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处理方法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引言: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同时也是我国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农业面源污染对于水质、土壤以及生态环境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如何有效地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综合分析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并提出一些综合防控措施,旨在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共同致力于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化肥、农药、畜禽养殖废弃物等的排放,这些污染物对于水环境和土壤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具体来说,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化肥过量施用: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着化肥过量使用的问题,特别是农民追求高产高效的心理导致施肥过量,导致部分化肥无法被作物充分吸收利用,进而流失到水体中,形成氮磷等污染物。
2.农药滥用:农民为了保证农作物的产量,普遍滥用农药,特别是高毒高效农药的使用。
农药的滥用不仅对农作物本身造成一定的危害,还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了污染。
3.畜禽养殖厕所及粪污的管理不善:由于传统的养殖方式,养殖场对于动物粪便的处理并不充分,导致大量的粪便直接排放到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华等问题。
二、综合防控措施针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的防控措施,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带来的负面影响。
具体的措施如下:1.科学施肥:加强农业生产中的科学施肥指导,合理确定肥料的种类和用量,减少化肥的过量使用。
借助土壤测试技术,确保施肥的针对性,使作物能够更好地吸收利用肥料,减少氮磷等污染物的流失。
2.农药减量和替代:推广绿色农药和生物农药的应用,减少对高毒高效农药的使用。
加强农药使用的监管,严禁滥用农药。
提高农民对农药使用的科学认识,培养其合理使用农药的技能。
3.加强畜禽养殖管理:推行循环农业的理念,加强养殖场对动物粪便的处理和利用。
引导农民将粪便用作有机肥料,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粪便对水体的污染。
4.水土保持措施: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合理规划农田排水系统,减少水体中的非点源污染。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排放物作用于土壤、水体和大气等环境中,引发的环境问题。
农业面源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急需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特点是农业养殖业、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不当所产生的污染。
养殖业排放的养殖废水高浓度有机物对水体造成污染,饲料过量喂养导致的动物粪便排放也会污染土壤。
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过量和不合理使用会导致土壤和水体中农药残留和营养盐子增多,进而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1.加强监管和执法: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养殖场、农田和农业企业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提高执法力度。
2.推行科学种养技术:推广高效、低污染的农业种养技术,例如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治代替化学农药,减少农业废弃物和排放物的产生。
3.加强农业废水处理:通过构建农业废水处理设施,对养殖废水进行处理,降低有机物和养分浓度,提高废水排放的水质标准。
4.加强农田管理和保护:制定农田保护政策,限制农田面积的过度开发,并加强农田轮作、水肥一体化等措施的落实,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5.推行循环农业模式: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例如农业废弃物的堆肥和沼气发电,减少农业排放物的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
6.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加强对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种养技术水平和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农民积极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工作。
7.加大科研和技术创新:加强科研机构与农业企业的合作,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的科学研究,提出有效的技术创新措施,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重,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
这需要政府、农户、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监管、推行科学种养技术、加强农田管理和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改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某地区精准施肥与农药减量使用案例
总结词
某地区通过精准施肥和农药减量使用,有效地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详细描述
该地区采用了精准农业技术,根据土壤类型、作物种类和生长阶段等因素进行合理施肥和用药。同时,该地区 还加强了对农药和化肥的质量监管,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和化肥。这些措施不仅减少了污染,还提高 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总结词
完善政策体系与法律法规是保障农业面源污 染防治的重要措施。
详细描述
制定严格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规,完善相 关政策体系,可以有效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 展。例如,制定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案 ,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农业环境监
测网络等。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与参与度
要点一
总结词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与参与度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关键 。
05
未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 展望与建议
加强科技创新与研发
总结词
加强科技创新与研发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的重要手段。
详细描述
通过加大科技投入,研究新的农业技术和 设备,可以有效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例 如,研究和推广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新 型农业投入品,开发高效低耗的农业废弃 物处理设备等。
完善政策体系与法律法规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措 施
2023-11-07
目 录
• 农业面源污染概述 • 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 • 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 •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成功案例 • 未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展望与建议
01
农业面源污染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等非点源污染物 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渗透等方式进入水体、大气和土壤环境,造成环境污染 的现象。
农村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应对范文
农村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应对范文第一篇:农村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应对范文农村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应对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农药、化肥的废弃物,稻草秸杆,畜禽粪便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河道、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
面源污染的时空范围广、不确定性大,成份、过程复杂,难以控制。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但面源污染由来已久,尤其是近几年呈现出逾来逾烈的态势,严重制约生态农业建设和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一、XXX乡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一)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表现形式。
农业面源污染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化肥、农药过量施用。
目前,农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总体水平普遍较高,部份田块每亩使用量甚至达到200多公斤化肥和20公斤农药,折纯氮400公斤,超出全国平均化肥施用水平。
究其原因是部份农户贪图省时省力,不按农技部门提供的配方量,超剂量使用农药、化肥,特别是部分杀虫剂,个别农户超剂量达到配方量的2—3倍,对土壤、水体造成严重危害,并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二是人、畜、禽粪便无序排放。
由于当前新农村建设以及居民点建设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规划,造成农村的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尚处在起步阶段,农户畜禽圈舍布局不合理,甚至部分规模养殖场都没有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处理不当,粪便中有害成份直接排入沟渠河道,直接影响公共卫生,也对环境造成难以恢复的影响。
农业面源污染引发的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村民群众关注的焦点。
三是农业废弃物的污染。
农业生产产生的稻草秸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不到40%左右,大部份农户采取焚烧的方式,既浪费资源又影响大气环境,同时还会造成严重的交通隐患和火灾隐患。
(二)农业面源污染带来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带来影响。
大气质量降低,粪便垃圾未能及时清理,直接影响到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累积于河道水体中的残留化肥、农药,通过饮用水、农副产品等方式进入人体,给人体带来一定的直接或间接危害。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问题。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农业化肥、农药、畜禽粪便和农田面源污染等,对水质、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针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一、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1. 化肥和农药污染我国是世界上农药使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每年农药使用量达到百万吨,其中大部分用于农作物的生产。
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 畜禽粪便污染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畜禽粪便排放也不断增加,造成环境污染。
畜禽粪便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会通过径流和渗漏进入水体和土壤,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和土壤污染,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3. 农田面源污染农田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现阶段,我国农田面源污染主要集中在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造成土壤质量下降、水质恶化等问题。
二、综合防控措施1. 推广绿色农业技术为减少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可以通过推广绿色农业技术来改善农业生产方式。
利用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替代化学农药,加强土壤保护和修复,推广水稻、小麦等高效特色农作物品种,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
2. 实施农田环境整治针对农田面源污染,可以采取农田环境整治措施,包括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加强水土保持,推广植被覆盖和轮作休耕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
3. 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政府可以建立健全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农民采取生态友好型种植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加大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力度,减少畜禽粪便对水体的污染。
4. 加强监管和宣传教育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和治理工作,加大对污染源的排查力度,严格落实相关法规和政策。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污染物经各种途径进入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中造成的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一环,对环境质量和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主要介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农田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农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农业机械的污染排放等。
农田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大量的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导致了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了危害。
农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处理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由于养殖废弃物的过量排放和不合理处理方式,导致大量的氨气、硫化物和有机物等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造成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
农业机械的污染排放也是一种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机械的使用会产生废气和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
针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要加强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农田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方面,应提倡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
通过合理施肥和轮作休耕等措施,改进土壤质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要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要加强农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处理。
鼓励农业生产者采用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选择合适的养殖密度和养殖方法,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要加强养殖废弃物的收集、处理和利用。
可以采用高效的肥料处理技术,将养殖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降低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加强农业机械的环保管理也是防控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环节。
农业机械的使用应符合环保标准,减少废气和废水的排放。
推广新型农业机械和清洁生产技术,提高农业机械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如何科学管控农业面源污染
如何科学管控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由于化肥、农药、畜禽粪便、农膜等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的随意排放和处置等,导致污染物在大面积范围内扩散和积累,对土壤、水体、大气等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确定性等特点,治理难度较大。
为了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管控农业面源污染。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和危害(一)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较大,且存在着使用不合理的情况。
过度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酸化、肥力下降,同时还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空气污染。
大量使用农药不仅会杀死害虫的天敌,破坏生态平衡,还会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威胁人体健康。
(二)畜禽粪便和养殖废水的污染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畜禽粪便和养殖废水的产生量也日益增加。
如果这些废弃物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利用,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如污染土壤、水体和大气,传播疾病等。
(三)农膜残留的污染农膜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保温、保湿、保墒等作用,但由于农膜的回收率较低,大量的农膜残留在土壤中,不仅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水分渗透,还会阻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降低土壤肥力。
(四)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污染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垃圾也缺乏有效的收集和处理设施,导致污水和垃圾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农业面源污染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还威胁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管控刻不容缓。
二、科学管控农业面源污染的措施(一)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1、精准施肥和施药通过土壤检测和作物需求分析,精准确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提高肥料和农药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和污染。
2、推广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利用天敌、昆虫信息素、诱捕器等生物和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现况及策略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现况及策略汇报人:日期:contents•农业面源污染概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现状目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策略与建议•未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展望•结语农业面源污染概述农业面源污染定义农药使用: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会导致土壤和水的污染,同时也会对农产品造成污染,影响人体健康。
化肥使用: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会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土壤板结、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同时也会对农产品造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必要性010*******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现状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现状概述国内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典型案例介绍案例一案例二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现存问题与挑战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策略与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政策引导实施严格的监管030201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发展有机农业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建立农民参与机制未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展望预测将加强政策推动技术进步带动治理效果提升未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趋势预测未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方向将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为主线,以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可循环为目标,全面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平。
未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点领域与方向方向重点领域难点挑战未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难点与挑战结语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且目前治理效果不显著。
现有的污染治理手段存在诸多问题,如技术不成熟、成本高昂等。
必须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如政策引导、技术创新等,以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
主要观点总结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感谢观看。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农田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不仅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农业生产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农业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农田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面源污染问题。
本文将对农田面源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一、农田面源污染的现状1. 化肥过度使用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农民普遍倾向于过度使用化肥,以追求高产量。
然而,在过度使用化肥的过程中,有机肥的使用比例较低,导致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下降,进而影响土壤的肥力和持水能力。
此外,化肥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也容易通过径流和渗漏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加剧。
2. 农药滥用为了保护农作物免受虫害、病害和杂草的侵害,农民经常滥用农药。
农药残留不仅在土壤中积累,还可能通过农田径流或渗滤进入地下水。
农药的积累不仅对农作物的健康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还对土壤和水体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3. 农田水土流失农田水土流失是农田面源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缺乏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导致大量的农田土壤随水流失。
流失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养分和农药残留,不仅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还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和水生生物的生态问题。
二、农田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1. 推广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模式注重维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合理的有机肥使用、绿肥轮作和生物防治等措施,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壤质量和农田生态功能。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农业模式,并提供技术指导和经济支持。
2. 推行科学施肥技术科学施肥技术包括准确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合理配置各种肥料以及增加有机肥的使用比例。
通过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能够提高农田土壤的养分利用率,减少无效养分流失,同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强化农药管理政府应加强农药生产和销售的管理,通过加强监管和推行农药使用证书制度,确保农药使用符合标准和规范。
同时,加强农药残留的监测,对超标的农产品进行处罚,提高农民对农药使用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的意识。
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控措施
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控措施农村面源污染是指由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农村工业等农村活动所引起的污染,主要包括农田和农村生活污染。
农村面源污染是当前我国环境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及早了解农村面源污染的现状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显得至关重要。
一、农村面源污染的现状(一)农田污染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田面源污染日益严重。
农田施肥、农药使用、畜禽养殖污染等,直接导致了土壤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含量升高,严重威胁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及人体健康。
(二)畜禽养殖污染农村畜禽养殖业在满足人们肉类蛋奶需求的也带来了大量的污染。
畜禽养殖废弃物对水环境和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致使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污染,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废气和臭气排放污染了空气。
农村生活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废弃物的处理不当。
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缺乏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导致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中,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活垃圾和废弃物乱排放、乱堆放,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还会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一)加强农业生产管理通过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选择适宜的肥料和农药,减少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大力推广有机农业,提倡绿色有机种植和养殖模式,减少农田面源污染。
(二)加强农田的综合治理农田的综合治理包括对土壤的保护和改良,推广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加强水土保持,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减少农田面源污染。
可以通过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方法,减少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三)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管理对农村畜禽养殖业进行规范化管理,建设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推行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推广新型畜禽养殖模式,减少养殖废气和臭气的排放,保障空气质量。
(四)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推广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减少农村生活污水对水体的污染。
关于农业面源污染现状问题及工作建议
关于农业面源污染现状、问题及工作建议近年来,随着农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农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如何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们针对辖区内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根据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提出了一些工作建议。
一、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治理面临的问题1、污染源多且分散。
现在,农业面源的污染物主要有以下几类:团畜牧养殖场产生的粪污;团带有残留的农药包装;团未降解的塑料薄膜;团秸秆落叶等农业生产垃圾等。
这些污染源在田间地头、坑塘沟渠随处可见,可以说遍布农村的角角落落,总量巨大,分布范围极广。
例如养殖粪污:崇文有大小养殖场户几百家,产生的粪污量以百吨计;农药包装物:崇文的果园有两万多亩,蔬菜上千亩,每年使用的农药数量以吨计,而农药一般是小包装,体积小但数量惊人,一般使用后都是随手扔在田间地头,没有回收且很难降解,日积月累,现在的农药瓶、农药袋在田间已随处可见;塑料薄膜也属于很难降解的垃圾,常年积累下来,白色污染很多年前已成为农村重要污染源;秸秆落叶等生产垃圾原则上不属于污染源,但是农民在处理这些垃圾时,一般都是采取焚烧的方式,对大气形成污染,所以也成为一种新增污染源。
2、危害大且持久。
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危害对象主要是土地、地下水和空气,这些都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对每个人的身体健康都有直接影响。
例如养殖场粪污,如果不经过无害化处理,即使是做为肥料还田,也会造成重金属和激素污染,间接影响农作物的质量,长远来说会影响地下水,进而影响我们的健康。
农业残留也是这样,在土壤中积累后,一个是向农作物上转移,一个是向地下渗透,对环境的影响有很长的时间周期。
3、治理难度大,成本高。
农业面源污染物的特点,造成了整个治理过程难点重重。
一是收集难:如农药包装物、白色污染等,分布面广且零散,很难将他们收集起来进行处理。
二是处理成本高: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成本很低,但治理起来难度很大,成本很高,有些污染物的治理成本甚至要超过其原本价值。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活动所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通过水体、大气、土壤等途径进入环境,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十分严重。
本文将重点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综合防控措施。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农田面源污染、养殖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
首先是农田面源污染。
长期的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得农田中的污染物大量累积,而随着降雨水的冲刷和土壤侵蚀,这些污染物进一步流入水体。
农田灌溉和农业排水也会导致农田中的污染物流失到水体中。
据统计,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主要水体污染的根源之一。
其次是养殖业面源污染。
养殖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养殖业的规模扩大也导致了养殖业的污染问题。
畜禽养殖所产生的粪便和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盐,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理就会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使得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体蓝藻水华等问题。
再次是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
我国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很多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和湖泊中,严重影响着水体的水质。
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中含有一定的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污染物,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理,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的威胁。
加强农田管理。
政府应制定严格的农田管理制度,加大对农田的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农田面源污染问题。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田面源污染。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力度,推动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确保农村地区的污水得到有效处理,避免对水体环境的污染。
加强养殖业污染治理。
加强对养殖业的管理,建立健全养殖业污染治理法规,加大对养殖企业的整治力度。
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将养殖废弃物作为有机肥料利用,减少养殖业的污染物排放。
政府还应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农业生产活动引起的废弃物、农药、化肥等物质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挑战,对农田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并提出综合防控措施。
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污染: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会逐渐积累在土壤中,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大量的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不当处理也会导致土壤污染。
2. 地下水污染:农田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会随降雨和灌溉水一起渗入地下水,形成农田地下水污染。
而地下水又是我国西北地区和北方平原农田的主要水源,其污染对农业生产和人民饮用水安全产生威胁。
3. 表面水体污染:农田中的农药和化肥通过农田排水、径流等途径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导致水体水质恶化,严重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1.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推广有机农业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建立农业污染物排放和使用的准入制度,对不符合标准的农药、化肥等进行限制和淘汰。
鼓励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提高化肥和农药利用率。
2.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发: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与预警技术研发投入,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农业面源污染的动态变化,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农田排水和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研究,减少排放污染物的量,并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3. 健全农业环保政策法规:完善农业环保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监管,对违法排放和不当处理农业废弃物的行为进行处罚。
加大对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采取农田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措施。
4. 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加强农田管理,推广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减少农田排水和径流中的农业污染物输入。
加强农田保护区建设,设立农户示范区,加强对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技术培训。
5.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协调与合作:加强农业生产、环保、农业科研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共同推动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工作。
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控措施
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控措施农村面源污染是指农村地区因农业生产和生活排放等原因导致的污染问题,主要包括农业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生活污水等,并且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面源污染的防控形势严峻。
本文将从农村面源污染的现状入手,分析其主要特点和影响,然后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以期为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供参考。
一、农村面源污染现状1. 主要特点农村地区面源污染的主要特点包括:(1)化肥和农药过度施用。
由于农民缺乏科学的施肥和施药知识,往往存在过度施用化肥农药的现象,导致土壤和水体受到污染。
(2)畜禽粪便排放。
农村地区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场污染物排放增加,畜禽粪便成为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3)生活污水无序排放。
农村地区缺乏污水处理设施,居民生活污水往往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中,造成水质污染。
2. 影响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
主要表现在:(1)土壤污染。
长期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使得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质含量超标,影响了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2)水体污染。
畜禽粪便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使得农村地区的河流湖泊水质下降,威胁了周边居民的饮水安全。
(3)生态环境恶化。
农村地区的面源污染对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对植被和动物的生存造成了威胁。
二、防控措施为了有效防控农村面源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政策法规的制定、科技支撑的提升、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宣传教育和监管执法的加强。
1.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政府应加强对农村面源污染的监管,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对于施肥施药、养殖排污、生活污水处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管理,引导农民科学施肥施药,规范养殖排污和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2. 提升科技支撑加强对农业生产和环保技术的支持和引导,研究开发高效低毒的农药和肥料,推广生物有机肥和农业生态工程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3. 建设基础设施农村地区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农村污水零排放。
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控措施
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控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面源污染是指在农田、农村生活区、牲畜养殖场等非点源地区排放的各种污染物质,主要包括农田的化肥、农药和农业废弃物、农村生活污水、畜禽粪便等。
这些污染物质的排放对农村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农村面源污染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就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控措施进行探讨。
一、农村面源污染的现状1.化肥和农药的过量施用农村地区为了增加农作物产量,经常会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施肥施药方案和技术指导,农民随意施用农药和化肥,导致大量的农药和化肥残留在土壤中,流失到水体中,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2.农业废弃物的处理不当农村地区的农业废弃物主要包括秸秆、农作物残茬、畜禽粪便等,这些废弃物在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的情况下,易造成空气、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特别是农村地区畜禽粪便的乱排,直接排放或者通过雨水冲刷进入水体,也对水质造成直接污染。
3.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不规范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或地表水,造成水体污染。
农村地区由于缺乏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处理不当,甚至直接排放到田间地头,严重影响了周边的水质。
4.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农村地区的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造成了大量的泥沙和土壤的流失,这些泥沙和土壤中携带着大量的农业化肥、农药、有机废弃物等污染物,直接影响了水体的水质。
1.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应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推广科学合理的施肥施药技术,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通过科学的施肥施药技术和合理的农业废弃物处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2.开展农田污染治理应该加强对农田的污染治理,加大土壤水质保护力度,通过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等措施,减少农田中的农药和化肥残留,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农田环境。
3.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应该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推广农村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减少农村环境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处理方法
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处理方法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处理方法1农田尾水1.1农田退水的现状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人们对粮食的刚性需求与日俱增。
通过多施化肥来提高产量和收益已成为绝大多数农民的定式思维和习惯。
为了提高粮食单产,化肥、农药施用量逐年增加,但利用率却较低,未被利用的化肥和农药随地表径流、农田排水等流入地表水环境引起面源污染问题。
较之工业源污染实施清洁生产得到有效治理,过量施肥导致的农田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最大的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不仅影响水体质量,而且也阻碍农业持续、健康地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面源污染与点源污染是相对的。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溶解性或非溶解性的污染物,如泥沙、化肥、农药等,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地表径流、农田排水等方式流入受纳水体而造成的面源污染。
氮、磷是农业面源污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性因子。
据美国环保局调查,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美国40%的河流和湖泊水质不合格的主要污染源。
在瑞典,农业源占流域中氮的来源的60%~87%。
在荷兰,农业面源污染的总氮、总磷分别占流域污染总量的60%和40%~50%。
相比之下,我国作为化肥的生产和应用大国,氮肥的使用居世界之首,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亦不容乐观。
据估计,在我国水体污染中,来自农业源的氮占到了水体污染的81%,磷占到93%。
而农田生产中,又以水稻生产中不合理田间肥水管理方式导致的营养流失较大,其中氮肥的损失达30%~70%。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26.18%,种植区域广泛;而大面积的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秦岭黄河以南,占到70.19%。
因此,由稻田直渗、侧渗、地表径流(含人工排水)等方式所带来的水体污染不可忽视。
有研究表明,南方太湖流域稻季氮素环境排放总量与施氮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约占总施氮量的30%,其中径流和渗漏分别占到排放总量的25%和18%。
而宁夏引黄灌区作为我国西北内陆大型人工灌区,有大小排水沟200 多条,水稻生产上的大水大肥方式导致氮肥随农田沟渠退水流失进入黄河达到20%~65%;灌溉期排水沟水质总体为重度污染,劣吁类水质占70.0%。
农业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全球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农业源污染是指由农业生产活动所引起的对水、土壤和空气等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农业源污染的主要形式包括化肥和农药过度施用、养殖废水和畜禽粪便排放、农田面源污染等。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业源污染日益突出,对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农业源污染的现状1. 化肥和农药过度施用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农民普遍存在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的现象。
据统计,我国每年用于农业的化肥超过6000万吨,农药使用量也超过200万吨,其中很大一部分被过度施用或者未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导致土壤和水体中残留的化肥和农药严重超标,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
2. 养殖废水和畜禽粪便排放随着养殖业规模的扩大,废水和畜禽粪便排放问题日益突出。
养殖废水中富集的氨氮、硫化物、重金属等物质对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而畜禽粪便中的氨氮、硫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物质则使土壤质量下降,对植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造成了威胁。
3. 农田面源污染农田面源污染是指农田中的化肥、农药和农业废水等物质随雨水、灌溉水等径流一起流入河流、湖泊等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
特别是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农田面源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农业源污染治理对策1. 合理施肥和施药加强对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施肥和施药意识,推广科学施肥和绿色施药技术,合理控制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少过度施肥和施药造成的环境污染。
2. 养殖废水和畜禽粪便处理鼓励养殖场建立废水收集处理系统,对养殖废水进行集中处理、净化和再利用,减少污水排放。
支持和推广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或生物质能源,减少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3. 农田面源污染治理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采取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遏制农田面源污染。
推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排水能力,减少农田中化肥、农药和农业废水的径流量,遏制农田面源污染。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防治措施
河南农业2018年第7期(上)河南省农村能源环境保护总站 主办一、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目前,农田化肥施用、养殖业污染、农膜污染、焚烧秸秆和农村生活污染已成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污染源。
我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广泛施用化肥。
1990—2008年,我国因化肥施用造成总氮排放从313万t 增加到408万t,总磷排放从16万t 增加到25万t。
农药残留会通过地表径流造成水体污染,大量氮磷流失严重污染地下水,造成水生态系统的富营养化。
农村畜牧业带来畜禽粪便废弃物的随意排放和污水污染问题。
2015年全国率领粪便的总量已达到60亿t。
畜禽粪便产生量远远超过工业固体废弃物,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
粪便堆积发酵后,产生有害气体,粪便能通过地表径流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农膜技术的大量使用产生大量不溶解、不腐烂的废弃物。
我国目前农膜大多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严重污染。
废弃在土壤中的农膜会降低土壤渗透功能,造成土壤板结,造成农作物减产。
部分农膜的化学毒性会对人和动物造成伤害。
由于技术和经济原因,目前农业大多数秸秆通过焚烧进行处理。
焚烧秸秆造成秸秆中有机物质的浪费,同时也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危害,给交通、航空带来安全隐患。
农村生活污染主要包括生活污水、粪便和生活垃圾。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污染越来越多,大部分都露天堆放,其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中,造成环境严重危害。
二、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一)科学确定控制目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严格控制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活动,禁止排放养殖污水,严格对使用的农药进行控制,防止造成大面积的水质恶化现象。
同时,为了逐步降低农业面源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要优化农业生产和投入结构,实现有效调整,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控制好农业面源污染。
其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强度要降低,农产品中有机产品及绿色产品比重要增加,秸秆综合利用率及农膜回收率要逐步提高,还要提高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的利用率。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活动所引起的农田、畜禽养殖场、农村生活污水和农田灌溉等过程中产生的,通过水系、土壤或大气等方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这些污染物主要包括化肥、农药、畜禽粪便和农村生活污水等,对水质、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严重影响。
及时有效地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一、农业面源污染现状1.化肥、农药过度使用我国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据统计,我国农药使用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并且化肥使用量也居高不下。
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残留物在土壤中积累,影响农作物品质,也会通过径流和地下水位污染环境。
2.畜禽养殖排放我国是养殖大国,庞大的畜禽养殖数量带来了大量的粪便排放问题。
养殖场的废水、废渣经常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
3.农田灌溉污染农田灌溉过程中,如果使用的水源受到污染,将导致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物质超标,对作物生长和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4.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不到位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相对落后,很多地区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或者渗入土壤,影响了周边的水质和土壤质量。
二、综合防控措施1.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我国应该通过加强农业生产管理,严格限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以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2.推行循环农业模式推进循环农业模式,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比如将畜禽粪便用于生物发酵处理,生产有机肥,作为农田的有机肥料使用,减少直接排放给环境带来的压力。
3.完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建立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体系,对废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要求严格控制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推广新型畜禽养殖技术,减少粪便和废弃物排放。
4.加强农田灌溉管理对农田灌溉水源进行监测,确保农田灌溉水质的安全,同时加强土壤保护,避免因为灌溉水源的污染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处理方法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处理方法1农田尾水1.1农田退水的现状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人们对粮食的刚性需求与日俱增。
通过多施化肥来提高产量和收益已成为绝大多数农民的定式思维和习惯。
为了提高粮食单产,化肥、农药施用量逐年增加,但利用率却较低,未被利用的化肥和农药随地表径流、农田排水等流入地表水环境引起面源污染问题。
较之工业源污染实施清洁生产得到有效治理,过量施肥导致的农田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最大的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不仅影响水体质量,而且也阻碍农业持续、健康地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面源污染与点源污染是相对的。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溶解性或非溶解性的污染物,如泥沙、化肥、农药等,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地表径流、农田排水等方式流入受纳水体而造成的面源污染。
氮、磷是农业面源污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性因子。
据美国环保局调查,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美国40%的河流和湖泊水质不合格的主要污染源。
在瑞典,农业源占流域中氮的来源的60%~87%。
在荷兰,农业面源污染的总氮、总磷分别占流域污染总量的60%和40%~50%。
相比之下,我国作为化肥的生产和应用大国,氮肥的使用居世界之首,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亦不容乐观。
据估计,在我国水体污染中,来自农业源的氮占到了水体污染的81%,磷占到93%。
而农田生产中,又以水稻生产中不合理田间肥水管理方式导致的营养流失较大,其中氮肥的损失达30%~70%。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26.18%,种植区域广泛;而大面积的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秦岭黄河以南,占到70.19%。
因此,由稻田直渗、侧渗、地表径流(含人工排水)等方式所带来的水体污染不可忽视。
有研究表明,南方太湖流域稻季氮素环境排放总量与施氮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约占总施氮量的30%,其中径流和渗漏分别占到排放总量的25%和18%。
而宁夏引黄灌区作为我国西北内陆大型人工灌区,有大小排水沟200 多条,水1.3农田尾水的处理状况据调查,我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已经从2006年的55.7%上升到2013年的99.1%,接近饱和;县城污水处理率从13.6 %上升至82.6 %,相比之下,长期以来对农村面源污染重视不够、投入很少,导致农田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最大的污染源。
据《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5)》显示,2015年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高达1068.6万吨,占比全国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8.06 %;农业源氨氮排放量高达72.6万吨,占比全国废水中氨氮排放总量的31.6 %。
因此,农村农田退水的治理将是我国下阶段污水处理的“主战场”。
导致我国农田退水处理困难的原因主要有:1)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粗狂型的生产模式浪费了大量的化肥农药;2)我国现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政策,导致难以实现有效统一的管理;3)长期以来,我国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上,对农田退水的危害意识不足,导致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成为了湖泊、河流水质退化的主要污染源。
2农田退水处理技术农田退水中所含氮、磷污染物将沿着沟渠流向区域低位的湖泊或河流,是小流域中湖泊或河流水体污染的源。
因此,在农田退水进入湖泊或河流之前,高效去除农田退水中过量的氮、磷营养物质成为确保湖泊和河流良好水质的关键。
国际上,受污染水体的修复方法通常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生态法3种。
从应用趋势和综合环境效益角度,生物-生态方法是水体环境修复中最应推崇的举措之一。
近年来,应用于处理农田尾水的工程性措施主要有生态沟渠技术、生态浮床技术、稳定塘处理技术、生态滤池技术、水生植物塘与人工湿地技术等。
2.1生态沟渠技术生态沟渠是在农田系统中构建成一定的沟渠,是农田非点源污染排放物和收纳水体之间的过渡带,在沟渠中配置多种植物,并在沟渠中设置辅助性工程设施,如透水坝、拦截坝等,对沟渠水体中氮、磷等污染物质进行拦截和吸附,其中包括沟渠基质吸附、植物吸收、底泥吸附,以及沟渠辅助物所产生的减缓流速和沉降泥沙等,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植物是生态拦截沟渠塘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人工种植和自然演替的方式形成。
因此,植物的筛选成为生态沟渠构建中最重要的环节,应筛选根系发达、净化效果好、生长适应能力强、无休眠或短休眠期、经济价值与景观效果好的植物,其目的在于增加生物多样性,适应本地环境,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脱氮除磷的效果。
生态沟渠的显著优点是农田退水在排水过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为后续的人工湿地系统减轻了处理负荷,有效的提高了处理效果。
在工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部分农田土质排水沟渠,引入生态护坡和水生植物,实现改造,可以节省部分资金。
其缺点是由于排水在其中的流速较缓,因此其占地面积较硬质排水沟渠大,受地区气候条件的限制,春夏时节需要种植植物,秋冬季节需要对植物进行收割处置。
2.2生态浮床技术生态浮床技术是运用无土栽培的原理,采用现代农艺和生态工程措施,将陆生或水生植物移栽到水面的一种水体污染治理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植物吸收、吸附、微生物降解等作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该技术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管理方便等优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广泛应用于富营养化的河道、水塘、湖泊等水体。
生态浮床技术不仅能降低污染物浓度,同时也对浮游植物群落产生积极影响,研究表明3种生态浮床覆盖率下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复杂性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其中,26%覆盖率比39%覆盖率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指数要高,群落结构更复杂,随后是13%覆盖率处理。
传统的生态浮床技术除注重净化效率外,更多考虑景观需求,投入成本无法得到补偿,因此,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栽培适宜的经济作物,不仅可以实现对水质的改善,同时还可以通过收获水稻,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补偿了一部分污染治理的投资成本。
因此,在对农村面源污染及农业生产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当地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植物构建生态浮床,改善水体水质、修复水体生态,达到因地制宜、节省投资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生态浮床只能作为农村水环境生态修复中的一种“强化”技术,可以在短期内实现改善水质的修复目的,但并不是永久性的技术手段,而要持续稳定水质、促进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则需要利用构建长效的技术体系。
2.3生态滤池技术生态滤池(MEEF)是利用水生微生物和人工填料上的生物膜形成的模仿自然生态系统来进行污水净化的一种水处理技术,污水中的颗粒物主要通过人工填料进行过滤,生物膜与微生物主要负责污水中的可溶性污染物。
这种生态滤池污水处理技术实际上是模仿天然的生态系统,利用各种生态关系来进行水中污染物的处理和净化,是一个半自然生态系统。
作为农田尾水处理终端,生态滤池的渗滤介质可以对尾水进流产生滞流作用,为随后的水分蒸腾提供时间,平均可减少33%的径流量,其截流作用对于水量控制的贡献最为突出。
在生态滤池中,植被对于保持水流容量起到重要作用,因为作物根系的生长和衰老可用于对抗渗滤系统介质的压缩与堵塞,绝大部分悬浮固体和重金属污染物可以被有效去除。
相对而言,N和P的去除随着生生态滤池设计结构的变化差异较大,现阶段研究也着重对有利于去除N、P污染的系统重构进行。
在Bratieres等人的研究中,上覆植被种类、渗透深度、渗透介质、渗透面积、进流污染浓度作为测试因素,被整合成125种测试组合分别接受最优化测试,结果表明植被选择对于N的去除至关重要,添加有机质对P的去除效率有很大提升。
2.4稳定塘处理技术稳定塘是一种经过人工适当修整后设围堤和防渗层,主要通过微生物降解、沉降、转化、截滤等作用去除污染物。
其有效水深在1-2m,由于藻类光合作用放氧和水表面的大气复氧而形成一个上部好氧区(距水面0.6m),而塘子底部较深形成了一个底部厌氧区,而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兼性区。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厌氧-缺氧-好氧的一个体系,可以实现同步脱氮除磷。
有机物的去除一般包括沉淀和絮凝、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浮游生物的作用和水生植物的作用,氮在稳定塘内的去除,主要是通过生物同化吸收转化为自身有机氮、氨氮的吹脱作用、形成生物沉淀以及硝化/反硝化等几种途径,磷元素去除涉及有机磷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氧化,菌藻及其他生物吸收无机磷合成新细胞,以及可溶性磷与不可溶性磷之间的转化等多种机制的共同作用。
其对NH4+-N的去除易受环境温度、pH等因素影响,表现为温度和pH 较高时,硝化/反硝化以及NH4+-N的挥发作用是TN 的主要去除机制,若在冬季低温时,NH4+-N挥发作用则会受到抑制。
稳定塘对P的去除主要是水生植物吸收和底泥对P的吸附/ 解吸等多种机制的共同作用。
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水力停留时间长、散发臭味、处理效果不稳定等。
稳定塘同时具有调蓄作用,因排水干渠来水包含了降雨形成的流量变化很大的地表径流,若不进行有效调节,将影响水质净化效果,甚至会对处理设施安全造成危害。
因此,建设稳定塘净化调蓄系统,可以起到水量调蓄和水质净化的双重作用。
2.5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是利用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
绝大多数人工湿地由四部分组成:(1)土壤、砂、砾石等透水性基质;(2)芦苇、香蒲等适于在饱和水和厌氧基质中生长的植物;(3)微生物种群;(4)在基质表面流动的水体。
人工湿地利用基质的土壤吸附作用、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以及植物的吸收作用,来实现污水的高效净化、无害化与资源化。
湿地净化污染物的机理比较复杂,其主要净化机理除植物对悬浮性污染物的过滤吸附及吸收作用外,植物根系附近的微生物对有机物及氮磷营养物的去除起到了关键作用。
特别在脱氮上,芦苇具有通过茎秆向根系供氧的能力,可在根系附近形成脱氮所必备的好氧和缺氧区域,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进行,强化其净化能力。
湿地系统还可以通过沉淀、过滤和吸附等作用直接去除不溶性污染物。
植物的作用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直接吸收、利用污水中可利用态的营养物质,吸附、伏击重金属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部分挺水植物还有抑制藻类生长效应。
湿地与常规污水处理系统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只要有现成的土地,湿地的建设费和运行费用低,易维护,而且对污水处理厂难以去除的营养元素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达到治污和湿地保护的双重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