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马说》教学设计(实用文本)

合集下载

《马说》教学设计15篇

《马说》教学设计15篇

《马说》教学设计15篇《马说》教学设计1【教学重点】1、说的文体特点:奇巧而善辩、文艺性的议论文2、《马说》的寓意、比喻说理3、虚词“也”的用法,体会文中的“气”【教学难点】1、由“马”到“意”,透过文中情,体会文中气2、虚词“也”的用法,另有“其、之、而、以”3、归纳这一类怀才不遇文学的共同特点,做一点初步文学研究【教学目标】1、学习__托物寓意的构思。

2、掌握__灵活多变的语言。

3、理解“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等名句的含义。

【教学设计】《马说》是一篇简短的议论文,可以让学生先自主学习,疏通文意,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性学习,深入领会__的深刻含义。

【主要学法】朗读法、品味、交流。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查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疏通课文。

【课堂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1、简介文体及作者:“说”(见前文)韩愈(公元768~824年),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著有《昌黎先生集》(亦称《韩昌黎集》)。

2、阅读课下注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理解词语意思。

⑴骈( )死于槽枥( )之间骈死:骈,两马并驾。

骈死意为并列而死。

⑵才美不外见( )外见:从外表上显现出来。

⑶食( )之不能尽其材(食,同“饲”)邪同耶材同才3、教师范读全文。

4、学生朗读课文。

5、阅读课文并思考:⑴课文的中心与层次:中心: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以喻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甚至摧残、压抑人才,也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层次: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

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6、重点朗读第3段,再次体会作者的感情。

7、课堂练习:阅读课后练习,完成练习三。

8、课后练习: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1、检查复习:背诵全文2、课文学习指导⑴第一节:伯乐知马(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着决定作用)首句千古感叹到底是先有伯乐,还是先有千里马?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全文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次句──愤愤不平千里马倒常有,可没有伯乐发现,愤世嫉俗。

《马说》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马说》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马说》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马说》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马说》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学生学习《马说》一课的第一篇教材教学,通过此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关于受人尊敬和信任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了解“谦恭、诚实、善良、自信”等品质的含义。

b.掌握课中语言的理解,通过阅读故事,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交往,体会同情心和欣赏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a.通过对人物角色的思考和分析,学生能够培养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锻炼自己的阅读感悟和思考能力。

b.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解和使用英语语言。

3.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欣赏的能力。

b.通过学生和中老年人(具有丰富阅历的人群)之间的交流,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真正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教学难点:通过故事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交往。

四、教学策略1.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来模拟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2.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接受他人的看法和意见,探讨故事中的主题和情节。

3.个人思考:通过个人思考,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增强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步骤Step 1.引入学习1.老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受人尊敬和信任的品质”2.老师请一位中老年人前来交流。

请老人讲述他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人物给他带来的深刻感受。

3.老师出示让学生到PPT(《马说》)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简要介绍故事背景。

Step 2.讲授学习1.老师按照故事情节,分段逐一讲解,讲解每一段情节之后,使用提问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停下来思考和分析。

2.老师为学生解释生词和语言难点,并强调故事中心思想和故事主题。

Step 3.活动互动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分别搜集故事中蕴含的“谦恭、诚实、善良、自信”等品质的含义以及这些品质在故事中体现的地方。

《马说》优秀教案(通用10篇)

《马说》优秀教案(通用10篇)

《马说》优秀教案(通用10篇)《马说》优秀教案(通用10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马说》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马说》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2、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寓意。

【教学重、难点】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2、了解文章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请学生说说有关“马”的成语。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它用力挣扎,汗水淋漓,还是拉不上车去。

伯乐见了,就赶紧挽住千里马,泪流满面,并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低下头吐气,又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马说》是通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议论文体。

“说”是“谈论”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2、字词学习:祗(zhǐ) 骈(pián)3、学生齐读课文。

三、翻译理解1、学生自学,划出疑难点;2、全班交流:⑴重点词:祗:只是。

辱:受到屈辱。

骈:并列,一同。

是:这。

能:才能。

见:通“现”,表现。

且:尚且。

等:相等。

安:怎么能临:面对。

⑵一词多义:虽: A、故虽有名马:即使。

B、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以: A、不以千里称也:用。

B、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食: A、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

B、食不饱:吃。

其: A、其真无马邪:难道。

B、其真不知马也:指代他们。

C、食之不能尽其材:指代千里马。

策: A、策之不以其道:鞭打。

B、执策而临之:马鞭。

能: A、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B、虽有千里之能:才能。

精选韩愈《马说》教学设计5篇

精选韩愈《马说》教学设计5篇

精选韩愈《马说》教学设计篇5复习目标: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归纳这一类怀才不遇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做一点初步的文学探究。

一、复习导航1、韩愈,字,朝著名文学家,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有韩愈、元、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马说》是其《》中的第四篇。

我们曾学过他的诗<<>>,默写此诗:2.对照注释巩固重点词释义。

(1)故虽有名马(2)骈死于槽枥之间(3)才美不外见(4)策之不以其道〔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6)执策而临之(7)一食或尽粟一石(8)安求其能千里也3.查找有关马的成语:二、合作探究温馨提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初登仕途,很不得志。

曾三次上书宰相,要求提升重用,未能如愿,心中郁闷不平。

思考题:1.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2.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3.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4.本文的中心论点句是:,全文的主旨句是:三、教师导学:本文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也是作者本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

请同学们阅读思考,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4.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5.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6.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7.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8.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四、拓展延伸比较阅读: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①介:披上战甲。

②褫(chǐ):解除。

《马说》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马说》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马说》教学设计8(一)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和“其、以”的用法。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3、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充分领悟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4、背诵并默写这篇文章。

(二)能力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督促学生疏通词句,翻译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2、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教学关键理解短文阐明的深刻道理,充分领悟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教学方法讨论法发现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具多媒体课时三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你一定听说过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投影显示)“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呼唤人才,呼唤健全的人才制度。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谈到了作者的人才观,它是唐代大作家韩愈的《马说》。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1、关于作者2、关于文体3、关于背景4、关于伯乐学生读资料,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

教师抽查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生字、通假字。

(多媒体显示)①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伯乐相马骈槽枥粟②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食之不能尽其材才美不外见其真无马邪(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提醒学生注意句中停顿。

(3)学生大声读课文,注意语调的变化。

(4)学生齐读课文。

2、翻译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翻译课文。

《马说》教案(通用5篇)

《马说》教案(通用5篇)

《马说》教案(通用5篇)《马说》教案1走近作者一、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今河南南阳)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尤著名,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作品收集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仕途之路多不得志,痛感遇明主难,因而写了《马说》一文。

二、作品信息__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杂说》共四篇,题目是后人加的。

融入文本一、整体解读开门见山提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

强调了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着重描写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运用“安求其能千里也”的反问句,谴责了那些昏庸的“食马者”由于无知而埋没千里马的罪过。

这也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的极大愤慨。

揭露了“食马者”的愚蠢无知。

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二、问题研讨1、仔细阅读__之后,你认为作者的看法全是对的吗?有没有不足之处?请加以说明。

作者的看法并不是都对,它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如“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就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社会底层百姓的歧视。

从__的内容来看,作者还是把认识和提拔人才的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的身上。

2、__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斥责那些不识马的人,暗含有第一段“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论断。

3、__的寓意是什么?__托物寓意,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三、名句鉴赏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作者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表达了对人君不能识别人才,埋没人才现实的痛惜,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同时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境遇。

四、靓点点击1、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通篇没有一句直接提到人才,但我们能够从流畅、精练的语言中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__的逻辑性强,内涵深刻丰富。

《马说》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案例)共3篇

《马说》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案例)共3篇

《马说》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案例)共3篇《马说》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案例)1《马说》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案例)引言:《马说》是一篇长达四千多字的文言文,是鲁迅先生所著,内容深刻,语言精练。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都有涉及到这篇文言文的学习,在八年级必修课程中也有学习。

为此,本教育案例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后作业等四个方面来设计这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篇文言文的重要内容及语言特点。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了解《马说》的作者、背景及意义等。

2.理解《马说》的主要内容及深层次含义。

3.学习《马说》中的文言文语言表现及特点。

4.提高阅读能力和文言文翻译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Part 1. 课前铺垫1.首先进行预热,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学生所需要具备的前置知识。

2.介绍《马说》的作者鲁迅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情境,建立对课文的好奇心。

Part 2.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图片或小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马的种类及特征,建立对马的基础认识。

Part 3. 阅读理解1.全文阅读带领学生读完整个篇章、划出重点词句,并借助具体题目、重点问句等方式,鼓励学生勇敢提问,梳理文章的主旨,进而懂得文言文的语境和文体特点。

2.《马说》的阅读学习本文言文的主旨、中心思想、以及每一部分的重难点,达到理解马与人的比喻,用现代语言解释马为什么成为批判工具等基本目的。

同时,老师可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分析与发掘文章的深层次含义。

Part 4. 归纳总结1.总结《马说》的文字表现方式,以及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比较《马说》与现代作品中关于动物的写作方式,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Part 5. 课堂实践环节1.以马的观察与品评为主题,讨论现代社会中的各种市场乱象等课外经验,并结合本文学习,开展实践学习活动。

2.以学生小组为单位,自主选题展开小研究,完成关于马的文学探究,借鉴现代写作方式结合创新思维,独自完成文章创作。

《马说》教案精选六篇

《马说》教案精选六篇

《马说》教案《马说》教案「篇一」教材分析:《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的自读课文。

本文是一篇精彩的论说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形象的写出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揭示了伯乐不识马的根本原因。

与其说是写千里马的遭遇,不如说是写人才的遭遇,表达作者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无情的控诉。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和初中文言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能疏通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大意的目的。

我设置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自主翻译,感知课文大意。

2、反复诵读、培养语感,能熟读成诵。

3、会记笔记积累词汇,了解文体把握托物寓意写法。

4、感受千里马的遭遇,深刻理解课文含义。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熟练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托物寓意写法,理解伯乐千里马所象征的含义。

学情分析:农村中学的初二学生虽然接触了文言文,但基础薄弱,还没有学会积累文言字词的习惯,很难顺利的翻译一篇文言文。

所以,继续加强文言字词的基础教学仍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因为文言字词是读懂读通文言文的基础之基础。

鉴于此,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为了达成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方法。

1、文本赏读法:学生诵读,教师范读,通过文本解读文意。

2、问题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体悟,通过文意理解内涵。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节是自主学习课,学生提前预习为主;第二节是合作探究课,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完成。

教学过程:导入以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切入,问一个适合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吊起学生的胃口,驱动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

都说21世纪,是竞争人才的世纪。

那么请问什么是人才?如何成为人才?这些都是我们同学需要思考的问题,为自己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做准备。

为解开这个千古之谜,就让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打开课本向韩愈索解吧!接下来,我将发挥班班通的优势,运用多媒体展示演示文稿出示预习提示,快速高效的告诉学生文明接下来要干什么怎么干?这节省了时间,更是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

《马说》省级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5篇

《马说》省级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5篇

《马说》省级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篇5知识教学点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能够疏通文意。

2、了解作者,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能力训练点1、反复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句读、注意节奏。

2、训练学生分析理解文章,概括中心的能力情感渗透点:背诵课文。

学会推销自己,展示才能,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为社会做贡献。

教学过程一、导入。

介绍作者、文体1、以伯乐相马导入。

(幻灯片展示)同学们知道“伯乐相马”的故事吗?(教师简单讲故事)2、作者介绍。

古往今来写马的文章中,以韩愈的《马说》最为著名。

韩愈:字退之……(幻灯片)3、文体介绍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写法灵活,奇巧而言辨,与现代杂文大体相似幻灯片展示二、朗读时刻(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准节奏,读得流畅,读懂情感)1、学生读,找出错误,结合意思简单讲(先展示要注意的字音,给学生两分钟时间按照课下注释注音,点学生读课文,有错误的地方大家喊停,讲解后换人读)祗骈槽枥一食或尽粟一石邪通耶食马者(幻灯片显示注音)2、学生初读,领会课文内容,读出情感。

三、疏通文意学生自己按课下注释尝试翻译,遇到问题就提出来,先看有没有程度较高的同学能帮助解决,若没有,则老师讲解处理完字词后,给两分钟时间重新梳理课文。

然后翻译翻译采用分组翻译,课堂展示的方式,提高课堂实效。

完成后,教师评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课堂检测。

四、链接写作背景,思读品读课文。

1、“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2、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来寄托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结合文中具体句子进行说明。

明确学生组内讨论课堂展示分享后,教师幻灯片展示。

五、古为今用质疑:“千里马的命运”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吗?请同学们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3、请你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选择一个事物,表达自己的某种感情。

《马说》教案15篇

《马说》教案15篇

《马说》教案15篇《马说》教案1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教学重难点托物寓意,以事喻理是__议论的一大特色。

这种写法的显著特点是寓深刻思想干具体事物或形象中。

课时安排l课时。

教学步骤1.简介文体及作者。

“说”(见前文)韩愈(公元768-824年),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著有《昌黎先生集》(亦称《韩昌黎集》)。

2.阅读课下注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理解词语意思。

骈()死于槽枥()之间骈死:骈,两马并驾。

骈死意为并列而死。

②才美不外见()外见:从外表上显现出来。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同“饲”)3.教师范读全文。

4 学生朗读课文。

5阅读课文并思考:①课文的中心与层次中心:借古代伯乐和平里马的故事,以喻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甚至摧残、压抑人才,也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层次: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

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6重点朗读第3段,再次体会作者的感情。

7.课堂练习:阅读课后练习,完成练习三。

8课外练习:背诵全文。

[补充资料〕l.译文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所以即使是雄健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会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目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目行千里呢?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2.课文分析“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大多是以华丽的言辞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马说》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6篇)

《马说》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6篇)

《马说》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6篇)《马说》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马说》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

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却一直得不到重用,所以常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本文正是以良马喻人才,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对统治者埋没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愤懑不平之情充溢其中。

【教学设想】想要拉近学生和文言文的距离,教师就应当帮助学生搭建沟通古今语文的桥梁,让他们自如的往来其间。

因此本课的教学结构按照“共鸣”“争鸣”“一鸣惊人”三个环节设计。

在“共鸣”环节学生通过读的方式体会作者情感,领悟文章寓意;在“争鸣”环节学生通过辩论方式,学会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人才和伯乐的关系;在“一鸣惊人”环节中学生通过交流的方式,了解当前社会人才不被埋没的途径。

【教学目标】领悟文章寓意,寻求自我被赏识的途径。

【重点难点】1.领悟文章寓意。

2.寻求自我被赏识的途径。

【教学方法】朗读法、开放式讨论法、小组合作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ppt出示图片,介绍图片)最近有张照片在网上很火,我请大家欣赏一下。

照片上的女孩前几日参加北京电影学院考试,在表演复试中落榜,一时情绪失控,在现场大喊大叫,被网友称作“咆哮姐”。

同学们,你知道她咆哮什么?(学生七嘴八舌说)她喊的是“为什么啊”,言外之意就是我的表演已经很好了,为什么就没人赏识我呢?那么你们也有这样不被人赏识的时候吗?(学生谈自己不被赏识的经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看它是否说出了你的心声。

(板书课题——马说)二、共鸣文章中有你的影子吗?(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正音。

(二)学生自由朗读,寻找身影。

1.千里马的特征?(可原话,可自己说)明确:日行千里一食或尽粟一石2.千里马的遭遇?(用文中的话来回答,指导朗读,突出“也”字的不同语气)明确:“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这里的“也”有惋惜意味。

八年级语文《马说》优秀教学设计5篇

八年级语文《马说》优秀教学设计5篇

八年级语文《马说》优秀教学设计5篇《马说》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

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却一直得不到重用,所以常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年级语文《马说》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八年级语文《马说》优秀教学设计1教育目标:(一)知识储备点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

2、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了解某些文言句式的特点。

(二)能力培养点1、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深层含义。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三)情感体验点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四)学习目标1、熟读、背诵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2、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体会作者情感。

二、教学设想1、重点、难点、疑点重点: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

难点:托物寓意、以事喻理是本文议论的一大特色。

疑点:如何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深层含义。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教读课。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大多是以华丽的言辞陈诉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这篇说,带有寓言的色彩。

文章的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全文立意之所在。

这个意思是从古代关于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中生发出来的,却又表现了作者的独特见地。

文章以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以伯乐比喻圣明的君王,借千里马的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步骤(一)情景导入观看“万马奔腾”的音像视频资料。

师:马是一种吉祥、神圣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而且是十二生肖之一,哪些同学属马?请站起来。

请每一个人说一个有关马的成语再坐下。

生:一马当先(师:好!果真如此,说完请直接坐下)、马不停蹄、快马加鞭、金戈铁马(师:好,战场建功、巾帼英雄)、放马南山(仗打完了,放马南山,我们都渴望的和平生活)马首是瞻、马革裹尸、五马分尸、万马奔腾、千军万马、龙马精神、青梅竹马(师:好,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富有表现力)、马马虎虎、走马观花、人仰马翻、马失前蹄、人强马壮、害群之马、单枪匹马、犬马之劳、一马平川、心猿意马、招兵买马、悬崖勒马、塞翁失马、指鹿为马。

关于《马说》教案八篇

关于《马说》教案八篇

关于《马说》教案八篇《马说》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熟读全文2.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3.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4.翻译并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怀才不遇、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重点:翻译并背诵全文难点:认识伯乐与人才的关系学法指导:1、结合注释,解决重点字词。

(小组内共同提出并解决)2、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运用联系和想象,理解课文中的白描写法。

教学方法:读议展点练第一课时一.引导探究1.读写字词:骈死pián 槽枥cáolì粟sù外见xiàn 食马sì祗zhǐ邪yé一石dàn2.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3.查找资料,了解“说”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

①“说”是古代表示的一种文体,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见解和主张,讲究文采,相当于今天的杂文。

②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之一,曾倡导古文运动。

初入仕途时,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均未被采纳。

4.朗读课文,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伯乐对千里马重要性体现在“”。

②没有伯乐,千里马悲惨的命运是“”。

③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是“”。

④造成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才能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⑤作者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和对“食马者”无知的强烈谴责表现在“”。

⑥食马者的浅薄愚妄体现在“”。

⑦揭示食马者埋没千里马才华的句子是“”。

二.优选精练(一)基础演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④骈死于槽枥之间()2. 用“∕”标出下面语句的节奏(每句标两处)。

《马说》教案8篇

《马说》教案8篇

《马说》教案8篇《马说》教案8篇《马说》教案篇1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督促学生疏通词句,翻译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2、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能列举出有关马的成语吗?(学生列举)(马不停蹄、马到成功、马首是瞻、马放南山、马瘦毛长、一马平川走马观花、快马加鞭、马革裹尸、龙马精神、指鹿为马、千军万马、万马奔腾、老马识途、天马行空。

)关于马,还有一个“伯乐相马”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

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韩愈的《马说》,相信在学完课文以后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解题,介绍作者、写作背景1、前面我们学过《捕蛇者说》,今天我们又将学习《马说》,有谁能够讲一讲“说”在这里的意思?明确:“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

《马说》教案九篇

《马说》教案九篇

《马说》教案九篇《马说》教案篇1知识教学点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2.理解__寓意和作者思想感情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2.训练学生分析理解__,概括中心的能力3美育渗透点: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价值观观念,争做“千里马”教学过程一.导入。

介绍作者、文体1.以伯乐相马导入。

(幻灯片展示)同学们知道“伯乐相马”的故事吗?(教师简单讲故事)2.作者介绍。

古往今来写马的__中,以韩愈的《马说》最为著名。

韩愈:字退之……(幻灯片)3.文体介绍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写法灵活,奇巧而言辨,与现代杂文大体相似幻灯片展示爱莲说莲--人托物言志马说马---人托物寓意二.正音(学生听,注音划出通假字)学生读,找出错误,结合意思简单讲(先展示要注意的字音,给学生两分钟时间按照课下注释注音,点学生读课文,有错误的地方大家喊停,讲解后换人读) 祗骈槽枥一食或尽粟一石邪通耶食马者(幻灯片显示注音)听录音三.学生初读,领会课文内容四.疏通文意学生自己按课下注释尝试翻译,遇到问题就提出来,先看有没有程度较高的同学能帮助解决,若没有,则老师讲解处理完字词后,给两分钟时间重新梳理课文。

然后翻译翻译采用分组“开火车”的方式,比如第一组,一人翻译一短句,负责第一段。

二组,负责第二段。

三组负责第三段以达到比较大的活动面积完成后,教师评价,再读课文可能遇到的字词障碍马之千里者(马中能日行千里的,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是马也(是,这也,表判断)才美(才华和美好的素质)鸣之(之,语助词,延长音节同《狼》久之)其五.把握结构,疏通文意1.说是一种说明议论的文体。

作者要借马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请同学们在结尾处找找,哪句话最等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那么作者何以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我们一起回过头来看看前面的课文。

2.先看第一段,我们请女生先把第一段齐读一遍,声音要洪亮作者以开篇就亮出了一个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真的是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吗?那么没有伯乐,千里马就怎么样了呢?我们继续往后读“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说》的优秀教学设计3篇

《马说》的优秀教学设计3篇

《马说》的优秀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马说》的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马说》的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伯乐与人才的关系,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情。

2、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3、翻译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认识伯乐与人才的关系。

2、翻译并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1、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试着分析文章的结构。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积累字词翻译课文朗读背诵。

教学设计一、导入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叫汗明的,到春申君那里毛遂自荐。

他对春申君说:您听说过千里马吗?有一匹千里马,已过拉车年龄。

有一天,它拉着盐车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盖弯屈,尾巴下垂,皮肤溃烂,汗水四溅,它实在拉不动了。

这时伯乐遇上了它,爱怜地抚摸它,为它哭泣,脱下衣服盖在它身上。

于是,千里马俯身喷气,仰头嘶鸣,声音直冲云霄。

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它看到伯乐了解自己啊!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经很久了,难道您就不想举荐我,让我像千里马一样,为您仰天嘶鸣吗?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马因遇到伯乐而焕发了青春。

现在,我们一块儿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教师板书课题)二、正音正字祇(zhǐ)骈(pián)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其真无马邪(yé)(教师可带领同学多读几遍,结合课文内容讲清意思,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多音字)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最好能集体朗读,让更多的同学得到训练。

要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得要响亮、流畅、沉稳。

朗读提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关于《马说》教案范文5篇

关于《马说》教案范文5篇

关于《马说》教案范文5篇《马说》教案篇1【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意思。

2、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

3、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遭遇。

【教学建议】1、教学指津:作为一篇文言文,教学时宜通过自主与交流相结合的方式疏通全文,落实重要词句的意思,让学生真正读懂课文。

作为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__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和不幸处境,寄托了作者愤愤不平和穷愁潦倒之感,观点鲜明,讽喻深刻。

学习__,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寓意,发掘__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关注现实,增强人文素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2、问题导航:⑴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有怎样的寓意?明确:“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食马者”寓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⑵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在封建社会,许多有识之士怀才不遇,屡遭贬斥。

作者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有强烈的愤慨与不满,可又不能直接表示出来,所以,就托物寓意,借写千里马的不幸,来表现封建社会人才的遭遇。

⑶说说古今中外“千里马”巧遇“伯乐”尽显才能、成就作为的故事。

提示:可以收集资料,课件展示典型例子,如有些科学家、艺术家、体育明星等;还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听过的故事中收集素材,如诸葛亮、陈伊玲的故事。

旨在进一步明确伯乐的重要。

⑷这是一篇“说”,读完后你认为它属于哪一种文体?明确:议论文。

【资料链接】1、背景资料:⑴韩愈,字退之,河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和诗人。

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祖籍河北昌黎,故世称韩昌黎。

著有《昌黎先生集》。

其文论证严密,气势磅礴;其诗力求新奇,摒弃陈言。

今存散文380余篇,诗400余首。

韩愈其人有杰出的才华,可他的政途却多坎坷:贞元11~16年(公元795~公元800年)求仕,不得志,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感叹;贞元19年(公元803年)上书,言京畿百姓穷困,请求缓征徭役、租税,被贬为阳山令;元和14年(公元819年),韩愈上著名的《谏迎佛骨表》力谏,几招杀身之祸,后经友人鼎力营救,被贬为潮州刺史;卒于824年,57岁病逝。

《马说》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语文

《马说》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语文

《马说》教学设计4篇八年级下册语文马说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理解文章蕴涵的寓意。

2、掌握常用文言虚词、实词的用法。

3.、指导朗读,赏析课文。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理解文章蕴涵的寓意。

教学难点:掌握常用文言虚词、实词的用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大声说成语“马到成功”2、作者介绍: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他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他曾三次上书宰相,都没有得到赏识。

加上当时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

这些都让他感到明主难遇,在这种悲愤心情下,写下了《马说》3、文体知识:文体:说,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马说”即谈马、论马。

二.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2、朗读课文(1)、自由朗读(2)、女生读第一段(3)、男生读第二段(4)、齐读第三段3、对照课下注释,疏通课文(补充下列词语的读音)祗槽枥石骈策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翻译课文三.合作探究1、分析第一段(1)、本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明确: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明确: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明确: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4)、我来背一背2、分析第二段(1)、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是什么?明确:食不饱。

(2)、本段文字从侧面讽刺了喂马者的什么?明确:无知、无能、目光短浅。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明确: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

(4)、我来背一背3、分析第三段(1)、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明确: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2)、本段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明确:“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本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对人才埋没的愤懑之情(4)、我来背一背四、理解分析:1、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这是种写法叫什么?明确:托物寓意。

韩愈《马说》教学设计(通用10篇)

韩愈《马说》教学设计(通用10篇)

韩愈《马说》教学设计(通用10篇)韩愈《马说》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韩愈《马说》教学设计(通用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马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伯乐与人才的关系,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情。

2、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3、翻译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认识伯乐与人才的关系。

2、翻译并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1、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试着分析文章的结构。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积累字词翻译课文朗读背诵。

教学设计一、导入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叫汗明的,到春申君那里毛遂自荐。

他对春申君说:您听说过千里马吗?有一匹千里马,已过拉车年龄。

有一天,它拉着盐车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盖弯屈,尾巴下垂,皮肤溃烂,汗水四溅,它实在拉不动了。

这时伯乐遇上了它,爱怜地抚摸它,为它哭泣,脱下衣服盖在它身上。

于是,千里马俯身喷气,仰头嘶鸣,声音直冲云霄。

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它看到伯乐了解自己啊!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经很久了,难道您就不想举荐我,让我像千里马一样,为您仰天嘶鸣吗?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马因遇到伯乐而焕发了青春。

现在,我们一块儿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教师板书课题)二、正音正字祇(zhǐ)骈(pián)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其真无马邪(yé)(教师可带领同学多读几遍,结合课文内容讲清意思,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多音字)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最好能集体朗读,让更多的同学得到训练。

要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得要响亮、流畅、沉稳。

朗读提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教案2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教案2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教案精选2篇(一)教案内容:《马说》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熟悉并掌握《马说》这篇课文。

2. 了解并理解马的习性和特点。

能力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爱护动物。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的内容和要点。

2. 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点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听说结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图片、黑板、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导入图片或上一课的复习。

2. 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对马的了解和感觉。

Step 2:预读1. 分析标题,让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2. 询问学生们对马这种动物有哪些认识。

3. 预测马说的内容。

Step 3:阅读1. 完成第一遍朗读课文。

2. 细读课文,找出关键词和重点句。

3. 师生一起解读难句和生词。

4. 听录音,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

5. 分组合作,学生自读课文。

Step 4:讨论1. 小组内讨论马的习性和特点,列出观点。

2. 分组合作,每组报告自己的观点。

3. 整合集思广益,讨论马的特点和与人类的关系。

Step 5:思考1. 提问学生们对马的感受和想法。

2. 引导学生找到马给人类带来的启示和反思。

3. 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能像马一样坚韧不拔。

Step 6:拓展阅读1. 扩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阅读与马有关的其他文章。

2. 学生自由阅读,并就自己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

Step 7: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完成读后感的写作。

3. 搜集关于马的图片和资料。

4. 预习下一课《等风来》。

Step 8:课堂总结1. 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做简单总结。

2.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到的知识和体会。

3. 确认并鼓励学生努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考能力。

教学设计理念: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从马的角度来观察和理解世界,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和爱护自然的情感和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八年级语文:《马说》教学设计
(实用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八年级语文:《马说》教学设计(实用文本)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
2、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寓意。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
2、了解文章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请学生说说有关“马”的成语。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它用力挣扎,汗水淋漓,还是拉不上车去。

伯乐见了,就赶紧挽住千里马,泪流满面,并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低下头吐气,又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马说》是通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议论文体。

“说”是“谈论”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字词学习:祗(zhǐ)骈(pián)
3、学生齐读课文。

三、翻译理解
1、学生自学,划出疑难点;
2、全班交流:
⑴重点词:
祗:只是。

辱:受到屈辱。

骈:并列,一同。

是:这。

能:才能。

见:通“现”,表现。

且:尚且。

等:相等。

安:怎么能
临:面对。

⑵一词多义:
虽:a、故虽有名马:即使。

b、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以:a、不以千里称也:用。

b、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食:a、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

b、食不饱:吃。

其:a、其真无马邪:难道。

b、其真不知马也:指代他们。

c、食之不能尽其材:指代千里马。

策:a、策之不以其道:鞭打。

b、执策而临之:马鞭。

能:a、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b、虽有千里之能:才能。

四、课堂小结
翻译文言文,一定要做到字字落实,做到“信、达、雅”这三字诀。

而且,必须大声朗读,投入感情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背诵下来,并且领会文章的要旨,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也。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语文作业本》基础部分;
3、课外查找有关韩愈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指名背诵课文;
2、翻译重点字、词(见前一课时)。

二、探讨质疑
1、千里马指什么?伯乐又指什么?
“千里马”比喻人才。

“伯乐”比喻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2、世界上肯定是存在千里马的,但有的千里马能被发现,原因是什么?而有的千里马却被埋没、被摧残,原因又是什么?
前者因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后者因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托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讽刺、控诉。

三、拓展探究
1、文章为何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问题?
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不可避免终身被埋没、被摧残的命运,其价值就无从体现。

这样阐述,突出了伯乐的重要性,即突出了发现人才、赏识人才、任用人才的重要性。

2、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什么?
“其真不知马也!”
3、古代的人才是要等待“伯乐”的出现,被人发掘了才真正成为人才,那么,我们当今社会又应该具有怎样的人才观呢?是不是仍像古代那样等待别人去发现,抑或是怎样呢?
(学生自主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四、总结全文
本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作业本》练习。

3、阅读《骥伏盐车》,回答文后题目:
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冪之。

骥于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
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四》)
⑴千里马受到怎样的不公对待?
⑵千里马为什么“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
⑶文中表现出伯乐怎样的思想性格?
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
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