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神经阻滞

合集下载

上肢手术时不同神经阻滞效果的临床比较

上肢手术时不同神经阻滞效果的临床比较
3 讨 论
两组 6 2例患 者均 是择期 开胸手 术 ( S A A I级 ~Ⅱ级 ) 男 4 5例 , 1 , 均年 龄 6 女 7例 平 8岁 , 随机 分成 两组 , 部使 用 同 全 样的麻醉方法 和药 物 。静 脉组 选用 舒芬 3 m g+氟 哌 利 多 5 Ⅱ 09 1 %氯化钠共 10 m 与手术结 束 时静脉接 镇痛 泵 以 2 g+ 0 l m/ lh均速注入 ; 硬膜 外组 术前 于 T 、 间隙 穿刺 置管 , 用 7 选 0 15 布 比卡 因 +0 0 04 .2 % 0 %芬 太 尼 +0 0 % 氟 哌利 多共 .2 2 0ml 4 于手术 结束 前 05h连接硬 膜外导 管 , 5m / . 以 lh均速 注入 。观察项 目: 两组病例都 在术 后 2h 6h 1 、4 h观察 、 、2h 2 镇痛质量 。术后 疼痛 强度评 分参 照 V S法镇 痛效 果标 准 : R 0 级一无痛 ; 1级一 轻微疼痛 ; 2级一 中度 疼痛 能忍 ; 3级一重度 或剧痛 。根据 患者疼痛各时期感受 自述分 为优 、 差 、 良、 无效 。
・3 49 ・ 6
[ ] 杜凤 兰, 4 高琪 . 瘤标 志物联合检 测肺癌 及非肺 癌 [ ] 西安 医 肿 J. 科 大学学报 ,9 3 1 ( ) 292 1 1 9 ,4 3 :6 -7 . ( 收稿 日期 :0 70 -6 20 - 0 ) 6
舒 芬 静 脉 镇 痛 用 于 开 胸 术 后 的 效 果 观 察
两组 患者虽都有镇痛效 果 , 但静 脉组 的镇痛质 量 明显优
于 硬 膜外 组 。
表 1 两组病例疼痛 程度 ( ) 例
镇痛, 镇痛效果 确切 , 能有效控 制术后 疼痛 , 利于维 持生 理 有 功能的稳定和术后康 复 , 血液 动力学 稳定 , 无呼 吸抑制 发生 , 术 后患者 以静脉镇痛满 意度高 , 具有 镇痛 安全 、 可靠 、 有效 , 所 以舒芬静脉镇痛是胸科 手术 值得采用 的镇痛 方法 。

上肢神经阻滞ppt课件

上肢神经阻滞ppt课件
• 颈4、5、6神经根阻滞适合肩部手术。
.
.
.
超 声 检 查 准 备 事 项
.
超 声 引 事导 项穿 刺 准 备
.
超 声 引 事导 项穿 刺 准 备
.
操 作 准 备 耦 合 剂
.
敷 贴
操 作 准

输 液 薄 膜
.
操 作 准 备 无 菌 灯 套
.

操 作


无 菌 腔 镜
.

操 作
• 肌腱、韧带在声像图上表现为平行排列的多数细强回声带, 较神经内结缔组织形成的强回声带排列更规则,且横切时 无神经纤维束形成的小圆形低回声区(甜圈征)。
• 当肢体运动如屈或伸时,肌腱和韧带的位置、粗细会发生 变化,而神经的大小、位置则相对固定。
.
甜 圈 征
.
超声技术的基础知识
• 临床应用的超声频率在2.5-20MHz
– 高频超声(>8MHz)可清楚地显示神经结构。 – 适用于位置表浅的神经结构
• 斜角肌间隙臂丛神经 • 锁骨上区臂丛神经 • 腋窝臂丛神经 • 肋间神经 • 股神经
.
– 6~10MHz的低频超声穿透性更好 – 适用于位置较深的神经结构
• 锁骨下 • 喙突区神经 • 坐骨神经 • 腰丛神经
– 超声多普勒技术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血管,提高 对于局部解剖的观察。


无 菌 腔 镜
.
• 穿刺注意事项: 1、获取血管、神经及周围组织的声像图 2、穿刺前确定超声探头的位置 3、全程监控穿刺针的完整图像 4、将局麻药注射至每一束神经周围
.
二 头 肌 处 桡 神 经
.
肘 窝 桡 神 经
.

肌间沟—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肌间沟—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肌间沟—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目的研究肌间沟-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患者上肢手术中的神经阻滞效果。

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16~60岁,无明显臂丛神经阻滞禁忌证,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斜角肌间沟法组(A组)、腋路法组(B组)、肌间沟-腋路联合法组(C组)。

3组均使用0.5%利多卡因和0.5%罗哌卡因混合局麻药液25~40 mL。

比较3组间阻滞效果、阻滞持续时间、不良反应情况及麻醉满意度。

结果臂丛各支神经阻滞完善时间C组短于A、B组,且阻滞时间显著延长,主要分支阻滞完善率C组高于A、B组,C组未出现任何并发症,阻滞满意度提高。

结论肌间沟-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法阻滞效果完善,可以满足各种上肢手术的需要。

标签: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腋路联合;上肢手术;临床应用臂丛神经阻滞术解剖标志定位简单、操作简便,广泛应用于上肢手术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有多种入路方法,其中的斜角肌间沟法和腋路法体表解剖标志相对较容易定位、并发症发生率低,在临床中应用普遍。

但因臂丛神经的组成和分支分布的复杂性,单一的肌间沟法或腋路法虽各有优势,效果却往往难以达到整个单侧上肢尤其是前臂手术的麻醉阻滞完善要求,常出现尺侧或桡侧阻滞不全,止血带反应明显等现象[1]。

现通过研究在患者上肢手术中肌间沟法联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与单一入路阻滞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验证联合法神经阻滞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月,ASAⅠ~Ⅱ级,年龄16~60岁,无明显臂丛神经阻滞禁忌证,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120例,其中前臂双骨折手术27例,尺骨鹰嘴骨折手术25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手术23例,断指(腕、掌)再植手术4例,前臂肌腱离断手术41例。

随机平均分成3组:斜角肌间沟组(A组)、腋路组(B组)、肌间沟-腋路联合组(C组)。

1.2 麻药配伍3组均使用0.5%利多卡因和0.5%罗哌卡因混合局麻药液25~40 mL[2]。

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外周神经阻滞详解

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外周神经阻滞详解
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外周神 经阻滞详解
• 外周神经阻滞简介 • 外周神经阻滞的常用方法 • 外周神经阻滞的麻醉药物与器材 • 外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与效果 • 外周神经阻滞的并发症与处理
01
外周神经阻滞简介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外周神经阻滞是一种通过局部麻 醉药物暂时阻断神经传导功能的 方法,通常用于手术麻醉或术后 镇痛。
感谢观看
适用范围与限制
适用范围
外周神经阻滞适用于各种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手术或 术后疼痛较重的患者。
限制
外周神经阻滞可能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局部麻醉药物过敏、神经损伤等,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02
外周神经阻滞的常用方法
颈神经丛阻滞
总结词
颈神经丛阻滞是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外周神经阻滞方法之一,主要用于颈部手术的 麻醉和镇痛。
目的
减少手术过程中的疼痛,降低手 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同时 减少术后疼痛和促进术后恢复。
历史与发展
历史
外周神经阻滞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 中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外周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越 来越广泛。
发展
目前,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已经从单一 的臂丛神经阻滞发展到了多种神经阻 滞方法,如颈神经丛阻滞、腰神经丛 阻滞等。
环引起中毒反应。
神经损伤
注射针刺伤神经或药物对神经 产生毒性作用,导致神经功能
受损。
局部血肿
注射过程中损伤血管,导致局 部出血形成血肿。
感染
无菌操作不严格或术后护理不 当,引发感染。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01
02
03
04
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注射速度 ,避免过量注射。

超声引导上肢神经阻滞ppt课件

超声引导上肢神经阻滞ppt课件

03
桡神经阻滞
通过将局麻药注入到桡神经周围,使 上肢伸展功能受到暂时性阻断。
腋神经阻滞
通过将局麻药注入到腋神经周围,使 三角肌和小圆肌功能受到暂时性阻断。
05
04
尺神经阻滞
通过将局麻药注入到尺神经周围,使 手部精细运动功能受到暂时性阻断。
04
上肢神经阻滞技术
技术概述
超声引导技术
利用超声波实时显示上肢神经位 置,为神经阻滞提供可视化指导。
图像识别技巧
通过观察超声图像上的回声特征 ,结合解剖知识,准确识别神经 的位置和结构。
03
上肢神经解剖
上肢主要神经分布
正中神经
起自臂丛神经的胸廓出口,沿 肱二头肌内侧下行,支配前臂 旋前肌群和屈腕、屈指肌群。
尺神经
起自臂丛神经的腋窝部分,沿 肱骨干下行,支配手部精细运 动和感觉。
臂丛神经
由颈5、6、7、8和胸1脊神经 的前支组成,主要支配上肢的 运动和感觉。
上肢神经阻滞
通过注射麻醉药物,对上肢的神经 进行暂时性麻痹,以减轻或消除疼 痛。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上肢手术、创伤、疼痛治疗 等场景。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 1. 确定麻醉药物和剂量。
2. 清洁和消毒手术部位。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3. 使用超声波设备找到目标神经。 4. 注射麻醉药物至目标神经周围。
全的方法。
本课程介绍了超声引导上肢神经阻滞的 基本原理、操作方法、适应症和禁忌症 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演示了
该技术的具体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可以掌握超声 引导上肢神经阻滞技术的操作技巧和注 意事项,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技术展望
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超 声引导上肢神经阻滞技术将更加成熟 和普及,成为临床麻醉中重要的辅助 手段。

基础麻醉并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基础麻醉并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裹 1 两组患者 H R R、 R和 so 情 况 比 较 p2
醉组其心率明显较快n 】 。氯 胺 酮 复 合 臂 丛 神 经 阻滞 麻 醉 的 A组 由于 臂 丛 神 经绝 大部 分 已 被 阻 滞 加 上 基 础 麻 醉 的 作 用 麻
肉沟 法 , 患儿 去 枕 仰 卧 位 , 偏 向健 侧 , 臂 尽 量 贴 于 体 旁 , 将 头 手
肥胖 患儿 以小 枕 头 垫颈 后 部 , 量 使 侧 颈 部 暴 露 , 后 选 定 前 尽 然
中斜 角 肌 之 间 隙 , 静 脉 留 置 针 2 进 行 穿 刺 , 尖 垂 直 于 以 2号 针
21 呼 吸 H R . R、R和 so 的情 况 : p2 A组 术 中 H R较 平 稳 , 术 与 前 比较 波 动小 ; B组 R R的波 动 较 大 , R变 化 不 大 , 其 中有 3 H 但 例严重 的呼吸抑制 经过面罩加 给氧后好转 , A组 明显 较 B组 平 稳 。详 见 表 1 。
基 础 麻 醉 并 臂 丛 神 经 阻滞在 d J 上肢 手术 中的应 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xL
潘再 韩 ( 贵州省三都县人 民医院 , 贵州 三都 5 80 ) 5 10
[ 摘 要 ] 目的 : 讨 基 础麻 醉并 臂丛 神经 阻滞 在 小 儿 上 肢 手 术 中 的应 用 效 果 和 意 义 。方 法 : 患儿 上 肢 择 期 手 术 8 , 探 将 0例 分 为 A组 和 B组 两 组 , A组 : 胺 酮加 眯 唑 安定 并 臂 丛 神 经 阻滞 ; 氯 B组 : 胺 酮 加 咪 唑 安 定 , 比两 组 麻 醉 效 果 。 结 果 : 胺 酮 复合 臂 氯 对 氯 丛 神 经 阻滞 麻 醉 的 A组 麻 醉效 果 满 意 , 氯胺 酮 的用 量 少 , 率 明 显 慢 于 B组 , 有 严 重 的 呼 吸 抑 制 病 例 发 生 , 后 的 烦 躁 、 睡 、 心 没 术 嗜 哭 闹不 安 等 现 象 明显 少 于 B组 , 后 3 i 苏 醒 率 为 10 。结 论 : 丛 神 经 阻 滞 加 氯胺 酮 基 本 麻 醉 是 d J # 科 上 肢 手 术 可行 的 术 0m n 0% 臂 xLb

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

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

为了解上肢手术臂 丛神经阻滞麻 醉的效果 。 笔者对 7 8例 6 患 者进行 临床 观察 , 结果 报道 如下 :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般 资 料 .
表 1 不 同 组 织 径 路 的麻 醉 分 布 ( ) n
选择 20 0 7年 2月 ~ 0 0年 1 21 0月 在 本 院 住 院 拟行 上 肢 手术 的 7 8例患 者 为研 究对 象 。其 中 , 5 9例 , 1 9例 , 6 男 5 女 9
20 l 第7第6 0年2 1 3 1 月 卷 期
麻醉与镇痛
上肢手术臂丛神经 阻滞 的麻 醉效果分析
冯 强
( 华大 学 医学院 附属 医 院 , 北 吉林 吉林
120 ) 300
【 要】目的 : 摘 观察 上肢 手术 臂丛 神经 阻滞 的麻 醉效 果 。方 法 : 7 8例 患 者 ( 5 9例 , 1 9例 , 将 6 男 5 女 9 年龄 1 ~ 5岁 ) 26 随
麻醉 , 其余 意 识不 清 、 克患 者选 择全 麻 。 休 因为 硬膜 外本 身可 以引起有效 循环 血量骤减 和血 压下 降 , 血流 动力学 改 变明显 ,
23上 肢 各 部 位 手 术 的麻 醉 效 果 _
醉维 持 , 5 有 6例 合 并 糖 尿 病 以平 衡 液 加 胰 岛 素 , 心 脏病 对
患者 也采 取神 经安定 麻 醉维 持 。 本 组 除 诊 断 明确 的 1 9例 急性 阑尾 炎 选择 连 续 硬 膜外 4
见表 3 。
24麻 醉 失 败 原 因 .
8例 ; 切痕 植皮 1 ; 指再 植 4例。麻 醉药 多为 2 6例 断 %利多 卡
因 (~ 0m1+ . %布 比卡 因 1 , 部 分 单 纯 用 1 %~ . 5 1 )O 5 7 0ml一 . 06 0 %

【上海长海-杨涛】上肢神经阻滞

【上海长海-杨涛】上肢神经阻滞

神经根和神经干定位
外侧束有三个分支:
肌皮神经(C4 、C5 、 C6 和C7) :肱二头肌, 前臂外侧皮神经。 正中神经外侧根(C5 、 C6 和C7) :是其主要 的终末支。
胸外侧神经(C5 、 C6 和C7) :胸大肌。
后束有5个分支:主要支配上臂背侧
腋神经(C5和C6):三角肌和小圆肌;皮支--肩 部三角肌处及臂外侧区上部皮肤 桡神经( C5 , C6 , C7 , C8 和T1):后束主要分 支
神经等
Horner综合征: 星状神经节阻滞(大剂量时近70%~90%) 大血管:椎动脉、颈内动脉等 其他:神经损伤、硬膜外阻滞、脊髓损伤等
历史: 1911年,Kulenkampff首次引入临床 特点:基于臂丛神经位于锁骨下动脉水平这一外科描述。在这 一部位支配上肢的神经由六个股构成,这种阻滞方法可以在这 六个股分叉处的近端进行高效率的集中阻滞 用途:适用于上肢肩部远端的手术,包括肘、前臂及手掌部位。
混合长效和中效麻醉剂:无优势 -- 阻滞起效时间类似,持续时间短于单独使用 长效局麻药达到的效果 增加局麻药的浓度、容量或者总剂量:不能缩短起效时间,提高阻滞效果,也 不能延长镇痛时间;相反,增加浓度会加重局麻药的神经毒性,增加总量会加
重意外血管内注射产生的全身毒性反应。但极低容量可导致阻滞时间缩短
潜在缺点:
可能会导致由C8和T1发出的臂丛尾神经根阻滞不完全。
而C8 和 T1的不完全阻滞可导致上肢尺侧皮肤感觉残留。 因此对上肢远端手术而言,肌间沟径路的臂丛神经阻滞也
并不可靠。
持续外周神经阻滞置管:术中麻醉与术后镇痛 不良反应与并发症: 其他神经阻滞:膈神经(大剂量时近100%)、迷走神经、喉返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应用于重症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应用于重症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应用于重症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价值分析发表时间:2018-04-20T13:39:42.27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9期作者:董小波[导读] 分析于重症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应用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临床价值。

董小波(射洪县人民医院四川射洪 629200)【摘要】目的:分析于重症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应用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临床价值。

方法:根据乱数表法择取2017年1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30例行上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展开对比实验。

予以对照组传统针刺异感法,实验组则采取超声引导法。

对比二者麻醉效果。

结果:实验组麻醉完成时长、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其持续时长等各项临床参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P<0.05)。

结论:于重症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应用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可有效缩短麻醉时长和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延长神经阻滞持续时长。

【关键词】锁骨;臂丛神经阻滞;老年;上肢骨折;麻醉【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9-0179-02老年上肢骨折麻醉术中行臂丛神经阻滞不仅要求适量局部麻醉药浓度,还要准确神经定位[1]。

以往临床中多采取神经刺激或解剖学辅助定位,然此二种模式不仅具有较高的神经损伤率,且其阻滞失败率较高。

针对此,本文将以2017年1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30例行上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就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在其中的临床价值展开简要实验对比分析,详情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根据乱数表法择取2017年1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30例行上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行对比实验。

实验组14例患者中,9例为男性患者,另5例为女性患者;患者年龄67~86岁,平均年龄(72.87±2.39)岁。

对照组16例,其中,10例为男性,6例为女性;年龄68~85岁,平均年龄(71.90±1.77)岁。

上肢神经阻滞及常见疼痛疾病的治疗

上肢神经阻滞及常见疼痛疾病的治疗

颈髓损害的定位

颈髓损伤常引起四肢瘫痪。 如果颈髓完全横断,则下肢完全瘫痪。

上肢瘫痪的程度则取决于受累的神经节段。
判定受累节段和损伤程度是至关重要的!
上肢神经根损害的定位
上肢神经根病变常表现为上肢的肌肉、感觉
或反射异常。
上述症状发生的部位取决于受累神经节段。 进行神经学检查不仅可以帮助确定受累神经
上肢神经根损害的定位
反射试验:
肱二头肌反射(颈5) 肱三头肌反射(颈7)
肱桡肌反射(颈6)
上肢神经根损害的定位
感觉试验:从上肢外侧 近端开始向远端移动( 颈5 —上臂;颈6—前臂 ),然后绕过手指(颈6 、7、8),最后转向上 肢远端内侧缘由下而上 (颈8—前臂;胸1—上 臂),直到腋窝(胸2)
臂丛神经的解剖构成Fra bibliotek臂丛:颈5、6、7、8+胸1前支,有时也有颈4和/或胸2 前支的加入。 臂丛上干:颈5、6 中干:颈7 下干:颈8 +胸1 外侧束:上干和中干的前股 内侧束:下干前股 尺神经 肌皮神经 正中神经

后束:上干、中干和下干的后股
桡神经 腋神经
腋神经损害的定位
腋神经:颈 5 、 6 ,后束,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管理
尺神经损害的定位
反射和感觉试验:
1. 无定位意义的反射试验 2. 手的尺侧及第5指、4指尺 侧半皮肤感觉障碍
正中神经损害的定位
正中神经:颈6、7、8+胸1,外侧束和内侧束。
肘关节以上无分支。
肘关节略下分出肌支支配旋前圆肌。 前臂上部尺侧腕屈肌与环指、小指指深屈肌。 缺乏有定位意义的反射试验。 管理桡侧3个半手指的皮肤感觉。
尺神经损害的定位

神经阻滞操作的要求规范

神经阻滞操作的要求规范

神经阻滞操作规范一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总住院医师根据手术种类、病人情况和麻醉医师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妥善安排手术病人的麻醉;必要时向科主任报告麻醉安排情况。

二术前准备术前访视患者掌握病情,进行评估,行ASA分级,预测麻醉危险程度。

介绍麻醉方案、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和麻醉前病人的准备并麻醉前谈话和签字。

行术前用药。

三麻醉前准备1、按照手术间麻醉准备工作常规准备吸引器、麻醉机、呼吸回路备用、全套气管插管用具.2、药品:局麻药(略)静脉麻醉药(略)急救药品(略)3、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电图、无创血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开始麻醉记录。

4、建立静脉通路。

5、核查病历6、查对:A.三方查对患者姓名、住院号、科室、诊断、手术方式及部位、术前用药及麻醉方法等B.药品查对:名称、剂量等C.麻醉机等器械的再次检查。

麻醉医生的手部消毒。

四麻醉操作(一)臂丛神经阻滞1、锁骨上径路①病人体位:仰卧,患肢自然平放在躯干旁,头稍向后仰并转向对侧(呈45)②穿刺点定位:锁骨中点上方1cm。

③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

持内装局麻药带6G或7G针头的注射器,经穿刺点向后、内、下缓慢进针,寻找易感;出现异感后,即停止进针固定针头,回抽注射器无血或气体,则注射局麻药。

倘若多次寻找,不见异感,可找第一肋骨;碰到第一肋骨表面,同样回抽注射器,无异常发现,即注局麻药。

退出针头,轻轻按压注射区。

④注意事项:避免损伤血管,刺破肺尖;慎用双侧阻滞。

2、肌间沟径路①病人体位:头转向对侧,肩贴床面,其他同上。

②穿刺点定位:显露胸锁乳突肌,其后依次为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前中斜角肌之间有一上窄下宽的间隙,即斜角肌间隙(肌间沟)。

该间隙与环状软骨水平线的交点,是为穿刺点。

③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

持内装局麻药带6G或7G针头的注射器,垂直皮肤进针,针尖指向对侧足尖推进,刺破椎前筋膜时有突破感,再稍推进则出现异感,回抽无血或脑脊液,固定针头注射局麻药。

麻醉解剖-神经阻滞定位

麻醉解剖-神经阻滞定位

头部1.三叉神经节阻滞麻醉从颧弓后1/3下方,口角外侧2.5cm稍上,正对第2磨牙处进针。

沿下颌支内面刺向后内方,进针至翼突基底部,到卵圆孔的前方,用X线证实针位,再退针,改向后上刺入卵圆孔,到三叉神经节内,注射麻药。

2.上颌神经阻滞麻醉稍张开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前上,经翼突外侧板前缘刺入翼腭窝,上颌神经经过此处(深度约4.5cm),注入麻药。

第第第药。

8.耳颞神经阻滞麻醉在外耳道与颞下颌关节之间或近耳部的颧弓上缘约1cm的发际处,也可在颧弓中点下1cm 处,触到颞浅动脉的搏动。

在颞浅动脉搏动点的同一水平处进针,刺入深度约0.5cm.9.眶下神经阻滞麻醉经眶外缘至上唇上缘重点做一连线,再经瞳孔中心做一垂直线,两线的交点即为进针点;进针方向应朝外上,稍偏后,穿刺针与面部中线夹角平均约为30度。

10.颏神经阻滞麻醉经瞳孔中心垂直线,与下颌骨上下缘中位线的交点为穿刺点,进针方向应向前内下,稍偏后,与该处皮肤表面的角度约45度。

颏孔的开口方向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上移和后移,在临床实施阻滞定位时应予考虑。

颈部神经阻滞途径:1.颈丛浅支阻滞途径仰卧位、去枕,头偏向对侧。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即神经点)处穿刺进针。

2.颈丛深支阻滞途径ⅱ. C 2、C 2横。

处进 5. 星状神经节阻滞麻醉临床上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常用气管旁入路,即在胸锁关节上2.5cm 与前正中线外侧1.5cm 相交处向第7颈椎横突基部穿刺,用手指将颈总动脉推向外侧,针尖遇骨质,回抽无血,注入局麻药。

常可出现Horner 综合征,并要注意防止气胸、全脊麻和喉返神经阻滞等并发症。

脊柱区(3阻滞麻醉)1.硬膜外隙阻滞麻醉(1)后正中穿刺法①部位:椎骨棘突之间进针,与棘突方向一致②层次:皮肤 → 浅筋膜 → 深筋膜 → 棘上韧带 → 棘间韧带 → 黄韧带 → 硬膜外隙(2)旁正中穿刺法①部位:正中线旁1.5~2.0cm②层次: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背阔肌腱膜→竖脊肌→椎板间隙→黄韧带→硬膜外隙(再进针→硬脊膜→硬膜下隙→蛛网膜→蛛网膜下隙)2.蛛网膜下隙穿刺和腰麻(基本同硬膜外隙阻滞)①穿刺部位:L2、3,L3、4或L4、5腰椎之间②层次:硬膜外隙→硬脊膜→硬膜下隙→蛛网膜→蛛网膜下隙(腰椎区域)3.骶管阻滞麻醉俯卧位,将示指和中指的掌面放在两个骶骨角上,以45°角在两个骶骨角之间刺入,当穿刺针碰到骶骨时,应改变针的角度(男性几乎与皮肤平行成5°角进针,女性成15°角进针),向前进针(T1~4)﹣3=Moore深度,即达四边孔附近,回抽无血,即可注药4.正中神经阻滞(1)肘部阻滞: 肘关节伸直,平肱骨内、外上髁之间切取肱动脉搏动,在其稍内侧垂直刺入3~5cm,出现异感后注入局麻药。

小儿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小儿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肢 手 术 可 减 少 氯 胺 酮 用 量 从 而 减 少其 不 良反 应 , 惠 儿 在麻 醉 手 术 期 阃呼 吸 循 环 使
更平 稳 , 长 及 医护 人 员 满 意 度 明 显 提 家 高. .
较平稳 , 与术 前 比波 动 小 , B组 较 术 前 而
高 且 波 动 较 大 , 组 间 比较 差 异有 统 计 学 两
腺 病 毒 、 吸 道 合 胞 病 毒 、 状 疱 疹 病 毒 呼 带
有 灭 活 作 用 。③ 解 热 镇 痛 : 特别 适 宜 炎 性 疼 痛 的镇 痛 。④ 抗 血 小 板 聚 集 和 抗 血 栓 作用 : 论是 体外 实验还 是 口服给 药 , 无 均
可显 著抑 制 AD P诱 导 的 廊 小 板 一 相 和 二
( >0 0 。 P . 5)
麻 醉 与用 药 : 组 患 儿 术 前 3 硼 0分 钟
开放 静 脉 通 路 , 脉 注 射 盐 酸 戊 乙 奎 醚 静
0 0 mg k , 注 鲁 米 那 2n / g, 室 后 .2 / g肌 ig k 人
静 脉 注 射 氯 胺 酮 2 g k , 续 面罩 给 氧 , m / g持
影响 。方 法: 8 将 O例 1 个 月 ~ 1 岁 行 8 2
的 优 点 , 小 儿 多 不 易 合 作 , 实 施 臂 但 在 神 经 阻 滞 的 操 作 前 需 给 予 氯 胺 酮 基 础 麻
醉 , 术 中需 复 合 丙 泊 酚 等镇 静 药 物 以 减 且 少 或 避 免 小 儿 的精 神 创 伤 … 。 氯胺酮具有镇静 、 痛 、 忘作用 , 镇 遗 曾
氯 胺 酮 药 用 量 及 不 良反 应 情 况 , 醉 恢 复 麻 过 程 中记 录 苏 醒 时 间 及 程 度 , 术后 镇 痛 时

超声引导上肢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护理课件

超声引导上肢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护理课件

心理护理
03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提高患者的
舒适度。
注意事项三:提高护理效果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在护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护理效果。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提高护理效果。
加强沟通与协作
医护人员之间应加强沟通与协作,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 护理效果。
展望
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超声引 导上肢神经阻滞技术有望实现更加精准、
安全和高效的操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 治疗体验。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超声引导上肢 神经阻滞在不同疾病、不同年龄段患者 中的应用效果,以及与其他治疗方式的
联合应用效果。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 发展,未来有望开发出更加智能化的超 声设备,提高操作效率和安全性,进一 步推动超声引导上肢神经阻滞技术的普
传统盲探式神经阻滞方法存在成功率 低、并发症多等问题,需要寻求更安 全、准确的方法。
上肢神经阻滞的需求
上肢手术或治疗过程中,为了减轻患 者痛苦和便于手术操作,常常需要进 行神经阻滞。
课程目标
01
02
03
04
掌握超声引导上肢神经阻滞的 基本原理和技术。
了解上肢各神经阻滞的适应症 和禁忌症。
提高神经阻滞操作的成功率和 安全性。
案例二:正中神经阻滞
总结词
安全性高、操作简便
详细描述
正中神经阻滞常用于前臂和肘部手术。在超声引导下,能够清晰地显示正中神经 的位置和走行,确保注射部位准确,减少了对周围血管和组织的损伤。这种麻醉 方法安全性高,操作简便,是临床上常用的源自醉手段之一。案例三:腋神经阻滞
总结词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和中心静脉穿刺进展-1789-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和中心静脉穿刺进展-1789-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1789-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和中心静脉穿刺进展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超声引导的上肢神经阻滞
1、关于臂丛阻滞—腋路的适应症()下列哪项正确
A、前臂、足
B、下肢、手
C、大腿、手
D、前臂、手[正确答案]
E、足
2、臂丛阻滞—肌间沟的适应症,通常选取()
A、肩部、下肢、前臂
B、胸部、颈部、前臂
C、肩部、上臂、前臂[正确答案]
D、肩部、前臂、小腿
E、以上都不对
3、关于臂丛阻滞—锁骨上的目标,下列哪项正确()
A、腹腔干
B、神经干、分支[正确答案]
C、神经末梢
D、神经轴突
E、以上都不对
4、臂丛阻滞—肌间沟的定位是()
A、前后斜角肌之间,C6水平
B、前中斜角肌之间,C6水平[正确答案]
C、前中斜角肌之间,C8水平
D、前中斜角肌之间,C2水平
E、前中斜角肌之间,C9水平。

神经阻滞用于上肢骨折病人的手法复位

神经阻滞用于上肢骨折病人的手法复位

中医中药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 2008年5月第5卷第5期 W orld Health Dige stM edica l Pe ri odica l 神经阻滞用于上肢骨折病人的手法复位■李绍臣兰天姜长林(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 163001)【摘要】一部分上肢急性骨折病人可以进行的手法复位。

以往进行手法复位的时候不给病人麻醉的,病人强忍疼痛进行治疗,常常需要他人帮助,这时病人忍受着疾病的痛苦,而家属忍受着精神上的痛苦。

将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急性骨折病人的手法复位,既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又能够提高手法复位的成功率。

【关键词】上肢骨折;手法复位;神经阻滞【中图分类号】R2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5-0094-11 一般资料来本院科骨科就诊的52例骨折患者,所有病人均诊断明确,无复合伤且无呼吸循环系统紊乱,根据X线报告是手法复位的适应症。

男21例,女31例;年龄8~56岁,病程为30m in~4h。

其中锁骨骨折9例,尺桡骨骨折23例,桡骨骨折20例。

上述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神经阻滞组)。

对照组29例,观察组23例。

2 治疗方法1.对照组:没有镇痛治疗。

2.观察组:本组病人给予神经阻滞[1]镇痛,方法如下。

尺神经阻滞:在尺骨鹰嘴处用1%利多卡因5m l阻滞尺神经。

桡神经阻滞:在桡神经沟处用1%利多卡因5m l阻滞桡神经。

以上两种阻滞在操作时注意寻找异感,若没有异感将药物注射到骨面也可,此两种阻滞用于桡骨骨折或/和尺骨骨折。

肩胛上神经阻滞:在患侧肩胛切际处注入1%利多卡因10m l,可以不必寻找异感,用于治疗锁骨骨折。

3.观察组病人给予基本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血压和SPO2监测。

在神经阻滞10min后开始手法复位。

4.疼痛评估及疗效标准在操作完成后对操作时的疼痛进行评分: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 S)”评估治疗后疼痛的程度。

具体做法是,用自制的10c m长的尺为标尺,尺的一端为0,既无痛另一端是极痛为10。

上肢神经阻滞定位

上肢神经阻滞定位

上肢神经阻滞定位上肢的动脉与同名深静脉伴行,可在臂内侧、肘窝及腕部触及动脉脉搏。

浅静脉位于前筋膜内,易于显露。

临床常常施行上肢血管穿刺插管,用作诊断治疗。

上肢的神经为臂丛神经分支,可通过药物阻滞,达到麻醉或镇痛目的。

腋区臂丛阻滞途径喙突下臂丛阻滞途径:臂丛在喙突内下方通过胸小肌深面时,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围绕在腋动脉第2段周围,在腋鞘内的位置比较集中,同样容量的局麻药物途经此途径注入,比经腋路注入阻滞的范围更广泛,效果也更好。

喙突下臂丛阻滞的穿刺点位于喙突下2cm,相当于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处。

与皮肤垂直进针,然后向下、外侧并向后倾斜10°左右推进,经皮肤、浅筋膜,穿胸大肌、胸小肌,出现两次减压感或患者出现上肢异感,表示已穿胸小肌到达腋血管周围。

此时可见针体随动脉搏动而摇摆,即可注入局麻药物。

腋路臂丛阻滞途径:又称腋血管旁阻滞法。

操作时令患者仰卧,臂外展90°,旋外,屈肘位。

于胸大肌与背阔肌止端间触及腋动脉,在腋窝顶寻找到腋动脉最大搏动点,作为穿刺点标志。

左手示指固定动脉,在指尖前方向肱骨方向刺入,穿过腋筋膜,继续刺破腋鞘有落空感,此时放开可见针体随动脉搏动而摇摆,说明置针位置正确,抽吸无回血即可注入局麻药。

经腋动脉上方注药,麻醉肌皮神经、正中神经的效果较好,经腋动脉下方注药,可获得尺神经、桡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较好的麻醉效果。

肩上神经阻滞在肩胛冈上缘,由肩峰至肩胛骨内侧缘沿肩胛冈上缘画一横线,再经此横线的中点作一与脊柱平行的纵线,在两线相交的外上角等分角线上距交点2.5cm处为进针点,与皮肤垂直方向略向内刺入4~5cm 即达肩胛切迹,有异感后注入局麻药物。

肌皮神经阻滞肌皮神经干阻滞:阻滞肌皮神经干的途径同腋路臂丛阻滞,进针后在腋鞘上方进入,直至喙肱肌,注入局麻药。

前臂外侧皮神经阻滞:阻滞肌皮神经的终末支前臂外侧皮神经时,进针点位于肱骨内、外上髁连线水平,在肱二头肌肌腱外侧,直刺触及骨质后呈扇形方向注入局麻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头 肌 处 桡 神 经
肘 窝 桡 神 经
腕 部 桡 神 经
肘 窝 正 中 神 经
腕 部 正 中 神 经
肘 部 尺 神 经
腕 部 尺 神 经
谢谢!
• 在人体外周神经常与肌腱、韧带、血管等软组织伴行,血 管可通过彩超鉴别,而肌腱、韧带在二维声像图上易与外 周神经混淆。 • 肌腱、韧带在声像图上表现为平行排列的多数细强回声带, 较神经内结缔组织形成的强回声带排列更规则,且横切时 无神经纤维束形成的小圆形低回声区(甜圈征)。 • 当肢体运动如屈或伸时,肌腱和韧带的位置、粗细会发生 变化,而神经的大小、位置则相对固定。
锁 骨 上 臂 丛
锁 骨 上 臂 丛
锁骨下径路
• 频率6~10MHz的超声探头 • 探头纵轴沿锁骨下扫描,可见神经束包绕搏动性 低回声动脉的外上、上和内侧,压缩性改变的低 回声静脉在神经束的内侧。
A
V
喙突旁径路
• 喙突内1cm处横断面,图像上3个黑色圆环,位于 呈黑色的搏动性改变的锁骨下动脉外方,锁骨下 静脉在动脉上方,操作时探头向下压迫时,静脉 被压扁。3个圆环分别为外侧束、中束、后束。周 围高回声环(纤维膈)包裹。 • 由于神经位置较深,较胖病人圆环显示不清。
斜 角 肌 间 隙 臂 丛
锁骨上径路 • 频率在4-7MHz的宽波段弧形探头或>8MHz高频探头 • 喙突旁1cm、锁骨上1-2cm横断面,锁骨下动脉和 神经被筋膜包裹,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神经位 于动脉处侧方。 • 图像上形成5-6个黑色圆环(低密度葡萄样),周 围高回声环(纤维膈)包裹,锁骨下动脉可见搏 动性改变,呈黑色。斜角肌肌肉呈低回声(黑 色)。也可见到呈高回声(白色)的胸膜顶神经 分支情况。
腋路径路
• 用频率为5~10MHz的超声 • 在腋窝的高位,由于血管-神经鞘表面覆盖大小圆 肌,动脉搏动不能触及,但超声图像清晰显示大 小圆肌和血管神经鞘,神经束集中在动脉的外侧, 静脉在动脉内侧。 • 用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穿刺部位应尽可 能靠近腋窝近端
V A
腋路径路
• 在肱骨干传统穿刺点,用手触摸动脉搏动明显, 超声横断图像显示,神经包绕动脉周围,静脉在 动脉上方。
超 声 引 导 穿 刺 准 备 事 项
超 声 引 导 穿 刺 准 备 事 项
操 作 准 备 耦 合 剂
操 作 准 备 输 液 薄 膜 敷 贴
操 作 准 备 无 菌 灯 套
操 作 准 备 无 菌 腔 镜 套
操 作 准 备 无 菌 腔 镜 套
• 穿刺注意事项: 1、获取血管、神经及周围组织的声像图 2、穿刺前确定超声探头的位置 3、全程监控穿刺针的完整图像 4、将局麻药注射至每一束神经周围
甜 圈 征
超声技术的基础知识
• 临床应用的超声频率在2.5-20MHz
– 高频超声(> 8MHz )可清楚地显示神经结构。 – 适用于位置表浅的神经结构
• • • • • 斜角肌间隙臂丛神经 锁骨上区臂丛神经 腋窝臂丛神经 肋间神经 股神经
– 6~10MHz的低频超声穿透性更好 – 适用于位置较深的神经结构
上肢神经阻滞
吴朝萌 华西医院麻醉科
各组织结构的超声回声特征
组织结构
静脉 动脉 脂肪 筋膜 肌肉 肌腱 神经 局麻药
回声强度
压缩无回声 搏动性无回声 低回声 高回声 低回声及高回声条带 高回声 无回声
颜色
黑色 黑色 黑色 白色 黑色及白色 白色 黑色
低回声(纵)/高回声(横)黑色(纵)/白色(横)Βιβλιοθήκη 鉴 别颈部神经根径路
• 探头纵轴沿胸锁乳头肌外侧缘平面,可见神经根 横断图像,一般为3个黑色圆形或椭圆形像,周围 围绕高回声环(图1)。探头偏内侧时,可见高回 声的横突图像,横突后呈黑色无回声。探头偏外 侧,无横突干扰,神经根图像更清晰(图2)。 • 颈4、5、6神经根阻滞适合肩部手术。
超 声 检 查 准 备 事 项
• • • • 锁骨下 喙突区神经 坐骨神经 腰丛神经
– 超声多普勒技术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血管,提高 对于局部解剖的观察。
上肢的神经支配区域
不同部位臂丛神经及伴行血管的解剖关系
1. 斜角肌间隙; 2. 锁骨上; 3. 锁骨下; 4. 腋窝; 5. 肱骨干
斜角肌间隙径路
• 频率5~12 MHz的超声探头 • 在斜角肌平面(横断面),在前或中斜角肌间隙 寻找到神经,可见2-4个黑色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 区,周围高回声环(纤维膈或筋膜)包裹,内侧 可见搏动性呈黑色的动脉和能压缩性改变静脉, 斜角肌肌肉呈低回声(黑色)的神经分支情况。 • 沿超声声束轴线方向进针,在肌间隙注射局麻药, 使其包裹神经周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