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硬组织性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体硬组织疾病
*微生物学
1概述
2 龋的病因学理论
3龋的发病机制
4龋的病理表现
1龋性:龋病5龋齿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技术
6龋的临床分类与诊断
7龋齿治疗方案
8口腔治疗时的龋病预防
9龋病研究的前景
1概述
2牙结构发育异常
1牙发育异常3牙形态发育异常
4牙数目异常
5牙萌出异常
1概述
*牙体硬组织疾病2磨损
3牙酸蚀症
非龋性:2牙慢性损伤4楔状缺损
5牙隐裂
6牙根纵裂
7合创伤性牙根横折
1牙外伤的病因
2牙外伤的病史与检查
3牙震荡
4牙折
3牙外伤和其他牙体病症5牙脱位
6牙脱臼
7牙外伤的并发症
8牙本质过敏症
9牙根外吸收
10牙齿变色
1引言
2牙体修复治疗发展简史
1概述
3牙体缺损修复方法
4牙体修复治疗展望
1生物学原则
2治疗原则2生物力学原则
3美学原则
1早期龋的非手术治疗
3非手术治疗2牙本质过敏症的治疗
3变色牙的漂白治疗
1窝洞的设计及制备原则
*牙体硬组织疾病治疗4充填术
2银汞合金充填术
1概述
2复合树脂粘接修复术
5粘接修复术
3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术
4其他材料粘接修复术
1术中并发症
6牙体修复治疗的并发症
2术后并发症
1直接修复材料简介
7直接修复材料及临床效果评价
2临床效果评价
*微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1.口腔常驻微生物(resident oral microflora)
是指在人体正常状态下,栖息在口腔中的成百上千种不同的微生物。
2.生物膜(biofilm)
是指附着在一个物体表面的微生物群落
3.牙菌斑(dental plaque)
口腔硬组织表面附着的微生物群落,是由细菌、细菌产物,如细胞外多糖,以及来自宿主的成分,如唾液蛋白等成分构成的一层薄的、致密性膜状物,它是细菌生长的微生态环境。
4.获得性膜(acquired pellicle)
清洁的牙面在接触唾液后,唾液中的糖蛋白很快就会选择性地附着在牙面上,这层薄薄的唾液膜,叫做获得性膜。
5.先驱菌(pioneer colonizers)
最先附着在牙面上的细菌
6.共集聚(coaggregation)
牙面上的先驱菌通过类似的粘接素—受体对的方式与其他后继的细菌结合,称为共集聚。
7.龋病(dental caries)
是牙齿硬组织在细菌、食物、宿主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细菌发酵口腔中的碳水化合物产酸,使牙齿的无机物溶解破坏、有机物分解崩溃,而形成的局限性、慢性、进行性破坏。
8.细菌介导性(plaque-mediat)
指细菌不是直接对靶器官发生作用,而是以构成菌斑的形式,通过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发挥作用。
9.致龋微生物(cariogenic microorganisms)
是指那些粘附于牙面、有致龋能力的微生物。
10.奶瓶龋(”nursing-bottle”caries)
是一类发生在婴幼儿的猛性龋,它是指长时间、频繁喂食高糖食物的幼儿,上颌前牙发生的广泛性、快速进展的龋损。
11.特异性菌斑假说(specific plaque hypothesis)
在多种多样的口腔常驻菌中,只有少数几种细菌可以引起龋病的发生,特异性菌斑假说关注少数几种致龋菌,然后根据这几种致龋菌的特性,制定预防和治疗龋病的措施。
12.非特异性菌斑假说(non-specific plaque hypothesis)
龋病的发生是菌斑中多种多样的微生物总体活动的结果,这些微生物的混合体对龋齿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3.生态菌斑假说(ecological plaque hypothesis)
这种假说认为,与疾病相关的细菌也可以在正常的部位出现,只是数量较少,而随着局部环境因素的改变,常驻菌丛的动态平衡被打破,致龋菌的数量的增多导致龋病的发生。
二.填空+选择
1.细菌通过(牙菌斑)的形式对牙齿产生作用
2.(菌斑)是口腔组织表面附着的一层生物膜
3.龋病发病的四种因素(细菌)、(食物)、(宿主)、(时间)
4.菌斑中的细菌酵解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产酸,使菌斑附着部位下方的牙齿硬组织
中矿物溶解,而某些细菌产生的酶还能够分解牙齿的有机成分,加速牙齿的破坏,最终在牙面形成不可逆转的硬组织缺损-(龋洞)
5.口腔中的两大主要疾病-(龋病)和(牙周病),都是典型的菌斑介导性疾病
6.(变形链球菌)s.mutans,可以产生粘性的细胞外多糖,有助于菌体附着在牙齿硬
组织上定植。
7.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重要的致龋菌就是(变形链球菌)
8.(变形链球菌)是致病能力最强的一种细菌、
9.牙齿的(颊舌侧平滑面)是牙齿的自洁区
10.牙齿邻接面的釉质发生的龋坏是(邻面龋)
11.(窝沟)是咬合面上最易患龋的部位,而且龋损在窝沟中的发展速度特别快
12.在窝沟龋的微生物学研究中,发现(变形链球菌族链球菌)和(血链球菌)呈负
相关
13.(猛性龋)一般发生在龋病的高度易感人群中,如(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
患者)(舍格伦综合症引起的口干症患者)等
14.接受头颈部放射治疗的患者,因为放射线破坏了(涎腺),造成唾液分泌减少
15.研究发现,头颈部放疗患者的菌斑和唾液中(变形链球菌族链球菌)和(乳杆菌)
的数量都明显增加,而其他与正常釉质相关的细菌如(血链球菌)、(奈瑟菌)以及(革兰阴性杆菌)则减少
16.在临床上,早期脱矿的诊断比较困难,因为目前采用的诊断方法都是一些分辨率
比较差的技术,如(x线片)、(探诊)的方法
17.如果在初期龋损中分离出乳杆菌或溶牙放线菌,则说明分离出该菌的位点是(形
成龋洞的高发位点),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如应用(氟化物)或(抗菌药物)
18.(微生物学检验)常常用来预测龋病的高危牙位和高危人群,(菌斑)和(唾液
中的变形链球菌)的数量常常是一个重要指标
19.(根面龋)就是发生在暴露的牙根面的龋损。
20.虽然变形链球菌是釉质龋发生的关键性细菌,但是(非变形链球菌族链球菌)在
其定植部位对产酸的强度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21.对于细菌在龋病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有两种主要的假说,它们是(特异性菌斑假
说)和(非特异性菌斑假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两种假说只有字面上的区别,因为菌斑介导性疾病本质上是(多细菌感染性疾病),综合上述两种假说,有些学者提出一种新的假说,即(生态菌斑假说)。
22.根据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菌斑假说,预防龋病的策略主要是(通过清除口腔中的致
龋菌)来达到预防龋病的目的。根据生态菌斑假说,预防龋病的策略是(干预致龋菌赖以生存的微环境,使其向不利于致龋菌生长的方向转化,从而调节菌丛构成向正常菌丛转变,最终达到预防龋病发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