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两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孟子两章》课件(共41张PPT)

《孟子两章》课件(共41张PPT)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 塞,然后才能奋发创造;(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 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 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足以与之抗衡 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便常常会被消灭。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字词小结
2.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
3.虚词。 之 代词 他 亲戚畔之 助词 的 三里之城 动词 到 寡助之至 而 表修饰 夫环而攻之 表转折 却、但是 攻之而不胜
细读课文
理解、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 团结。 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有利于作战 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 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 所向、内部团结。
排比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 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对偶 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顶真 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检 3分钟
1.背诵全文。
2.预习第二章。
限时练
2019/2/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听读课文,积累词汇。 2·深入理解课文
2019/2/5
听文朗读 注意节奏
自古以来,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 方法有的以武治为主,有的以文治见 长,但其效果却截然不同。古语有云 “得民心者得天下”,可见民心所向 的重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古代著 名的思想家孟子对这个问题的论述。
2019/2/5
《孟子》 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听读,初步感知课文 3·翻译课文,理解段落

孔孟两章ppt1

孔孟两章ppt1
栏 目 链 接
探 究 与 点 拨
(4)在冉有、季路向孔子报告了“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后,孔子对冉有进行了含蓄的批评,而冉有却辩解,“夫子
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企图推卸责任,对此,孔子是 如何批驳的?
栏 目 链 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列名言。孔子先列史官名言,指出冉有、季路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其位,谋其政,否则,就应离去,不可一味苟同。②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虎兕出于柙,龟玉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椟中”比喻冉有、季路之过。
栏 目 链 接
探 究 与 点 拨
(3)梁惠王不顾人民的死活,孟子在严厉地批评了他之 后,为什么接着又说“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孟子看来,梁惠王如果不把百姓的苦难归罪于年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一定能自省,就会舍霸道而行王道,去虐政而行仁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会使天下归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 必修4(粤教)
第四单元 文言文(2)

孔孟二章课件PPT

孔孟二章课件PPT

孟子的仁义观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认为仁是人天生具有的善良本性,是实现道 德完善和人格完美的必要条件。他强调通过内省和修养来发掘和培养仁的品质。

在孟子的思想中,义是一种道德责任和义务,指人们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 规范。他认为义是实现仁的一种手段,通过履行义,人们可以更好地实现仁的目 标。
03
孔孟教育观
孔子的教育观
01
02
03
仁爱与礼
孔子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培 养人的仁爱之心和礼义之 行,通过教育使人能够遵 循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重视德行
孔子强调德行的重要性, 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 授知识,更是培养品德高 尚、有责任感的人。
因材施教
孔子提倡根据学生的个性、 才能和兴趣进行有针对性 的教育,以充分发挥每个 人的潜能。
孟子一生致力于推广儒家思想,弟子众多,其著作《孟子》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孔孟思想的形成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人民生活困苦。 孔子和孟子身处其中,深感社会不公和道德沦丧,因此致力 于推广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乐和道德教育,以解决社会 问题。
孔孟思想的形成还受到周公、老子、墨子等人的影响。周公 的礼乐制度、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都对孔 孟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孟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国际传播
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孔孟的儒家思想也 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影响。
强调和谐与平衡
孔孟思想中的“和为贵”、“中庸之道”等思想,被世界 各国文化所借鉴和吸收,成为了人类文明的重要思想财富 。
提供解决现代社会问题思路
孔孟的儒家思想为解决现代社会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如重视家庭、强调教育、倡导环保等,对现代社会的发展 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孔孟两章PPT教学课件

孔孟两章PPT教学课件

(4)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5)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一、阅读《季氏将伐颛臾》,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理解词句] 1.[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无乃尔是过与 “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答案:“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
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认为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有事情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国,国家;家,家庭和住所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梁父即楚将项燕。”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吾乃梁人也。” “是皆秦之罪也。” 有个别带动词“为”的句子也表判断,如:“余为伯 儵。”
(5)无乃尔是过与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何以伐为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章孔子孟子及儒家文论ppt课件

二章孔子孟子及儒家文论ppt课件

關於“溫柔敦厚”的詩教理論
❖ 對於孔子的“溫柔敦厚”的詩教理論, 孔穎達說 “《詩》主敦厚,若不節之,則失 在愚。”這是“思無邪”思想的引伸和發揮。 朱熹曾在《詩集傳》裏日:
❖ 詩者,人心之感於物而形于言之餘也。 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惟聖 人在上,別其所惑者無不正。而其言者足以 教。……

公孫醜問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詩
也。”孟子曰:“何以言之?”曰:“怨。”曰:
“固哉,高叟之為詩也!有人於此,越人關弓而射
之,則己談笑而道之;無他,疏之也。其兄關弓而
射之,則己垂涕泣而道之;無他,戚之也。《小弁》
之怨,親親也;親親,仁也。固矣夫,高叟之為詩
也!”曰:“《凱風》何以不怨?”曰:“《凱
子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 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 (3)“文質彬彬”說
❖ 孔子“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的話,雖然是論人, 但也間接而明顯地表達了孔子對文學的內容和形式兩 者關係的看法。“思無邪”的思想,是在評價《詩經》 的思想內容,也是闡明思想內容對於文藝作品的重要 性。但孔子並不一味強調思想內容,而是認為形式也 很重要,也決不可少。有了好的內容,假若沒有好的 形式來表現它,那也是一個很大的缺陷。所以他說: “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 藝,文之以禮樂,亦可為成人矣”。要求好的內容 (仁義智勇等)應當配以好的形式(禮樂)。至於說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的名言,就更直接地表明文 學的形式對於文學的內容的重要性及其自身的價值, 表明孔子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論者。孔子還曾提出過 “情欲信,辭欲巧”的看法,這不僅是要求文學內容 和形式的統一,而且是要求“真”與“美”的統一。

《孔孟》教学课件 共22页PPT资料

《孔孟》教学课件 共22页PPT资料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原文大意是:邹穆公问孟子:“这次 和鲁国的冲突,我的官吏牺牲了33个, 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效死的。杀他 们罢,人太多;不杀罢,又太可恨,怎 么办好呢?”孟子答道:“当灾荒年岁, 您的百姓,年老体弱的弃尸于山沟荒野 之中,年轻力壮的便四处逃荒,而您的 库房里却装满了财宝,官吏们也不把这 种严重情况报告给您,他们不关心人民 疾苦,现在老百姓可得到报复的机会了!”
宇 莉》、《汴京残梦》。


检查预习情况:
1.字音 草菅民命( jiān)商鞅相秦( xiàng )经筵 (yán ) 无可估量(liàng)叛逆篡位(cuàn)
谲诈(jué )戳刺(chuō )饿殍( piǎo)
2.解词 (1)形影相随: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2)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
孔 孟
黄先生以“大历史观”的视野来观看历史;有着充满魅 力的笔调、独特的措辞和丰富的想象力;军人出身,36 岁才到美国密西根大学就读,在历史系从大三读起;
曾在哈佛大学历史系
任教多年,是史学家,
也是自由作家;1991
年,《资本主义与二
十一世纪》出版,被

评选为金石堂风云人 物 ;曾以笔名李尉昂
仁 发表小说《长沙白茉
• 上一篇课文我们了解了庄子,其实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我们最为熟悉 的不是道家而是儒家,孔子、孟子、 颜渊、子路我们如雷贯耳。同时, 我们还通常把孔孟并举。提到大成 至圣,我们就会想到亚圣,这两个 人总是如影随形,有时孟子的光辉 甚至还会把孔子遮掩着。其实,孟 子与孔子生活于不同的时代,大家 都知道孔子生活的时代是春秋时期, 孟子生活的是战国时代。据《史 记》,孟子是孔子的门人于思的学 生,这两人真的能够如出一辙吗?让 我们一同来阅读著名学者黄仁宇先 生的《孔孟》。

《孔孟》课件1(PPT)2-2

《孔孟》课件1(PPT)2-2

作者简介
黄仁宇,一九一八年生于湖 南长沙。曾先后在南伊利诺大 学和纽约州立大学任教,又曾 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 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 著有《万历十五年》,《中国 的大历史》,《赫逊河畔谈中 国历史》,《地北天南叙古 今》,《放宽历史的视界》,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等 书。曾参与《明代名人传》及 《剑桥中国史》的编写。
;股票知识 股票知识
在一个温暖的下午,我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她摔倒在坚硬的道路上,鲜血染红了裤脚,钻心的疼痛,使她流出无助的眼泪,痛苦的呻吟引来周围人好奇的目光。 我突然明白助人为乐,快乐别人,更快乐自己。伸出我们的双手吧,去帮助哪些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我赶紧跑了过去,小心翼翼的扶起她,看着她的表情,我心里非常的难受,仿佛被什么抓了一下。老奶奶感激地说:“谢谢你,你真是一个善良的孩子。”我微笑着说:“不用谢,助人为乐是我应该做的。”听了我的话,老奶奶也露出了灿先秦诸 子百家中,我们最为熟悉的不是道家而是儒家, 孔子、孟子、颜渊、子路我们如雷贯耳。同时, 我们还通常把孔孟并举。提到大成至圣,我们就 会想到亚圣,这两个人总是如影随形,有时孟子 的光辉甚至还会把孔子遮掩着。其实,孟子与孔 子生活于不同的时代,大家都知道孔子生活的时 代是春秋时期,孟子生活的是战国时代。据《史 记》,孟子是孔子的门人子思的学生,这两人真 的能够如出一辙吗?让我们一同来阅读著名学者 黄仁宇先生的《孔孟》。

儒家二圣——孔孟 PPT课件

儒家二圣——孔孟 PPT课件

并且直言不讳,咄咄逼人,指
责统治者“望之不似人君”,甚至 当面批评当权者不实行仁政,“率 兽而食人”,把政治搞得一团糟,
主张“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 听则易位”。言语坦率,嬉笑怒骂, 绝不作吞吞吐吐之态。
作者认为, 孔孟有哪些 不同之处?
孔孟之异 风格感受
不同之处
人性善恶
对礼态度
依据
孔孟之异
这段话,一方面表现了 孟子的仁政思想,认为为政 需以身作则,要爱护人民, 民贵君轻;另一方面,从中 我们可以看出孟子对统治者 毫不客气地指责,毫无隐讳 地表达自己的不满,锋芒毕 露,具有鲜明的革命精神。
孟子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
责任心非常强的人,以“兼济天下” 为己任,倡导自省精神,以身作则, 言行中也处处体现出这种自律。“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孟子为人自信自傲,认为人人 都可为圣贤,且锋芒毕露,好辩而且 善辩,动辄与人交锋,欲争必胜,揪 住君王就讲道理。
书塾里来来往 往的人都很有 礼貌,孟子都 也学会了礼貌。
他和小 伙伴玩 时,又 遵守秩 序,又 讲究礼 貌。
这才是最适合 我孩子住的地 方。
孟母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生活环境, 三次搬家。成语“孟母三迁”由此而来。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
母仉氏守节。居住之所近 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足 辟][bi,两字合一]踊痛哭之 事。母曰:“此非所以居
原文大意是:邹穆公问孟子:“这次 和鲁国的冲突,我的官吏牺牲了33个, 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效死的。杀他 们罢,人太多;不杀罢,又太可恨,怎 么办好呢?”孟子答道:“当灾荒年岁, 您的百姓,年老体弱的弃尸于山沟荒野 之中,年轻力壮的便四处逃荒,而您的 库房里却装满了财宝,官吏们也不把这 种严重情况报告给您,他们不关心人民 疾苦,现在老百姓可得到报复的机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话语录集。它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孟子游说各国时与各
诸侯王以及其他一些人讨论各种问题的经过和彼此的重
要言论。中心思想是“仁义”,提出“省刑罚,薄税敛”
的仁政主张和“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书中的
文章笔带锋芒,长于辩论,善用譬喻,颇富有雄辩家的
气概。无论从篇章结构和言辞文采上都较《论语》有了
很大发展,对后世散文的发展. 有很大的影响。
.
10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明确:孔子说:“冉求!恐怕应该责备 你吧!颛臾,先代的国君曾经任命它主 持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鲁国的疆域 之中,是鲁国的藩属,为什么要讨伐它 呢?”
.
11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明确:(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 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覆。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 治教化招抚他们。使他们来了之后,就要 使他们安定下来。
.
20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 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 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而在萧墙之内也。
.
28
寡人之于国也
.
29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著名的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他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 ,
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一位大师,后世多把他与孔子
并称“孔孟”。早年曾游历齐、宋、魏等国,曾任齐宣
王客卿。《孟子》一书是记载战国时代孟子言行的。共
七篇,儒家经典之一,全书共三万五千多字,基本上是
14 孔孟两章
.
1
孔子(前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 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 中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 家。
《论语》是记载孔子 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 儒家的重要经典著作。
.
2
天不生仲《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
《诗》《书》 《礼》 《易》 《春秋》
.
4
字词正音
颛臾(zhuānyú) 冉(rán)有 社稷(shèjì) 彼相(xiàng)矣 虎兕(sì)出于柙(xiá) 椟(dú) 近于费(bì) 相(xiàng)夫子
.
5
文中人物
季氏,本文当指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谥 号,“子”是尊称,前492年继其父季桓子之后,任鲁国 正卿(宰相),政治上最有势力。
明确:冉有说:“季康子要这么做的,我 们两人都不想呢。”
.
14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 焉用彼相矣?
明确: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
‘展现才能担任职务,如果不行就要辞 职’,(盲人)站不稳却不去护持,将要 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辅助 的人呢?
32
一 、第一段
1. 字词句重点: 凶、河东、河内 、无如、 寡人之于国也
于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寡人之于国也(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之
察邻国之政(邻国之民不加少)
.
35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 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 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 遇到饥荒也是这样。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像 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减少, 我的百姓没有更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请大家想想本文的主题应当是什么?
• 答:本文记录孔子与弟子的对话,表明了孔子 反对战争,坚持礼治,施行仁德、仁政的思想 和主张。
.
26
1998年1月,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 会,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 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请你说说我们当代人,应该从本文或《论语》 中获得什么样的生存和发展的启示?
明确:如今仲由和冉求辅助季孙,远方的 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抚,国家 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内使 用武力,我担心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 在鲁国国内呢。"
.
21
古 人 一 般 房 屋 建 筑 结 构
.
22
孔子的治国主张
盖均无贫,和无寡, 安无倾。夫如是, 故远人不服,则修 文德以来之;即来 之,则安之。
冉有(前552年生,卒年不详)姓冉,名求,字子有, 也称冉有,鲁国人。孔子弟子,比孔子小29岁。季康子任 正卿时,孔子师徒正在外周游,冉有中途被季氏招为家臣, 后成为季康子主要谋臣,参与季氏的事。
季路(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早 年弟子,比孔子小9岁。长期跟随孔子,是忠实的警卫。曾 做季康子的家臣,后死于卫国内乱。因任于季氏,又称季路。
.
15
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 谁之过与? ”
明确: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木 笼子里逃了出来,龟甲和玉器在木匣子 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
.
16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 后世必为子孙忧。”
明确: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离季 孙的封地费很近,现在不占领 ,日后一定 会给子孙留下祸害。”
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
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
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 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
8
理 解 文 章
.
9
理解文章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明确:季氏将要攻打(附属国)颛臾,冉 有、季路两人拜见孔子,说道:“季氏 将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
6
孔子、冉有、季路、季氏 他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权臣 家臣(学生) 老师
季氏
争权 夺利
冉有、季路 孔子
文谋武勇
.
礼治 仁政
7
背景简介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
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
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把
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
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贪其土地,其二是担
.
18
孔子曰 :“ 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 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 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明确:孔子说:“冉求!君子厌恶那些不 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我听说诸侯和大夫,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 定,不怕贫困而怕分配不均匀。
.
19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 安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