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国民素质分析日本道德教育特点及启示

合集下载

日本人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日本人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日本人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日本作为发达国家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前往日本留学除了能够学到他们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日本人所表现出来的高素质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那么日本人身上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呢?小编为大家介绍。

1)日本人的敬业意识我们经常看到日本地震的画面,但是在震撼于大自然的威力外,更对特大地震灾害来临之时,日本超市员工临危不乱,伸齐双手保护货架商品的举措,深表赞叹。

和中国员工相比较,日本员工才是企业的真正主人,他们的行为值得中国员工学习。

日本员工积极性、主动性等敬业精神世界闻名,日本的企业能在世界崛起,堪称世界企业管理最高成就的象征之一。

日本人的敬业精神是完全体现在他们对工作的精细安排之中的。

在和日本人打交道时,“迟到”两字从他们的生活辞典中完全删去,每天按照日程表上安排的时间进行活动。

加班对于日本人来说更是家常便饭,当然我们不是提倡大家加班,但是日本人的这种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 日本人的服务意识在日本,在任何场合是不用担心“露怯”的,因为任何地方都有详细说明。

在坐新干线的列车时,每个座位的背后都表明了所在车厢和周围几节车厢的设施,注明厕所、垃圾箱、电话的位置,这些设施都用图案表示,如一男一女并列的图案,在燃烧的烟头上打上斜杠的图案,在说明的最后一行,又用日文、英文特别说明这些图案代表什么,如一男一女并列表示厕所。

日本人无论内在压力多大,对外都表现得谦和有礼。

你接受服务的时候永远有真诚的笑脸和不断躬身的感谢,从产品的装帧设计到外包装都尽善尽美,日本的物价并不便宜,当然也不比中国一线城市贵多少,但你会享受购物且因此接受价格,礼貌周到客气成为产品的附加值之一。

日本人配得上诚信二字,几乎世界各地的生意人都愿意和日本人打交道,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有信誉保证,你不必担心和提防什么,东西有质量问题可更换,遗失的钱财或随身物品会被上一个旅馆运送到下一个你入住的旅馆。

你在公共场合遗失的物品,过多久去看,都还在那里,没人拿走。

日本的传统伦理观念与道德价值观

日本的传统伦理观念与道德价值观

日本的传统伦理观念与道德价值观日本作为一个古老而独特的国家,拥有丰富的传统伦理观念和道德价值观。

这些观念和价值观塑造了日本人民的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对于日本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日本传统伦理观念中强调的一个重要价值是家庭的重要性。

在日本文化中,家庭被视为一个人生活的中心和支持系统。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尊重和依赖是家庭关系的核心。

这种价值观在日本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遵守。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人们都会尽力维护家庭的荣誉和尊严。

这种传统的伦理观念对于日本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日本的传统伦理观念中强调的另一个重要价值是尊重和谦虚。

在日本文化中,尊重他人被视为一种基本的道德要求。

人们被教导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不要伤害或侵犯他人的权益。

这种尊重的观念体现在日本人的日常行为中。

例如,在日本社会中,人们经常会鞠躬以示尊敬,同时也会避免过分夸大自己的成就或优势,以避免给他人造成不适或不平等的感觉。

这种尊重和谦虚的伦理观念在日本社会中被广泛认同和遵守,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日本的传统伦理观念中还强调了努力和奉献的价值。

在日本文化中,努力和奉献被视为一种美德,并被认为是成功和成就的关键。

人们被教导要勤奋工作,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种价值观在日本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践行。

无论是在学校、工作场所还是其他社会活动中,人们都会努力工作,追求卓越,并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

这种努力和奉献的伦理观念对于日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日本的传统伦理观念和道德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

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一些传统的伦理观念和价值观逐渐被新的思潮和价值观所取代。

例如,个人主义的观念在年轻人中越来越流行,他们更加注重个人的权益和自由,而不是传统的集体主义观念。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传播,日本社会也面临着新的道德挑战。

日本学校道德教育中的全面主义思想分析及启示

日本学校道德教育中的全面主义思想分析及启示

体 的系统进行持续 、 一致 的道德教育 ; 道德教育不 思想。 J
只是 教 会 学 生 道 德 知识 , 只 在 于 外 在 行 为 , 主要 不 更 i
2学校 、 . 家庭和社 区共同进行全 面道德教 育
日本道德教育讲 究持续性和体系性 , 主要通过学
的是激发 学生道德需要 , 促使其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 : 等 内在素质 的养成。

个从设置 “ 社会科” 发展到特设道德 时间的历史变 计划 、 有发展的指导对其进行补充 、 深化和统合 。 …利 用学校环境 、 教师态度 和师生关系等偶发性非正式化 ( ) 1 设置 “ 社会科”, 进行 全面 的道德教育 。“ 条件 , 社 进行全面渗透 , 加强校长 、 教导主任对道德教育
指导的补充下 , 社会科” 承担起 了战后 日本的道德 施的推动下 , “ 日本家庭教育 ( 包含家庭道德教育 ) 功能
教育任务。
得到强化 , 与学校教育保持了一定 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

l 7・ 5
维普资讯
任世雄 任新钢 朱冬香 常万里 : 日本学校道德教育中的全面主义思想分析及启示
l 校、家庭和社区共同实施。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的
全面主义思想主要是战后 日本在对 怎样进行新 《 l 所期望的人》 咨询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期理想的日 型道德教育 的不断探 索中形成的。 全面主义思想源于 本人作为个人 、 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 、 国民应具备的 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 的教育理论。 在将美国全 面主义 道德观 。 J 『 文部省进一步针对学校 、 家庭和社区共同 思想 和杜威理 论本土化过程 中 ,日本通过学 习和借 教育 目 } 标及各 自责任作 了规定。实践 中, 这三方充分 鉴, 突破 了美国全面渗透的间接教育模式 , 创建了独具 发挥作用 , 体现 了全面主义思想 。 特色的全面主义道德教育思想。

日本社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日本社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日本社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日本社会(社区)教育的起步虽晚于欧美国家,但发展却很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就逐渐形成并完善了自己独特的社会教育模式,整备了一套完整的社会(社区)教育体系,使社会(社区)教育不仅适应,并促进了国家振兴,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而且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新科技革命的兴起,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不断进步,新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特别处终身教育思潮的广泛流传,日本社会(社区)教育越来越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而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综观日本的社会(社区)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可发现日本社会(社区)教育的诸多特点和经验。

中国与日本虽然基本国情不同但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具有2000多年的文化交流史,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是由中国传人而发展起来的,两国在教育上有很大的相似性。

借鉴日本社会(社区)教育的成功经验,可以促进我国社区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其对我国社区教育有很多启示。

一、建立社区教育法律、法规,推进社区教育深入展开日本社会教育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制定一系列的法律。

根据《日本国宪法》第26条“教育权利”的思想和《教育基本法》(1947年)的原则,日本政府又颁布了《社会教育法》(t949年)、《图书馆法》(1950年)、<博物馆法》(1951年)等—系列与社会教育有关的法律。

日本《社会教育法》第3条对其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的任务作出如下的规定:“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必须依据本法及其他法令的规定,通过设置和运营奖励社会教育所必须的设施,举办集会、制作与颁发资料以及其他方法,努力创造环境,以便全体国民能够利用一切机会和—切场所,自主地根据实际生活需要提高文化教养水平”。

该条表明,为创造一个全体国民可以自主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教育环境,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教育的发展。

日本有关社会(社区)教育的法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口结构的变化、家庭生活的变化、都市化、高学历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等社会结构的变化,为使社会(社区)教育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日本有关社会教育的新的法令法规不断对《社会教育法》、《图书馆法》和《博物馆法》,即“社会教育三法”加以充实。

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 (三)突出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开展德育的基本前提和最终归宿点,因此,高度关 注和深入研究学生,有利于德育目标的实现。借鉴日本中小学 道德教育中以学生为出发点,开展特别活动课,进行阶段性分 层教育,不仅有利于我们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而且 有利于我们培养独立自主、全面发展并融入国际社会的中国人 。
的教育,是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完完全全起到了为日本侵略扩张服务的政治目的。它教育国民 要信佛敬祖、崇尚武勇,而且还要求国民们忠于主君、忠于日 本国,重恩义轻生死、甘愿为主君和本家族的利益牺牲自己。 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甚至极端的发展到 “武士道就是死,离开死非武士道”的地步。
(二)战后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惨败的日本在美国的影响下不得不走 上“民主化”的道路。政治体制的巨大变化使得日本思想政 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也随之而变,从而有了不同于战前的新鲜 内容。
1、民主主义教育:承认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真理和正义, 注重劳动与责任,提倡独立自主的精神。民主政治下的教育 制度应该是根据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提供教育机会的机构,避 免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科书的统一化,承认教师在教育 中的自由。《教育基本法》第八条规定说:“(政治)教育必 须尊重作为有健全判断能力的公民所必要的政治教养。”
➢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紧密联系,显示社会和学生的实 际,注重现实性和针对性。日本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本国的实 际相结合,针对社会中出现的问题施以教育,有效地预防了 社会问题的扩大化。
➢ (二)少图形式,重求实效。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大 弊端是形式主义严重,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够,实 效性有待加强。我们看到,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表面上不动 声色,不图形式,但重实效。这样做不但没有削弱思想政治 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反而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给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较好的参照。

日本的公民道德教育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的公民道德教育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

但 又 注 重 集 团 精 神教 育 。 融 合 东西 方 教育 思 想精 华 的 日本 的 忠 诚 、 礼 仪、 勇敢 、 义 、 俭从 _至今 依然是社会 的基 本道德准则 . 信 节 占 在此基础 日本政府认 为要使公民道德教育成为促进民族团结 、社会稳定 、 上衍生 出其它 具体的道德规 范和吸 收改造 外来文化变成适 合 自己国 经济繁荣 的力量 。 就要以“ 有国籍” 的共同价值观教育作为公 民道德教 情的精 华 , 成为 E 学校 道德教 育稳定 牢固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依据。 l 本 育 的 核 心 内 容 。 民道 德 教 育 的 一 个 重 要 目标 , 是 要 培 养 爱 国守 法 公 就 二 、 l 的 公 民 德 育 教 育特 色 对我 国 的启 示 E本 的 , 意 为 国 家 社 会 的稳 定 和 发 展 贡 献 力量 的 好 公 民 , 而 理 应 是 促 愿 因 ( ) 宽 德 育教 育 内容 。 力 弘扬 爱 国 主 义 教 育 我 国 德 育 的 主 一 拓 大 进 国 内政 治 稳 定 、 族 团 结 、 济 发 展 的 保 障 与推 动 力 量 。 民 经 要 内 容 包 括 : 生 观 和道 德 品质 教 育 、 人 马克 思 主义 基 本 理 论 、 国 特 色 中 ( ) 二 以多 样 化 的 学 校 德 育 实 践 为 依 托 , 养 符 合 社 会 需 要 的合 格 社 会 主 义 基 本 理 论 、 国 革 命 史 、 势 政 策 教 育 、 制 教 育 等 . 系 庞 培 中 形 法 体 公 民 学 校 德 育 是 公 民 道 德教 育 的 重要 基础 。 日本 学 校 道 德 教 育 在 实 大 , 内容较为 丰富 。 其 中围绕 爱 国主义精 神的培养而进行 的历史教 但 用 、 合 学 生 实 际 的 研 究 基 础 上 。 计 出 具 体 的 大 中小 学 德 育 内容 和 育 内 容 较 少 。 制 教 育 、 础 文 明 教 育 、 会 公 德 教 育 较 为 薄 弱 , 全 符 设 法 基 社 健 德 育 要 求 。教 育 委 员 会 规 定 小 学 、 中各 年 级 设 道 德 课 , 中 设 公 民 人 格 的 培 养 教 育需 要 加 强 , 育 内 容 尚待 丰富 和拓 展 。 围 绕 爱 国 主 义 初 高 德 课 , 学则 着 眼 于 对 大 学 生 将 来 的 生 活 和 为 人 处 事 方 面 的 引 导 . 意 精 神 的 培 养进 行 的历 史 教 育 应 从 两 方 面展 开 。 一 是 民族 自豪 感 的 培 大 注 其 进行个人权利 、 个人 自由 、 尊严 的民主主义 教育 . 个人 以促进大学生的 养 , 教育中应 以中华 五千年文 明史为背景 . 充分展示 中华 民族 古老的 自我意 识 的形 成 和 价 值 观 、 生 观 的 确立 。教 师 可 以 根 据 内 容 和 要 求 文 明 、 久 的 历 史 、 烂 的 文 化 。 示 强 盛 文 明 的 中 国 . 起 学 生 强 烈 人 悠 灿 展 唤 采 用实 际 、 动 . 台 学 生 需要 的 材料 和 方式 教 学 生 待 的爱国激情 。 培养学 生的民族 自豪感 , 使学生 由衷 的感到 : 我骄傲 , 我 日本 十分 注 意 学 校 德 育 的 广 泛性 教 育 , 如从 尊 重 自然 的 大 自然 教 是 中 国人 。 其 二是 民族 使 命感 的培 养 . 重 通 过 中 国 近 代 史 的 国 耻 教 侧 育人手 。 过对学生精神 、 通 情感 的陶冶 。 对学生 进行尊重个性 的教育 、 育 和 当代 中 国 的社 会 主义 现 代 化 建 设 面临 的大 好 局 面 和 紧 迫 形 势 . 来 自我 约 束 力 的 教 育 、 作 教 育 、 量满 足他 人 愿 望 和 做 人 生 开 拓 者 、 激 发 学 生 振 兴 中华 的 民族 使 命 感 和 责 任 感 . 爱 国 主 义 的 旗 帜 在新 一 劳 尽 国 让 际教 育 等 。 日本 以 教 育 学生 如何 做 人 为 目的 , 织 各 种 有 益 活 动 , 如 代 青 少 年 中重 新 飘 扬 。 组 例 校 内种 植 树 木 、 卉 、 立 校 花 , 校 庆 时 进 行 象 征 性 的祝 贺 , 发 学 花 设 在 激 ( ) 习他 国先 进 经 验 。 立 完 善 综 合 的德 育 教 育 体 系 成 功 的 = 学 建 生热爱生活 , 热爱学 校、 热爱 国家 的满 意、 愉快 、 自豪 的心理情绪体验 , 公 民教 育 必须 以完 善 的德 育 教 育体 系 为基 础 。 建 赢 完 善 的德 育教 育 要 使学生通过道德情感 、 意志的培养形 成良好 的道德行 为习惯。近年 日 体 系,一要有德育课堂理论讲授和课外学生教育 活动结 合的机制 ; 二 本 还特别 注意发挥电视 台、 大企 业公司等社会 德育力量 , 宽德育渠 要有德 育课程和其它 人文 、 拓 社会 科学课程教育结合 的机制 ; 三是要有 道, 以培 养 社 会 需 要合 格 的公 民 德 育课 程 自身 的行 之 有 效 的教 育 体 系 . 完 善 的课 程 内 容 和 教 学方 式 如 ( ) 国 主 义教 育 19 版 小学 社 会 《 习 指 导 要 领 》 确 规 等 。我 们 要学 习东 西 方 先 进 的教 育 经 验 . 必 须 注重 东 西 方 德 育 经 验 三 爱 9 8年 学 明 就 定 ; 民素 质 就 是 作 为 在 国 际社 会 生 存 的 民主 的 、 平 的 国家 和 社 会 的综合 利用 , 公 和 以共 同价值观为核 心内容 、 以科学 精神和人文精 神相结 的建 设 者 , 作 为 市 民和 国 民在 行 为 上 所 必 需 的 素 质 。因 此 . 民 素 合 为原则 、 即 公 充分利用 民族道德文化 资源等行之有效 的德育教育来感染 质 , 是 具 有 作 为 民 主 和 平 的 国 家 和 社 会 建 设 者 的 自觉 , 此 尊 重 自 学生 , 就 彼 帮助他们建立 正确的公 民责任感和义务 感 , 将道德准 则内化成 他 人 格 , 现 社 会 义 务 和 责 任 , 时 具 备 在 社 会 生 活 多 种 多样 的 场 合 为道德 实践 , 实 同 使德育 行为在年轻 一代身体力行 , 进而带动整 个社会风 F能多 角 度 地 思 考 及公 正判 断 的态 度 和 能 力 。在 这 里 , 民 是 一 个 复 气 的根 本 好 转 。 公 合概念 , 既包 了个人的 自由和权利 , 也包括全体公 民的责任和义务。日 ( ) 宽 德 育 教 育 渠 道 强 化 道 德 实 践 , 高 德 育 的 实效 性 在 社 兰 拓 提 本 官 方 正 是 在 力 图 通 过社 会 课 教 育 , 调 义 务 和 责 任 . 家 庭 、 家 及 会 日益 开 放 、 化 价 值 观 呈 现 多 元 化 的 时 代 . 校 德 育 不 能 只 是 沿 用 强 对 国 文 学 历 史 充 满 热 爱 之 情 , 培 养 和平 的 、 主 主义 社 会 建 设 者 所 需 要 的 公 传 统 的教 育 方 法 . 应 在 借 箍 和汲 取 国外 德 育 研 究成 果 的 基 础 上 大 胆 以 民 而 民素 质 为 其 社 会 课 教育 的基 本 使 命 创 新 , 断 探 索 出更 为有 效 的德 育方 法 。从 日本 学 校 德 育 的实 践 来 看 , 不 此 外 ,武 士道 精 神 是 也 日本 民族 爱 国主 义 精 神 的最 深 切 的 体 现 他们非常蕈视道德实践在学生思想 品德形成 中的作 用。“ 日本教育界 武 士 道 精 神 在 日本 绵 延 l一 千 多 年 。它 积 淀 在 这 个 民族 内 心 的 深 处 . 认 为 ,学 生 在 课 堂 上 获 得 的道 德 知 识 还 必 须 在 现 实 生 活 l 身 体 力 行 , 『 丰 l 成 为 日本 的 民族 精 神 。所 谓 武 士 道 就 是 武 士 的道 德 和 行 为规 范 。真 做 到 知 行 统 一才 能 达 到 德 育 的效 果 ” 1 此 , 们 不 但 注 重 对 学 生 加 2 1 因 他 信 奉 武 士 道 的 武 士崇 尚正 直 、 毅 、 朴 、 节 、 实 、 诚 等 种 种 美 强 行 为 规 范 的 训练 和 指 导 ; 且也 重 视 学 生 参 加 社 会 实 践 在 日本 . 简 礼 诚 忠 而 很 德 。十九世纪的九 f J 年代 , 日本政府 曾一度 以官方 的正式 名义促使武 多 社 会 活 动 都 有 意 安 排 学 生 参 加 .这 样 可 以培 养 他 们 的 公 民意 识 、 社 士 文 化 成 为 日本 国 民 的精 神 支 柱 和 灵 魂 的皈 依 。时 至 今 日 , 士 道 虽 会 责 任 感 及 对 同家 的 向心 力 相 形 之 下, 国学 校 在 实 施 德 育 过 程 中 , 武 我 然 已经不被 F本 公开 作为 一种精神 信仰来倡导 ,但作 为一种精 神文 往 往 偏 重 于 理 论 知 识 的 讲 解 , 对 于 学 生 道 德 行 为 的训 练和 养 成 以 及 1 而 化, 它对国民的影响超越时代和经济基础 , 可低估 。 不 社 会 实 践 重 视 得 不 够 , 造 成 一部 分 学 生 知 行 分 离 、 故 言行 �

日本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基本特色

日本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基本特色

日本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基本特色一、学校德育课程中体现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

日本有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

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学校德育及其课程的改革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它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和发展基础。

封建神道教、武士道精神和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作为社会的意识形态,对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学校教育有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贯穿于日本整个道德教育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在日本文化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影响到近代和现代。

明治维新以后,为实现富国强兵和推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服务,“和魂洋才”成为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

所谓“和魂洋才”,简言之就是东洋精神(道德),西洋技术(艺术),或者说是日本的民族精神和西洋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其宗旨是在坚持日本固有的传统道德、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吸收西方近代以来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并为其所用。

1890年日本天皇颁布的《教育敕语》重申日本教育目标是培养天皇忠顺的臣民和父辈的孝子,重视富国强兵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强调以患孝、慈悲、忠实、守法等作为道德教育的内容,它把儒家的忠孝仁义思想和博爱、遵法等近代资产阶级的道德规范以及军国主义、国家主义伦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和魂洋才”的思想。

战后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如上所述,更是把西方的民主主义思想与日本的道德传统融为一体,保持了“和魂洋才”这一民族特色。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1983年11月的一次讲话中说得更为明确:“日本要把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的思想和孔子的教导调和起来”。

在对待外来民族文化中始终坚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并注意吸收有利于本国的因素来为我所用,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但对“和魂”中极端的国家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想我们应持分析、批判的态度。

二、特别活动课程中的德育渗透。

日本中小学课程结构是由学科课程、德育课程和特别活动课程三方面所构成。

特别活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其目的、内容的形式类似我国的第二课堂或课外活动,是日本中小学校教育课程中最富有特色的一部分,具有较强的德育功能,是学校德育课程的深化和补充。

日本德育的特点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德育的特点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德育的特点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道德教育是指一定社会或集团为使人们自觉遵循其道德行为准则,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相应义务,而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

它是一定社会或集团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人们内在品质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日本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表现在日本德育方面发生了三次大改革,显而易见,这三次德改都源于国际和平民主力量的大力推崇和支持。

其中,1947年,日本首次德改以开设社会课为主,完全取代了日本在战前的修身课和军国主义教育思想内容,根本性地变革了日本的德育课程。

1958年,日本给中小学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即是以教育民主化为目标的、以开设德育课为形式的新的教育体制,这对日本来说是学校德育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转折点和里程碑。

1977年,日本颁发《中(小)学德育课教学大纲》,大纲中明确地指出了教育的首要位置,强调了个性的培养和发展,这标志着日本德育课程设置的规范化。

为此,本文将以二战为时间轴,分析日本的德育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我国的启示,以期给我国的德育工作带来一些启示。

1 日本德育的特点 1.1 道德教育的“隐性化”表现在日本“心灵的教育”,不仅可以看出日本重视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表明了日本在德育培养和德育内化上的态度。

大部分日本人一直认为日本课程中并没有设置道德教育,然而从大家的反映中却恰恰可以看到这表现出了日本德育的“隐性”和“内化”,他们只不过是不知道自己知道罢了。

这种无形的教育更能产生深刻的影响。

从日本的德育课程中,从战前的军国主义道德教育到战后的个性发展道德教育的转变,可以看出“心灵的教育”在德育课及其他课程中的传授也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文科注重理解德育的价值,理科则着重培养德育的判断。

这种“无形的”“隐性化”的教育,往往会发挥出比抽象的说教大得多的道德力量。

① 1.2 道德教育理论来源的多元化有着统一民族传统的日本重视吸收多种思想文化。

日本学校德育的途径及其评价

日本学校德育的途径及其评价
主 任 负 责 教 学 而不 是 由专 门 的科 J 采用 发 展 性 眼光 看待 学 生 , 不唯 一 I 、 度 等 。此外 还 有 在社 会 生 活 惯 态
任老师教学 , 班主任往往 由懂德育 } 时分数界定学生的品德 , 而是注重 I 中对于各人所拥有 的权利 , 能够努
理论 、 责任心强 的教师担任。课本 l 践行效果的实际评价。 I 地行使且能相互尊重 ;作 为地 力
与当地 、本校 和学生的实际相结 l 美术 、 体育乃至数理生化 、 科学史 ,I 有制 、 日本 的政治制度 、 日本的各 合 。这样要求 每个教师编写 的教 l 无一例外都必须 结合德育进行教 1 种社会问题 。这 门课分 为三个单
材 ,既能体现学 校的德育实际需 I 学。由于上级教育部门发布的各科 I : 元 第一 , 问与社会 , 人 讲解 家庭 、
济。 现代 社会课 是针 对学生 忽视本 I 学生 自我 教育 能 力 的基础 上 , 进 l 移默 化 影 响 ,重 视养 成 教育 , 促 潜 并
国传统文化 、 风俗习惯 、 宗教 , 不了 l 教育工作 的改善 , , 如 发扬 良好校 l 此看 作 是德 育教 育 的重 要一 环 。 把
际上 的地位 , 力 宣传 日本 式 资本 l 努
手。 段
在 I突出 的地 位并 加 以重视 。

日本 学 校 还 加 强 与社 会 的 沟 1
总之 , 日本 学校 德 育 的途 径对
主义政治制度的合理性 , 激发学生 l 通联系 , 使学生见世面 , 察民情。 l 培养 学生 良好 的道德 品质 , 高 寓 于 提 教于活动 , 寓教于乐 已成为 日本 中 l 个 民族 的 道 德水 平 起 到 了 十分 整 的责任感。 在这方面 日本教科书有 l

浅谈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

浅谈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

浅谈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日本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其民族文化对于日本人民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具有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上。

本文将从道德观念、社会结构和礼仪习惯三个方面,浅谈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

道德观念是日本民族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

日本人非常重视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观。

在日本文化中,有着一套严格的道德准则,人们被教育要遵守公共道德,注重个人品德和道德修养。

日本人非常强调忍耐和自制力,称之为“忍耐力”和“自制力”的修炼就是日本人道德观念的一种体现。

日本人还注重恪守承诺和守信用,追求正义和公平。

这些道德观念都在日本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得日本成为一个秩序井然、社会和谐的国家。

社会结构是日本民族文化的另一个核心思想。

日本社会的组织形式和人际关系密切相关,重视群体和集体利益。

日本人有着强烈的集体观念,注重团队合作和互助互利。

在日本社会中,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地位和角色,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地位和角色去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这种社会结构的核心思想体现了人们在社会中互相依存、相互支持的观念,使得社会更加稳定和有序。

礼仪习惯是日本民族文化的第三个核心思想。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礼仪的国家,人们注重细节和仪式感。

日本人有自己独特的礼仪习惯,比如鞠躬、换鞋、传统礼服等等。

这些礼仪习惯给人一种庄重和恭敬的感觉,也反映了日本人注重尊重他人和规范行为的观念。

在日本社会中,人们会用具体的行为去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使得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日本教育的特点 (2)

日本教育的特点 (2)

第二节日本教育的特点日本现行教育既保持了自己固有的传统,又从本国国情出发,广泛地、有选择地吸收外国的长处,不断地进行改革。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在保持传统与不断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日本教育逐渐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

主要体现在:第一,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拥有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和政策指导,并且强调政府行为,文部省拥有较大的权限,地方教委和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和灵活性不强。

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教育改革,基本上都是国家主导下“自上而下”地进行的。

同时通过法律形式使整个教育制度发生变化并不断地加以调整和完善。

一百多年来,日本公布的有关教育的法律不胜枚举,其种类之广、数量之多、内容之详,是其它国家少有的。

如《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社会教育法》、《文部省设置法》等。

中央最高教育行政机构“文部省”向内阁和国会负责,提出教育经费预算、草拟教育法规等,并监督和指导地方教育委员会的工作。

原则上文部省没有行政的指挥和命令权限,地方教育委员会的主要任务则是管理本地区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在人事、经费、设施设备、教育教学、课程内容等方面对其所辖学校负责。

依据法律,中央与地方不存在隶属关系,上级只能提供指导建议、不能干涉。

但是,由于受传统的影响,地方教育委员会对于文部省的教育政策和措施往往具有很大的认同性。

第二,教育发达,体系完备,普及程度高。

日本在1945年投降以后,把振兴经济的希望寄托于教育。

它首先废弃了战时的军国主义教育体制,引进了欧美先进的教育方法,制定了全民教育的理念,即摈除政治地位、经济条件的差异,使全体国民享有符合个人能力、个性、意愿的平等的教育机会。

这个教育体制持续半个多世纪,历经两代人,使全社会尊重教育的理念蔚然成风。

国土狭小的日本,住房昂贵,但是所有的小学、中学、大学都校舍整齐、校园宽敞,不仅具有课堂教学的必要设施,还拥有体育馆游泳池、运动场。

日本教育普及程度也较高,实行幼儿园到大学的一贯教育。

其中小学6年加初中3年为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高中普及率为98%。

当前日本中小学德育及其启示

当前日本中小学德育及其启示

当前日本中小学德育及其启示一、战后日本中小学德育发展的简要回顾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德育的国家。

二战后,日本中小学德育经历了逐渐完善、丰富的过程。

战后初期,日本根据美国占领军对日方针的基本精神和广大国民关于实行教育民主化的要求,废除了战前以军国主义为中心的教育体制。

,日本颁布了新的教学大纲,以青少年的现实社会问题为中心,增设社会科,承担了战后初期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任务。

,日本设置了专门的道德课,确立了德育课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作为独立课程的地位。

,日本颁发了《中(小)学德育课教学大纲》,确立了德育的目标和中小学道德课的三方面共28个条目的教学内容,标志着德育课程设置的规范化。

,日本修改了中小学教学大纲,将原来的“智、德、体”改为“德、智、体”,把德育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还对德育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

自此,奠定了德育在日本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二、日本新一轮中小学德育改革(一)改革的背景从开始的日本新一轮德育改革有着广泛和深厚的背景。

二战以来,日本的德育经过不断改革,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日本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然而,日本德育发展到现在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1.道德教育当前处于传统与现代的转换过程中,出现了道德伦理标准失范的危机。

历史上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武士道”道德伦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影响着日本民众的言行,要求把个人的欲望克制到最低程度,摧残人的个性。

此外,日本教育半个多世纪来过分强调形式上的平等主义,造成了教育的整齐划一。

致使适应学生个性特点和能力发展的个性化德育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方面极为欠缺。

2.随着核心家庭,少子化、城市化倾向的逐步发展,家庭和社区的教育作用有所下降。

日本的大家庭制度在战后瓦解,起而代之的是核心家庭和小家庭的盛行,中断了传统家庭价值观的继承。

从社区的变化看,随着社区居民之间交往的减少,社区对学生的关心程度也在降低。

加之日本的失业率为4.9%,完全失业者到达349万人,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青少年不断增加。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实启示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实启示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实启示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作为东亚国家的一员,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的影响,但也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轨迹。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但同时也蕴含着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将对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其现实启示进行分析。

一、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1. 推崇自由和平等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倡导自由和平等的理念,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发表观点,提倡多元化的思想交流和碰撞。

在日本高校,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和研究方向,发表个人观点和见解,不受传统观念和权威约束。

这种自由开放的教育环境,培养了很多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为日本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 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除了传授学科知识,日本高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交流能力、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3. 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倡导多元化的教育模式,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注重实践教学和社会实习,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而且,学校还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和义工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使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更能在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1. 教育资源不均衡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育资源不均衡。

由于日本高校数量众多,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名校拥有丰富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设备,而一些地方性的学校则面临着师资力量匮乏和教学条件欠佳的困境。

这种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不均等,制约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实现。

2. 学术腐败问题严重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一些学术界存在严重的学术腐败问题,一些教授和学者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干扰学术正常秩序,损害学生和社会的利益。

日本教育的启示

日本教育的启示

日本教育的几点启示我国有深厚的文化、教育的积淀,有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也相对落后。

目前我国正处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日本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其经济势力十分雄厚。

它能够从战火余烬中重新崛起,靠的就是教育的强大支持。

2000年底,我们赴日本进行了半个月的考察,对日本的教育有了直观感性的了解,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可资借鉴。

一、教育立法,制度完备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对教育一直十分重视,尤其是1947年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的通过,为日本教育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日本很早就实行了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九年义务教育,政府要求每一个适龄儿童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否则将对家长或监护人实行严厉处罚,还要求在日本的外国侨民和在日工作的外国人的适龄子女也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因此,日本的国民受教育程度是很高的。

据介绍,日本已经扫除了文盲,农村地区最低也有初中学历,即使上了年纪的人,一般也能写信、读报纸。

难怪有人说,曾看见日本的流浪汉捧着捡来的英文版报纸在街头争论:下届美国总统是布什,还是戈尔。

日本的教育机构按性质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

公立有国立、县立、市立、村立等办学形式。

中小学校覆盖了全国所有地区,学生都可以就近入学,也可以选择去办学条件较好的私立学校就读。

政府对私立学校采取的是扶植、支持的做法。

在财力好的情况下,一般按公立学校的50%拨给经费,在财力一般或不太好的情况下,按公立学校的三分之一拨给经费,因此,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没有多大差别,真正形成了质量大体相当、办学各有特色的格局。

草津市立山田小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一到六年级各有三个班,549名学生,另有残疾儿童班5名学生,共有554名学生。

该校有校长1名,教头(即副校长)2名,教师30人,按办学规模,在本市列第六位。

东京都板桥区立常盘台小学校是一所地处闹市的城区小学,一至六年级也各有三个班,共545名学生,连同校长共有33名教师(据校长介绍,该校高峰时,学生数曾达到1900多名),该校在东京算是一所比较大的学校。

日本教育制度优缺点分析

日本教育制度优缺点分析

日本教育制度优缺点分析日本教育制度一直以来都备受国际瞩目,其特点是强调纪律、自律和学习的严谨性。

然而,这一教育制度也存在着一些优点和缺点。

本文将对日本教育制度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该制度的特点和问题。

首先,日本教育制度的优点之一是其强调学习的严谨性和自律。

学生在学校中经常会面临严格的时间表和课程要求,这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

学生们通过这种严肃认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扎实的学科基础,获得了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日本教育制度非常注重素质教育。

学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要全面发展自己的人格、领导能力和社交能力。

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学生们可以参与团队合作、演讲比赛、文艺表演等,培养社交技能和创造力,这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非常有益。

另外,日本教育制度重视老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

在日本,教师职业被认为是一种高尚的职业,因此得到了充分的社会尊重和支持。

教师们有机会参加各种培训课程和研讨会,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

这种注重教师培训的做法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受益。

然而,日本教育制度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该制度过于重视应试教育。

学生们在长时间的备考压力下容易丧失学习和创造的乐趣,只注重应试成绩而忽视了对综合能力的培养。

这种情况有时会导致创新能力不足和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不强。

其次,日本的教育制度所注重的纪律和规范也使得学生缺乏个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校善于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和纪律,但却很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决策和表达个人观点。

这种教育模式可能会妨碍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此外,日本教育制度也存在着对学生的严厉竞争和过度重视学习成绩的问题。

大量的课业负担和补习班的普及使得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这种过度的压力可能会导致学生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的增加,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综上所述,日本教育制度具有一些优点和缺点。

日本国民教育管窥带给我们的启示

日本国民教育管窥带给我们的启示

日本国民教育管窥带给我们的启示日本国民教育一直以来备受世人关注,其独特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从日本的国民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也能够深刻地反思自己国家的教育现状。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日本国民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日本国民教育十分重视基础教育。

日本的教育体系由小学、中学和高中三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都有非常严格的学习计划和标准。

日本的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中学的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科的专业化和知识的深化,而高中则是为学生进行高考和升入大学做准备。

这种对基础教育的高度重视,使得日本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都非常扎实,这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也提醒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基础教育,关注学生的基本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日本国民教育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律。

在日本的学校中,学生们要求非常严格,他们需要按时上课、按时做作业、认真复习,同时还要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这种严格的教育使得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自律和自我管理的好习惯,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成长都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并推崇学生自律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

日本国民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在日本的学校里,学生们除了学习知识外,还会参加各种体育、艺术、音乐等活动,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这种全面的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开发他们的潜能和兴趣,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这提醒我们,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日本国民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

日本的教育体系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这使得日本的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都具有很强的探索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日本成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浅谈日本人的素质

浅谈日本人的素质
பைடு நூலகம்浅谈日本人的素质
日本人的素质
好的方面:很有自信心,勤劳肯干,做事严谨,责任心很强
坏的方面:做事认死理,有点二杆子性格~自信心太强(也算缺点,自信心太强就有点自恋了)不喜欢听别人说他们坏话~至于楼上的说的那些,我只能说那是你对日本的看法,只代表着极少数人就像有的人说的,日本人不一定都是坏人,中国人不一定都是好人只有摒除了偏见,才能看到一个民族真正的本质
1.办事讲效率;
2.做事认真严谨;
3.为人谦虚有礼面貌;
4.爱国、民族自尊心很强;
5.团结、凝聚力强。
告诉你们!!日本人的素质非常高!!完全是靠自觉性的!!
中国大学生那么多,名牌大学的也是数不胜数!!素质也是差的要命!
日本从小给孩子灌输的教育就和中国不一样。
如果你去过日本一个星期左右,你就会感受到.日本人有礼貌,对客热情,服务态度极好,你到商店去即使什么都没买,人家照样会向你深深鞠躬欢迎下次光临,而在中国,大家也都心里有数!日本人也讲文明,他们的街上,毫不夸张的讲:没有一丝灰尘!几乎找不到一点痰迹和垃圾,马路比中国人的一些桌子干净,这点跟新加坡人很像,区别在于新加坡人是惩罚力度狠,日本人则完全靠自觉!在中国,大家心里也有数!就算是上海也差的太远了~工作态度上,日本人可以说有时候是废寝忘食,说简单一点,绝不混日子,如果工作8小时,那这8小时里除了上厕所,其他时间都在工作,而在中国,大家上过班的人也都有数!在跟你说一些事情,曾经在日本有一个餐厅的老板有一次看见某客人桌上的一道菜一点都没有动过就离开了,于是便投机取巧的收回该菜加热给下一批顾客食用,结果此事遭到暴光后各大媒体大肆宣传,受到全社会谴责,该老板受到了严惩并勒令关闭该饭店,几乎等于破产!而在中国,大家也有数...
中国素质真的很多不能和日本人比~中国的教育制度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是强烈灌输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永远都是祖国第一,发达国家的给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是“诚实守信,礼貌待人”。中国真的很多地方不能和日本比~

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特色及启示

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特色及启示

【 ]张彩 凤 ,杨红 .l世 纪 的时代 课 题 与道 德教 育 … . 南 市 2 2 济
社会 主 义 学院 学报 ,2 0 , ( ) . 00 2
【 ]吴 自华 . 3 关于 弘 扬校 园文 化特 质 的 几 点 思考 【】. 阴师 专 J 淮
学 报 , 19 ( . 9 6, 4)
经 济 的迅 速 发展 与 国 民素 质 的 提 高 密 不 可 分 ,而 道 德 教育 是 其 提 高公 民 素 质 的 重 要 因素 之 一 。 全 面 深 入地 分 析 日本 的 道德 教 育 ,对 比我 国道 德 教 育 的现 状 , 可 以发 现 我 们 的长 处 和不 足 ,对 于 我 国 的 道 德 教 育 发 展 具 有一 定 的借 鉴 作 用 。
德典范。

日本 道 德 教 育 的 特 色
( ) 道 德 教 育 的 连 续 性 一
日本 的道 德 教 育 ,其 涵 义 与 我 国所 说 的德 育 大 致

德 育 不 能 仅 靠说 理 教 育 ,要 营 造 育人 的优 良环 境 和 浓厚 氛 围 。学 校 全部 工 作 就 是 营 造 高 品位 的文 化 氛

相 似 ,但 更 为 侧 重 于 道 德 品 质 的培 养 和 道 德 行 为 的 塑
造 。 日本 道 德 教 育 的 目的 是 培 养 能 承 担 起 各 项 社 会 义 务 的 合 格 公 民 ,并 使 其 形 成 一 定 的 道 德 价 值 观 和 道 德
判 断 能力 。
日本 同 我 国一 样 ,处 于 世 界 东方 , 自古 以来 受 儒 教 文 化 的熏 陶 ,历 代 统 治 者 都 重 视 道 德 教 育 , 以维 护 封 建 统 治 。 同 时还 以 身作 则 ,为 老 百 姓 作 出 最 高 的道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浅析日本思想政治教育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浅析日本思想政治教育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浅析日本思想政治教育浅析日本思想政治教育政法学院思政班学号一、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从古至今,日本民族都是一个善于消化和吸收他国文化为我所用的民族,因而日本文化实际上是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杂糅体。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也不例外,也有本土理论和外来理论两大来源。

(一)本土思想和理论1、神道教理论教义。

神道教是日本最早的宗教,神道教的理论教义包涵:神国观念。

日本以神国自居,大肆宣传大和民族的优越性,吹嘘上天赋予了日本统治世界的权利。

靖国神社就是当时日本社会为大力推行神国观念教育而确立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爱国”场所。

事实上,神国主义观念历来就是日本军国主义穷兵黩武和法西斯独裁统治的终极劣根:皇国史观和天皇崇拜。

这一观念的主要内容是:既然大和民族是由神选定的最优秀的民族,都是天照大神的子孙,那么天皇就是现实人间的“活神”,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日本要以天皇的名义统一世界,因而日本民族所进行的一切都是为了完成神的意志而进行的“圣战”。

这实际上是赤裸裸的军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因为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造就一代又一代绝对服从天皇指挥、忠诚于大和民族、可为天皇尽忠殉节的忠臣良民,为日本天皇发动侵略战争赢得万民拥护。

当然,正如前面所说,日本的神道教理论并非纯粹的本土理论。

在古代社会,神国主义思想在其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儒学、佛教和道教思想;在近代社会,神国主义思想又掺入了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想,融合成为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理论支持。

2、武士道精神。

日本人崇拜一切形式的武士道精神。

武士以刀剑效忠主君为职业生活、社会生活,以修文练武为业,自幼接受超斯巴达式的严格军事训练和忠诚及献身等思想教育,以培养实干能力、尚武精神和奉献精神。

武士道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传授武艺,这是武士的职业技能教育;另一方面就是灌输武士道精神,这实际上就是武士的思想政治教育。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武士道精神不仅要求武士信佛敬祖、崇尚武勇,而且还要求武士们忠于主君、忠于日本国,重恩义轻生死、甘愿为主君和本家族的利益牺牲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日本国民素质分析日本道德教育特点及启示2017年暑假,我来到日本北海道等地旅游,短短七天的游历,耳闻目睹了
日本社会的真实场景。

之前在国内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场合听到对日本国民素质的赞美之词,此次日本之行,让我对日本国民的素质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留下深刻的印象。

初到日本,街道的环境干净整洁、垃圾桶和投放垃圾管理非常规范。

走在大街上,经常与行走的人们碰面,他们大都会给人一个礼貌的微笑。

在有红绿灯的地方,人们过马路时都井然有序,没有人闯红灯。

在酒店碰到每个当地人,他们都会对你彬彬有礼。

日本的治安状况非常好,没有发现居民楼的一层二层安装防盗窗,到了晚上,人们可以安全地在大街上独自行走。

日本之行,我感触很多,也明白了很多事理,美国研究创造性思维专家托兰斯称日本是“一个拥有一亿一千五百万超级成就者的国家”。

相比于日本,我们的国民素质需要提高,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不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这个国家的未来发展必然堪忧。

提高国民素质离不开道德教育,日本在道德教育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因此,本文将从日本道德教育的背景、发展历程等方面分析,就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内容方式、环境建设等方面与我国进行比较,并结合我国现状,提出若干思考。

一、日本道德教育的背景与发展历程
众所周知,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动侵略战争并失败,国家受到重创。

日本社会广泛认为“教育改革是日本复兴的筹码”。

日本政府重视教育投资,制定相关政策,降低学生受教育费用,结合福利组织或其他机构,尽量帮助贫困儿童实现上学梦,并且整个社会风气鼓励监护人配合支持教育工作。

从而努力提高整个国家的教育平均水平。

的确,日本通过“教育立國”战略培养出了一批批高素质的国民,从而为实现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本,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从发展历程看,日本道德教育主要受自然环境、儒学、神道教以及武士道精神等方面的影响。

一是自然环境因素。

作为四面环海的岛国,自然资源匮乏,日本民众在频繁面对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形成了民众的团结性、纪律性;二是儒家思想影响因素,虽然日本的儒学源自中国,但在中国儒学基础上进行了改良,本质也发生改变。

日本的儒学淡化仁慈理念更强调忠诚理念,但日本对“忠诚”的理解更多的是在皇权维护的层面上。

这些奠定了日本道德教育的基础;三是“神道教”思想影响因素,日本的神道教来源于中国的道教,但是却在日本演化为宣扬忠君爱国思想的神道教,成为普通百姓的信仰;四是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千年以来形成的伦理道德体系,主要内容是义勇、仁礼、名誉、忠义、克己等,其最大特点就是绝对效忠君主,可以说这种忠诚已经超越了伦理
道德范畴。

在现代化进程中,日本的传统道德教育历经沧桑,但是仍对日本国民思想意识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也对日本国民素质的提升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有学者对日本道德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以儒学为主、体现方式为武士道教育的江户时代(1603-1867年),以民族主义为主、体现方式为围绕忠君爱国为中心,以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和军国主义思想为主线的明治维新时代(1868-1945年),以民主主义为基础的道德教育的民主时代(1945年至今)。

日本战后的道德教育处于以民主主义为基础的民主时代,张德伟等人指出日本德育方针自20世纪80年代第三次教育改革以来,道德教育的目标重心由重智育不重德育逐步转向注重人格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丰富心灵教育。

二、中日道德教育之对比
1.道德教育培养目标比较
对于道德教育的目标,中日两国都是旨在培养学生的德性品行,但是中国的德育方法目前知行不统一,问题的原因是在于教师是基于学生践行良好品行为目的而不是培养“根植于内部的道德性”为目标进行教育教学。

而日本则是以培养学生判断力,让学生形成价值意识,从学生的自然性出发,加强学生的价值自觉,从而形成个性化的道德品性,即培养一种有利于在社会生存的人格特点,更强调各种价值观的综合作用。

中国的教育理念因为历史的原因一度长期处在精英教育的范畴中,没有重视普及性的公民道德教育。

而日本道德教育目标是普及、提高能力型的,也是大众性、非功利性的。

日本人讲究“德目主义”,即什么有用就教什么,注重实效,摒弃理想式的空洞教育,而我国目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存在偏说教式、脱离实际的问题,并且各个层次的德育教育的内容雷同。

而日本则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并且是循序渐进的,有一定序列性的道德教育。

2.道德教育内容和方式比较
从内容根本来说,由于两国国情和意识形态的不同,教育内容也有根本性不同,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教育内容,即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而日本则是资本主义的教育内容,即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与日本国体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内容。

对于道德教育方式,中国更偏重通过课堂授课、知识灌输方式来进行,内容体系庞大。

而日本教育内容更偏重联系实际,注重培养道德实践能力。

3.道德教育环境比较
道德教育环境,包含学校道德教育环境和社会道德教育环境,而学校道德教育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倾向等方面。

日本的学校教育曾和中国一样,有着激烈的入学考试竞争,重视分数和智育,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校道德教育没有明显效果。

但是,日本从开展德智体全面发展,重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以及适应国际化社会三个方面着手学校德育环境建设,较成功的改善了该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个性和社会性,提高了学生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

虽说中国也对学生进行了此三方面的道德教育,但因为中国以智育为主的理念使得学校对道德教育并不重视,因而产生了与日本道德教育的差异。

三、日本道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借鉴日本道德教育的成功之处,结合我国目前道德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对我国道德教育体系提出如下想法:
1.精准定位并完善设计道德教育体系
我国道德教育应在体系建设上更加层次化,要求更加精准定位不同的受教育人群,目标明确,循序渐进,从符合该年龄段的思想道德教育着手进行,随着年龄的增长来提高道德教育的高度和深度,避免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

2.将道德教育与实际紧密联系
应将道德教育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使道德教育成为可以提高学生自身能力、完善人格的一种方式。

真正地鼓励学生进行社会服务活动,或集体组织学生进入社区开展社会实践,并且在学生的评优奖励、人才选拔、中考高考等环节中真正地使用此项考核指标。

3.坚持道德教育的多学科渗透
坚持在多学科中渗透道德教育,注重道德的“隐性教育”,充分将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在传授专项知识的同时,将道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在我国如今应试教育盛行的大环境下艺术化地开展道德教育。

如历史和政治课程,在学习历史文化和政治理论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国情,引导学生以古人为榜样,修身养性,树立学生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巧妙地将道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4.注重道德环境对青年学生的影响
强调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正视学校德育环境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加强后勤等服务部门人员的道德品质培训,使教职工对在校学生的道德素质产生积极影响,在社会环境不断净化的过程中,逐步加强道德教育
环境建设。

5.启发学生自省性的道德教育
学校的道德教育应注重让学生自发认识到道德素质的重要性,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而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并不断的反省自己,逐步成为一个具备优秀道德品质的合格公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