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资料
《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篇一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赏析教学目的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引子和呈示部,能区分长笛、双簧管、小提琴的音色,能哼唱主部主题。
2、了解梁祝的故事情节。
3、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4、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通过聆听,记住音乐主题。
教学过程一、师唱《化蝶》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今天我们欣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新课教学:(一)出示课件:介绍作者,协奏曲的概念以及熟悉美丽传说。
1、出示题目: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2、作者简介。
3、简单介绍梁祝二人的性格特点。
4、看视频,真切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的爱情。
(二)欣赏乐曲。
(出示课件)1、展示整个乐曲的结构:引子(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呈示部(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十八相送)——展开部(封建势力、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再现部(仙境、化蝶、传颂)2、引子片段欣赏(1)欣赏引子1音乐感受长笛用纯净甜美的音色吹奏出明亮跳跃的华彩旋律,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美景。
(2)欣赏引子2音乐了解双簧管以宽广、厚重、圆润的音色,奏出优美的背景过门音调,取自越剧的过场音乐。
(3)再次欣赏引子部,加深感受。
3、呈示部片段赏析(1)小提琴奏出一段优美的爱情主题后,大提琴的低音与之形成对答,抒发了梁祝相爱的甜美。
这段音乐可谓全曲的中心。
4、随乐而动随音乐做古典神韵组合:提沉。
5、欣赏副部主题音乐。
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调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跃,独奏与乐队交替,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1)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乐海泛舟》,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
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通过本课,使学生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部描述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并对封建礼教进行愤怒控诉与鞭笞,反映人民群众反封建思想感情的爱情悲剧。
【学生现状】八年级学生在经过前阶段的学习,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等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对分析音乐的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自身音乐基本素养和对艺术的审美还有待加强。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感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艺术魅力。
2.知识与技能:a、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协奏曲这一体裁知识以及记住曲中的音乐主题及长笛、双簧管、小提琴、大提琴的音色。
b、能够熟唱“爱情主题”的歌曲《化蝶》。
3.过程与方法:a、聆听音乐,领略音乐作品的韵味的同时能说出主部主题在呈示部中出现的次数。
【教学重点】1.欣赏全曲能记住音乐主题及乐器音色并学唱歌曲《化蝶》。
【教学难点】1.熟唱“爱情主题”的歌曲《化蝶》。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PPT【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欣赏电影《梁祝》片段引出课题。
这是一个千古传诵的故事,柔美、深情的旋律,能打动人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优秀的音乐作品。
二、讲授新课1.了解作者何占豪、陈刚何占豪(1933—)浙江人,是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
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1958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与同学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妇孺皆知”的最著名的小提琴作品,是全世界演出和录音版本最多的中国管弦乐曲,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音乐的必听曲目,被誉为“为中国创造民族化交响乐开拓一片绿野”的“不朽的(中国)民族音乐经典”,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整个东方音乐的骄傲”。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优秀7篇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优秀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里是敬业的小编征途帮大家找到的7篇初中音乐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音乐教案篇一一、设计理念:本课时在所选材料上选取了《黄河船夫曲》、钢琴协奏曲《黄河》、歌曲《保卫黄河》。
通过加强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去理解歌词,感受跌宕起伏的旋律、明快的节奏、鲜明的民族风格。
结合对歌曲背景的了解,使学生激起更多的情感投入。
领悟到更多的精神力量。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学习目标:1、通过欣赏《黄河船夫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通过学唱《保卫黄河》,让学生感受黄河的气魄及中华民族奋进的的伟大精神。
3、通过欣赏《长江之歌》及音乐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音乐知识:乐句、乐段、分析乐曲的结构。
4、能够体会与分析乐(歌)曲的情绪表达。
二、学习重点、难点:a)重点: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了解合唱的'演唱形式之一轮唱、体会歌曲的情绪。
b)难点:正确的感受和体会乐曲,掌握乐句、乐段。
三、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四、教学时间:1课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也可分为2课时)五、教学过程:1、课前音乐,营造轻松、和谐的学生学习环境。
播放《江河万古流》的伴奏音乐。
2、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演唱情绪演唱上节课所学歌曲《江河万古流》3、新课学习:(1)导入新课:“千百年来,这里的人民默默地生活在这片苍凉贫瘠的土地上,与严酷的自然环境做斗争,在贫苦中过着充实的生活。
他们唱着发自肺腑的歌谣,简单却真实,正如这辽阔的黄土地一样!”“听!黄河的船夫们唱起了悠扬的歌声。
”(2)学生通过歌词及多媒体播放的图片欣赏《黄河船夫曲》这是一首朴素、短小、精悍并具有鲜明形象的民歌。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人教版-初中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乐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感受歌曲中舒缓、柔和的特点,进一步养成对音乐的热爱,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表现、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提升音乐感受能力及表现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协奏曲及奏鸣曲式,能够感知作品表达的情感,能够哼唱歌曲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哼唱乐曲主题旋律。
【难点】了解协奏曲特点、奏鸣曲式结构。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创设情境,为学生讲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提问学生: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们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相传,在中国西晋时期,青年学子梁山伯辞家攻读,途遇女扮男装的学子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于草桥结拜为兄弟,后同到红罗山书院就读。
在书院两人朝夕相处,感情日深。
三年后,英台返家,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别。
山伯经师母指点,带上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坠到祝家求婚遭拒绝,回家后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
英台闻山伯为己而死,悲痛欲绝。
不久,马家前来迎娶,英台被迫含愤上轿。
行至山伯墓前,英台执意下轿,哭拜亡灵,因过度悲痛而死亡,后被葬在山伯墓东侧。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梁山伯与祝英台》(二)感受体验1.初听歌曲并设问:“乐曲的旋律如何,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乐曲旋律舒缓、柔和,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2.作品创作背景简析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
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
(1)简单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以及协奏曲。
协奏曲是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竟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
(2)作品曲式结构介绍。
(三)分段聆听1.对乐曲分段。
2.教师引导学生分主题聆听,分别体会各个部分不同的情绪及情感,深入了解奏鸣曲式结构。
引子:乐曲开始用长笛模仿春天的鸟鸣,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八年级音乐下学期《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八年级音乐下学期《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八年级音乐下学期《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音乐下学期《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音乐下学期《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篇1教学重点难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目标与简析1、通过欣赏此曲,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者。
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2、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录音机、多媒体、小提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设问:大家听说过哪些传说?有没有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2、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1、作品介绍介绍作品、作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为下面的欣赏做铺垫。
讲授:协奏曲的特点。
2、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分段欣赏)A、介绍作品的曲式结构。
B、按照板书曲式结构图,分段欣赏爱情主题、梁祝共读共玩、英台抗婚以及化蝶的主旋律。
并回答:每一个片段所表达的情感?c、教师演奏爱情主题D、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所表达的音乐思想。
小结:这首乐曲通过独奏小提琴与乐团的配合演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传说故事。
并将中国戏曲的元素融入了西洋音乐中,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梁祝》赞颂了人类真挚的情感,批判了统治阶级的无情。
三、看谱学唱《梁祝》主题1、教师给学生发放《梁祝》爱情主题简谱。
2、学生根据教师弹奏,进行视唱、模唱。
3、学生展示。
四、课堂小结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精心构思布局,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课程概述这是一节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的课程,我们将学习中国的一部经典文学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将了解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的特点,同时也会学习一些有关音乐文化的知识。
这个故事中有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我们将特别分析这些作品中的音乐元素。
二、课程目标1.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
2.认识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的特点。
3.学习一些有关音乐文化的知识。
4.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经典音乐作品,并了解其中的音乐元素。
三、教学内容1.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和情节,并分析故事中的音乐元素。
2.认识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进而探讨音乐表现中人物形象的构建。
3.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以及其中的曲调、节奏、器乐形式等元素。
4.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经典音乐作品,包括“凭阑人”、“墙头马上”等,并探讨其中的音乐表现手法。
四、教学方法1.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民间传说故事,理解其中的音乐元素。
2.观看音乐剧或舞台剧表演,参观音乐博物馆等,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从音乐元素的角度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经典音乐作品,理解其中的音乐表现手法。
五、教学流程1.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背景和情节。
2.分析故事中的音乐元素,如曲调、节奏、器乐形式等。
3.讲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以及其中的曲调、节奏、器乐形式等元素。
4.分析剧中的人物形象,探讨音乐表现中人物形象的构建。
5.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经典音乐作品,包括“凭阑人”、“墙头马上”等,并探讨其中的音乐表现手法。
6.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和演唱,让学生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7.总结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教学评估1.课堂笔记:要求学生记录课堂重点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音乐元素以及相关概念。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2.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表现手法;3.能够口头表达对音乐情感的理解。
过程方法1.听音乐,感知音乐所传递的情感;2.观看图片,了解情景描述,拓展学生思维;3.选择个人喜爱的方式表达音乐所传递的情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表现手法。
思想情感1.了解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文化内涵;2.学会欣赏表现爱情主题的音乐。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2.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表现手法;3.能够口头表达对音乐情感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表现手法。
1. 故事梗概本故事发生在唐朝,梁山伯是个书生,祝英台是个富家少女。
两人误打误撞相识,彼此相爱。
祝英台的父母不同意两人在一起,祝英台被强迫嫁给了别人。
后来,梁山伯从南海仙山回来,得知祝英台被逼成婚,十分痛苦,最终因病而亡。
而祝英台也无法忍受与梁山伯分离的痛苦,最终投水自尽。
2. 音乐表现手法这首歌曲《梁祝》采用了民族音乐的曲式形式和传统的唢呐、二胡等民族乐器,表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的情感纠葛:•弦乐和合唱体现了情愫渐进,情泪纵横的梁山伯;•独具东方韵味的唢呐、二胡的乐器演奏则表达了祝英台温柔中带有坚韧的性格,以及她为爱情而痛苦的心情;•合唱演唱表现了两人的思念之情,又交织着悲凉的气氛。
3. 音乐欣赏请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听这首《梁祝》。
请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这首曲子的起头让你想起了什么?2.这首曲子中有哪些乐器的声音?3.这首曲子让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感?4.这首曲子在哪几个地方的变化最为明显?5.你喜欢这首曲子传递给你的情感吗?为什么?4. 情感表达请让学生选择个人喜欢的形式,表达对这首曲子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可以是绘画、写作、朗诵等。
第一步放一遍《梁祝》音乐,让学生听一听。
梁山伯与祝英台 音乐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梁山伯与祝英台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爱情故事的背景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和思想。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背景和内涵。
2. 学习故事中的经典音乐片段,包括《梁祝序曲》和《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3. 学习演奏《梁祝序曲》的乐器和技巧。
4. 分组进行音乐表演,表达故事情节和情感。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他们对《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了解程度。
2. 播放《梁祝序曲》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氛围。
二、教学主体(30分钟)1. 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背景和内涵,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
2. 学习《梁祝序曲》的乐器和技巧,如小提琴、二胡、笛子等。
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或现场演示展示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和特点。
3. 学习《梁祝序曲》的乐谱,教授基本的乐理知识,如音符、节拍、节奏等。
4. 分组进行音乐表演,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节或情感进行表达。
可以使用音乐、舞蹈、戏剧等形式。
三、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让每个小组进行音乐表演,展示他们对故事情节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2. 学生观看其他小组的表演,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音乐。
教学资源:1. 《梁祝序曲》音乐片段的录音或视频。
2. 乐器演奏示范视频或现场演示。
3. 《梁祝序曲》的乐谱和音乐教材。
4. 分组音乐表演所需的音乐、舞蹈或戏剧素材。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学习乐器演奏和乐谱阅读时的参与程度和技巧。
2. 评价学生在音乐表演中对情节和情感的表达能力。
3. 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其他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关的音乐作品,如《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人音版八年级下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教案
人音版八年级下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民间爱情故事的音乐魅力。
2.通过欣赏和分析,使学生掌握小提琴协奏曲的基本特点。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感受音乐的魅力。
2.教学难点:分析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
2.播放故事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对故事有更直观的了解。
(二)新课导入1.教师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乐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分析乐曲的组成部分。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乐曲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演奏。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演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现乐曲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了解其他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关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使学生深入了解了这一民间爱情故事的音乐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演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
2.播放故事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对故事有更直观的了解。
二、新课导入1.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乐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分析乐曲的组成部分。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乐曲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演奏。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演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现乐曲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梁祝故事源流、影响和意义。
2.了解《梁祝》中的旋律、曲式和表现形式。
3.能够用专业术语描述《梁祝》中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
4.增强音乐欣赏和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1.《梁祝》中的旋律、曲式和表现形式。
2.专业术语描述《梁祝》中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增强音乐欣赏和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感。
四、教学内容1. 梁祝故事背景梁祝故事起源于唐朝,发扬于明朝。
传说梁山伯和祝英台之爱情故事是一代又一代人文化传承的结果,是中国古代爱情文化中的佳话,也是中国古代戏曲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2. 《梁祝》中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梁祝》以语言、音乐、舞蹈互相补充,反复交叉,产生出丰富的艺术效果,既有婉转动人的爱情描写,也有豪放洒脱的戏曲表达。
其中音乐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是制造氛围,表达情感和情节推进的重要工具。
在音乐方面,《梁祝》是一部富有表现力的音乐作品。
其运用了各种音乐手段,包括:1.旋律:《梁祝》音乐旋律优美动听,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民间音乐的韵味和内涵。
2.曲式:《梁祝》中的音乐曲式都是中国传统音乐曲式,如长调、仙曲等。
3.表现手法:音乐中运用了丰富的表现手法,如音乐描写、音乐对比、音乐衔接等,为整个作品增色不少。
3. 《梁祝》中的旋律分析传统音乐的曲式和旋律是讲求和谐的,在《梁祝》这部作品中也不例外,旋律的温婉和优美恰到好处,恰当地体现了梁祝两人的情感和故事发展。
以《梁山伯和祝英台》为例,这首曲子的整首旋律都是以慢、中、快三部分构成的。
第一段慢板部分,旋律优美、简练、清晰、明朗、具有民族特点;第二段中板部分,旋律华丽,具有豪放的艺术性;第三段快板部分,旋律强烈,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味道,展现了梁祝的欢乐。
4. 《梁祝》音乐鉴赏在学习完各种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之后,让学生进行《梁祝》的音乐鉴赏。
教师可以播放录音,让学生通过听音辨曲,了解作品的表现手法、旋律特点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名著《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
2.掌握音乐戏曲唱腔之一的昆曲,了解昆曲的唱腔技巧和表演艺术。
3.欣赏昆曲《梁祝》,了解唐诗水平美的表现手法。
4.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及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我们采用昆曲《梁祝》作为主要音乐教学内容。
在交替教学的同时,通过昆曲《梁祝》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宋代古典文学名著《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问题启发和情境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发挥思维的作用。
2.多媒体教学法。
利用影音、图像和文字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多传感器感知来了解昆曲《梁祝》。
3.互动式教学法。
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询问,并将学生在课堂上的想法和感受写在教学记录上,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一、启动新知识1.问:有没有听说过《梁祝》这个故事?2.教师简单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把学生引入课程。
二、学习一:昆曲简介1.通过多媒体展现昆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昆曲特点和表演艺术。
2.利用图表化的方式展示昆曲音乐结构和基本唱腔技巧,让学生了解唱腔和演唱的技巧和要求。
三、学习二:昆曲《梁祝》的唱腔和表演1.教师简要讲解昆曲《梁祝》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唱腔并能更好地欣赏和表演。
2.教师利用CD播放唱腔,指导学生唱跟唱,然后让学生独唱。
3.教师讲解昆曲表演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并组织学生进行讲解和展示。
四、学习三:欣赏昆曲《梁祝》1.教师播放音乐CD,组织学生一起感受音乐,通过视频展现贴近生活的场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梁祝》故事情节。
2.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和唱腔,并指导学生听懂唐诗水平美的表现手法,比如:“鸣弦泪川短长池”等。
五、巩固知识1.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梁山伯与祝英台》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初中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课前音乐:演唱《梁祝》主题歌——《化蝶》二、导入课题:千古传诵的故事,柔美、深情的旋律,能打动许多爱乐人的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
下面请同学们一同欣赏。
三、音乐知识:协奏曲:一件独奏乐器与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
由什么乐器担任主奏就叫什么协奏曲。
如:钢琴协奏曲、琵琶协奏曲、二胡协奏曲等。
四、作品创作背景分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何占豪、陈钢创作于1959 年,同年5 月首演,获得巨大成功。
这是以我国人民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的部分曲调为素材写成的一首单乐章标题协奏曲。
剧情描述了梁山伯、祝英台的真挚爱情。
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和鞭策,反映了人民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五、作品赏析:全曲以《梁祝》故事中的代表性剧情“相爱”、“抗婚”、“化蝶”为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是奏鸣曲式结构。
1. 呈示部——相爱a..乐曲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上传来秀丽的笛声,接着双簧管奏出了优美的旋律,呈现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图画。
b..在清淡的竖琴伴奏下,独奏小提琴奏出美丽的爱情主题(单三部曲式a-b-a)。
c..大、小提琴的对答,比拟梁祝草桥结拜的情景。
在一段小提琴自由的华彩过后,引人了活泼的回旋曲(a-b-a-c-a),描写他们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幸福生活和追逐嬉戏的情景。
d..之后,转入慢板,表现两人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2. 展开部——抗婚a..音乐突然转为低沉阴暗,沉重的大锣和大管的音响预示出不祥的征兆,铜管奏出了凶暴的封建主题。
b..独奏小提琴先用散板奏出祝英台的惶惶不安和痛苦心情,接着用强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的主题。
两个主题在不同调性上反复交替出现,最后形成第一个矛盾冲突的高潮——激烈的抗婚场面。
c..乐曲转入慢板,大、小提琴的第二次对答奏出了缠绵悲切、时合时分的曲调,描写了梁祝楼台相会、互诉衷肠的情景。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著名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了解并学习荀慧生老师创作的人声伴奏版本《梁山伯与祝英台》;•学习人声伴奏的录音与编辑技巧。
2. 过程与方法•讨论式教学:师生共同探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等;•听辨式教学:学生通过听荀慧生老师创作的人声伴奏版本,《梁山伯与祝英台》来感受作品的情感表达;•实践性教学:学生学习和掌握人声伴奏的录音与编辑技巧,制作自己的人声伴奏版本。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学习荀慧生老师创作的人声伴奏版本,《梁山伯与祝英台》。
2. 教学难点•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情节发展和感情表达;•掌握人声伴奏的录音与编辑技巧。
三、教学内容1. 课前预习学生预习《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 课堂教学1.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
2.学习荀慧生老师创作的人声伴奏版本,《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师可播放该版本的音频,让学生听辨和体验。
3.进行讨论,探讨作品中的感情表达和情节发展。
4.学生学习和掌握人声伴奏的录音与编辑技巧,制作自己的人声伴奏版本。
教师可提供相关的软件和乐器等工具,并对学生的录音与编辑进行指导和点评。
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制作自己的人声伴奏版本,《梁山伯与祝英台》,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包括听讲、发言、讨论、实践操作等;•作业完成情况及质量。
2. 评价标准•能够正确理解作品中的情节发展和感情表达;•能够学习和掌握人声伴奏的录音与编辑技巧;•完成制作人声伴奏版本的任务,质量较高,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创造性。
五、教学资源•电子版《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文本;•荀慧生老师创作的人声伴奏版本,《梁山伯与祝英台》;•录音和编辑相关的音乐软件和乐器等工具。
初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
初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一、教学目标1.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梗概,感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
2.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人物形象,体会他们的真挚情感。
3.领悟文学作品中的美好品质,培养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感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真挚情感。
三、教学难点1.深入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人物性格特点。
2.理解文学作品中的美好品质,培养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学作品,如《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等,让学生初步感知民间故事的魅力。
2.故事梗概(1)教师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梗概,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
(2)学生复述故事,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人物形象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人物形象,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感受他们的性格特点。
4.真挚情感体会(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真挚情感,如相互扶持、不离不弃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悲剧的原因。
5.美好品质领悟(1)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文学作品中的美好品质,如忠诚、勇敢、善良等。
(2)学生举例说明这些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6.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表达对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喜爱。
7.作业布置(2)学生自主选择一部民间故事,进行阅读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在分析人物形象和真挚情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领悟美好品质,培养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故事情节理解: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哪个情节最打动你?”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他们深入探讨这个情节为何感人,以及它如何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
课题:《梁山伯与祝英台》
学科:音乐
年级:初中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的一个故事情节,能够简单的叙述故事的梗概。
2. 学会唱这首经典民歌,能够用正确发声和正确的节奏进行演唱。
3. 能够体验这首歌曲中的激情,理解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和内涵。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通过提出一个问题,如“你听过梁祝这个故事吗?”,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新课的学习。
第二步:听歌
首先,让学生先听这首歌,让他们初步感受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和节奏,同时学生可以观察歌曲中的歌词和意义。
第三步:学歌
对于初学者来说,教学歌曲应该从正确发声的方法开始,先划分好歌曲的节拍和节奏,在学会发音的基础上逐渐学习歌曲的整典和旋律。
第四步:抒情表达
通过发声和演唱,帮助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并鼓励学生尝试着自己去表达。
第五步:唱歌比赛
在教学结束前,对学生进行一次歌曲比赛,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赛,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经验和组织能力,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第六步:总结
针对本次教学的反馈进行总结,让学生再次体会这首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并进一步掌握其节奏和技巧,以便在未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才能和能力。
教学反思
这次教学针对中级学生的音乐教学,注重了学生特定的爱好,使他们更好地了解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和内涵。
同时,学生还通
过选手们的表演,展现了其中的技巧和技能。
综合以上,此次教学获得了学生的积极反响,促进了学生的艺术素质和文化素养的提高,达到了预期目标。
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
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的背景和创作特点。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的背景及创作特点2.音乐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的背景和创作特点,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结构和情感变化。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的背景及创作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了解和感受。
(二)新课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作曲家陈钢和何占豪的创作过程。
3.教师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的结构和特点。
(三)音乐欣赏1.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2.学生跟随音乐,感受音乐的情感变化。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高潮和转折点。
(四)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五)拓展延伸1.教师介绍其他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主题的音乐作品。
2.学生了解并欣赏其他音乐作品。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五、课后作业1.学生收集有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其他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欣赏、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对《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音乐的情感变化,提高了音乐审美能力。
3.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如何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巧相结合。
《第二单元乐海泛舟梁山伯与祝英台》学历案-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
《梁山伯与祝英台》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次初中音乐课程《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的主题是“民间传说与音乐交响”。
这一主题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经典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背景和情节,同时通过音乐作品的形式,感受和体验小提琴协奏曲的魅力,理解音乐与文学的相互关系。
二、学习目标1. 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民间传说故事及文化背景。
2. 认识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特点及表现手法。
3. 掌握音乐作品中的主要旋律和节奏,能够哼唱部分乐段。
4. 学会通过音乐体验情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5.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三、评价任务1. 学生能准确叙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梗概及文化内涵。
2. 学生能分辨出小提琴协奏曲中的主要旋律和节奏,并尝试进行哼唱。
3. 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可通过课堂讨论及口头表达进行评价。
4.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及尊重程度,可结合课后作业及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梗概,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欣赏音乐: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和情感。
3. 介绍作品:讲解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及表现手法。
4. 分析旋律:选取作品中的部分乐段,分析其旋律、节奏及和声特点。
5. 课堂互动:学生分享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音乐与文学的相互关系。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及音乐作品的理解程度。
2.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收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如戏曲、绘画等),并尝试用文字或图画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下次课时,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需对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第一篇: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范文教具录音机、多媒体、钢琴教学目的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1、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
1959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
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2、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
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
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
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
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
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
由于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
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感人致深的故事。
二、授新课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初中音乐教案《梁祝》
3eud教育网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梁祝》欣赏课题:欣赏《梁祝》教学内容《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教学目标掌握《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旋律;听辨西洋乐器;启发学生形象思维。
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旋律,体会主题旋律中所蕴含的情感。
难点:听辨乐曲中不同乐器的音色。
教学过程:1、导入:《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越剧的着名剧目。
剧情是:祝英台女扮男装,与梁山伯同窗三载,临别亲口假借九妹许与山伯。
回家后,祝父逼迫英台与马文才订婚,英台誓死不从,山伯到祝家探望英台,方知九妹就是英台。
因受到婚变的打击,山伯回家病故。
英台在被迫出嫁途中,吊祭山伯,一时天昏地暗,山伯坟台断裂,英台投入坟中,山伯、英台化作蝴蝶,比翼双飞。
这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
作品以优美动人的音乐表现了主人公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以及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与憧憬。
2、作者简介。
3、作品分析。
4、欣赏主题旋律。
(摘录乐曲中的主题旋律)请同学们跟随录音,看着乐谱哼唱。
5、介绍乐曲内容,分段听赏。
启发学生感知在这个作品中典型的音乐形象是什么乐器表现的?6、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
(提示:1、爱情主题的音乐在第一部分中共出现了几次?2、说出下面几幅图分别于哪段音乐所描写的内容相关联,并填写出土的序号。
)7、音乐知识协奏曲: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
有什么乐器担任独奏就教什么协奏曲。
如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二胡协奏曲、琵琶协奏曲等。
协奏曲通常为三个乐章,也有单乐章的。
8、讲解:奏鸣曲式。
9、复听《梁山伯与祝英台》。
3eud教育网 教学资源集散地。
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优选篇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优选篇《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1__教学利用课前休息时间播放配乐风景Flas__短片(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片段)看动画片,听音乐,__活动。
让学生放松心情的同时吸引学生,把__集中到梁祝题材上来,为上课作铺垫。
教师导入1、教师配合课件(情节flash)简单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传说。
学生边看课件边仔细听教师讲故事。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被教师的故事和优美的音乐课件吸引,为新授课内容埋下伏笔。
新授课2、教师通过讲梁祝故事引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先分析教材,再展示课件(完整的曲式结构图)并讲解“协奏曲"和"奏鸣曲曲式结构"。
3、教师播放课件并讲解音乐所描述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们结合曲式结构图进行欣赏。
听完后谈谈自己在音乐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和感受等。
4、教师点评学生回答的问题,然后复习协奏曲知识并__学生:"这首曲子的协奏乐器有哪些?乐器对表现音乐和叙述故事情节起了什么作用?然后播放课件并讲解,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认真听老师讲解的新知识,配合老师回答问题。
学生用心记住老师的问题,投入地去听音乐在音乐中寻找答案。
听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认真听音乐分析问题,准备接受教师以后的检验。
通过教师讲解,附带多__课件和奏鸣曲曲式结构图能清楚明白的掌握新知识。
边听边思考,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其次是明确乐曲所表现的故事情节,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作品,在音乐中获得情感和体验。
复习协奏曲及带问题再次听音乐,让学生真正的从作品中感受到诸多协奏乐器的演奏和它们对整部作品所起的重要作用。
部分乐器的课件示意图能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它们。
即兴创作课堂总结作业5、检查学生听音乐后的回答问题情况,简单总结。
6、教师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鼓励学生根据《梁祝》故事情节进行"情境绘画创作"比赛,并到学生中间去指导大家创作。
7、绘画比赛结束教师小结(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教学目的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引子和呈示部,能区分长笛、双簧管、小提琴的音色,能哼唱主部主题。
2、了解梁祝的故事情节。
3、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4、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
通过聆听,记住音乐主题。
教学过程
一、师唱《化蝶》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今天我们欣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新课教学:
(一)出示课件:介绍作者,协奏曲的概念以及熟悉美丽传说。
1、出示题目: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2、作者简介。
3、简单介绍梁祝二人的性格特点。
4、看视频,真切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的爱情。
(二)欣赏乐曲。
(出示课件)
1、展示整个乐曲的结构:
引子(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呈示部(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十八相送)——展开部(封建势力、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再现部(仙境、化蝶、传颂)
2、引子片段欣赏
(1)欣赏引子1音乐
感受长笛用纯净甜美的音色吹奏出明亮跳跃的华彩旋律,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美景。
(2)欣赏引子2音乐
了解双簧管以宽广、厚重、圆润的音色,奏出优美的背景过门音调,取自越剧的过场音乐。
(3)再次欣赏引子部,加深感受。
3、呈示部片段赏析
(1)小提琴奏出一段优美的爱情主题后,大提琴的低音与之形成对答,抒发了梁祝相爱的甜美。
这段音乐可谓全曲的中心。
4、随乐而动
随音乐做古典神韵组合:提沉。
5、欣赏副部主题音乐。
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调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跃,独奏与乐队交替,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6、填表格,区别“引子部”“主部主题”“副部主题”在乐器使用、速度及音乐情绪等方面的区别?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梁祝》音乐引子,呈示部中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感受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从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可美好的事情总不能那么随心所愿,英台被一纸家书召回,两人的故事还在上演,只是,情绪不再是欢快的了。
最
后,请大家欣赏十八相送作为我们这节课的结束。
(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