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传论

合集下载

【密训-考前30天】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密训-考前30天】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它记事简括,以微言大义暗寓褒贬表达思想主张。
★★★★ 3. 《春秋》的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
4. 名词解释:《国语》《国语》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国别史。主要记载周、鲁等诸侯国的史实,以
记言为主。其整体风貌是质朴平实。 《左传》的
5. 《左传》的辞令艺术:(1)《左传》的外交辞令理富文美;(2)能够深入对方内心,把握其心理; 叙事、写人
驳的机会。
《庄子》、 《孟子》等 诸子散文
★★★
(2)善于以典型事例、引喻譬义和寓言说理。 13. 《庄子》的寓言的文学色彩:
(1)故事:异彩纷呈的故事,如庄周梦蝶,庖丁解牛,螳臂当车,西施病心,蛮触之争。 (2)想象:奇幻谲诡的想象,如鲲鹏的变化以及形体的巨大。 (3)文风:空灵飘忽的文风,寓言多奇幻飘逸,而不按常理连缀。“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忽
主张行“王道”,施“仁政”,是对孔子思想正统的承袭和发展。(3)成就:被称为“亚圣”,
与孔子并称“孔孟”。
12. 《孟子》的文学特点:
(1)雄辩色彩较强,而且不是简单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而是具有独到特点。
1)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善于设置圈套,使对方心悦诚服;
2)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进入圈套,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
言辞端正委婉,不卑不亢,道理充分,分寸恰当,使对方不能不折服;(3)能够引经据典,言辞 和辞令艺术
婉转伶俐。 ★★★★
6. 《左传》的写人艺术。(1)人物形象性格鲜明。(2)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3)把人
物置入矛盾冲突的环境中塑造。(4)不仅能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突出的性格特点,而且注意刻画人
1 / 12
物性格的多个侧面,有的甚至能写出性格的发展。

关于谢灵运的评价

关于谢灵运的评价

关于谢灵运的评价《南史·颜延之传》:(颜)延之尝问鲍照己与灵运优劣,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君诗如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

”汤惠休曰:“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采镂金。

”(《诗品》中引)钟嵘曰:宋临川太守谢灵运。

其源出于陈思,杂有景阳之体,故尚巧似,而逸荡过之,颇以繁富为累。

嵘谓其人兴多才高,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其繁富宜哉。

然名章迥句,然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发。

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

初,钱塘杜明師夜梦东南有人来入其馆,是夕即灵运生於会稽。

旬日,而谢安亡。

其家以子孙难得,送灵运於杜治养之。

十五方还都,故名“客兒”。

——(《诗品》上)白居易《读谢灵运诗》:吾闻达士道,穷通顺冥数。

通用朝廷来,穷即江湖去。

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

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

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

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

岂惟玩景物,亦欲摅心素。

往往即事中,未能忘兴谕。

因知康乐作,不独在章句。

(《白氏长庆集》卷七)释皎然曰:康乐公早岁能文,性颖神澈。

及通内典,心地更精,故所作诗,发皆造极。

得非空王之道助邪?夫文章,天下之公器,安敢私焉?曩者尝与诸公论康乐为文,直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彩,而风流自然。

彼清景当中,天地秋色,诗之量也,庆〔一作卿〕云从风,舒卷万状,诗之变也。

不然,何以得其格高,其气正,其体贞,其貌古,其词深,其才婉,其德宏,其调逸,其声谐哉!至如述祖德一章,拟邺中八首。

经庐陵王墓临池上楼,识度高明,盖诗中之日月也,安可攀援哉!惠休所评:谢诗如芙蓉出木,斯言颇近矣!故能上蹑风骚,下超魏晋。

建安制作,其椎轮乎?(《诗式》)敖器之曰:谢康乐如东海扬帆,风日流丽。

(《敖陶孙诗评》)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爰及江表,微波尚传。

孙绰、许询、恒(温)、庾亮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先是郭景纯用隽上之才,变创其体,刘越石仗清刚之气,赞成厥美。

【古文论】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翻译原文

【古文论】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翻译原文

【古文论】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翻译原文【翻译出处】/s/blog_6207bd600100y96t.html 【翻译】史臣说:人承受天地之精华,蕴含五行之德性,刚与柔更替使用,喜与怒分为七情。

心中受志意触动,则会以歌咏来表达。

这是风、赋、比、兴、雅、颂这六义的由来,也是《诗经》中最初的四首诗歌所依恃的。

歌唱之声音或高或低,风雅颂的歌谣缤纷繁盛。

虽然虞代夏代之前,未见遗诗遗文,但禀气怀灵的人,心中有触动即表达出来,道理上是没有差别的。

那么,歌咏的兴起,应是有人类时就有了的。

周王室无道时,作诗以讽刺王室的风气便兴盛起来了。

屈平、宋玉开辟了很好的先路,后来的贾谊、司马相如获得了美好的名声。

英美的文辞让用以铭刻诗文的金石增光生色,作者高洁的情操逼近云天。

自那时以后,以诗文咏情咏志之人越来越多。

王褒、刘向、扬雄、班固、崔骃、蔡邕这些辞赋家,在不同的道路上一齐向前奔驰,一个接一个地以前人为师祖。

然而,虽然清妙的文辞和悦耳的曲调,时常见于篇章之中,但芜杂的声音和累赘的文气,原本也是很多的。

张衡的文辞漂亮,文章跟着思想感情的起伏而变化,其文章堪称绝唱,有极高的造诣,很久都无人能与之相抗衡。

至了建安年间,曹丕初始登基时,曹操、曹丕、曹叡三祖与陈王曹植,都具有文学才能且辞藻丰富,他们开始以情感来组织文章,以文辞来润饰内容。

自汉朝至魏朝四百多年间,写辞写赋的文人才子,经历了三次文体变革。

司马相如擅长写描摹物态的文章,班彪、班固擅长写抒情说理的文章,曹植、王粲则以文章的气韵为本体,并且表现出独具特色的才能,在当时光芒四射。

因此当时的士子文人,各自相互仰慕与学习,推寻出汉魏四百余年的诗赋创作,莫不向《诗经·国风》、《离骚》学习。

只是各自的欣赏水平、爱好的文体有所不同,因此写出的辞赋内容、体裁也有所不同。

到了元康年间,潘岳、陆机、陆云优秀出众,他们的文赋声律与班固、贾谊不相同,作文体裁与曹植、王粲也很不相同。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问题探析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问题探析
中 图分 类 号 : 1 0 6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0 5 6 3 ( 2 0 1 5 ) o l 一 0 0 7 4一o 4


情 志观
( 一) 传 统 的儒 家背景 与情 真相 济
《 宋书 ・ 谢灵运传论》 中首句便是“ 史臣日: 民
禀 天地之灵 , 含五 常之德 ” 是刘 勰 “ 为人 三 之 , 性 灵
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双向考究 。因此 , 对历来广受争议 的情志观 、 自然 观及通变观等 方面内部 深层 问题 的探索 ,
需要结合时代 、 作家特定心态及文学 内部各要素的关系作更全面 的理解 , 进而在 历史 和当代 的对话 中深人体 会这篇文论思想的博大精深 。
[ 关键词 ] 沈约 ; 《 宋书 ・ 谢灵运传论》 ; 情 志观 ; 自然观 ; 通变观
所以从魏晋开始诗人都在隐居与出仕的矛盾中不断挣扎但在辞彭泽致力于音乐学的探究音声和谐的有意识追求令后便坚决了隐居的决心老庄思想便成为他以及佛学梵音的积极借鉴终而在沈约这里形成的精神支柱崇尚自然无为避世隐逸纵浪了系统的声律理论比较完善地实现了诗与乐的大化中不喜亦不惧j
第3 2卷第 1 期
V0 1 . 3 2 .N0.1
所钟 , 是谓 三才 。为 五行 之 秀 , 实 天地 之 心 ” 的 先
唐人孔颖达《 左传 ・ 昭公二 十五年》 正义云: “ 在 己为情 , 情动 为志 , 情、 志一也 。 ” [ 2 ] 其实 , “ 情志 本一” 的思想早在沈约这位博通群籍 的大儒 的传 世作品里已初露端倪 。当然 , 这里“ 志” 的范围并
情 的急 切抒发 便在 客 观 上促 使 他 对 五 言 、杂 言体
7 4

王力《古代汉语》重点精华笔记(第11章 古汉语通论(25~26))【圣才出品】

王力《古代汉语》重点精华笔记(第11章 古汉语通论(25~26))【圣才出品】

第11章古汉语通论(25~26)二十五、骈体文的构成(上)(一)定义骈体文是汉以后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体。

又称骈文、骈俪文,因其多用四字、六字句,亦称四六文。

(二)骈体文的形成1.萌芽司马相如、扬雄等人的文章用了许多平行的句子,东汉班固、蔡邕等人的文章更讲求句法的整齐,可以认为是骈体文的先河。

但是上述诸家作品里的平行句法,只是为了修辞的需要,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格式,不能算作一种文体。

2.开始形成骈体文从魏晋才开始形成,这是有道理的。

3.全盛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代,这时候,骈体文成为文章的正宗。

唐宋以后,骈体文的正统地位被“古文”代替了,但是仍旧有人写骈体文。

4.衰落唐朝古文运动后,风行了数百年的骈文慢慢走了下坡路,成为贵族文人吟风弄月的工具。

(三)骈体文的语言特点骈体文的语言有四方面的特点:1.语句的骈偶两马并驾称作骈,两人在一起称作偶。

骈偶就是两两相对,又称对仗。

骈偶要求出句和对句语法结构相同,词性、词序都要对称。

这样,文章呈现出均匀的对称美。

骈偶(对仗)的基本要求是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复句。

古代虽没有这些语法术语,但事实上是这样做的。

现在各举一些例子如下:(1)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灵运之兴会摽举,延年之体裁明密。

(沈约《谢灵运传论》)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吴均《与顾章书》)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文心雕龙·情采》)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

(庾信《哀江南赋序》)(2)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莫不寄言上德,托意玄珠。

(沈约《谢灵运传论》)若择源于泾渭之流,按辔于邪正之路。

(《文心雕龙·情采》)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

(庾信《哀江南赋序》)披绣闼,俯雕甍。

(王勃《滕王阁序》)(3)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子建函京之作,仲宣霸岸之篇。

(沈约《谢灵运传论》)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

(萧统《文选序》)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习题集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习题集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习题集一、常识1、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批评家往往一身二任,因此,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也往往也具有鲜明的文学性特点。

2、中国古代的一些选集和总集的编撰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倾向。

3、先秦两汉时期,诗论往往与乐论互通。

4、中国上古时代的文艺实践中,诗、舞、乐是一体的,其中乐论占有更为更要的地位,是三者的核心。

5、先秦诸子中最重视文艺的是儒家,道、墨、法三家则对文艺有不同程度的否定。

6、孔子的文艺思想是以“诗教”为核心,强调文学要为政治教化服务,认为文学是以仁、义、礼、乐教化百姓的最好手段。

7、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尽善尽美”说,被后人引申为关于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基本原则。

8、在文学批评方面,孟子首创了“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

9、《诗经》中“维是褊心,是以为刺”实为儒家诗论美刺说之先声。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与儒家相反,他们主张行不言之教,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0、屈原首次明确提出了“发愤以抒情”的诗论主张,他也是我国第一位自觉的抒情诗人。

11、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和陆机的“诗缘情”说,渊源于屈原的“发愤以抒情”思想。

12、司马迁对文论的最大贡献在于明确提出了“发愤著书”之说,此说见于《史记•太史公自序》。

13、在中国文论史上,较早肯定司马迁“实录”精神的是班固。

14、两汉文论主要是在对《诗经》、屈赋、汉赋和《史记》的专题研究中展开的。

15、西汉前期的贾谊、刘安、司马迁等对屈原辞赋评价很高,但东汉扬雄和班固则提出了批评。

16、《毛诗序》明显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的保守性,具体发挥了《礼记•经解篇》中“温柔敦厚”的内含。

17、《毛诗序》中提到的诗歌创作的讽谏方式主要是两种:“上以风化下”和“下以风刺上”。

18、“六义”原名“六诗”,最早见于《周礼•春官》,顺序是:风、赋、比、兴、雅、颂。

19、魏晋是文学自觉和文学独立的时代。

20、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主要在作家论、创作论、鉴赏论、文体论四个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论六朝诗歌中的士族意识

论六朝诗歌中的士族意识

论六朝诗歌中的士族意识——试以陆机、谢灵运为例[摘要]:士族意识是指士族文人围绕着显赫家世,在诗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对自己祖宗功勋的热情歌颂、及其对自己高贵的出身所表示出来的自豪感和优越感。

士族意识主要通过家族情结、乡曲之思、功名意识等方面的内容表现出来。

在诗歌中表现士族意识是魏晋南北朝文学中的重要现象之一。

士族意识发源于屈原、曹植诗歌中的贵族意识,东汉末年蔡邕的《祖德颂》等文开启了用诗赋表现士族意识的先河。

陆机诗歌第一次深刻地表现了家族情结、乡曲之思、功名意识等士族意识的各个方面。

其在士族意识的发展过程中直接开启了谢灵运等诗人诗歌中的门第观念。

[关健词]:士族意识陆机门第观念谢灵运所谓士族即中古时代的门阀大族。

史学界的研究表明,士族的前身是东汉末的大姓名士,士与宗族的一体化萌生了士族。

①钱穆先生指出:“门第在东汉时已渐形成。

……‘累世经学’与‘累世公卿’,便造成士族传袭的势力,积久遂成门第”。

②士族势力在两晋时进入兴盛阶段。

东晋时更与皇权结合形成了门阀政治。

直至初唐时期门阀士族势力才逐渐衰亡。

中古士族在政治上与政权关系密切。

在经济上占有大量的庄园,在文化上引导社会文化学术思潮,在文学上引领时代审美时尚。

林继中教授认为:在士族确立的主要依据官爵、婚姻、文化教养三要素中,文化教养是士族形成的内部条件,可见其在构建士族文化的过程中尤为直接。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多数文人,均出自士族家族,而“二陆”、“二谢”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士族的形成以其是否具有相当的文化素质为条件,对于寒门子弟而言,哪怕你政治、经济上再有实力,但在文化上粗鄙不堪,也是不能成为士族的。

魏晋南北朝之际,士庶界限十分严格。

在这个问题上,士大夫掌握着很大的决定权。

平民出身的人,即使立了大功,获得了高官厚禄,但不得士大夫允准。

仍不能算是士人,连皇帝的意见有时也难于决定。

最有名的是南朝宋路琼之的例子。

《南史·王弘附王僧达传》载:“黄门侍郎路琼之,太后兄庆之孙也,宅与僧达门并。

谢灵运

谢灵运

谢玄是宰相谢安之侄,自幼聪慧过人,号称“诗酒风 流”。 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曾官至都督徐、兖、青、司、 冀、幽、并七州诸军事。 “谢家宝树”典故,“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 耳” 与吴兴太守张玄之并称“南北二玄”,为时人所称美。
陈 郡 阳 谢安 夏 谢 氏
谢玄
谢琰(352-400年),东晋
《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狥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陈郡谢氏
王俭道:“江左风流宰相,唯有谢安。”。与王羲之等 人友善,隐居东山,拒绝朝廷招用,流连山水,世人皆 称“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 在淝水之战中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 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
谢安与王导皆居秦淮河畔,乃三国时代孙权旧部乌衣部 队之驻地,世称乌衣巷。
谢灵运与山水诗
初景革绪风 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
西晋
(公元 266年— 316年)
东晋
(317年 -420年)



西魏

北周
五胡十六国
(304年-439年)
北魏
东魏 北齐
※五胡:匈奴、羯、 氐、羌、鲜卑
刘宋王朝 (公元420~479年)刘 裕废东晋恭帝司马德文, 自立为帝,国号大宋, 都建康,南朝开始。由 于刘裕出身贫寒,又看 到了东晋因大族屡屡兴 兵反抗而使其灭亡的教 训,故而在他登基后, 不再重用名门大族。其 用人也多为贫寒出身, 兵权则主要交于自己的 皇子,所以没重蹈东晋 发生大族割据的覆辙。 然而,由于皇子相互间 的争权夺利,最后以至 于互相残杀。

杜甫《戏为六绝句》原文及赏析

杜甫《戏为六绝句》原文及赏析

戏为六绝句[唐] 杜甫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分类标签: 哲理诗讽刺诗作品赏析清人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话》里有段评论杜甫绝句诗的话:七绝乃唐人乐章,工者最多。

……李白、王昌龄后,当以刘梦得为最。

缘落笔朦胧缥缈,其来无端,其去无际故也。

杜老七绝欲与诸家分道扬镳,故尔别开异径。

独其情怀,最得诗人雅趣。

……他说杜甫“别开异径”,在盛唐七绝中走出一条新路子,这是熟读杜甫绝句的人都能感觉到的。

除了极少数篇章如《赠花卿》、《江南逢李龟年》等外,他的七绝确是与众不同。

首先,从内容方面扩展了绝句的领域。

一切题材,感时议政,谈艺论文,纪述身边琐事,凡能表现于其他诗体的,他同样用来写入绝句小诗。

其次,与之相联系的,这类绝句诗在艺术上,它不是朦胧缥缈,以韵致见长之作;也缺乏被诸管弦的唱叹之音。

它所独开的胜境,乃在于触机成趣,妙绪纷披,读之情味盎然,有如围炉闲话,剪烛论心;无论感喟歔欷,或者嬉笑怒骂,都能给人以亲切、真率、恳挚之感,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朴质而雅健的独特风格,是耐人咀嚼不尽的。

《戏为六绝句》(以下简称《六绝句》)就是杜甫这类绝句诗标本之一。

以诗论诗,最常见的形式是论诗绝句。

它,每首可谈一个问题;把许多首连缀成组诗,又可见出完整的艺术见解。

在我国诗歌理论遗产中,有不少著名的论诗绝句,而最早出现、最有影响的则是杜甫的《六绝句》。

《六绝句》作于上元二年(761),前三首评论作家,后三首揭示论诗宗旨。

其精神前后贯通,互相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六绝句》第一首论庾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部分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部分知识点

先秦文学包括了中国上古时期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两个社会形态的文学思想和作品,为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文学的先声。

先秦文学最先是口头的,然后才有了文字,有了文学。

例如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先秦文学不单纯是文学,它同时是历史,如《左传》等;是哲学,如老子《道德经》等;是政治思想范畴的东西,如《孟子》等。

总之,是内涵很丰富的作品。

因此,要了解先秦文学,必须首先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概况。

不然,对某些作家、作品以及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就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例如屈原等。

基本知识1.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说:“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

”2.《周易》的筮辞(卦辞和爻辞),可以看到原始歌谣的影像。

3.《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NBF6C。

载于《吴越春秋》。

4.神话的产生通行的两种解释为劳动起源说和宗教起源说。

5.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像中的“神化”了的现实生活。

6.女娲的神话,主要叙述她的两个功勋,一是造人,一是补天。

7.羿是远古时的一位善射者。

8.鲁迅的《故事新编》,也是对神话故事的改编。

9.情感、形象和想像,正是使神话具备文学特性的三个关键因素。

10.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

1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本称《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才尊为“经”。

12.《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305篇。

13.《诗经》有《国风》160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40篇。

14.《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15.“笙诗”6篇,仅存诗题。

16.采诗和献诗都是汇集《诗经》作品的重要渠道。

17.汉代有“孔子删诗”的说法,最早提出此说的是司马迁。

18.最早明确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大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19.“风”指音乐;雅是正声,为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颂》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20.秦以前,除去祭祀、宴享时奏唱外,《诗经》还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常常作为外交场合言谈应对的辞令,一是作为教育的课本。

年4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及答案(1)

年4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及答案(1)

4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及答案00538 4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0538总分:100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1、在诸子散文中语言简短而比较整齐,部分整章用韵的是()(1分)A:《论语》B:《老子》C:《孟子》D:《庄子》2、《古诗十九首》遣词用语的特点是()(1分)A: 辞藻华丽B: 尽力铺陈C: 炼词熔典D: 浅近明白3、汉乐府民歌《鸡鸣》的内容是()(1分)A: 抒写爱情婚姻B: 讥刺达官显贵C: 倾诉漂泊流荡D: 披露战争残酷4、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纯然描写自然景物的山水诗是()(1分)A:《蒿里行》B:《燕歌行》C:《野田黄雀行》D:《步出夏门行》5、作为建安诗人之一的曹操次子是()(1分)A: 曹植B: 曹丕C: 曹叡D: 曹芳6、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1分)A: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B: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C: 日晚荒城上,苍凉落余晖D: 思君君未归,归来岂相识7、陆机《文赋》中指出,诗歌艺术效果应追求()(1分)A: 炳若缛绣,凄若繁弦B: 造情既浅,抒响不高C: 辞藻绝丽,烂若舒锦D: 初发芙蓉,自然可爱8、以“游仙”为诗名,始于()(1分)A: 曹操B: 曹植C: 郭璞D: 孙绰9、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田园诗的创作和冲淡之美境界的创作,但其诗歌创作还有丰富的多样性,下列作品中,体现这一特点的是()(1分)A:《归园田居》B:《饮酒》C:《咏荆轲》D:《形影神》10、鲍照诗歌的语言特点是()(1分)A: 文多兼善,辞少瑕累B: 怀文抱质,语气低婉C: 铺锦列绣,雕缋满眼D: 雕藻淫艳,倾炫心魂11、下列诗句属于谢朓创作的是()(1分)A: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B: 举杯延故老,今闻歌大风C: 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D: 簟文生玉腕,香汗湿红纱12、蔡邕的代表作是()(1分)A:《述行赋》B:《思玄赋》C:《显志赋》D:《北征赋》13、南朝民歌的内容绝大多数是表现()(1分)A: 江南风光B: 男女之情C: 尚武精神D: 游牧生活14、《七发》的结构形式特点是()(1分)A: 工整严密B: 主客问答C: 骈俪对偶D: 出人意表15、现存代表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最高成就的是()(1分)A:《西京杂记》B:《世说新语》C:《笑林》D:《郭子》16、在写作上体现前后连贯成篇特色的作品是()(1分)A:《吕氏春秋》B:《后汉书》C:《吴越春秋》D:《越绝书》17、下列属于薛道衡《昔昔盐》诗的艺术特点的是()(1分)A: 笔力苍劲B: 词气宏拔C: 朴实爽俊D: 辞清句丽18、下列属于《汉书》中人物传记的写作特点的是()(1分)A: 挥洒自如B: 虚构故事C: 摹声绘形D: 尚气爱奇19、王绩代表作《野望》的艺术风格是()(1分) A: 平淡自然B: 婉媚工整C: 清丽秀逸D: 音韵清亮20、《春秋繁露》的作者是()(1分)A: 董仲舒B: 仲长统C: 王充D: 桓谭21、沈佺期、宋之问诗歌创作的最大贡献是()(1分) A: 题材的拓展B: 律诗的定型C: 兴寄的强调D: 意境的创造22、认为《九辩》是由多个乐章组成的乐曲的人是()(1分)A: 司马迁B: 刘向C: 王逸D: 王夫之23、王昌龄擅长的诗体是()(1分)A: 五律B: 七律C: 五绝D: 七绝24、屈原《九歌》表达神人之间才结相知、顷刻别离的悲愁的作品是()(1分)A:《湘夫人》B:《东君》C:《国殇》D:《少司命》25、白居易《秦中吟》10首为()(1分)A: 讽谕诗B: 闲适诗C: 感伤诗D: 杂律诗26、先秦诸子著作中使用寓言最多的是()(1分)A:《墨子》B:《孟子》C:《庄子》D:《韩非子》27、贾岛诗歌创作的特点是()(1分)A: 以咏史著称B: 以苦吟著称C: 诗意朦胧D: 诗风清丽28、被钟嵘誉为“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会于风雅”的组诗是()(1分)A: 阮籍《咏怀》B: 左思《咏史》C: 陶渊明《饮酒》D: 陶渊明《拟古》29、“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的论述出自()(1分)A:《周易》B:《吕氏春秋》C:《吴越春秋》D:《宋书》30、《春秋》一书经过了孔子的修订,它是()(1分) A: 晋国的编年史B: 齐国的编年史C: 鲁国的编年史D: 郑国的编年史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31、《离骚》一诗丰富的内容有()(2分)A: 美政理想B: 深沉的爱国情感C: 贫士失职而不平D: 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E: 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32、属于西汉中后期的赋体作品的有()(2分)A:《杨柳赋》B:《洞箫赋》C:《自悼赋》D:《遂初赋》E:《旱云赋》33、陶渊明今传散文有()(2分)A:《五柳先生传》B:《桃花源记》C:《归去来兮辞》D:《与子俨等书》E:《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34、顾况诗歌的特点包括()(2分)A: 受民歌影响B: 通俗明快C: 有怪奇狂放的风格D: 高雅闲淡E: 以七绝著称35、唐传奇的创作特点主要有()(2分)A: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B: 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C: 语言凝练传神、华实相扶D: 题材丰富多彩E: 有意识地写作小说的开端三、文字题(共10题,共60分)36、名词解释:兴(3分)37、名词解释:志怪小说(3分)38、名词解释:敦煌曲子词(3分)39、名词解释:贞观诗坛(3分)40、简述晁错散文《论贵粟疏》的主要写作特点。

王通经典视域中风雅精神索隐

王通经典视域中风雅精神索隐

王通经典视域中风雅精神索隐作者:廉水杰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01期关键词:风雅精神;文教;颜延之;君子才性;初唐摘要:隋末唐初大儒王通,生前即有“王孔子”之称,初唐名士魏征、房玄龄等都出自其门下,其儒家经典视域中的“风雅精神”,不仅体现了古代文士的“君子才性”,还蕴涵了个体“教化天下”的使命,是一种新的具有时代意义的“风雅文教精神”。

王通希冀通过“道”的“文教”功用来影响天下,其批评谢灵运、沈约等而褒美曹植、颜延之、王俭、任昉等六朝作家。

在王通的经典视域中,“君子才性”是风雅精神的形而下呈现;“教化天下”是风雅精神的形而上呈现,初唐文士们的视域与王通的视域出现了融合,“风雅文教精神”从而演绎为初唐的文化趋向,并推动形成了盛唐气象的蔚为大观。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435(2022)01-0051-11On the Elegant Spirit in Wang Tong's Classic Vision—On the Cultural Trend of the Early Tang DynastyLIAN Shui-jie(School of Cultureand Communication,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and Trade,Shijiazhuang 050061,China)Key words:the elegant spirit;culture and education;Yan Yanzhi;gentleman's talent;the early Tang dynastyAbstract:Wang Tong,a great scholar in the late Sui and early Tang dynasties,was praised like Confucius. He has many prominent students,including Wei Zheng,Fang Xuanling etc. The "elegant spirit" in his classical vision not on- ly embodies the "gentleman's talent" of ancient literati,but also contains individual mission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which is a new spirit of the elegant culture and education. Wang Tong hoped to influence the world through the "culture and education" of "Dao". He criticized XieLingyun,Shen Yue and praised Cao Zhi,Yan Yanzhi,Wang Ji- an,Ren Fang in the Six Dynasties."Gentleman's talent" is the physical manifestation,and "civilizing the world" is the metaphysical presentation of the elegant Spirit in Wang Tong's classical vision,which appeared to be consistent with the literati's vision of the early Tang dynasty. The spirit of elegant culture and education,therefore,became the cultur- al trend of the early Tang dynasty,and which contributed to the features of the Golden Age of the Tang Dynasty.一、“风雅精神”“文教”的概念界定儒家一向重视道统的持续传承,《孟子·梁惠王》云:“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

个人摘录《宋书》

个人摘录《宋书》

“式规万叶,作鉴于后”《宋书》是列入“二十四史”之中的一部纪传体史书。

全书共百卷,包括本纪10卷,列传60卷,志30卷。

记事始于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迄于宋顺帝升明三年(479 年),记载了南朝刘宋政权60年的史事。

《宋书》的作者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德清)人。

他历经宋、齐、梁三朝,是南朝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坛领袖。

沈约出身于江东世族,家族父祖辈有多人在政治斗争中丧生。

梁武帝代齐时,他参与谋议,立下了大功,被拜为尚书仆射,并得到封侯。

后来与武帝关系恶化,忧惧而死,得谥曰“隐”,后世因此称他为沈隐侯。

沈约学术渊博,才华出众。

他20岁左右开始史学工作,在几十年的撰史生涯中,写作了《晋书》110卷。

《宋书》100卷,《齐纪》20卷及《梁武纪》和《新定官品》等史书。

他的文学著作主要有:《四声谱》、《文章志》和自己的文集等。

现在他的著作大多亡佚,只有《宋书》和文集现仍存世。

齐武帝永明五年(487年)春,沈约奉命修撰《宋节》,次年二月完成纪、传部分,梁初写成30卷的志,全书告成。

他以凝聚了何承天、山谦之、苏宝生、徐爱诸人心血的65卷本《定书》为基础,进行增删、订补工作,所以才在短时间内修完了这部卷帙浩繁的历史著作。

《宋书》写刘宋历史,有一些独到之处。

它概述南朝著名的“元嘉之治”的盛况:“自元熙十一年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

”(《宋书》卷54《孔羊沈传论》)这个概括是很能抓住要害的。

对于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繁荣富饶的经济状况,沈约也做了比较准确的记述。

《宋书·谢灵运传论》叙述了自屈原以后文学的发展和演变,以及沈约的评论和他关于诗文用声律的主张,这是研究六朝文学史的珍贵材料。

《宋书》在《蛮夷传》中记录了宋朝与亚洲邻国的交往,是对我国与这些国家关系史的珍贵记录。

在《天竺迦毗黎国传》中,记述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当时南方的传播情况,以及佛教与政治和儒家的关系,反映了佛教被中国封建统治者接受和初步改造的过程,是研究我国佛教史的重要材料。

关于艺术起源有哪几种说法?

关于艺术起源有哪几种说法?

关于艺术起源有哪几种说法?一、模仿说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

二、游戏说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它是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人们也因此把游戏说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三、表现说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持这一理论的主要有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等,还有欧美的一些现当代美学家。

四、巫术说巫术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最有影响、有势力的一种观点。

这种理论是在直接研究原始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早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

五、劳动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

代表人物:毕歇尔、希尔恩、马克思德索、普列汉诺夫。

正确性:首先,劳动是原始艺术最主要的表现对象。

其次,史前艺术在内容与形式方面都留下了大量的劳动生产活动的印记。

但是,过分注意劳动与艺术发生的直接关系,也不免有些简单化。

百度百科—艺术起源艺术起源有哪些观点?谈谈艺术起源哪种观点更为合理?众所周知,艺术起源于人类原始的巫术。

即还处在童年时期的人类,在混沌未开,愚昧无知的生存状态中,试图借助脑海里的幻想,来征服生存恶劣恐怖的现实世界。

如果要了解原始的艺术起源,我们需要站在原始人类的立场,来重新审视我们现在所谓的艺术。

我们发现,在原始人的认知里,艺术”完全没有审美的意味,这就是他们生存生活的一部分。

他们画在岩洞里的画,无论我们现在看来多么生动形象。

在最初的人类眼里,它跟建造遮身避雨,挡风防晒的茅屋没有任何区别。

他们可能认为只要朝着洞壁上的野牛扔石块,就意味着他们在现实中也可以捕获一头野牛。

恶劣的生存环境,未知的自然力量,让原始的人类分不清楚幻想与现实的区别。

义薄云天的典故

义薄云天的典故

义薄云天的典故义薄云天的意思是正义之气上扬迫近青天。

大家对义薄云天的典故的了解有多少?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义薄云天的典故,供大家阅读!义薄云天的典故南朝·宋·沈约《宋书·谢灵运传》:“高义薄云天。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

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

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

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

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

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

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

晋文公(重耳)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

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

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

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

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

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

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而且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

烛之武临危受命,不畏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义薄云天的解析[释义] 正义之气上扬迫近青天。

极言义气之盛;也指义理之高妙。

[语出] 《宋书·谢灵运传论》:“屈平、宋玉;导清源于前;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动因

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动因

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动因【导语】下面是作者收集整理的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动因(共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动因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动因谢灵运是我国诗歌史上自觉以山水入诗的第一人,第一个成功实践确立了山水题材的独立地位。

他以大量山水诗改变了东晋玄言诗晦涩艰深、无病呻吟的不良文风,给诗歌注入了新的气息。

一、主观因素(一)个人喜好谢灵运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一个主观原因是因为谢灵运对山水风景“素所爱好”,酷爱旅游。

《宋书・本传》记载了他做永嘉太守时寄情山水的情景:“郡有名山水,灵运素以爱好。

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

”他的《斋中读书》写道:“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这说明灵运过去在京时也一直喜欢游山玩水,未废弃对丘壑的游赏,为了探寻仙美的山水奇景,他甚至不惜逢山开道,遇水搭桥,驱使他家中的数百名奴仆和门生“凿山浚湖,功役无已。

”(《宋书・谢灵运传》)如人们所熟知喜爱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反映出谢灵运对祖国山水草木的无比热爱。

(二)骄奢任纵的个性思想与深厚的文学修养谢灵运骄奢任纵的个性思想与深厚的文学修养也成为他山水创作的又一动因。

谢氏家族作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其子弟不仅享有士族的'世袭特权,而且有着与生俱来的爵禄。

出身在这样一个功名显赫之家,谢灵运十五岁就因祖父谢玄的功绩袭封康乐公,食邑两千户,根本不会为物质生活发愁。

他凭借“父祖之资,生业甚厚”的经济条件,可以终日“寻山陟岭”“肆意遨游”,甚至“伐山开径”“惊动县邑”,这种骄奢任纵的性格也使他有闲情意志去纵情山水。

再者,谢灵运自身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他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天资机敏,加上谢家长辈特别注重对谢灵运在文学上的栽培,写出了“名动京师”“贵贱莫不竞写”的山水诗作。

二、客观生活条件(一)生平经历从客观生活条件上来看,谢灵运山水诗的产生,首先与他的出生经历息息相关。

独立与依附——谢灵运的双重人格研究

独立与依附——谢灵运的双重人格研究

独立与依附——谢灵运的双重人格研究作者:雷鸣来源:《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02期谢灵运,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儿,世称谢客,以晋时袭封康乐公,又称谢康乐,是我国山水诗的开山祖师,晋宋时代的文坛巨匠。

谢灵运的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他既追求独立不羁的个性,同时,他又具有依附的人格。

谢灵运的人格不仅呈现于日常生活,还呈现于文学作品。

下面试对谢灵运独立和依附的双重人格及其成因作一简单的研究。

谢灵运自小深受道家思想影响,追求独立不羁的个性,向往自由的境界:“人生谁云乐,贵不屈所志。

”(《游岭门山》),他在《登永嘉绿嶂山》说:“《蛊》上贵不事,《履》二美贞吉。

幽人常坦步,高尚邈难匹。

”四句诗中两处引用了《易经》中的典故,《易·蛊》:“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易·履》:“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谢灵运用典的本意在于表白自己“不事王侯”的孤高脱俗的操守,所以诗后四句接着说:“颐阿竟何端,寂寂寄抱一。

恬如既已交,缮性自此出。

”他甘愿不为人知地抱朴守道即“抱一”,也不愿丧己于物,失性于俗。

谢灵运继承了先祖“达人贵自我,高情属天云。

兼抱济物性,而不缨垢氛。

”(《述祖德》)兼有匡时济世之心和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他在诗中说:“……怀兰秀瑶璠。

皎洁秋松气,淑德春景暄。

”(《日出东南隅行》)以此来比喻他自己的品德像秋天的松树一般高洁。

“德不孤兮必有邻,唱和之契冥相因。

”(《鞠歌行》),这两句语本《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是说有德之人不会孤独,必有志同道合的人愿意与他为邻。

谢灵运虽然“淄磷谢清旷,疲薾惭贞坚”(《过始宁墅》)没有坚守清高旷达的品格,终究误入仕途,但他还是一再说要坚持高洁的节操:“君子岂定所,清尘虑不嗣。

”(《游岭门山》)“伊余秉微尚,拙讷谢浮名。

”(《初去郡》)等等。

在离开京都赴永嘉时,他勉励亲友“各勉日新志”(《邻里相送方山》)每天都要使自己的德行有所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謝靈運傳論
史臣曰:民稟天地之靈,含五常之德,剛柔迭用,喜慍分情。

夫志動於中,則歌詠外發。

六義(最早为《诗经》六义,《文心》中也出现了另外的六义)所因,四始《風》《小雅》《大雅》《頌》攸系,升降謳謠,紛披繽紛風什。

雖虞夏以前,遺文不睹,稟氣懷靈,理無或異。

然則歌詠所興,宜自生民始也。

周室既衰,風流彌著,屈平、宋玉,導清源于前,賈誼、相如,振芳塵于後,英辭潤金石,高義薄雲天。

自茲以降,情志愈廣。

王褒、劉向、揚、班、崔、蔡之徒,異軌同奔,遞相師祖。

雖清辭麗曲,時發乎篇,而蕪音累氣,固亦多矣。

若夫平子豔發,文以情變,絕唱高蹤,久無嗣響。

至於建安,曹氏基命,二祖、陳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緯文,以文被質。

自漢至魏,四百餘年,辭人才子,文體三變。

相如巧為形似之言,班固長於情理之說,子建、仲宣以氣質為體,並標能擅美,獨映當時。

是以一世之士,各相慕習,原其飆流所始,莫不同祖《風》、《騷》。

徒以賞好異情,故意制體相詭異。

降及元康,潘、陸特秀,律異班、賈,體變曹、王,縟繁旨星稠,繁文綺合。

綴平臺之逸響漢書曰:梁孝王廣治睢陽城為復道,自宮連屬於平臺三十餘里,招延四方豪傑。

逸響,謂司馬相如之文,采南皮之高韻南皮,魏文帝所遊也。

高韻,謂應、徐之文也,遺風餘烈,事極江右。

有晉中興,玄風獨振,為學窮於柱下,博物止乎七篇,馳騁文辭,義殫乎此。

自建武暨乎義熙,歷載將百,雖綴響聯辭,波屬雲委,莫不寄言上德,托意玄珠,遒麗剛陽之辭,無聞焉爾。

仲文始革
孫、許之風,叔源大變太元之氣。

爰逮宋氏,顏、謝騰聲。

靈運之興會標舉,延年之體裁明密,並方軌前秀,垂範後昆。

若夫敷衽開襟論心,商榷前藻,工拙之數,如有可言。

夫五色相宣,八音協暢,由乎玄黃(《原道》中出现了“玄黄杂色,方圆体分”)律呂,各適物宜。

欲使宮羽相變,低昂舛節,若前有浮聲,則後須切響。

一簡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

妙達此旨,始可言文。

至於先士茂制佳作,諷高曆賞,子建函京之作,仲宣霸岸之篇,子荊零雨之章,正長朔風之句,並直舉胸情,非傍詩史,正以音律調韻,取高前式。

自《騷》人以來,而此秘未睹。

至於高言妙句,音韻天成,皆暗與理合,匪由思至。

張、蔡、曹、王,曾無先覺,潘、陸、謝、顏,去之彌遠。

世之知音者,有以得之,知此言之非謬。

如曰不然,請待來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