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集锦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10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100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70篇

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70篇1.★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译文】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
”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说明】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
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
2.★农夫殴宦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译文】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来卖,遇到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只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门户”税,还强要(农夫)用驴把木柴送到内廷去。
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
”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
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回去,你还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农夫就殴打了宦官。
【说明】这篇文言文揭露了黑暗的“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迫害,使得老百姓生活困苦。
深刻揭露“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
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记与欧公言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
”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
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
”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馂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
”公遂大笑。
元佑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颖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选自《东坡志林·卷三·技术》)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公遂.大笑然操遂.能克绍B.以.笔墨烧灰饮学者以.塞忠谏之路也C.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温故.而知新D.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3.翻译下面句子。
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
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
B. 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公的牙、手和所出的汗。
C. 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疗贪、已佞、治怯、疗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
D. 作者乘船进入颍州地界,便想起20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来,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
(二)使者见秦王曰:“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秦王曰:“夫燕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使者曰:“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所以不能反胜秦者,国小而地无所取。
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九课外文言文阅读新人教版

专项复习 ( 九)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 天镜园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鱼鸟藻荇类若乘空。
余念书此中,迎面对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
轻舠飞出,牙人⑥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枻⑦飞去。
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愧疚。
(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 ____________________①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堂名。
②樾(yu è) :树荫。
③兰荡:湖名。
④明瑟:明亮新鲜。
⑤破塘: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
⑥牙人:商人。
⑦枻(y ì) :船桨。
1.解说以下加侧重号的词。
(1)字俱碧鲜俱:都.(2)每岁春老岁:年.(3)轻舠飞出轻舠:小船..(4)无可名言名:说出.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侧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B)A.无可名言名之者谁..B.鱼鸟藻荇类若乘空猛浪若奔..C.一泓漾之而或长烟一空..D.破塘笋必道此道不通,度已失约..)( 分析: A. 说出 / 命名; B. 仿佛; C. 数字“一” / 全; D. 经过 / 道路。
3.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 这笋 ) 形状像象牙,像雪同样白,像花藕同样鲜嫩,像蔗糖同样甜。
4.选文描绘了哪两个生活场面?表露出作者如何的感情?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念书堂中、佣人捞笋两个场面。
表露出作者对天镜园的喜爱,以及沉醉于美景的欢乐之情。
附参照译文:天镜园的浴凫堂,( 有 ) 高耸的槐树,茂盛的竹子,树荫层层叠叠,面对着兰荡湖闲坐,( 只见 ) 一泓 ( 湖水 ) 微波涟漪,水清木秀,游鱼飞鸟,还有那水中的藻荇,都像是浮在空中一样。
我在里边念书,绿色满头满脑地向我扑来,在清静的窗边翻开书籍,仿佛每个字都是碧绿新鲜的。
每年春末, ( 载着 ) 破塘笋 ( 的小船 ) 必然经过这里。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文言知识】
说“比”。“比”是个多义词。一、指“比较”。二、指
“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
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三、指“并列”、
“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
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畜 ②遣 ③固 ④未几 ⑤询 ⑥盖
陈实与“梁上君子”答案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 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 ②严肃地教育子孙。3.小俞。
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 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 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 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 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失 ②偿 ③愀然 ④几何
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
③尽以钱赐之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
“妾”是指
;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
指
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
王安石辞妾答案 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 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 钱全部赏赐给她。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 人着想。
【文言知识】
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
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
“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4.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二十篇(一) 九年级总复习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二十篇(一)九年级总复习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二十篇(一)(一)董永,少偏孤①,与父居,肆力田亩②,鹿车载自随。
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
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
永行三年丧毕。
欲还主人,供其奴职③。
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
”遂与之俱。
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
”永曰:“蒙君之惠④,父丧收藏⑤,永虽小人⑥,必欲服勤⑦致力,以报厚德。
”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
”主曰:“必尔⑧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⑨百匹。
”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
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
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
”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注释:①偏孤:年幼时死了母亲。
②肆力田亩:(父子)一起尽力种地。
③供其奴职:再去做主人的奴仆。
④蒙君之惠:蒙受您的恩惠。
⑤收藏:收养。
⑥小人:贫穷无知的人。
⑦服勤:勤劳服侍。
⑧尔:这样,如此。
⑨缣:细绢。
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凌空而去()(2)与钱一万()(3)知其贤()(4)天之织女()25.凭助注释翻译下面句子。
(2分)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
26.读了这则神话故事,你得到什么启迪?(4分)(二)读书佐酒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
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觇⑤之。
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
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
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选自《研北杂志》)【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
②外舅:岳父。
③率(lǜ):标准。
③子弟:家中的晚辈。
⑤觇(chān)偷看。
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
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一、(2024·山东·中考真题)王公政教[明]沈德符王锐,永平府迁安县人,进士。
景泰间,为彰德知府,锐长身修髯顾眄生威有权术尚严政。
治察郡中吏民,自听其政,吏亡得为奸。
深究事情,吏民畏之如神。
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檐外浚深沟,雨潦得泄,中道隆,立令水赴沟中。
巷口树栅门,有钥,甲夜即阖门钉板,柝竟夜鸣,奸人莫敢入郡地也。
尤留心学校,凡朔望①谒先师庙已,坐明伦堂②,听诸生说经。
诸生皆居学宫,筹识姓名。
政少暇,令隶持数筹,造明伦堂。
诸生持筹来,自临试,或背诵书,或作义。
其他出及不衣冠居者,受笞。
当是时,黉序③间读书声洋洋盈耳。
丁祭④,陈钟鼓,鸣弦管,升降揖逊甚都。
参政姚龙行部至府,往见之,出而叹曰:“此虽国学⑤,亦无以加也。
”(选自《万历野获编》,有删节)[注]①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
②明伦堂:古代讲学、弘道、研究之所。
③黉(hóng)序:古代学校。
④丁祭:旧时每年于仲春及仲秋上旬丁日祭祀先师孔子。
⑤国学:国子监。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景泰”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康乐”都是皇帝年号。
B.“吏民畏之如神”与“无丝竹之乱耳”两个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与“乃重修岳阳楼”的“修”,都是“修建”的意思。
D.“筹”的本义指小竹片,“筹识姓名”这句话意思是用小竹片标识学生的姓名。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锐防涝有法,要求百姓深挖排水沟渠,这样下大雨时可以及时泄洪。
B.王锐重视安全,在巷口处设置栅门,入夜便关门上锁,彻夜有人打更。
C.结尾使用对比,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借参政姚龙的话肯定王锐的政绩。
D.文章以叙为主,从防涝、治安、教育等方面记录王锐施政有为的事迹。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含答案)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3、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
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顾②悉③将④诸⑤援2、翻译:善属文;②奈何请人;③太祖甚异之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4、默写《七步诗》。
4、鲍子难客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
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
”众客和之。
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
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

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初三期末专题训练: 课外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共5篇, 再附送5篇)一、商於子家贫商於子①家贫, 无犊以耕, 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
大豕不肯就轭③, 既就复解, 终日不能破一畦。
宁毋④先生过而尤⑤之曰: “子过矣!耕当以牛, 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 蹄之坚能陷淖也。
豕纵大, 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
宁毋先生曰:“子以之代耕, 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 子乃反怒而弗答, 何也?”商於子曰:“诗不云乎:乃造⑥其曹⑦, 执豕于牢⑧。
言将以为殽⑨。
今子以予颠之倒之, 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⑩必以牛, 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
不以牛, 虽不得田, 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 其害大。
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⑪者也。
”(选自明•宋濂《文宪集》, 有删改)【注】①商於子:作者虚构的人物。
②豕(shǐ):猪。
③轭(e):车辕前端驾在牛马颈上的曲木。
④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
⑤尤:抱怨, 指责。
⑥造:到。
⑦曹:群, 这里指猪群。
⑧牢:关养牲畜的圈。
⑨殽(yáo):通“肴”, 鱼、肉一类的荤菜。
⑩服田:用牛、马驾车耕田。
⑪激:情绪激烈、偏激。
1.解释词语。
(4分)①宁毋先生过而尤之过: ②子乃反怒而弗答弗:③终日不能破一畦终日: ④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顾: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2分)今子以予颠之倒之, 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3.君主若想实现国家大治, 从文中可获得哪些治国方法?(3分)答案:(1)①使……听到;②间或, 偶然;③经过;④竟然, 却。
(2)您认为我颠倒是非, 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
(3)选贤举能, 任用贤良。
文段借古喻今, 把朝廷任用无德无才的用人充当地方官吏比作是驾驭猪耕田, 形象生动地抨击了统治者不用贤人这一社会问题。
参考译文:商于子家很贫穷, 又没有牛耕田, 他就牵一头大猪自西向东耕田。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10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100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原文·译文·详解)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原文·译文·详解)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原文·译文·详解)(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完整word版)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推荐文档

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阳子(即杨朱,战国初哲学家)之宋,宿于逆旅。
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
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1.联系上下文,解释或翻译下列带点的词句。
(1)宿于逆旅..(2)恶其贵...(3)行贤而去自贤.之行(4)安.往而不爱哉2.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答:(二)(甲)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亮设诱谲(jué欺诈)万方,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
亮遣间谍觇之,还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钺(yuè,黄钺,帝王用的仪仗),当军门立,军不得出。
”亮曰:“此必辛佐治[ ]。
”(《世说新语》)(乙)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
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
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 ]。
”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 ]?”(《资治通鉴》)(1)给(甲)中画线的文字加上标点符号。
(2)为两段文字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解释。
①陈()A.chén陈列B.zhèn阵地C.zhèn阵容D.zhèn列阵②觇()A.zhãn察看B.chãn窥视C.zhàn看望D.zhãn偷看③数()A.shuò屡次B.shù很多C.shǔ数说D.sù经常(3)从下列语气词中选出三个,分别填到文中的[ ]里。
邪也矣焉耳(4)(甲)中的“晋宣王”是谁?(乙)中的“帝”指谁?“辛毗”和“辛佐治”是什么关系?(5)(甲)中说的“亮设诱谲万方”,(乙)中是怎么说的?摘出(乙)中相关原文,并把它译成现代汉语。
【中考复习】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30篇

【中考复习】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30篇2016-04-06河北思博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二、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120篇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120篇)原文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
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术未尽.也()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原文 2. 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i)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
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挖。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春往而冬反.()2.迷惑失道.() 3.遂得.水()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的来历,现比喻。
原文 3.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中考课外文言文大全

中考课外文言文大全篇一: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大全(二一)李将军[甲]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广家世世受射。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人右北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人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乙](广)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
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①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②。
”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注释:①即:如果。
②用坚其意:以让他们相信自己的猜想,指让胡人相信李广是来诱敌的。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1)广家世世受射( ) (2)因复更射之( ) ..(3)吾去大军数十里( ) (4)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 ..2.结合所学过的课文《李广》中的语句“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揣摩乙文画线句中“陈”的意思并加以解释。
陈: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译文:(2)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译文:4.从甲文的文字来看,李广不仅关爱士卒,而且武艺高强,精于;从乙文的文字来看,他还具有的性格特点。
5.乙文的叙事具体而生动,甲文也有表现这样特点的文字,请在文中用直线画出来。
(二一)李将军答案1.(1)传授 (2)它,代石 (3) 距离 (4) 跑 2.“阵”的通假字,是布阵的意思。
3.(1)(他)执法宽大,不苛待部下,士兵因此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劳。
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 3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总 含参考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 3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总含参考答案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3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总含参考答案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3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总(一)蒙骜①南征魏②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
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
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③“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公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④驾为还魏。
魏王抱持⑤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
信陵君并使人求救于诸侯。
诸侯言信陵君复置魏将,皆遣兵救回魏。
信陵君率为五国之师大败蒙骜于河外,蒙骜来攻。
(Lizier《资治通鉴》).【注释】①蒙骜(ào):秦国大将。
②高都、汲:地名。
③恤:体恤,顾惜。
④趣(cù):催促。
⑤持:握着……的手。
1.表述以下加点词。
(3分后)帅师伐魏?徒以有魏也?蒙骜遁走...2.下面句中的“数”与“魏师数败”中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夹岸数百步b.珠可历历数也c.扶苏以数谏故d.数月之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乃使人恳请信陵君于赵。
?诸侯言信陵君复置魏将,皆遣兵救回魏。
8.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3分)(二)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存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花尾蝠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天下矣,君姑等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回去就是亡吾信也得原惩戒吾不为也。
”遂退兵而回去。
原人言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以无归乎?”乃降公。
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以难以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1.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就是()(3分后)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历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单篇) 九年级

历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单篇)九年级历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单篇)(一)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日: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日: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日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日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日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1)或日:食菱须去壳。
()(2)其人自护其短()2.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3分)问者日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日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日士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4.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3分)(二)扁鹊投石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日:“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日:“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使此知秦国之政也,那么君一举而亡国矣。
”(十二)永之氓①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②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④”又摇其首。
遂溺死。
吾哀之。
且假设是,得不有⑤大货之溺大氓者乎?[注释]①永之氓:永州的百姓。
氓,泛指百姓。
②绝:横渡。
③ 寻常:古代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泛指长度短。
④何以货为:还要钱干什么呢?货:钱财。
何……为,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
⑤得不有:能不有。
15.以下成语中的“济”与"已济者立岸上”中的“济”含义相同的是()A、济世安民B、无济于事C、刚柔并济D、同舟共济16.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17.请联系当今某些社会现象,谈谈这那么寓言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十三)周处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集锦◆(一)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天又雨,公将焉之?天又下着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做人要诚信、守时等。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给。
②宣王说.之:通“悦”,喜欢。
2、译下边句子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齐宣王命令艺人吹奏竽,一定要让三百人一起吹奏。
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齐湣王继位为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艺人吹竽。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滥竽充数。
(三)邹孟轲母(节选)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乃去.,舍市傍。
去:离开。
(2)及.孟子长。
及:等到。
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文: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启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四)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卧席。
④濡(rú):沾湿。
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徙.衽以从阴(移动) (2)其阴逾去.(离开)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五)浦阳郑君仲辨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既三日,聚而如钱。
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
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
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
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
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
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
”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儒《指喻》)【注】①握:四寸为一握。
②膂:脊骨。
③瘳:病愈。
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
⑤傅: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AC)A、惧而谋诸医(谋划)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C、疾未易为之(变换)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B)A、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徐以杓酌油沥之B、不速治,且能伤身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C、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虽人有百手,首有百指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C)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郑君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把它给别人看,看的人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
②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开始认为不值得整治,最终到了不能够整治。
5、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但不加关注,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
(意思符合即可)(六)选段比较阅读炳烛①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B、于厅事之东北角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D、游于是乎始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恐已暮矣:暮:迟、晚⑵盲臣安敢戏君乎安:怎么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刮目:再次、重新⑷及鲁肃过寻阳及:等到、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
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可不译。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大意相近即可)4、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意思正确即可),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年纪大;事务多。
(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5、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
(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七)选段比较阅读张姓者,偶行溪谷【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
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然审视殊无所见。
大疑。
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
久之,蛇竟死。
视頞上革肉,巳破裂云。
(蒲松龄《螳螂捕蛇》)【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币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①,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③其脑果腹而去。
(选自薛福成《物性相制》)【注释】①飚下:带着一股风跳下。
②踞:趴。
③盬(ɡǔ):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闻.崖上有声甚厉听到(2)渐近临.之从上往下看(3)久之,蛇竟.死终于(4)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曾经(5)蜘蛛乃酯其脑果腹而去.离开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义。
(1)之①反侧倾跌之.状的②蛇复昂首待之.它,指蜘蛛(2)以①以.刺刀握其首用②以.首俯地把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然审视殊无所见。
然而仔细看看,什么也没有看到。
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蜘蛛仍然退回守在它的网里,像这样有三四次。
4、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文中原话回答。
甲文: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
乙文: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5、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
或: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只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
(八)鲁国之法①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①。
子贡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
孔子曰:“赐③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④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选自冯梦龙著《智囊》)注释]:①府:指国库。
②子贡:孔子的学生。
③赐:子贡的名。
④子路:孔子的学生。
1、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赎金。
孔子不赞同子贡的这一做法。
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法他去赎回更多为奴的鲁国人。
2、文中第②段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九)细柳营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C)A、将以下骑送迎齐使田忌将而往B、天子且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之虚所卖之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将军约定(规定),军营中不得骑马奔驰。
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
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因此汉文帝称赞他是“真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