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5)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5)

课题:《空气的热胀冷缩》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①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②通过图文解释,明白:热膨胀、冷收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2、过程与方法:①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②寻找生活中的热胀冷缩,学以致用;③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④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假设猜想——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并能够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能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合作完成探究活动,体验合作的愉快;②在实验中,获得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证明观点的体验,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③体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知道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三、【教学难点】热膨胀、冷收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四、【教学准备】量杯、烧瓶、热水、冷水、气球、干瘪乒乓球1个。

实验记录单、PPT课件资料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干瘪的乒乓球师:有办法让它恢复原状?(学生说)那你上来试试。

2、师举起乒乓球,问:到底是什么让它鼓起来的呢?(学生猜想)过渡语:那到底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呢?相信你们能从这节课中找到答案。

二、设计实验方案【如何抓住空气】1.空气在哪里呢?(空中挥动)同学们想想看,乒乓球里面有东西吗?(空气)(板书:空气)师:空气是透明流动的物质,那我们要怎么抓住它,你有办法吗?师:同学们真棒!想到那么多方法,其实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最重要就是要把空气密封起来。

2、师:老师用烧瓶装了空气,那怎样不让它跑出来呢?(解决气球在这里的作用就是密封)3、那要怎么密封呢?谁会操作?(指名学生上台操作)【设计实验方案】过渡语:我们已经想到办法抓住空气了,空气受热、受冷以后会怎样呢?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使空气受热或受冷?我们又应该怎么操作呢?把你们的操作步骤填写在记录单上。

1、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汇报:将实验方案调整到最佳状态三、实验活动1、师:同学们想法很多,是不是这样?那请每个小组先把空气抓住,看看哪个组做得最快。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1)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1)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空气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第4课的内容,教材从液体的热胀冷缩的知识出发,引出“空气是否热胀冷缩”的探究问题。

关于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教材的插图给了学生们提示:在锥形瓶上套小气球,分别放进热水、常温水、冰水里面,观察现象。

在教材设计中还联系了水的热胀冷缩,对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是对学生知识链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本课的难点在于最后一个环节,即“怎样解释热胀冷缩现象”,而“微粒”假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课本中安排了一个模拟游戏,让学生亲历游戏的过程,用生动形象的游戏来解释深奥的科学原理。

【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找到事物的本质特征、训练知识的迁移以及逻辑思维的形成非常重要,他们虽然在科学知识的探究中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但是他们的科学知识还是比较浅显的,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学生们的好奇心以及动手的欲望会让他们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有很高的热情。

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展开讨论“怎样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随着探究内容的不断丰富以及活动的展开,会提出问题,接着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环环相扣,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进入到科学探究中,运用所学习的研究方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遇冷后,体积会缩小。

2.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与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敢于大胆质疑,并能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验证“空气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特性?”的猜想。

2.通过模拟空气“微粒”运动,体验空气的热胀冷缩原理,并能利用这一原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合作探究的浓厚兴趣,激励学生从小热爱科学,敢于质疑的创新精神。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18)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18)

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空气比水膨胀更厉害。

2、过程与方法:
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用简单学具设计实验方案,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
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热水、冰水;注射器,注射器塞子,标签纸。

教学设计:
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记录单
表一:实验计划
研究题目:
我们的猜测:
选用的材料:
实验方法: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表二:实验记录
实验题目:
表三:想一想空气为什么会热胀冷缩
画一画气球中空气微粒在受热或者受冷的时候,气球大小的变化和微粒的变化。

常温下受热后受冷后。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3)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3)

空气的热胀冷缩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热膨胀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三、教学准备学生设施一套,蛋钻瓶子设施一组,瘪乒乓球,水槽,烧杯,锥形瓶,气球,试管两只,热水,冷水等。

四、教学过程(一)魔术导入:蛋钻瓶子1、怎样让蛋钻入瓶子里?找一只刚好能塞住瓶口的蛋备用,先将瓶内用少量热水振荡后倒掉,赶出部分空气,然后马上将蛋塞在瓶口,随着瓶内空气冷缩的过程中,蛋慢慢被吸入瓶内。

2、这个小魔术师怎么回事?瓶子?蛋?水?你认为最有可能是谁的原因?学完这一课,我们就能解开这个魔术。

(二)应用引入:让乒乓球重新鼓起来。

1、请学生想办法把踩瘪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

教师请一位学生演示完成,并强调热水使用的安全问题。

2、能用热水重新鼓起来,是什么原因?再次激起学生的思考。

塑料壳受热膨胀了?球内空气受热膨胀了?3、分组实践(部分小组的乒乓球有小洞),发现球体上有小洞的乒乓球再也鼔不起来了,从而排除了球体受热膨胀造成瘪乒乓球鼓起来的原因之说,最后确定答案:气体膨胀。

这只能说是你感受到了空气可能有这种性质,那能否亲眼看到它的这种变化呢?(三)讨论分析:如何观察到空气是否会热胀冷缩?1、设想:让瓶内的空气受冷(或受热),然后观察空气的体积变化情况,再根据现象推断空气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但空气是看不见的,怎样才能知道空气体积的变化呢?堵住其他的出口,让瓶内的空气只能从一个口子出入,然后在瓶口套上一只气球,观察气球的状况是否发生变化,便能得知瓶内的空气在受冷或受热状况下,体积是否发生变化,从而推断得出结论。

3、辅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按照我们的方法操作,我们又能根据现象作出怎样的判断呢?(先安排冷水后热水)学生预先作出推断方法:预料出现的现象推断4、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实验汇总并得出结论: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2.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2.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2.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空间大小从游戏中明白物体热胀冷缩的假说安静地挨个站在中间手舞足蹈或作剧烈运动【提示】从游戏中明白:空气微粒运动加快,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空气就膨胀2、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1)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2)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①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②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三、课堂练习:判断题1、微粒运动的速度和范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剧烈和扩大。

2、空气的热胀冷缩变化没有水明显。

3、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4、热水瓶里的空气受热膨胀就会把木塞顶起。

5、热气球升空是利用空气热胀冷缩的原理。

6、自行车保胎多发生在冬季。

四、拓展提高:用空气热胀冷缩原理解释生活现象①暖壶倒满开水后,塞子为什么会蹦出来?【提示】因为热水瓶里面有空气,空气受热膨胀就会把木塞顶起!②冬天,闲置的篮球、排球和足球会变瘪,你怎么解释这种现象?【提示】因为冬天温度低,球里的空气体积变小收缩。

五、作业布置小调查:液体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填写游戏手册提出物体热胀冷缩的假说认真听独立完成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交流课后完成检测知识掌握情况了解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总结课堂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了解热胀冷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在科学探究中,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用图面进行描述和交流,尝试用“游戏”解释现象,体会到热无处不在,培养了浓厚的科学兴趣。

板书板书设计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微课实录-《空气的热胀冷缩》 (2)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微课实录-《空气的热胀冷缩》 (2)  教科版

空气的热胀冷缩一、微课实录(一)空气的热胀冷缩1.动态呈现微课第一个主题“空气的热胀冷缩”,使学生知道学习内容。

2.提问过渡,了解相关实验器材。

我们知道水和其他许多液体会热胀冷缩,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用到的实验器材有:套上气球的锥形瓶、热水、常温水、冰水。

3.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

(1)将锥形瓶放入热水中,气球会慢慢地鼓起来。

(2)再将锥形瓶放入常温水中,气球会瘪下去。

(3)最后将锥形瓶放入冰水中,气球会慢慢地凹进到瓶口里。

4.得出实验结论,建构科学概念。

(1)视频动态呈现实验现象。

(2)视频讲述并动态呈现文字:空气会热胀冷缩。

(二)比较空气和水的热胀冷缩1.动态呈现微课第二个主题“比较空气和水的热胀冷缩”。

2.提问过渡,了解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

(1)空气会热胀冷缩,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会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比较。

(2)将两个锥形瓶同时放入热水中。

装满空气的锥形瓶,气球皮鼓起来了;装满水的锥形瓶,没有明显变化。

(3)再将两个锥形瓶同时放入冷水中。

装满空气的锥形瓶,气球皮会瘪下去,并且会往下凹进锥形瓶里;装满水的锥形瓶,没有明显变化。

3. 得出实验结论,建构科学概念。

(1)视频动态呈现实验现象。

(2)视频讲述并动态呈现文字:空气热胀冷缩的现象比水热胀冷缩的现象明显。

(三)热胀冷缩原理解释1.动态呈现微课第三个主题“热胀冷缩原理解释”。

2.提问过渡,了解模拟实验的器材及模拟的对象。

水和空气都会热胀冷缩,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其中有什么科学原理?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实验器材:绿豆。

绿豆模拟“空气微粒”。

3.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

(1)轻轻振动绿豆,模拟常温下的“空气微粒”。

我们能发现,绿豆在不同的运动,绿豆间的距离较小,这时用一个较小的圈就能将绿豆围起来。

(2)剧烈振动绿豆,模拟受热后的“空气微粒”。

我们能发现,绿豆运动得更快,绿豆间的距离变得更大,这时要用一个较大的圈才能将绿豆围起来。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课前谈话)今天上午,我们上了哪些课?生:数学、体育、美术。

是在哪里上的?生:教室内、室外、美术教室为什么体育课要到室外上?生:要活动有哪些活动?生:跳远、跑步有很多活动在教室里面不行,要到室外去上。

不同的活动,需要的场地不一样。

(上课铃响)(教师出示一个装有红墨水和玻璃管的装置)这个装置在哪一节课中用的?生:液体的热胀冷缩你是怎么获得热胀冷缩知识的生:把这个烧瓶放在热水中,会……;放在冰块上,会……。

水灾受热情况下体积会膨胀,水在受冷的情况向体积会收缩。

如果把水倒掉(教师演示),里面还有东西吗?生:没有生:有空气你认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生:有的。

(其他学生无发言)看来我们的底气不足,因为我们没有做过实验。

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实验?(学生:想)空气是看不到的,设计实验时要注意这几个问题:课件出示:1.准备借助哪些物体能使我们“观察”到瓶口有空气跑进跑出。

2.准备用什么方法让瓶内的空气受热和受冷。

(3)猜测可能产生的现象。

先自己静静思考1分钟,然后小组交流(学生先安静思考,后小组讨论)小组汇报:生:用气球皮套在瓶口,放热水中看……、放在冷水中看……生:在瓶口塞一个塞子,放热水上,看能否弹出来生:瓶子里放一些彩色的烟雾生:把烧杯放在吹风机上受热,放在冰箱里受冷我们先试一种。

每一桌上有个水槽,有点蓝色的是冷水,空水槽上可以倒热水。

(课件出示学生的活动记录单:让学生在空烧瓶上画图气球、画想象中的空气变化)(领取分组活动材料:套有气球的锥形烧瓶、试管夹、记录单)(13:35小组活动)(13:37教师提醒:做好第一个实验的同学,把气球皮拿掉,可以做第二个实验,这是需要同学们思考的)(学生继续活动:夹住空烧瓶放入热水或冷水中)(13:43活动结束)展示学生第一个实验的记录(图):生:放入热水中气球膨胀了,放入冷水中时气球瘪下去了。

(追问:说明了什么?)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小学科学《热胀冷缩》教学实录

小学科学《热胀冷缩》教学实录

小学科学《热胀冷缩》教学实录第一篇:小学科学《热胀冷缩》教学实录小学科学《热胀冷缩》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2.能对固体、液体、气体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

3.了解在生产生活中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应用。

4.能够以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完成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得出液体、固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教学难点:学生探究实验教学准备: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红墨水、开水、酒精灯1个、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1套、烧杯、矿泉水、可乐、冰红茶各一瓶。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师:上节课布置大家利用课外时间观察超市饮料任务完成了吗?你都观察了那些?这些饮料瓶都装满了吗?生:没有师:老师这里也随机选了几瓶没有开封的饮料,大家看看它们有没有装满。

饮料瓶不装满,是商家偷工减料还是另有原因?生:自由发言。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热胀冷缩(板书)(二)新课教学活动一:会升降的水柱(15分钟)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做一个实验,我们的实验器材有带吸管的小玻璃瓶一只、冷水和热水各一杯、红色液体、实验记录单一份,实验开始前老师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试验中先向小玻璃瓶内加满红色液体,再盖紧瓶塞,然后再参照实验记录单上的内容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实验及填写记录单的情况,5分钟后,实验结束。

师:下面,我们选择几个小组来展示一下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那些小组愿意来展示?(选择2-3个小组进行展示,力争选出一个正确的,一个有错误的记录表)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自己小组的实验记录表)师: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和他们的结果一样吗?生:回答师:(如果有不一样的,可以请不一样的同学到前面来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若没有,就开始总结)红色液体遇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它的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

(板书: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师:大家在哪里看见过这种红色液体遇热上升,遇冷下降的现象?生:温度计师:我们使用的温度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4空气的热胀冷缩4-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4空气的热胀冷缩4-教科版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单元第4课《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胀大,受冷以后体积缩小。

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各种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拟”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用实验验证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懂得空气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运动速度有关,试着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引入新课演示实验器材一组;乒乓球两个;空气热胀冷缩分组实验器材六组;热胀喷泉实验器材两组;课件。

教学过程:一、魔术激趣,引入新课1.谈话激趣,魔术演示。

2.设疑引入,板书课题。

二、走进生活,初步感知1.播放视频,创设问题情境2.借助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巧解问题三、猜想验证,探究新知(空气热胀冷缩分组实验)1.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2.汇报交流,分享实验方案3.梳理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4.引导猜想实验结果5.指导学生操作实验6.汇报交流,得出结论四、对比实验,提升认识(水与空气热胀冷缩的对比实验)1.提出问题:空气的热胀冷缩与水的热胀冷缩谁的本领大?2.老师演示对比实验(七彩喷泉实验),学生观察3.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五、分析原理,揭示本质1.播放微课《物质热胀冷缩的原因》2.游戏模拟,感悟体验六、拓展延伸,揭秘开课魔术七、综合应用,巩固提升八、盘点收获,全课小结【板书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受热后体积增大空气受冷后体积缩小。

五年级科学《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五年级科学《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教案:五年级科学《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 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1. 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

2.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气球、玻璃瓶、水、温度计。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气球,提问:你们发现气球有什么特点?3. 揭示课题:空气的热胀冷缩。

二、实验探究(15分钟)1. 分组实验:每组发一个气球、一个玻璃瓶、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

2. 实验步骤:a. 将气球放入玻璃瓶中,记录气球的大小。

b. 将气球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膨胀情况。

c. 将气球放入冷水中,观察气球的收缩情况。

d. 记录实验结果。

3. 讨论实验现象:空气为什么会在温度变化时膨胀或收缩?三、知识讲解(10分钟)1. 讲解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空气在受热时,分子运动加快,间隔变大,体积膨胀;在受冷时,分子运动减慢,间隔变小,体积收缩。

2. 讲解实验原理:热水使空气受热膨胀,冷水使空气受冷收缩。

四、巩固练习(5分钟)1. 学生回答问题: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收获和感悟。

3. 教师点评,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教学延伸:1. 家庭实验: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气球或塑料瓶在温度变化时的现象。

2.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了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实验操作和现象分析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2.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3)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2.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3)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语言文字进行描述和交流。

3、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用“游戏”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

【教学准备】烧杯、锥形瓶、滴管、水槽、烧瓶、矿泉水瓶、玻璃管、橡胶塞、镊子、酒精灯、玻璃弯管、鸡蛋、气球、墨水、肥皂、冷水、热水等。

【教学过程】一、实验引入师:(课件出示喷泉)同学们都见过美丽的喷泉,现在老师给大家做一个小喷泉实验,相信老师的能力吗?介绍实验仪器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又能说明什么?师演示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空气的热胀冷缩(出示课件)板书课题二、探究过程(一)分组实验师:刚才的实验说明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那么同学们想亲自实验来验证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6组实验仪器,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时考虑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你用什么办法让同学们看见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呢?(课件出示:抓空气、密封空气、加热和冷却空气、看到空气变化)1.设计实验方案:思考:怎么设计实验方案?为什么这样设计?(1)锥形瓶气球2个烧杯冷水热水(2)锥形瓶弯管2个烧杯冷水热水滴管墨水(3)注射器2个烧杯冷水热水(4)锥形瓶气球橡胶塞手套2个烧杯冷水热水(5)矿泉水瓶烧杯水槽冷水热水(6)烧瓶玻璃管橡胶塞肥皂液冷水热水2.(课件)出示注意事项(1)玻璃仪器轻拿轻放,防止打碎。

(2)小心热水,防止烫手。

3.分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

4.汇报实验结果5.小结: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比较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师:这是我们上一课做的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装置,老师演示一个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大家比较一下它们的不同。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空气的热胀冷缩_教科版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空气的热胀冷缩_教科版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空气的热胀冷缩_教科版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一)、复习旧知,引出主题教师出示一个装有红墨水和玻璃细管的装置师:这个装置老师在研究什么问题中用过呢?生:液体\水的热胀冷缩。

设计意图:这个导入很简单,但却能够唤起学生的“热胀冷缩”知识,这既是对旧知识的复习,也为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埋下伏笔。

师:如果我把水倒掉,并擦干瓶子(教师演示),似乎这个瓶子是空的,其实里面还装着满满的一瓶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空气师:老师就知道这个问题肯定难不倒大家,的确,这个瓶子里面还有空气。

请问,你觉得空气也像水之类的液体一样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吗?板书——空气的热胀冷缩生:有!设计意图:从“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自然过渡到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让学生能够自然迁移所习得的知识。

师:你能把你的猜测说得具体一点吗?(多叫几位学生回答)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到底空气有没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呢,刚才同学们都进行了大胆的猜测,那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证实我们的猜测呢?师:可是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我们该如何设计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情况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要解决三个问题——课件出示:(1)、准备借助哪些材料帮助我们“观察”空气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2)、准备用什么方法让空气受热、受冷;(3)、猜测可能产生的现象。

师:通过小组合作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说明空气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齐读)板书——空受热后(体积膨胀)气受冷后(体积缩小)设计意图:交流汇报是为了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有利于取长补短,学会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倾听能力。

(三)、比较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解释热胀冷缩的原因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也和水一样,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4空气的热胀冷缩》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了解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先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再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生活中的现象有好奇心,愿意探究问题。

但他们对于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知道热胀冷缩的原因。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热水、冷水、气球、塑料瓶等。

2.教学课件: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图片、视频等。

3.教学设计:教学流程、问题设计、实验操作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热胀冷缩现象,如夏天汽车爆胎、冬天水管破裂等,引导学生关注热胀冷缩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展示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空气也会发生热胀冷缩。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总结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解释原因。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科版

2.4 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明显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空气热胀冷缩并分析实验。

【教学难点】1.设计并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并作合理解释。

2.理解热胀冷缩现象的微观过程。

【教学准备】每组两个烧杯、一个锥形瓶、一只气球。

【教学过程】
【教学板书】(PPT上演示)
2.4 《空气的热胀冷缩》
一、验证空气的热胀冷缩(气球实验):①锥形瓶放入热水中,气球胀大。

②锥形瓶放入冷水中,气球缩小。

二、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烧瓶实验):①水面冒泡(空气体积变大)。

②红色水进入玻璃管(空气体积变小)(备注;用红色水更易观察到实验现象)。

三、微观模拟空气的热胀冷缩:模型构建--过程模拟--含义解释。

四、什么是热胀冷缩及运用。

【教学反思】
1.优点:①教学思路清晰,内容详实。

②各环节衔接得当。

2.缺点:①PPT字数太多,内容虽丰富但略显冗长。

②讲课语气过于成人化,不符合小学生认知能力。

③实验设计过于专业化,应将主动权还给学生,另外语言要通俗易懂。

④章节总结太多导致拖堂了几分钟,以后要注意。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教学设计大家好!今天我的科学实验课是《空气的热胀冷缩》,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内容、教学过程、实验改进创新、实验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演示。

一、教材《空气的热胀冷缩》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

本次实验教学是让学生研究了液体的热胀冷缩之后,开始关注并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二、教学目标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学生们的好奇心以及动手的欲望会让他们对本次实验的学习内容很有探究的热情。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次实验教学目标制定如下:(一)科学知识: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观察、质疑、交流、验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乐趣。

(四)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通过本次实验教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实验原理通过密封的容器让学生观察到,空气受热时体积会胀大,受冷时体积会缩小。

四、实验器材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对本次实验教学材料做了创新性的准备:每组准备:材料盒、烧杯、烧瓶、带瓶塞的玻璃管、透明塑料管、热水、凉水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设施一套、滴管、红墨水、热水、课件等。

五、实验内容教科书中这两节实验课内容为,观察空气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

六、当前实验的不足在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中,学生在前一课“液体热胀冷缩”学习的基础上,教科书直接出示空烧瓶,教师讲解空气的热胀冷缩,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通过小组讨论和阅读课本提示,学生会想到教材给出的原实验方法。

(我们来看一下原实验设计)先将气球套在锥形瓶口上,再将锥形瓶放入热水中,让瓶内空气受热,即可看到气球慢慢地鼓起来。

然后,把锥形瓶移至冷水,又可见气球变小,瘪下去了。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科版

空气的热胀冷缩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四、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准备:烧瓶、L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教学过程:一、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1、引入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学生讨论推测)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师: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呢?(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2)交流实验方案,确定方法。

(预设: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我们要看到原本看不到的空气的体积变化是需要其它物体的,可以用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设计各种可能想到的实验方法,所以教师要充分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气球、液柱、红墨水......)(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讨论。

(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预设: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非常明显,同时也能比较出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区别)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1、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七、板书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受热体积胀大空气热胀冷缩受冷体积缩小。

八、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

(一)、复习旧知,引出主题
教师出示一个装有红墨水和玻璃细管的装置
师:这个装置老师在研究什么问题中用过呢
生:液体\水的热胀冷缩。

设计意图:这个导入很简单,但却能够唤起学生的“热胀冷缩”知识,这既是对旧知识的复习,也为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埋下伏笔。

师:如果我把水倒掉,并擦干瓶子(教师演示),似乎这个瓶子是空的,其实里面还装着满满的一瓶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空气

师:老师就知道这个问题肯定难不倒大家,的确,这个瓶子里面还有空气。

请问,你觉得空气也像水之类的液体一样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吗
板书——空气的热胀冷缩
生:有!
设计意图:从“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自然过渡到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让学生能够自然迁移所习得的知识。

师:你能把你的猜测说得具体一点吗
(多叫几位学生回答)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到底空气有没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呢,刚才同学们都进行了大胆的猜测,那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证实我们的猜测呢,
师:可是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我们该如何设计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情况呢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要解决三个问题——
课件出示:
(1)、准备借助哪些材料帮助我们“观察”空气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
(2)、准备用什么方法让空气受热、受冷;
(3)、猜测可能产生的现象。

设计意图:“空气是看不见的,我们怎么知道它的体积有没有变化呢”通过一个个小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有利于拓展思维,以及实验方法的指导,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实验验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设计实验,以事实说话。

(二)、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
)
1、设计实验探究方案
师: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三个提示,先自己静静地思考1分钟,我们再交流。

生:思考1分钟
师:有没有谁能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生:回答。

师:还有其他想法吗
设计意图:“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

”虽然让孩子们思考的时间只有一分钟,但是仅仅在这一分钟的时间里,孩子们会全神贯注地思考,调动已有的知识库。

2、小组合作,进入实验探究
/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真多,那这节课我们先来试一种方法。

出示准备好的量杯,热水(红色)、冰水;气球、空矿泉水瓶、筷子、毛巾
实验记录单一“让学生在空烧瓶上画气球的变化”;
实验记录单二“让学生画想象中的空气微粒的变化”
师:同学们能利用这些材料,动手实验来验证空气是否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吗
生:回答,教师做适当提示。

课件出示实验温馨提示:
分工合作、注意安全;细心操作、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及时记录。

|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一边实验,一边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到实验记录单一。

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切身感受实验带来的乐趣以及成功的喜悦,体现学生的小组自主探究精神。

展示实验记录单一。

师:通过小组合作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说明空气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齐读)
板书——空受热后(体积膨胀)
气受冷后(体积缩小)

设计意图:交流汇报是为了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有利于取长补短,学会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倾听能力。

(三)、比较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解释热胀冷缩的原因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也和水一样,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既然水和空气都有热胀冷缩的本领,请问,它们两个谁的本领大
演示实验……
生:空气热胀冷缩的本领比水强得多\ 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比水的热胀冷缩现象要明显。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是鼓励学生大胆比较,有比较才有新的发现,也为解释“喷泉”现象做好铺垫,给学生们一个缓冲的机会。

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这是怎么回事呢你能解释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吗
生:回答。

]
师:科学家经过研究后,给出了关于“热胀冷缩现象”更科学的解释。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35。

教师作简单的解释。

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哪里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板书——微粒运动加速且微粒间距离增大
减慢且变小
师:填写实验记录单二“画想象中的空气微粒的变化”
同学们,现在你们能不能像小小科学家一样,解释“热胀冷缩现象”吗/
设计意图:体现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充分挖掘学生的原有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让难点知识“微粒”假说通过多媒体演示能够迎刃而解。

(四)、课堂巩固、拓展
挑战一:
1、为什么踩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一泡就能复原
2、为什么夏天的自行车车胎不能把气打得太足
挑战二:
奇妙的“喷泉”
教师演示:喷泉
师:“喷泉”是如何形成的呢你有办法让“喷泉”喷得更高、更美吗
设计意图:科学课取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指导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如何在生活中运用,也是科学课的重要任务之一。

挑战一、二、三的设计体现了分层原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觉得自己在学习中都是有收获的,增强学习的乐趣。

“喷泉”实验是综合了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师没有将答案告诉学生,这是让我们的课堂能够延伸到课外,给孩子们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七、【板书设计】
空气的热胀冷缩
受热后(体积膨胀)←——微粒运动加速且微粒间距离增大


受冷后(体积缩小)←——微粒运动减慢且微粒间距离变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