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腹胀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腹胀满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厚朴9~24g生姜9~24g 半夏9g 炙甘草6g人参3g 上5味,以水2000ml,煮取600ml,去滓,分3次服,每次200ml。(功效)温运健脾,宽中除满。(主治] 主证:腹胀满。副证:饮食不佳,精神疲惫,肢软乏力,苔薄白,脉缓。

(临证加减]

1.气虚甚:见症神疲,肢软乏力,人参加至9g,再加白术、茯苓,以增加益气健脾之力。2.矢气不畅:加大腹皮、香附、莱菔子以加强行气之力。

3.偏于湿:舌苔白厚者,加苍术、.陈皮、苏梗以增理气化湿之力。

4.本方加佛手、枳壳、木香治胃腹满痛。

5。本方合四君子汤治肝炎后综合征。

6.本方加大腹皮、莱菔子治虚胀。

7。本方去厚朴、生姜、半夏,加白术、木香、黄连、茯苓、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治脾胃虚弱,食积内停,名健脾丸。[证治准绳]

8.本方去厚朴、生姜、甘草、人参,加橘皮、枳实、白术。治饮食伤脾,停积痰饮,心胸痞闷,名橘半枳术丸。

9.本方去生姜,加香附、白术、茯苓、陈皮、白豆蔻、砂仁、木香、益智仁。治脾虚不思饮食,食后倒饱,名香砂六君子汤。[增补万病回春]

10.本方加人参、甘草治喉肌麻痹,名半夏厚朴生姜汤。旷东中医,1960,(4),193] ,:茵陈蒿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茵陈18g 栀子9g 大黄6g 上3味,以水2400mi,先煮茵陈,减1200mi,再下余2味,煮取600ml,去滓,3次分服。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 主证:身目尽黄,色如橘子而鲜明,小便不利,色黄而短少,舌苔黄腻,脉滑数。副证:发热,脘腹痞满,不欲饮食,恶心欲吐,大

便秘结或不爽,汗出不彻,无汗,或但头汗出,口渴,舌苔黄腻,或脉滑数。.

(临证加减工

1.茵陈蒿汤及其加味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公认本病多属中医阳黄,应从阳明论治,属阴黄者居极少数。大多单用茵陈蒿汤,少数以茵陈蒿汤为基础,随证加减,选加龙胆草、木通、泽泻、茯苓、板蓝根、猪苓、大青叶、赤芍、苦参;或合用五苓散、栀子柏皮汤、小陷胸汤等。[伤寒论汤证新编.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49]

2.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药用茵陈、栀子、大黄、白花蛇舌草、败酱草、鸡骨草、板蓝根、田基黄。肝细胞性黄疸加蒲公英、银花、连翘、虎杖;阻塞性黄疸加大黄、郁金、丹皮、莪术、鸡内金;肝区痛加柴胡、郁金;恶心加佩兰、白蔻仁、竹茹;小便不利加半边莲、车前子。

3.小儿黄疸性肝炎的茵陈蒿汤加味治疗:以茵陈10--20g,栀子、大黄各4~6g,柴胡、车前子、泽泻、当归、白芍各6—9g,茯苓、五味子、厚朴各9--12g为基本方。有恶心呕吐加半夏、竹茹;纳呆食少加焦三仙;两胁胀痛加元胡、青皮.每日工剂,水煎服,10 日为1个疗程。

4.茵陈蒿汤加味治疗小儿急性肝炎:以茵陈、板蓝根各 30g,大黄、平地木、车前子、丹参各15g,山栀子、炒谷芽各lOg为基本方,转氨酶200U以上加垂盆草、山豆根;黄疸重加金钱草、赤芍;发热加连翘、.黄芩;呕吐重加苏梗、黄连。每日1剂水煎服。[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5.茵陈蒿汤加味治疗胆囊结石术后黄疸不退:药用茵陈 45g,生山栀15g,生大黄5一lOg(后下),黄芩、郁金各工0— 15g,金钱草30g,元胡、炙鸡内金各lOg。日1剂,水煎服,治疗12~30日。[江苏中医,1996,c5,:17]

6.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新生儿溶血症: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儿科将茵陈蒿汤去栀子加黄芩、甘草名为黄疸茵陈蒿汤。同时

指出对原因不明及感染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也同样疗效显著。[新医药学杂志,1973,t8,:z1]

7。茵陈蒿汤治疗崩漏:用本方治疗崩漏,凡证属实热、湿热者,用之屡获效验;并指出若三焦火盛,热冲血海,迫血妄行者,加重栀子、大黄用量;湿热内蕴,气滞血瘀,血不归经者,加重茵陈的用量。[河南中医,1981,cl,:45]

8。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母婴AB0血型不合性先兆流产:基本方为茵陈、银花、蒲公英各30g,栀子、黄芩、白术各12g,大黄6g。便秘加草决明;阴道出血加旱莲草、白芍炭;腰酸加杜仲、寄生;少腹下坠加升麻、黄芪。每日1剂,水煎服,自妊娠早期服至产前2周。CN南中医,1996,c3,:150]

9.茵陈蒿汤加味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药用茵陈9—12g,栀子3--~5g,大黄2g,金钱草6~--8g,茯苓8"-10g,郁金、丹参、平地木各9g.每El 1剂,水煎,取液60ml,分3次口服, 10~15日为1个疗程。

10.茵陈蒿汤加味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观察茵陈、栀子、黄芩、制大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血清总胆红素峰值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期间,对服药的30例新生儿做了仔细的临床观察,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仅个别新生儿出现反胃和呕吐现象,约半数(14/30例)患儿有大便溏稀,次数增加。认为这对阻断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减少胆红素在肠道的停留时间,促进胆红素排泄起着重要作用,正是中药退黄特点之所在,一般无须处理。少数呕吐患儿多半是由于分娩时吞人羊水或胎便排出延迟所致,因此,最好在排胎便以后抱起喂药,必要时可用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后再喂药。本研究揭示,对初生婴儿,尤其是出生工2小时内的高危婴儿,应做胆红素监测,如果出生后12小时内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60~mol/L(此时肉眼观察并无黄疸)或每El上升超过 34~mol /L,揭示为病理性黄疸的可能,除应寻找原因外,应给予中药口服,疗程随病情掌握。关于中药退黄的机制:近年来已有报道,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茵陈、栀子和大黄均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功效,

可促进胆汁的排泄以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二是中药具有血型物质的特点,大黄、黄芩和茵陈对血型抗A、抗B和抗0抗体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特异性地同相应抗体结合,从而全部或部分地抑制抗体的效价,阻断溶血的发生,使婴儿得到保护。[中医杂志,1993,(2):101]

11。茵陈蒿汤加味治疗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药用茵陈30g,制大黄6g,甘草5g。痒甚加蝉蜕、丹参;或用丹参(先兆早产忌用)、黄芩、蝉蜕各lOg,生甘草3g,黑山栀12g,蒲公英30g,生地、茵陈、薏苡仁各15g,柴胡6g,僵蚕9g。每日1 剂,水煎服。并用维生素C 2g,维生素Bo 0.2g,三磷酸腺苷 0.04g,辅酶A 100U,加10%葡萄糖液500ml,静滴,每日1 次。苯巴比妥0.03/d,每日3次口服。10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7日。

12.茵陈蒿汤加味治疗原发性肝癌栓塞化疗后发热。本组均为肝动脉栓塞化疗后2-5日,体温37.5--39.5℃,用抗生素工周无效者。药用茵陈、鸡骨草各30g,栀子、大黄、党参、白术、菖蒲各15g,法半夏12g。热甚加溪黄草、蒲公英、:黄芩;湿重加车前子、滑石、白蔻仁;气虚甚加黄芪、淮山药;阴虚甚加元参、生地、沙参;夹瘀血加乳香、没药、桃仁、红花。每曰工剂,水煎服。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1周为1个疗程。停用抗生素、镇痛退热药,用2个疗程.

13。本方去大黄、栀子,加猪苓、茯苓、白术、桂心。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偏湿重者,名茵陈五苓散。

14。本方去大黄,加玉竹、石斛、天花粉、茯苓、萆薢、葛根、陈皮、半夏、薏苡仁。治平日嗜饮,湿火熏蒸而致酒疸,面目发黄,黄甚则黑,心中嘈杂,小便赤涩,名茵陈玉露饮。

15.本方去大黄、栀子,加炙甘草、白术、附子、干姜、肉桂。治寒湿阻滞之阴黄,名茵陈术附汤。[医学心悟]

16.本方去大黄、栀子,加炮姜、炮附子、炙甘草。治发黄,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脉沉细迟者,名茵陈四逆汤。[景岳全书] 17.本方去大黄、栀子,加白藓皮。治痫黄,身色黄如金,不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