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及三仁汤】
读伤寒丨No.067厚姜甘夏人参汤治脾虚腹胀
读伤寒丨No.067厚姜甘夏人参汤治脾虚腹胀小萝卜.读伤寒No.067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067.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方:厚朴半斤,去皮,炙生姜半斤,切半夏半升,洗人参一两甘草二两,炙*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病发汗后的方子已经说了第六个了。
基本的套路就是发汗后,总是出现虚证。
比如出现阳虚阴盛烦躁的干姜附子汤;出现营气不足身疼痛的桂枝新加汤;心阳不足心下悸的桂枝甘草汤;心阳不足奔豚的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除了一个肺有蕴热发汗后出现了大汗大喘的麻杏石甘汤,基本上都是人都会是虚的状态,只是部位不同,病理状态不同。
这一条是个腹胀满,出现这个症状他有可能是阳明胃家实证的大便燥结,腑气不畅的腹胀满;也可能是太阴脾家虚证的便溏下痢的腹胀满。
而这个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是哪一种呢,是虚证还是实证呢?首先,分析一下这个“腹胀满”是什么感觉。
很多人都有过消化不好的时候,吃多了打嗝多放屁也多,感觉肚子涨涨的,这就是腹胀满。
有医家提示道这并不是很严重的有腹水的那种肚子鼓鼓的状态。
更多的是现代医学认为的“胃肠道胀气”。
有闺蜜曾对我说觉得自己是圆形身材,虽然瘦长,但是吃点东西肚子就鼓鼓的,当时我还嘲笑他是没有腹肌。
但其实造成胃肠道胀气的病因也有很多,下面是现代医学胃肠道胀气的病因病理:1.大量吞入空气:吞气症可吞入大量气体;精神因素或某些胃肠道疾病使唾液增加时,也可随唾液吞入较多气体;大量饮水或饮进饮料时,也易吞入空气。
2.肠道排空障碍:肠梗阻或肠壁张力减弱时,肠道内可积聚过量气体和液体。
3.消化不良:含纤维素较多的粗糙食物可增加肠腔容量并影响正常蠕动而产生腹胀;长期应用广谱抗菌素,可抑制肠道正常菌群而致食物发酵产生气体。
很多胃肠道疾病,以及肝胆胰、腹膜等疾病都可产生胃肠道胀气。
4.胃肠道病变:各种胃肠道炎症、溃疡、肿瘤等。
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就很健康,不会吃多了消化不良,不会吃了抗生素就有胃肠道胀气,但是有的人就有呢?有人说可能是基因不同,从中医角度看,就是有人平时就处于脾虚的状态了。
经方心裁(108)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经方心裁(108)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原文】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伤寒论》(66)【组成与用法】厚朴半斤,炙,去皮生姜半斤,切半夏半升,洗甘草二两,炙人参一两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效】温中健脾,宽中除满。
【医案】妊娠恶阻初诊:2005年5月23日。
陈某,27岁,妊娠72天,恶心口淡,纳欠倦怠,心慌头晕,矢气难。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健脾温中,行气降逆。
方剂: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合二陈汤(《和剂局方》)加味。
厚朴6g 生姜5片半夏12g 党参12g 炙甘草6g 陈皮10g 茯苓10g 防风10g,3剂。
二诊:2005年5月26日。
药后上述症状均消失,纳佳,舌脉如上。
香砂六君子汤(《医方集解》)4剂,以善后。
【方剂比较】半夏厚朴汤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的比较:朴汤还有苏叶行气解郁,茯苓佐半夏健脾化饮,因而此方长于治疗痰郁之症;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则另有人参和炙甘草,故此方长于健脾。
【按语】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是一张温阳健脾,宽中除满的方剂,因此仲景用来治疗“发汗后,腹胀满者”。
方中厚朴、半夏行气降逆除痞,生姜温中散寒,炙甘草、人参健脾。
其实该方的使用无须因其“发汗后”与否,只要见其“腹胀满”而属于脾胃虚寒气阻者便可。
腹胀是胃肠气机紊乱,气滞的表现,一旦滞气甚而上逆,便会出现呕吐的症状,而妊娠恶阻无不与胃气上逆相关,所以运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疗脾胃虚寒,胃气上逆的妊娠恶阻,可以取得相当好的疗效。
此案恶心纳欠,倦怠,矢气难,已具脾虚气滞之象,虽未及“腹胀满”,亦当防微杜渐;心慌头晕系痰饮所致,故用二陈汤加防风以化饮安神利头目。
厚姜半甘人参汤治腹胀案两则
厚姜半甘人参汤治腹胀案两则厚姜半甘人参汤治腹胀案2018-10-16案(一):张某某,女,同事。
腹胀两天。
起于昨日饮食不甚,现下午、夜间胀闷不舒,位置在脐周围偏上,一食即胀,纳无味。
舌淡,苔薄滑。
两脉沉缓辨为:脾虚胀满拟: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味×5剂厚朴20 生姜20 姜半夏20 党参30炒谷芽15 炒麦芽15随访:2018-10-19,服药三剂时碰到同事,自述当天晚上吃药胀的便不厉害了。
嘱继续服药,服尽为止,2018-10-17案(二):张某某,系“惊悸案”患者母亲。
腹胀不舒三天,一食即胀,发作无定时,伴乏力,便溏。
喉中无痰,睡眠由失眠彻夜不睡,能保证一晚四五个小时。
舌淡、苔白稍腻辨为:脾虚胀满拟: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味×7剂厚朴20 生姜20 姜半夏15 党参25炒谷芽15 炒麦芽15随访:2018-10-22: 今日随其子复诊,言药未服完,但最近两天来已无腹胀,同时大便改善成型。
嘱继续服药,服药完复诊。
2018-10-24: 微信告知,腹胀无,大便成型顺畅。
思考:两则案例记录的比较简单,实际是因为此种疾病的发展规律笔者掌握的比较纯熟了。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出自《伤寒论》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条文看似简单,但我是直到听了郝万山教授讲其治下午胀满的案例才恍然大悟,得以悟透会用。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中既有人参补虚,又有厚朴下气除满,可以说是主治虚实夹杂腹胀的方子。
虚者,参加量;实者,厚朴加量;胀满如鼓,生姜必须加到原方剂量比例——半斤。
兼有水饮合方《外台》茯苓饮,;如果舌苔一派水像泛滥,直接《外台》茯苓饮原方。
舌苔白或黄腻,兼有痞(心下按之不舒),合方半夏厚朴汤同时笔者同时学习《诊余静思》高建忠老师经验,加炒麦芽、炒谷芽运用于虚胀患者身上,尤其是一吃东西就胀的。
郭生白解伤寒名方: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郭生白解伤寒名方: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郭老一生用六十余年研读《伤寒论》,读破多本《伤寒论》书籍,经常为悟通一个经方绞尽脑汁,昼夜深思。
今天刊载的这个伤寒名方,也是郭老多年悟道的结果,其精采绝伦之处无以言表,搞懂了可应用于各种疑难杂症,其精采之处只有靠自己去感悟了。
《伤寒论》原文:“发汗后,腹胀满,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炙厚朴(去皮)、生姜各半斤,半夏(洗)半升、甘草二两,人参一两。
水煎,去滓,三服。
郭老认为,虽然此方出现在太阳病发汗后,但是无论是否发汗后,但实际应用时,不限于太阳病后,病机只要是脾胃虚弱,运化失常,脾胃气机不畅而出现的的虚胀,都有使用机会。
郭老在《伤寒六经求真》中按:“腹胀满”一证的发生原因很多,在阳性与阴性病理过程中皆可出现。
本条之腹胀满发生于太阳病发汗之后,表证已解,无身热、口渴、呕吐、下利等任何证状,乃是肠胃功能病后虚弱,食物发酵分解而产生大量气体,积滞于胃肠管腔而致腹胀满。
厚朴------温中下气,除胸腹胀满冷疼;生姜半夏------消心腹胸膈湿痰满结,下气止呕;人参------补元气健脾胃。
此方治“气虚胀满”。
传统中医认为,这是一张“和胃降逆,补中散满”的方子,治脾胃气弱,运化迟滞,或伤寒发汗后,腹胀满者。
厚朴------宽中除满;生姜------宣通阳气;半夏------开结降逆;人参、炙甘草------补益中气。
在《大医传承二》第20讲中,郭老专门又讲了这个方子:这是一个治疗自主调节性的胀满,甚效!须深切理会、彻底掌握!我们来看郭老在讲座中的解读:(板书:自主调节,胀满,厚朴,生姜,半夏,人参,甘草,胃肠功能虚弱,无身热,口渴,呕吐,下利)首先要清楚这里的胀满是自主调节性的,指胃肠功能虚弱,无身热,口渴,呕吐,下利。
第一个,发汗后没有身热,退热了,就是没有向表的趋势了,已经神和身轻,体温正常了,神智清楚。
第二个,没有口渴,没有里热了,在内部没有排异反应了。
厚姜半甘参汤治腹胀
厚姜半甘参汤治虚中夹实的腹满对于腹满这个症状来说,有虚有实,虚和实就是对偶统一的,在这里又提出来一种中间状态,虚中夹实,所以可见临床上的疾病是复杂的。
虚中夹实的腹满,它具备有上午比较轻,下午重,尤其是傍晚前后比较重,到了傍晚前后,肚子胀满,叩之如鼓,甚至晚饭都吃不下去,第二天睡一宿觉,早晨起来肚子又瘪瘪的,这就是虚中夹实的腹满。
为什么这种证侯,大都是上午轻,下午重,因为脾虚运化机能低下,起码夜间人们都不吃饭,脾阳、脾气得到了一点修复,而且早晨吃得一般比较少,对脾的负担不重,而且自然界上午的阳气开始逐渐生发,所以脾阳得到自然界阳气的这种支持,所以上午没有问题。
中午又吃了一顿饭,到了下午随着自然界阳气的衰退,脾阳、脾气得不到自然界阳气的资助,尤其是到了傍晚前后,阴气逐渐转盛,而人又经过了白天的一天的操劳,所以这个时候,运化失司,痰湿内阻,气机壅滞的症状就更加突出,到了傍晚前后,腹部胀满,叩之如鼓,饮食不下,这正是虚中夹实的这种腹满的临床特征。
舌象一般来说,舌比较胖,边有齿痕,这是脾阳虚、脾气虚的一种特征,舌也比较淡,苔比较厚腻,在《伤寒论》中讲舌苔的地方不是太多。
我们从临床观察来说,这种病人苔比较厚腻,这正提示了痰湿内盛、壅滞气机的一种表现,治疗的方子是: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我们简称是厚姜半甘参汤。
看它的药物组成:厚朴半斤,生姜半斤,半夏半升,甘草二两,人参一两,以水一斗,就是2000毫升,煮取三升,留下600毫升,每次服一升就是每次喝200毫升,日三服。
因此上述的量是三次治疗量,这样的话,我们折算一下,张仲景的每味药的一次治疗量是多少?厚朴是40克(半斤不是125克吗)分三次一次是40克,厚朴一次量是40g,生姜一次量是40克。
半夏,我们拿100毫升(它是半升嘛)100毫升的半夏称完了,然后除以三,我在这里写的是20克,甘草一次量是10克,人参一次量只有5克。
以前我在我们附属医院做住院医生的时候,我管的一个病人,这个病本身是比较少见的病,它叫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腹胀满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腹胀满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厚朴9~24g生姜9~24g 半夏9g 炙甘草6g人参3g 上5味,以水2000ml,煮取600ml,去滓,分3次服,每次200ml。
(功效)温运健脾,宽中除满。
(主治] 主证:腹胀满。
副证:饮食不佳,精神疲惫,肢软乏力,苔薄白,脉缓。
(临证加减]1.气虚甚:见症神疲,肢软乏力,人参加至9g,再加白术、茯苓,以增加益气健脾之力。
2.矢气不畅:加大腹皮、香附、莱菔子以加强行气之力。
3.偏于湿:舌苔白厚者,加苍术、.陈皮、苏梗以增理气化湿之力。
4.本方加佛手、枳壳、木香治胃腹满痛。
5。
本方合四君子汤治肝炎后综合征。
6.本方加大腹皮、莱菔子治虚胀。
7。
本方去厚朴、生姜、半夏,加白术、木香、黄连、茯苓、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
治脾胃虚弱,食积内停,名健脾丸。
[证治准绳]8.本方去厚朴、生姜、甘草、人参,加橘皮、枳实、白术。
治饮食伤脾,停积痰饮,心胸痞闷,名橘半枳术丸。
9.本方去生姜,加香附、白术、茯苓、陈皮、白豆蔻、砂仁、木香、益智仁。
治脾虚不思饮食,食后倒饱,名香砂六君子汤。
[增补万病回春]10.本方加人参、甘草治喉肌麻痹,名半夏厚朴生姜汤。
旷东中医,1960,(4),193] ,:茵陈蒿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茵陈18g 栀子9g 大黄6g 上3味,以水2400mi,先煮茵陈,减1200mi,再下余2味,煮取600ml,去滓,3次分服。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 主证:身目尽黄,色如橘子而鲜明,小便不利,色黄而短少,舌苔黄腻,脉滑数。
副证:发热,脘腹痞满,不欲饮食,恶心欲吐,大便秘结或不爽,汗出不彻,无汗,或但头汗出,口渴,舌苔黄腻,或脉滑数。
.(临证加减工1.茵陈蒿汤及其加味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公认本病多属中医阳黄,应从阳明论治,属阴黄者居极少数。
大多单用茵陈蒿汤,少数以茵陈蒿汤为基础,随证加减,选加龙胆草、木通、泽泻、茯苓、板蓝根、猪苓、大青叶、赤芍、苦参;或合用五苓散、栀子柏皮汤、小陷胸汤等。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精解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精解这个伤寒论条文虽短,但信息量却很丰富。
先列出条文及组方以便学习。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u厚朴半斤(去皮,炙),生姜半斤(切),半夏半斤(洗),甘草二两(炙),人参一两。
下面逐一分解:发汗后:这是明显在讲发过汗之后的情况。
为什么特别强调发汗后呢,一是张仲景当时确实在实践中发现了发汗后出现的后面所述的情况。
二是后面所述的情况与发汗有着因果关系。
也就是说,发汗才导致了后面情况的发生。
这个发汗是一个致病条件。
腹胀满:这个腹是有范围的,指的是脐周,不是胃部,胃部为”心下“。
胀就是肚子鼓鼓的发胀。
但这么讲只是讲了个大概感觉。
实际上腹胀满有气胀,有实胀。
气胀是指肚子里感觉有气撑着胀,表现为按下去会让人觉得舒服一点,中医称之为“喜按”。
实胀是指里头有实的东西在堵着,有的是因为里头长东西(如癌)撑的,有的是因为便秘堵得胀,如果按下去会不舒服,不愿意按它,中医叫"拒按"。
那么这个腹胀满是哪种胀呢?综合历史上多个著名经方家如郑钦安、倪海夏、郝万山、胡希恕等观点,张仲景所说的这个胀是指气胀。
这个判断与发汗有直接原因。
郑钦安解释时讲出了比较通俗的道理:此病腹胀满是由于发汗后,是汗出伤及胸中之阳,以致浊阴上干,闭其清道,壅而为满。
说直白一点就是,使用发汗的药物发汗,药力会向上向外这个方向使劲,那么在药力的带动下,把腹部的浊阴也带了上来,为什么会带上来呢?以郑钦安的观点是认为伤了胸阳,那么就会出现胃到胸这个部位出现虚,腹部的浊阴会上冲,这是体内“气”的逆变化运动。
更多的医学家认为是脾阳出了问题,无论是发汗导致脾阳出了问题,还是本身的脾阳有问题,反正就是脾阳有问题,使得浊阴不下,消化不好。
这一发汗,药力往上一带,就会胀得明显,即使不发汗,有的人也觉得胀。
从郝万山的观察来看,这个腹胀的原因主要还是脾阳虚造成,胡希恕在实践中也验证了这一点,使用此方治好了没有发汗但是腹气胀的患者。
感冒肺炎后消化不良∥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感冒肺炎后消化不良∥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赵岩,中医主治医师,医学硕士,运用纯中医手段治病,每日坚持看病读书,十余年野生中医,近年诊治数万人次。
有一女中学生以腹胀为主诉来就诊,伴随恶心、食欲差、乏力等症状。
我选用了一张古方加味治疗,两次复诊述说腹胀没有明显变化,但是恶心和食欲差有好转。
我根据其舌像和脉象判断,患者这种腹胀不是单纯实胀,有脾胃虚弱的情况。
服药虽然腹胀改善不明显,但是脉象比之前有力,和缓柔和,舌体胖大也改善,舌苔变薄,这说明脾胃之气逐渐增强。
所以我一直没有变方,只是根据天气变化和患者具体情况做了略微加减,服药二十多天后腹胀消失,恶心也消失,食欲变的很好。
蒲辅周老先生和岳美中老先生都强调慢性病要守方,并随着病情变化灵活加减药味。
这个患者,我守的方子就是一张古方,是医圣张仲景的方子,一共有五味药物组成,叫做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名就含有这五味药,所以很好记忆。
《伤寒论》第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厚朴(炙,去皮)、生姜(切)、半夏(洗)各半斤,甘草二两(炙),人参一两。
上药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每服一升,温服,一日三次。
原文大意,伤寒发热,发汗后如果出现腹胀,可以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实际上,许多人在感冒发热、支气管炎、肺炎后都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不仅有腹胀,还有恶心、嗳气、食欲差、大便不畅或大便稀溏,这些情况我运用这张方子加加减减,绝大多数患者都有不错的疗效,不仅是儿童,也包括许多成人。
呼吸道感染后,为什么会出现消化不良?一方面与药物有关,我们经常使用的许多退烧药都属于水杨酸类,比如美林、布洛芬胶囊、还有一些肛门栓,这些药物本身对胃肠就有一些副作用。
还有,如果运用了抗生素,很容易造成肠道菌群失调,也会造成胃肠道一些症状。
第二,从中医的观点来看,感冒发热,是人体正气与外来邪气斗争的过程,当感冒痊愈后,人体正气并没有完全恢复。
如同一个国家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虽然把侵略者赶跑了,但是自己也是千疮百孔,百废待兴,需要恢复国民经济。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厚朴姜夏草参汤)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厚朴姜夏草参汤)[组成用法]厚朴10~15g、生姜10~25g、半夏10~15g、炙甘草3~6g、人参3g。
水煎,分三次服。
[方证]1.腹胀满,饮食不佳,精神疲惫,肢软无力。
2.苔薄白,脉缓。
[现代应用]以腹部胀满为主诉的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扩张、功能性消化不良、过敏性肠炎、肝硬化腹水,妊娠恶阻等。
[经验参考]本方主治“发汗后,腹胀满者”。
经文叙述十分简练。
仲景仅给出“发汗后,腹胀满”六个字,但其义甚广。
细析如下:“发汗后”三字在《伤寒论》的条文中非常多见,表面上是讲误治,实际上一是说明病人有体虚的存在,二是提示致虚之由。
此处“发汗后”则是说明“腹胀满”的来路和诱因。
我们在分析的时候不能仅仅停留在“发汗后”的表层意义上,要抓住虚证的实质而加以引申。
由此推演,泄后、吐后、术后、产后等虚性体质都有应用本方的机会。
《伤寒尚论篇》说“移此治泄后腹胀,果验”。
《张氏医通》说“治胃虚呕逆,痞满不食”。
再者,本方证所见虚证不可局限在便溏、神疲症状上,还可表现为食后腹胀、食后欲寐、矢气频频无臭味、肠呜常作、大便虽成形但次数多或排便不畅、平时食凉物便溏或便意感强等。
“腹胀满”又该如何理解?仲景讲的腹的范围指“从心下至少腹”(《伤寒论》137条),这一区域即指从剑突下、左右两肋弓缘以下,自至耻骨联合、左右腹股沟以上的区域,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全腹范围。
满,在《说文解字》中有两个涵义,—是“满”通“闷”,烦闷是主观感觉,二是盈溢、充盈之义,是客观征象,看上去膨大、饱满。
《用方经验》说本方证“心下不坚满,而膨满者”。
胀,皮肉臌胀,是客观体征,《灵枢胀论》:“夫张者皆在脏腑之外,排脏腑而郭胸胁,张皮肤,故命日胀”。
可见胀从望诊可得知,切诊按腹时可感到腹壁的抵抗增强,但不痛,也不硬实。
此证胀满不同于理中汤类方证,其腹虽胀,外观并不见满,按之柔软,不作痛,即痛也很轻微,且喜按压,舌无苔或稍有薄白苔等;也不同小陷胸汤或大黄类方证,彼腹坚硬,拒按而痛,舌苔黄厚或滑腻。
【经方治疗脾虚腹胀-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经方治疗脾虚腹胀-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是汉代张仲景所创,是一首温运脾阳,消除胀满,标本同治,补泻兼施之剂。
在临床应用治脾阳素弱,复感寒邪,治不如法而致之腹胀疾患,疗效满意。
经方治脾虚腹胀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为汉代张仲景所创制。
《伤寒论》第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方由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五味药组成。
是一首温运脾阳,消除胀满,标本同治,补泻兼施之剂。
笔者在临床应用治脾阳素弱,复感寒邪,治不如法而致之腹胀疾患,疗效满意。
兹举典型病例如下.郭某,女,54岁,2019年11月11日初诊。
诉素体脾胃虚弱,半年前女儿出国,忧思过度,食不下,复感寒饮冷,现进食后腹胀满,腹胀以上午症缓,食后或晚间尤甚,按之濡,喜温喜按,大便溏泻。
曾口服疏肝健脾之剂治疗,其效不显,故今日来本科就诊。
现症状同前,伴神疲乏力,纳呆。
舌质淡红,苔薄白水滑,脉弦缓。
诊断:虚痞(脾虚不运,气机壅滞)。
治法:温运脾阳,宽中除满。
方药:厚朴30g,生姜20g,姜半夏10g,党参6g,炙甘草10g,炒枳实15g,炒白术20g,7剂,每剂水煎早晚服。
禁忌生冷油腻之品。
二诊:药进7剂,腹胀大减,饮食有加。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弦。
遵效不更方,原方继进3剂。
药后诸症消失,以六君子汤加味,以善其后。
按:本案脾胃素弱,更因忧思伤及脾胃,复又感寒饮冷,治不如法,致使脾阳更伤,脾运失职,气滞于腹,壅而胀满。
药用厚朴、枳实宽中除满;生姜、半夏辛散降逆;党参、炙甘草、白术健脾益气,和中升清。
使脾阳温运,气机通畅,升降相因,其证乃平。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的临床运用医案道医网
原文】成】 厚朴 24g 生姜 24g 半夏 10g 甘草 6g 人参 3g 【 煎服方法】 水浸 20 分钟,煎 30 分钟,约 600ml ,分早、 午、晚服。
【主 治】 腹部胀满,喜温喜按,脉象虚弱者。
【禁忌】1. 胀满拒压、脉有力者,忌之。
2. 喜冷、欲饮者,忌之。
【类方】1.小承气汤:同可治腹胀。
不同者,小承气汤证之腹胀,属 胃家实,必有潮热、便秘、腹痛拒压之症。
2. 理中汤:同可治腹胀。
不同者,理中汤证之腹胀,为脾胃 虚寒,必兼呕吐、肠鸣、下利等中寒之状。
【临床运用】 1.治泄后腹胀。
(《伤寒尚论篇》 )2. 治胃虚呕逆、痞满不食。
(《张氏医通》 )3. 治噫气吞酸,心下坚满膨胀,皆慢性胃炎及胃扩张之证。
(《伤寒论今释》 )4.治脾虚作胀辄效,而脾虚挟积溏泻不节,尤有特效。
寒论译释》)【浅议】此消胀散寒、降逆补虚,为治脾虚、气 滞腹胀之方。
临床使用以腹胀,喜温喜按,脉弱为目标。
腹胀满一症,有虚有实,有寒有热。
《伤寒论》有太阴、阳明 之分。
《金匮要略》 有“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 痛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的临床运用医案道医网发汗后,腹胀满者,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66)【组(《伤为实”;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等论述。
临床以大便燥结,腹胀不减,疼痛拒压,为阳明可下之证;便溏下利,胀满时痛,喜温喜按,属太阴温补之证。
本证之腹满,呈时减复如故,按之不痛,或微痛,腹壁柔软,饭后胀甚,着凉、食冷益胀,嗳逆呕恶,矢气不畅,并伴有体倦神疲,四肢无力,纳呆化迟,食后欲睡,肠鸣便溏,舌苔白腻,脉沉无力等症状。
多发于汗、下之后,或有过用凉药之病史,为脾虚气滞,虚中挟实之证。
盖脾气虚弱,运化乏力,致气遏不通,或与痰饮相结,障碍升降,故而为胀为满。
其治疗,纯以补气健脾则气机益塞,胀满益剧;单一攻下导滞,必中虚益甚。
惟本方补泄并施,最为适宜。
一日一方-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一日一方-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是一种由甘草、人参等中药组成的方剂,此方出自汉张仲景著的《伤寒论》,主治腹部胀满。
01
药方组成
厚朴24g,生姜24g,半夏10g,甘草6g,人参3g,水浸20分钟,煎30分钟,约600ml,分早、午、晚服。
02
药方主治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病机是脾气虚弱,运化失健,气机阻滞。
伤寒发汗后,表证已解,脾胃之阳气被伤,气滞不通,形成腹部胀满之证。
但必须具有喜按、喜温,或兼痰涎,或兼呕逆,脉象虚弱等。
03
药方功用
温阳健脾,行气除满。
04
药方详解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健脾运湿,宽中除满。
本方厚朴苦辛温,行气宽中,燥湿除满;生姜辛温,散饮和胃;半夏辛温,燥湿开结,和胃降逆;人参、炙甘草甘温,益气健脾助运化。
诸药相配,补不呆滞,消不伤脾,为消补兼施,标本同治之剂。
从药物用量看,方中重用厚朴、生姜、半夏,是突出温行消,重在治标;用人参、炙甘草之量较少,以兼顾脾虚。
此反映了治标宜急,可速效;治本宜缓,须久图。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05
药方应用
以腹部胀满为主诉的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扩张、功能性消化不
良、过敏性肠炎、肝硬化腹水,妊娠恶阻等。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文章内容仅供交流学习使用,请谨遵医嘱。
诚挚说明: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及初发权仍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至简经方: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原创)
至简经方: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原创)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厚朴一斤,去皮生姜半斤甘草二两,炙半夏半升,洗人参一两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至简经方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图解:先看条文,发汗后,腹胀满者先理解为什么发汗会导致腹部胀满发汗是什么原理?发汗,就是用桂枝麻黄等将阳气引到表层驱寒散邪那就先有个问题了每个人本身上焦、中焦、下焦各处的阳气,每个人不同也就是所谓的体质不同仲景先师首先告诉我们的就是如果中焦本身阳气弱的人发汗后,桂枝等引阳药将阳气引去表层阳气就好比一个国家的兵力将中焦的兵力引到外层作战那么中焦不就是兵力空虚了其实仲景先师就是考虑到了某些庸医不考虑患者本身上中下阳气的强弱见外感就用汗法而导致中焦阳败这种阳气一败,浊阴占据中焦而有胀满其实这个也是因人而异或胀满或呕吐或腹泻或腹痛中焦之阳败,其症不一然后你再去看伤寒其实会发现,仲景先师是把各种不同人的体质所产生的症状尽可能的列出来并尽可能的写出方剂治法再看方解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重点是厚朴《长沙药解》论厚朴降冲逆,破臃阻,最消胀满配合生姜,半夏降胃气之逆,消中焦之浊阴(一家之言,定有不足之处,再看黄元御、郑钦安解)黄元御解:胃不偏燥,脾不偏湿,脾升胃降,中气转运,胸腹冲和,故不胀满。
汗泄中气,阳虚湿旺,枢轴不运,脾陷胃逆,则生胀满。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人参、甘草补中而扶阳,朴、夏、生姜降浊而行郁也。
郑钦安解:郑论:此病腹胀满由于发汗后,明是汗出伤及胸中之阳,以致浊阴上干,闭其清道,壅而为满,法宜补中宣通,原方亦可用,似不若理中加行滞药为当。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腹胀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腹胀
尹××,男性,患腹胀症,自述心下胀满,日夜有不适感,是属虚胀症。
投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厚朴12克,生姜9克,半夏9克,甘草(炙)6克,党参4.5克——《伤寒论》方)。
经复诊1次,未易方而愈。
按:腹胀一症,有实有虚,实者腹坚硬,拒按而痛,舌苔黄厚或滑腻,是食积或秽滞,宜小陷胸汤或消导、攻下剂。
虚者腹虽胀而按之柔软,且喜按压,按下去也不作痛,即痛也很轻微,舌无苔或稍有薄白苔。
是胃机能衰弱,致使食物有所残留,分解,产气,壅塞于胃中而作胀。
这个病例,既主诉腹胀满,且为按之不痛,是属虚胀,故投以此汤即迅速收到效果。
“胀非苦不泄”,厚朴味苦性温,通泄脾胃之气分,用作主药;“满非辛不散”半夏辛温和胃,生姜辛通滞气,用作辅药;人参鼓舞胃气,主治心下虚痞胀满,佐以甘草滋胃生津。
通补兼施,法颇完密。
适应症:慢性胃炎等病腹胀满者;发汗后或下后腹胀者,均验。
虚胀治疗———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案
虚胀治疗———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案(1)虚胀案董某,女35岁,演员。
1982年4月30日初诊。
胃脘撑胀牵引两胁数年,时好时犯,每因饱食、受凉或情志不遂诱发或加重。
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呃气频作,舌淡苔薄,右脉沉,左脉反关。
诊为肝胃不和,与柴胡疏肝散加消导、温中之品,三剂。
二诊,胃脘倍胀,呃气不止,手足怕冷,病家第三剂药竟未敢服用。
愈疏愈胀,无疑是犯了虚虚之戒。
遂改拟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茯苓、炒白术、良姜、丁香,三剂。
腹胀减轻,食欲好转。
续服九剂,腹胀消失,仅纳凉、过饱胃脘稍有不适,改附子理中丸善后。
(2)虚胀案姚某,男,24岁,工人,1982年6月10日初诊。
脘腹胀满半年余,初病食后加重,现在不食也胀,稍一进食则撑胀难忍,且伴有脘腹下坠感,饮食逐渐减少,消瘦,体力下降,时恶心,眩晕,大便时干时稀,舌淡红,苔薄,脉沉弱。
钡餐透视:胃炎。
屡经中药(多为消导行气之品)及西药治疗无效。
本证迁延日久,且屡用消导之品克伐胃气,属虚胀无疑,当补虚消胀,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炒枳壳、炒白术、陈皮、石斛,三剂。
进食后腹胀减轻,续服六剂,进食仅稍有下坠感,后以人参归脾丸调理而安。
(3)虚胀案王××,女,43岁,工人,1982年4月5日初诊。
脘腹胀满近二年久治不愈。
初病每于饱食后胀满,现在稍一进食即胀满不堪,乃至畏食。
面色萎黄,声息低微,倦怠乏力,二便正常。
检查:上腹部稍显膨隆,叩呈鼓音,但按之软,无压痛,舌淡红,苔薄,脉沉细弱。
讼为虚胀,治以四君子汤。
连服六剂,非但无效,反致夜间型胀难以入麻。
观其脉症,虚胀无疑何放补之无功?思之良久,方有所悟:本证虽属脾虚,究竟还兼气滞,但补不消,其气愈滞,必稍加疏气之品,补中有行,方是正治。
遂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白术、草蔻,三剂,腹胀大减,夜能安寐。
又服六剂,腹胀渐失,饮食亦增。
原方减量再与六剂,仅夜间上腹偶有不舒,与香砂六君丸善后。
按:以上三案都属于虚性胀满,而且大都经过虚虚的误治。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愈腹胀便秘两年案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愈腹胀便秘两年案女,55岁,2022年5月16日初诊,大便难解2年,3-4天一行,大便稀,腹胀,口腔溃疡,睡眠差,白天稍乏力,舌淡,苔白腻,后背抽痛。
脉沉细。
拟方:制厚朴 25g,法半夏 12g 林利城,炙甘草 20g,蒸附片 15g 先煎林利城,干姜 10g,龙骨 30g 先煎,牡蛎 30g 先煎,黄柏 10g,牛膝 10g,肉桂 6g,白术 80g,党参 12g:中药4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5月20日二诊,大便基本正常,成型,无腹胀,纳增,已知饥,无口腔溃疡,睡眠好转,乏力减轻,舌淡,苔白腻,后背抽痛,怕冷。
脉沉细。
拟方:制厚朴 25g,法半夏 12g 林利城,炙甘草 20g,蒸附片 15g 先煎林利城,干姜 10g,龙骨 30g 先煎,牡蛎 30g 先煎,桂枝 12g,白术 80g,党参 12g,白芍 12g,葛根 30g:中药4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5月23日二诊,诸症正常,无后背抽痛。
舌脉同前。
拟方:制厚朴 25g,法半夏 12g 林利城,炙甘草 20g,蒸附片 15g 先煎林利城,干姜 10g,龙骨 30g 先煎,牡蛎 30g 先煎,桂枝 12g,白术 80g,党参 12g,白芍 12g,葛根 30g,茯苓 20g:中药4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按:患者以因便秘来就诊,拿了很多检查单,包括胃肠镜,教科书上治疗便秘分很多症型,但临床上很多医师只看到“阳明腑实证”,但以我的临床观察,便秘属阳明腑实证者实际上很少。
临床上治疗便秘也不用那么复杂,主要分清“太阴”和“阳明”,太阴则用健脾法,重用“生白术”,阳明则用通腑法,使用承气类方,本患者便秘,并没有口干,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均是太阴的表现,故考虑为太阴证,又因腹胀、乏力,故考虑为脾虚气滞,故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生白术用到80克,患者服药后说,前两天每天4次大便,后两天是每天一次;患者口腔溃疡,但无其它热像,故考虑为虚阳浮越,用了潜阳法:附子、干姜、甘草、龙牡、黄柏、肉桂、牛膝,二诊的时候,消化症状疾病恢复正常,睡眠也好转,就是后背抽痛,是很长一段时间的问题了,我就在一诊的基础上,加了桂枝加葛根汤,三诊的时候,说药还有一剂,效果很好,趁今天休息的时候赶紧过来拿几剂。
经方: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健胃消腹胀)
经方: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健胃消腹胀)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原文】厚朴半斤(炙,去皮)生姜半斤(切)半夏半升(洗)甘草二两人参一两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出自】《伤寒》【经典回顾】1、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剂量】1、厚朴最多用三四钱,生姜开三片就好了,生半夏胖子开三钱,普通开二钱;人参一钱;2、平常炙甘草不开多,一二钱就够了,后面的炙甘草汤开到五钱一两都有,那是需要,这里不用开太重,因为炙甘草很甜,会增腻。
【组成】人参甘草姜厚朴半夏【时机】1、健胃消胀;2、肚子虚胀,喜按,天枢穴无压痛,小便不黄。
药喝下去后暖气排气很多。
【应用集锦】1、常常老太太,肚子很大,是虚胀,肠子总是有问题,放屁很多,可以用这汤方;2、肚子胀不排气也可以用,只要是虚胀。
3、不持续腹满为虚寒。
腹满按天枢,不痛为虚,用温药;虚证气胀、排气多,没有其它问题,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4、胃胀、腹满:肚脐、天枢穴以上是胃的部分,下面是腹肠部分。
胃胀,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肠胀,属三阴经辩证。
【比较集锦】1、腹满有实证和虚证。
实证用承气汤,虚证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2、(1)发汗后腹胀,虚满,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2)腹胀,虚满、卧起不安、心中躁烦,栀子厚朴枳实汤。
3、(1)满而不烦:A、热气入胃之实满,以承气下之;B、寒气上逆之虚满,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温之。
(2)烦而不满:A、热邪入胸之烦,以竹叶石膏汤清之;B、余邪在胸之烦,以栀子豉汤解之。
(3)既烦且满,热与气结,壅于胸腹之间,用栀子厚朴枳实汤。
4、(1)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胸腹膨满、心下痞满、呕吐。
此为虚满非实满,且无热象,食欲减退,脉弦迟,腹部有气体及水停滞。
胃下垂症、胃扩张症、鼓胀、腹膜炎等引起腹内气体留滞而痛苦者;又可用于呕吐、心下痞满,伴有暧气及呑酸者。
亦可用于因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引起吐泻之后,或腹胀、噫气者。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七、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方剂组成】厚朴24克,生姜24克,半夏15克,炙甘草6克,人参3克【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于生姜半夏汤加大量厚朴以消胀满,加甘草人参以补中虚,故治生姜半夏汤证腹胀满而中气虚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伤寒论》第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泣解:发汗不得法,伤及中气而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按:1972年曾治中年妇女,体丰腹大形似腹水,而详查无腹水,因胀满不能食,已多年不愈,其脉沉细,苔薄白润。
乃与本方,连服十余剂即愈,为效之速,出乎意料,因附此以供参考。
【辨证要点】中气虚之腹胀满者。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证张石顽医案:治陈某泄泻,腹胀作痛,服黄芩芍药之类,胀急愈更甚,其脉洪盛而数,按之则濡,气口大三倍于人迎,此湿热伤脾胃之气也。
与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二剂,泻痛止,而饮食不思,与半夏泻心汤二剂而安。
厚朴9克、生姜9克、半夏9克、炙甘草6克、人参3克。
寥笙注:本案为脾阳不足,中虚气滞之证。
患者泄泻,腹胀作痛,服黄芩白芍等药更甚,则知此症非热证。
脉虽洪盛而数,但按之则濡,则知胀满为真虚假实。
方用厚朴之辛温以除胀泻满;半夏之辛温,以散滞气,人参、甘草补中和胃,生姜之辛温,以助阳散满,乃消补兼施之法。
凡腹胀而便不秘者,用之最效,以其为假实真虚故也。
《内经》说:“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泄之。
”本方用药之精义,在苦以泻腹满,甘以益脾胃,辛以散滞气也。
若属纯虚纯实之腹满,则均非所宜。
《伤寒名案选新注》------------------------------------------医案女,中年,溶血性黄疸。
腹部仅傍晚胀,叩之如故。
不觉乏力,舌淡胖,苔厚。
虚实夹杂。
予厚朴 6克生姜 3片半夏 10克甘草 6克党参 20克。
两剂后,腹胀更甚。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中医方剂名。
出自《伤寒论》。
具有补中散滞,和胃降逆之功效。
主治中虚气滞,腹胀满,呕逆。
【组成】厚朴(炙,去皮)、生姜(切)、半夏(洗)各半斤,甘草二两(炙),人参一两。
【用法用量】
上药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每服一升,温服,一日三次。
【功用】补中散滞,和胃降逆。
1.《注解伤寒论》:和脾胃而降气。
2.《成方切用》引喻嘉言:益胃和脾,降气涤饮。
3.《医方集解》:补虚散滞。
4.《金鉴》:消胀散满,补中降逆。
【主治】中虚气滞,腹胀满,呕逆。
1.《伤寒论》:伤寒发汗后,腹胀满者。
2.《圣济总录》:伤寒心腹胀满。
3.《张氏医通》:胃虚呕逆,痞满不食。
4.《胎产心法》:妊娠腹胀后重,赤白相兼之痢。
【方义】
此汗后腹胀满者,为津液不足,气滞不通,壅而为满,为脾胀也。
故用厚朴之苦,以泄腹满为君;生姜、半夏之辛,以散滞气为臣;人参之甘,生津液,补不足;甘草之甘,以缓其中者也。
【文献摘要】
1、方论选录
《岳美中医案集》:“尹某,男性,自述心下胀满,日夜有不适感,是属虚胀症。
投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厚朴12克,生姜9克,半夏9克,炙甘草6克,党参4.5克)。
经复诊1次,未易方而愈。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胀: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及三仁汤】
现腹胀多了,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及三仁汤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及三仁汤
【组成】厚朴半斤(炙,去皮),生姜半斤(切),半夏半斤(洗),甘草2两(炙),人参1两。
常用量:厚朴12g、生姜9g、半夏6g、甘草6g、人参3g。
方中:厚朴味苦性温,善于下气行散,除胃中滞气而燥脾,泄满消胀最宜为君,臣以辛温之生姜、半夏,前者宣散通阳,行胃中滞气,后者开结豁痰,除胃中逆气,两者与厚朴为伍,苦降辛开,甘草为佐,补气益脾,此方之用,贵在药味用量上的比例。
【功效】消胀散满,补中降逆。
主治中虚气滞,腹胀满,呕逆。
伤寒发汗后,腹胀满者。
伤寒心腹胀满。
胃虚呕逆,痞满不食。
妊娠腹胀后重,赤白相兼之痢。
临床实践中,真正用本方治太阳病发汗后所致的脾虚气滞腹胀满证的机会并不多,但并不意味着该方已失去了实际意义。
因该方具消胀除满、补泄并行之功,凡病机与之相同的证候,无论成因为何,皆可用之,并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前代医家对此早有体验,正如周凤歧所说:“遇脾虚作胀者,辄借用之。
而脾虚夹积,泄泻不节,投之犹有特效。
”王孟英还特别指出:“古今治霍乱者,从未论及此方,余每用之以奏奇迹。
”其实,不少治疗脾胃不和、中焦气机升降失调的效方,亦多从此方化裁而来。
现今用以治疗急性或慢性胃炎、肠扭转、胃肠道外科手术后、慢性消化不良、胃肠功能失调等症,而见脾虚气滞作胀者,只要用之得当,加减得宜,都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使用注意】
一、《伤寒论》提到腹胀满共有三处,三个方子三个类型:
1、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
2、调胃承气汤(249条)伤寒吐后,腹胀满者。
3、四逆汤(3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
二、脾虚气滞之胀满,应辨明“虚”与“滞”的主从。
以虚为主者,多微满而不胀,自应以补虚为主,佐以理气;以滞为主者,多满而且胀,又当以消为主,佐以补虚。
本方厚朴、生姜、半夏用量较大,人参、甘草用量较小,显然是以消为主,以补为辅。
本方是为脾气受伤转运失常所引起的腹胀满症而设,并不能通治其他腹胀症状。
应该注意:厚朴、生姜要等量而且用量要大,参、草用量宜小(8:1),反之则胀满难除。
刘渡舟教授曰:一人思腹胀,一医处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服后腹胀依然,乃请陈慎吾老大夫高诊。
陈老认为处方恰当,但剂量不适。
原方不变,只将厚朴由9g增至18g,党参、炙甘草由9g减至3g,服后其胀立消。
盖陈老增厚朴之量是在于消除胀满,减参草之量,是恐其助满碍中,颇洞仲景之旨,故服后霍然而愈。
三、临床实践证明,本方对脾虚气滞之腹胀满,确系消补兼施之良剂。
若能巧施化裁,使“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必有良效。
一般而言,兼表者加苏叶、藿香;兼胃热吐逆者加黄连、苏叶;气滞较甚者加腹皮、陈皮;兼食滞者加焦三仙、砂仁;兼中阳不足者加干姜、荜拨;兼痞者加枳实、白术;兼胸胁胀满者加青皮、香附;兼气逆而痛者加吴茱萸、官桂;兼血瘀者加莪术、赤芍;兼便秘有热者加枳实、大黄;若气虚不明显者可酌减人参,反之可酌加其用量。
【临床医案】
一、腹胀痛:陈某,泻利腹胀作痛,服黄芩、白芍之类,胀急愈甚,其脉洪盛而数,按之则濡,气口大三倍于人迎,此湿热伤脾胃之
气也。
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二剂,痛止胀减,而泻利末已,与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二剂,泻利止而饮食不思;与半夏泻心汤而安。
按语:脾虚湿盛而胀,单服芩、芍寒凉之品,非但湿热不去,且脾阳更虚,故其胀愈甚。
惟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健脾利气,扶正法邪,“塞因塞用”,方可愈病。
二、臌胀:陈某,男,43岁,农民,1985年3月13曰就诊。
患肝硬化病数年。
近月来纳差,食后腹胀,腹渐膨起,大便溏泻,小便少,神疲。
舌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暗红、苔白滑,脉沉弦。
检查:腹水征明显。
西医诊为“肝硬化腹水。
”处方:厚朴、生姜、茯苓、通草各15g法夏10g红参、炙草各5g。
每日1剂,水煎温服。
8剂药后,腹膨起已消,纳食增进,小便增多。
检查已无腹水征。
继以上方加减治疗月余,诸症消失若常人。
嘱其注意休息,节制饮食,勿食肥腻厚味陈臭等,随访半年末复发。
按语:腹胀、纳呆、便溏、神疲,脾气虚也;腹水、溲少、舌胖、苔滑、脉弦,水湿盛也。
用本方健脾行水,扶正怯邪。
因水湿内停较剧,故加通草、茯苓以利水湿。
三、痞满:叶某某,男,39岁,1973年8月10曰就诊。
患者行胃次全切除术后,恢复良好。
惟出院后逐渐感觉胃腹痞满,暖气频作,大便不畅,虽少食多餐以流质软食为主,亦感痞满不饥,病情日见明显。
脉象细弱,舌白润。
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味论治:党参12g法半夏9g枳壳6g厚朴9g炙甘草6g佛手片9g广木香6g生姜3片,5剂药后自觉气往下行,腹胀暖气大减。
继则服至20余剂,每隔1-2日1剂,治疗两个多月一切正常。
一年后腹胀未发作,消化良好,体略发胖。
按语:术后痞满腹胀,脉象细弱,为脾虚不运,气机堕塞。
故以本方加枳壳、佛手、广木香以温中健脾,理气除满。
四、泄泻(过敏性肠炎):宋某,男,54岁。
患慢性泄泻5年余,
反复治疗不成,因于暑月过食凉面而发,虽经治愈,但以后每食面条即肠鸣腹泻,初服抗菌药可止,后渐不理。
半年来发作频繁,天气变化及情绪少有波动即可诱发。
证见:腹胀满,泻下水样便,日三四次,腰酸背楚,四肢倦怠。
舌苔白厚腻,脉弦滑,关略大。
辨为脾虚湿滞,拟温中行气祛湿为法。
处方:厚朴15g半夏15g生姜15g红参6g (另包煎)甘草(炙)3g伏龙肝如鸡子大一块,车前子30g(包煎),嘱进5剂。
二诊时,泄止,余症缓,去车前、伏龙肝。
又进5剂,诸症渐愈。
后以原方为粗末,每日早晚各服10g,开水冲服,连用3个月,数载沉疾竟愈。
按语:泄泻日久,呈脾虚不运而湿阻,水液紊乱而偏渗之机,故集健脾理气,祛湿渗利于一炉,标本兼顾,共奏斯效。
据李浩澎教授经验:本证泄泻剧者,加车前子、伏龙肝;腹痛甚,加延胡、乌药;腹胀明显,重用厚扑,并加炒莱菔子;虚证著,重用人参;寒加干姜、官桂;热加黄连、黄柏。
此外,若在方中少佐防风、白芷、羌活等疏散之剂,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