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4《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科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材分析】《空气的热胀冷缩》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

本课有2个活动,第1活动是第2活动的基础、前提,第2活动是第1活动的发展、深化。

建立的科学概念是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受冷后体积缩小。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通过模拟“微粒”运动的游戏明白:热膨胀、冷收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科学探究: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假设猜想——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并能够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能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合作完成探究活动,体验合作的愉快。

科学技术与社会体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乐趣。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学难点】设计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来源:学*科*网Z*X*X*K]【教学准备】量杯、烧瓶、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气球皮、橡皮筋。

实验记录单一、实验记录单二;【教学过程】一、激趣质疑,诱发思考。

教师出示一个装有红墨水和玻璃细管的装置,这个装置老师在研究什么问题中用过呢?(液体水的热胀冷缩)如果我把水倒掉,并擦干瓶子(教师演示),似乎这个瓶子是空的,其实里面还装着满满的一瓶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空气)的确,这个瓶子里面还有空气。

请问,你觉得空气也像水之类的液体一样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吗?板书——空气的热胀冷缩(有)设计意图:从“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自然过渡到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让学生能够自然迁移所习得的知识。

你能把你的猜测说得具体一点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

二、猜测假设,激发参与。

到底空气有没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呢,刚才同学们都进行了大胆的猜测,那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证实我们的猜测呢?师:可是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我们该如何设计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情况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要解决三个问题——课件出示:(1)准备借助哪些材料帮助我们“观察”空气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2)准备用什么方法让空气受热、受冷;(3)猜测可能产生的现象。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烧瓶、烧杯、气球、热水、冷水、橡胶塞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1、讲述:前面我们研究过水的热胀冷缩,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PPT “水的热胀冷缩实验”)2、提问:(1)仔细观察两幅图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你能解释一下吗?3、讲述:这个实验我们借助气球的鼓凹变化来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不过这种变化并不是很明显,所以,我们把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

4、(PPT—实验装置二:烧瓶插玻璃管,用橡胶塞密封)讲述:我们把气球皮换成了一根细长的玻璃管,用橡胶塞固定在烧瓶口,为了便于观察,把水染成了紫红色。

观察三幅图,哪一杯水的温度最高?为什么?5、讲述:这个实验,我们借助细长的玻璃管明显地观察到水的体积变化。

6、通过前面的两个实验,我们认识了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们还知道很多的液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气体呢?比如空气,它也能够热胀冷缩吗?7、今天我们一起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

(引入课题)二、设计实验——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1、刚才同学们都推测空气是能够热胀冷缩的,那我们想什么办法才能观察到空气的热胀冷缩呢?2、(PPT——想一想)▪用什么容器来“抓住”空气呢?▪收集到的空气需要密封吗?▪怎样让收集到的空气受冷受热呢?▪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空气的体积变化呢?3、分组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并且用简单的文字或者图画把设计记录下来。

4、分组设计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实验方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空气的热胀冷缩》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在受热和受冷时的变化,从而理解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设备,以及详细的实验步骤,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实验设计和问题分析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2.实验设计和问题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问题分析。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和设备:气球、玻璃管、水槽、热水、冷水等。

2.教学课件: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如冬天水管爆裂,引发学生对空气热胀冷缩现象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这一现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为什么空气会热胀冷缩?空气的热胀冷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6.小结(3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

7.家庭作业(2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和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19)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19)

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1、空气受热胀大,受冷收缩;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2、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2、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烧杯、乒乓球(瘪的);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红墨水。

【教学过程】自主探究(一)、课题引入。

1、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板书课题)(二)、实验激趣:让乒乓球重新鼓起来。

1、请学生想办法把瘪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

2、有小组发现瘪的小球能用热水重新鼓起来,是什么原因?激起学生的思考,讨论后发言。

3、有的小组发现瘪乒乓球没起来,这说明什么?(部分小组的乒乓球有小洞,预设排除“乒乓球热胀”干扰歧义)4、这只能说是你感受到了空气可能有这种性质吧,那能否亲眼看到它的这种变化呢?合作探究(一)活动1:观察空气是否会热胀冷缩?1、设想:让瓶内的空气受冷(或受热),然后观察空气的体积变化情况,再根据现象推断空气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但空气是看不见的,怎样才能知道空气体积的变化呢?根据现有材料说出你的打算如何做这个实验。

3、辅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教师提出建议。

(1.气球初始状态调整;2.气密性检查;3.先加热再冷却)4、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实验记录单。

5、学生汇报并得出结论: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板书空气性质)6、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非常明显,同时也能比较出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区别。

(教师演示实验)你发现哪个膨胀速度更快?更明显?(二)活动2:解释热胀冷缩的现象。

1、请学生配合完成模拟空气运动的游戏;2、学生代表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空气的热胀冷缩。

3、师生小结:“空气是由不断运动的微粒组成的…”。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1)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1)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空气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第4课的内容,教材从液体的热胀冷缩的知识出发,引出“空气是否热胀冷缩”的探究问题。

关于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教材的插图给了学生们提示:在锥形瓶上套小气球,分别放进热水、常温水、冰水里面,观察现象。

在教材设计中还联系了水的热胀冷缩,对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是对学生知识链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本课的难点在于最后一个环节,即“怎样解释热胀冷缩现象”,而“微粒”假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课本中安排了一个模拟游戏,让学生亲历游戏的过程,用生动形象的游戏来解释深奥的科学原理。

【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找到事物的本质特征、训练知识的迁移以及逻辑思维的形成非常重要,他们虽然在科学知识的探究中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但是他们的科学知识还是比较浅显的,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学生们的好奇心以及动手的欲望会让他们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有很高的热情。

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展开讨论“怎样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随着探究内容的不断丰富以及活动的展开,会提出问题,接着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环环相扣,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进入到科学探究中,运用所学习的研究方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遇冷后,体积会缩小。

2.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与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敢于大胆质疑,并能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验证“空气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特性?”的猜想。

2.通过模拟空气“微粒”运动,体验空气的热胀冷缩原理,并能利用这一原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合作探究的浓厚兴趣,激励学生从小热爱科学,敢于质疑的创新精神。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18)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18)

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空气比水膨胀更厉害。

2、过程与方法:
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用简单学具设计实验方案,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
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热水、冰水;注射器,注射器塞子,标签纸。

教学设计:
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记录单
表一:实验计划
研究题目:
我们的猜测:
选用的材料:
实验方法: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表二:实验记录
实验题目:
表三:想一想空气为什么会热胀冷缩
画一画气球中空气微粒在受热或者受冷的时候,气球大小的变化和微粒的变化。

常温下受热后受冷后。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3)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3)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及分析】本教学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的第4课。

研究了液体的热胀冷缩之后,这节课让学生开始关注并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由于空气是肉眼看不见的,怎样借助其他物体的变化而间接地“观察”到空气体积的变化,是观察方法设计的难点。

编者注重让学生自主思考、设计观察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器材及用文字做了提示。

观察了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还希望学生尝试着对空气和水的热胀冷缩现象做出解释。

编者通过模拟空气“微粒”的运动这个游戏,帮助学生构建“热能”“热运动”“热膨胀”等科学概念。

【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书本的提示,设计和完成并解释实验现象应该问题不会很大。

但后面的对热胀冷缩的解释确实是一个难点,微粒是不可见的,“热能”“热运动”“热膨胀”这一切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太抽象太难理解了。

动图可能可以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想法】计划整节课分五步走。

第一步:回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实验,让学生思考,如果我们继续沿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那套实验用具能否帮助我们观察到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答案是可以的,不过需要改进一下,因为空气是不可见的。

第二步:今天我只给你们提供带气球的三角锥瓶,三个分别装有热水、自来水和冷水的烧杯,你看我们该怎么设计探究“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现象”的实验。

学生自行设计、自行操作和分析实验。

第三步:比较空气和水的热胀冷缩现象,发现空气和水都有热胀冷缩现象,但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更明显。

第四步:在了解了“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以后,猜想物体热胀冷缩现象的本质原因。

看模拟动图,了解物体热胀冷缩现象的本质原因。

第五步:看一个有趣的视频《如果把气球放进液氮里会发生什么》,应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分析视频中的实验现象。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知道气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2、了解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知道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有很多方法。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4空气的热胀冷缩7-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4空气的热胀冷缩7-教科版

《空气的热涨冷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根据提供的仪器用一定的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4.对日常生活中空气热胀冷缩现象进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的方法解释热胀冷缩现象【教学准备】平底烧瓶、带直角玻璃管的胶塞等【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新课:1.手持变形的乒乓球让同学们观察,乒乓球怎样才能复原?学生猜测:手捏、在桌面上用手滚搓、热水盆中等。

2.演示:把变形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让学生观察乒乓球变化过程。

想想使什么让乒乓球复原?(板书:空气是否热胀冷缩)二、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1.师: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

我们如何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后冷的体积变化。

2.出示实验用的材料:锥瓶、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冰水)的烧杯、气球。

3.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践活动,填写实验单。

观察锥瓶中空气的变化4.小组交流师:同学们把器材收好了,哪个组的同学来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教师板书:空热胀(体积增大)气冷缩(体积减小)通过几组同学的汇报,我们就可以得出一致的结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现在我们有了明确的结果,那课题中的“是否”两个字就可以去掉了。

三、水和空气对比实验1.师:同学们,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水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同样的温度下,它们热胀冷缩的程度是否相同呢?我们把两者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2.这是一个对比实验,哪些条件要相同?(同样多,在同样温度下加热)3.教师演示实验,演示后学生说感受。

(空气的热胀冷缩比水明显)四、解释热胀冷缩的原因1.师:水和空气都能热胀冷缩,你们想知道它们为什么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受冷后体积会缩小吗?2.请同学们阅读P35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会,在纸上画一画物体受热和受冷后的微粒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2.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2.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2.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空间大小从游戏中明白物体热胀冷缩的假说安静地挨个站在中间手舞足蹈或作剧烈运动【提示】从游戏中明白:空气微粒运动加快,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空气就膨胀2、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1)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2)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①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②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三、课堂练习:判断题1、微粒运动的速度和范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剧烈和扩大。

2、空气的热胀冷缩变化没有水明显。

3、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4、热水瓶里的空气受热膨胀就会把木塞顶起。

5、热气球升空是利用空气热胀冷缩的原理。

6、自行车保胎多发生在冬季。

四、拓展提高:用空气热胀冷缩原理解释生活现象①暖壶倒满开水后,塞子为什么会蹦出来?【提示】因为热水瓶里面有空气,空气受热膨胀就会把木塞顶起!②冬天,闲置的篮球、排球和足球会变瘪,你怎么解释这种现象?【提示】因为冬天温度低,球里的空气体积变小收缩。

五、作业布置小调查:液体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填写游戏手册提出物体热胀冷缩的假说认真听独立完成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交流课后完成检测知识掌握情况了解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总结课堂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了解热胀冷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在科学探究中,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用图面进行描述和交流,尝试用“游戏”解释现象,体会到热无处不在,培养了浓厚的科学兴趣。

板书板书设计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4空气的热胀冷缩4-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4空气的热胀冷缩4-教科版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单元第4课《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胀大,受冷以后体积缩小。

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各种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拟”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用实验验证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懂得空气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运动速度有关,试着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引入新课演示实验器材一组;乒乓球两个;空气热胀冷缩分组实验器材六组;热胀喷泉实验器材两组;课件。

教学过程:一、魔术激趣,引入新课1.谈话激趣,魔术演示。

2.设疑引入,板书课题。

二、走进生活,初步感知1.播放视频,创设问题情境2.借助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巧解问题三、猜想验证,探究新知(空气热胀冷缩分组实验)1.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2.汇报交流,分享实验方案3.梳理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4.引导猜想实验结果5.指导学生操作实验6.汇报交流,得出结论四、对比实验,提升认识(水与空气热胀冷缩的对比实验)1.提出问题:空气的热胀冷缩与水的热胀冷缩谁的本领大?2.老师演示对比实验(七彩喷泉实验),学生观察3.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五、分析原理,揭示本质1.播放微课《物质热胀冷缩的原因》2.游戏模拟,感悟体验六、拓展延伸,揭秘开课魔术七、综合应用,巩固提升八、盘点收获,全课小结【板书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受热后体积增大空气受冷后体积缩小。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2)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2)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切身感受实验带来的乐趣以及成功的喜悦,体现学生的小组自主探究精神。
5、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现象,并投影板贴学生记录表,分析得出结论: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板书)
师:那么它们为什么会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呢?谁能解释一下?
教师根据学生的解释适时引导,出示课件演示进一步完善“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烧瓶、胶塞、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气球、红墨水,肥皂水、瘪乒乓球2个(其中1个有小孔)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提要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பைடு நூலகம்
1、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5分钟)
1、播放视频:打乒乓球。
学生思考,提出各种方法建议:瓶口套气球等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研究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交流实验方案1:把烧瓶套上气球,分别放进热水、常温水、冰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方案2:把烧瓶口套上胶塞,插上玻璃管,并在玻璃管口滴上肥皂水,用手握住烧瓶,观察玻璃管口的变化。
方案3:在烧瓶口套上胶塞,插上玻璃管,并在玻璃管口滴上红墨水,用手握住烧瓶,观察玻璃管口红墨水的变化。
2、实验探究,形成科学概念。(20分钟)
(一)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
(时间:25分钟)
1、过渡: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出示:装着红色水的烧瓶)
师:现在我把水倒出来,瓶子空了吗?什么都没有?
2、猜想:那我们来猜想一下:这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板书:猜想)
要通过什么来验证?(板书:实验)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2.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3)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2.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3)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语言文字进行描述和交流。

3、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用“游戏”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

【教学准备】烧杯、锥形瓶、滴管、水槽、烧瓶、矿泉水瓶、玻璃管、橡胶塞、镊子、酒精灯、玻璃弯管、鸡蛋、气球、墨水、肥皂、冷水、热水等。

【教学过程】一、实验引入师:(课件出示喷泉)同学们都见过美丽的喷泉,现在老师给大家做一个小喷泉实验,相信老师的能力吗?介绍实验仪器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又能说明什么?师演示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空气的热胀冷缩(出示课件)板书课题二、探究过程(一)分组实验师:刚才的实验说明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那么同学们想亲自实验来验证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6组实验仪器,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时考虑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你用什么办法让同学们看见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呢?(课件出示:抓空气、密封空气、加热和冷却空气、看到空气变化)1.设计实验方案:思考:怎么设计实验方案?为什么这样设计?(1)锥形瓶气球2个烧杯冷水热水(2)锥形瓶弯管2个烧杯冷水热水滴管墨水(3)注射器2个烧杯冷水热水(4)锥形瓶气球橡胶塞手套2个烧杯冷水热水(5)矿泉水瓶烧杯水槽冷水热水(6)烧瓶玻璃管橡胶塞肥皂液冷水热水2.(课件)出示注意事项(1)玻璃仪器轻拿轻放,防止打碎。

(2)小心热水,防止烫手。

3.分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

4.汇报实验结果5.小结: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比较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师:这是我们上一课做的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装置,老师演示一个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大家比较一下它们的不同。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教科版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的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烧瓶、L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红墨水。

【教学过程】一、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

1.引入: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

师: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呢?〔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交流实验方案,确定方法。

〔预设: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我们要看到原本看不到的空气的体积变化是需要其他物体的配合的,可以用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设计各种可能想到的实验方法,所以教师要充分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气球、液柱、红墨水等。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讨论。

〔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1.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或者每个人都使劲地在教室里跳跃,哪种情况下占据的空间大?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3.交流: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建立我们的假说。

〔预设:这个游戏指向了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本质解释,学生只有实践体验过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

〕【板书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受热→体积胀大受冷→体积缩小空气→热胀冷缩【教学反思】上完这节课,学校领导和同行们及时给予指导和交流,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梳理和反思,认为本课的教学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1.学习效果好不好,学生的兴趣是关键。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4)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热膨胀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 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1.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

2.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烧杯,锥形瓶;气球,热水、冷水(冰块)。

教师准备:大烧杯;水槽;装有红色水的烧瓶;直、L型玻璃管;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烧瓶+细玻璃管”装置,这个装置是在哪一节课用的?(《液体的热胀冷缩》)那你是怎么利用这个装置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液柱的移动)现在老师把水倒掉,里面还有东西吗?(没有了)(空气)……空气有什么性质?(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会流动……)你认为空气会热胀冷缩吗?真的会吗?你在哪里看到过空气的热胀冷缩?二.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一)设计看来,我们对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是十分的肯定。

因为我们没有做过实验!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空气的热胀冷缩(板书)。

那这个实验怎么做呢?老师这有一些提示,可以给大家参考一下:1.选容器(想办法把空气装起来,要密封吗?怎么密封?)2.选方法(怎么让空气受冷受热?)3.去观察(观察什么来看体积变化?)哪个小组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设计的方法?……大家的设计都值得一试,但今天老师只准备了这些材料:一杯热水、一杯冷水、一个锥形瓶、一个气球,你们准备怎么来做这个实验?……同意他的设计吗?(……)谁再来说说实验方法?……(二)实验在实验室前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1.热水2.玻璃如有意外,马上举手报告老师!请组长上台领材料,老师帮大家加热水。

(三)交流“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记录单(写一写或画一画)(四)对比空气和水的热胀冷缩那空气的热胀冷缩和水的热胀冷缩有什么不同?(……)三.怎样解释热胀冷缩现象(一)自习空气的热胀冷缩更快、更明显,但他们都会热胀冷缩。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①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②通过自学“微粒”运动的明白:热膨胀、冷收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2、过程与方法:①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②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③尝试自学解释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三、【教学难点】设计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自学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每组瓢2个、热水、常温水;锥形瓶1个、气球1个;针筒1个;装好水用气球皮封紧的锥形瓶。

教师准备:瘪的乒乓球、锥形瓶、鹌鹑蛋、烧杯2个(装热水和冷水);玻璃、蜡烛、玻璃杯;课件。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初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1、和学生探讨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教师谈谈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并发现自己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帮解决。

2、出示瘪的乒乓球,让学生帮老师解决问题。

3、生提出解决办法,汇报现象,分析原因4、根据情况,进行部分板书。

【此环节的目的:根据生活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初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二)、逐步深入,导入新课1、师介绍实验器材,强调锥形瓶里面有空气,刚开始鹌鹑蛋并不能通过锥形瓶口,师演示把锥形瓶瓶口的装有鹌鹑蛋放入装有热水和冷水的烧杯里。

2、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并汇报。

3、师根据生回答,导入新课。

【此环节的目的:瓶吞蛋的实验,现象比较明显,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1、师提出问题:“这里有两杯水,一杯是热水,一杯是冷水,谁能用每组指定的材料证明一杯是热水,另一杯是冷水。

”2、师给学生提供两种材料,一种是锥形瓶和气球,另一种是注射器。

小组根据实验材料进行讨论,进行汇报方法。

3、师进行引导,强调注意的事项。

生根据方法进行实验,生汇报现象。

4、师提问:“你认为哪一杯是热水,哪一杯是冷水?你的理由是什么?”(这里强调现象)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根据生汇报进行板书。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胀冷缩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白板纸+黑、红色白板笔+抹布,装有1000ML热水的热水瓶和装有1000ML冰水的热水瓶以及装有冰的水槽和空水槽每组一个;自选区材料:500毫升烧杯2个、大锥形瓶和圆底烧瓶各5个、PC牛奶瓶5个、乒乓球和气球若干个、500ML的针筒5个、200ML的针筒2个,玻璃管2个和橡胶管2根,鹌鹑蛋若干个。

演示材料:装有1000ML热水的热水瓶和装有1000ML冰水的热水瓶以及装有冰的水槽和空水槽每组一个、抹布、大锥形瓶和圆底烧瓶各1个、PC牛奶瓶1个、气球1个、500ML的针筒1个、200ML的针筒2个,玻璃管2个和橡胶管2根,鹌鹑蛋若干个、装满橙汁并用带有尖嘴玻璃管的橡皮塞塞住的平地烧瓶2个。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探索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实验引入(展示台:烧瓶中装满橙汁,用带有尖嘴玻璃管的橡皮塞塞住,并用蜡油封住。

)1.师:烧瓶中装满橙汁,如果往烧瓶上倒热水,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倒冰水,又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PPT:液体有热胀冷缩?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教师把烧瓶的橙汁倒掉,只留下一小部分)2.师:我们再往烧瓶上倒热水请你预测会发生什么现象,倒冰水呢?3.教师实验(橙汁从玻璃尖嘴上喷射出来,形成了橙汁喷泉。

倒入冰水,玻璃管中的水瞬间下降。

)4.师:从这个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活动2【活动】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本领吗?1.师:橙汁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上节课已解决。

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本领?同学们这只是你们的猜测,科学需要实证来说话的! (PPT:空气有热胀冷缩?提示课题)2.师:空气看不见、摸不到、无气味、无味道,我们要来探究空气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本领,第一步要思考的是什么?3.师:你认为装在怎么的容器中便于我们探究空气受热体积会膨胀,受冷体积会缩小?4.师:下面就请大家来设计实验,探究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 (1)师:孩子们是设计几个实验? (2)师:这是一组什么实验? (3)师:变量只有几个? (4)师:是什么?5.师:本课还剩下分,接下来我们还会进行设计方案汇报、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展示和现象分析,请估算实验设计你们大概可以花多少时间?6.师:为了汇报时能够更高效,有两2个温馨提示,请听: (1)记录在桌上的白板纸上,注意图文简单明了; (2)设计完毕,请贴在黑板上,如果方案雷同,请紧贴其下,不同的方法请贴在旁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4空气的热胀冷缩》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了解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先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再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生活中的现象有好奇心,愿意探究问题。

但他们对于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知道热胀冷缩的原因。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热水、冷水、气球、塑料瓶等。

2.教学课件: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图片、视频等。

3.教学设计:教学流程、问题设计、实验操作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热胀冷缩现象,如夏天汽车爆胎、冬天水管破裂等,引导学生关注热胀冷缩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展示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空气也会发生热胀冷缩。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总结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解释原因。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科版

2.4 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明显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空气热胀冷缩并分析实验。

【教学难点】1.设计并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并作合理解释。

2.理解热胀冷缩现象的微观过程。

【教学准备】每组两个烧杯、一个锥形瓶、一只气球。

【教学过程】
【教学板书】(PPT上演示)
2.4 《空气的热胀冷缩》
一、验证空气的热胀冷缩(气球实验):①锥形瓶放入热水中,气球胀大。

②锥形瓶放入冷水中,气球缩小。

二、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烧瓶实验):①水面冒泡(空气体积变大)。

②红色水进入玻璃管(空气体积变小)(备注;用红色水更易观察到实验现象)。

三、微观模拟空气的热胀冷缩:模型构建--过程模拟--含义解释。

四、什么是热胀冷缩及运用。

【教学反思】
1.优点:①教学思路清晰,内容详实。

②各环节衔接得当。

2.缺点:①PPT字数太多,内容虽丰富但略显冗长。

②讲课语气过于成人化,不符合小学生认知能力。

③实验设计过于专业化,应将主动权还给学生,另外语言要通俗易懂。

④章节总结太多导致拖堂了几分钟,以后要注意。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2)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2)

空气的热胀冷缩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知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 科学探究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学习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尝试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3. 科学态度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体育运动员吗?谁来说说(学生随意回答)2、同学们,请看屏幕,教师出示乒乓球运动员让学生观看。

接着,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些运动员吗?他们是什么运动员?3、师提出问题:在打兵乓球时经常会出现什么事?(生:兵乓球被踩瘪)那用什么可以让兵乓球鼓起来啊?(生:用热水泡一下)。

为什么用热水泡一下兵乓球就会鼓起来的?(生:因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新授课1、板书:空气的热胀冷缩2我们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空气是否也会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我们通过以下实验来验证一下。

3、学习活动1兵乓球能鼓起来吗?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上有一个瘪了的乒乓球,有什么方法让它鼓起来?(用热水泡一下),是不是像老师这样直接把乒乓球放入烧杯的热水中泡?(不是),哪么,怎样做把兵乓球能鼓起来的实验?生: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生:小组汇报设计实验方案。

师:同学知道怎样做实验没有?(知道)好,现在提出做实验要注意的事项。

生:开始做实验。

师:好,停,生: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乒乓球鼓起了)师:为什么兵乓球能鼓起来?小组根据刚才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原因?生:小组汇报实验分析结果。

(各个小组各抒己见)师:你们说说那个组的答案是正确的。

同学们,其实老师也不敢肯定,下面我们来通过第二个实验验证一下,看看哪个小组的回答是正确的,好吗?(好)师:提出实验要求:根据刚才的实验方法,用桌面上黄色的乒乓球做兵乓球能鼓起来实验。

生:汇报实验结果师:为什么这个实验兵乓球不会鼓起来?小组讨论?生:汇报实验结果。

(因为乒乓球烂了,空气跑走了,所以乒乓球不会鼓起来)师:通过这两个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小组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空气的热胀冷缩
小学科学教学网资源建设团队李一兵
【教材简析】
《空气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四课。

本课是学生在研究了液体热胀冷缩之后,开始关注并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本节课内容包含两个活动。

活动一: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材从液体的热胀冷缩的知识出发,引出“空气是否热胀冷缩”的探究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想出办法来观察。

学生们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合理选择搭配,然后分别放进热水、常温水、冰水,静置观察现象。

同时联系到水的热胀冷缩,两者进行比较找到不同之处。

活动二:解释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材选择模拟游戏生动表现了空气“微粒”的运动,从而解释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为下节课研究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以及进一步认识大多数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在经过本单元前面三课的学习后,学生们已经对固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因此对于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还是具有一定基础的。

因此,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的空气为例,感知空气的热胀冷缩。

同时与水的热胀冷缩进行比较,发现不同之处。

但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解释热胀冷缩现象还存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初步了解热膨胀现象和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
对热胀冷缩现象产生更浓厚的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在生活中的具有广泛的用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每组3个烧瓶、1个锥形瓶、1只气球、热水、常温水、冰水、实验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袋空气。

【教学过程】
一、问题聚焦(预设5分钟)
1.复习旧知
回顾上节课“液体的热胀冷缩”的知识。

(1)一些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2)实验室里的温度计是利用酒精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引出新问题
教师出示一袋空气。

提问:现在袋子里面装满了空气,它是否也和水一样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出示PPT1】
3.师生交流讨论。

二、探究新知(预设30分钟)
(一)探究一: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
1.追问。

空气无色无味,而且也看不见,我们怎么知道它的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呢?
【出示PPT2】
2.教师出示实验器材(学生分组器材),提问:能否设计实验,清楚地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出示PPT3】
(1)学生独立思考设计实验。

(2)全班交流设计实验。

(3)教师小结并明确实验探究方案,同时出示实验要求。

3.实验要求:
(1)3个烧杯中,每个烧杯都大约盛放半杯水(热水、常温水、冰水)。

(2)将装置依次放入盛水(热水、常温、冰水)的烧杯中,直至没有明显变化时再拿出。

(3)小组合作实验,完成记录单。

(4)注意安全!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二)研讨一
1.实验中我们小组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套在锥形瓶上的气球在热水杯中鼓起来了,在常温水杯中瘪下去了,在冰水杯中更加瘪了。


2.我们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出示PPT4】
3.和上节课水的热胀冷缩现象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不同?
【出示PPT5】(空气比水的热胀冷缩现象更加明显。


(三)探究二:解释空气的热胀冷缩
1.提问: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
2.学生尝试解释。

(关于微粒的解释如有困难,可加入教材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3.学生根据自己理解:画空气微粒和水的微粒受热后运动变化图。

【出示PPT6】
空气微粒
受热
水的微粒
受热
(四)研讨二
1.展示几幅学生的空气微粒和水的微粒受热后的运动图,研讨:为什么这样画?
2.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么引起的?我们能建立自己的假说吗?(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出示PPT7】
三、拓展延伸(预设5分钟)
1.空气的热胀冷缩在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运用?【出示PPT8】【出示PPT9】
2.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4.空气的热胀冷缩
受热体积膨胀
空气
受冷体积缩小
空气比水的热胀冷缩现象更加明显。

【作业设计】【出示PPT10】【出示PPT11】
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的热胀冷缩和水的热胀冷缩相比( B )。

A.两者区别不大
B.体积变化更加明显
C.体积变化更不明显
2.用开水泡的方法可以使瘪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这主要是利用了( C )的热胀冷缩。

A.固体 B.液体 C.气体3.下列现象与空气热胀冷缩现象有关的是( B )。

A.给篮球充气
B.热气球升空
C.夏季打开可乐的瓶盖有气泡冒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