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审美体验的基本特征

合集下载

简述审美感知的基本特征

简述审美感知的基本特征

简述审美感知的基本特征
审美感知是人类对于美的感知和认知,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和感受。

它是指人们对于美的事物的感觉和认识,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个方面。

审美感知的基本特征如下:
1. 主观性
审美感知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它取决于每个人的个人经验、文化背景、情感和价值观等因素。

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物的评价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审美感知是一种相对而言的概念。

2. 多样性
人们对于美的感知和认识是多样化的,不同的人对于美的定义和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美的标准和认识也会有所不同。

3. 综合性
审美感知不仅仅是单一的感官体验,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

它涉及到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个方面,同时还包括情感、思维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4. 可塑性
人们对于美的感知和认识是可以改变和塑造的。

通过学习、经验积累和文化交流等方式,人们可以改变自己对于美的认识和标准。

5. 动态性
审美感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随着时间和经历而不断变化。

人们对于美的认识和标准会随着年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总之,审美感知是人类对于美的感知和认知,它具有主观性、多样性、综合性、可塑性和动态性等基本特征。

了解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的事物。

考研《艺术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考研《艺术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考研《艺术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艺术理论》试题A卷评分标准一、解词:(每题5分,共50分)1、艺术流派是指一些艺术家组成的艺术派别,他们有明确的艺术主张和代表人物。

2、艺术作品的内容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情感、环境等构成因素,其中最为主要的是题材和主题。

3、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及艺术现象进行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科学活动。

4、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5、美育是审美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和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和主要途径。

6、艺术中的幽默是喜剧性的一种独特形态,常常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

7、书法是以线组合文字的艺术形式,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

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线条与组合、具象与抽象、情感与象征。

8、艺术欣赏的审美效应包括产生共鸣、陶冶欣赏者的情绪、深化人们的哲思和提高精神境界。

9、艺术创作的物化与表现是将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的形式得以显现,使之成为具体的、稳定的、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态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10、雕塑是直接利用物质材料,在立体的空间中创造出具有实体形象艺术品的艺术。

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是物质与技艺的统一和造型与观念的融合。

的一种突发性的、瞬间的、非逻辑的、直觉的、发散的思维过程。

灵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之一,是艺术家从客观世界中提取出来的、经过主观加工和转化的感性素材和形式语言,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和精华。

2、什么是意境?意境是指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深刻、细腻、充满情感、意义和思想的氛围或气氛,是作品所具有的情感内涵和思想内核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审美效果。

意境是艺术作品的核心和灵魂,是艺术家通过形式语言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的深层次体现,也是观众在欣赏作品时所感受到的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二、论述:(每题15分,共45分)1、艺术生产的特点和规律。

美学原理(4)

美学原理(4)

选择题、填空题1、鲍姆嘉通(美学之父)1735年《诗的哲学默想录》1750年《美学》2、费希纳提出“自下而上”的心理学经验美学模式。

(第一个明确确立美学的人是费希纳)3、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马克思提出来的。

4、形式美原则中最基本普遍的——对称与拼合5、充实之味美(优美)光辉之味大(崇高)这句话的美指的是——崇高、壮美6、什么东西包含自恋情绪、嘲讽、享乐——酷7、寓教于乐的第一个提出者——贺拉斯8、不属于美学学科性质的是——心理学学科9、审美心理要素:感觉、知觉、想象、情感、领悟P58①感觉:清辉玉臂寒=通感②知觉:“春风又绿江南岸(感光)”的绿是色彩实感,知觉选择性p61③想象:接近想象、类比想象、对比想象。

接近想象:陆游《游园》:“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类比想象:“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④情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情感的积极主动扩散、包容的运动性。

⑤领悟:顿悟10、形式美的构成要素:色、形、声、质、味11、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马克思提出来的。

12、古希腊的悲剧通常是——命运悲剧13、亚里士多德第一个根据儿童身心的自然发展顺序确定了教育年龄的分期:出生到7岁为第一期:;7至14岁(青春发育期)为第二期;发育期到21岁为第三期。

这种分期对于教育的意义在于,实施美育必须考虑到儿童和青少年的年龄特征。

14、夸美纽斯重视以绘画、音乐训练感觉、想象力、记忆力及相关的器官,特别重视以美育来发展学生的感觉。

“共通的感觉”。

15、席勒的《美育书简》正式提出“美育”概念,历史上第一部以美育为研究对象的理论著作,是美育理论形成独立体现的标志,被称为“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

把人性划分为两个部分:不变的人格和变动的状态。

人格相当于理性或形式,状态相当于感性或内容,第三种冲动:游戏冲动。

美育是人类实现自由的根本途径。

16、梁启超是中国最早引进西方美学并将其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结合起来的尝试者,也是近代中国美育思想的开启者,首次在中国提出"趣味教育"。

审美形态的四个特征

审美形态的四个特征

审美形态的四个特征
审美形态的四个特征包括:
1. 感性:审美形态具有感性的外观和形式,能够直接引发人们的感知和情感体验。

2. 内在性:审美形态通常蕴含着某种内在的意义或精神,这种意义或精神往往需要人们通过深入的观察和思考才能领悟。

3. 超越性:审美形态往往超越了日常生活的实用性和功利性,追求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和情感满足。

4. 多样性:审美形态具有多样性,不同的文化、历史、地域和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标准和偏好。

这四个特征并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审美形态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其特征和表现形式也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简述审美活动的特征

简述审美活动的特征

简述审美活动的特征
审美活动是指人类通过审视和观察物体,感受外在环境和自身心境,从而渲染、改变或表现出自己的感受的活动。

审美活动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知性性质:审美活动是人们从客观事物中获取知识和思考的活动,它的知性化是深层次的,构成了审美活动的精神性和智觉性。

二是自由性:审美活动是一种自由的活动,它不受特定的约束,但受人们的认知和主观思想的影响,它由主体自由地感知和表达客观事物的取向,具有自主性。

三是整体性:审美活动是整体性的,它不仅涉及到客观事物的形象、声音、香味、触觉等多方面,而且更深刻地涉及到客观事物的精神意义和价值内涵,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四是互动性:审美活动是一种直接的感受和表达,它强调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动态双向互动,是认知行为的一种具体表现,而且以激发情感为特征。

五是协同性:审美活动是一种协同性的活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双向互动是相互协同的,它需要人们充分思考,灵活运用,共同构筑出审美体验。

简述审美境界的主要特点

简述审美境界的主要特点

简述审美境界的主要特点1.引言1.1 概述概述审美境界是指个体对美的感知和判断能力的高低,它是一个人在艺术和美学领域中的感受和认识的水平。

审美境界的培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提升我们的审美品味和创造力。

具有良好的审美境界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更可以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

因此,探讨审美境界的主要特点对于提高我们对美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简述审美境界的主要特点,通过分析和归纳,揭示出审美境界的基本内涵和外在表现,并探讨其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

在后续章节中,我们将逐一剖析审美境界的定义和意义、主要特点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在讨论审美境界的过程中,我们将联系艺术和美学领域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引用专家学者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便更加具体地说明审美境界的主要特点。

同时,我们还将思考审美境界对个体的意义,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审美境界。

通过这样的探索和思考,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审美境界的重要性,并为自己的个人发展和美好生活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总之,本文将以“审美境界的主要特点”为主题,通过对概念的引言和解释以及后续章节的分析和思考,来探讨审美境界的内涵与外延,探索其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并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在接下来的篇章中,我们将以系统性和逻辑性为基础,全面剖析审美境界的不同方面,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将整篇文章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组织方式组织起来,以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路。

一个良好的文章结构可以让读者对审美境界的主要特点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在本文中,文章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通过引入审美境界的概念和意义,为读者打开文章的思路,引起读者的兴趣。

2. 正文:对审美境界的定义和意义进行详细的阐述,同时重点描述审美境界的主要特点。

美学专题(名词解释-简答题)

美学专题(名词解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1、社会美:社会美指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的美,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人所组成的家庭、社会、国家、民族、人的行为及其所构成的各种制度、各种活动方式等之中的美。

社会美又可分为人的形象美、内在美、生产劳动美、社会变革美等方面。

2、悲剧性:指具有正面价值的人物和事物在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冲突中遭到侵害或毁灭,使人产生强烈的痛苦,同时又被其崇高精神所感动,从而因情感的急剧震荡体验到的由痛苦感转化为快感的特殊形态的美感。

3、鉴赏式审美:这是一种自觉的审美方式,即接受者知道自己接受的是对象的美,了解美之为美的特性,并且能够以对象的美的存在方式去采取接受的审美方式。

它不仅是对涵义方面的接受,而且也同样地关注对象的形式方面。

4、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

它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以培养人的正确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美育的宗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自由的人。

美育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在方式上的特点是形象直观、自由愉悦和潜移默化的。

2、喜剧性:是悲剧性的对应概念,又称滑稽,它反映各种在实质与外貌之间具有内在矛盾性和不一致的生活现象。

3、研究式审美:是以理性分析为手段,以获取知识性结论为目的的审美接受方式。

其接受主体往往是美学家、理论家、批评家、科学家或者其他各类专家学者,他们往往能够在自己的知识领域,以自己深厚的理论功力或独特视角去剖析、阐释对象,并进而得出各种知识性论断。

1、崇高: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指对象的一种独特的审美属性。

这种审美属性或范畴客观地存在于自然、社会和艺术作品中,并对人的审美心理发生作用,从而产生崇高感。

崇高的具体涵义存在于不同的审美对象之中。

3、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也是过去经验中已经形成的那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组合的过程。

它与感知、联想都发生联系,但它是在知觉表象和联想基础上的新的形象的创造。

《美学原理》(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

《美学原理》(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

《美学原理》(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美学原理》(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1)答案⼀、填空1.(席勒)在《美育书简》⼀书中第⼀次从⼈性的完善⾓度论述美育,将其提升到⼀个前所未有的⾼度。

2.美的四个基本特征是符号性、(⽆功利性)、形象性和感染性。

3.美感是多种⼼理的协同运动⽽形成的⼀种精神上的⾃由感,在本质上是对(⼈的本质⼒量)的肯定。

4.以(孔⼦)为代表的儒家美育观对后来的中国美学理论影响最⼤,其⼈格理想是尽善尽美的“君⼦1、形式美的产⽣与⼈类符号实践及在符号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形式感)密切相关。

2、造型艺术是艺术门类之⼀,是以(⾃然符号)为媒介创造具有空间实体的活的形象的艺术。

3、语⾔符号、⾃然符号和(⼈⼯符号)是⼈类的符号实践中存在的三种基本符号形态。

4、青少年审美活动的情感性特征表现为情感的(强烈性)、复杂性、浪漫性。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1.本质论美学的代表⼈物是古代西⽅哲学家(A)A.柏拉图B.鲍姆加登C.⿊格尔D.贺拉斯2.在20世纪80-90年代以“艺术意境”、“节奏”等概念产⽣⼴泛⽽重要影响的中国现代美学家是(C)A.朱光潜B.蔡仪C.宗⽩华D.李泽厚电⼤专科形考作业答案3.关于悲剧的本质,⿊格尔的观点是(B)A.悲剧是通过英雄或普通⼈的悲惨遭遇来显⽰命运的⼒量。

`B.悲剧是两种对⽴理想的冲突和最终和解,显⽰“永恒理性”的胜利。

C.⼈⽣在世就是痛苦,只有泯没欲望,才能于苦海脱⾝。

D.悲剧是将⼈⽣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看。

卓越4.在中国,⾃然事物真正作为审美对象进⼊⼈的视野是在(B)A.先秦时期B.魏晋南北朝C.唐朝D.宋朝卓越⼈社5.中国晋宋时代提出“畅神说”的著名画家是(C)A.王维B.刘勰C.宗炳D.钟嵘6.认为⾃我的象征性实现会给⼈带来瞬间欣喜若狂如痴如醉的“⾼峰体验”的⼈本主义⼼理学家是(B)A.弗洛伊德B.马斯洛C.阿恩海姆D.克罗齐全国⼤学⽣交流社区3 w+7.20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A)A.⼈的启蒙和解放B.建⽴美育学科C.社会整合与⽂化认同D.以情动⼈,以理服⼈8.被称作现代中国“美育之⽗”的是(C)A.梁启超B.王国维C.蔡元培D.鲁迅1、作为形体构成的基本符号⽽具有重要审美价值的是(B)。

简述审美的主要特征

简述审美的主要特征

简述审美的主要特征审美是人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过程,也是人类精神文化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审美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观性审美是人的主观活动,它依赖于个体对美的主观感受和经验,这种感受是个性化的。

同样的一件事物或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和认识,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验、文化背景和心理素质都不尽相同。

二、客观性虽然审美是主观的,但美是客观存在的。

美的存在是在客观事物中展现出来的,这种物质、精神的美在作品创作中有所表现。

三、多元性审美是多元的,因为人们的审美经验和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因此同一物品在不同的人群以及群体中所产生的审美效果会不同,就会产生多种多样的审美审视和感受。

四、整体性审美是个整体性的过程,它不是对局部的欣赏和分析,而是对作品整体的认识和感受。

在审美过程中,人们要关注作品的总体效果,以及作品的内在联系和结构。

五、历史性审美是具有历史性的。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人们对美的认识和评价也有所不同。

因此,讨论美的问题时,需要考虑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

历史性也表现在当前审美契合度的不同,即时下的审美观念会随着时代和国家的发展而有所不同。

六、创造性审美也是具有创造性的。

艺术家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改造和表达,使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性和艺术性。

赏析者在欣赏过程中也可以有所创造,他们的想象、情感和认知等因素,可以使审美过程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审美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个人的审美素质是影响其品位、个人情感和嗜好习惯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审美的理解与掌握,不仅能提高个人品鉴力和审美眼界,同时也能有效提升文化素养。

简述审美的基本特征

简述审美的基本特征

简述审美的基本特征
审美的基本特征是主观性、多样性和变动性。

首先,审美具有主观性,即不同人对于美的感受和价值观念存在差异。

人们对于美的评判是基于个体的感受、文化背景、教育经历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同一物体或现象对不同人可能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因此审美是个体的主观体验。

其次,审美呈现出多样性。

由于人类的感官能力和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在感受美的时候会区别对待不同的审美元素,如颜色、形状、声音、空间、时间等。

同时,不同文化对于美的定义和追求也存在差异,因此审美多样性使得美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最后,审美具有变动性。

审美观念和审美趋势会随着时间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展。

历史上的美学理论和艺术风格相继兴起和消逝,反映了不同时代对美的追求的差异。

同时,新的科技和文化变革也会对审美观念产生影响,推动审美的发展和变化。

综上所述,审美具有主观性、多样性和变动性,这些基本特征使得审美成为一个富有个体和文化特色的体验和领域。

美学原理(4)

美学原理(4)

选择题、填空题1、鲍姆嘉通(美学之父)1735年《诗的哲学默想录》1750年《美学》2、费希纳提出“自下而上”的心理学经验美学模式。

(第一个明确确立美学的人是费希纳)3、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马克思提出来的。

4、形式美原则中最基本普遍的——对称与拼合5、充实之味美(优美)光辉之味大(崇高)这句话的美指的是——崇高、壮美6、什么东西包含自恋情绪、嘲讽、享乐——酷7、寓教于乐的第一个提出者——贺拉斯8、不属于美学学科性质的是——心理学学科9、审美心理要素:感觉、知觉、想象、情感、领悟P58①感觉:清辉玉臂寒=通感②知觉:“春风又绿江南岸(感光)”的绿是色采实感,知觉选择性p61③想象:接近想象、类比想象、对照想象。

接近想象:陆游《游园》:“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经是惊鸿照影来。

”类比想象:“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④情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情感的积极主动扩散、包容的运动性。

⑤领悟:顿悟10、形式美的构成要素:色、形、声、质、味11、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马克思提出来的。

12、古希腊的惨剧通常是——命运惨剧13、亚里士多德第一个根据儿童身心的自然发展顺序确定了教育年龄的分期:出生到7岁为第一期:;7至14岁(青春发育期)为第二期;发育期到21岁为第三期。

这种分期对于教育的意义在于,实施美育必须考虑到儿童和青少年的年龄特征。

14、夸美纽斯重视以绘画、音乐训练感觉、想象力、记忆力及相关的器官,特别重视以美育来发展学生的感觉。

“共通的感觉”。

15、席勒的《美育书简》正式提出“美育”概念,历史上第一部以美育为研究对象的理论著作,是美育理论形成独立体现的标志,被称为“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

把人性划分为两个部份:不变的人格和变动的状态。

人格相当于理性或者形式,状态相当于感性或者内容,第三种冲动:游戏冲动。

美育是人类实现自由的根本途径。

16、梁启超是中国最早引进西方美学并将其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结合起来的尝试者,也是近代中国美育思想的开启者,首次在中国提出趣味教育。

简述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一)

简述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一)

审美经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的一种感知和认知能力,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 多样性: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多样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审美对象,包括自然景观、艺术作品、建筑设计、音乐舞蹈等等。

而每种审美对象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因此人们的审美经验也是多种多样的。

这种多样性使得人们不断接触各种新的审美对象,并从中获得不同的审美体验和感受。

2. 主观性:审美经验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主观性。

每个人的审美经验是受其个人情感、文化背景、经验积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的,因此在面对同一审美对象时,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和评价。

这种主观性使得审美经验成为了一个个体化的、个人化的体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品味。

3. 情感性:审美经验还具有情感性的特征。

审美活动往往能够引起人们的美感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人产生愉悦、震撼、振奋等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种情感性的特征使得审美经验成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体验,能够给人带来愉悦和满足。

4. 可变性:审美经验还具有可变性的特征。

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品味随着个人成长、经历积累、文化交融等因素而不断发生变化。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下可能对同一审美对象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评价。

这种可变性使得审美经验成为了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也为人们不断开拓审美视野和提升审美情趣提供了可能。

5. 交互性:最后,审美经验具有交互性的特征。

审美经验不仅仅是一个人和审美对象之间的单向感知和认知,而是一个人与外界环境、其他人以及审美对象之间的交互过程。

人们在欣赏、评价、分享审美对象的过程中,会不断与他人交流互动,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审美经验。

综上所述,审美经验具有多样性、主观性、情感性、可变性和交互性等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使得审美经验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为人们不断提升审美情趣和享受审美乐趣提供了可能。

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不仅是我们认识和理解审美活动的重要依据,也为我们更好地开展审美活动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简述审美活动的特点

简述审美活动的特点

简述审美活动的特点题目审美活动有什么特点?答案解析第一,审美欣赏是超越性的。

第二,审美欣赏是想象性的。

第三,审美欣赏是情感性的。

第四,审美欣赏是个人性的。

在美学中,“美”通常在两类三种意义上被使用:即美的现象(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与的本质。

美的现象具体体现在审美客体(美的对象)与审美主体(美感)两个方面。

第一,美=美的对象,即审美对象,审美客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第二,美=美感,即审美愉悦,针对审美主体而言,审美主体只能是人(在生活中)或人格化的物(在艺术作品中)。

美和美感都属于美的现象层次,是一物两体:美是美感的物态化形式,美感是美的心灵化内容。

作对象观,我们把它称之为美;作主体观,我们把它称之为美感。

没有离开美的美感,也没有离开美感的美。

在观念上,我们可以把两者明确地区分开来,在实际上,二者则是心物共鸣体的一体两面。

美的对象和美感都只是可为人的感官所直觉把握的现象,美的本质则是经过人的心灵所理性把握的存在于所有审美现象中的美的本质。

关于美的本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表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态中。

①惊异:从日常生活中的跃出。

审美惊异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既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往。

②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

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③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

只有在审美中人才以完整的“我”与完整的世界直接相遇,人与世界之间的一切遮蔽、晦暗不明均被敞开,从而使主体进入一种光明无蔽的澄明之境,一种最高的生存状态。

美学历年真题考过的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1)

美学历年真题考过的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1)

美学(课程代码00037)历年真题考过的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一、名词解释2016年10月1.审美体验2.荒诞3.有趣味的形式4.虚静2016年4月1.审美情趣2.审美理解3.生物本能说4.美育的内涵2015.101.意象的结构2.劳动说3.审美形态的生成性4.艺术品的开放性2015.41.意象的生成2.“悟”3.巫术说4.席勒的《美育书简》2014.101.审美意识2.罗森克兰兹的《丑的美学》3.审美理解的多义性4.以道制欲2014.41.载道说2.化育3.优美4.审美距离说2013.71.再造性想象2.审美体验3.游戏说4.艺术的审美功能2013.41.集体无意识说2.审美教育3.审美活动无功利4.兴2012.71.审美趣味2.荒诞3.有意味的形式4.艺术敏感2012.41.喻象2.以美育代宗教说3.悟4.审美需要2011.71.审美形态2.无我之境3.有趣味的形式说4.崇高2010.71.审美形态2.劳动说3.对比联想4.灵感2010.41.有我之境2.审美体验3.空间艺术4.净化说2009.71.审美理想2.审美体验3.优美4.寓教于乐2009.41.审美趣味2.艺术品的他律性3.仿象4.趣味教育2008.71.有趣味的形式说2.寓教于乐3.审美形态4.审美体验2008.41.审美直观2.审美理想3.崇高4.美育代宗教说1.游戏说2.寓教于乐说3.艺术敏感4.审美意识2007.41.命运悲剧2.表现说3.贺拉斯的美育观4.美的问题的性质2006.71.心理距离说2.美感3.艺术的审美功能4.无我之境2006.41.悲剧性2.席勒的美育观3.有趣味的形式说4.审美个性2005.71.内在感官说3.美学思想4.灵感2005.41.观2.移情说3.埃斯特惕卡4.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2004.71.心理距离说2.山羊之歌3.生命的机械化4.游戏说5.《审美教育书简》2004.41.柏拉图的美育观2.美学思想3.审美态度4.艺术敏感2003.41.寓教于乐2.“上升的乖讹”与“下降的乖讹”3.无我之境4.美感欣赏活动2002.41.寓教于乐5.美学研究的对象3.生命的机械化4.集体无意识说浙江2012.71.丑2.畅神说3.载道说4.以道制欲浙江2010.71.虚静2.再造性想象意象的物态化3.审美情趣浙江2010.41.审美经验2.崇高3.模仿说4.意境浙江2009.7 1.艺术敏感3.移情说3.观4.模仿说浙江2009.41.审美需要2.审美距离3.符号说4.审美教育浙江2008.71.移情2.审美距离3.有意味的形式4.寓教于乐浙江2008.41.审美体验2.审美距离3.表现说4.灵感浙江2007.71.内在感官说2.崇高3.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4.无我之境浙江2003.7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突然荣耀说3.意象的物态化和物化4.美育5.埃斯特惕卡浙江2002.71.乖讹说2.意境3.期待视界4.美育二、简答题2016.101.简述意象的结构2.简述审美趣味的标准3.简述悲剧的特征4.简述艺术品的鉴赏过程5.简述蔡元培的美育观2016.41.简述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2.简述优美和崇高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3.简述柏拉图的美育观4.简述审美实践是一种人生实践5.简述艺术品的形式符号层2015.101.简析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2.简述意象与意境的区别3.简述艺术技巧与艺术形式的关系4.简述崇高与壮美的联系与区别5.简述席勒的美育思想在西方美育史上的意义2015.41.简述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主要特点2.简述艺术的审美功能3.简述审美惊异的主要特点4.简述艺术接受的主体性5.简述王国维的美育观2014.101.简述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的关系2.简述西方悲剧理论的主要发展过程3.简述想象力在审美对象的构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4.简述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联系5.简述美育的独特性2014.41.简述审美活动作为人生活动的独特之处2.简述审美感知的基本特征3.简述艺术的核心功能4.为什么不能把美育等同于人格教育5.简述悲剧的基本特征2013.71.简述审美经验具有非功利性的原因2.简述马克思的存在论的基本内容和特色3.简述生物本能说的缺点4.简述审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5.简述悲剧作为审美形态的主要特征2013.41.如何提高审美趣味2.简述艺术存在动态过程中的三个环节3.简析审美关系的内涵4.比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5.为什么不能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2012.71.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什么2.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与其人生实践的关系是怎样的?3.简述审美情感在审美想象中的作用4.简述喜剧的特征5.简述近现代美育思想的基本线索2012.41.简述美学学科形成的三个阶段2.简述意象的生成3.简述审美对象形式规律的多样统一性原则4.简述亚里士多德划分艺术形态的方法5.简述美育与审美活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011.71.简述喜剧的特点2.简述审美情感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想象的作用3.简述审美经验的特点4.简述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5.简述原始意识的特征1.简述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主要特点2.简述艺术接受的主体性3.美育与人格教育的关系4.简述艺术品的层次结构,并说明其内在关系5.简述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2010.71.自然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为审美对象?2.为什么美不能先于人而存在?3.在审美经验中情感与理智的关系是怎样的?4.简述审美活动的特殊性5.简述什么是意境以及意象与意境的区别2010.41.简述艺术意象的基本特征2.如何理解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3.简述作为审美活动中介的艺术品的基本特征4.美育的功能5.简述美学的研究方法2009.71.作为审美形态的荒诞具有什么样的特点?2.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有哪些?3.构成审美理解多义性的原因是什么?1.简述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作为精神存在的特征2.简述审美境界的性质、特点3.简述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4.简述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的区别5.简述感性形象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2008.71.简述审美感知的特点2.康德与博克在优美论上的区别3.简述意境与意象的区别4.如何理解审美活动中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统一? 2008.41.简述审美关系的特征2.简述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3.简述意象的物态化和物化4.悲剧的基本特征5.美育的基本特点2007.71.简述人的感觉能够产生美感的原因2.简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3.简述喜剧性的笑的基本特征2007.41.如何理解美学研究方法的多层次性特点?2.简评郎吉诺斯的崇高观3.简述美育与德育的区别与联系4.简述形式因素在美感中所起的重要中介作用5.艺术的接受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2006.71.简述审美活动中会产生通感现象的原因2.简述先当代西方的一些美学家反对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原因3.简述美育转移人的心理气质和精神面貌的途径2006.41.为什么说艺术应当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2.艺术意象有何基本特征3.简述生活丑与艺术美的关系4.简述艺术功能的多元性5.简述探讨审美欣赏活动心理特征困难的原因2005.71.简述意境与意象的区别2.简述美育的特点3.简述优美的特征2005.41.简析现当代,西方的一些美学家反对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主要原因2.简述欣赏者在艺术接受中对艺术的重建过程3.为什么应当把审美关系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2004.71.简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2.为什么说美是自由的形象3.艺术品与非艺术品有何区别与联系4.美育的基本特性2004.41.简述艺术的存在方式2.简述美感与美的关系3.简述黑格尔的崇高观2003.41.简述美育的特点2.简述“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3.简述罗丹的雕塑“欧米哀尔”“丑得如此精致”的原因2002.41.为什么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符号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2.简述喜剧性的效果3.简述美育与体育的区别与联系浙江2012.71.简要说明马克思实践观的基本特征5.简述悲剧的基本特征3.简述审美感知的基本特征4.简要说明意象的物态化和物化5.简述美育和艺术教育的关系浙江2010.71.简述美学研究的方法2.简述优美的特征3.审美趣味的特征和健康标准4.简述什么是意境以及意象与意境的区别5.简述王国维的美育观浙江2010.41.美学学科孕育与形成中经历了哪些阶段2.如何理解审美活动中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统一?3.简要评述席勒的美育思想浙江2009.71.作为审美形态的荒诞具有什么样的特点?2.简要评述席勒的美育思想3.如何理解审美活动中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统一?4.简要说明美学学科孕育和形成的三个阶段浙江2009.41.简述审美感知的特点2.简述审美对象的特点3.简述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的原因4.简述巫术活动对审美的原始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因5.简述人变为“非人”的真实含义浙江2008.71.审美活动在思维方式上不同于科学认识、道德判断活动的特点是什么?2.荒诞作为现代审美形态有哪些基本特点?3.(通常意义上的)艺术品是什么性质的物品?4.为什么说“趣味无可争辩”是十分有害的?浙江2008.41.审美活动在思维方式上不同于科学认识、道德判断活动的特点是什么?2.作为审美形态的喜剧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意象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浙江2007.71.简述艺术的存在方式2.简述意境与意象的区别3.简述美育转移人的心理气质和精神面貌的途径4.简述抽象性在审美活动中的意义浙江2003.71.试简评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这一命题2.试述丑的审美价值3.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何区别?4.为什么说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最重要方式?浙江2002.71.简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2.美感中的直觉有哪些特征?3.什么是意象的物态化和物化?4.简述美育与智育的区别与联系三、论述题2016.101.结合具体事例,论述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简述艺术的审美特性表现的主要方面

简述艺术的审美特性表现的主要方面

简述艺术的审美特性表现的主要方面美是人类以及其他动物在自然界的极精美的审美体验的表现,艺术是以审美的方式来表达的,而审美表现的主要方面也有特定的特征与规律,此次以《简述艺术的审美特性表的主要方面》为题,就审美表现的不同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从具体形式上来看,艺术表现的主要形式有绘画、雕塑、文学、音乐、电影、舞蹈、戏剧、篆刻、建筑等,而审美的表现的主要方面,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如:空间、结构、文本、节奏、尺度、对比等。

其次,从抽象意义上来看,审美的表现的主要方面,包括秩序感、统一性、美感、情感意义等。

秩序感指的是通过客观关系来造成的审美效果,其中包含音律、色彩分配、格局设计等。

统一性则指的是作品的组成部分形成一个完整、浑然天成的整体;美感则指的是作品中对事物美的审美思考;情感意义则指的是作品传达的心灵的情感与意义的传递。

此外,艺术表现的审美特性,还包括视觉创作、审美现象、审美理论、文创产品等,是审美中最为重要且典型的表现方面。

视觉创作包括对作品的视觉构思、视觉技巧、视觉设计等;审美现象指的是客观存在的审美感受;审美理论指的是根据艺术及其产生表现的原理,理解作品之间的联系及其审美价值;文创产品是指可以使人们更好的理解审美表现的产品。

最后,审美还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中还包括形式、内容、运动、感觉等,艺术的审美特性是根据审美理论和审美现象,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给人的美的审美享受。

审美运用空间、结构、文本、节奏、尺度、对比等各种审美表现方式,表达审美形式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审美表现成为艺术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总之,艺术的审美特性表现,是将审美理论和审美现象融合在抽象意义上,利用具体形式如绘画、雕塑、文学、音乐、电影、舞蹈、戏剧、篆刻、建筑等,以及视觉创作、审美理论、文创产品等,表达出审美的秩序感、统一性、美感、情感意义等,从而使审美表现成为艺术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A. 艺术作品B. 艺术创作C. 审美体验D. 艺术批评2.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黑格尔D. 康德3. 以下哪项不是审美的三个基本要素?A. 审美主体B. 审美对象C. 审美标准D. 审美情感4. 艺术创作中的“灵感”通常是指:A. 创作者的突发奇想B. 创作者对现实的直接反映C. 创作者对现实的间接反映D. 创作者对现实的深刻理解5. 以下哪种艺术形式不属于视觉艺术?A. 绘画C. 音乐D. 摄影6.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是:A. 完全独立B. 相互影响C. 艺术高于生活D. 生活高于艺术7. 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关系是:A. 完全相同B. 形式美高于内容美C. 内容美高于形式美D. 形式与内容相互依存8. 以下哪种理论认为艺术是模仿自然?A. 表现主义B. 抽象主义C. 现实主义D. 超现实主义9. 审美疲劳是指:A. 审美过程中的厌倦感B. 审美过程中的兴奋感C. 审美过程中的满足感D. 审美过程中的好奇感10. 以下哪种艺术形式不属于时间艺术?A. 电影B. 戏剧D. 舞蹈答案:1. A2. C3. C4. A5. C6. B7. D8. C9. A10. 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审美体验的特点。

2. 解释“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区别。

3. 描述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灵感如何产生。

答案:1. 审美体验的特点包括主观性、情感性、直觉性和创造性。

审美体验是个体对美的感受和认识过程,它依赖于个体的主观感受,与个人的情感密切相关,往往是直观的而非逻辑推理的,并且具有创造性,能够激发个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形式美”指的是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如线条、色彩、节奏等给人带来的美感。

而“内容美”则是指艺术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情感等内在要素。

两者的区别在于形式美更注重艺术作品的外在表现,而内容美更关注艺术作品的内在意义。

简述审美趣味的基本特征

简述审美趣味的基本特征

简述审美趣味的基本特征
审美趣味是指人们对于艺术、美学和审美对象感受到的乐趣和喜好。

其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1. 主观性:审美趣味是个人主观感受的体现,不同人对于同样的艺术作品可能产生不同的喜好和评价。

2. 多元性:审美趣味是多样化的,涵盖了各种艺术形式和样式,如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

3. 鉴赏性:审美趣味需要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和知识储备,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观察和理解,从中获取乐趣。

4. 可塑性:审美趣味可以受到环境、文化和个人经历的影响而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发生变化。

5. 独立性:审美趣味可以与实用和功利的目的分离,纯粹为了享受美感而存在,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

6. 情感性:审美趣味与情感密切相关,艺术作品可以通过触发人们的情感而产生共鸣和喜爱。

总之,审美趣味是个人对于艺术作品及其表现形式的喜好和乐趣,具有主观性、多元性、鉴赏性、可塑性、独立性和情感性等基本特征。

简述审美体验的基本特征

简述审美体验的基本特征

简述审美体验的基本特征审美体验是人们在生活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和快乐,它源于审美对象本身及其与人的生命状态的同构,因而显得十分自由和广阔。

这样一种心理过程,是不能用语言来说明的。

审美体验是一种直接、瞬间的生命体验,是对审美对象独特性的亲切感受,是创造性的精神生活与审美对象相互交融所产生的一种纯粹、活泼的、快感式的愉悦。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生命快感”,即在对象与自己生命共在一体的状态下产生的,由于生命活力的激发而呈现出来的那种兴奋状态。

这种愉快或者是轻微的、暂时的,或者是强烈的、深刻的,甚至是终身难忘的。

审美体验有三个基本特征:它首先是具有不确定性、自由性和生成性,审美体验是由审美主体生命自由奔放的个性特征与作为审美对象的审美客体本身的特征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审美观照活动的结果。

审美体验作为一种生命活动和创造活动,完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不是单一地在物质中展开的,而是表现为对审美客体和对象化的自然物的整体的体悟,或者称之为整体的艺术把握。

从审美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程度看,它又具有明确性和具体性,即主体在感知和判断时必须清晰地意识到客体的存在和价值,它既不允许模糊、不确定,更不允许随意、任意,对美的感受和体验总是以审美客体作为思维的出发点。

审美体验是在无拘无束的自由联想和自由想象中进行的,它没有特定的目标、标准,没有固定的程序和步骤,只要认为美就足够了。

在感知和判断时的自由联想和自由想象正是创造性的思维最突出的特点,它使人类的灵魂变成了思想的精灵。

审美体验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主体按照自己的情趣与愿望对美的内涵进行再创造。

因此,对审美体验的理解,必须与哲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联系起来,应当着眼于那些充满了丰富想象的诗的境界。

审美体验是不完全指向功利性目的的,在追求自由的同时并不放弃获取功利的可能性,它给予了每个人都平等的机会,使人们能够选择和控制自己的审美情趣,这就使审美体验有别于生活中的其他的情感体验。

简述审美趣味的基本特征

简述审美趣味的基本特征

简述审美趣味的基本特征
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它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感受和追求。

以下是审美趣味的基本特征:
1、个性差异:审美趣味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因为每个人的审美感知、艺术素养、生活经历等因素都不同,导致对美的理解和追求也不同。

2、主观爱好和倾向:审美趣味通过个人的主观爱好和倾向表现出来,它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喜好和选择。

这种主观性也意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会受到个人情感、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直觉性:审美趣味具有直觉性,人们在评价一个事物是否美时,往往只需要一眼就能做出判断。

这种直觉性是建立在个人经验和感知基础上的。

4、情感性:审美活动是一种情感活动,人们在鉴赏美好事物时,会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反应。

审美趣味正是这种情感的体现,它影响着人们的审美选择和评价。

5、时代性和群体性:人们的审美趣味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受到社会、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同时,同一时代的人们也会形成相似的审美趣味,表现出群体性特征。

6、内在和外在的统一:审美趣味是内在能力和外在表现的综合体现。

个人的审美知觉、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创造力等内在因
素共同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趣味。

同时,这些内在因素也会通过个人的兴趣、品位、艺术修养等外在表现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审美体验的基本特征
审美体验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获得的审美享受和心灵陶冶,是美感在人脑中的积淀。

美感既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形式,又是审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审美体验的心理基础。

审美体验由主体、客体、对象三要素构成,这是审美体验的最一般的形态。

主体指的是审美活动中的欣赏者。

他可能是实际的欣赏者,如欣赏演唱或欣赏舞蹈、戏剧等艺术作品;也可能是一般的鉴赏者,
如欣赏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作品。

审美体验活动中的每一个具体阶段都有其独立的主体。

客体指的是欣赏者以审美的方式与审美对象发生关系时所处的相互关系,是指审美活动的主客体之间的实际状况。

审美体验的客体主要是艺术作品中的视觉形象,包括艺术语言本身。

审美体验的对象是审美活动的主客体之间关系的物质载体,即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

审美体验的主客体和对象三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特定的关系。

审美体验是一种精神活动,但它的结果不仅是对艺术作品产生了感觉,而且还在主体与对象之间进行了直接的、充分的交流,从而达到一种高度自由的精神境界,这就是所谓的“自由联想”。

根据以上的阐述,我们认为审美体验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审美体验是在审美活动中进行的。

审美体验虽然离不开审美活动,但是二者又不尽相同。

审美活动主要是由审美主体参加的一种精神活动,它具有自由性、独立性、创造性的特点。

审美体验则主要是审美主体借助于各种媒介和工具在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中实现的一种精神
活动,它具有被动性、依赖性、从属性、模仿性的特点。

这是因为审
美活动必须借助于审美媒介和工具才能进行,审美体验却无需任何介质,它只需要有美的感受能力的人就可以直接进行。

第二,审美体验的对象是一种艺术形象。

这种艺术形象来源于艺术家的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是艺术家经过高度集中和概括、集中和升华了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是人化的自然或社会。

第三,审美体验是一种充满美感的精神活动。

1、审美体验不同于人类的感知活动,也不同于逻辑思维活动。

2、审美体验的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审美交流是一种非强制性的交流,是完全自愿的。

3、审美体验是以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心理沟通为主要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