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精品教案第一讲: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解教案方案(设计)课题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解课型新课授课教师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章节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讲修)Ⅰ学生情况(分析)在初中化学(第十章)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对溶液导电原因有一定得了解。
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结合这些固体在水溶液中能导电这两个特点,就可以很顺利的引出电解质的概念。
在此之前,学生刚刚学过物质的分类这一节课,对分类的方法有了一定得了解,这样子就能够更为清楚得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及其分类,同时可以认识物质除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外,还有其他类型,使电解质之概念了解更为完整,进而对之后电解的知识能够比较容易得接受。
学生能够归纳收集自己通过相关途径积累的知识,结合新课标的学习和教学评价,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提出疑问,进行交流、讨论、辩论,初步具备化学知识积累研究的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处理)本节内容节选自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Ⅰ》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介绍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以前,需要介绍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的电力方程式。
因此,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本节课介绍前者。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实验。
再次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氢氧化钠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这样很顺利地引出电解质概念。
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氯化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氯化氢、硫酸、硝酸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
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电解质的概念;难点是:电解质的概念,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析方法。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复习 导学案(含答案)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导学案归纳与整理(共1课时)【复习目标】1.通过分析归纳、回顾梳理,进一步巩固化学反应及物质分类方法,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与应用,熟练掌握用分离思想解决化学问题的思维模型。
2.通过讨论交流、归纳小结,进一步掌握常见分散系的组成特点、鉴别方法、分离提纯等,巩固胶体分散系的特性。
3.通过分析书写、归纳小结,进一步理解酸、碱、盐的定义,巩固其通性,熟练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及常见离子的检验等。
4.通过典例剖析,归纳小结,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及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熟练掌握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巩固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简单计算的基本方法,建立“守恒”思想解决化学计算问题的思维模型。
【复习重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及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应用。
【学习难点】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
【自主学习】1.掌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能熟练判断一种物质是否是电解质是认识电解质的性质、研究离子反应的前提。
以下有10种物质:①铜②稀硫酸③氯化氢④氨气⑤空气⑥二氧化碳⑦金属汞(俗称水银)⑧氯化钠⑨碳酸钙序号符合的条件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1 混合物2 电解质,但熔化状态下并不导电3 电解质,但难溶于水4 非电解质5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本身能导电序号符合的条件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1 混合物②稀硫酸,⑤空气2 电解质、但熔化状态下并不导电③HCl3 电解质,但难溶于水⑨CaCO34 非电解质④NH3,⑥CO25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①铜,②稀硫酸,解质,但本身能导电⑦金属汞【解析】10种物质中稀H2SO4和空气属于混合物,HCl溶于水电离出H+和Cl-,能导电,但熔融状态下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故HCl属于电解质。
CaCO3是难溶性电解质。
而NH3、CO2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不是它们本身发生了电离,而是它们与水分别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电解质H2CO3和NH3·H2O,故它们属于非电解质。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化学第二章复习课 教案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学科化学授课班级高一()班课题名称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教师课时 1 助学时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双线桥表示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有序的思维方法——如何正确分析和思考问题。
预习交流1、常见原子团的书写 2、酸碱盐溶解性表3、化合价口诀 4、胶体的性质合作探究请同学们观察两个方程式:1)3Cu + 8HNO3(稀) = 3Cu(NO3)2+ 2NO↑+ 4H2O2)H2S + H2SO4(浓)= S ↓+ SO2↑ + 2H2O探究一:概念回顾1.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H2SO4、H2S、HNO3、H2O在溶液中都可以电离出氢离子。
B、HNO3、Cu(NO3)2、H2O、Cu依次为酸、盐、氧化物、单质。
C、Cu(NO3)2属于铜盐、硝酸盐、正盐、可溶性盐。
D、属于混合物的有稀HNO3、冰水混合物、浓H2SO4,属于纯净物的有Cu、Cu(NO3)2、NO、H2S、S、SO2。
2.上面涉及到的物质①Cu、②稀HNO3、③Cu(NO3)2晶体、④NO、⑤H2O、⑥H2S、⑦纯H2SO4、⑧S、⑨SO2中,能导电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
3.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高失氧化还原剂”“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1)3Cu + 8HNO3(稀) = 3Cu(NO3)2+ 2NO↑+ 4H2O氧化性: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必修1学案第一章和第二章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1学案第一章和第二章教案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根本单位4.通过学习,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形成条件5.在化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培养思维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6.通过学习,激发对新问题的探究兴趣,体验概念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重点难点】【相关知识点回忆】思考回忆如下问题:点燃〔1〕如何描述化学方程式2H2 + O22H2O的意义?〔2〕初中学习过哪些物理量?单位分别是什么?分别表示什么含义?请总结一下。
【预学能掌握的内容】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量:“物质的量〞是七个根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1〕意义:表示的集合体。
〔2〕单位:,简称,符号。
〔3〕考前须知:①物质的量度量的对象是微粒集体,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原子团〕.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
物质的量不能度量宏观物质〔原因是数值太大〕。
②使用物质的量一般用化学式指明微粒,而不能用名称。
③“物质的量〞的专有名词,不可随意增.减字,如不能说成“物质的数量〞.“物质量〞等。
判断: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
A.1mol氧B. 1mol H2OC.5mol H+.D.2molO2E.0.5molNaOH F.3mol H H. 2mol CO32- I.1mol麦粒〔1〕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体所含有含有的粒子数与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个。
〔2〕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量,用符号___________表示,单位是。
【预学中的疑难问题】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交流展示〗小组交流课前预习收获与疑惑,并积极展示。
〖合作探究〗〔1〕还记得“曹冲称象〞的故事中,曹冲用了什么方法称得一头大象的重量?他运用了什么思想?〔2〕你能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称去称得一粒米的质量吗?你运用了什么思想?〔3〕你在生活中听说过“双〞.“打〞等表示数目集体的词语吗?它们分别表示多少个数目集体?〔4〕物质的量的含义是什么?引入物质的量有什么意义?〔5〕阿伏伽德罗常数是如何定义的?NA与 6.02×1023的关系是什么?〖典例解析〗例1. 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假设错误请说明理由。
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复习学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总结)一.物质的分类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不仅可以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
和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把物质分散在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二.物质的化学变化(1)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主要包括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特征: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⑴电解质: ,叫电解质。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
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⑵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书写方法:写:写化学方程式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⑶离子共存问题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高中化学 第一章复习课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复习课●从容说课本节课是复习课,主要为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内容。
要求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和定量计算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比较能力,举一反三能力。
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
2.通过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1.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学习,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探究与活动,通过复习,了解探究过程的意义和方法,培养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科学、热爱社会、关注生活。
●教学重点归纳能力、比较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化学计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板书]复习课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多媒体展示]【例1】已知化合物甲和乙都不溶于水,甲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98%的硫酸,而乙不溶。
现有一份甲和乙的混合物样品,通过实验进行分离,可得到固体甲。
(实验中使用的过滤器是用于过滤强酸液体的耐酸过滤器)请填写表中空格,完成由上述混合物得到固体甲的实验设计。
生:思考、讨论[用实物投影仪投出学生解答情况]师:(分析)根据题给的信息:甲和乙都不溶于水,故不能用水来分离甲、乙两物质;甲溶于浓硫酸而乙不溶,可以用浓硫酸作溶剂将甲、乙进行溶解后过滤分离。
但要注意甲溶于浓硫酸后要想得到固体甲,须利用甲不溶于水的性质稀释浓硫酸得到固体甲,但将浓硫酸稀释时,要注意将浓硫酸慢慢加入水中。
高中高一化学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离子反应 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
2.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
3.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宏观、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理解电解质概念。
2.模型认知:通过推理认识电解质的电离及电离条件,建立书写电离方程式的认知模型。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从宏观和微观理解电解质导电的原理。
2.通过推理认识电解质的电离及电离条件,建立书写电离方程式的认知模型。
难点:通过推理认识电解质的电离及电离条件,建立书写电离方程式的认知模型。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实验验证法,讨论法、讲述法第一课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联系生活,思考问题】1.湿手更易触电,原因是什么?【实验探究】课本p13实验1-2大家都知道金属和石墨都能导电,那么化合物能否导电呢?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实验装置烧杯内溶液实验现象结论干燥的KNO3固体灯泡不亮纯酸、碱、盐的固体不导电,酸、碱、盐的溶液能够导电,有机物溶液不导电。
(想一想;为什么?)干燥的NaCl固体灯泡不亮蒸馏水灯泡不亮NaCl溶液灯泡发亮KNO3溶液灯泡发亮熔融的NaCl固体灯泡发亮【合作探究】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概念电解质:在或能够导电的,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或都,如蔗糖、。
酒精等。
3.概念辨析:(1)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如金属铜能够导电,稀硫酸能够导电,但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NaCl固体,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Cu。
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如Cl2。
(3)电解质不是指水溶液,而是指化合物本身。
如食盐水能导电,电解质是NaCl而不是食盐水。
【思考与讨论】1.像AgCl、CaCO3 这些难溶盐,它们几乎不溶于水,它们是电解质吗?2.像SO2、SO3、CO2、NH3等,溶于水能导电,它们是否是电解质?3.下列物质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哪些能导电?⑴金属铜⑵固态NaCl ⑶O2 ⑷H2SO4 ⑸碳棒⑹酒精水溶液⑺KOH水溶液⑻熔融状态的KNO3 ⑼葡萄糖⑽CO2 ⑾BaSO4⑿稀H2SO4【讨论与归纳】2.电解质的判断1)从物质分类角度: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
高中化学 第2章 章末复习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新人教版高一第一册化学教案
章末复习课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1.2.计算公式(1)n=NN A;(2)n=mM;(3)n=V(g)V m;(4)c B=n BV(aq)。
3.注意事项(1)突出物质的量这一核心,它是其他物理量之间转换的桥梁和纽带,一般模式:一种物理量求算,物质的量求算,另一种物理量。
(2)换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对应。
(3)在使用气体的摩尔体积时要注意外界的条件,如不是标准状况,则不能直接将22.4 L·mol-1代入运算。
(4)不同状况下,同种物质的状态有可能不同。
(5)进行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时,各种情况下最终落脚点是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式c=n/V,充分利用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发挥物质的量的桥梁作用。
1.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 L的水中含有0.5N A个水分子B.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的MgCl2溶液中,含有Mg2+的个数为0.5N AC.1 mol H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含N A个分子D.11.2 L NH3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N AC[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22.4 L·mol-1,A 错误;未指明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质的粒子数目,B错误;1 mol气体均含N A个分子,与是否是混合气体无关,C正确;D项未指明气体所处的状况是否为标准状况,无法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D错误。
]2.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已知某O2和N2的混合气体m g含有b个分子,则n g该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A.22.4nbmN A L B.22.4mbnN A LC.22.4nN A mb LD.nbN A22.4m LA [由题意知,M =m b N A g·mol -1=mN A b g·mol -1,则n g 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b mN A mol ,在标准状况下该混合气体的体积为V m nbmN A L 。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二单元 章末复习教案 精品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教案知识与技能1.巩固物质的分类及方法,了解胶体的主要性质;2.进一步巩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解决离子共存问题。
3.进一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及有关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专题知识复习,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引起对学习方法的重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复习知识点,体会分类学习在物质和化学变化规律中的重要性,树立分类观,感受学习的快乐。
重点离子方程式及离子共存、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难点离子共存、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引入】截至上节课,我们已经把第二章的内容全部学完了。
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第二章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投影】本章复习导向(1)物质的分类及胶体的性质(2)离子方程式及离子共存(3)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辨析(4)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讲述】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
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
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投影]本章知识梳理强酸:弱酸:强碱:NaOH、B a(O H)2弱碱:NH3·H2O 、Fe(OH)3二、溶液、浊液、胶体的区别与联系三、从不同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正盐:Na 2CO 3酸式盐:NaHCO 3碱式盐:C u 2(O H)2CO 3金属单质:K 、Na 、Mg 、Al 、Fe 、Cu 非金属单质:O 2、N 2、C(1)物质的分类及胶体的性质1.下列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A.豆浆B.牛奶C.蔗糖溶液D.烟、云、雾2.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A.胶粒直径小于1nm B.胶粒带正电荷 C.胶粒作布朗运动 D.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3.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特征是()A.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B.胶体粒子带电荷C.胶体粒子不能穿过半透膜D.胶体粒子能够发生布朗运动4.用半透膜把分子或离子从胶体溶液分离出来的方法是()A.电泳B.电解C.凝聚D.渗析(2)离子方程式及离子共存1.下面关于电解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B.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指化合物而言,单质不属于此范畴C.电解质在水中一定能导电,但在水中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D.纯水的导电性很差,所以水不是电解质2.关于酸、碱、盐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氢离子的是酸B.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的是碱C.化合物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的是盐D.NH4Cl电离的电离方程式是:NH4Cl=NH4++Cl ,所以NH4Cl是盐3.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向碳酸钠溶液中加盐酸:CO32-+2H+=H2O+CO2↑B、向稀硫酸溶液中投入铁粉:2Fe+6H+=2Fe3++3H2↑C、向盐酸中投入碳酸钙:CO32-+2H+=H2O+CO2↑D、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H++OH-=H2O4.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A.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混合B.NaOH溶液和盐酸混合C.Cu(OH)2和稀H2SO4反应D.CO2通入NaOH溶液中5.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过量稀硫酸溶液时,有气体生成的是()A. Na+、Ag+、CO32-、Cl-B. K+、Ba2+、SO42-、Cl-C. Na+、K+、CO32-、Cl-D. Na+、K+、Cl-、SO42—6.在强酸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 Mg2+、Ca2+、HCO3-、CI-B. Na+、CO32―、Cl-、SO42-C. K+、Fe2+、SO42-、Br-D. Fe2+、Ca2+、Cl-、NO3-【点拨】离子共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因为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物、难电离、易挥发等物质尔不能共存。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Word版含答案
第二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课标要求]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分散系的种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3.了解胶体的介稳性和丁达尔效应。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2.组成3.分类(1)按照分散系组成部分的状态分类以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为标准,共有9种组合:(2)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1.三种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2.一个本质: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在于胶粒大小(胶粒的直径在1~100 nm 之间)。
3.一个特性: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
4.三种方法(使胶体聚沉的三种方法):一是加热,二是加入电解质溶液,三是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分散系及其分类分散系间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分散系的性质,如是否透明、均一、稳定都由此决定。
[特别提醒] (1)分散系是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
(2)溶液是一种稳定的分散系,浊液是不稳定的分散系,胶体的稳定性介于二者之间。
1.将下列分散系与所属类别连接起来。
分散系 类别(1)食盐水 A .浊液(2)泥水B .溶液(3)豆浆 C .胶体答案:(1)—B (2)—A (3)—C2.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
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 .溶液B .悬浊液C .乳浊液D .胶体解析:选D 雾是由小水珠(直径1~100 nm)分散于空气中形成的,属于胶体。
1.制备[以Fe(OH)3胶体的制备为例]色,停止加热,得红褐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3FeCl 滴6滴~5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3HCl +)胶体(3Fe(OH)=====△O 23H +3FeCl 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OH)系即为到的分散2.性质胶体的制备、性质及应用3.三种分散系的比较[特别提醒] (1)有些胶体粒子带有电荷,但整个胶体呈电中性。
并不是所有胶体粒子都带有电荷,如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含章节测试卷及答案
【2019版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2.1《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钠的物理性质。
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了解钠的制取和用途。
2.掌握氧化钠、过氧化钠的特点。
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特点。
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用途。
3.学习焰色反应的相关概念。
学习通过焰色反应检验不同离子的方法。
了解一些金属的焰色反应。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习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了解金属钠的制取和用途。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习钠的化合物,掌握钠的化合物的相关特点,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用途。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焰色反应的相关概念,学习通过焰色反应检验不同离子的方法,了解一些金属的焰色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化学态度.2.对知识进行分类的方法是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教学重点:1.学习钠的物理性质。
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2.掌握氧化钠、过氧化钠的特点。
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特点。
3.学习焰色反应的相关概念。
学习通过焰色反应检验不同离子的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钠的化学性质2.掌握氧化钠、过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特点。
3.学习焰色反应的相关概念,学习通过焰色反应检验不同离子的方法,了解一些金属的焰色反应。
教学准备:PPT课件、钠、实验器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含有80多种元素。
钠是其中含量较高的元素,也是典型的金属元素。
(展示图片)教师:钠元素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NaCl 、Na 2CO 3、Na 2SO 4等,钠的单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式制得。
(展示图片)教师提问:钠有哪些性质呢?(展示图片) 教师: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 二、授新教师提出疑问:为什么要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呢?教师:从钠的原子结构来看,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层上只有一个电子,该电子很容易在化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思考讨论:实验室中,通常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以隔绝空气。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课导学案
◇章节复习◇必修1第二章物质及其变班级姓名号◇课前预习◇一.知识构建.1.物质的分类(1)常用的分类方法:.。
(2)分散系.胶体的性质及与溶液的关系2.物质的变(1)对变的分类①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
(2)离子反应①电解质及非电解质,例:。
电解质.非电解质与物质类型的的关系:。
②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例:。
③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书写步骤:写.拆.删.查(注意守衡法的应用)④离子共存问题.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d.发生氧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
(3)氧还原反应①氧还原反应的本质是;②氧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是;③常见的氧剂;常见的还原剂。
二.情调查1.下列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盐类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氧物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_____。
① 空气② 金刚石③ 生石灰④ 无水酒精⑤ 稀硫酸⑥ 干冰⑦ 铜片⑧ 高锰酸钾 ⑨ 双氧水 ⑩ 纯碱2.下列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 )A 豆浆B 牛奶 蔗糖溶液 D 氢氧铁胶体3.能用H ++OH -=H 2O 表示的反应是 ( )A .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B .B(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氢氧镁和稀盐酸反应 D .二氧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4.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是( ) A .丝 B .熔融的Mg 2 .N 溶液 D .盐酸5.下列反应属于氧还原反应的是( ) A .2+2NOH =(OH)2↓+2N B.2H 2O 2 2H 2O+O 2↑. O+H 2O=(OH)2 D .O 3O+O 2↑6.下列基本反应类型中,一定是氧还原反应的是( ) A .分解反应 B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D .合反应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大石溶于盐酸的反应O 3+2H +=2++O 2↑+H 2OB .铁与盐酸反应2F+6H +=2F 3++3H 2↑.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Ag +=2++AgD .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OH)2+2H +=2++2H 2O8.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 A .2→- B .→ 2+ .H2→H 2O D .O→9.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N + .+.SO 42-.O 32- B .2+.+.SO 42-.NO 3.N +. +.-. NO 3- D .N +.+.SO 42-.-10.下列反应氯元素只被氧的是 ( ) A52+I 2+6H 2O =10H+2HIO 3BMO 2+4H M 2+2↑+H 2O22+2(OH)2=2+(O)2 +2H 2OD2HO 2H+O 2↑11.在下列反应中,水既不作氧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 ( )[&&] A2N+2H 2O =2NOH+H 2↑ B N 2O =2NOHH 2OH 2↑+O 2↑ D+H 2O O+H 2◇课堂互动◇必修1第二章 物质及其变班级 姓名 号一.习目标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涉及强酸.强碱和盐(包括难溶性盐)的离子方程式及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 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本章复习 教案
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1、胶体的概念、分类、性质及其应用;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技能。
2、熟练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探究Fe(OH)3胶体的制备;探究溶液中Ag+、CO-23、Cl-、SO-24等离子的检验方法。
提高设计并完成化学实验的技能。
4、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并能简单运用。
5、在复习中,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物质分类、离子反应的内容进行整理、加工。
6、通过探究与活动,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2、探究胶体概念、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应用教学难点1、探究胶体概念、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应用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知识网络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可以是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我们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
分类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化学变化的分类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①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和离子反应(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②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③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电解质;盐电离时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末复习 导学案(含答案)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导学案归纳与整理(共1课时)【复习目标】1.通过分析归纳、回顾梳理,进一步巩固化学反应及物质分类。
2.通过讨论交流、归纳小结,知道分散质粒子的组成。
3.通过分析书写、归纳小结,学会酸式盐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4.通过典例剖析,归纳小结,初步学会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
【复习重点】酸式盐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
【温馨提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可能是你学习的难点哟。
【自主学习】1.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答案】钠盐酸式盐碳酸盐含氧酸盐(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分类【答案】化合物单质酸碱盐氧化物溶液胶体浊液2.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金属、石墨、盐酸等。
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CO2、SO2、SO3、NH3等是非电解质。
CaO是电解质,它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是由于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的原因。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
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答案】生成难溶性的物质(沉淀)生成难电离的物质(水、弱酸、弱碱等)生成挥发性的物质(气体)4.氧化还原反应【答案】氧化性还原还原还原还原氧化氧化氧化【同步学习】活动一、物质及化学反应的分类1.分析归纳:回顾所学知识,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并将【自主学习】中反应的序号填在实例栏。
2.回顾输理:回顾所学知识,用树状分类法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对应练习:1.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CaO 、H 2O 、C 2H 5OH 均为氧化物B .H 2SO 4、H 3PO 4、HNO 3均为酸C .Ca(OH)2、Cu 2(OH)2CO 3均为碱D .空气、CuSO 4·5H 2O 、碘酒均为混合物解析:选B A 项,C 2H 5OH 不是氧化物,错误;B 项,三种均为含氧酸,正确;C 项,Cu 2(OH)2CO 3属于盐,错误;D 项,CuSO 4·5H 2O 是纯净物,错误。
【期末优选】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单元复习(教案2)(单元复习系列二)
课题: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一、物质的分类():Na、Mg、Al单质():S、O、N()氧化物:等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氧化物:纯不成盐氧化物:CO、NO等净含氧酸:HNO3、H2SO4等物按酸根分无氧酸:HCl()酸:酸按强弱分()酸:H2CO3、HClO、CH3COOH化一元酸:HCl、HNO3合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物多元酸:H3PO4强碱:物按强弱分质弱碱:NH3·H2O、Fe(OH)3碱一元碱:NaOH、按电离出的HO-数分二元碱:Ba(OH)2多元碱:Fe(OH)3正盐:Na2CO3盐()盐:NaHCO3()盐:Cu2(OH)2CO3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混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合乳浊液:油水混合物物():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二、分散系相关概念1. 分散系包括: 和2、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 、 和 。
分散质粒子直径 nm 的分散系叫溶液,在 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 nm 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3、胶体的制备:FeCl 3+3H 2O (沸)= 3)(OH Fe ( )+3HCl4、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① 丁达尔效应:是一种 现象。
用于 胶体和其他分散系。
②渗析:提纯胶体。
③ :盐卤点豆腐、肥皂的制取分离 、明矾、342)(SO Fe 溶液净水、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用同一钢笔灌不同牌号墨水易发生堵塞。
④ :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
三、离子反应1、 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电离时生成的 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
电离时生成 的化合物叫做碱。
电离时生成的 和 的化合物叫做盐。
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NaHSO 4、NaHCO 3小结]HSO4―在水溶液中拆开写,在熔融状态下不拆开写。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复习 教案
课题备课人:时间:课型: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完成了第二章的学习,本章内容新概念多,内容较抽象、理论性强,因此学生在学习时有困难,通过对整个第二章知识的串联,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学习目标1、能辨别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2、能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3、会书写锌铜硫酸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重难点1、化学平衡判定2、化学反应速率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授课流程、内容、时间双边活动设计意图一、化学键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离子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定有_________,可能有______________)共价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_______)2.电子式:电子式是用来表示原子或离子最外层电子结构的式子。
原子的电子式是在元素符号的周围画小黑点(或×)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二、化学反应与能量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_________能量E1反应物生成物_________能量E2E1>E2,反应________能量(________反应)E1<E2,反应________能量(________反应)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铵盐和碱的反应②大多数分解反应。
三、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1、化学反应的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总结)
一.物质的分类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不仅可以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
和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
把物质分散在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主要包括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
特征: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⑴电解质: ,叫电解质。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
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⑵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书写方法:
写:写化学方程式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⑶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32-O,HCO3-,SO32-,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
⑷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3.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发展比较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化合价高——去电子——被化(发生氧化反应)——是原剂(有还原性)。
化合价低——到电子——被原(发生还原反应)——是化剂(有氧化性)。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变化中,后者一定包括前者的是()。
A.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B.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
D.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
2.能证明胶体微粒比溶液中电解质微粒大的操作是( )
A.丁达尔效应
B.布朗运动 C.渗析 D.电泳现象
3.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①氢氧化钠②硫酸钡③铜④蔗糖⑤二氧化硫
A.①②
B.①②⑤
C.③④
D.①⑤
4.绿柱石又称绿宝石,其组成可表示为A3B2(SiO4)3,式中A、B均为金属元素,Si 用双线桥法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显+4价,则A、B对应的化合价依次为()。
A. +2,+3
B. +3,+2
C. +2,+2
D. +3,+3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C.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物质被氧化,另一种物质必被还原
6.不能用离子方程式Ba2++SO2-4===BaSO4↓表示的化学反应有( )
A. BaCl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B. Ba(OH)2溶液与Na2SO4溶液反应
C. Ba(NO3)2溶液与NaHSO4溶液反应
D. Ba(OH)2溶液与MgSO4溶液反应
7.无论在酸性还是碱性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K+、SO2-3、S2-、SO2-4 B.Na+、Cu2+、SO2-4、Cl-
C.Br-、Ba2+、Cl-、K+D. Ca2+、K+、CO2-3、NO-3
8.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Fe2+离子,如果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使Fe2+离子转变为Fe3+离子,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结合的能力。
服用维生素C可缓解亚硝酸盐的中毒,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
A.酸性
B.碱性 C.氧化性 D.还原性
9.从硫元素的化合价态上判断,下列物质中的硫元素不能表现氧化性的是( )
A.Na2S
B.S
C.SO2
D.H2SO4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饱和石灰水与稀硝酸反应:Ca(OH)2+2H+===Ca2++2H2O
B.稀硫酸与锌反应:H2SO4+Zn===Zn2++SO2+4+H2↑
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
D.小苏打溶液与NaOH反应:HCO-3+OH-===H2O+CO2-3
11.R、X、Y和Z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价,且X2+与单质R不反应;X2++Z=X+Z2+;Y+Z2+=Y2++Z。
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强弱符合( )
A.R2+>X2+>Z2+>Y2+B.X2+>R2+>Y2+>Z2+
C.Y2+>Z2+>R2+>X2+D.Z2+>X2+>R2+>Y2+
12.已知氧化性:Br2>Fe3+>I2;还原性:I->Fe2+>Br-,则下列反应能发生的是( ) A.I2+2Fe2+===2Fe3++2I-B.2Br-+I2===Br2+2I-
C.2Fe3++2I-===2Fe2++I2 D.2Fe3++2Br-===2Fe2++Br2
13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CO2→HCO3- B.Zn→ Zn2+ C.H2→H2O D.CuO→Cu
14.下列反应完成后没有沉淀的是( )
A.B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后加足量稀H2SO4
B.Ba(OH)2溶液与KNO3溶液反应后加足量稀H2SO4
C.AgNO3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后加足量稀HCl
D.Ca(OH)2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后加足量稀HNO3
15.在下列反应中, HCl 作氧化剂的是( )
A.NaOH+HCl=NaCl+H2O
B.Zn+2HCl=ZnCl2+H2↑
C.MnO2+4HCl(浓)MnCl2+2H2O+Cl2↑
D.CuO+2HCl=CuCl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