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原文及翻译简短
黔之驴文言文翻译
黔之驴文言文翻译黔之驴,出自《庄子·外物》。
原文如下: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翻译成现代文如下:黔地本来没有驴子,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了一头驴到那里。
运到之后,发现驴子在那里没有用处,就把它放到山下。
老虎见到驴子,看到它是一个庞然大物,以为它是什么神灵,于是藏在树林里偷偷观察它。
老虎渐渐靠近驴子,小心翼翼地,不敢轻易接近。
有一天,驴子叫了一声,老虎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了,以为驴子会吃掉自己,非常恐惧。
但是,老虎又来回观察驴子,发现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老虎逐渐习惯了驴子的叫声,又靠近驴子前后走动,但始终不敢攻击。
老虎逐渐靠近,越来越放肆,甚至撞倒和冲撞驴子。
驴子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很高兴,心里想:“原来它的本领就这些啊!”于是老虎跳跃着大声吼叫,咬断了驴子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然后离开了。
唉!驴子的体型庞大,看起来好像很有德行;它的叫声洪亮,听起来好像很有能力。
如果驴子不轻易展示它的本领,老虎虽然凶猛,但因为怀疑和畏惧,最终也不敢攻击。
现在驴子这样轻易地展示了自己的本领,真是可悲啊!。
七下黔之驴原文及翻译
七下黔之驴原文及翻译《黔之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
这篇文章表明能力与形貌并不成正比,外强者往往中干。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黔之驴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到大家!黔之驴原文及翻译原文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作品背景《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一篇。
《三戒》含《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寓言。
本文是其中的第二篇,写的是一头驴被一只虎吃掉的故事。
本文选自《柳宗元集》卷一九。
这篇文章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现实性*。
作者在《三戒》的序中说:“吾恒恶性*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
然卒迨于祸。
有害淡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由此可知,作者写这三篇寓言,是为了警戒世人:毫无自知之明而肆意逞志,必然自招祸患。
而《临江之糜》《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则分别写了“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的三种表现:“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
因此,具体而言,本文旨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一团一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
此外,以“三戒”为三篇文章的总题目。
并以“黔之驴”为本文的题目,也表明作者讽刺意图的指向。
但我们也可以不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而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本文的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黔驴技穷文言文及翻译
黔驴技穷⽂⾔⽂及翻译黔驴技穷⽂⾔⽂及翻译黔之驴》。
黔驴技穷是⼀个成语,⽐喻有限的⼀点本领也已经⽤完了,出⾃唐·柳宗元的《三戒·Array 原⽂原⽂ 黔⽆驴,有好事者船载以⼊。
⾄则⽆可⽤,放之⼭下。
虎见之,庞然⼤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驴⼀鸣,虎⼤骇,远遁;以为且噬⼰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异能者;益习其声,⼜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技⽌此⽿!”因跳踉⼤,断其喉,尽其⾁,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 选⾃《柳宗元集》卷⼀九(中华书局1979年版) 译⽂译⽂ 黔地(这⾥的黔不指贵州)这个地⽅本来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船运来(⼀头驴)进⼊这个地⽅。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处,就把它放置在⼭脚下。
⽼虎看到它是个庞然⼤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偷偷看它。
(⽼虎)渐渐⼩⼼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天,驴叫了⼀声,⽼虎⼗分害怕,远远地逃⾛,认为(驴)要咬⾃⼰,⾮常害怕。
但是(⽼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
(⽼虎)渐渐地靠近驴⼦,态度更加亲切⽽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
驴⾮常⽣⽓,⽤蹄⼦踢⽼虎。
⽼虎于是很⾼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吼了⼀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才离开。
唉!外形庞⼤好像有德⾏,声⾳洪亮好像有能耐,(⽼虎)当初(如果说)看不出驴的.本领,⽼虎即使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
如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 作品注释作品注释 黔(qián),即唐代黔中道,辖境相当于今湖南沅⽔澧(lǐ)⽔流域、湖北清江流域、重庆黔江流域和贵州东北⼀部分。
后来称贵州省为黔。
黔之驴原文译文【唐】柳宗元
生动描绘虎认识驴的心理过程,改变?
虎
找找虎的心理变化经历了哪几个层次。
虎的形象分析
机智勇敢 谨慎小心 观察仔细 狡猾敏捷
驴的形象
庞然大物 一鸣 一蹄
驴的形象
庞然大物 形体
本质特征
一鸣
表面现象 声音
大而无能, 虚张声势,
蹄之 绝招 黔驴之“技”外强中干。
各抒己见(选作)
有人认为驴是被迫运到黔地的,失去了原来的生 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颇有怀才不遇之运。你如何看待?
作业:
老虎见驴从“庞然大物”“以为神”到“断其喉, 尽其肉”有一个认识过程,请选择任一细节,写出老虎 的心理和行动状态,不少于100字
读了本文以后,你有何感触,联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唉!驴子形体庞大,好象很有法道,声音宏亮,好象很有本领,假使不 暴露出自己的弱点,那么老虎虽然凶猛,也因为疑虑畏惧而终究不敢进攻; 而现在却落得这个样子,真是可悲啊!
整体感知
用你的话说说这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虎认识驴的心理过程
吃
识
驴
惧
虎
虎认识驴的心理过程,用原文回答
以为神
莫相知 以为且噬己也
觉无异能者 终不敢搏 技止此耳
《黔之驴》
原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
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然莫相 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 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 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 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读准字音
黔 qián 窥 kuī 骇 hài 遁 dùn
中考文言文《黔之驴》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黔之驴》全文详细翻译本文是关于中考文言文《黔之驴》全文详细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黔之驴
作者:柳宗元
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
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
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
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惊骇,顿时远远地逃跑;认为驴子将要吞噬自己,非常恐惧。
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象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渐渐地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
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更为随便,碰擦闯荡、冲撞冒犯它。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
驴不胜怒,蹄之。
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
心想到:“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
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及译文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及译文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黔之驴》朝代:唐代作者:柳宗元原文: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译文黔地(这里的黔不指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
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
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
(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
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唉!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老虎)当初(如果说)看不出驴的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
如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注释1.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2.船载以入:用船载运(驴)进黔。
船,这里指用船的意思。
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3.至:到。
4.则:表转折,却。
5.之:代词,代驴。
6.庞然大物:(虎觉得驴是)巨大的动物。
庞然,巨大的样子。
然,......的样子。
《黔之驴》原文翻译及主旨
《黔之驴》原文翻译及主旨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黔之驴》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黔之驴》原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黔之驴》原文翻译 黔地(这里的黔不指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
运到后却没有什幺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
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幺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
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幺特殊的本领。
(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
(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
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于是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
中考语文文言文《黔之驴》原文及翻译
中考语文文言文《黔之驴》原文及翻译
【原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文】
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
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
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
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领。
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惊骇,顿时远远地逃跑;认为驴子将要吞噬自己,非常恐惧。
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象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渐渐地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
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更为随便,碰擦闯荡、冲撞冒犯它。
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
心想到:“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黔之驴原文及翻译简短
黔之驴原文及翻译简短黔之驴唐代: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译文黔地(这里的黔不指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
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
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
(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
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唉!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老虎)当初(如果说)看不出驴的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
如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注释1.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2.船载以入:用船载运(驴)进黔。
船,这里指用船的意思。
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3.至:到。
4.则:表转折,却。
5.之:代词,代驴。
6.庞然大物:(虎觉得驴是)巨大的动物。
庞然,巨大的样子。
然,......的样子。
7.以为:把……当作。
8.蔽:躲避,躲藏。
9.窥:偷看。
10.稍:逐渐地,渐渐地。
11.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及翻译各位知心的朋友们随小编一起来看看这篇美文吧!下面是由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柳宗元《黔之驴》原文及翻译”,更多优秀的文章尽在,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柳宗元《黔之驴》原文及翻译作者介绍: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原文: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字词解释:【1】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省运城县解州镇)人,唐代文学家。
黔(qián),地名,包括现在四川、贵州等省的部分地区。
【2】好(hào)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船载以入:用船装运(驴)进入(黔)。
船,这里是用船的意思。
以,而。
【3】则:却。
【4】庞然:巨大的样子。
【5】以为神: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
“以”后边省去“之”字。
【6】蔽:隐藏。
窥(kuī):偷看。
【7】稍:渐渐。
【8】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9】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10】骇(hài):惊惧。
【11】遁(dùn):逃走。
【12】以为且噬(shì)己:认为将咬自己。
且,将。
噬,咬【13】觉无异能者:觉得(驴)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似的。
者,这里相当于“……似的”。
【14】搏:扑,击。
【15】狎(xiá):亲近而不庄重。
【16】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
《黔之驴》译文及注释
《黔之驴》译文及注释《黔之驴》译文及注释《黔之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
这篇文章表明能力与形貌并不成正比,外强者往往中干;假如缺乏对付对手的本领,那就不要将自己的才技一览无余地展示出来,以免自取其辱。
那么《黔之驴》译文及注释是怎样的?以下仅供参考!原文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译文黔地(这里的黔不指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
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
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
(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
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唉!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老虎)当初(如果说)看不出驴的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
如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注释1.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2.船载以入:用船载运(驴)进黔。
船,这里指用船的意思。
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文言文《黔之驴》的翻译
此驴不食五谷,唯以草木为食。
黔人怜其瘦弱,日以粮草喂之。
驴虽瘦,却日日欢跃,不知劳苦。
黔人以为驴有灵性,能通人性,遂与之对话,驴亦能应答,言语之间,似通人意。
一日,黔中有盗贼,闻驴能通人性,欲借驴以传信。
黔人闻之,惊恐不已,遂以驴献于盗贼。
盗贼得驴,大喜,以为得此宝物,必能横行黔中。
盗贼将驴带至黔中,果然无人敢挡。
然驴至黔中,却并无异状,仍是欢跃跳跃,不知忧愁。
盗贼以为驴无能为,遂弃之而去。
黔人见驴无恙,大喜过望,以为驴有神通,能避盗贼。
于是,黔人更加珍爱此驴,日日以美食喂之。
驴亦因黔人之宠爱,更加肥胖,身躯壮硕,毛发如漆。
然黔中之地,盗贼横行,民不聊生。
黔人苦于盗贼之害,欲除之而后快。
一日,黔人得盗贼之信,信中言:“我欲与黔人一决胜负,愿以一死相搏。
”黔人闻之,大喜,以为得此良机,可一劳永逸地除掉盗贼。
黔人遂召集壮士,欲与盗贼决一死战。
然黔人不知,盗贼早已设下陷阱,只待黔人自投罗网。
黔人将驴牵至战场,以为驴有神通,能助黔人一臂之力。
战事起,黔人挥舞兵器,勇猛异常。
然盗贼狡猾,黔人虽勇,却难以取胜。
此时,黔人见驴,心生一计,欲以驴为诱饵,引诱盗贼前来,然后一举将其擒获。
黔人令壮士将驴牵至战场中央,挥舞兵器,大声呼喊。
盗贼闻声,果真前来。
黔人趁机发起攻击,盗贼措手不及,被黔人擒获。
黔人得胜,欢欣鼓舞。
然而,黔人不知,驴已因惊吓而亡。
黔人悲痛欲绝,遂将驴葬于黔中,以示纪念。
此驴虽非神物,然其灵性、勇敢,令人敬佩。
黔之驴,乃黔中一奇物,流传千古,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翻译及赏析_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翻译及赏析_黔之驴唐代: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译文黔地(这里的黔不指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
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
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
(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
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唉!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老虎)当初(如果说)看不出驴的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
如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注释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船载以入:用船载运(驴)进黔。
船,这里指用船的意思。
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至:到。
则:表转折,却。
之:代词,代驴。
庞然大物:(虎觉得驴是)巨大的动物。
庞然,巨大的样子。
然,......的样子。
以为:把……当作。
蔽:躲避,躲藏。
窥:偷看。
稍:逐渐地,渐渐地。
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黔之驴全文翻译
《黔之驴》全文翻译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运到后却么有可以用的,把它放在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老虎见到它,认为是个巨大的动物,
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把它当作神物,隐藏在树林中偷看它。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老虎渐渐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他日,驴一鸣,
一天,驴子叫了一声,
虎大骇,远遁;
老虎非常害怕,逃到远处,
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非常恐惧。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逐渐熟悉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出现在它前前后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老虎慢慢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近而不庄重,碰撞倚靠、冲撞、冒犯它。
驴不胜怒,蹄之。
驴子非常愤怒,用蹄子踢老虎。
虎因喜,计之曰
老虎于是很高兴,盘算这件事,心想:
“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
“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咬断它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开。
《黔之驴》原文及翻译
《黔之驴》原文及翻译《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一篇。
《三戒》含《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寓言。
本文是其中的第二篇,写的是一头驴被一只虎吃掉的故事。
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黔之驴》原文及翻译。
【原文】: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1】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省运城县解州镇)人,唐代文学家。
黔(qián),地名,包括现在四川、贵州等省的部分地区。
【2】好(hào)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船载以入:用船装运(驴)进入(黔)。
船,这里是用船的意思。
以,而。
【3】则:却。
【4】庞然:巨大的样子。
【5】以为神: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
“以”后边省去“之”字。
【6】蔽:隐藏。
窥(kuī):偷看。
【7】稍:渐渐。
【8】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9】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10】骇(hài):惊惧。
【11】遁(dùn):逃走。
【12】以为且噬(shì)己:认为将咬自己。
且,将。
噬,咬【13】觉无异能者:觉得(驴)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似的'。
者,这里相当于“……似的”。
【14】搏:扑,击。
【15】狎(xiá):亲近而不庄重。
【16】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
荡,碰撞。
倚,倚靠。
冲,冲击。
冒,冒犯。
【17】不胜怒:非常恼怒。
不胜,不禁、不能承受。
【18】蹄:踢。
【19】计之:盘算这件事。
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
【20】技止此耳:本领不过这样罢了?止,只、不过。
《黔之驴》原文翻译及鉴赏
《黔之驴》原文翻译及鉴赏《黔之驴》原文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黔之驴》原文翻译黔地(这里的黔不指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
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
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
(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
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唉!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老虎)当初(如果说)看不出驴的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
如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黔之驴》注释1.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2.船载以入:用船载运(驴)进黔。
船,这里指用船的意思。
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3.至:到。
4.则:表转折,却。
5.之:代词,代驴。
6.庞然大物:(虎觉得驴是)巨大的动物。
庞然,巨大的样子。
然,......的样子。
7.以为:把……当作。
8.蔽:躲避,躲藏。
9.窥:偷看。
10.稍:逐渐地,渐渐地。
黔之驴原文及翻译注释
黔之驴原文及翻译注释黔之驴原文及翻译注释柳宗元最有代表性的是《三戒》,写了一组三篇寓言:《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
作者把他们放在一起,冠名曰《三戒》,是有深刻含义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黔之驴原文及翻译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黔之驴原文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1】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省运城县解州镇)人,唐代文学家。
黔(qián),地名,包括现在四川、贵州等省的部分地区。
【2】好(hào)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船载以入:用船装运(驴)进入(黔)。
船,这里是用船的意思。
以,而。
【3】则:却。
【4】庞然:巨大的样子。
【5】以为神: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
“以”后边省去“之”字。
【6】蔽:隐藏。
窥(kuī):偷看。
【7】稍:渐渐。
【8】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9】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10】骇(hài):惊惧。
【11】遁(dùn):逃走。
【12】以为且噬(shì)己:认为将咬自己。
且,将。
噬,咬【13】觉无异能者:觉得(驴)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似的。
者,这里相当于“……似的”。
【14】搏:扑,击。
【15】狎(xiá):亲近而不庄重。
【16】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
荡,碰撞。
倚,倚靠。
冲,冲击。
冒,冒犯。
【17】不胜怒:非常恼怒。
不胜,不禁、不能承受。
【18】蹄:踢。
【19】计之:盘算这件事。
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黔之驴原文及翻译简短黔之驴原文及翻译简短柳宗元的黔之驴告诉我们,不要依赖他人或外力,必须自身努力,增强自身实力。
黔之驴唐代: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译文黔地(这里的黔不指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
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
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
(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
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唉!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老虎)当初(如果说)看不出驴的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
如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注释1.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2.船载以入:用船载运(驴)进黔。
船,这里指用船的意思。
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3.至:到。
4.则:表转折,却。
5.之:代词,代驴。
6.庞然大物:(虎觉得驴是)巨大的动物。
庞然,巨大的样子。
然,......的样子。
7.以为:把……当作。
8.蔽:躲避,躲藏。
9.窥:偷看。
10.稍:逐渐地,渐渐地。
11.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2.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13.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相:一方对另一方,偏指另一方。
14.他日:之后的一天。
15.大骇:非常害怕。
大:很,非常。
骇,害怕。
16.远遁:跑得远远的。
遁:跑,逃跑。
17.以为:认为18.且:将要。
噬:咬。
19.甚:很,非常。
20.恐:害怕。
21.然:表转折,然而,但是。
22.视:观察。
23.觉无异能:(虎)觉得(驴)没有特别的本领。
异:特别的,与众不同的。
能:本领,能力。
24.者:语气词,文中表示揣度语气,似的。
25.益:渐渐地。
26.习:熟悉。
27.终:始终。
28.搏:搏击,搏斗。
29.稍:渐渐地。
30.近:靠近。
31.益:更加。
32.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33.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
荡,碰撞。
倚,倚靠。
冲,冲撞。
冒,冒犯。
34.不胜(shēng)怒:非常愤怒。
35.蹄:名词作动词,踢。
36.因:因此。
37.计之:盘算这件事。
计,盘算。
38.技止此耳:(驴)的本领只不过这样罢了。
技,本领。
止,同“只”,只不过,仅仅。
此,这样。
耳,罢了。
39.因:于是,就。
40.跳踉(tiàoliáng):跳跃。
41.㘎(hǎn):吼叫。
42.尽:(吃)完。
43.乃:才。
鉴赏《黔之驴》是我国一篇著名的古典寓言。
开头是这样写的:“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作者首先从故事发生的地区环境写起。
“黔”,是唐代当时一个行政区的名称,又叫黔中道,包括今天湖南西部、四川东南部、湖北西南部和贵州北部一带。
这一带有什么特点呢?“无驴”,从来没有过驴子。
这一特点很重要,因为如果没有这一特点,就不会出现后面老虎被驴一时迷惑的情节,因此也就不会发生后面这样的故事。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有一个没事找事的人用船运去了一头驴。
这一句紧紧承接着“黔无驴”三个字而来,交代了寓言中的主要角色驴的来历——原来它是一个外来户。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运到以后,派不上什么用场,就把它放养到山脚下。
这两句不仅解释了为什么说运驴的人是一个“好事者”,而且也很巧妙地把这个“好事者”一笔撇开——因为他同后面的情节没有关系——从而为下文集中描写寓言中的主要角色准备了方便条件。
随着驴被“放山下”,到了一个具体的地方,寓言中的另一角色虎的出场就很自然了: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这一段主要写虎见到驴以后的心理状态。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老虎看到这个又高又大的家伙,以为是什么神物。
这是虎对驴的最初印象和认识。
由于寓言一开头就交代了“黔无驴”,谁也没有见过,因此老虎少见多怪,产生这样的错觉是很自然的。
于是,“蔽林间窥之”,它就躲藏到树林里,偷偷地盯着驴子。
这里,一个“蔽”字,充分写出了老虎在“以为神”的认识基础上所产生的害怕心理;而一个“窥”字,又说明了作为兽中之王的老虎虽怕但并不甘心、亟想摸清对方底细的心理活动,从而孕育了后面情节的必然发展。
“稍出近之”,后来老虎又慢慢走出来向驴靠近些。
这是对老虎并不甘心、打算摸底的心理的进一步揭示。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两句,不仅写出了老虎行动的连续和发展——由迅速离开驴子的“蔽”,到立定脚跟的“窥”,再到走出树林、走向驴子的“近”——而且初步地揭示了老虎一心要认识这个“庞然大物”的决心。
不过这里的“近”,并不是说同驴已经靠得很近了,只是指略微缩短了一点同驴的距离罢了;因为这时老虎对驴还是“慭慭然莫相知”,小心谨慎,不知道它是个什么怪物。
“慭慭然”,谨慎害怕的样子。
由于“莫相知”,自然“慭慭然”;而由于“慭慭然”,当然也就只能“稍出近之”了。
这里“莫相知”三字,既有承上的作用,说明老虎产生“慭慭然”不安心理和采取“稍出近之”谨慎行动的原因;又有启下的作用,交代了后面情节演进的根据。
“他日”,有一天。
这是寄全于一的笔法,说明老虎为了改变自己“莫相知”的状况,对驴观察已经不止一天了。
由此也可见其决心。
然而认识并未取得进展,仍然停留在“以为神”的阶段。
所以“驴一鸣”,驴子吼叫一声,“虎大骇,远遁”,老虎大吃一惊,逃得远远的。
为什么要“远遁”呢?“以为且噬己也”,因为老虎认为驴子要吃掉自己,所以“甚恐”,非常恐惧。
“以为且噬己也”,点明了“甚恐”的实质;而“甚恐”,又为老虎后来识破驴子的真面目得出“不过如此”的结论进行了铺垫。
这一节写老虎的心理活动虽然只是一个“怕”字,但时起时伏,非常生动。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畏惧之心突然而起;“蔽林间”,可见害怕得还很厉害,纵是兽中之王,也不敢露面;“窥之”,虽害怕得很,但惊魂初定;“稍出近之”,说明畏惧心理已经明显减少,尽管仍然小心翼翼;“驴一鸣,虎大骇,远遁”,“甚恐”,畏惧之心又一下子达到了高潮。
而所有这些变化又无不围绕着“以为神”的思想认识。
然而老虎“远遁”,会不会一走了之呢?如果这样,情节又将如何发展呢?我们不用担心,因为从虎一开始所表现出来的虽怕驴但并不甘心的心理活动来看,它是不会一走了之的。
事实正是这样,虎不但没有逃之夭夭,而且很快就看穿了驴子的假象;不仅逐渐消除了畏驴之心,甚至慢慢产生了吃驴之意: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这一节主要写虎对驴认识的深入。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然而通过来回观察,觉得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这是虎对驴“神”的形象怀疑的开始。
这里的一个“然”字,非常有力,具有特殊的作用,不仅是语气的转折,而且也是虎由怕驴到逐渐认清驴的本质并最后把驴吃掉的整个情节的转折。
“往来”,说明老虎的观察是多么细心和频繁。
因而“觉无异能者”,并进而“益习其声”,对驴的吼叫声也逐渐习惯了。
心理上的这一变化,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更加大胆,于是,“又近出前后”,进一步到驴子的身前身后转来转去。
注意,这里的“近”,比“稍出近之”的“近”,又进了一步,是逼近的意思,充分反映了老虎“觉无异能者”的心理。
那么,既然认为驴子没有什么了不起,又为什么“终不敢搏”,始终不敢扑上去抓取它呢?这是因为老虎对驴的底细尚未彻底摸清的缘故。
——虽然“觉无异能者”,但驴子的“无异能”,只不过是自己的主观感觉罢了,实际情况如何,谁又知道!一个“终”字,把老虎慎重对敌、不敢贸然行事的思想揭示得淋漓尽致;而一个“搏”字,又把老虎围绕驴子煞费苦心的全部目的披露无遗,从而为后面的吃驴情节作了伏笔。
这一节写虎“觉无异能者”的心理活动,尽管归结为“终不敢搏”,仍有怕的意味,但与开始的'怕不仅有着程度上的不同,而且有着性质上的区别:以前的怕,是担心自己被对手吃掉的恐惧;怕,只不过是担心自己不能顺利吃掉对方的顾虑而已。
所以,“终不敢搏”,既说明了老虎对驴的认识由“以为神”到“觉无异能者”的巨大进步,同时也说明了它对驴的彻底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那么后来,虎是怎样取得了对驴的彻底认识并终于消除了顾虑的呢?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这一节写虎对驴认识的最后完成。
为了彻底摸清驴的底细,改变自己“终不敢搏”的心理,虎进行了一系列的试探活动。
首先,“稍近”,慢慢靠拢驴子。
注意,这里的“近”,比“近出前后”的“近”,又进了一步,说明虎已经非常贴近驴子了。
“稍近”之后,“益狎”,越来越轻佻起来——这是对驴进行戏弄;进而又“荡倚冲冒”,摇摇它,靠着它,撞击它,甚至扒着它的脊背(“冒”,古代同衣帽的“帽”,覆盖的意思)——这是对驴进行挑逗。
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虎一系列的挑衅性的行动,而且通过它得寸进尺、逐步发展的行动,还可以察知它大胆而谨慎、既藐视对方又重视敌手的思想。
由“近出前后”的观察到“稍近”的试探,已经大胆了,但这毕竟只是距离的逼近;见对方没有反应,才进而由“稍近”的试探到“益狎”的戏弄,但这毕竟只是态度上的不恭;见对方仍然没有反应,最后才由态度上的“益狎”到动作上的“荡倚冲冒”。
看到虎越来越无理和放肆,“驴不胜怒,蹄之”,驴再也压抑不住愤怒了,就踢了虎。
这一下驴在虎的面前终于暴露了自己的全部秘密。
所以,“虎因喜”,老虎因而非常高兴。
显然,它是在为自己终于摸清了对手的老底——最大能耐不过一“蹄”而已——而在窃窃自喜。
然而尽管如此,虎在下最后结论之前,还得要“计之”,在心里掂掇掂掇。
掂掇什么呢?是不是对方还有更厉害的招儿没有使出来呢?想了想,不可能;因为自己对它“荡倚冲冒”,已经使它到了“不胜怒”的程度了,盛怒之下,不顾一切,哪里还能保留一手呢?一个“计”字,又一次有力地说明了虎对陌生之敌的格外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