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选修课论文(河工大)

合集下载

大学微观经济学论文

大学微观经济学论文

大学微观经济学论文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微观经济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大学微观经济学论文篇1浅谈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摘要:《微观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以启发式教学作为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研究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对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启发式教学理念,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提问式教学、推论式教学、参与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几种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一、微观经济学教学现状微观经济学作为专门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稀缺资源有效配置的一门学科,成为各高校经济类和管理类本科生、硕士生的必修课。

它是各门经济学科的基础课,其理论方法贯穿运用在各门课程中。

微观经济学是最难学的课程之一。

微观经济学通过抽象的模型描述具体的经济现象,很多时候用数学曲线描述变量的变化规律,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其要表达的内容,而现在大多数高校都是基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以“讲解为主,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其弊端显而易见,所以微观经济学教学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好《微观经济学》尤其重要。

但是,《微观经济学》的讲授不能是知识的简单灌输和死记硬背,学生仅仅孤立、零碎地知道了《微观经济学》的各个理论,就可能会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的确有很多学生,被引导到一个死的知识堆中,如果问其各个部分的理论是什么,其回答得头头是道,但一旦拿一个具体的经济现象让其用所学的理论进行解释,就不知所云了。

其结果是培养了许多非常努力的学生,可是他们的知识是片面的、支离破碎的,而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越来越倾向于僵化。

因而,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真正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至关重要,而要使学生“真正掌握”,首先应让学生清楚《微观经济学》本身不是教条,而是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结论性的基本原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原理的形成思路和过程,也就是其思想方法、思维过程,这也是经济学原理形成的科学路径。

微观经济学课题论文3600字_微观经济学课题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微观经济学课题论文3600字_微观经济学课题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微观经济学课题论文3600字_微观经济学课题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微观经济学课题论文3500字(一):性别差异、微积分与初级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论文摘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考察初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学生性别差异,以及微积分知识对初级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影响。

回归结果表明,学生在初级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表现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的表现显著优于男生。

微积分知识对初级微观经济学期末总评成绩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

此外,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越高,总评成绩越高;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越高,期末总评成绩就越高。

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学生、教师、学校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性别差异;微积分;初级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初级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入门课程。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初级微观经济学课程。

学生在初级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表现将影响其经济学相关课程、专业或职业的选择。

面对越来越多女生选择经济管理等文科专业的现状[1][2],学生在初级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表现是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成为教育界的重要话题。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把微积分知识看作是初级微观经济学学习的主要难点,特别是那些高中阶段选修文科的学生,对初级微观经济学课程容易产生抗拒心理。

不少任课老师也认为,学生微积分知识的不足,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为此,华南农业大学一度调整了初级微观经济学的上课时间,由大一的第一学期调整为第二学期,目的是让学生在第一学期修完高等数学课程,掌握一定的微积分知识再上初级微观经济学。

那么其效果如何呢?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初级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学生性别差异,以及微积分知识对初级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影响。

一、文献综述大量的研究表明,女生在经济学课程上的表现不如男生[3]。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虽然美国女性大学生迅速增加,并超过了男性大学生,但在男性占优势的传统课程上,比如经济学,女性的表现仍不如男性[4]。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大学生中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选修经济学,而且男性在经济学课程中的表现要优于女性[5]。

微观经济学结课论文(正文)

微观经济学结课论文(正文)

微观经济学结课论文(正文)微观经济学结课论文摘要: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以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性质原因的研究》为标志。

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微观经济学是一个严格的演绎逻辑体系。

演绎逻辑的好处是只要给定前提假设,其结论的正确性就一定得到保证。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它对人类行为的目的与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强调了资源的稀缺与选择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诸如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等。

微观经济学中,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相互影响构造出了市场的均衡状态,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分别是以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分析作为依据的。

关键词:消费曲线;需求与供给;消费对象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以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性质原因的研究》为标志,至今已经有231年的历史了。

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已的,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为追求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但每个人都不能独立生存,通过分工使交换成为可能,并接受“看不见的手”的约束,实际这种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抽象描述就是经济学范式研究的对象逻辑,因此,在此观念范式层提供的逻辑空间上,亚当·斯密提出了货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工资、利润等经济范畴,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规则范式。

斯密反对重商主义政策,主张放任自由政策,取消限制经济自由的种种障碍,建立起合乎规律的“自然秩序”,使每个人追求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协调起来,最终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

这些促使财富增长的主张,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操作范式。

当然以观念范式为基础,还可演绎出更多的定理,从而使其理论更加完善。

微观经济学是一个严格的演绎逻辑体系。

演绎逻辑的好处是只要给定前提假设,其结论的正确性就一定得到保证。

它从反映人类偏好的最简单的5条公理出发,描述出人类偏好的效用函数,即无差异曲线,从而决定了人类经济行为中至关重要的主观交换比率,即边际效用替代率。

微观经济学论文

微观经济学论文

微观经济学论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微观经济学的原理无处不在,从我们购买一杯咖啡的决策,到企业制定生产计划和定价策略,都受到微观经济学规律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包括消费者、生产者以及市场的相互作用。

消费者行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关键领域。

消费者在面对有限的收入和众多的商品选择时,会根据自身的偏好和预算约束来做出决策,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例如,当我们决定购买一件衣服时,会考虑价格、质量、款式等因素。

如果一件衣服价格过高,超出了我们的预算,或者质量和款式不符合我们的期望,我们可能就会选择放弃购买,转而寻找其他更符合我们需求和预算的商品。

这种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可以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解释。

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少。

所以,消费者不会无限制地购买同一种商品,而是会在不同的商品之间进行选择和平衡,以达到总体效用的最大化。

生产者行为也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企业作为生产者,其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在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技术的选择以及产量和价格的确定等方面做出决策。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面临着成本约束,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通过对成本和收益的分析,企业可以确定最优的生产规模和产量。

例如,如果市场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增加,企业会考虑扩大生产规模,以增加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但同时,企业也需要考虑扩大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如雇佣更多的工人、购买更多的原材料等。

只有当增加的收益大于增加的成本时,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才是有利可图的。

市场结构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市场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等不同的结构类型。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产品同质,信息完全,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

在这种市场结构下,企业只能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来获取利润。

而在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生产者,具有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

微观经济学论文

微观经济学论文

微观经济学论文微观经济学论文经济论文是对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做出的的结论性总结。

撰写经济论文目的在于,在经济学、金融、证券、贸易等相关理论指导下,从宏观和微观的两个角度,分别对社会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公司企业的典型案例等加以深入分析,继而得出理性的结论,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解决方案,不断扩充经济领域的学术理论,扩大经济学研究范围和领域,可以学以致用,去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更重要的是,撰写经济论文可以使作者开拓思路,提高认识水平,论文将体现出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

同时,一篇优秀的经济论文还可以使作者的学术成果、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点得以展示和传播,与经济学界同仁、广大读者互相借鉴,有助于扩大作者的知名度以及在业界、学术界的影响力。

1,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研究(以江苏地区为例) 一、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界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就出现了合作化的态势,且随着时代的推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变化。

这个变化过程大致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家庭承包制五个阶段。

从农业互助组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化程度越来越高,到了高级农业合作社,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业合作组织,而有了“国家的集体所有制”的成分,人民公社则是典型的“国家的集体所有制”,不适宜用源自西方的“合作经济理论”来加以分析。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指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农村出现的各种新型的农业合作经济形式,据农业部的调查显示,我国农村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至2003年总数已达140万个,其中具有一定规模、运行基本规范的有14万个,基本覆盖了农村生产的方方面面。

2003年12月十届人大会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列入了立法规范。

随着相关法律的出台,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将在更加规范的框架内蓬勃发展。

目前,学界和政府部门对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最广义的理解,包括了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以及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二是较广义的理解,包括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三是狭义理解,仅指各种类型的专业农业合作社,并且把农业合作社界定为“同类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自愿联合起来,维护和发展成员利益、自主经营、自我服务、自负盈亏的合作经济组织。

微观经济学论文

微观经济学论文

一:微观经济学内容小结:本学期,学习了经济学的一些相关知识,主要是微观经济学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对经济学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满足;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

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首先,明白了它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它的对象就是单一的个体。

这涉及三个基本问题:第一,生产什么,人们必须做出抉择:用多少资源生产某一种产品,用多少资源生产其他的产品;第二,怎么生产,不同的生产方法和资源组合是可以相互代替的,同样的产品可以有不同的资源组合;第三为谁生产,产品如何在人们之间进行分配,根据什么原则,采用什么机制进行分配,等等。

而它的重点是企业行为的研究,注重企业利润最大化行为分析和市场类型的分析。

微观经济学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

所以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供给和收入分配。

同时,它还关心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

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一个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换往往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被认为是帕累托有效的。

其次,它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微观经济学》教学实践与思考论文

《微观经济学》教学实践与思考论文

《微观经济学》教学实践与思考论文•相关推荐《微观经济学》教学实践与思考论文《微观经济学》是高等院校财经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由于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现实条件等各种因素,学生们普遍反映这门课程的学习难度大,笔者在此对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并提出了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运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想法。

《微观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各专业的核心主干课与专业基础课之一,这门课程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各个经济主体如何将其稀缺的经济资源分配在各种不同的用途中以取得最大利益,并以此说明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和效率。

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丰富且相对抽象,同时又以较多的数学计算和推导为基础,结合模型、图形和高等数学方法,学生普遍觉得难度较大。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将《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课程体系、重点难点等的理解和把握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同时,笔者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将热点问题作为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丰富了授课方式和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锻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取得了较好地效果。

在此,笔者结合《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以及自己讲授微观经济学的实践谈点体会,希望能与有关教师交流探讨,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1 《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微观经济学》课程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它既不同于农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应用经济学课程,也不同于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学课程。

作为理论经济学课程之一,微观经济学揭示了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行业和市场是怎样运作和演变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以及它们怎样受政府政策的影响等等。

《微观经济学》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有关微观经济学论文

有关微观经济学论文

有关微观经济学论文微观经济学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图形、基本理论的教授,使学生对市场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微观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微观经济学论文范文一: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思考[摘要]微观经济学作为地方财经类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在经济新常态下,其教学应该结合地方院校转型思路进行改革,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

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授课方法单一等问题,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明确课程目标层次,增强实践教学。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实验教学一、引言我国经济正处在以新常态为特征的新阶段,经济结构面临着重大转型,在此背景下,经济学教育也处在关键性的转折时期。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培养面向市场并为市场服务的人才是经济学教育的最终目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经济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且更加多元化。

地方财经类院校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过程中,应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特色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性人才。

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从长期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经济社会的适应能力,提高其二次就业能力。

但在短期内,却不能直接影响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初次就业率,给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都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传统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为重,学生接受了大量的专业知识,但常常缺乏思考和创新能力。

微观经济学作为基础课程,经历上百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内容广泛、前沿性强的一门学科。

随着社会经济实践的不断发展,微观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也应当不断革新,以适应社会多元化的需求。

国外在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教学中,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从案例研究的角度进行探索,提出了构念效度、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和信度等概念。

关于微观经济学的论文

关于微观经济学的论文

关于微观经济学的论文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家庭和公司决策行为以及市场机制运作的学科。

通过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价格形成、资源配置、竞争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需求与供给、生产成本、利润最大化、市场竞争等方面展开对微观经济学的探讨。

通过对这些主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个体和公司在市场经济中的行为和决策逻辑。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市场机制运作中的优化方式,以期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所裨益。

此外,微观经济学也涉及了市场结构的研究,例如垄断、寡头垄断、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等。

这些市场结构对于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都有重要影响,而微观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分析这些市场结构的工具和框架。

除此之外,微观经济学也包括了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的研究,例如边际效用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等。

这些理论对于解释个体和企业的决策行为非常重要,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市场运作机制的理论基础。

总之,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通过对个体、家庭和公司的行为决策以及市场机制运作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

在实际应用中,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也为企业经营和政府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此外,微观经济学还涉及了资本市场、劳动市场等方面的研究,包括资本配置效率、薪酬决定和劳动力供求等内容。

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个体在不同市场中的行为,也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也为企业战略制定和市场营销提供了理论支持,使企业能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从而制定更有效的经营策略。

总之,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个体、家庭和企业的决策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市场机制运作的视角。

通过对微观经济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机制,从而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3000字微观经济学论文

3000字微观经济学论文

3000字微观经济学论文通常微观经济学上的创始人被认为是亚当·斯密。

自其以后,微观经济学有了十足的进展,至19世纪30年代,已经建立起微观众经济学体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微观经济学如马歇尔预言般达到高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微观经济学有了更大突破,其中显著代表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诸多成就。

从微观众经济学理论出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理论在管理经济学上挑战完全理性假设,公共经济学上进行理论突破,管制经济学上开辟实证研究,劳动经济学上进行理论修正与补充,福利经济学上深化不断。

诺贝尔经济学奖从1969年开始,已有47年历史。

通过分析微观经济学研究领域,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理论成果上看有微观经济学理论的进步、研究领域的变化和研究方法的应用,发展趋势更加综合、多元、交叉。

一、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微观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微观经济学在诺贝尔经济学奖中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应用创新。

一是一般均衡理论应用。

作为数理经济学的一种重要创新,其从公理化角度研究经济系统整体均衡的稳定性、有效性、存在性,被当作西方主流经济学,其基本方法在微观与宏观经济学中都应用广泛。

一般均衡体系由萨缪尔森提出,使其成为统一处理各种经济问题的一般方法,希克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动态一般均衡理论建立,并将规模报酬因素引入,结合起资本与投资理论。

二是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应用。

约翰·福布斯·纳— 1 —什通过不动点定理,使均衡点的存在得到证明,奠定了博弈论一般化的基础,海萨尼对不完全信息博弈领域进行了新的开辟,让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得到发展,维克里与莫里斯开创了不对性信息条件经济激励理论研究,并成为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基石。

三是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应用。

通常资源配置的完成依靠价格体系的调整,康托罗维奇首次提出解乘数法,在资源最优配置问题中引入线性规划方法,将定性研究发展到现实计量阶段,赫克曼与麦克法登则建立了微观计量经济学理论,使统计方法与经济学理论相结合,在个人、家庭、企业统计分析应用中广泛,使经济信息在反映社会本质上更深刻。

关于微观经济学的论文

关于微观经济学的论文

关于微观经济学的论文微观经济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

微观经济学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图形、基本理论的教授,使学生对市场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关于微观经济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微观经济学的论文范文一:《微观经济学》论文第一章:经济学导论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是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而西方经济学就是要找到最大限度缓解这对矛盾的方法。

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是说明人的欲望或需要是无穷的。

欲望是指人们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感觉。

根据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解释,人的欲望或需要可以分成五个层次,它们由低到高分别是: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和保障需要;社会需要(如爱情、归属感等);被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从欲望或需要的层次来考察,较低层次的欲望或需要一旦相对地得到满足,人们就会产生高一个层次的欲望或需要。

资源的有限性,是说明针对人类的欲望而言,用来生产物品满足人类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

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可分为自由取用物品(free goods)和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两种。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需求的定义: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和一定的条件下,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即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价格一数量”组合关系。

根据定义,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就不能算作需求。

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因此,构成需求有两个条件:①有购买欲望;②有购买能力。

例如,某个城镇有10万户居民,居民对电冰箱的需要量是每户一台,但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只有1/10的居民对电冰箱有支付能力,这样,该城市对电冰箱的有效需求就是1万台。

需求包括个别需求和市场需求。

个别需求是指单个消费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有能力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指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总和。

大学微观经济学论文2900字_大学微观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大学微观经济学论文2900字_大学微观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大学微观经济学论文2900字_大学微观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大学微观经济学论文2900字(一):应用技术大学《微观经济学》考核方式改革设计论文摘要:《微观经济学》是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往的考核方式都是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并不能体现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以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且期末一张试卷决定性的方式也有其不足之处,在对其传统考核方式的特点进行分析后,指出其不足。

针对不足之处,在应用技术型指引下尝试改革其考核方式,由期末考试改为分阶段按项目给成绩,将成绩体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及时考核学生对每一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微观经济学;考核方式;改革一、引言2013年,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和“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由以应用技术大学类型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院校(简称应用技术大学)等单位发起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

联盟各成员定位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和行业,密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支撑。

笔者所在学校是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理事之一,为了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微观经济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大一新生入学后非常重要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传统考核方式及存在的问题传统考核方式是以综合成绩作为学生的最终成绩,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项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这种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如下:1.平时成绩比较主观平时成绩主要是学生的课堂提问及讨论情况、出勤情况以及作业书写情况等方面构成,涉及到学生的多方面表现,每个方面没有具体的占比以及细化的考核指标,这样就使得平时成绩在考核时存在主观性过大的情况,取决于教师日常的课堂控制情况,了解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的书写情况以及出勤情况。

微观经济学论文

微观经济学论文

读研的机会成本课程:微观经济学班级:姓名:座号:我是大二的学生,即将面临读研与就业的抉择,在上过了微观经济学的课程后,我想谈谈自己对读研的机会成本的认识。

从总体上说,现在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是增长的,但是对于我们学生而言,需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在教育上的投入产出。

因为毕竟本科毕业后上三年研究生,它可能是我们人生中最黄金的一段时间,如果我们不把这个时间放在研究生的学习上,出去工作了,积累了两三年的工作经验,也许也会很有帮助。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分析自己读研的机会成本。

有人说:这个社会是一个占位子的社会,也许你本科毕业的时候刚好有一个位子,你去了就占上了,三年以后你读完研究生,虽然你是硕士学历,但这个单位已经饱和了。

我觉得这个也许是读研最大的机会成本。

如果本科毕业时我们有一个不错的工作前景,还是要好好考虑的。

从经济成本来看,我们每读一个更高的学位,所需要的成本(包括时间,金钱,还有其他一些复杂的成本)都会加倍。

其实很简单理解,你年纪越大,时间对你来说也显的更加宝贵,你可以用来赚钱的工作时间也越来越少。

换句话说,也就是你的收益率会比本科毕业的学生减一半。

读研在支付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谈经济成本,必须与经济收益结合起来,抛开机会收益单单谈机会成本毫无意义。

因为成本大小是相对收益来讲的。

有研究认为一个应届大学生考研费一般在2000-4000元,再加上三年的误工费等有近万元,并且考的次数越多,经济成本也越大。

其次,从时间成本来看,我认为读研在投入时间成本的过程中可能要错过很多发展机会。

再有,从心理成本来看,我认为考研那段时间人几乎成了读书机器,来自社会、家庭及自身的压力很大,造成心理成本投入太大。

读研还有一个比较大的机会成本,读研究生,知识要比本科更精,更集中到某一个专业领域,因此就业面就越窄。

此外读完研究生期望值也会更高,你会觉得自己是研究生了,如果再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自己的书就白读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本科生有一个很大的优势,他就像一个“原材料”,干什么都能接受,而且上手很快。

微观经济学课程体系建设与思考论文

微观经济学课程体系建设与思考论文

微观经济学课程体系建设与思考论文一、山西工商学院学生现状的分析(一)学习态度方面。

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抽象性极强的学科,大量的模型都存在假设前提,比如: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前提就是“经济人”假设,在讲到寡头市场古诺模型时,它的一个假设前提是“成本为零”,这与现实生活是极其不相符的,这些与现实生活脱离的假设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同时,由于学校学生基础不扎实,在理性思维环节存在着欠缺。

微观经济学这门课一般在大一的下半学期开设,由于学生还没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的社会经验,这就使得学生学习起来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特点就是用大量的数学模型来解释经济学知识,这对于数学知识薄弱的学生提出了挑战。

大多学生对各个章节中的数学模型的建立,通过图形分析经济问题等方面提出了较多的问题。

(二)学习兴趣方面。

大多数学生表示对微观经济学的兴趣程度一般,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的学习只停留在课堂,多数学生表示,不会主动学习和参阅有关微观经济学的相关书籍。

(三)学习目标方面。

在调查中显示,大部分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的理由是找工作时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帮助很大,在考研时微观经济学很有用。

以此可以看出,学校学生选择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功利性很强,并不是单纯想多了解微观经济的理论知识,并以此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四)学习方式方面。

学校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课堂学习,而课外的其他教材、报刊涉及较少。

除了上课与老师做一定的互动以外,课下与老师的沟通交流较少。

通过分析图书馆提供的借阅数据,学校学生对经济学等相关书籍的借阅量、电子资源的下载量都比较少。

(五)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方面。

大多数学生表示比较困难和很难。

微观经济学的内容涵盖面非常广泛。

比如:在高鸿业版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就包括了消费者理论、生产轮、成本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博弈论、福利经济学等内容,这对于学生全面掌握该本书籍增加了难度。

微观经济学导论论文3800字_微观经济学导论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微观经济学导论论文3800字_微观经济学导论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微观经济学导论论文3800字_微观经济学导论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微观经济学导论论文3800字(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研究论文摘要: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以及现代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产生划分的四个阶段,只有确定了此项内容才能对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与分析。

本文简述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形成环节,并就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主要区别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形成;区别;联系西方经济学自凯恩斯起就被分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

微观经济学致力于通过对单个单位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在其所产生的经济行为的基础上阐述价格机制的本质,思考怎样解决一直以来社会上存在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宏观经济学与其不同之处则在于,宏观经济学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社会经济的研究中,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从国家角度对社会经济进行管理的理论,并需要采取合适的经济政策用以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帮助解决存在已久的由于不同利益矛盾而影响社会稳定性的问题。

从微观经济学角度来看,经济学致力于对资源配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而从宏观经济学角度看,经济学又是对资源利用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因此,怎样选择合适的方式保证配置的合理性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就成为人们努力的方向,这也是现代经济学想要找寻的研究答案。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形成1.1重商主义重商主义在15世纪产生,于17世纪结束。

重商主义在马克思看来,是探讨现代生产方式与发展理论的最早探究行为的成果。

但受时代、地域等条件的限制,重商主义的诸多研究者均将研究范围局限于流通领域,所包含的内容也大多数为政策主张,并没有在不断进行深入研究的相关过程中获得具有完整性与实际应用价值的体系。

因此,重商主义也只能将其看作是最早的经济学阶段。

1.2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最早起源于17世纪中期,是19世纪70年代前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浅析高校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论文

浅析高校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论文

浅析高校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论文浅析高校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论文微观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微观经济学学得是否好将直接影响到后继课程的学习效果。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提不起兴趣。

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好这门课程,要选用合适的教材,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许多专业课程的掌握程度,在多年的微观经济学课程讲授中,笔者深切感受到该门课程对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但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学生在学习微观经济学课程中认为其理论太抽象,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对该门学科产生厌烦情绪。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影响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1.1 从课程设置来讲微观经济学理论比较抽象,它侧重于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的教学,并且内容与数学结合。

但是高校微观经济学一般是在大一下学期开设,部分专业在大二上学期开设。

笔者在从事教学活动中发现,对于大一下学期开设微观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讲到微观经济学一些结论的数学方法推导,运用微积分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总是滞后于微观经济学的教学。

所以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的知识的时候,认为自己数学还没有学到这些知识,所以不愿意去学习;对于大二上学期开设这门课程的专业来说,学生不能把微积分知识和微观经济学知识很好地结合到一起。

例如讲到边际分析的时候,如边际效用、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替代率等等,这些概念都是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边际分析,数学上讲就是导数,授课时往往仅仅给出求导的公式,没有一个很好的经济意义上的理解,学生总是不能把边际分析方法和导数结合在一起。

在讲到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公式的时候,学生总是不能把微积分中的定积分和不定积分的区别运用在该公式的理解。

微观经济学论文范文

微观经济学论文范文

微观经济学论文范文一、新型的拍卖前几天,在广播里听到一种新型的拍卖方式:一件商品要求你在1~9999元内出价(最小位数为角),并将价格以短信的方式发送给电台,电台将从诸多竞拍价格中选择没有重复的最低价格出售,且没有保留价格。

众所周知,电台并不指望靠卖掉这件商品以赚取其中的利润,而是以商品为诱饵,利用人们希望低价拍到商品的侥幸心理,赚取短信费用。

这种拍卖方式与现存的并广泛应用的英式、荷式、第一、第二密封拍卖方式激励人们说真话不同,它有点类似让听到广播的人不偷懒地“发短信”。

现在将这种新型拍卖的实质抽象出来分析一下。

一件商品允许你在较大的价格浮动范围内任意出价,但要求竞拍者必须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串通地将价格发送给拍卖方。

事实上,即便是串通也没有任何优势,因为拍卖者是选择没有重复的价格,而不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价格,因此不必担心竞拍者之间的共谋、勾结的情况,除非竞拍者“能量”很大,能够在短时间得到已报价格的分布,并在截止时间之前发送出未被报出的最低价,或者是能够限制其他所有竞拍者,不许他们的报价与他的重复并出现低于他的报价且不重复价格。

显然,这两种情况对于普通的广播听众来说是无法做到的,更何况对于一个理性人来说,他也会衡量一下为了一件商品这么做值不值得,还不如自己直接上街买回来省事(如果真的需要的话)。

因此,分析模型中,竞拍者均是独立的行为个体,并且这种激励机制下不用考虑竞拍者之间的勾结,但拍卖者与竞拍者之间的勾结无法排除,可能存在,尤其是在商品价值不菲的情况下(这里难免要差一句了,说到价值不菲时很容易出现拍卖者与竞拍者之间的勾结,比较典型的例子要数西安摸彩的宝马事件,理性人过于理性了,就难免走极端,不顾一切代价地维护并聚敛自身利益,违规操作、铤而走险更不在话下了)。

下面从价格角度上来看,首先较大的浮动范围就给人以很大的诱惑,理性人总是往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设想,较大的浮动范围意味着下限很低,也就暗示了他们有可能以低于商品实际标价很低的价格得到该商品,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或许我们应该说标价不同结果会有差异,但这种差异绝不会产生质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观经济学总结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导论
一、经济学:研究经济资源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问题的科学。

二、经济学的双重主题:稀缺,效率。

1、稀缺
●稀缺即有限,即相对于人类社会无穷的欲望而言,生产
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自然资源),资本,企业家才能
2、效率:是指最有效的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即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

又称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

三、经济社会的四个基本问题
1、生产什么物品和生产多少?
2、如何生产?
3、为谁生产?
4、谁做出经济决策、以什么程序做出决策?
四、经济制度
1、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的一种经济。

2、计划经济(指令经济):是以计划调节作为主要资源配置手段的一种经济。

所有的社会都既带有市场成分又带有指令成分,是一种混合经济(一种经济为主,一种经济为辅)。

五、生产可能性边界
1、定义: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的最大组合。

2、假设前提:
①资源总量既定②充分就业③生产技术不变④生产两种产品
3、生产可能性边界图像
生产可能线以内的任何一点,表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生产可能线以外的任何一点,表示现有技术条件不可能实现的产量组合。

微观经济分析框架图
由此图论述微观经济学如下:
第二章、供求理论与市场均衡
一、需求
1、需求是购买欲望与支付能力的统一。

2、需求的影响因素:①该商品的价格②消费者收入③相关商品价格④消费者的偏好⑤价格预期
3、需求曲线:表明需求规律的曲线
4、需求法则: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

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5、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二、供给
1、供给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
2、供给的影响因素:①商品的价格②生产的技术水平③生产的成本④相关商品的价格⑤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3、供给函数
4、供给法则:价格上升,供给量上升;价格下降,供给量下降。

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5、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导致生产量的增加,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
供给的变动:某种商品价格以外的因素(成本、技术)发生变化,导致供给量变化,形成整个供给曲线的位置移动。

三、均衡理论
1、均衡价格的形成:供求双方在竞争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是一个价格自发决定的过程。

2、供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供给变动会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

3、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价格政策
①支持价格(最低价格):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②限制价格(最高价格):政府为限制某些生活必须品价格的上涨而规定的该产品的最高价格。

第三章、弹性理论
1、弹性反映的是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敏感性)。

2、弹性系数:表示弹性的大小。

=因变量变动的比率/自变量变动的比率
3、弹性分类:
①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量的变化率/价格的变化率
大于1说明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小于1说明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等于1说明需求是单位弹性的。

②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量的变化率/价格的变化率
大于1说明供给是富有弹性的,小于1说明供给是缺乏弹性的,等于1说明供给是单位弹性的。

③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变化率/收入的变化率
为正说明这种商品是正常商品,为负说明说明是低档商品。

④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其他的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系数为正说明两种商品为替代品,系数为负说明为互补品。

第四章、消费者理论
1、两种方法分析:
①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
②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2、边际效用递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某特定商品或服务,随着商品或服务数量不断增加,对消费者产生的满足程度即效用的增量不断递减。

3、理性的消费者会选择一个可以承受的商品组合点,使支出的各种商品每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都相等,以使其效用最大化。

4、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消费两种商品,维持效用不变,随着一种商品量的连续增加,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第五章、生产理论
1、交易成本﹥组织成本→企业规模扩大→组织成本增加;
交易成本﹤组织成本→企业规模缩小→组织成本减少;
交易成本=组织成本→企业规模不变→企业与市场的边界确定。

2
3、第一产业 (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 (流通和服务业)
4、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
5、生产函数:表明在技术可行的范围内企业最有效的状态。

Q = f(L、K)
6、生产理论分析中的两个时期
在短期内,某些投入要素是变动的,但至有一种投入要素是固定不变的。

在长期内,所有的投入要素都是变动的。

7、总产量TP:投入一定量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AP: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

边际产量MP: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8、产量曲线
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呈上升趋势,而后达到各自的最大值以后,再呈下降趋势。

第六章、成本理论
1、机会成本:是指利用既定资源得到某种收入时,所必须放弃的该资源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2、显性成本:在生产要素市场购买生产要素时,厂商依据合同支付给生产要素所有者的费用。

这是以货币形式支付并直接反映在帐面上,故又称会计成本。

隐性成本:生产者使用自己提供的那一部分生产要素,作为报酬而应付给的费用。

如使用自有资本应付的利息、自有土地应得的租金等,这些费用在形式上没有支付,不体现在帐面上,故称隐性成本。

经济成本是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支付的费用,即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

3、会计利润=总收入-会计成本;
经济利润=总收入-经济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就是企业利润,亦称超额利润;
企业所追求的利润就是最大的经济利润。

4
第七章、完全竞争市场
空气也能卖钱
德国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德国公司。

他们用密封袋到球场上装上空气,然后出售给全球各地的人们。

有人竟然能把空气卖掉,乍听之下,觉得是如此不可思议。

虽然我们离不开空气,但似乎谁也不会傻乎乎的去买点普通的空气给自己吸。

但这令人称奇的一幕的确生了。

世界各地的许多球迷纷纷把钱汇到德国,购买世界杯比赛场地的空气。

为什么在一些人看来没有任何价值的空气,却能被标上价格卖出去呢。

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确定什么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价值是由它的物质和成分决定的吗?并非如此。

比如相同质量的金条与制作精美的黄金首饰相比,显然首饰的价格要高出很多。

那么价值取决于商品所包含的人类劳动(比如黄金首饰的精雕细刻)吗?这个解释在现实中也碰壁了。

海湾石油国家只是把地里的石油开采出来,日子过得比发达国家还要好。

又如,同样是理发师,技术水平一样,付出了同样的劳动,在大城市工作的显然比在农村工作的理发师挣的钱要多。

当我们买一件衣服时,即便它是一件精美流行的服饰,但自己不喜欢同样不会买它;同样,即使一件普通样式的衣服,自己喜欢同样会买下了。

我们才不在乎工人做这件衣服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呢,这是生产者自己的事情。

由此,我们得出商品的价值其实并不在商品本身,而在于购买商品的人心中。

经济学上把商品的价值叫做效用,含义就是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商品或服务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既然商品的价值是主观的,那么看看那些卖空气的人也就不难理解了。

世界杯球场上的空气对许多球迷来说是特殊的,虽然成分上与普通空气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狂热的球迷依然觉得即使不能亲自去看比赛,拥有空气也能让自己得到心理的满足。

空气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所以下次再碰到某种虚无缥缈的东西被卖到天价的时候,千万别讥笑那些“傻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