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李靖传》原文及翻译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贞观政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一份政治纲领。
这份纲领提供了许多有关国家管理和运作的重要细节。
这份纲领,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份重要文献,对于今天的人们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为您介绍贞观政要的原文和翻译。
贞观政要原文:凡立政之主,必有所凭,所以应经纶于国事,成大功于世,非盲听妄从之言,得其道也。
权变之际,庶几有恩慈之心,以行仁政,不然灭其国也。
程、朱之学,庶几致治之极难,其得度可知,然无国家盛衰之情,不亲临民间,不知今日大唐天命所在,兴亡如神,奚复知治之艰难而行事乎?道是司察刑科,不得偏颇,严于王佐,松于资财。
然则主者当如何才能达到这个标准呢?首重立政之始,心诚口正,以道为始,以法为次。
虽有勇力,不如道德,不能劲持,而能安壹九族。
唐家身亲以来,史书不闻割裂兄弟之类,皆由圣主之先志,惧其一岝一城损坏天下之神器也。
是以欲为明君,当先立忠信之教,定各自分地之权,使君权具备,而民权保障,万物因之得以定位。
是以当今誉称唐公之明,都是基于太宗独揽大权,抑制权臣和封建势力,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以谋求社会的进步与政治的稳定。
莫之妙于推贤举能,礼贤下士,是以上日春秋生雄杰,下则文武兼备,衙门事务,八分给文,二分给武,故人人钦仰。
远则国家之荣,近则兵民之福,上下合力,各执其职,真如披发左衽,说到却赢主人公。
盖是国文之最无憾也。
昔人有言,「二十丈之野,不能一步之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利刃能断金仆姑之首,玉箫能破石重之膜,良医能治万病之疾,圣主能将政事精理致治。
然而天下之事,不尽在一人之手,各体一分,只要扶正神器,化离愁竹榆,慷慨赴国难,慷慨施重利,独有忠臣义士,传于岁月长久。
此正义之求所在,不宜因物化之为私利,窃据人权而强占权势,以致中原四塞,木亦削、石亦消,乱在与否,可知一二。
主者既能如此,则朝中贤卿之选,上不偏近,下不厌贱,逐人才器之度,绿林豪杰,石崇之流,唐策子之类,咸得其位,而嫔妃后妃之选,亦不可懒处。
贞观政要文言文的翻译
原文: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夫国之兴也,由人;国之亡也,由人。
其为人君,固资其德以安人;其为人臣,固资其忠以事君。
故君臣相得,国家何忧乎不治?若君不德,臣不忠,虽有尧、舜之君,不能致治;虽有尧、舜之臣,不能正君。
是以古之圣君,莫不敬贤纳谏,以保其国家。
”翻译:贞观之初,太宗对身边的侍臣说:“国家的兴盛,源于人民;国家的衰亡,也源于人民。
作为君主,本应依靠自己的德行来安抚人民;作为臣子,本应依靠自己的忠诚来侍奉君主。
因此,君臣之间相互理解,国家有何忧虑而不治理得好呢?如果君主不德,臣子不忠,即使有尧、舜这样的君主,也不能实现国家的治理;即使有尧、舜这样的臣子,也不能纠正君主的错误。
所以,古代的圣明君主,无不尊敬贤能、接纳忠言,以此来保护他们的国家。
”原文:太宗又曰:“夫治国之道,必先知其所以乱,然后乃能正之。
夫乱之源,生于官邪;官邪之甚,生于赋税之不均。
故善为国者,必先均其赋税,然后议其官制。
赋税不均,则民怨;官制不严,则法纪不立。
是以古之明君,皆以节用为本,以养民为先。
”翻译:太宗又说:“治国的道理,必须首先了解其所以混乱的原因,然后才能加以纠正。
混乱的根源,在于官员的腐败;官员腐败严重,在于赋税的不均。
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定首先使赋税均等,然后讨论官制。
赋税不均,则民众怨恨;官制不严,则法纪不能建立。
所以,古代的明智君主,都以节约开支为根本,以养育民众为首要任务。
”原文:太宗又曰:“人君者,天地之心,万国之主。
故其视听必正,其言动必谨。
视听不正,则政事乖谬;言动不谨,则百姓疑惧。
是以古之圣君,莫不敬天爱人,以保其国家。
”翻译:太宗又说:“君主,是天地之心,万国之主。
因此,他们的视听必须端正,他们的言行必须谨慎。
视听不端正,则政事会出差错;言行不谨慎,则百姓会感到疑虑。
所以,古代的圣明君主,无不敬重天意、爱护人民,以此来保护他们的国家。
”通过以上翻译,我们可以看到《贞观政要》中强调了君臣关系、治国之道、百姓福祉等方面的思想,体现了唐太宗贞观年间重视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的治国理念。
太宗轶事的文言文翻译
太宗皇帝,名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之一。
他英明神武,勤政爱民,开创了唐朝的鼎盛时期。
太宗皇帝在位期间,有许多轶事流传于世,下面便为大家讲述其中几则。
一、赏赐勇士贞观年间,太宗皇帝在一次狩猎中,偶遇一勇士,其箭术精湛,百发百中。
太宗皇帝惊叹不已,便询问其姓名。
勇士答道:“臣乃边陲小卒,名叫李靖。
”太宗皇帝听后,心中大喜,认为李靖乃是将才,便封他为护国大将军,赐予大量金银财宝。
李靖感激涕零,誓死效忠太宗皇帝。
此后,李靖屡立战功,成为唐朝的著名将领。
二、亲民爱民太宗皇帝深知民为邦本,因此他一直致力于改善民生。
一日,太宗皇帝微服私访,来到一乡村。
他见村民们生活困苦,便询问原因。
村民们纷纷表示,近年来灾害频发,庄稼歉收,生活无以为继。
太宗皇帝听后,深感痛心,立即下令减免赋税,救济灾民。
同时,他还亲自巡视灾区,慰问受灾群众,让百姓感受到了皇恩浩荡。
三、虚心纳谏太宗皇帝善于听取臣子的意见,虚心纳谏。
一日,太宗皇帝在朝会上与群臣商讨国事。
一位大臣建议太宗皇帝加强边防,以防外敌入侵。
然而,另一大臣却反对,认为加强边防会耗费大量财力,不利于国家发展。
太宗皇帝听后,并未急于表态,而是要求两位大臣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
经过一番辩论,太宗皇帝最终采纳了加强边防的建议,认为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四、破除迷信太宗皇帝深知迷信之害,因此他努力破除迷信,提倡科学。
一日,太宗皇帝在巡视途中,见一村夫跪地祈祷,祈求神灵保佑。
太宗皇帝上前询问,得知村夫祈求的是一位传说中的神灵。
太宗皇帝便对村夫说:“迷信无益,吾等应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村夫听后,深受启发,从此不再迷信。
五、宽以待人太宗皇帝宽以待人,善于化解矛盾。
一日,一位官员因失误而被贬为庶民。
这位官员心怀不满,四处散播谣言,诽谤太宗皇帝。
太宗皇帝得知后,并未追究责任,反而亲自安慰这位官员,鼓励他重新振作。
在太宗皇帝的关爱下,这位官员最终回归正道,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
贞观政要原文: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
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
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
成其祸。
若嗜欲不生,内无奢欲,则外无邪乱。
故知为君者,以不治
为治,以无为为事。
”魏征曰:“臣观自古帝王,在于身正,未有身
正而国危者。
伏愿陛下常能慎始而敬终,以保万世之业。
”太宗曰:“善。
”
贞观政要翻译:
在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他的侍臣说:“作为君主的准则,必须首先考
虑百姓。
如果损害百姓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就像割自己的大腿
肉来填饱肚子,肚子填饱了,但身体却要死亡。
如果想要安定天下,
必须首先端正自己的行为,没有自己行为端正而影子弯曲,上面治理
得好而下面混乱的情况。
我常常思考,伤害自身的原因不在于外界的
事物,都是由于过度的欲望造成的灾祸。
如果过度的欲望不产生,内
心没有奢侈的欲望,那么外界就不会有邪恶和混乱。
因此,作为君主,应该以不干预为治理,以无为作为事务。
”魏征说:“我观察自古以
来的帝王,关键在于自身的正直,没有自身正直而国家危险的。
希望
陛下能够始终谨慎而恭敬地对待开始和结束,以保持万代的基业。
”
太宗说:“说得好。
”。
文言文《贞观政要》翻译
太宗贞观之初,天下大定。
帝曰:“朕欲致治,当何首乎?”魏徵对曰:“自古圣帝明王,皆以得贤为本。
是以尧举舜,汤举伊尹,故能成大业。
今陛下诚能举贤授能,何患不治乎?”帝深然之。
帝曰:“然则何者为贤?”徵对曰:“贤者,德行纯厚,学问渊博,才干出众,忠诚正直者也。
陛下宜求之,必得贤才矣。
”帝曰:“贤才难得,朕当如何得之?”徵对曰:“陛下宜广求天下,不拘一格。
且当察言观行,察其言行是否一致。
若言而不如行,则不可用;行而不如言,则不可信。
如此,则贤才可得矣。
”帝曰:“贤才得矣,朕将如何任用?”徵对曰:“陛下宜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若用贤才而不用其所长,则贤才无以自展;若避贤才之短,则贤才无以自全。
陛下宜明察秋毫,勿使贤才埋没。
”帝曰:“朕闻人主之患,莫大于任人唯亲。
朕欲去此患,当如何?”徵对曰:“陛下宜去私情,任人唯贤。
人主无私,则天下皆服;人主任贤,则国家大治。
陛下宜以公心待天下,勿以私情害公义。
”帝曰:“朕闻人主之患,莫大于信谗。
朕欲去此患,当如何?”徵对曰:“陛下宜明辨是非,勿信谗言。
人主明辨,则谗言自息;人主信谗,则国家受害。
陛下宜以诚信待人,勿以谗言乱政。
”帝曰:“朕闻人主之患,莫大于好大喜功。
朕欲去此患,当如何?”徵对曰:“陛下宜崇实抑华,勿好大喜功。
人主崇实,则天下归心;人主好大喜功,则国家劳民伤财。
陛下宜以民为本,勿以虚名害实政。
”帝曰:“朕闻人主之患,莫大于不纳忠言。
朕欲去此患,当如何?”徵对曰:“陛下宜虚心纳谏,勿拒忠言。
人主虚心,则忠言必至;人主拒谏,则忠言难求。
陛下宜以仁爱待天下,勿以刚愎自用。
”帝曰:“朕闻人主之患,莫大于任人唯贤。
朕欲去此患,当如何?”徵对曰:“陛下宜去私情,任人唯贤。
人主无私,则天下皆服;人主任贤,则国家大治。
陛下宜以公心待天下,勿以私情害公义。
”帝曰:“朕闻人主之患,莫大于好大喜功。
朕欲去此患,当如何?”徵对曰:“陛下宜崇实抑华,勿好大喜功。
人主崇实,则天下归心;人主好大喜功,则国家劳民伤财。
【诗歌鉴赏】新旧唐书李靖传原文及翻译
【诗歌鉴赏】新旧唐书?李靖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李靖传原文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
祖崇义,后魏殷州刺史、永康公。
父诠,隋赵郡守。
靖姿貌瑰伟,少有文武材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
"其舅韩擒虎,号为名将,每与论兵,未尝不称善,抚之曰:"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
"初仕隋为长安县功曹,后历驾部员外郎。
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
素尝拊其床谓靖曰:"卿终当坐此。
"大业末,累除马邑郡丞。
会高祖击突厥于塞外,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
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
太宗寻召入幕府。
武德三年,从讨王世充,以功授开府。
时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
轻骑至金州,遇蛮贼数万,屯聚山谷。
庐江王瑗讨之,数为所败。
靖与瑗设谋击之,多所克获。
既至硖州,阻萧铣,久不得进。
高祖怒其迟留,阴敕硖州都督许绍斩之。
绍惜其才,为之请命,于是获免。
会开州蛮首冉肇则反,率众寇夔州,赵郡王孝恭与战,不利。
靖率兵八百,袭破其营,后又要险设伏,临阵斩肇则,俘获五千余人。
高祖甚悦,谓公卿曰:"朕闻使功不如使过,李靖果展其效。
"因降玺书劳曰:"卿竭诚尽力,功效特彰。
远览至诚,极以嘉赏,勿忧富贵也。
"又手敕靖曰:"既往不咎,旧事吾久忘之矣。
"四年,靖又陈十策以图萧铣。
高祖从之,授靖行军总管,兼摄孝恭行军长史。
高祖以孝恭未更戎旅,三军之任,一以委靖。
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
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
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
今兵始集,铣尚未知,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
《贞观政要》原文及译文(下)
《贞观政要》原文及译文(下)《贞观政要》奢纵第二十五【原文】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陈时政曰:臣历睹前代,自夏、殷、周及汉氏之有天下,传祚相继①,多者八百余年②,少者犹四五百年③,皆为积德累业,恩结于人心。
岂无僻王④,赖前哲以免尔!自魏、晋以还,降及周、隋,多者不过五六十年,少者才二三十年而亡。
良由创业之君不务广恩化,当时仅能自守,后无遗德可思。
故传嗣之主政教少衰,一夫大呼而天下土崩矣。
今陛下虽以大功定天下,而积德日浅,固当崇禹、汤、文、武之道,广施德化,使恩有余地,为子孙立万代之基。
岂欲但令政教无失,以持当年而已!且自古明王圣主虽因人设教,宽猛随时,而大要以节俭于身、恩加于人二者是务。
故其下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
此其所以卜祚遐长⑤而祸乱不作也。
【注解】①传祚相继:帝位一代一代相传。
②多者八百余年:指周传三十七王,历八百六十七年。
③少者犹四五百年:史书载,夏从禹至桀共十七君,十四世,有王与无王,共历四百七十一年。
殷凡三十一世,历六百二十九年。
东西两汉共二十四帝,凡四百二十四年。
④僻王:僻,不正。
僻王指昏庸之王。
⑤卜祚遐长:意谓上天赐予帝位时间长久。
【译文】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陈述时政得失说:我一一阅读史书,发现从夏、商、周到汉代,朝代不断交接更替,时间长的朝代可以延续八百多年,短的也有四五百年,这些朝代都积善积德,赢得了民心。
其中也有昏君,只不过依赖前哲教诲才免于灭亡。
可是从魏晋以来,到周、隋之时,朝代长的不过五六十年,短的只有二三十年就烟消云散了。
这都是因为创业的君主没有广施恩德,只做到自保,对老百姓没恩惠可言。
所以,只要继承王位者的政教稍有偏差,又值有人趁机造反,那么天下马上就会土崩瓦解。
现在,陛下虽然创下奇功,平定了天下,但是,对百姓的恩德还很少。
因此,应当推崇大禹、商汤、文王、武王之道,广布道德教化,为将来留有余地,为后世帝王创下稳固的基业。
怎么可以认为只要当今的政治没有过失,保住今日的江山,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呢?而且,自古帝王虽然都根据当时的局势,制定或宽或严的具体政策,但节俭、施恩却是历代政治的根本。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贞观政要 李靖传》原文及翻译
《贞观政要·李靖传》原文及翻译原文:李靖,京兆三原人也。
隋大业末,为马邑郡丞。
会高祖为太原留守,靖观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诣江都。
至长安,道塞不能而止。
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太宗亦加救靖,高祖遂舍之。
武德中,以平萧铣、辅公祏功,历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太宗嗣位,召拜刑部尚书。
贞观二年,以本官检校中书令。
三年,转兵部尚书,为代州行军总管,进击突厥定襄城,破之。
突厥诸部落俱走碛北,北擒隋齐王暕之子杨道政,及炀帝萧后,送于长安。
突利可汗来降,颉利可汗仅以身遁。
太宗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名书竹帛①。
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实古今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矣。
”以功进封代国公。
此后,颉利可汗大惧。
四年,退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内附。
又以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往迎颉利。
颉利虽外请降,而心怀疑贰。
诏遣鸿胪卿唐俭、摄户部尚书将军安修仁慰谕之,靖谓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宽,乃选精骑赍二十日粮,引兵自白道袭之。
”公谨曰:“既许其降,诏使在彼,未宜讨击。
”靖曰:“此兵机也,时不可失。
”遂督军疾进。
行至阴山,遇其斥候千余帐,皆俘以随军。
颉利见使者甚悦,不虞官兵至也。
靖前锋乘雾而行,去其牙帐七里,颉利始觉,列兵未及成阵,单马轻走,虏众因而溃散。
斩万余级,杀其妻隋义成公主,俘男女十余万,斥土界自阴山至于大漠,遂灭其国。
寻获颉利可汗于别部落,余众悉降。
太宗大悦,顾谓侍臣曰:“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往者国家草创,突厥强梁,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颉利,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
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稽颡②,耻其雪乎!”群臣皆称万岁。
寻拜靖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赐实封五百户。
又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征吐谷浑,大破其国。
改封卫国公。
及靖身亡,有诏许坟茔制度依汉卫、霍故事,筑阙象突厥内燕然山、吐谷浑内碛石二山,以旌殊绩。
《贞观政要·李绩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贞观政要·李绩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贞观政要·李绩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贞观政要·李绩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贞观政要·李绩传》原文及翻译贞观政要原文:李绩,曹州离狐人也。
本姓徐,初仕李密,为左武侯大将军。
密后为王世充所破,拥众归国,绩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
武德二年,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
吾若上表献之,则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是吾所耻。
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不亦可乎?”乃遣使启密。
使人初至,高祖闻无表,惟有启与密,甚怪之。
使者以绩意闻奏,高祖方大喜曰:“徐绩感德推功,实纯臣也。
”拜黎州总管,赐姓李氏,附属籍于宗正。
封其父盖为济阴王,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授散骑常侍。
寻加绩右武侯大将。
及李密反叛伏诛,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
高祖遂归其尸。
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葬于黎阳山。
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
寻为窦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归京师。
从太宗征王世充.窦建德,平之。
贞观元年,拜并州都督,令行禁止,号为称职,突厥甚加畏惮。
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朕今委任李绩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绩为长史。
累封英国公。
在并州凡十六年,召拜兵部尚书,兼知政事。
绩时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太宗自剪须为其和药。
绩顿首见血,泣以陈谢。
太宗曰:“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
”十七年,高宗居春宫,转太子詹事,加特进,仍知政事。
太宗又尝宴,顾绩曰:“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
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绩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
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
绩每行军,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本重要政治著作,《贞观政要》是由唐代著名的政治家魏徵所编写的,它起源于唐太宗贞观年间,被誉为是唐代的政治经典。
本篇文档将对《贞观政要》的原文及翻译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贞观政要》的背景和意义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它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
而《贞观政要》的问世,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的深刻内涵。
它的问世时间可以追溯到唐太宗贞观初年,当时,魏徵被任命为太子少保,对唐代政治生活的认识以及对太宗贞观新政的支持使他有了整理官方政治思想的想法,于是,《贞观政要》便诞生了。
尽管《贞观政要》是唐代政治家魏徵创作,但其背后的思想深受太宗李世民的启迪。
可以说,《贞观政要》一书所阐述的政治思想正是贯彻了太宗李世民所倡导的诸多理念,比如尊奉天地、忠信臣下、仁慈待民等等,这些理念的体现让《贞观政要》成为了唐朝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二、《贞观政要》的原文《贞观政要》的原文共分上、下两卷,包含四十章。
下面我们分别对其进行介绍。
上卷1.得人2.主本3.礼让4.教化5.乐征6.尚容7.崇节8.长戒9.得民10.惠贫下卷1.以法正朕心2.以德安社稷3.以仁怀人心4.以智审物情5.以勇制盗寇6.以直应偏,清正无私7.以静制动,安道无德8.以理治天下9.以史观今10.以神示意11.国家改制12.军队改革13.百官任命14.特殊职务15.监察制度16.赏罚制度17.国家用人18.宰相的作用19.审理重大案件20.外交的重要性三、《贞观政要》的翻译为了更好地阐述《贞观政要》的政治思想及其贯穿始终的中心思想,接下来我们对其进行翻译:上卷1.得人通过选拔、提拔、培养人才,实现官员的公正、忠诚。
2.主本从政治本位出发,遵守法纪、富于信仰、恪守原则,以自己的榜样标准要求他人。
3.礼让天赋各异、个性多样的人都应受到平等尊重。
发挥通过礼让交流、通过相互尊重理解的作用。
李靖王珪文言文翻译
原文:李靖,字公瑾,赵郡柏人人也。
少而好学,博览群书,尤精兵法。
及长,有奇才异能,以文武才干,显名于世。
译文:李靖,字公瑾,是赵郡柏人地方的人。
他自幼好学,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尤其精通兵法。
成年后,具有非凡的才华和能力,凭借文武双全的才能,在世间声名鹊起。
原文:武德初,太宗召见,谓曰:“吾闻公瑾善用兵,试为我一陈之。
”靖对曰:“臣闻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兵者,诡道也,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怒而挠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也。
”译文:在武德初年,唐太宗召见李靖,对他说:“我听说公瑾擅长用兵,试着为我讲解一下。
”李靖回答说:“我听说军事是国家的大事,关乎生死存亡,不可不仔细考察。
军事是诡异的,能够展示自己的能力却装作不能,使用兵力却装作不用,靠近敌人却装作远离,远离敌人却装作靠近。
用利益引诱敌人,混乱中趁机夺取,激怒敌人使其犹豫,安逸中使其疲惫,亲近中使其疏远,攻击敌人无防备之处,出其不意,这些都是兵家的胜利之道。
”原文:太宗善之,遂拜靖为将,赐以金券,许以不死。
靖以兵法授太宗,太宗大悦,遂用靖策,平定天下。
译文:唐太宗非常赞同他的观点,于是任命李靖为将领,并赐予他金券,承诺不会杀他。
李靖将兵法传授给唐太宗,太宗非常高兴,于是采纳了李靖的策略,平定了天下。
原文:贞观中,靖再平突厥,威震北边。
太宗以靖为尚书右仆射,封曹国公,赐实封千户。
译文:贞观年间,李靖再次平定了突厥,威震北方。
唐太宗任命李靖为尚书右仆射,封他为曹国公,赐予实封千户。
原文:靖性刚毅,能忍人所不能忍,故能成就大业。
每战必身先士卒,不避艰险,故所向披靡。
然性刚,有时失和,太宗常以宽恕待之,故靖终能竭忠尽智,为太宗出谋划策。
译文:李靖性格刚毅,能够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因此能够成就大业。
每次作战必定身先士卒,不避艰险,所以所向披靡。
然而他性格刚烈,有时会与人失和,唐太宗常常以宽容待之,因此李靖最终能够竭尽忠诚,为唐太宗出谋划策。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贞观政要》是唐朝玄宗时期的一部重要政治著作,共分为三十卷,记录下了贞观年间的政治制度和治国理政的思想。
下面是《贞观政要》的部分原文和翻译。
第一卷:“立政篇”原文:自古以来,治世之业在于立政,乱世之患在于废政。
据此,建立政府,由执掌政务的人来主持,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令办事,要有清正廉洁的品德,忠诚于国家,严格遵守法律,抵制贪赃枉法,以公正明镜积极办事,全心全意为国为民服务。
翻译:Since ancient times, the business of governing the world lies in establishing a government, and the trouble of chaotic times lies in abandoning governance. Based on this, establishing a government is directed by those in charge of political affairs, and must be carried out strictly in accordance with national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y must have honest andupright qualities, be loyal to the country, strictly abide by the law, resist corruption and uphold justice, actively work with integrity and wholeheartedly serve the country and its people.第二卷:“政理篇”原文:治国理政的方法和途径非常之多,主要有五个方面:卫生、禁烟、廉政、法制和课税。
《新唐书·李靖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李靖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李靖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新唐书·李靖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李靖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
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其舅韩擒虎每与论兵,辄叹曰:“可与语孙、吴者,非斯人尚谁哉!”仕隋为殿内直长,吏部尚书牛弘见之曰:“王佐才也!”左仆射杨素拊其床谓曰:“卿终当坐此!”大业末,为马邑丞。
高祖击突厥,靖察有非常志,自囚上急变,传送江都。
至长安,道梗。
高祖已定京师,将斩之,靖呼曰:“公起兵为天下除暴乱,欲就大事,以私怨杀义士乎?”秦王亦为请,得释,引为三卫。
武德四年九月,舟师叩夷陵,铣[2]将文士弘以卒数万屯清江,孝恭欲击之,靖曰:“不可,士弘健将,下皆勇士,今新失荆门,悉锐拒我,此救败之师,不可当。
宜驻南岸,待其气衰乃取之。
孝恭不听,留靖守屯,自往与战,大败还。
贼委舟散掠,靖视其乱,纵兵击破之,取四百余艘,溺死者万人。
即率轻兵五千为先锋,趋江陵,薄城而营。
破其将杨君茂、郑文秀,俘甲士四千。
孝恭军继进,铣大惧,檄召江南兵,不及到,明日降。
靖入其都,号令静严,军无私焉。
或请靖籍铣将拒战者家赀以赏军,靖曰:“王者之兵,吊人而取有罪,彼其胁驱以来,藉以拒师,本非所情,不容以叛逆比之。
今新定荆、郢,宜示宽大,以慰其心,若降而籍之,恐自荆而南,坚城剧屯,驱之死守,非计之善也。
”止不籍。
由是江、汉列城争下。
乃度岭至桂州,分道招慰。
酋领冯盎等皆以子弟来谒,南方悉定。
裁量款效,承制补官。
得郡凡九十六,户六十余万。
诏书劳勉,授岭南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
即率兵南巡,所过问疾苦,延见长老,宣布天子恩意。
远近欢服。
御史大夫萧瑀劾靖持军无律,纵士大掠,散失奇宝。
帝召让之,靖无所辩,顿首谢。
帝徐曰:“隋史万岁破达头可汗,不赏而诛,朕不然,赦公之罪,录公之功。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贞观政要》,是明成化九年内府刊本,其作者为唐代吴兢,是一本政论类史书。
《贞观政要》主要内容记载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原文】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②以啖③腹,腹饱而身毙。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朕④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
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⑤既作,离叛亦兴。
朕每思此,不敢纵逸。
”谏议大夫⑥魏徵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
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⑦对以修身之术。
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
’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从公元627年至649年。
②股:大腿。
③啖(dàn):吃或给人吃。
④朕:我,自秦始皇起,变为皇帝的自称。
⑤(dú):诽谤,怨言。
⑥谏议大夫:官名。
唐时掌侍从规谏。
⑦詹何:战国时楚国隐者、哲学家,善术数。
亦称詹子、瞻子。
【译文】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做君主的法则,必须首先存活百姓。
如果损害百姓来奉养自身,那就好比是割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
如果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绝不会有身子端正了而影子弯曲,上头治理好了而下边发生动乱的事。
我常想能伤身子的并不是身外的东西,而都是由于自身追求耳目口鼻之好才酿成灾祸。
如一味讲究吃喝,沉溺于音乐女色,欲望越多,损害也就越大,既妨碍政事,又扰害百姓。
如果再说出一些不合事理的话来,就更会弄得人心涣散,怨言四起,众叛亲离。
每当我想到这些,就不敢放纵取乐贪图安逸。
”谏议大夫魏徵对答说:“古代圣明的君主,也都是先就近从自身入手,才能远而推及一切事物。
过去楚庄王聘用詹何,问他治理好国家的要领,詹何却用加强自身修养的方法来回答。
《贞观政要》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贞观政要》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贞观政要》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说苑》日:“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则荣,犯六邪则辱。
何谓六正?一曰萌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机,得失之要,预禁乎未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如此者,圣臣也。
二曰虚心尽意,日进善道,勉主以礼义,谕主以长策,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如此者,良臣也。
三曰夙兴夜寐,进贤不懈,数称往古之行事,以厉主意,如此者,忠臣也。
四曰明察成败,早防而救之,塞其间,绝其源,转祸以为福,使君终以无忧,如此者,智臣也。
五曰守文奉法,任官职事,不受赠遗,辞禄让赐,饮食节俭,如此者,贞臣也。
六曰家国昏乱,所为不谀,敢犯主之严颜,面言主之过失,如此者,直臣也。
是谓六正。
何谓六邪?一曰安官贪禄,不务公事,与世浮沉,左右观望,如此者,具臣也,二曰主所言皆曰善,主所为皆曰可,隐而求主之所好而进之,以快主之耳目,偷合苟容,与主为乐,不顾其后害,如此者,谀臣也。
三曰内实险诐,外貌小谨,巧言令色,妒善嫉贤,所欲进,则明其美、隐其恶,所欲退,则明其过、匿其美,使主赏罚不当,号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
四曰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内离骨肉之亲,外构朝廷之乱,如此者,谗臣也。
五曰专权擅势,以轻为重,私门成党,以富其家,擅矫主命,以自贵显,如此者,贼臣也。
六曰谄主以佞邪,陷主于不义,朋党比周,以蔽主明,使白黑无别,是非无间,使主恶布于境内,闻于四邻,如此者,亡国之臣也。
是谓六邪。
贤臣处六正之道,不行六邪之术,故上安而下治。
生则见乐,死则见思,此人臣之术也。
”《礼记》曰:“权衡诚悬,不可欺以轻重。
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
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
君子审礼,不可诬以奸诈。
”然则臣之情伪,知之不难矣。
又设礼以待之,执法以御之,为善者蒙赏,为恶者受罚,安敢不企及乎?安敢不尽力乎?(选自《贞观政要》)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萌芽未动,形兆未见见:显现B.夙兴夜寐,进贤不懈夙:早晨C.不受赠遗,辞禄让赐遗:遗失D.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饰:掩饰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贞观政要_文言文翻译
原文: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
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既作,离叛亦兴。
朕每思此,不敢纵逸。
”译文:在贞观初年,唐太宗对身边的侍臣们说:“做君主的法则,必须首先保全百姓。
如果损害百姓来供奉自己,就像割掉自己的大腿来填饱肚子,肚子虽然吃饱了,但身体却因此死去。
如果要安定天下,必须首先端正自己的行为,没有自身端正而影子弯曲,上面治理而下面混乱的情况。
我常常思考,伤害自己身体的原因并不在于外物,而是因为过度贪欲而酿成祸端。
如果沉迷于美食佳肴,沉溺于声色犬马,欲望既多,损失也大,既妨碍了政事,又扰乱了百姓的生活。
再加上说出一些不合道理的话,会使万民为之解散,怨恨一旦产生,叛乱也会随之而来。
我每次想到这些,都不敢放纵自己。
”这段话反映了唐太宗对为君之道的深刻理解。
他认为,一个君主首先要关心的是百姓的福祉,而不是个人的享乐。
如果君主只顾自己的欲望,不顾百姓的死活,那么即使一时享乐,最终也会导致国家的衰败和自己的灭亡。
因此,唐太宗强调要端正自己的行为,克制自己的欲望,以百姓的利益为重,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此外,唐太宗还指出,一个君主如果言行不一,说出一些不合道理的话,会导致百姓离心离德,甚至引发叛乱。
因此,他要求自己要慎言慎行,不敢纵逸,以免给国家和百姓带来灾难。
总之,《贞观政要》中的这段话,揭示了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即以民为本,克己奉公,慎言慎行。
这些理念对于后世君主和治国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李靖文言文翻译《资治通鉴》
李靖文言文翻译《资治通鉴》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
姿貌魁秀通书史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其舅韩擒虎每与论兵辄叹曰可与语孙吴者非斯人尚谁哉。
仕隋为殿内直长,吏部尚书牛弘见之曰:“王佐才也!”左仆射杨素拊其床谓曰:“卿终当坐此!”大业末,为马邑丞。
高祖击突厥,靖察有非常志,自囚上急变,传送江都,至长安,道梗。
高祖已定京师,将斩之,靖呼曰:“公起兵为天下除暴乱,欲就大事,以私怨杀义士乎?”秦王亦为请,得释,引为三卫,从平王世充,以功授开府。
九月,舟师叩夷陵,铣①将文士弘以卒数万屯清江,孝恭欲击之,靖曰:“不可。
士弘健将,下皆勇士,今新失荆门,悉锐拒我,此救败之师,不可当。
宜驻南岸,待其气衰乃取之。
”孝恭不听,留靖守屯,自往与战,大败还。
靖每参议,恂恂似不能言,以沈厚称。
时遣使十六道巡察风俗,以靖为畿内道大使,会足疾,恳乞骸骨。
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谕旨曰:“自古富贵而知止者盖少,虽疾顿惫,犹力于进。
”帝将伐辽,召靖入,谓曰:“公南平吴,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浑,惟高丽未服,亦有意乎?”对曰:“往凭天威,得效尺寸功。
今疾虽衰,陛下诚不弃,病且瘳矣。
”帝悯其老,不许。
二十三年,病甚,帝幸其第,流涕曰:“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
今疾若此,为公忧之。
”薨,年七十九,赠司徒、并州都督,给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谥曰景武。
翻译: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
李靖每次上朝参议政事都是很恭顺的样子,好像不会说话一样,以沉稳忠厚著称。
当时皇上派遣使者巡查国内十六道的民风习俗,让李靖担任畿内道大使,正好碰上李靖生了脚病,就向皇上请求退职离休。
皇上派遣中书侍郎岑文本传旨说:“自古以来富贵了但是知道节制的人大概很少,(他们那些人)即使生病了劳累了,还是致力于进上之务。
你现在因身体不好而提出退职的请求,我很是赞赏。
我想要成全你的美事,使你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不去也可以,用个方法替代吧)这次不可以不同意。
”于是就授予他检校特进,去就任的时候,赐予杂色缎子千匹,上等好马两匹,俸禄赏赐、官职、府上的助手都不废除改变。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翻译是在准确(信)、通顺(达)、优美(雅)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
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贞观九年,岷州都督高甑生,坐违李靖节度,又诬告靖谋逆,减死徙边。
时有上言者:旧秦府功臣,请宽其过。
太宗曰:“虽是旧劳,诚不可忘,然理国守法,事须画一;今若赦之,便开侥幸之路。
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①?我必不赦者,正为此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翻译:贞观九年,岷州都督高甑生,因为不听李靖的调度指挥,又诬告李靖谋反而犯罪,免于死刑而流放边疆。
当时有人为他向唐太宗求情:高甑生是以前您做秦王时的功臣(即很早前就效宗秦王李世民了),请求您宽恕他的罪过。
唐太宗说:“他虽然是很早就有功劳,这功劳确实不能够忘记,但是治理国家需要遵守法令,处理事情也要公正划一;现在如果赦免了他,就开了功臣非分企求的先例。
如果高甑生免于处罚,谁会不企图得到特权?我一定不赦他的缘由,就是这啊。
”扩展资料:《贞观政要·诚信》文言文翻译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
”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
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译文】贞观初年,有人上书请求斥退皇帝身边那些佞邪的小人,唐太宗对上书的人说:“我任用的人,都认为他是贤臣,你知道佞臣是谁吗?”那人回答说:“我住在民间,的确不知道谁是佞臣。
请陛下假装发怒,来试一试身边的大臣们,如果谁不怕雷霆之怒,直言进谏,那就是正直的人。
李靖破敌文言文翻译
李靖破敌,智勇双全,一时之杰也。
乃隋末名将,才兼文武,名闻天下。
时逢乱世,群雄逐鹿,靖公挺身而出,助唐兴汉,功勋卓著。
靖公初仕隋,屡建奇功,威震四海。
及隋亡,天下大乱,李靖遂弃暗投明,归顺唐室。
太宗闻其才,召为将,委以重任。
靖公不负所望,屡次出征,所向披靡,敌人闻风丧胆。
一日,靖公奉命征讨突厥。
突厥为北狄强族,兵强马壮,屡次犯边。
靖公临危受命,率精兵数万,奔赴边疆。
敌军见唐军来犯,不敢迎战,纷纷北逃。
靖公追击不舍,大军所至,如入无人之境。
然突厥兵勇,虽败犹存,死战不退。
靖公见状,心生一计,令将士分为两队,前后夹击,势如破竹。
突厥兵大乱,死者无数。
靖公乘胜追击,直捣敌营。
突厥可汗惊慌失措,欲率残兵逃窜。
靖公令弓箭手密布四周,箭矢如雨,突厥可汗及众将皆被射杀。
突厥军大溃,一时之间,哀嚎遍野。
靖公收兵,打扫战场,得胜而还。
太宗闻捷报,大喜过望,赐靖公金帛无数,封为凉国公。
自此,突厥不敢再犯,边疆安宁。
又有一次,靖公率军征讨吐谷浑。
吐谷浑为西羌部落,素来强盛,与唐为敌。
靖公亲率精锐,长途跋涉,抵达吐谷浑境内。
吐谷浑可汗闻唐军将至,遂集部落兵力,欲与唐军决一死战。
靖公知敌军狡猾,不敢轻举妄动。
于是,他令将士伪装成商旅,混入吐谷浑境内。
吐谷浑可汗不知是计,以为唐军不敢深入,遂放松警惕。
靖公趁机发起突袭,唐军如猛虎下山,所向披靡。
吐谷浑可汗不及防备,被唐军生擒。
吐谷浑部落纷纷投降,吐谷浑国遂亡。
靖公破敌无数,威震四海,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
太宗深敬其才,封为卫国公,赐予铁券丹书,许以世袭爵位。
靖公虽位极人臣,然始终保持谦逊,以国家利益为重,深得朝野敬仰。
译文:李靖破敌,智慧与勇猛兼备,一时之间成为杰出的人物。
他是隋朝末年的名将,才智和武艺都出众,闻名于天下。
在乱世之中,英雄辈出,李靖挺身而出,辅助唐朝兴起,建立了显赫的功勋。
李靖最初在隋朝任职,多次建立奇功,威震四海。
到了隋朝灭亡,天下大乱的时候,李靖毅然放弃隋朝,归顺唐朝。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贞观政要李靖传》原文及翻译
《贞观政要·李靖传》原文及翻译原文:李靖,京兆三原人也。
隋大业末,为马邑郡丞。
会高祖为太原留守,靖观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诣江都。
至长安,道塞不能而止。
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太宗亦加救靖,高祖遂舍之。
武德中,以平萧铣、辅公祏功,历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太宗嗣位,召拜刑部尚书。
贞观二年,以本官检校中书令。
三年,转兵部尚书,为代州行军总管,进击突厥定襄城,破之。
突厥诸部落俱走碛北,北擒隋齐王暕之子杨道政,及炀帝萧后,送于长安。
突利可汗来降,颉利可汗仅以身遁。
太宗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名书竹帛①。
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实古今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矣。
”以功进封代国公。
此后,颉利可汗大惧。
四年,退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内附。
又以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往迎颉利。
颉利虽外请降,而心怀疑贰。
诏遣鸿胪卿唐俭、摄户部尚书将军安修仁慰谕之,靖谓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宽,乃选精骑赍二十日粮,引兵自白道袭之。
”公谨曰:“既许其降,诏使在彼,未宜讨击。
”靖曰:“此兵机也,时不可失。
”遂督军疾进。
行至阴山,遇其斥候千余帐,皆俘以随军。
颉利见使者甚悦,不虞官兵至也。
靖前锋乘雾而行,去其牙帐七里,颉利始觉,列兵未及成阵,单马轻走,虏众因而溃散。
斩万余级,杀其妻隋义成公主,俘男女十余万,斥土界自阴山至于大漠,遂灭其国。
寻获颉利可汗于别部落,余众悉降。
太宗大悦,顾谓侍臣曰:“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往者国家草创,突厥强梁,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颉利,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
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稽颡②,耻其雪乎!”群臣皆称万岁。
寻拜靖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赐实封五百户。
又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征吐谷浑,大破其国。
改封卫国公。
及靖身亡,有诏许坟茔制度依汉卫、霍故事,筑阙象突厥内燕然山、吐谷浑内碛石二山,以旌殊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贞观政要李靖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李靖,京兆三原人也。
隋大业末,为马邑郡丞。
会高祖为太原留守,靖观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诣江都。
至长安,道塞不能而止。
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太宗亦加救靖,高祖遂舍之。
武德中,以平萧铣、辅公?功,历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太宗嗣位,召拜刑部尚书。
贞观二年,以本官检校中书令。
三年,转兵部尚书,为代州行军总管,进击突厥定襄城,破之。
突厥诸部落俱走磧北,北擒隋齐王?丁?友畹勒??办镜巯艉螅?陀诔0、病M焕?珊估唇担??珊菇鲆陨矶荨L ?谖皆唬骸拔衾盍晏岵阶湮迩?幻馍斫敌倥??械妹?橹癫?佟G湟匀??崞铮?钊肼餐彳?烁炊厂澹??癖钡遥?倒沤裎从校?惚《?晡妓??垡印!币怨??獯????BR>此后,颉利可汗大惧。
四年,退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内附。
又以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往迎颉利。
颉利虽外请降,而心怀疑贰。
诏遣鸿胪卿唐俭、摄户部尚书将军安修仁慰谕之,靖谓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宽,乃选精骑赍二十日粮,引兵自白道袭之。
”公谨曰:“既许其降,诏使在彼,未宜讨击。
”靖曰:“此兵机也,时不可失。
”遂督军疾进。
行至阴山,遇其斥候千余帐,皆俘以随军。
颉利见使者甚悦,不虞官兵至也。
靖前锋乘雾而行,去其牙帐七里,颉利始觉,列兵未及成阵,单马轻走,虏众因而溃散。
斩万余级,杀其妻隋义成公主,俘男女十余万,斥土界自阴山至于大漠,遂灭其国。
寻获颉利可汗于别部落,余众悉降。
太宗大悦,顾谓侍臣曰:“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往者国家草创,突厥强梁,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颉利,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
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稽颡②,耻其雪乎!”群臣皆称万岁。
寻
拜靖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赐实封五百户。
又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征吐谷浑,大破其国。
改封卫国公。
译文:李靖,陕西三原人。
隋炀帝末年,为马邑的郡丞。
这时,高祖李渊任太原留守。
李靖观察高祖,知道他有夺取天下的志向,便装成罪犯,把自己锁进囚车,打算趁押赴江都的机会向隋炀帝告发李渊。
走到长安,因为道路阻塞不能前行,李靖只好滞留长安。
高祖攻克长安后,抓住了李靖,想要杀掉他。
在千钧一发之际,李靖大声叫道:“李公率领仁义的军队,扫除暴乱,不想成就大事,只想凭个人的恩怨杀害有才能的人而逞一时之快
吗?”太宗也极力劝阻高祖,加以营救,高祖于是赦免了他。
武德年间,因平定萧铣、辅公?的功劳,李靖被升迁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太宗继位后,他又被召回京城,任命为刑部尚书。
贞观二年,被提升为中书令。
贞观三年,转任兵部尚书,兼任代州行军总管,率领军队进攻突厥,平定襄城,大破突厥,使突厥各部落逃亡磧北。
在这次战争中,李靖擒获了隋朝齐王杨?「亩?友畹勒?约八屐镜鄣幕屎笙羰希? 13??茄核偷匠0病:罄矗?焕?珊骨袄赐督担?皇O买?珊挂桓鋈颂优芰恕L ?谒担骸昂捍?盍曷柿煳迩奖?髡剑?姑獠涣送督敌倥??词拐庋??部梢悦?骨嗍贰D隳芄黄救??锉??钊氲腥四诓坎(17)绞之腥耍?蕉厂宄牵??鸨狈揭牡遥?庋?氖碌娜坟盼从校?绱斯?妥憧梢悦植构?丿妓??降墓?恕! 庇捎诶罹腹?院眨?铺?诩
臃馑??????NBSP;
从此,颉利可汗对唐军十分害怕,不敢轻举妄动。
贞观四年,他们退到西北一带,并派遣使者到唐朝谢罪,请求全国归降,作为唐的臣民。
接到投降的消息,太宗又任命李靖为行军总管,前往迎接颉利可汗。
颉利可汗虽然表面称降,其实心怀不轨。
太宗派遣鸿胪卿唐俭、摄户部尚书将军安修仁奉命安抚慰问。
李靖看出投降者的险恶用心,决定将计就计。
他对副将张公谨说:“传诏书的使者到了那儿的时候,敌人必然放松警惕,你挑选精锐的骑兵带好二十天的粮食,领兵从白道偷袭攻击他们。
”张公谨不解其意,说:“既然我们答应他们投降,我们的使者又在他们那里,征讨恐怕不合适吧。
”李靖说道:“这是用兵消灭他们的大好机会,千万不可以失去。
”于是他率领军队迅速前进,行到阴山的时候,凡是遇到颉利可汗的人,都抓住他们随军前行。
颉利可汗看到唐的使者,十分高兴,根本没有料到唐的军队到了。
李靖军队的前锋凭借大雾前进,十分隐秘,到了距离颉利可汗的军帐七里左右才被他们发觉。
颉利可汗的军队措手不及,还没来得及摆好阵势,颉利可汗一个人就骑马逃跑了,敌兵乱作一团,四处溃逃。
这次战争,唐兵斩杀敌人万余人,杀死颉利可汗的夫人——隋朝的义成公主,俘虏男女十多万人,灭掉了颉利可汗的国家。
颉利可汗余下的其他部落,全部投降。
此役使唐的边境从阴山扩展到大漠以北。
战后,太宗十分高兴,对大臣们说:“我听说国君忧虑,大臣就要受到屈辱;国君受到侮辱,那么臣子的性命也难保全。
过去在国家刚刚建立的时候,突厥国势强大,太上皇因为不想牵连百姓,故而向颉利可汗称臣。
我当时感到十分痛心,睡不安寝,食不知味。
为此我励精图治,立志要消灭匈奴。
今天,我们只要一出动军队,可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匈奴单于俯首称臣,我们的羞耻洗雪了。
”殿上的群臣都大声欢呼万岁。
不久,太宗封李靖为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赏赐食禄五百户。
后来李靖又担任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征伐吐谷浑,灭了这个国家。
李靖因功改封为卫国公。
李靖死后,太宗下诏,允许他的坟墓可以按照汉代卫青、霍去病坟墓的模样去修建,坟墓周围筑起土丘,使它们像突厥国内的燕山、吐谷浑国的碛石二山,用以象征他卓越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