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专业审图要点六
结构图纸审核要点整理,快来看看吧
结构图纸审核要点整理,快来看看吧结构工程在施工中占据很大比重,关乎着建筑整体的安全性与使用合理性,故对于结构专业的审核须严谨细致,我们对相关注意要点进行了整理,下面与您分享。
整体图纸审查(1)设计依据须使用最新规范版本,并在总说明中标明混凝土强度等级与钢筋等级,确保总说明与各层结构说明一致。
(2)图纸修改时,须按出图日期进行区别,避免混淆,并注意与其他专业一致。
(3)审核各层平面轴线定位尺寸及编号是否与建筑图一致,发生变更时应明确变更部位的轴线和楼层位置。
(4)不同专业间的协调,如水电管线、预埋件等是否在结构专业与其他相应专业的图纸上相互对应。
结构体系审核(1)结构体系须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并设定好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避免受力不均导致的结构或构件破坏。
(2)审核结构抗震承载力能否满足使用要求,有抗震设防烈度要求的地区还应审核结构是否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
(3)砌体结构尽量避免采用错层结构,不可采用砌体墙-钢筋混凝土墙混合体系,且在设置门窗时须避开房屋角部,确保整体结构强度。
(4)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底部抗震墙不可使用砌体结构,应选用钢筋混凝土异型柱框架结构或异型柱框架-抗震墙结构。
地基基础审核(1)结构施工图须审核整体建筑是否根据建筑与场地类别正确调整抗震措施,以及是否正确设置了抗震构造。
(2)在液化土、软土地基等不良地质条件下,是否进行地基承载力处理,选用方法是否合适。
(3)检查基础有效埋置深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的最小深度;基础类型与构造是否安全。
(4)审核地下室抗震等级的确定,地下室底板为板筏时的内力计算与配筋构造,后浇带的设置与构造是否符合规定。
楼板部分审核(1)审核卫生间、厨房、阳台等特殊部位板标高是否和建筑图相对应。
(2)审核周边板节点详图与建筑详图是否对应;审核不同房间楼板配筋是否详细,是否与计算书配筋一致。
(3)审核构造柱是否在板配筋图中标识明确。
(4)审核挑檐阴阳角部位是否设置附加构造钢筋。
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
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6度区、非抗震区一、审查要点:《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有关地基基础、结构设计、建筑耐火等级及构件耐火极限的全部条款。
二、审查内容:1、结构计算书1。
1 荷载取值。
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条款和行业专门的规范、标准。
民用建筑未明确的常用荷载标准值如下:浴缸、坐厕的卫生间4KN每平米;有分隔的公共卫生间8KN每平米;阶梯教室、微机房3KN每平米;银行金库、配电室、水泵房10KN/m2。
注意屋面建筑找坡的荷载,墙面、楼面、天棚装饰荷载的取值是否和建筑一致.阳台、楼梯、上人屋面、走道栏杆顶部水平荷载不得遗漏。
高、低屋面处在低屋面应考虑施工堆料荷载.1.2 计算机程序分析计算。
注意软件的使用范围和技术条件,所建立的计算分析模型是否符合实际,对计算结果应先判断、校核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设计.必须说明软件名称、版本号、编制单位。
需要有总信息,各层结构平面简图、荷载简图、配筋简图,底层墙、柱的内力组合结果,墙体受压计算结果,错层结构柱的计算长度,高层建筑的水平位移值,大跨度梁、楼(屋)盖的挠度、裂缝宽度数值,抗震设防区的柱轴压比.1.3 应有必要的手算。
标准构件选用的计算,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变形、基础强度计算,人工挖孔桩强度、承载力计算,楼梯、墙梁等构件计算,雨蓬、挑梁抗倾覆计算、局部受压计算、雨蓬梁抗扭计算,挡土墙的抗倾覆、抗滑移及基底承载力、墙身强度计算等。
2、结构设计总说明(应包含以下内容)2.1 结构类型概况、设计使用年限、结构安全等级。
符合《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第1。
0。
5条、第1.0.8条,其它规范的有关规定。
2。
2 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抗震设防类别。
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未明确的按《岩土勘察报告》采用.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3.1.1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
结构审图要点(完整版)
结构审图要点:1.设计总说明1.1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场地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分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建筑场地类别、抗浮设计水位等是否正确。
1.2 建筑单体±0.00所对应的绝对高程与规划总平面一致。
1.3 地基持力层的描述:若采用天然地基,说明本建筑单体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___;若为人工地基,说明地基处理方式、复合地基承载力及建筑单体的最终沉降量;若为桩基,说明桩的材料及沉桩方式等。
1.4 结构使用的材料:钢筋:梁柱中各受力纵向钢筋、较大开间的楼板、约束边缘构件的箍筋(当用圆钢直径大于10时)、基础受力钢筋、墙体受力钢筋等采用HRB400。
构造柱及过梁的纵向筋、地下室防水板及地下室外墙的分布钢筋等采用HRB335。
混凝土:对于别墅及花园洋房,地下室、基础及地上采用C25,设备基础、圈梁、构造柱等次要构件采用C20,其他均应满足计算及构造需求,避免强度过高。
1.5 活荷载(特指荷载规范中不明确的部位),恒荷载(特指梁板上的建筑面层和车库顶板上的覆土等产生的恒荷载)是否与设计委托一致。
1.6 防水混凝土的使用部位、抗渗等级是否明确、恰当。
1.7 钢筋的接头形式(不同的规格分别描述如搭接、机械连接等)是否明确、恰当。
1.8 构造柱、圈梁的位置及做法、过梁的做法、墙柱与砌体之间的拉结钢筋等是否明确、恰当。
1.9 墙上开洞的补强措施。
结构洞口的填充等是否明确、恰当。
1.10 对基础的施工要求,如挖槽、验槽、回填等的要求,和对不良地基的处理措施等是否明确、恰当。
1.11 如有冬季施工可能时,是否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1.12 预制构件目录中的构件名称、数量、图集号、是否准确。
1.13 构件代号表中的代号与详图中采用的是否一致。
1.14 对施工中应遵守的施工验收规范是否准确无误。
1.15 楼板上预留孔洞(直径大于300)大样图,小于或等于300时做法是否明确、恰当。
1.16 剪力墙住宅内隔墙中长度小于500mm的墙垛做法是否明确、恰当。
结构审图要点(优化篇)
×
9
基坑大样的构造钢筋是否偏大;一般可按10@150或12@150配置;
√
10
基础钢筋锚固长度是否按非抗震锚固;
×
11
人防、消防荷载在YJK内可以单独布置
×
×
12
校核其他指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剪重比、刚重比、承载力比)
13
对剪力墙结构,是否可以调整部分剪力墙或部分墙垛以减少暗柱数量(易将Z形、T行墙垛调整为L形),调整后剪力墙面积比基本不变,但是暗柱数量显著减少。
×
14
对剪力墙结构,检查暗柱配筋是否偏大,暗柱偏大地方是否可以采用将梁按洞口形式输入(按洞口形式输入后,指标基本不变,暗柱配筋显著减少,梁配筋稍增加,刚心变化比较明显)
7
周期折减系数是否合理(计算指标时,可取1.0,配筋可按规范折减;风荷载起控制作用时,配筋和指标均可取1.0)
×
8
0.2Q0调整是否合理(应分段调整)
9
嵌固层是否合理;是否可以减小嵌固层下剪力墙厚度
10
周期比和位移比是否合理,是否可以减小剪力墙数量和厚度(是否可以分段减少剪力墙厚度)
11
轴压比是否合理,是否可以降低墙柱混凝土等级或减少墙柱数量和厚度,如轴压比较多在0.3附近,是否可以采取有效方式将轴压比降低在0.3以内。
×
4
基础结构选型(基础类型、桩径、桩长、桩身配筋等)是否可以优化
×
5
基础板厚是否可以优化调整;
×
6
基础外扩尺寸是否偏大;一般外扩300mm满足要求;
√
施工图审查要点-结构专业
施工图审核要点(结构)一.标高、标号类:1.检查标高系统、轴网系统是否与建筑图一致。
2.各部位钢筋、混凝土等级(标号)是否取值合理。
3.核对层高表。
4.单体中有无正负零对应的绝对标高,结合总图复核一遍。
二.模型参数、荷载取值类:1.不同功能房间的活荷载取值是否合理。
2.面层、覆土、隔墙等恒荷载取值是否合理。
3.地震、风荷载参数取值是否合理。
4.嵌固端的刚度比检查。
5.消防车荷载取值是否合理,且检查是否按消防车道布置。
6.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周期折减系数等取值是否合理。
三.桩、基础类:1.结合地勘报告检查持力层与桩长的关系、桩与基础之间的关系是否正确。
2.核对集水坑的位置、尺寸是否与建筑对照。
3.图中是否有不同桩的数量统计。
4.检查图纸中是否留有沉降观测点。
5.检查基坑详图中画了几个方向的剖面图,是否正确。
6.桩长和桩间距取值是否合理,复合地基承载力是否过大或不足。
7.基础之间在平面、标高上是否有冲突。
8.检查车库整体抗浮计算是否满足。
9.基础混凝土抗渗等级是否与地下室外墙相同。
10.有无地下室外墙止水措施,是否绘有大样(止水条或止水钢板)。
四.剪力墙类:1.剪力墙特殊部位水平钢筋间距是否满足规范。
2.验算暗柱钢筋的配筋率,是否存在不足或浪费。
3.构造边缘构件内部应使用拉筋,检查此位置使用的是箍筋还是拉筋。
4.配箍率计算时是否考虑了墙体水平钢筋的贡献。
5.设备留洞有无穿过边缘构件的情形,如果有是否在该位置做了缩径处理。
6.核查剪力墙及暗柱的定位是否明确。
五.梁、板、节点类:1.梁布置是否影响下层建筑平面,客厅、餐厅、主卧等主要功能房间。
2.根据门窗等洞口上方与梁底的距离,对比做过梁还是将梁高加大至洞口哪个更经济。
3.梁宽大于梁下填充墙时,梁是否偏向相对次要的房间内。
4.柱截面大于墙厚时,柱应偏向相对次要的房间内。
5.核对嵌固端、屋面、露台等部位的板厚和配筋。
6.各种功能区降板厚度核对。
7.检查阳角处有无放射筋(上部钢筋为分离式配筋时)。
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要点
南方某省的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要点1.1 总则1.1 应满足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批准文件的要求,对于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尚以满足抗震专项审查的要求;1.1.2应满足国家规定的设计文件深度的要求;1.1.3应执行国家现行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1.1.4应符合《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件》的规定。
1.2结构体系1.2.1对建筑场地,甲、乙、丙类建筑是否避开危险地段,处于不得地段时是否采取有效措施;1.2.2建筑设计是否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是否采用严重不规则(指的是体型复杂,平面或竖向不规则的多项指标超过规范要求的上限值或某一项指标大大超过规定值,具有严重的抗震薄弱五环节,将会导致地震破坏的严惩后果)的设计方案,结构类型的选用是否合理,对平面或竖向不规则的结构是否采取相应的措施;1.2.3结构布置及结构单元的划分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1.2.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是否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1.2.5抗震缝、伸缩缝、沉降缝的设置和构造是否合理;1.2.6非结构构件自身及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1.3.1荷载(作用)取值、组合值、频遇值、准永久值的取值是否满足荷载规范要求,当采用的活荷载在荷载规范中没有明确规定或与规范取值不同时,应有合理、可靠的取值依据;1.3.2永久茶载标准值的计算取值是否正确;1.3.3对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偶然荷载所采用的代表值是否符合要求;1.3.4考虑的地震作用是否符合规定;1.3.5结构(基础)计算所需要的各种荷载组合(如基本组合、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频遇组合、偶然组合等)是否正确,其荷载分项系数、组合值系数等是否符合要求。
1.4结构计算与计算结果的采用1.4.1结构整体分析所使用的计算程序是否经过鉴定,计算假定与计算模型是否与实际结构基本相符,计算参数取值是否合理,计算结果是否正常。
人工计算时,所采用的基本假定、计算简图、选用公式是否正确。
结构专业图纸审查要点
1.审查依据国家相关规范、规程、规定及地方标准,方案(初步)设计审批文件。
2.审查要点2.1.总则2.1.1.设计说明与规范规定、施工图应相符。
2.1.2.结构构造应满足规范要求,正确选用现行通用标准图。
2.1.3.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审查,包括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是否安全可靠。
2.1.4.抗震设防明确: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基本烈度、设防烈度、近震与远震、场地土类型、结构抗震等级。
2.1.5.合理取用设计荷载,楼、地面荷载应满足装饰要求。
2.1.6.结构高度、高宽比应满足规范要求。
2.1.7.合理设置结构变形缝。
2.1.8.结构设计使用的计算程序符合要求。
2.1.9.结构设计不影响建筑功能。
2.1.10.结构设计的经济性。
2.1.11.施工中可操作性。
2.2.基础部分2.2.1.基础的选型应充分研究地质勘察报告,选择适当持力层,当持力层下有软弱下卧层时,设计中是否已考虑。
在需做地基处理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特点,参考周边同类建筑的地基处理模式,参考专家意见,选择经济可靠的地基处理方案。
2.2.2.软土地基上房屋、长度超过60m的狭长形建筑须作地基变形计算及提出变形控制措施,高度变化较大的又未设沉降缝的建筑应有沉降差的计算和控制措施。
2.2.3.组织技术讨论会或研讨会,对各类可以使用的桩基的工程特性、经济性进行技术交流,充分吸收专家和其他技术单位的意见(公司各有关部门均可参加)。
2.2.4.最终桩基形式的确定尚应根据建筑物四周环境条件、基坑支护等条件综合考虑。
2.2.5.桩基持力层的确定应经济合理,应有不同桩径的承载力设计比较,设计参数的取值应准确,且桩位的施工可操作性强。
桩基的承载力取值是否合理,对预制桩可通过提前试桩来确定,对人工挖孔桩、冲钻孔桩可通过现场土体取样和地质报告相互对照以及试桩来确定。
2.3.地下室2.3.1.厚度较大承台的设计,或者浇捣面积较大的地下室底板厚度的确定是否经济合理,设计中是否有防裂措施。
结构审图要点(完整版)
结构审图要点:1、设计总说明1、1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场地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分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建筑场地类别、抗浮设计水位等就是否正确。
1、2 建筑单体±0、00所对应得绝对高程与规划总平面一致。
1、3 地基持力层得描述:若采用天然地基,说明本建筑单体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___;若为人工地基,说明地基处理方式、复合地基承载力及建筑单体得最终沉降量;若为桩基,说明桩得材料及沉桩方式等。
1、4 结构使用得材料:钢筋:梁柱中各受力纵向钢筋、较大开间得楼板、约束边缘构件得箍筋(当用圆钢直径大于10时)、基础受力钢筋、墙体受力钢筋等采用HRB400。
构造柱及过梁得纵向筋、地下室防水板及地下室外墙得分布钢筋等采用HRB335。
混凝土:对于别墅及花园洋房,地下室、基础及地上采用C25,设备基础、圈梁、构造柱等次要构件采用C20,其她均应满足计算及构造需求,避免强度过高。
1、5 活荷载(特指荷载规范中不明确得部位),恒荷载(特指梁板上得建筑面层与车库顶板上得覆土等产生得恒荷载)就是否与设计委托一致。
1、6 防水混凝土得使用部位、抗渗等级就是否明确、恰当。
1、7 钢筋得接头形式(不同得规格分别描述如搭接、机械连接等)就是否明确、恰当。
1、8 构造柱、圈梁得位置及做法、过梁得做法、墙柱与砌体之间得拉结钢筋等就是否明确、恰当。
1、9 墙上开洞得补强措施。
结构洞口得填充等就是否明确、恰当。
1、10 对基础得施工要求,如挖槽、验槽、回填等得要求,与对不良地基得处理措施等就是否明确、恰当。
1、11 如有冬季施工可能时,就是否提出了相应得要求与注意事项。
1、12 预制构件目录中得构件名称、数量、图集号、就是否准确。
1、13 构件代号表中得代号与详图中采用得就是否一致。
1、14 对施工中应遵守得施工验收规范就是否准确无误。
1、15 楼板上预留孔洞(直径大于300)大样图,小于或等于300时做法就是否明确、恰当。
结构施工图审查重点(11个)
结构施工图审查重点(11个)一、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结构专业设计文件应包含图纸目录、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计算书。
二、图纸目录,应按图纸序号排列,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的重复利用图和标准图。
三、结构设计总说明每一单项工程应编写一份结构设计总说明,对多子项工程应编写统一的结构设计总说明。
当工程以钢结构为主或包含较多的钢结构时,应编制钢结构设计总说明。
当工程较简单时,亦可将总说明的内容分散写在相关部分的图纸中。
结构设计总说明应包括以下内容:1 工程概况。
1)工程地点,工程周边环境(如轨道交通),工程分区,主要功能;2)各单体(或分区)建筑的长、宽、高,地上与地下层数,各层层高,结构类型、结构规则性判别,主要结构跨度,特殊结构及造型,工业厂房的吊车吨位等。
3)当采用装配式结构时,应说明结构类型及采用的预制构件类型等。
2 设计依据。
1)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2)自然条件: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基本雪压,气温(必要时提供),抗震设防烈度等;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4)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必要时提供);5)风洞试验报告(必要时提供);6)相关节点和构件试验报告(必要时提供);7)振动台试验报告(必要时提供);8)建设单位提出的与结构有关的符合有关标准、法规的书面要求;9)初步设计的审查、批复文件;10)对于超限高层建筑,应有建筑结构工程超限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的批复文件;11)采用桩基时应按相关规范进行承载力检测并提供检测报告;12)本专业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
3 图纸说明。
1)图纸中标高、尺寸的单位;2)设计0.000m标高所对应的绝对标高值;3)当图纸按工程分区编号时,应有图纸编号说明;4)常用构件代码及构件编号说明;5)各类钢筋代码说明,型钢代码及其截面尺寸标记说明;6)混凝土结构采用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时,应注明所采用的标准图名称及编号或提供标准图。
结构施工图设计审图要点
施工图设计审图要点(结构专业)1. 目的确保结构设计安全、经济、合理,方便施工,满足同景公司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对结构施工图的设计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2.范围适用于同景集团范围内开发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
3.职责结构施工图设计的审查主要由设计部归口管理,相关部门协助工作。
4. 内容4.1. 检查依据4.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4.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4.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4.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4.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4.1.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4.1.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 3-2002 4.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JGJ/T13-944.1.11 各相关地方规范4.1.12 《结构施工图设计指导书》4.1.13 《结构施工图设计编制深度要求》4.2. 检查要点4.2.1 总则4.2.1.1 工程设计文件的编制应按同景公司《结构施工图设计编制深度要求》和《结构施工图设计指导书》的要求。
4.2.1.4 工程设计应经济合理,特别对基础选型、结构体系和关键部位的检查。
4.2.1.5 施工中可操作性如何,检查是否由于施工困难会引起结构安全上的隐患和造价上的额外增加。
结构总说明的审查要点:着重审查设计依据条件的正确性,结构材料选用、统一构造做法、标准图选用的正确性,对涉及使用、施工等方面需作说明的问题应作交待。
结构类审图要点
3.5 屋面层及以上板类型、编号、定位标注、面标高、定位尺寸与节点大样对应、并符合建筑及设备要求
3.6 楼板分布钢筋构造要求(单、双向板)以及砌块墙下无梁时板底加筋做法
4)基础设计计算错漏碰
4.1 基础截面及材料满足规范及计算要求且计算截面尺寸及材料输入能指引设计、图纸截面及材料标注正确
4.9 对于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是否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地基液化等级,结合项目具体情况采取了相应措施
4.10桩顶、承台、基础、底板、电梯基坑之间的标高应对应,承台、天然基础与集水坑、排水系统应匹配。
4.11轴线定位、尺寸应与建筑一致。核对桩、基础、地梁、集水坑、电梯基坑定位尺寸应准确。
5)墙身线脚大样设计计算错漏碰
4)二次结构(砌块墙、构造柱、过梁等)的构造要求应明确。砌块墙体的容重,强度等级以及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应正确,应满足集团砌体二次结构设计标准。
5)梁、柱、墙及楼板上开洞预埋应表示;电梯机房楼板开洞应表示。
6)其他
1设计依据符合规范要求且经济合理
1)抗震设防类别
2)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3)结构耐久性(包括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采用耐久性基本要求表直观表达。(混规表3.5.3)
7.7线荷载、点荷载计算输入
7.8 其他(图纸目录、层高表、轴线轴号等问题)
1地基基础设计经济合理
1)持力层的选取、地基处理方式、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
2)桩基类型选择、桩截面尺寸以及单桩承载力的选取;桩身混凝土等级、桩身长度、桩数、配筋做法及与承台连接做法、接桩大样。桩及基础持力层位置与地勘报告应相符。
1.7 梁板的裂缝和挠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应有梁板起拱要求(跨度大于4米的梁板是否已按规范要求起拱)
结构审图要点(完整版)
结构审图要点:1.设计总说明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场地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分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建筑场地类别、抗浮设计水位等是否正确。
建筑单体±所对应的绝对高程与规划总平面一致。
地基持力层的描述:若采用天然地基,说明本建筑单体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___;若为人工地基,说明地基处理方式、复合地基承载力及建筑单体的最终沉降量;若为桩基,说明桩的材料及沉桩方式等。
结构使用的材料:钢筋:梁柱中各受力纵向钢筋、较大开间的楼板、约束边缘构件的箍筋(当用圆钢直径大于10时)、基础受力钢筋、墙体受力钢筋等采用HRB400。
构造柱及过梁的纵向筋、地下室防水板及地下室外墙的分布钢筋等采用HRB335。
混凝土:对于别墅及花园洋房,地下室、基础及地上采用C25,设备基础、圈梁、构造柱等次要构件采用C20,其他均应满足计算及构造需求,避免强度过高。
活荷载(特指荷载规范中不明确的部位),恒荷载(特指梁板上的建筑面层和车库顶板上的覆土等产生的恒荷载)是否与设计委托一致。
防水混凝土的使用部位、抗渗等级是否明确、恰当。
钢筋的接头形式(不同的规格分别描述如搭接、机械连接等)是否明确、恰当。
构造柱、圈梁的位置及做法、过梁的做法、墙柱与砌体之间的拉结钢筋等是否明确、恰当。
墙上开洞的补强措施。
结构洞口的填充等是否明确、恰当。
对基础的施工要求,如挖槽、验槽、回填等的要求,和对不良地基的处理措施等是否明确、恰当。
如有冬季施工可能时,是否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预制构件目录中的构件名称、数量、图集号、是否准确。
构件代号表中的代号与详图中采用的是否一致。
对施工中应遵守的施工验收规范是否准确无误。
楼板上预留孔洞(直径大于300)大样图,小于或等于300时做法是否明确、恰当。
剪力墙住宅内隔墙中长度小于500mm的墙垛做法是否明确、恰当。
单独设计的预制构件、预应力构件、部分钢结构、幕墙等的要求是否交代清楚。
梁上开洞的允许位置、大小及相应的补强措施是否明确、恰当。
结构专业审图要点
结构专业审图要点结构专业审图要点2.2.1 总则2.2.1.1 程序计算参数选取是否合理。
2.2.1.2钢筋种类的选择:在满足结构设计的前提下,是否选择造价低的钢筋方案。
2.2.1.3 框架结构的非承重墙体种类选择:应选择轻质、隔音、隔热且价格较经济的新型建材。
2.2.1.4 控制层高: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应适当降低层高。
2.2.1.5楼梯选型:当楼板长大于3米时,如果建筑没有特别要求应该设计成梁式楼梯。
2.2.1.6荷载取值:地下室顶板覆土荷载与施工荷载不同时考虑;消防车荷载与施工活荷载不同时考虑。
尽量减少荷载,在设计管理中尽量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地下室顶板覆土可节省成本。
2.2.1.7地下室外墙计算模型应符合实际情况。
地下室底板条件许可应采用原状土承重,人防墙、外墙、底板等荷载传入桩基,可降低地下室造价。
地下室抗震等级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
2.2.1.8 控制合理的配筋率:柱的配筋率3%以内,梁的配筋率在0.8~1.5%之间是经济配筋率。
2.2.2 结构设计总说明2.2.2.1自然条件a.工程所处场地的自然条件,包括地震设计烈度,工程地质概况,地下水的埋深及对混凝土有无侵蚀性,冻结深度,各土层的描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各土层的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等,是否给出了简要的说明。
与勘察报告,有关部门提供的设计原始资料是否一致。
b.结合当地的特殊情况而采取的与荷载规范规定不一致的基本风压、基本雪压等,是否有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确切资料。
c.场地的自然地面标高,设计标高±0.000相当的绝对标高值是否与总平面图上标注的一致。
2.2.2.2使用的活荷载a.所列设计活荷载取值是否恰当,与规范不一致的是否有根据。
b.特殊的荷载取值是否有任务书,初步设计审批文件或工程设计单位正式文件的规定。
2.2.2.3使用的材料a.对本工程所选用的各种结构材料,其品种、规格、型号、标号等是否均已说明,是否齐全准确。
结构专业审查要点
结构专业审查要点3.1强制性条文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因强制性条文很多,应按原文逐项审查,不得遗漏。
本要点中仅摘录了经常使用的部分强制性条文,供参考使用。
3.2基本规定3.2.1审査范围一、均应对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执行强制性条文的情况进行审查,而列入本要点的强制性条文以外的内容仅用于对地基基础设计、主体结构体系的总体受力性能、主体结构关键部位的承载力和构造的审查。
主体结构的关键部位是指出现问题后会严重彫响主体结构安全的部位,如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框支框架和其它结构转换构件、框架底部楼层的柱和梁、悬挑长度较大的梁等。
二、钢结构只对设计图进行审查,钢结构设计图的深度应满足国家标准图《钢结构设计制图深度和表示方法》O3G1O2的要求。
当报审图纸为设计图与施工详图合为一体的施工图时,也只对其中属于设计图的内容进行审查。
3.2.2设计依据一、设计采用工程建设标准和设计中引用的其它标准(含标准图)应为有效版本;二、设计所采用的地基承载力等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搞浮设计水位、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及设计地震分组)及建筑场地类别应与审查合格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致。
三、建筑结构设计中涉及的作用或荷载,应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及其他工程建设标准的规定。
当设计采用的荷载在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无具体规定时,其荷载取值应有充分的依据。
3.2.3结构体系结构体系除符合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外,尚应满足下列要求:一、砌体结构不应在房屋角部设置转角门窗;二、砌体结构不宜采用错层结构(指楼板顶面高差大于500 nun的情况),当采用错层结构时,应对错层按二个楼层计入房屋的层数中;三、不应采用砌体墙一钢筋混凝土墙混合结构体系;四、不应采用内框架结构房屋;五、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的底部抗震埴不应采用砌体结构;六、不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异型柱框架结构、异型柱框架一抗震墙结构、异型柱框架一支撑结构;七、不应采用无抗震墙的钢筋混凝土板一柱结构;八、当房屋层数不超过三层,且设计采取了加强措施,对上述一、三、六、七款的要求可适当放宽。
结构专业图审要点
分类 地上
分项
基本 要求
梁
板 墙 柱 阳台及 露台
空调板 卫生间
门窗
审图要点
达标
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是否根据防水等级的要求采取其他防水措施
□是 □否
设计是否明确地下室墙板水平钢筋设置的位置
□是 □否
对水平断面变化较大处,是否增设抗裂钢筋
□是 □否
地下工程的变形缝、后浇带、施工缝、穿墙管、预埋件、预留通道接头、桩头 □是 □否
□是 □否
住宅首层应按结构板进行设置
□是 □否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屋面)板的设计厚度不应小于 120mm,厨房、浴厕、阳台 □是 □否
板不应小于 90mm
各功能用房的结构标高是否按设计任务书要求设计,并与建筑标高相协调
□是 □否
所有降板的降板范围不应对下层厅房造成影响
□是 □否
与土接触的居室墙应为钢筋混凝土墙,并高出土面 200mm
□是 □否
卫生间内避免有梁穿过,有梁穿过时应注意卫生器具楼面留孔与梁的关系
□是 □否
顶层门窗洞口采用单独过梁时,过梁伸入两端墙内每边不应小于 600mm 或锚入 □是 □否
构造柱内
备注
分类
分项
屋面 楼梯
住宅类项目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要点
审图要点
顶层和底层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高度不宜小于 120mm,混凝土 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C20,纵向配筋不少于 4Φ 10,箍筋为Φ 6@200 非顶层和底层在窗台标高处,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板带的厚度不应 小于 6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C20,纵向配筋不宜少于 3Φ 8 出屋面墙体底部应为混凝土,高度上返是否根据屋面做法确定 上人屋面,出屋面楼梯间防火门下坎高度应满足建筑要求 斜屋面与墙体相交处,交角小于 90 度时,混凝土墙上反高度不小于 800mm 楼梯梯段、平台净空是否满足要求。楼梯净高:平台 2m,梯段 2.2m(考虑建筑 面层、抹灰、施工误差后的数据)
结构施工图审查重点(11个)
结构施工图审查重点(11个)一、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结构专业设计文件应包含图纸目录、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计算书。
二、图纸目录,应按图纸序号排列,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的重复利用图和标准图。
三、结构设计总说明每一单项工程应编写一份结构设计总说明,对多子项工程应编写统一的结构设计总说明。
当工程以钢结构为主或包含较多的钢结构时,应编制钢结构设计总说明。
当工程较简单时,亦可将总说明的内容分散写在相关部分的图纸中。
结构设计总说明应包括以下内容:1 工程概况。
1)工程地点,工程周边环境(如轨道交通),工程分区,主要功能;2)各单体(或分区)建筑的长、宽、高,地上与地下层数,各层层高,结构类型、结构规则性判别,主要结构跨度,特殊结构及造型,工业厂房的吊车吨位等。
3)当采用装配式结构时,应说明结构类型及采用的预制构件类型等。
2 设计依据。
1)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2)自然条件: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基本雪压,气温(必要时提供),抗震设防烈度等;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4)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必要时提供);5)风洞试验报告(必要时提供);6)相关节点和构件试验报告(必要时提供);7)振动台试验报告(必要时提供);8)建设单位提出的与结构有关的符合有关标准、法规的书面要求;9)初步设计的审查、批复文件;10)对于超限高层建筑,应有建筑结构工程超限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的批复文件;11)采用桩基时应按相关规范进行承载力检测并提供检测报告;12)本专业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
3 图纸说明。
1)图纸中标高、尺寸的单位;2)设计0.000m标高所对应的绝对标高值;3)当图纸按工程分区编号时,应有图纸编号说明;4)常用构件代码及构件编号说明;5)各类钢筋代码说明,型钢代码及其截面尺寸标记说明;6)混凝土结构采用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时,应注明所采用的标准图名称及编号或提供标准图。
建筑结构专业审图要点
建筑结构专业审图要点施工图审图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是否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其他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2、地基基础和结构设计等是否安全。
3、是否符合公众利益。
4、施工图是否达到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
5、是否符合作为设计依据的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要求。
6、工程设计是否符合规划批准的建设用地位置,建筑面积及控制高度是否在规划许可的范围内。
7、设计合同中设计任务书内容的要求。
8、禁止及限制使用材料和技术的要求,核对设计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在目前的条件能否达到要求,成本的情况,对社会效益贡献的情况。
正文文字大小:大中小一、施工图审图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是否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其他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2、地基基础和结构设计等是否安全。
3、是否符合公众利益。
4、施工图是否达到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
5、是否符合作为设计依据的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要求。
6、工程设计是否符合规划批准的建设用地位置,建筑面积及控制高度是否在规划许可的范围内。
7、设计合同中设计任务书内容的要求。
8、禁止及限制使用材料和技术的要求,核对设计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在目前的条件能否达到要求,成本的情况,对社会效益贡献的情况。
二、建筑专业(一)、施工图深度1 、设计说明基本内容(1工程概况:建设地点、用地概貌、建筑等级、设计使用年限、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建筑布局、建筑面积、建筑层数与高度。
(2主要部位材料做法,如墙体、屋面、门窗等(应考虑“节能设计”)。
(3节能设计:应说明建筑物的体形系数、耗热量指标及主要部位围护结构材料做法、传热系数等;(4防水设计: 地下工程防水等级及设防要求、选用防水卷材或涂料材质及厚度、变形缝构造及其它截水、排水措施。
屋面防水等级及设防要求、选用防水卷材或涂料材质及厚度、屋面排水方式及雨水管选型; 潮湿积水房间楼面、地面防水及墙身防潮材料做法、防渗漏措施。
(5)建筑防火: 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消防设施及措施:如墙体、金属承重构件、幕墙、管并、防火门、防火眷帘、消防电梯、消防水池、消防泵房及消防控制中心的设置、构造与防火处理等。
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结构专业审查要点)3.1强制性条文《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2版(详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3.2设计依据3.2.1工程建设标准使用的时间规范、规程,是否适用于本工程,是否为有效版本.3.2.2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建筑抗震设计所采用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的规定.3.2.3建筑抗震设计参数(1) 是否正确使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岩土参数,是否正确采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对基础形式、地基处理、防腐蚀措施(地下水有腐蚀性时)等提出的建议采取了相应的措施.(2) 建筑抗震设计采用的抗震设防列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所属设计地震分组,是否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采用;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是否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城市采用;对于在规范上未明确的地区,地震动参数的取值应由勘察单位依据GB50011第1.0.4、1.0.5条提供.(GB50011-2001 第1.0.4 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第1.0.5 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基本烈度(或与本规范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对应的烈度值).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3.2.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 是否正确使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岩土参数,是否正确采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对基础形式、地基处理、防腐蚀措施(地下水有腐蚀性时)等提出的建议并采用相应措施.(2) 需考虑地下水位对地下建筑影响的工程,设计及计算所采用的防水设计水位和抗浮设计水位,是否符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所提供的水位.注: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20021-2001第4.1.13条规定,岩土工程勘察时应提供设计所需的地下水位.3.3结构计算书3.3.1软件的适用性(1) 所使用的软件是否通过有关部门的鉴定.(2) 计算软件的技术条件,是否符合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的规定,并应阐明其特殊处理的内容和依据.3.3.2计算书的完整性结构设计计算书应包括输入的结构总体计算总信息、周期、振型、地震作用、位移、结构平面简图、荷载平面简图、配筋平面简图;地基计算;基础计算;人防计算;挡土墙计算;水池计算;楼梯计算等.3.3.3计算分析(1) 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是否符合工程的实际情况.(2) 所采用软件的计算假定和力学模型,是否符合工程实际.(3) 复杂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时,是否采用了不少于两个不同的力学模型的软件进行计算,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4) 所有计算机计算的结果,应经分析判定确认其合理、有效后可用于工程设计.3.3.4结构构件及节点(1) 结构构件是否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是否满足《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第3.2.2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3.2.3条及其它规范、规程有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设计规定.(2) 结构连接节点及变截面悬臂构件各截面承载力是否满足规范、规程的要求.3.4结构设计总说明着重审查设计依据条件是否正确,结构材料选用、统一的构造作法、标准图选用是否正确,对涉及使用、施工等方面需作说明的问题是否已作交待.审查内容一般包括:(1) 建筑结构类型及概括,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及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基本雪压和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人防工程抗力等级等.(2) 设计+0.000标高所对应的绝对标高、持力层土层类型及承载力特征值,地下水类型及标高、防水设计水位和抗浮设计水位,场地的地震动参数,地基液化,湿陷及其他不良地质作用,地基土冻结深度等描述设防正确,相应的处理措施设防落实.(3) 设计荷载,包括规范未作出具体规定的荷载均应注明使用荷载的标准值.(4)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材料选用、强度等级、材料性能(包括钢材强屈比等性能指标)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等.(5) 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结构的统一做法和构造要求及标准图选用.(6)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构件耐火极限、钢结构防火、防腐蚀及施工安装要求等.(7) 施工注意事项,如后浇带设置、封闭时间及所用材料性能、施工程序、专业配合及施工质量验收的特殊要求等.3.5地基和基础3.5.1基础选型与地基处理(1) 基础选型、埋深和布置是否合理,基础底面标高不同或局部未达到勘察报告建议的持力层时结构处理措施是否得当.(2) 人工地基的处理方案和技术要求是否合理,施工、监测及验算要求是否明确.(3) 桩基类型选择、桩的布置、试桩要求、成桩方法、终止沉桩条件、桩的监测及桩基的施工质量验收是否明确.(4) 是否要进行沉降观测,如要进行观测,沉降观测的措施是否落实,是否正确.(5) 深基础施工中是否提出了基础施工中施工单位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基坑开挖和工程降水时有无消除对毗邻建筑物的影响及确保边坡稳定的措施.(6) 对有液化土层的地基,是否根据建筑物的控制设防类别、地基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液化土中的桩的配筋范围是否符合GB50011-2001第4.4.5条的规定.(GB50011-2001 第4.4.5 液化土中桩的配筋范围,应自桩顶至液化深度以下符合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所要求的深度,其纵向钢筋应与桩顶相同,箍筋应加密.)3.5.2地基和基础设计(1) 地下室顶板和外墙计算,采用的计算简图和荷载取值(包括地下室外墙的地下水压力及地面荷载等)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计算方法是否正确;有人防地下室时,要注意审查基础结构是人防荷载控制还是建筑物的荷载控制.(2) 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是否对下卧层进行了强度和变形验算.(3) 单桩承载力的确定是否正确,群桩的承载力计算是否正确;桩身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桩的承载力要求;当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超过基桩的沉降时,应根据JGJ94-94第5.2.14条考虑桩侧负摩阻力.(4) 筏形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见GB50007-2002第8.4.10~8.4.13条.(5) 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桩基沉降验算、高层建筑高层部分与裙房间差异沉降控制和处理是否正确.(6) 基础设计(包括桩基承台),除抗弯计算外,是否进行了抗冲切及抗剪切验算以及必要的局部受压验算,见GB50007-2002第8.2.7条、8.3.1条、8.3.2条、8.5.15~8.5.20条及8.4节.(7) 人防地下室结构选型是否正确,设计荷载取值、计算和构造是否符合规范规定.(8) 天然地基基础是否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2.2条进行抗震验算.(9) 地下室墙的门(窗)洞口是否按计算设置了地梁;地下室设置的隔墙是否进行了计算,其计算简图、荷载取值、受力传力路径是否明确合理.(GB50007-2002 第8.4.10 当地基土比较均匀、上部结构刚度较好、梁板式筏基梁的高跨比或平板式筏基板的厚跨比不小于1/6,且相邻柱荷载及柱间距的变化不超过20%时,筏形基础可仅考虑局部弯曲作用.筏形基础的内力,可按基础反力直线分布进行计算,计算时基底反力应扣除板底自重及其上填土的自重.当不满足上述要求时,筏基内力应按弹性地基梁板方法进行分析计算.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对无地下室且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框架结构,基础梁除满足抗震构造要求外,计算时尚应将柱根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分别乘以1.5和1.25的增大系数.第8.4.11 按基底直线分布计算的梁板式筏基,其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梁分析,边跨跨中弯矩以及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宜乘以1.2的系数.梁板式筏基的底板和基础梁的配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纵横方向的底部钢筋尚应有1/2~1/3贯通全跨,且配筋率不应小于0.15%,顶部钢筋按计算配筋全部贯通.第8.4.12 按基底反力直线分布计算的平板式筏基,可按柱下板带和跨中板带分别进行内力分析.柱下板带中,柱宽及其两侧各0.5倍板厚且不大于1/4板跨的有效范围内,其钢筋配置量不应小于柱下板带钢筋数量的一半,且应能承受部分不平衡弯矩αmMunb.Munb为作用在冲切临界截面重心上的不平衡弯矩,αm按下式计算:αm=1-αs式中αm-----不平衡弯矩通过弯曲来传递的分配系数;αs-----按公式(8.4.7-3)计算平板式筏基柱下板带和跨中板带的底部钢筋应有1/2~1/3贯通全跨,且配筋率不应小于0.15%;顶部钢筋应按计算配筋全部贯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无地下室或单层地下室平板式筏基,计算柱下板带截面受弯承载力时,柱内力应按地震作用不利组合计算.第8.4.13 梁板式筏基的基础梁除满足正截面受弯及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外,尚应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有关规定验算底层柱下基础梁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GB50007-2002 第8.2.7 扩展基础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基础底面积,应按本规范第五有关规定确定.在墙下条形基础相交处,不应重复计入基础面积;2、对矩形截面柱的矩形基础,应验算柱与基础交接处以及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受冲切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Fl≤0.7βhpftαmho3、基础底板的配筋,应按抗弯计算确定;4、当扩展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扩展基础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第8.3.1 柱下条形基础的构造,除满足本规范第8.2.2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柱下条形基础梁的高度宜为柱距的1/4~1/8.翼板厚度不应小于200mm.当翼板厚度大于250mm时,宜采用变厚度翼板,其坡度宜小于或等于1:3;2、条形基础的端部宜向外伸出,其伸出长度宜为第一跨的0.25倍.3、现浇柱与条形基础梁的交接处,其平面尺寸不应小于图8.3.1的规定(图查规范).4、条形基础梁顶部和底部纵向受力钢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顶部钢筋应按计算配筋全部贯通,底部通长钢筋不应少于底部受力钢筋截面总面积的1/3.5、柱下条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第8.3.2 柱下条形基础的计算,除应符合本规范8.2.7条第一款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比较均匀的地基上,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分布较均匀,且条形基础梁的高度不小于1/6柱距时,地基反力可按直线分布,条形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梁计算,此时边跨跨中弯矩及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宜乘以1.2的系数;2、当不满足本条第一款的要求时,宜按弹性地基梁计算;3、对交叉条形基础,交叉点上的柱荷载,可按交叉梁的刚度或变形协调的要求,进行分配.其内力可按本条上述规定,分别进行计算;4、验算柱边缘处基础梁的受剪承载力;5、当存在扭矩时,尚应作抗扭计算;6、当条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条形基础梁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第8.1.15 桩基承台的构造要求,除满足抗冲切、抗剪切、抗碗承载力和上部结构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承台的宽度不应小于500mm.边柱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桩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小于150mm.对于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不小于75mm;2、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0mm;3、承台的配筋,对于矩形承台其钢筋应按双向均匀通长布置(图8.1.15a),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对于三桩承台,钢筋应按三向板带均匀布置,且最里面的三跟钢筋应在柱截面以内(图8.5.15b).承台梁的主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关于最小配筋率的规定,主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架力筋不宜小于10mm,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图5.5.15c)(图见规范)4、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70mm,当有混凝土垫层时,不应小于40mm.第8.5.16 柱下桩基承台的弯矩可按以下简化计算方法确定:1、多桩承台计算截面取在柱边和承台高度变化处(杯口外侧或台阶边缘,图8.5.16a)(图见规范):Mx=ΣNiyiMy=ΣNixi2、三桩承台(见规范)(1)、等边三桩承台(2)、等腰三桩承台第8.5.17 柱下桩基础独立承台受冲切承载力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柱对承台的冲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图8.5.17-1)(图见规范)(公式见规范)对中压缩土上的承台,当承台与地基土之间没有脱空现象时,可根据地区经验适当减小桩基础独立承台受冲切计算得承台厚度.2、角桩对承台的冲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见规范)队圆柱及圆桩,计算时可将圆形截面换算成正方形截面.第8.5.18 柱下桩基础独立承台应分别对柱边、变阶处和桩边联线形成的斜截面进行受剪计算(图8.5.18)(见规范).当柱边有多排桩形成多个剪切斜截面时,尚应对每个斜截面进行验算.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公式见规范)第8.5.19 当承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柱或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或桩上承台的局部受压承载力.第8.5.20 承台之间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单桩承台,宜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设置联系梁;2、两状承台,宜在其短向设置联系梁;3、有抗震要求的柱下独立承台,宜在两个主轴方向设置联系梁.4、联系梁顶面宜与承台位于同一标高.联系梁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梁的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1/10~1/15.5、联系梁的主筋应按计算要求确定.联系梁内上下纵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且不应少于2根,并应按受拉要求锚入承台.第8.4节高层建筑筏形基础(见规范)3.6混凝土结构3.6.1结构布置(1) 房屋结构的高度是否在规范、规程规定的最大适用高度以内;超限高层建筑(适用最大高度超限、适用结构类型超限及体型规则性超限的建筑)是否执行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初步设计阶段的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意见.(2)结构平面布置是否规则,抗侧力体系布置、刚度、质量分布是否均匀对称;对平面不规则结构(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等)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方案.(3)结构竖向高宽比控制、竖向抗侧力构件的连续性及截面尺寸、结构材料强度等级变化是否合理;对竖向不规则结构(侧向刚度不规则、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楼层承载力突变、竖向局部水平外伸或内缩及出屋面的小屋等)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4)主楼与裙房的连接处理是否正确;结构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设置和构造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当主楼与裙房间不设缝时是否进行了必要的计算并采取了有效措施.(5)转换层结构选型是否合理,转换层结构上下楼板及抗侧力构件是否按规范要求进行了加强.(6)建筑及设备专业对结构的不利影响,例如建筑开角窗及设备在梁上开洞等,是否采取可靠措施.(7)房屋局部采用小型钢网架、钢桁架、钢雨篷等钢结构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安全可靠,结构计算、构造、加工制作应符合规范要求.(8)填充墙、女儿墙和其他非结构构件及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是否符合规范的规定,是否安全可靠.(9)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的混合形式;框架结构中楼、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得采用砌体墙承重;抗震设计时,高层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10)框架及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抗震设计时,框架-剪力墙结构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11)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中,当仅布置少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时,其设计计算和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JGJ3-2002第6.1.7条的要求.(12)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时,应符合JGJ3-2002第7.1.2条的规定.(13)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周边柱间必须设置框架梁.(14)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适用范围、结构布置、抗震措施是否符合JGJ3-2002第10章的有关规定.3.6.2结构计算(1)结构平面简图和荷载平面简图是否正确.(2)抗震设计时,地震作用原则是否符合规范GB50011-2001第5.1节的要求.(3)需进行时程分析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否提供了相关资料,抗震波和加速度峰值等计算参数的取值是否正确.(4)薄弱层和薄弱部位的判别、验算及加强措施是否正确及有效.(5)转换层上下部结构和转换层结构的计算模型和所采用的软件是否正确;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比是否符合规范、规程规定;转换层结构(框支梁、柱、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转换层楼板)的截面尺寸、配筋和构造是否符合规范要求.(6)结构计算的分析判断:结构计算总信息参数输入是否正确,自振周期、振型、层侧向刚度比、带转换层的等效侧向刚度比、楼层地震剪力系数、有效质量系数等是否在工程设计的正常范围内并符合规范、规程要求;层间弹性位移(含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的比)、弹塑性变形验算时的弹塑性层间位移;首层墙、柱轴压比、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断面变化处的墙、柱轴压比、柱有效计算长度系数等是否符合规范规定.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倾覆力矩的50%时,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剪力墙连梁超筋、超限是否按规范JGJ3-2002第7.2.25条的要求进行调整和处理.(7)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是否根据使用条件进行了承载力计算及变形、抗裂、裂缝跨度、应力及端部锚固区局部承压等验算;是否按具体情况对制作、运输及安装等施工阶段进行了验算.(8)板柱节点的破坏往往是脆性破坏,在设计无梁楼盖板柱节点时,必须按GB50010-2002附录G进行计算,并保留必要的余地.3.6.3配筋与构造(1)梁、板、柱和剪力墙的配筋应满足计算结果及规范的配筋构造要求(包括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柱箍筋加密等).(2)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当有边框柱而无边框梁时应设暗梁,当无边框柱时还应设边缘构件.(3)剪力墙厚度及剪力墙和框支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确定应符合规范、规程的规定.(4)采用预应力结构时,应遵守有关规范的规定.(5)剪力墙开洞形成独立小墙肢按柱配筋时,其箍筋配置除符合框架柱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剪力墙水平筋的配筋要求.(6)楼面梁支承在剪力墙时,应按JGJ3-2002节7.1.7条的要求采取措施增强剪力墙出平面的抗弯能力;应避免楼面梁垂直支承在无翼墙的剪力墙端部.(7)剪力墙结构设角窗时,该处L形连梁应按双悬挑梁复核,该处墙体和楼板应专门进行加强.(8)受力预埋件的锚筋、预制构件和电梯机房等处的吊环,严禁使用冷加工钢筋.(9)跨高比大于等于5的连梁宜按框架梁进行设计;不宜将楼面主梁支承在剪力墙之间的连梁上.(10)筒体结构的内筒的抗震构造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规程的规定.(11)带转换层结构的转换层设置高度、落地剪力墙间距、框支柱与落地剪力墙的间距,是否符合JGJ3-2002第10.2节的有关规定.(12)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超过规范规定时,是否采取了减少温度作用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影响的可靠措施.3.6.4钢筋锚固、连接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钢筋锚固、连接是否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及其他有关规范、规程关于钢筋锚固、连接的规定.3.6.5钢筋混凝土楼盖钢筋混凝土楼盖中,当梁、板跨度较大,或楼面梁高度较小(包括扁梁),或悬臂构件悬臂长度较大时,除验算其承载力外,应验算其挠度和裂缝是否满足规范的要求.3.6.6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工程采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时,应注意是否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1.8.2条~第11.8.5条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C 的规定,并配置了足够数量的非预应力钢筋.3.6.7耐久性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是否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3.4.1条~第3.4.8条的有关规定.3.7多层砌体结构3.7.1结构布置(1)墙体材料(包括+0.000以下的墙体材料)、房屋高度、层数、层高、高宽比和横墙最大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墙体材料还应符合工程所在地墙改政策的规定.(2)平面布置宜简单对称,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墙承重方案,墙体构造应满足规范规定.(3)纵横墙上下应连续,传力路线应清楚;横墙较少的多层普通砖、多孔砖住宅楼的总高度和层数接近或达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表7.1.2规定限值,加强措施应符合《建筑抗震规范》GB50011-2001第7.3.14的要求.(4)楼、屋盖与墙体的连接、楼梯间墙体的拉接连接(包括出屋顶部分)、楼、屋盖圈梁和构造柱(芯柱)的布置应符合规范要求.(5)在抗震设防地区,楼板面有高差时,其高度不应超过一个梁高(一般不超过500mm),超过时,应将错层当两层计入房屋的总层数中.(6)抗震设计时,不宜采用砌体墙增加局部少量钢筋混凝土墙的结构体系,如必须采用,则应双向设置,且各楼层钢筋混凝土墙所承受的水平地震剪力不宜小于该楼层地震剪力的50%,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97G329(五).(7)在抗震设防地区,多层砌体房屋墙上不应设转角窗.3.7.2结构计算(1)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验算和静力计算,应按规范进行.(2)抗震设防地区的砌体结构除审查砌体抗剪强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外,还要注意审查门窗洞边形成的小墙垛承压强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3)悬挑结构构件,除进行承载力计算外,还应进行抗倾覆和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4)应按规范规定验算梁端支承处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5)在墙体中留洞、留槽、预埋管道等使墙体削弱,必要时应验算削弱后的墙体的承载力.3.7.3构造(1)圈梁、构造柱(芯柱)截面尺寸和配筋构造(包括构造柱箍筋加密、纵筋的搭接和锚固)等应满足规范要求,并在图纸上表明清楚;圈梁兼过梁时,过梁部分得钢筋(包括箍筋)应按计算用量单独配置.(2)悬挑构件应采取可靠的锚固措施;现浇拦板、檐口等构件及现浇坡屋面,受力应明确,配筋应合理,锚固要可靠;女儿墙等构件选型要合理,构造措施要可靠.(3)按规定在梁支承处砌体中设置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垫块,当墙中设圈梁时,垫块与圈梁宜浇成整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问题2.4.18】地下室有抗浮要求时,地下室底板抗裂验 算使用的保护层厚度多少为宜?最小配筋率按受弯构件要 求,还是可按基础要求?
• 解析:地下室有抗浮要求时,地下室底板计算裂缝宽度的 钢筋保护层厚度大于30mm时取30mm。地下室底板最小配 筋百分率应按受弯构件要求取0.15和45ft/fy的较大者。
• 【问题2.5.3】在验算刚架横梁平面外整体稳定性时,取侧 向支撑点的距离作为计算长度。哪些部位可认为是侧向支 撑点?隅撑能算是侧向支撑点吗?
• 解析:《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2012年版)》 CECS 102:2002第6.1.6-2条:“实腹式刚架斜梁的出平面计 算长度,应取侧向支承点间的距离;当斜梁两翼缘侧向支 承点间的距离不等时,应取最大受压翼缘侧向支承点间的 距离”。
• 设计中如果考虑了应力蒙皮效应,压型钢板就成了结构整 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得随意拆除。这一点应在设计文件 中予以明确。
• 【问题2.5.2】隅撑的间距如何确定? • 解析:有檀屋盖系统常将传递水平力的支撑系统布置在屋
架(屋面梁)上弦平面,下弦平面则不设支撑系统,下弦 平面外稳定则由隅撑来保证,其平面外计算长度取隅撑的 最大间距。在屋面支撑体系完整的条件下,隅撑布置宜与 支撑节点结合,中间隅撑起减小屋架下弦出平面计算长度 作用,但不能仅靠隅撑来起支撑体系作用。目前常用压型 板檀距约1.5m,一般每隔两、三个檀距成对(边屋架除外) 设置隅撑。一般不用隅撑作为檀条平面内支点计算,檀条 跨度取屋架间距。
• 综合各规范定义并从防腐蚀机理出发,保护层厚度定义为 “混凝土最外侧钢筋表面至混凝土边缘的距离”是最为科 学的。
• 【问题2.4.17】房屋建筑耐久性设计采用方法有哪些? • 解析: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可分为传统的经验方法(定
性方法)和定量计算方法:(1)定性方法:是将环境作 用按其严重程度定性地划分等级,在工程经验类比的基础 上,由规范直接规定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质量要求和钢筋 保护层厚度等构造要求。
• 【问题2.4.8】L形(或刀把形)楼板的设计计算和配筋构 造,应注意哪些问题?
• 解析:L形楼板如附图1所示,在设计时,应注意小板CDEF 为大板ABFG提供支承力,小板除承受自身荷载,还承受大 板传来的荷载,计算中宜采用有限元软件计算。施工图设 计中,暗梁可不用设置,分离式配筋时阳角C处应增设放 射筋。
• 【问题2.4.10】对于屋面及阳台扶手反沿或天沟、花槽侧 壁反沿、建筑装饰构件(如小悬挑)等构件,何时按温度 收缩钢筋考虑?何时执行受力构件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 解析:(1)当构件仅为装饰或构造设置时,应满足温度 收缩钢筋构造要求,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第9.1.8条。
•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要满足钢筋的防锈、防火以及与 混凝土之间粘结力传递的要求,且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设计 值不得小于钢筋的直径,这是保护层厚度确定的原则。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与《混凝土结构耐 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及《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 规范》GB/T 50046—2008均将混凝土保护层定义为“结构 构件钢筋(包括纵向钢筋、箍筋和分布钢筋)外边缘至构 件表面范围用于保护钢筋的混凝土”,仅《海港工程混凝 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2000将混凝土保护层厚 度定义为“主筋表面与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 (2)当厚度≥100mm时,宜设双排钢筋。由于屋面、阳台 扶手反沿、天沟及花槽侧壁等构件,往往处于温度收缩敏 感部位,设置双排筋和两根角筋,可有效防止温度收缩裂 缝,提高构件的耐久性。
• 【问题2.4.12】地下室与有腐蚀性地下水接触时的环境类 别如何确定?
• 解析:深圳市属于沿海地区。应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GB50010—2010第3.5节,并结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对地下室环境类别进行确定。
• 【问题2.4.11】对于屋面及阳台扶手反沿或天沟、花槽侧 壁及底板,在什么厚度时,要设单排受力钢筋?在什么厚 度时,要设双排或多排受力钢筋?
• 解析:(1)对于阳台扶手和屋面反沿或天沟、花槽侧壁 及底板,一般在厚度<100mm且抗弯计算不需要钢筋时, 可设单排钢筋。钢筋设于主要受力的一侧;宜加大反沿、 天沟、花槽侧壁顶部设置的纵筋直径。
• 【问题2.4.13】地下室与水接触的砼构件裂缝宽度及保护 层厚度,是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还是按《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的要求来 设计?
• 解析:对于地下室非迎水面的基础、底板、外墙,执行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8.2节有关混凝 土保护层的规定;而对于建于地下水位标高以下的地下室 外墙、基础底板,应执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第4.1.7条第3款的规定:“迎水面钢筋保护 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 (2)定量方法:环境作用的效应,如碳化深度、氯离子 侵入浓度等。列出耐久性极限状态下的环境作用效应与耐 久性抗力的关系式,可求得相应的使用年限。目前,在国 内外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所采用耐久性设计方法 仍是传统方法或改进的传统方法;而定量计算方法还只局 限于定量估算钢筋开始发生锈蚀的年限。
• 【问题2.4.14】地下室外墙出现的常为竖向裂缝,而很多 设计为防止水平裂缝而竖向配筋过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如 何选取?在有外防水的情况下,是否可以采用按塑性内力 重分布计算? 但裂缝宽度限制值取0.2mm。
• 解析:地下室外墙的配筋一般是按单跨或多跨的单向板进 行配筋计算及设计,竖向钢筋由计算确定,而水平钢筋按 构造要求配置,裂缝宽度对于迎水面(外侧钢筋)按 0.2mm控制;内侧钢筋按0.3mm控制;
• 【问题2.4.16】房屋建筑耐久性设计方面的规范都有哪些? 都分别适用于哪些环境?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定义,应 以哪本规范为准?
• 解析:目前我国房屋建筑耐久性设计方面的规定已经反映 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海港工程混凝 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2000、《工业建筑防腐 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中。四部规范对混凝土的耐久 性规定不尽相同。
• (2)对比较重要的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纵向受拉钢筋的配 筋率,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 8.5.1条和第8.5.2条要求。
• (3)对结构中次要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当构造所需 要截面高度远大于承载需要时,其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可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8.5.3条执行。
• 应力蒙皮效应在轻钢结构中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在一定条 件下对其加以考虑,可以反映结构的真实工作性能,并能 节省材料,降低造价。CECS102:2002第5.1.2条条文说明对 于考虑应力蒙皮效应的条件规定较细,但目前还没有明确 的计算方法来考虑屋面板的刚度,计算参数还要实验验证。 因此建议,把蒙皮效应作为结构的安全储备较为稳妥。
• 解析:《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第 4.1.10条对此规定为:当采用不能滑动的连接件连接压型 钢板及其支承构件形成屋面和墙面等围护体系时,且有试 验或可靠分析方法获得蒙皮组合体的强度和刚度参数,能 对结构进行整体分析和设计,可在单层房屋的设计中考虑 蒙皮作用。
•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2012年版)》 CECS102:2002第5.1.2条:“变截面门式刚架宜按平面结构 分析内力,一般不考虑应力蒙皮效应。当有必要且有条件 时,可考虑屋面板的应力蒙皮效应”。
•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2012年版)》CECS 102:2002第6.1.6-3条:“当实腹式刚架斜梁的下翼缘受压 时,必须在受压翼缘侧面布置隅撑作为斜梁的侧向支撑”。 隅撑设置的间距,按第7.2.14条:“在檐口位置,刚架斜 梁与柱内翼缘交接点附近的檩条和墙梁处,应各设一道隅 撑。在斜梁下翼缘受压区应设置隅撑,其间距不得大于相 应受压翼缘宽度的16 倍”。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主要适用于一般环境,其第3.5.7 条的条文说明中指出,更恶劣环境(海水环境、直接接触 除冰盐的环境及其他侵蚀性环境)中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设计,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T 50476—2008。四类环境可参考现行国家行业标准 《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2000; 五类环境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50046-2008。
• 现场实测表明,具有可靠连接的压型钢板围护体系的建筑 物,其承载能力和刚度均高于按裸骨架算的值。这种因围 护面材在自身平面内的抗剪能力而加强了结构整体工作性 能的效应称为蒙皮作用。目前使用的自攻螺钉、抽芯铆钉 和射钉等紧固构件可发挥受力蒙皮作用。挂钩螺栓等可滑 移的连接件则不具有抗剪能力,不能发挥受力蒙皮作用。 由于蒙皮作用的大小与板型、板面开洞、布置形式等有关, 应由实验研究方法确定相关系数,这样就限制了蒙皮作用 的普遍利用。
•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第4.1.7条规定: 防水结构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这与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所涉及的工程重要性及地下工 程的施工方法有关,对一般的民用建筑工程(结构及构件 有疲劳问题或砼环境类别为三、四、五类时除外)建议执 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规定,不考虑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的此规定。工程中应尽量避免 采用厚度超过50mm的砼保护层(基础底面除外)。
• 在有外防水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裂缝宽度限制值宜取0.2mm(保护层厚度可取c=30mm)。
• 【问题2.4.15】地下防水规范中,要求保护层为50mm, 板厚不小于250mm,这是否严格执行?
• 解析:民用建筑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及最小板厚,应按《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确定,可不严格执行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