成果&二!无锡方言音系的描写描写音系是方言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我们以%45$年"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为基点!上溯赵元任%4#3年的记录!下观/$年代以后的调查材料!讨论无锡方言音系描写中的一些问题!并以此探寻近百年来无锡方言音系演变的蛛丝马迹&鉴于无锡方言内部差异的复杂性!一般情况下我们把无锡老城区方言音系作为讨论和比较的对象& %)声母无锡方言的声母!"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记为0%个!有翘舌音$*!*1!+!,%&与"现代吴语的研究#相比较!赵元任的记音有声母$E K%!另外还有少量字读$-%&后来人们的调查记音一般都没有声母$-%&"无锡方音宽式音标草案#没有出现这个声母!可见赵元任也没有把它看作一个发音稳定的辅音音位&至于浊塞擦音声母$E K%!无锡方言里确实有!可并不是无锡所有地区都有!一般认为市区话里没有&但是赵先生清楚地写着调查的是.无锡城内/的音&如果说是从#$年代到"$年代声母系统有了演变!也不至于变得这么快且不留痕迹&上世纪初老城区的无锡话到底有没有声母$E K%!留给我们一个疑案&陈祺生在"无锡市志#("无锡县志#中记录城区声母0!个!$-G%组和$-+%组分别有浊塞擦音$E K%和$.%&有人认为这样的发音只可能存在于城区边缘或郊区!老城区中心即使八九十岁的老人也没有这两个塞擦音&赵元任调查的发音人有$E K%而没有$E,%!而今天调查到的既有$-G%$*%两组声母又有浊塞擦音的无锡人!大多是$E K%和$E,%并存的&钱乃荣"当代吴语研究#记录的无锡话声母只#3个!没有$*!*/!+!,%!是地道的新派&"江苏省志+方言志#记为0%个!仍然是兼顾了老派!文少功的调查可以证明这一点&老城区的无锡话声母!就老派音而言!笔者赞同"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江苏省志+方言志#及文少功的描写!新派音则赞同钱乃荣的描写&#)韵母无锡方言的韵母!各家在音位归纳上没有原则的分歧!值得注意的是以下几组韵母的分合情况’$0(;0%0$^(;^%2 $12(?12%0$’;(?’;%2$<3(?<3(;<3%0$43(?43(;43%& $0(;0%0$^(;^%两组韵母在老派无锡话里区别分明!读$0(;0%的字来源于中古咸摄(山摄字!如.班(山(谈(减(关(幻(弯/等!读$^(;^%的字来源于中古止摄(蟹摄字!如.杯(腿(开(爱(规(葵(灰/等&迄今为止所有描写无锡话音系的资料都区分这两组韵母!一致认为这两类字音的主要元音有开口大小的区别&可是现在无锡城区的年轻人已不能区分这两组韵母!甚至一些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发这两组字也没有韵母的区别了&这应该看作无锡话韵母近几十年的历时演变现象之一&没有文献反映这个现象则说明这种演变时间还不长!或许还不稳定&文少功"无锡方言音系记略#虽然也明确这两组韵母的对立!但其音节表反映!一些蟹摄咍韵字如.灾(猜(该(害/等!读成与咸摄(山摄字一样的开口稍大的韵母$0(;0%&这是否可以看作两组韵母合流的过渡阶段的痕迹!即蟹摄咍韵字先和咸摄(山摄字归并!然后才是蟹摄灰韵(止摄字和咸摄(山摄字完全归并&要证明这种推测当然还需凭借更广泛的调查资料&33万方数据!12"?12#$!’;"?’;#两组韵母在中古音韵来源上规律较齐整%读!12#的字来自中古果摄和遇摄%如&多"歌"梭"普"初’等(读!?12#的来自中古流摄尤韵和幽韵%如&纠"丘"牛"油"幼’等(读!’;#的字来自中古麻韵泥母字和知系字%如&拿"茶"沙"炸"车’等(读!?’;#韵母的例字较少%大家常举一个&靴’字%其实在无锡老派的文读音里&家"下"夏"厦’等字也读!?’;#韵母%它们来自中古麻韵%仅&靴’字来自戈韵) *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的无锡话韵母表明确区分!12"?12#和!’;"?’;#两组韵母%随后的二三十年间%这两组韵母合流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世纪七八十年代市区年轻人的口音这两组韵母已完全归并%即&梭$沙’&初$车’读同一个韵母)钱乃荣*当代吴语研究+的无锡话韵母表及时地记录了这个演变%把归并后的这组韵母记做!&1"?&1#)这两组韵母还留给我们一个疑惑%按理说既然老派音系中区别分明%#$年代赵元任调查无锡话时这两组韵母的区分应该是清晰的%可*现代吴语的研究+记无锡话韵母只有!&1" ?&1#%没有与之平行对立的另一组%赵元任审订的*无锡方音宽式音标草案+也可证明这一点)无锡话里的一些中古麻韵字如瓦"巴"沙%赵氏都记作!9;#韵母%不像后来人们区分出&瓦"巴’!;#和&沙’!’;#的不同)难道是由于*现代吴语的研究+例字选择的原因而使赵氏没有发现韵母!’;#?除了韵母例字有&沙’%声母例字里还有麻韵知系字&茶"查’%都读!’;#韵母)以赵元任的审音能力%按说是有机会发现这个韵母的)读!’;#的字数量虽不多%可一组韵母的有无%涉及到音系的总体面貌)作为无锡话的老派音系的描写%*现代吴语的研究+在这点上有一个疏漏)!<3"?<3";<3"M<3#和!43"?43";43#两组入声韵母的合流早就受到注意)读前!<3#的一组基本是中古咸摄和山摄字%读后!43#的一组基本是中古宕摄和梗摄字)虽然它们的区别有整齐的规则可循%但在吴语区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合流的迹象)无锡市区的中青年人早就不能区分入声韵中的!<3#和!43#)钱乃荣!%0#和*无锡县志+*无锡市志+记录的无锡话韵母明确把它们归为一组)除了以上三组韵母的分合%有没有合口呼韵母!;’#也是韵母描写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赵元任"陈祺生都记有韵母!;’#,陈氏记为!;i#-%例字如&官"欢"碗’)其他各家的描写都没有这个韵母)看来这是一个较老的老派韵母%现在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官’&干’读音完全相同%很少有这个韵母了)0)声调陈祺生认为%在无锡话单字调里%阳平和阳去已经合流%调值完全一样%无锡话单字调已经只有3种调值)同时他又认为%在连读变调中%阳平字和阳去字有明显而较整齐的对立%因此从音位学的角度考虑%还是把无锡话的调类定为/类!5#)某两类单字调归并而连读变调分立的情况%仍看成两个调类%这是符合方言学的理论原则的)问题是单字调的阳平和阳去是否完全合流了%意见还不完全统一)陈祺生的结论是在很多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得出的)赵元任当年把无锡话的阳平调和阳去调分别记为%0R和#R%0R%可见它们的调值确有近似的地方)钱乃荣也肯定新派无锡话单字调只有3个调类了%但他同时又表示无锡话老派是有/个调类的!%0#)文少功记录六七十岁老人阳平和阳去调有明显的区别!%/#)*江苏省志.方言志+也区分了这两个调的调值)根据笔者的调查%现在3$岁左右的老年人对这两类单字调有完全不区分的%也有能区分的)现在#$岁左右的年轻人%大部分不分%可也有少数能明显区别)这种状况表明%这两类单字调的归并是不争的事实%可发展的进程是参差的%至今还没有彻底完成)!)连读变调钱乃荣在*当代吴语研究+&吴语的连读调’一章里归纳了无锡话两音节和三音节连读变调模式)钱氏站在吴语全局的立场上%用横向比较的方法%揭示出无锡话连读变调的特征是格局简单%&多数调类组合的调型是/前字定调%后字附着)前字能区别各调类地位%后字不论原来是什么单音调%全部跟在前字后面读一个调’)!%5#,F5%/-但钱氏的报告极其概要%也没有列出例词%更不可能关照到新老派的差异)陈祺生的*无锡话的连读变调及其在语法上的作用+是研究无锡话连读变调与语法的关系的专题论文)此文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首先揭示了无锡话连读变调的基本调型格局(第二%最早研究和分析了无锡话里语词的语法结构对连调的制约作用)赵元任在*现代吴语的研究+中曾指出/&阴平字单读时不特别%两字相连上字是阴平时,香山%标标-%两字的全调类似一个上声字%也成平常所谓无锡腔)’!##,F/%-陈氏在赵元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认为连调后&那个阴平的上字本身就变成一个上声字’%并把这样的对应关系推广到其他"个舒声韵调类%概括出5个舒声韵调类的连调调式%用无锡的一句俗谚&江尖嘴上团团转’来形容这组规律/上字为阴平的两字连调$$$上字如阴上单字调(上字为阴上的两字连调$$$上字如阴去单字调(上字为阴去的两字连调$$$上字如阴平单字调(阳调类同此规律!%!#)陈文的实际写作时间早于钱乃荣的*当代吴语研究+%他建立的连调格局模型递相系转%简明且巧合)应该指出%陈氏归纳的规律主要是从调型调式的角度揭示了连调的有趣格局%要说精确的调值高低%笔者体会还是略有不同的)陈文对语法结构和连调的关系的研究%大处着眼%抓住要害%反映了无锡话连读变调与语词结构的几组基本关系)陈文的结论和前述钱乃荣的调查结果结合起来%正好从语法关系和音节组合两个层面为无锡话的连读变调研究奠下了基础)三!无锡方言词汇语法的研究%)词汇研究钱基博的*无锡风俗志+方言卷"翁寿元考无锡方言本字的一组论文"陈祺生*无锡市志+"*无锡县志+方言卷有关词汇俗语的章节是无锡方言词汇研究的几项重要成果)钱基博是著名的国学大家%他编撰*无锡风俗志+的方言卷%沿袭了清代小学家方言考据学的方法%可以看作是章太炎*新方言+一类著作的余脉)以现代方言学的眼光衡量钱氏对0$$多条词语的选辑标准和意义考释%可以看出/有一部分词语颇具无锡地域特点%且考释理据较为可信(另一部/3万方数据分词语虽然有方言特点!可是考释或证据不充分!或有附会之嫌"还有一部分词语长期在通语里广泛使用!不属于方言词语#钱基博国学功底深厚!精通典籍#可上世纪初新学甫兴!他缺少现代方言理论的指导!对方言词语审别不精亦在情理之中#翁寿元的$无锡方言本字考%$无锡方言本字续考%$无锡&薛典’方言单音词汇释%!汲取了现代语言学的营养!在字条词条遴选的准确性和考释方法的科学性上都避免了传统方言考据的缺陷!体现了现代方言学的理论进步#两篇$本字考%共考证无锡方言本字近"$$个!大多是口语里出现频率很高但大家都不了解其字的书写形式的#这些方言概念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通语里不见使用#考证的依据为古代韵书$广韵%和$集韵%!音义联系的推导合理可信#这些本字的考证不但丰富了无锡话词汇的研究!还对吴语词汇的研究有重要贡献!被认为是新时期吴语词汇研究的力作# $无锡&薛典’方言单音词汇释%辑录方言词0$$余条!都是生活里常用而不见于书面文献的!读音和词义富有乡土色彩#虽然作者出于严谨的考虑!明确注明以锡东薛典的说法为依据!但撇开读音因素其词汇形式很能代表无锡话的特点!这些词是方言词汇中最有地域特征的一部分#$无锡市志%方言卷的(词汇)一章!列方言词语033条!按意义分为称谓指代*天文地理*时间时令等%$类#这些词条的数量对于一处方言来说!当然称不上丰富和完整!但其收录标准严格!没有方言和通语词汇混收的现象!的确是选择了最反映地方风味的一批词语!释义准确传神#据此可以看出编者曾为此做过细致的调查*筛选工作#这批词语和上文论及的翁寿元考证汇释的词语!将成为进一步搜集和研究无锡话词汇的良好基础#$无锡县志%方言卷虽然没有专列词汇章节!可是其(词汇语法举隅)中也留下了一鳞半爪!如(锅帽)&锅盖’*(&+-G/<,)&音!踩踏义’等词!说的人越来越少!及时记下它们是一种(抢救)#此外!陈祺生的$-围城.中的无锡方言%+#!,!侯家欣的$无锡方言中部分形容词的构成规律%+#",$无锡方言中的惯用语%+#5,等论文也是无锡话词汇研究很有意思的基础性工作!只是这些论文传播范围不广!影响不大##)语法研究无锡方言语法研究的论文只有两篇!但是质量可圈可点#陈祺生的$无锡方言中的代词%不但完整罗列无锡话的代词!更把描写的重点放在每组代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上#通篇运用比较的方法!横向与普通话或其他方言比较!纵向与古汉语比较!成功地揭示出了无锡话代词的总体面貌和个性特征#例如作者论人称代词复数后缀(俚)在表三身代词(我*你*佗)的复数时与普通话的(们)相当!但又不能黏附在其他表人的名词如(人*同志*女士*叔叔阿姨)后表复数!接着又对无锡周边地区同一语法意义的表达作了语言地理学的描绘#这样!(俚)的语法特征就毕显无遗#又例如陈文指出无锡话人称代词可以直接和量词组合修饰名词的规则不同于普通话!(我本书)(你件衣裳)等等都能成立#这种发现的价值已经超出了无锡话语法研究!对吴语的语法规则研究也说得上是一项贡献#刘丹青的$无锡方言的体助词(则)&仔’和(着)///兼评吴语(仔)源于(着)的观点%之所以受到肯定!是因为论文不仅描写和辨析了无锡方言的体助词(则)和(着)!更重要的是以此论证了汉语史研究中意见有分歧的吴语体助词(仔)的来源问题#美籍华人汉语学家梅祖麟讨论吴语体貌词(仔)的时候认为!吴语中的(仔)来源于古汉语的(着)!因为吴语体助词(仔)兼表完成和持续!(仔)的读音也可追溯到(着)!证据是苏州话和上海话的例子#刘丹青则认为0吴语中的(仔)不是持续体助词!(仔)与(着)的语音联系也成问题!梅氏的理由并不充分#为什么刘氏要发掘无锡话的句式语料作为论据?因为苏州话里完成体助词(仔)+-G5,的语法意义!在无锡话里用(则)+-G63,和(着)+K<3,两个助词表达!无锡话里的(着)同样只表完成而不表持续!只相当于普通话里的(了)!要说这样的(着)和官话里的(着)一样都来自古汉语的(着)就更缺乏理由#尽管刘文只是批评梅氏立论的不成立!并没有对(仔)的来源问题作正面的回答!然而方言研究对汉语史的复原佐证作用已经赫然凸现#正因如此!此文被看作方言语法研究的上乘之作#如果要苛求刘文的每一个细部!作者对无锡话的语感尚有不够准确的地方!例如作者区别(则)和(着)语法意义的差异时!一再表示用(则)是强调对现在的影响且隐含将继续11!用(着)没有这种隐含意义#其实在无锡本地人的语感中!两者的差异似不这样鲜明#好在这些细节与(则)和(着)语法意义的总体描写没有严重矛盾!并未影响文章要论证的主要观点#四!无锡方言在吴语内部的分区归属自%4/#年至%4/!年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接连三次吴语学术会议讨论了吴语内部的分区问题#苏南吴语中无锡方言的东*西片归属是讨论中有争议的问题!直到现在意见还不统一#许宝华*汤珍珠*游汝杰+3!4,!郑张尚芳等+#3,和$江苏省志2方言志%都把无锡方言归入苏沪嘉小片&东片’!而颜逸明+%%,*陈祺生+%#,则把无锡方言归入常州小片&西片’!造成这种分歧的原因既有对无锡方言本身一些语言特征的不同认识!也有研究方法上的差别#许宝华*游汝杰$苏南和上海吴语的内部差异%提出!条语音标准作为划分东西片的根据0%)歌戈韵和模韵的分混!即(湖)(河)是否同音"#)侯韵&如楼*走’读+H?,还是+1*j* H,"0)尤韵&如周*手’读+H?,还是+1*j*H,"!)(荒*慌)&唐阳江韵’读鼻尾韵还是鼻化韵#在语言地图上!按照上述!项语音特征划出的!条同言线都从无锡境内通过!有的从无锡县的东部通过!有的从无锡县的西部通过#这一方面说明!条同言线的走向相对集中!!条标准的确抓住了苏南吴语内部划分东西片的关键要素!但另一方面又反映出无锡方言的语音特征在上述标准下的两可地位#最后!$差异%的作者用(综合判断)统计百分比的办法把无锡方言归入东片!结果和(荒*慌)的同言线走向一致#这样的划分看来似能自足!仔细探究却存在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综合判断)中被采样统计的语音特征样本的合理性和可靠程度#颜逸明指出0(3荒慌4在苏南和上海各地43万方数据。
《2024年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研究——以无锡方言为例》范文
《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研究——以无锡方言为例》篇一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研究——以无锡方言为例一、引言在中国的多元文化中,方言和普通话共同构成了丰富的语言体系。
其中,方言以其地域性和文化性的独特性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普通话则作为官方语言,通过标准的发音和语法规范,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能够进行有效沟通。
当方言与普通话发生语音接触时,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影响便成为了语言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以无锡方言为例,探讨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现象。
二、无锡方言的语音特点无锡方言作为吴语的一种,具有独特的语音特点。
其声母、韵母和声调系统与普通话存在明显差异。
无锡方言的语音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声母:无锡方言的声母较为复杂,存在多个与普通话不同的音位。
2. 韵母:无锡方言的韵母系统丰富多样,许多韵母的发音与普通话存在较大差异。
3. 声调:无锡方言的声调系统较为复杂,具有多个声调,且调值与普通话不同。
三、无锡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现象在无锡地区,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语音接触现象日益明显。
这种接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语音融合:在无锡地区的日常交流中,人们往往会使用一些融合了方言和普通话语素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语音迁移: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一些年轻人在使用方言时会不自觉地受到普通话发音的影响,表现出语音迁移的现象。
3. 语言维持:尽管普通话在无锡地区得到普及,但许多老年人仍然坚持使用方言进行交流,形成了语言维持的现象。
四、方言与普通话语音接触的影响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接触对当地的语言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这种接触使得语言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促进了信息的流通和文化交流;另一方面,也导致了部分方言特征的消失和变化。
在无锡地区,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一些年青一代对无锡方言的掌握程度逐渐降低,一些具有特色的发音和词汇也在逐渐消失。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方言文化的消亡。
相反,通过方言与普通话的互动,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
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研究——以无锡方言为例
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研究——以无锡方言为例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研究——以无锡方言为例引言:方言是汉语族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代表了中国丰富多样的语言文化。
然而,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普通话作为全国共同语言的推广与普及,对方言的语音体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以无锡方言为例,探讨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现象及其变化规律。
一、无锡方言的地理背景和特点:无锡方言是江苏省无锡市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方言变体,属于吴语支。
与其他吴语方言相比,无锡方言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
一方面,无锡方言发音较为浑厚,喉音较重,语速较快,声调较平坦;另一方面,无锡方言中的辅音变化相对较少。
二、普通话对无锡方言的影响: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无锡方言在日常使用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普通话对无锡方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声母的变化:普通话的发音规范要求将某些方言中的浊音、半浊音变成清音。
例如,无锡方言中的“知”字(音z)在普通话中读作“zh”。
这种语音接触使得无锡方言中的部分辅音发音发生了变化。
2.韵母的变化:普通话中的韵母比无锡方言要多,例如:“i”、“uan”等音在无锡方言中并不存在。
为了适应使用普通话的需要,无锡方言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对韵母发音进行调整。
3.声调的变化:普通话一般都采用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四个声调,而无锡方言中的声调相对平坦。
在受到普通话的影响后,无锡方言中的部分字的声调发生了变化。
三、语音接触对无锡方言的影响:语音接触对无锡方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在语音系统中表现得比较明显。
一方面,部分无锡人在受到普通话影响后开始改变自己的发音,从而使得方言在日常使用中逐渐丧失;另一方面,方言中的一些特殊发音在受到普通话影响后逐渐被舍弃,语音系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统一。
然而,无锡方言的变化并非完全被淘汰,仍然存在于无锡地区的一些特定社会群体中,如老年人和一些农村地区。
无锡方言作为一种地方语言,既有着文化传承的意义,也代表着地域和身份的特点,因此,虽然受到普通话的影响,但无锡方言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自己的特性。
无锡市区青少年方言使用态度调查
的孩 子 使用 普 通话 , 其余 2 2 . 5 %( 9 人) 使 用无 锡 话 , 远 远 少
于使 用 普通 话 的人 数 : 2 0 岁 以上 人 群 的 选择 则 截 然 相反 .
覆 盖 无锡 市 区 , 仅 按 比例 在 无 锡 老城 区— — 梁溪 区 ( 包 含
南长、 北塘 、 崇安三个 片 区) 进行 了抽样 调查 , 共 发放问卷 1 8 0
龄层 的差 异是 否影 响 了年 轻一 代 对普 通话 或 方言 的选 择 ?
这 些都 是 有 待我 们 研 究 的 问题 。笔 者通 过 发 放 问卷 的形
式 进行 调 查 .以期 对 无锡 市 区青 少 年方 言 使 用 状况 有 一 定 的 了解 。 因时 间 和条 件 的 限制 , 本 次调 查 范 围未 能全 面
如下 :
近几年来 . 政 府加大 了推 广普通 话政 策 的实施力 度 , 特 别 是在 学校范 围 内 . 普通话 已经得 到了全 面 的普 及 。 再加 上
这 些年 来人 口流动加快 。 出于交 际 的需求 . 普 通话 的推。然 而 , 与此 同时 , 普 通话 与方言 的
2 0 — 2 5 岁、 2 6 — 2 9 岁、 3 0 — 3 5 岁 这 三 个 年 龄 层 中选 择 使 用 无 锡话 的 占了较 大 的 比例 , 分别 有 7 5 %( 3 O 人) 、 6 5 %( 2 6 人) 、
6 2 . 5 %( 2 5 人) 。
份。 其 中删 选 出 的符 合调 查 条 件 ( 即 在无 锡 市 区 长大 并 长 期定居市区的1 5 —3 5 岁 之 间 的青 少 年 群体 )的 有 效 问卷
3 6 人 , 占2 4 . 7 %; 2 5 — 2 9 岁 的有 3 8 人 , 占2 6 %; 3 0 — 3 5 岁 的有
用矛盾分析法对无锡方言的发展情况的分析
用矛盾分析法对无锡方言的发展情况的分析作者:陈梦怡来源:《青年与社会》2015年第10期【摘要】方言作为物质文化的一部分,除了体现自己的民族特色之外,还起到了促进本民族团结和本民族和谐发展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大力推广普通话,方言和普通话呈现出了此消彼长的趋势。
在文章中,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来对无锡方言的使用现状做一个分析,并希望能够在此基础上,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使得无锡方言和普通话能够共同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矛盾分析法;无锡方言;普通话;对策一、研究背景方言作为物质文化的一部分,除了体现自己的民族特色之外,还起到了促进本民族团结和本民族和谐发展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的发展,使得我国社会由公民社会变为原子社会,而要改变这个原子社会的现状,一个地区的方言能够使得这个现状有所缓解,有调查表明,方言能够增强人们之间的认同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但是,国家为了促进不同区域的人们的沟通以及社会的整合,实现祖国文化的多样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在198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了要使用祖国统一的语言——即普通话。
随着这一规定的推行,地方性语言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某些地区出现了地方性语言与普通话此消彼长的趋势。
笔者的家乡——无锡,这是一座有着3500年历史的古城,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四大米市之一,它是我国江苏省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太湖流域的交通中枢,北倚长江,南濒太湖,东邻苏州,西连常州,京杭大运河和沪宁铁路从中穿过。
无锡历史悠久,风景秀丽,著名诗人郭沫若的“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就是赞美的著名的江南名城——无锡。
现如今的无锡下辖六个区两个市,其分别是北塘区,南长区,崇安区,滨湖区(新区现规划于滨湖区),这四个就是我们所谓的无锡城区,其次还有惠山区和锡山区,以及两个地级市——宜兴和江阴。
无锡方言是指在无锡当地所使用的一种地方性语言,无锡属于吴语区的北部,无锡方言几乎具备了所有吴语的语音特征。
无锡话究竟从哪儿来?99%的无锡人不知道!
无锡话究竟从哪儿来?99%的无锡人不知道!众所周知,无锡方言是吴语的组成部分,两者是支流与主流的关系。
倘若要追溯无锡话的前世今生,应当先理清吴语的发展脉络。
吴语是中国境内语言的长者,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距今已有约2600多年。
吴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
主流吴语的来源是中古汉语。
非主流吴语夹杂古百越语。
《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太伯奔荆蛮,自号勾吴。
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余家,立为吴太伯。
”吴地被周王朝目为“荆蛮”之地,当时流行古百越语。
它与泰语、壮语、侗语、越南语同属汉藏语系。
因此,至今仍有些无锡方言词语跟它一样,所谓口耳相递,传承有绪。
如河沟说“浜”,木筏说“篺”,同泰语;又也说“亦(夷)”同壮语、侗语;上瘾说“念头”、蓓蕾说“蕊”同越南语。
这是古百越语“底层”残留的蛛丝马迹,现代无锡话一仍旧惯,至今通行不废。
吴语的形成除结合古越语底层外,汉语方面盖由楚与中原话两源融合而成(中原话主要来自晋室南迁)。
众所周知,楚语是汉语南方方言最早的“宁馨儿”,它在先秦时期已经诞生,其他的南方方言则都在秦汉以后,是在楚语、北语的基础上混血生成的。
追溯无锡历史,周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无锡属越国。
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楚灭越,无锡属楚国。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灭楚,置会稽郡,无锡属之。
无锡在楚政权豁治之下,大约长达112年,楚语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如:沤字。
过去,本地农民土法制麻,少不了一道“沤”的工艺,即将麻的原料长时间浸泡,烂去无用的杂料,取其有用的麻质。
其实,“沤”字来自楚语。
据《冬官考工记·第六》中记载:“氏湅丝,以涚水沤其丝七日”。
《汉·郑玄注》:“楚人曰沤,齐人曰。
”《集韵》:“,沤也。
”沤:《广韵》乌候切,《集韵》于候切。
你看“沤”的意义与读音都与无锡方言丝毫不差。
再如:欸。
意谓然,可以,应答声,表承诺的语气。
无锡人日常对话里就不时冒出,不绝于耳。
《2024年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研究——以无锡方言为例》范文
《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研究——以无锡方言为例》篇一一、引言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下,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互动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
无锡作为一个典型的吴语方言区,其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现象具有丰富的语言研究价值。
本文以无锡方言为例,探讨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层面的相互影响和交融。
二、无锡方言概述无锡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其语音系统具有独特性。
无锡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等方面均与普通话存在较大差异。
其语音特点表现在辅音的清浊对立、元音的音调变化以及声调的平仄等方面。
三、普通话对方言的影响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无锡方言在与普通话的接触中发生了许多变化。
普通话对无锡方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语音的简化上。
如无锡方言中保留的一些较为复杂的声母或韵母,在普通话的普及过程中逐渐发生了简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发音习惯。
此外,部分年轻人在与外界交流时也会选择使用更为简单的普通话语音,这也是普通话对无锡方言产生影响的表现。
四、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虽然普通话对方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方言在保护和发展语言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为普通话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无锡方言为例,其特有的声调系统和丰富的语调变化使得许多以普通话为主的区域在学习过程中丰富了对语言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电影或文学作品中出现无特殊处理的地方语言发音时,对大众的学习和使用普通话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接触实例分析在无锡地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普通话。
但在家庭、社交场合和某些特殊场合,仍会使用到无锡方言。
因此,在日常的语音交流中存在大量方言与普通话的混合使用情况。
这种混合使用常常表现在语音层面的互有取舍,比如对某一方言中的声母或韵母的调整,或者是对某些复杂音节采用更易发音或理解的普通话方式来表达等。
六、结论总体来看,无锡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语音接触是相互的。
一方面,普通话通过其广泛的传播和使用影响到了无锡方言的语音特点;另一方面,无锡方言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也为普通话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无锡方言词“老小”研究
无锡方言词“老小”研究无锡方言是吴方言的一种,它有着吴方言的共同特征,在历史的进程中自身发生了变化,形成了独有的特色。
本文对无锡方言“老小”一词进行研究,“老小”在语音、词义方面发生了变化,但在字形上几乎没有变化。
文章对各方言中的“老小”这个方言词和方言中“孩子”的说法进行比较,发现“老小”存在于不同的方言区里,并且就吴语方言区内,关于“孩子”的说法是不同的。
“老小”这个词的发展也印证了无锡方言受到普通话等方面的冲击,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
标签:无锡方言老小孩子无锡位于江苏省南部,东接苏州、西连常州,是长江三角洲的中心。
无锡方言属于吴方言,在吴语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百年来,无锡方言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涌现出不少专著论文。
最早记载无锡方言的是钱基博的《无锡风俗志》,方言卷中记载了有关无锡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等多方面的资料。
利用现代方言学研究方法,最先对无锡方言进行研究的是赵元任的《现代吴语的研究》,书中收录了有着浓郁无锡特色的11条特征词,记载了无锡方言中常见的一些词,并将这些词和其他地区吴语进行了比较。
《无锡方言词典》是无锡历史上第一本公开出版的方言词典,其中收录了许多无锡方言词语,供人查阅。
但是这本词典存在很多缺陷,比如没有给方言词注音、解释字义不够准确、不能满足专业性的研究需要等,只具有参考价值。
针对《无锡方言词典》存在的缺陷,黄明明在论文《谈编纂的几个问题》中从注音、解释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要使《词典》更加符合无锡方言研究的水平的观点。
①纵观以往的研究,人们多从无锡方言的整体性出发,对无锡方言的音系、词汇、语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归纳、研究,总结出了《常用词对照表》《无锡方言分类词表》等供人参考的资料。
一、无锡方言词“老小”的变化在无锡方言中,“老小”是“小孩”“孩子”的意思。
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老小”这个方言词发生了变化,本文通过三个方面来对其进行研究。
(一)语音1.声母和韵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老”读作“lǎo”,“小”读作“xiǎo”,相对应的国际音标为[lɑu214][?iɑu214]。
无锡方言(宜兴片区)副词研究
图书分类号:密级:毕业设计(论文)无锡方言(宜兴片区)副词研究WU XI DIALECT(YI XING AREA) ADVERBSRESEARCH学生姓名张轲学院名称人文学院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涉外秘书)指导教师张敏年月日徐州工程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或参考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注。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徐州工程学院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本人完全了解徐州工程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本校学生在学习期间所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徐州工程学院所拥有。
徐州工程学院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纸本复印件和电子文档拷贝,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徐州工程学院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提交至各类数据库进行发布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是祖先数千年来劳动智慧的结晶,是十分珍贵的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
方言,是指老百姓平时所说的地方话。
百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
方言是一个地方的语言名片,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宜兴方言,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生动地展现了宜兴的历史、地理、民俗和人文特色,是蕴藏宜兴悠久地域文化的宝库。
副词研究一直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尤其是在副词属于实词还是虚词的问题上。
因此,宜兴方言中的副词研究就显得更有深刻的意义。
本文是从与普通话中副词的对比中研究宜兴方言副词的特色,揭示其与众不同的地方,有很强的代表性。
系统收集、整理、研究宜兴人的“母语”,对我们保护和传承多姿多彩的宜兴方言文化,更好的推进宜兴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4年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研究——以无锡方言为例》范文
《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研究——以无锡方言为例》篇一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研究——以无锡方言为例一、引言在语言传播和演化的过程中,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语言间的相互影响、接触与融合不仅是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焦点,更是揭示地域文化交融和社会变迁的重要线索。
本文以无锡方言为例,探讨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现象,分析其发展演变及对语言文化的影响。
二、无锡方言概述无锡方言属于吴语系,具有独特的语音特点和词汇系统。
其声母、韵母和声调与普通话存在较大差异,是吴语区典型的方言之一。
无锡方言的语音特征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
三、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接触(一)语音特点对比无锡方言与普通话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上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无锡方言中存在较多的入声字和保留了较多的古音成分,而普通话则趋于简化。
在语音接触中,这两种语言互相影响,形成独特的语言现象。
(二)语音接触现象分析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无锡方言在语音上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方面,年轻人受到普通话的影响,逐渐改变原有的发音习惯;另一方面,老年人则更倾向于保留传统的发音方式。
这种语音接触现象反映了语言发展的动态过程。
四、无锡方言与普通话的互动关系(一)语言融合与保持在无锡地区,普通话与方言的互动关系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局面。
一方面,普通话作为官方语言和通用语,在当地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另一方面,无锡方言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以适应新的语言环境。
这种互动关系使得两种语言在保持各自特点的同时,也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
(二)语言传播与教育在教育领域,普通话的推广对无锡方言的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校教育作为推广普通话的重要场所,使得年轻一代在掌握普通话的同时,也学习了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无锡方言的消失,反而使得这一地方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
五、结论通过对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动态变化。
在无锡地区,方言与普通话的互动关系呈现出一种复杂而多元的局面。
无锡方言词汇研究的开题报告
无锡方言词汇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方言是一个地区独有的语言特点。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工业化的发展,很多方言逐渐失传,尤其是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越来越趋于标准化。
作为江苏省的一个城市,无锡方言因为其独特的语音和词汇在当地人中广为流传。
然而,与其他方言一样,由于现代科技、教育和文化的发展,无锡方言也逐渐失去了它的地位,无锡方言的研究与保护已经变得愈加重要。
二、研究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无锡方言的词汇特点及其历史渊源。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了解无锡方言中常用的基本词汇;2. 研究无锡方言与官方普通话的差异;3. 探究无锡方言词汇的历史渊源三、研究内容1. 无锡方言词汇的分类和特点:本部分将对无锡方言中的词汇进行分类和整理,以便更好地了解无锡方言的词汇特点。
2. 无锡方言与官方普通话的差异:本部分将对无锡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语法、词汇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了解无锡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3. 无锡方言词汇的历史渊源:本部分将追溯无锡方言的历史渊源,研究无锡方言中的词汇是如何形成的。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对现有的无锡方言研究文献进行分析,了解无锡方言的起源和演变。
2. 田野调查:通过对无锡市区及周边地区的居民进行访谈和实地调查,获取关于无锡方言的信息和数据。
3. 统计分析法: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确定无锡方言中的常用词汇和语音特点。
五、研究意义该研究的意义在于:1. 对无锡方言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从而更好地了解无锡的历史和文化。
2. 保护和传承无锡方言及文化。
3. 为无锡市的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4. 对于语言学领域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六、预期结果1. 对无锡方言中的基本词汇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和整理。
2. 确定无锡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
3. 探究无锡方言词汇的历史渊源。
4. 为保护和传承无锡方言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七、研究进度安排1. 文献研究 2周2. 田野调查 3周3. 统计分析 2周4. 论文撰写 2周5. 论文修改 1周总计10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方言传承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面向无锡市民的问卷调查以及对无锡各地方机构进行的采访调查,本文对无锡方言的传承和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结果显示:目前无锡方言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外来人口的进入使方言的使用范围不断缩小;地方政府、学校、民间文化机构等对方言保护虽起作用但存在一定局限性;年龄、居住地区和居住时间三个因素对方言传承产生重要的影响;家庭在方言传承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标签:方言无锡方言方言传承从1986年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列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起,普通话作为民族共同语被广泛接受。
同时,随着社会交流的频繁,方言自身在各个结构层面上不断发展变化,“其主导的发展趋势也就是主流演变趋势十分明显,即各地方言均在向共同语靠拢”[1](P108)。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吴地,语言的交流和融合不可避免,而正如学者周玉洁所提出的,现代共同语“在经济文化水平又居于核心区域之上”,在语言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并随时间的推移取得较高的内部一致性,方言的影响日渐缩小”[2](P113)。
无锡方言作为吴方言的一支,同样受到共同语的影响而逐渐被边缘化,通过对无锡方言传承现状的研究,可以进一步透视吴方言乃至中国其他地区的方言在共同语影响之下的困境。
通过文献资料的整理总结发现,目前学界对无锡方言的研究已有丰硕的成果。
除了钱基博(1918)、赵元任(1936)和翁寿元(1984)等学者在无锡方言的语音和本字方面有非常权威的研究专著之外,针对无锡方言的音系、词汇和语法等内容的研究也有许多突出成就。
在上述方面,黄明明(2005)专门研究整合了20世纪以来有关无锡方言的重要研究成果。
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语音学和语法学角度,是对无锡方言本身的探讨,并没有将其放在现实语用层面进行研究,因此未能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较大的社会反响。
本文主要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从现实语用的角度出发,根据目前无锡方言传承和保护的现状,在充分掌握本地市民对方言发展的态度、地方机构针对方言保护做出的措施的基础上,寻找方言持续传承的出路。
一、无锡方言传承与发展的主要困境(一)人口流动抑制方言传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同方言区的人员交流日益密切,因工作、婚姻等原因出现不同方言区人员的混住,为便于交流,势必会选择共同语进行交流。
正如李锦芳所指出的,原本是方言和普通话的“双语操用者”,因长期与非同一方言区对象的交流需要,而失去双语环境,势必转为共同语“单语人”(李锦芳,2005:15-116),从而影响到下一代的语言使用。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目前,无锡市民中年轻的外来人员较多,导致无锡整体的社会语言环境向普通话倾斜,这对无锡方言无疑会产生较大的冲击。
非无锡籍群体通过社交、婚姻等途径渗入无锡家庭,使共同语的“语言势力”影响到无锡家庭内部,从而导致方言的流失。
而更倾向使用方言的无锡老人在家庭中的话语权比较少,在家庭中很难对子孙辈的方言传承意识产生影响。
方言流失的现状在问卷结果中也得到呈现:在无锡居住十年以上的市民中,经常使用无锡话与只用无锡话的受众约占87%,偶尔使用、很少使用甚至是不使用的占13%。
其中,有13位居住时间超过十年以上的无锡籍市民认为无锡人没有必要会说无锡话。
通过采访了解到,这一部分市民除了在工作中需要用普通话交谈外,在家庭内很少与家人用无锡话交谈。
他们认为随着外来人员的加入,使用普通话的频率增加,而在家里用普通话也能够很好地交流,为避免语言转换之间产生的不必要的麻烦,已经没必要再使用或学习无锡话。
这也反映了语言环境的变化对人们方言使用心理产生的消极影响。
(二)语言环境限制方言传承陈保亚(2013)提出:儿童自然学习母语有两个主要环境,一个是家庭语言环境,一个是周围语言环境。
其中的“周围语言环境”主要是由政府和学校为儿童营造出来的,地方语言政策或措施对儿童的周围语言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但目前无锡地方机构对方言保护发挥的作用并不大。
1.政府强调“传承”而非“保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和《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指导下,目前无锡政府在语言文字工作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对共同语进行推广和普及;对民族语言进行保护和传承,其中包括开设有关的民族语言课程;但在地方方言方面,政府只是从“传承”角度开展工作,还未提及与“保护”相关的教育问题。
在有关政策指导下,无锡政府曾举行过两次方言传承活动。
其中一项集中性的官方活动,是在江苏省的统一部署下开展的“方言语料保护工作”。
第二项工作是由无锡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办、无锡教育电视台承办的2015无锡市“最美乡音”童谣传唱活动。
由此可以发现:无锡政府举行的传承方言活动较少且缺乏普及性。
对于无锡市部分小学开设方言课程的现状,无锡教育局的政府工作人员指出,这些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使学生了解无锡地方文化、宣扬地方特色,并非旨在教会学生使用无锡方言。
对于小学及其以上学历的教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语言文字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教师必须以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学语言,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校在方言传承中的作用。
同时,由于我国地方方言种类繁多,很多方言尚未有明确的区域界定和划分,国家很难对这些极具区域色彩的方言做出统一的规划和部署,从而很难出台相关的政策去保护。
2.学校资源及能力有限在目前总体的教育背景之下,小学同样面临升学压力,老师和家长都不会对方言和地方文化传承方面有过多的关注并投入精力。
从而导致学校缺乏进行有关方言教育的时间,也没有相关的师资对学生进行方言教育,只能以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向学生宣传方言文化。
虽然有的小学开设方言课程,但其目的是向以非无锡籍居多的学生群体宣传无锡方言文化,属于校本课程的范畴,并没有明确的评分机制。
通过对无锡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采访,我们了解到学校并非不愿意开设方言课程。
只是由于总体的社会语言环境是共同语的环境,学生缺乏运用方言的环境,而且包括家长在内的社会群体对于方言课程的开设并不重视,导致学校能起到的作用极其有限。
3.民间机构的影响有限目前,无锡许多现代传媒以其独特的方式努力宣传无锡方言,主要包括:《江南晚报》的“一天一吴语”栏目、无锡电视台推出的《阿福聊斋》《扯老空》等电视节目……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无锡方言在无锡市民之间的传播,也以新颖的形式吸引了广大市民对无锡方言的关注。
但其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电视节目一般是在特定的时段进行,而非持续播出,对其产生兴趣和进行关注的人群主要是中老年无锡籍市民,而他们本身都会说无锡方言。
这也就表明,民间组织的一些活动实际产生的影响并非想象中的广阔和深入。
(三)方言内部差异较大导致家庭方言教育的缺失通过对6组无锡家庭成员进行的采访了解到,无锡方言内不同区域的方言也存在明显差异。
在受访的一组家庭中,父亲生长在惠山区,而母亲生长在南长区。
虽然两位家长平常交流中都使用方言,并且没有障碍,但在他们读小学三年级的孩子的身上,存在只会听而不会讲无锡方言的情况。
这也表明,某一方言内不同区域方言的差异,对已经有一定方言基础的成人来说可以进行联想理解,而对刚开始学习方言的儿童来说则会导致其产生一定的混乱,从而减少学习方言的热情。
当他们发现用普通话也可以与家人进行交流时,就容易产生语言学习的惰性,会选择自己已掌握的语言进行交流。
二、影响无锡方言传承的相关因素分析(一)年龄一个地方方言内部存在新老派的区分,这个区分的一个内在标准就是年龄的划分。
王洪君(2009)提出,新派方言受时代和共同语的影响比老派方言更大,因此老派方言更为纯正,而新派方言正在逐渐向共同语靠近。
也就是说,年龄使得处于同一时空状态下的使用同一方言的群体发生了分歧。
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显示,这种分歧不仅存在于语音方面,而且普遍存在于人们对方言传承现状的看法、发展态度等文化心理方面。
对于“您认为在无锡地区,无锡话和普通话相比哪种更利于沟通”这个问题,无锡籍25岁以下的市民有一半认为无锡话更利于沟通,而认为普通话更利于沟通的则只占14%;25~50岁之间的市民对普通话和无锡话的态度虽然没有25岁以下受众那样有明显差别,但无锡话仍然占一定的优势;反倒是50岁以上的市民,他们对普通话和无锡话的态度基本持平,均占37%。
我们发现,无锡籍高龄群体由于处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能够更为敏感地感受到无锡方言正逐渐朝共同语方向发展。
同时,他们在无形中也逐渐接受了方言流失的必然性,认识到在许多社交场合中,方言难以保证交流的畅通。
因此,他们倾向于在自身影响能力范围内建构一个小的方言群体,也就是在家庭中尽可能地保证方言的使用,从而努力维系方言的存在。
如果说无锡籍高龄市民是保护无锡方言的中坚力量,那么非无锡籍高龄市民则是反对无锡方言的主导力量。
在调查中,100%的50岁以上非无锡籍市民都选择以普通话为交流方式,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语言习得能力有所下降,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无锡方言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
与此相反的是,低龄群体中无锡籍市民由于受到学校的语言环境影响,更多地使用普通话进行交谈,但是他们心理上大多数对于方言的传承发展持积极态度。
同时,低龄非无锡籍市民由于方言习得能力比较高,对无锡方言的抵触心理相对较小。
(二)居住地区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当某一区域内部无锡籍与非无锡籍人口数量相差较大时,该区域的市民对无锡方言前景的展望,普遍要比人口数量相差较小的区域更为积极。
这就表现出了一个区域环境内部,不同语言势力相互较量的问题。
在本次研究的样本中,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的无锡籍市民明显多于非无锡籍市民,而滨湖区中的非无锡籍市民远多于无锡籍市民。
多数接受调查者对无锡方言的发展前景持积极态度,有33.3%~45.1%的市民认为无锡方言会“扩大影响力,成为强势方言”。
人口数量相对平均的惠山区和锡山区的市民则只有5.6%和16%选择了该选项。
可以看出,在不同籍贯的人口数量差距较大的区域中,无锡方言发挥了“主场优势”,使无锡籍市民产生“语言优越”的心理;而这种语言优越感即使在非无锡籍人口较多的滨湖区仍然存在,并继而产生“物以稀为贵”的自豪感。
而在惠山区和锡山区内,由于不同籍贯人口数量的持平,导致无锡方言的语言优势的缺失。
特别是惠山区,因其有惠山古镇等旅游景区,不仅有较多的非无锡人员的流动,而且也有较多老无锡人居住,语言环境相对复杂,使该区域的无锡市民明显感受到普通话对无锡方言的冲击,从而逐渐丧失了对本地方言的信心。
(三)居住时间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居住时间越短,偶尔听到或很少听到无锡话的比例越大;居住时间越长,经常听到无锡话的比例越高。
在访谈交流中了解到,大多数无锡本地人会选择性地使用无锡方言:在清楚某片区域内有较多非无锡籍市民聚居的前提下,进行社交活动时,会自觉地选择普通话进行交流;而当了解到交谈对象在无锡已居住较长时间,能够听懂无锡话时,会适当地使用无锡话与之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