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双相情感障碍床路径(2012年版)

合集下载

重性精神病临床路径表单

重性精神病临床路径表单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一、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ICD-10:F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

心境和活动水平紊乱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降低和活动减少(抑郁)。

2.发作间期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

3.躁狂发作通常起病突然,持续时间2周至4、5个月不等(中数约4个月);抑郁持续时间较长(中数约6个月);除在老年期外,均很少超过1年。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双相障碍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方案。

2.药物治疗:一般遵循联合用药的原则,以心境稳定剂作为基础性治疗,再根据不同的临床相可分别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或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

3.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F31双相情感障碍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4)心理测查: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脂、心肌酶、超声心动图、腹部B超、头颅CT、内分泌检查、凝血功能、抗“O”、抗核抗体等。

双相障碍临床路径新进展 PPT课件

双相障碍临床路径新进展 PPT课件

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血脂、心肌酶、超声心动图、腹部 B超、头颅CT、内分泌检查、凝血功 能、抗“O”、抗核抗体等。
选择用药原则
1. 根据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起病形式、临床症状的 特征、既往用药史(品种、疗效、不良反应等)以及患 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结合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和 抗抑郁药物的受体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 遵循个体化原则,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药物。 2.联合使用抗抑郁药物以及苯二氮类药物时,在 患者病情稳定后(即抑郁症状、兴奋症状被控制后), 应缓慢减药直至停药,继续以心境稳定剂或联合第二代 抗精神病药巩固和维持治疗,以免诱发临床转相、快速 循环或混合发作等不良后果。 3.对于既往所用药物的疗效好,因中断用药或减 药过快所致病情恶化的再住院患者,原则上仍使用原药 、恢复原有效剂量继续治疗。
2.碳酸锂的常规剂量一般在500~1500mg/日以 内,应以锂盐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血锂浓 度(0.4~1.2mmol/L)作为调整剂量和判断锂 中毒的依据。 3.双相抑郁发作病情稳定后,应适时停用抗抑 郁药物,以免引发药源性转相或循环加速 。 4.凡采用药物联合治疗已取得预期疗效、需要 减药或停药时,应首先缓慢减低或渐停非心境 稳定剂,继续以心境稳定剂进行维持治疗,以 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临床路径意义
控制医疗成本:
实施电子病历对成本核算提供了依据,减少 了不必要的医疗行为,控制了病人就医成本, 减少了住院天数及主要治疗费用,降低了医疗 成本,同时也促进了医院资源的有效利用。
临床路径意义
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促进了各个部门,各个专业人员的沟通合作 ,加强了对病种质量管理的功能,通过总结个 案差异时,能及时发现住院管理系统的不足, 有利于工作改进。

精神分裂症等五个病种临床路径及表单之欧阳学文创作

精神分裂症等五个病种临床路径及表单之欧阳学文创作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欧阳学文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2012年版)一、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起病突然或缓渐,以阳性症状或/和阴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群,或者同时存在情感症状。

2.病程至少1个月。

3.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3.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逃、自杀观念和行为木僵、拒食等症状的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剂化疗法(氟哌啶醇短期肌内注射疗法),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肉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电抽搐治疗(ECT)。

4.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4)心理测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具体实施方案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具体实施方案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标准护理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双相情感性障碍(ICD-10:F31)的患者(二)护理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二号)2.根据《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3.《护理分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433-2013》4.《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卫医政发【2010】9号)5.《精神科护理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6.《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张明园何燕玲主编)7.《关于制定患者五项风险评估与护理指导意见的说明》(山东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下发)(三)具体实施方案1. 第1天(1)采集护理病史1)通过详细询问患者、患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员,体格检查,查阅相关辅助检查等方式获取病史。

2)填写《精神/心理科患者入院护理评估单》。

(2)入院宣传教育1) 病区环境介绍。

2)讲解入院须知相关内容。

3) 告知陪护探视制度。

4)介绍主管医生和护士。

5)常规辅助检查的项目、目的、注意事项。

6)饮食注意事项。

7)精神/临床心理科护理风险知情同意。

8)住院患者及家属疫情防控告知。

(3)护理量表1)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一次,进行计算机量表评定一次,频次qd。

2)护士用简明精神病量表(N-BPRS),进行计算机量表评定一次,频次qw。

(4)评估病情变化护士通过观察患者饮食、睡眠、个人卫生、治疗依从情况等综合评估患者病情,根据患者风险程度建立《精神/临床心理科患者风险因素评估表》。

(5)对患者的饮食和睡眠情况进行观察,填写护理巡视记录单。

(6)按照护理级别要求巡视患者,观察患者安全和治疗情况。

(7)观察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责任护士完成《责任护士病情观察表》。

(8)根据护理级别落实各项护理措施。

(9)做好安全检查工作,保证患者安全。

精神分裂症、持久地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持久地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

实用标准文案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2012年版)一、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起病突然或缓渐,以阳性症状或/和阴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群,或者同时存在情感症状。

2.病程至少1个月。

3.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3.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逃、自杀观念和行为木僵、拒食等症状的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剂化疗法(氟哌啶醇短期肌内注射疗法),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肉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电抽搐治疗(ECT)。

4.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4)心理测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精神分裂症等五个病种临床路径及表单(202版)

精神分裂症等五个病种临床路径及表单(202版)

实用文档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2012年版)一、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 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 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 F25)(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起病突然或缓渐,以阳性症状或/和阴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群,或者同时存在情感症状。

2•病程至少1个月。

3. 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4. 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 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标准文案3. 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逃、自杀观念和行为木僵、拒食等症状的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剂化疗法(氟哌啶醇短期肌内注射疗法),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肉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电抽搐治疗(ECT )。

4. 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精神分裂症(ICD-10: 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 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 F25)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4)心理测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

5个重性精神病临床路径表单

5个重性精神病临床路径表单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一、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ICD-10:F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

心境和活动水平紊乱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降低和活动减少(抑郁)。

2.发作间期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

3.躁狂发作通常起病突然,持续时间2周至4、5个月不等(中数约4个月);抑郁持续时间较长(中数约6个月);除在老年期外,均很少超过1年。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双相障碍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方案。

2.药物治疗:一般遵循联合用药的原则,以心境稳定剂作为基础性治疗,再根据不同的临床相可分别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或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

3.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F31双相情感障碍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4)心理测查: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脂、心肌酶、超声心动图、腹部B超、头颅CT、内分泌检查、凝血功能、抗“O”、抗核抗体等。

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2012年版)一、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起病突然或缓渐,以阳性症状或/和阴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群,或者同时存在情感症状。

2.病程至少1个月。

3.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着)。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3.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逃、自杀观念和行为木僵、拒食等症状的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剂化疗法(氟哌啶醇短期肌内注射疗法),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肉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电抽搐治疗(ECT)。

4.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4)心理测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实用文档之精神分裂症等五个病种临床路径及表单

实用文档之精神分裂症等五个病种临床路径及表单

实用文档之"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2012年版)一、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起病突然或缓渐,以阳性症状或/和阴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群,或者同时存在情感症状。

2.病程至少1个月。

3.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3.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逃、自杀观念和行为木僵、拒食等症状的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剂化疗法(氟哌啶醇短期肌内注射疗法),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肉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电抽搐治疗(ECT)。

4.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4)心理测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一、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ICD-10 :F31)(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十版》(世界卫生组织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 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紊乱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降低和活动减少(抑郁)。

2. 发作间期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

3. 躁狂发作通常起病突然,持续时间 2 周至4、5 个月不等(中数约 4 个月);抑郁持续时间趋于长一些(中数约6 个月);除在老年期外,很少超过1 年。

4. 无明显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双相障碍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 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 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一般遵循联合用药的原则,以心境稳定剂作为基础性治疗,再视不同的临床相可分别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或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

3. 必要时合并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49-56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双相情感障碍(ICD-10 : F31)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抗“ O ”、抗核抗体、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

2. 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超声心动图、腹部B 超、头颅CT 。

(七)选择用药。

1. 选择原则:(1)根据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起病形式、临床症状的特征、既往用药史(品种、疗效、不良反应等)、以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结合备选的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药物的受体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遵循个体化的原则,选择最适合于患者的药物。

双相障碍临床路径1024

双相障碍临床路径1024
包含: F31.0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轻躁狂 F31.1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 F31.2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 F31.3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轻度或中度抑郁 F31.4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 F31.5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 F31.6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混合状态 F31.7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缓解状态 F31.8 其他双相情感障碍 F31.9 双相情感障碍,未特定
(七)选择用药
心境稳定剂
碳酸锂:是治疗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首选药物总有效率为70%, 但起效较慢,需要持续用药2~3周。
» 适应症: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可用于急性期及维持治疗。对抑郁发作 无明显效果,但有预防双相抑郁发作复发及预防自杀的效果。对混合 性及快速循环发作效果不理想。 » 用法:1000~2000mg/日,分2~3次服用。 » 不良反应:长期服用可能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及肾功能损害,严重心 脏疾病患者,12岁以下儿童、孕妇前3个月禁用 » 锂中毒:当血锂浓度>1.4mmol/L,会出现不同程度中毒症状;早期 表现为频发的呕吐和腹泻、无力、淡漠、肢体震颤由细小变得粗大、 反射亢进 当血锂浓度2.0mmol/l以上可出现严重中毒,表现意识模糊、共济 失调、吐字不清、癫痫发作乃至昏迷、休克、肾功能损害 血锂浓度在3.0mmol/L以上危及生命
预 后
近期复发率
1年内 5年内 50% 90%
远期预后
反复发作 70~95% 转慢性 10% 自杀死亡 5~15% 康复 15% 1/3 BP-I者有残缺症状及社 会功能损害
1 双相情感障碍概述 2 标准住院流程 3 临床路径表单

最新: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

最新: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

最新: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一、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ICD-10:F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

心境和活动水平紊乱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降低和活动减少(抑郁)。

2.发作间期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

3.躁狂发作通常起病突然,持续时间2周至4、5个月不等(中数约4个月);抑郁持续时间较长(中数约6个月);除在老年期外,均很少超过1年。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双相障碍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方案。

2.药物治疗:一般遵循联合用药的原则,以心境稳定剂作为基础性治疗,再根据不同的临床相可分别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或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

3.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F31双相情感障碍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4)心理测查: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脂、心肌酶、超声心动图、腹部B超、头颅CT、内分泌检查、凝血功能、抗“O”、抗核抗体等。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一、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ICD-10:F31)(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十版》(世界卫生组织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紊乱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降低和活动减少(抑郁)。

2.发作间期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

3.躁狂发作通常起病突然,持续时间2周至4、5个月不等(中数约4个月);抑郁持续时间趋于长一些(中数约6个月);除在老年期外,很少超过1年。

4.无明显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双相障碍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 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一般遵循联合用药的原则,以心境稳定剂作为基础性治疗,再视不同的临床相可分别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或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

3. 必要时合并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49-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双相情感障碍(ICD-10:F3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抗“O”、抗核抗体、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超声心动图、腹部B超、头颅CT。

(七)选择用药。

1. 选择原则:(1)根据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起病形式、临床症状的特征、既往用药史(品种、疗效、不良反应等)、以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结合备选的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药物的受体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遵循个体化的原则,选择最适合于患者的药物。

临床路径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病种中的实施与应用

临床路径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病种中的实施与应用

实 用老 年 医学 , 1 9 9 1 , 5 ( 3 ) : 1 1 9 - 1 2 0 . 【 9 ] 王 健,蒋 学祥,肖江喜,等 .1 0 0名发 育 正 常国人 延髓 、上 段 颈髓 轴 线夹 角 的测量 叨 .中 国医学 影像 技术 , 2 0 0 0 , l 6 ( 8 ) : 6 3 0 . 6 3 1 .
【 3 】 R e i j n i e  ̄ s e M,B r e e d v e l d F C ,K l - o o n HM,e t a 1 .A r e ma g n e t i c
r e s o n ,  ̄ l C e l f e x i o n V “ 旧 u s e f ul i n e va l u a t i n g t h e c e r v i c a l s p i n e o f
吕宝华 ,李 东海 ,程 晓娟 ,等 .过伸过 屈位 颈延 髓 角 的 I V l R 1 分析 研 究 [ J / C D 】.中华 临床 医师 杂志 : 电子版 ,2 0 1 5 ,9( 1 0 ) :1 9 6 6 — 1 9 6 8
临床路径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病种中的 实施 与应用
p a t i e n t s wi h t r h e u ma t o i d a r t h r i t i s ? [ J ] . S k e l e t a l R a d i o l , 2 0 0 0 , 2 9 ( 2 ) :
8 5 . 8 9 .
【 4 】 谭军, 万卫平, 侯之启 等. 国人 正常枕. 寰枢椎 区矢状径线 的
MR /与 x 线 的对 照测 量及 临床 意义 叨 .中 国脊柱 脊髓 杂 志, 1 9 9 5 ,

精神卫生中心的双相情感障碍的具体的临床路径

精神卫生中心的双相情感障碍的具体的临床路径

精神卫生中心的双相情感障碍的具体的临床路径摘要: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精神障碍,伴随着极端的心境波动。

精神卫生中心作为专业治疗精神障碍的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路径。

本文将介绍精神卫生中心的双相情感障碍的具体的临床路径,旨在帮助临床医生规范化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流程,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卫生中心,临床路径正文:Ⅰ.患者入院前预评估1.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尽记录,包括目前症状、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生活方式等。

2.开展全面体检,包括精神状况评估、生命体征检查和常规化验。

3.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其他相关的身体疾病。

4.对患者家属进行信息收集,以便进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Ⅱ.诊断和分类1.根据ICD-10标准对患者的精神病分类,确定患者的双相情感障碍类型及严重程度。

2.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机制及药物疗效等因素,选定最佳的治疗策略。

Ⅲ.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针对双相情感障碍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类型的药物进行治疗。

如锂盐、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

药物剂量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支持等方法,帮助患者认知和调整异常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3.康复治疗:对于出院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社会适应训练、生活技能训练和职业康复等。

Ⅳ.评估和调整1.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包括症状减轻的程度、较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生活功能的恢复程度、再次住院的次数等指标。

2.根据评估结果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包括药物的剂量和种类、治疗时间和方式,以及康复计划等方面。

Ⅴ.出院后随访1.对出院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及时发现症状复发等问题,并根据需要进行再次治疗。

2.随访期间,医生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情感和信息支持,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恐惧等情绪,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结论:建立完善的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路径,可以规范化治疗流程,提升治疗效果,并最终实现减少患者的病痛程度,促进社会福祉。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持久得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2012年版)一、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得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起病突然或缓渐,以阳性症状或/与阴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群,或者同时存在情感症状。

2、病程至少1个月。

3、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4、无器质性疾病得证据。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1、进行系统得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策略.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3、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逃、自杀观念与行为木僵、拒食等症状得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得快速神经阻滞剂化疗法(氟哌啶醇短期肌内注射疗法),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肉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电抽搐治疗(ECT)。

4、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与康复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得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她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得检查项目.1、必需得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4)心理测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得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
(2012年版)
一、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ICD-10:F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

心境和活动水平紊乱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降低和活动减少(抑郁)。

2.发作间期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

3.躁狂发作通常起病突然,持续时间2周至4、5个月不等(中数约4个月);抑郁持续时间较长(中数约6个月);除在老年期外,均很少超过1年。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双相障碍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
方案。

2.药物治疗:一般遵循联合用药的原则,以心境稳定剂作为基础性治疗,再根据不同的临床相可分别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或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

3.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F31双相情感障碍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
(4)心理测查: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脂、心肌酶、超声心动图、腹部B超、头颅CT、内分泌检查、凝血功能、抗“O”、抗核抗体等。

(七)选择用药。

1.选择原则:
(1)根据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起病形式、临床症状的特征、既往用药史(品种、疗效、不良反应等)以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结合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药物的受体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遵循个体化原则,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药物。

(2)联合使用抗抑郁药物以及苯二氮类药物时,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即抑郁症状、兴奋症状被控制后),应缓慢减药直至停药,继续以心境稳定剂或联合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巩固和维持治疗,以免诱发临床转相、快速循环或混合发作等不良后果。

(3)对于既往所用药物的疗效好,因中断用药或减药过快所致病情恶化的再住院患者,原则上仍使用原药、恢复原有效剂量继续治疗。

2.药物种类:
包括心境稳定剂、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物和苯二氮卓类药物。

(1)心境稳定剂包括:锂盐、丙戊酸盐、卡马西平、拉莫三嗪等。

(2)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作为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联合用药。

为避免药源性转郁发生,原则上不选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首选药源性转郁几率较低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3)抗抑郁药物:首选药源性转躁几率较低的抗抑郁剂,如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阻滞剂(SSRIs)类药物,尽量避免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等类药物。

(4)苯二氮卓类药物:主要用于急性躁狂发作,以及伴有焦虑和严重睡眠障碍的重度抑郁患者,通过药物的镇静催眠作用控制患者的兴奋状态,改善睡眠和焦虑抑郁症状。

常可选用氯硝西泮、劳拉西泮、地西泮等。

3.药物剂量调节:
(1)遵循个体化原则。

原则上在治疗开始后的一周内将所选用的药物剂量快速增至推荐的有效治疗剂量。

症状控制后的巩固治疗期,原则上应继续维持急性期的有效治疗剂量,巩固疗效,避免症状复发或病情反复。

对于使用剂量较大的患者,在完成快速综合治疗方案,病情稳定后,确定最佳有效剂量。

(2)碳酸锂的常规剂量一般在500~1500mg/日以内,应以锂盐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血锂浓度(0.4~1.2mmol/L)作为调整剂量和判断锂中毒的依据。

(3)双相抑郁发作病情稳定后,应适时停用抗抑郁药物,以免引发药源性转相或循环加速。

(4)凡采用药物联合治疗已取得预期疗效、需要减药或停药时,应首先缓慢减低或渐停非心境稳定剂,继续以心境稳定剂进行维持治疗,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八)出院标准。

1.双相躁狂发作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评分与基线相比,减分率≥50%。

2.双相抑郁发作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与基线相比,减分率≥50%。

3.双相混合发作与双相快速循环发作同时使用YMRS和HAMD-17量表评分,总减分率与基线相比应≥50%。

4.自知力开始恢复。

5.配合医疗护理,生活能自理(病前生活不能自理者除外)。

6.能主动或被动依从服药,患者家属能积极配合实施继续治疗方案。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辅助检查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2.住院期间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既往合并有其他精神或躯体疾病,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病性障碍可能导致合并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

(十)参考费用标准。

约10000-22000元。

二、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ICD-10:F3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