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及三仁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胀: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及三仁汤】
现腹胀多了,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及三仁汤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及三仁汤
【组成】厚朴半斤(炙,去皮),生姜半斤(切),半夏半斤(洗),甘草2两(炙),人参1两。
常用量:厚朴12g、生姜9g、半夏6g、甘草6g、人参3g。
方中:厚朴味苦性温,善于下气行散,除胃中滞气而燥脾,泄满消胀最宜为君,臣以辛温之生姜、半夏,前者宣散通阳,行胃中滞气,后者开结豁痰,除胃中逆气,两者与厚朴为伍,苦降辛开,甘草为佐,补气益脾,此方之用,贵在药味用量上的比例。
【功效】消胀散满,补中降逆。主治中虚气滞,腹胀满,呕逆。伤寒发汗后,腹胀满者。伤寒心腹胀满。胃虚呕逆,痞满不食。妊娠腹胀后重,赤白相兼之痢。
临床实践中,真正用本方治太阳病发汗后所致的脾虚气滞腹胀满证的机会并不多,但并不意味着该方已失去了实际意义。因该方具消胀除满、补泄并行之功,凡病机与之相同的证候,无论成因为何,皆可用之,并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前代医家对此早有体验,正如周凤歧所说:“遇脾虚作胀者,辄借用之。而脾虚夹积,泄泻不节,投之犹有特效。”王孟英还特别指出:“古今治霍乱者,从未论及此方,余每用之以奏奇迹。”其实,不少治疗脾胃不和、中焦气机升降失调的效方,亦多从此方化裁而来。现今用以治疗急性或慢性胃炎、肠扭转、胃肠道外科手术后、慢性消化不良、胃肠功能失调等症,而见脾虚气滞作胀者,只要用之得当,加减得宜,都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使用注意】
一、《伤寒论》提到腹胀满共有三处,三个方子三个类型:
1、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
2、调胃承气汤(249条)伤寒吐后,腹胀满者。
3、四逆汤(3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
二、脾虚气滞之胀满,应辨明“虚”与“滞”的主从。
以虚为主者,多微满而不胀,自应以补虚为主,佐以理气;以滞为主者,多满而且胀,又当以消为主,佐以补虚。本方厚朴、生姜、半夏用量较大,人参、甘草用量较小,显然是以消为主,以补为辅。本方是为脾气受伤转运失常所引起的腹胀满症而设,并不能通治其他腹胀症状。应该注意:厚朴、生姜要等量而且用量要大,参、草用量宜小(8:1),反之则胀满难除。刘渡舟教授曰:一人思腹胀,一医处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服后腹胀依然,乃请陈慎吾老大夫高诊。陈老认为处方恰当,但剂量不适。原方不变,只将厚朴由9g增至18g,党参、炙甘草由9g减至3g,服后其胀立消。盖陈老增厚朴之量是在于消除胀满,减参草之量,是恐其助满碍中,颇洞仲景之旨,故服后霍然而愈。
三、临床实践证明,本方对脾虚气滞之腹胀满,确系消补兼施之良剂。若能巧施化裁,使“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必有良效。一般而言,兼表者加苏叶、藿香;兼胃热吐逆者加黄连、苏叶;气滞较甚者加腹皮、陈皮;兼食滞者加焦三仙、砂仁;兼中阳不足者加干姜、荜拨;兼痞者加枳实、白术;兼胸胁胀满者加青皮、香附;兼气逆而痛者加吴茱萸、官桂;兼血瘀者加莪术、赤芍;兼便秘有热者加枳实、大黄;若气虚不明显者可酌减人参,反之可酌加其用量。
【临床医案】
一、腹胀痛:陈某,泻利腹胀作痛,服黄芩、白芍之类,胀急愈甚,其脉洪盛而数,按之则濡,气口大三倍于人迎,此湿热伤脾胃之
气也。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二剂,痛止胀减,而泻利末已,与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二剂,泻利止而饮食不思;与半夏泻心汤而安。
按语:脾虚湿盛而胀,单服芩、芍寒凉之品,非但湿热不去,且脾阳更虚,故其胀愈甚。惟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健脾利气,扶正法邪,“塞因塞用”,方可愈病。
二、臌胀:陈某,男,43岁,农民,1985年3月13曰就诊。患肝硬化病数年。近月来纳差,食后腹胀,腹渐膨起,大便溏泻,小便少,神疲。舌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暗红、苔白滑,脉沉弦。检查:腹水征明显。西医诊为“肝硬化腹水。”处方:厚朴、生姜、茯苓、通草各15g法夏10g红参、炙草各5g。每日1剂,水煎温服。8剂药后,腹膨起已消,纳食增进,小便增多。检查已无腹水征。继以上方加减治疗月余,诸症消失若常人。嘱其注意休息,节制饮食,勿食肥腻厚味陈臭等,随访半年末复发。
按语:腹胀、纳呆、便溏、神疲,脾气虚也;腹水、溲少、舌胖、苔滑、脉弦,水湿盛也。用本方健脾行水,扶正怯邪。因水湿内停较剧,故加通草、茯苓以利水湿。
三、痞满:叶某某,男,39岁,1973年8月10曰就诊。患者行胃次全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惟出院后逐渐感觉胃腹痞满,暖气频作,大便不畅,虽少食多餐以流质软食为主,亦感痞满不饥,病情日见明显。脉象细弱,舌白润。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味论治:党参12g法半夏9g枳壳6g厚朴9g炙甘草6g佛手片9g广木香6g生姜3片,5剂药后自觉气往下行,腹胀暖气大减。继则服至20余剂,每隔1-2日1剂,治疗两个多月一切正常。一年后腹胀未发作,消化良好,体略发胖。
按语:术后痞满腹胀,脉象细弱,为脾虚不运,气机堕塞。故以本方加枳壳、佛手、广木香以温中健脾,理气除满。
四、泄泻(过敏性肠炎):宋某,男,54岁。患慢性泄泻5年余,
反复治疗不成,因于暑月过食凉面而发,虽经治愈,但以后每食面条即肠鸣腹泻,初服抗菌药可止,后渐不理。半年来发作频繁,天气变化及情绪少有波动即可诱发。证见:腹胀满,泻下水样便,日三四次,腰酸背楚,四肢倦怠。舌苔白厚腻,脉弦滑,关略大。辨为脾虚湿滞,拟温中行气祛湿为法。处方:厚朴15g半夏15g生姜15g红参6g (另包煎)甘草(炙)3g伏龙肝如鸡子大一块,车前子30g(包煎),嘱进5剂。二诊时,泄止,余症缓,去车前、伏龙肝。又进5剂,诸症渐愈。后以原方为粗末,每日早晚各服10g,开水冲服,连用3个月,数载沉疾竟愈。
按语:泄泻日久,呈脾虚不运而湿阻,水液紊乱而偏渗之机,故集健脾理气,祛湿渗利于一炉,标本兼顾,共奏斯效。据李浩澎教授经验:本证泄泻剧者,加车前子、伏龙肝;腹痛甚,加延胡、乌药;腹胀明显,重用厚扑,并加炒莱菔子;虚证著,重用人参;寒加干姜、官桂;热加黄连、黄柏。此外,若在方中少佐防风、白芷、羌活等疏散之剂,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