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损伤的基础医学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

·102·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CM Jul.2005 Vol.12 No.7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崔剑巍,胡义扬(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上海 201203)关键词:酒精性肝病;中医药疗法;综述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5304(2005)07-0102-03 古代医家对饮酒引起的机体损害有较为明确而深入的认识,并将其归纳在“伤酒”、“酒病”、“饮酒中毒”、“胁痛”、“酒癖”、“酒疸”、“酒臌”等论述中。

现代研究证实,酒精在人体内主要由肝脏代谢,其造成的损害也以肝脏损害为多,故将其统称为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和轻症酒精性肝病[1],其过程呈进行性发展。

由于酒精性肝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及其后期肝硬化的难治性,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较大,也是研究的热点。

1 病因病机中医理论认为,酒为大热有毒之品,过饮之必伤及脾胃肝胆而引发疾病。

《本草纲目》曰:“少饮则和气血,……多饮则杀人顷刻。

”《诸病源候论》认为:“酒性有毒,而复大热,饮之过多,故毒热气渗溢经络,浸溢腑脏,而生诸病也。

”《景岳全书》曰:“少年饮酒无节,多成水臌。

盖酒为水谷之液,酒入中焦,必求同类,故直走血分。

”《症因脉治》有“酒胆之因,其 人以酒为事,或饮时浩饮,大醉当风入水,兼以膏粱积热,互相蒸酿,则酒胆之症成矣”;《张氏医通》曰:“嗜酒之人,病腹胀如斗,此得之湿热伤脾。

胃虽受谷,脾不运输,故成痞胀。

” 综合历代文献及现代研究进展,酒精性肝病的病因可概括为:过量饮酒之后,湿热毒邪蕴结体内,损伤肝脾,致肝之疏泄与脾之运化功能失职,肝郁脾虚,气血不和,痰浊内生,气血痰湿相互搏结,停于胁下,形成积块(酒癖)。

酒精性肝病线粒体损伤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线粒体损伤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呼 吸链产 生 0 2 - 的部位 主要 位 于复合 体 工、 Ⅲ。复合
体 工生成 O 2 - 的机 制 尚不完 全清 楚 , Ma n t e n a 等l _ 3 研 究表 明 , 可能是 通过 复合 体 Ⅱ向复 合 体 工反 向传 递
括 氧化应 激 、 渗透性 转 运 孔 开放 、 C a 调 节异 常 、 线 粒 体蛋 白质 损 伤 等 多 个 方 面 。肝 细 胞 长 期 暴 露 于
随着 乙醇 消耗 的增加 , 酒 精 性肝 病 ( AL D) 逐 渐 成 为 中国 常见 的肝 脏 疾 病 之 一 而备 受 关 注 , 其 发病 机 制亦 被 广 泛 研 究 。肝 细胞 线 粒 体 作 为 维 持 能量 生成 和 稳定 、 调 节 氧 化 还 原 信 号 和 凋 亡 的细 胞 器 , 在 AL D早期 即可 发 生 异 常 , 故 其 分 子 机 制 的研 究 重 点就 集 中在 线粒 体 结 构 和 功能 的改 变 上 , 主要 包
质 复合体 构成 。长 期 酗酒 时 , 乙 醇损 伤 氧 化磷 酸 化 系统 , 电子从 呼吸 链 复 合 体 中泄 露 , 每 次 传 递 一 个
电子 给 0 , 形 成 02 - , 后 者 通 过 酶 或 非 酶 反 应 生 成
H。 O : 、 ~ OH, 是体 内 R OS的主 要 来 源 。 目前 认 为 ,
过多 的 R O S合成 能诱 发脂 质过 氧化 反应 , 生 成 脂质 过氧化 产物 , 如 4 一 羟基 壬烯 酸 ( 4 一 HNE ) 和丙 二
呼 吸链 复 合 体 活性 。 乙醇 代 谢 产 物 乙 醛 也 能 通 过 损 伤呼 吸链 复合 体 及 与 线粒 体 蛋 白质 形 成 加 合 物

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及其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及其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及其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通过对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动物模型的制作进行介绍,对急性和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酒精诱使的肝损伤保护机制、开发相关保健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标签: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研究[Abstract]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production mechanism, on alcoholic liver injury animal model, the protective effect on acute and chronic alcoholic liver injury were reviewed,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alcohol protection mechanism, induce liver injur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care medicine.[Key words]Keywords alcoholic liver injury; protective effect; study随着环境污染和药物等的影响,近年来与肝脏有关的疾病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重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等在人群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肝脏疾病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而肝损伤保护研究成为天然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

酒精性肝病是因长期大量饮用各种含乙醇的饮料所致的肝脏损害性病变,从病理学和临床分型,它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以及酒精性肝硬化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结构的改变,酒精性肝病已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近年来,我国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迅速增加,发病率仅次于占主要地位的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严峻课题。

本文就酒精诱使的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有关情况进行简要的综述。

酒精性肝损伤的基础医学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损伤的基础医学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损伤的基础医学研究进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性肝损伤成为了一种日益常见的肝脏疾病。

本文将简要概述酒精性肝损伤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目前基础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治疗方案,预防措施以及未来研究展望。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酒精性肝损伤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从最初的单纯的酒精性肝炎,到后来的脂肪肝和肝硬化,人们对酒精性肝损伤的认识不断提高。

目前,伴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基础医学研究为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近年来,酒精性肝损伤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乙醇的代谢与毒性机制、肝脏的自我修复能力、环境与遗传因素对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等。

研究发现,乙醇在肝脏中的代谢产物如乙醛等对肝脏细胞具有直接的毒性作用,可以导致细胞死亡和炎症反应。

然而,肝脏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当受到损伤后,会启动一系列的修复机制,如再生、纤维化等。

针对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案:一是传统中药治疗,如四君子汤、柴胡疏肝散等,具有一定的疗效;二是西药治疗,如使用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有助于改善肝脏功能;三是新兴技术,如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为治疗酒精性肝损伤提供了新的方向。

预防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生,首先需要从饮食上入手,少饮酒,少吃油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肝脏的自我修复,减轻肝脏负担。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避免熬夜等,也是预防酒精性肝损伤的重要措施。

展望未来,基础医学研究将在酒精性肝损伤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研究方向将更加多元化,不仅肝脏的代谢与毒性机制、自我修复能力等方面,还会更加深入地探讨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对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

随着新兴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将会有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案涌现,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

另外,预防措施也将更加完善和科学。

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科研成果应用于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工作中,从而指导人们更好地保护肝脏,预防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生。

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ALD的诊断标准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2006年2月修订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中,提出酒 精性肝病的诊断标准为:(1)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 过5年,折合成乙醇量男性340 g/d,女性I>20 g/d; 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80 dd。乙醇 换算公式为:g=饮酒量(nd)×乙醇含量(%)×0.8。(2) 临床症状为非特异性,可无症状,或有上腹胀痛,食 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黄疸;随着病情加重,可有 神经精神、蜘蛛痣、肝掌等症状和体征。(3)血清 AST、ALT、Y—GT、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和平均血 细胞比容(MCV)等指标升高。禁酒后这些指标可明 显下降,通常4周内基本恢复正常,AST/ALT>2,有 助于诊断。(4)肝脏B超或CT检查有典型表现。(5) 排除嗜肝病毒的感染、药物和中毒性肝损伤等 符合(1)(2)(3)和(5)条或(1)(2)(4)和(5)条 可诊断ALD;仅符合(1)(2)和(5)可疑诊ALD。

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肝硬化 的统称,是指由于过量乙醇(酒精)摄入导致的肝脏 损坏及其一系列病变。在欧美,ALD是肝病相关疾 病及死亡的主要病因。在亚洲各国,包括我国,尽管 病毒性肝炎所致的各种肝病占主要地位,但是随着 消耗酒精量的增加,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ALD的 发病率也日益增加。因此加强ALD的防治和研究实 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治疗后易复发。其原因可能有二:其一是女性平均体
重比男性低,且体内含水分相对较少,而含脂肪较 多,因此,饮等量酒精,女性血中酒精浓度较男性高; 其二是女性胃内ADH的含量较男性低,其在胃内的 代谢减少引起血中乙醇浓度升高。
(4)乙醇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如乙醛,羟乙基自
由基等)可作为半抗原,与肝细胞蛋白反应基团或小 分子物质(如半胱氨酸)结合形成“加和物”,使其成 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从而触发自身免疫反 应。导致肝细胞免疫损伤。 (5)库普弗细胞是ALD炎症和纤维化细胞因子 的主要来源.库普弗细胞的激活是ALD的一个重要 的病理生理机制。

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摘要: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伤,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严重者可进展为肝衰竭。

随着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消费逐年增加,国内ALD患者也呈逐年提高的趋势,是病毒性肝炎之外最多的肝病发病原因之一。

在中医病证中,可归属于“酒疸”、“酒癖”、“酒臌”、“伤酒”、“积聚”、“胁痛”、“黄疸”和“黑疸”等范畴。

笔者通过对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病相关文献的检索,从病因病机研究、肝病机制研究、动物模型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这几方面进行综述,中医药治疗对于延缓酒精性肝病的进展,改善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有重要作用,更高质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对于临床上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伤[1]。

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严重者可进展为肝衰竭。

随着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消费逐年增加,国内ALD患者也呈逐年提高的趋势,是病毒性肝炎之外最多的肝病发病原因之一。

在中医病证中,可归属于“酒疸”、“酒癖”、“酒臌”、“伤酒”、“积聚”、“胁痛”、“黄疸”和“黑疸”等范畴。

笔者对近几年来酒精性肝病中医临床治疗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现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研究尽管临床指南对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但酒精性肝病的疾病严重程度却经常与饮酒量不成正相关。

为了更有效地预防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并且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明确其病因病机显得十分必要[2]。

《黄帝内经》记载“酒性苦热”,《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以酒为浆,半百而衰”,《新修本草》指出“酒,味苦,大热有毒”,《诸病源候论》认为“酒性有毒,而复大热,饮之过多,故毒热气渗溢经络,浸溢腑脏,而生诸病也”,《症因脉治·内伤黄疸》有:“酒疸之因,其人以酒为事,或饮时浩饮,大醉当风入水,兼以膏粱积热,互相蒸酿,则酒疸之证成矣”,指出了酒疸的成因及病理。

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见双下肺感染,抗感染、平喘、雾化等治疗后气促好转,但仍有咽痒、咽部异物感,咳嗽无缓解,遂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声门下白色片状异物横卡于气管上端,后落入右侧中间支气管,判断为“气管异物”,钳夹易碎,反复钳夹及吸引后才将异物清除。

术后患者咽痒、咳嗽症状明显消除,治愈出院。

例2,男,67岁,半年内因“发热、咳嗽、咳痰”反复发作在我科3次住院,均为“左下肺炎”,每次抗感染治疗后可退热,但咳嗽不能完全缓解,疑阻塞性病变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镜下左下基底段支气管开口被一圆形光滑异物堵塞,钳夹破碎,移动后刺激患者自行咳出,经观察为一碎成两半的花生米。

追问患者无明确异物呛入病史,但患者平时酗酒,可能为醉酒后落入气管,患者无记忆。

例3,男,60岁,因车祸行胸部CT检查,示“右上肺团片状软组织密度影,考虑占位可能”,进一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右肺上叶开口处有蓝色丝状物堵塞,钳夹取出蓝色塑料丝团,追问患者无明确异物呛入史,后续抗感染治疗再复查,全胸片提示右上肺阴影明显缩小。

考虑此患者右肺上叶蓝色塑料丝团为所进食物中混杂有塑料丝呛入气管可能性大。

2 讨 论成人气管支气管异物相对于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少见,且多数无明显呛咳、窒息病史,容易误诊。

(1)成人支气管管径相对较大,而成人气管支气管内异物多为进食误吸或呛入导致,体积较小,故而呼吸困难不明显。

上述第1例女性患者,虽然有明确的异物呛入病史,但经过多家医院检查咽喉、口腔及行常规胸部X线及胸部高分辨率CT均未发现异常,经纤支镜检查后立即确诊。

(2)高龄及醉酒后患者气道敏感性差,耐受力强等原因致使延误诊治。

上述第2例患者反复同一部位肺炎,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既往体健,无吸烟史,多次胸部CT提示“左下肺炎”,且每次治疗后咳嗽缓解不明显,行纤支镜检查后见一圆形类似花生物将左下基底段支气管开口完全阻塞,用气管钳钳夹后破碎,自行咳出。

术后抗感染3d,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出院。

(3)临床医师未注意或患者不能提供异物吸入的病史,易导致误诊误治。

五味子及其活性成分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研究进展

五味子及其活性成分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研究进展

五味子及其活性成分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研究进展都梦帆1,向 汝1,胥 冰1,郭东艳2,李 涛3,史晓燕3,段丽芳3,范 妤3,4(1.陕西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046;2.陕西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陕西咸阳712046;3.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陕西咸阳712046;4.陕西省中医体质与疾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陕西咸阳712046)[关键词] 五味子;酒精性肝损伤;木脂素;多糖;药理作用doi :10.3969/j.issn.1008-8849.2022.03.029[中图分类号] R5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849(2022)03-0429-05 中药五味子(Schisandra )为木兰科五味子(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 )或华中五味子(南五味子)(S.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1]。

从地域分布来看,南五味子主要分布于华中、西南等地,北五味子主要集中于东北、内蒙古等地。

五味子因其皮肉甘酸,核中苦辛,皆有咸味,五味具备,故名之。

五味子入肺、心、肾经,可敛肺滋肾、涩精止泻、宁心安神,是常用的滋补固涩类中药,临床上主要用于久嗽虚喘、津少口渴、体虚多汗、精滑不固、小便频数、久泻不止等症[2]。

现代研究表明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保肝、抗炎、抗病毒、抗肿瘤、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活性[3]等。

五味子常与地黄、麦冬、人参等配伍,组成参芪五味子胶囊、刺五加口服液、生脉注射液等中成药,可治疗气血不足、神经衰弱等。

此外,五味子可与其他中药配伍治疗[通信作者] 胥冰,E -mail :xubing -9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1703925);陕西省教育厅2021年度重点科研计划项目(21JS014);陕西省科技厅项目(2016SF -367);陕西中医药大学创新团队项目(2019-YL14)急、慢性肝损伤,修复受损肝细胞,降低血清转氨酶活性,加快乙醇代谢[4-5]。

酒精性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标签: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酒精性肝损伤即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L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疾病。

在世界范围内AL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筛选有效的防治药物,寻找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就建立ALD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1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赵静波等[1]按0.7 ml/ (lOOgd) 56度口酒灌胃大鼠,2次/d,酒精腹腔注射组按2 ml/ (lOOgd)注射18%的乙醇溶液2次,持续10d°结果表明白酒灌胃优于酒精腹腔注射。

赵敏等[2]釆用12 ml/kg 1次灌胃50%乙醇后禁食4、6、8、10、12、16、20和24 h,结果表明禁食16 h后模型组血中TG含量显著升高,HDL值显著降低,病理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加重。

2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2.1Liber-Decarli模型Lieber-Decarli等[3]提出全营养素的酒精液体食料, 研究发现酒精性脂肪肝的严重程度与食料中脂肪含量有关。

此模型简便易行,形成率高及稳定性好,但动物须单独饲养,成本较高,不能保证较恒定的酒精摄入量。

2.2Tsukamato-French模型Tsukamato等[4]给大鼠手术置入胃管,持续注入含乙醇的液体食料。

研究发现液体食料中脂肪量及种类与ALD形成有密切关系。

该模型病变符合进行性ALD演变规律,造模效果好,实验重复率高,但酒精不符合正常摄入过程,技术要求高、维护复杂、成本高,且至今尚未形成酒精性肝硕化模型[5]。

朱强等[6]改进Tsukamoto-French的方法,将胃管直接经背部引出。

该模型可根据实验对肝脏损伤的不同要求随时调整剂量和造模时间,造模成功率高、模型稳定、成本低。

2.3直接饮用酒精王晓红等[7]给SD大鼠自由饮用酒精饮料,酒精浓度从5%开始逐渐递增至40%,每个浓度均持续1周,40%持续4周,造模时间共12周。

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论文: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论文: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论文: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嗜酒和肝炎病毒感染并列为肝病的两大病因。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ld)是指长期大量饮用各种含乙醇的饮料所导致的肝脏损害性病变。

ald有四种表现形式: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l),酒精性肝炎(alcoholic hepatitis,ah),酒精性肝纤维化(alcoholic fibrosis,af)和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cirrhosis,ac )。

这四种表现形式可以单独或混合存在。

酒精性肝损伤是常见的致肝硬化原因,在西方国家,ald是导致肝硬化的最主要因素。

据统计,ac病人肝癌发病率大于50%,肝炎病毒感染率低的地区,嗜酒已成为肝癌发病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al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呈迅速增长趋势,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病种。

王辉等收集了1987-1997年间182例ald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酒精性肝病占所有肝病的比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991年为4.2%,1995年为17.5%,到本世纪末996年则占21.3%。

厉有名等2000年在浙江省进行的18,237例流行病学调查发现,ald检出率为4.34%,其中afl为0.94%,ah为1.51%,ac为0.68%,提示ald在我国发病情况不容乐观。

ald的致病因素单一,即长期大量的酒精摄入。

但其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本文主要对近年来ald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乙醇及其代谢产物对肝脏的损伤乙醇对肝脏的影响表现在:乙醇对组织和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乙醇在肝脏代谢过程中,可使2分子的nad+(氧化型辅酶i)转变为nadh(还原型辅酶i),从而使nadh/ nad+ 的比值明显改变,对葡萄糖合成、脂质代谢及蛋白质的分泌有广泛的影响。

乙醇的主要代谢产物乙醛对肝脏的毒性作用更大,主要表现在:(1)降低肝脏对脂肪酸的氧化;(2)损伤线粒体,抑制三羧酸循环;(3)影响肝脏的微管系统,使微粒蛋白分泌减少,造成脂质和蛋白质在肝脏细胞中沉积;(4)与细胞膜结合,改变其通透性及流动性,从而导致肝细胞的损伤;(5)抑制dna的修复和dna中胞嘧啶的甲基化,从而抑制细胞的分化及损伤组织的再生、修复;(6)乙醛还能增加胶原的合成及mrna的合成,促进肝纤维化的形成。

酒精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摘要:酒精性肝损伤是引起稳定性慢性肝病患者急性恶化的主要原因。

本文对国内近年来关于酒精性的研究进展进行,涵盖了酒精性肝损伤的机制探讨和相关药物的研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酒精性肝损伤;机制;治疗中图分类号:R247.1 文献标识码:A酒,在人类文明上涂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它进入我们生活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它的身影它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

随着酒的盛行,它的种类发生千变万化。

它已经完全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据调查,2019年我国白酒销量达到了700万吨。

但是,长期饮酒给我们身体带来了严重的负担,也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

据卫生组织统计发现,我国因饮酒诱导的各种疾病发生率在剧烈增长。

酒精性肝损伤是所有疾病中最严重,最容易被诱导的疾病。

且影响身体的各个器官。

已经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害。

长期饮酒是慢性酒精性发生的主要原因。

肝是主要的代谢器官,在肝脏中将酒精经多个途径代谢成乙醛,进一步代谢成乙酸。

[1]肝细胞因为这些中间产物的各种原因的影响导致损伤,最后甚至引发细胞凋亡。

美国公共卫生研究所报道,酒精对女性的影响远高于男性,可能是因为女性的体制导致其分解酒精的速度低于男性。

1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且酒精性肝损伤呈发展趋势。

从脂肪堆积形成脂肪肝,各种刺激引发肝炎,到肝纤维化导致肝硬化,最后甚至演化成肝癌。

现有的研究发现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机制:①乙醛等乙醇代谢产物对肝脏的影响②氧化应激③免疫和炎症机制④营养缺乏1.1乙醇代谢产物进入体内的酒精,大多数由小肠吸收,然后进入肝脏经乙醇脱氢酶(ALDH)脱羧生成中间产物乙醛,乙醛再由乙醛脱羧酶代谢成乙酸,最后乙酸进入三羧酸循环分解成CO2,H2O和能量。

上述过程是酒精在肝中主要的代谢途径。

乙醇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具有明显的肝毒性,广泛影响糖,蛋白质的分解合成以及脂质的代谢。

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在过去的10年里,病毒性肝炎是导致患者出现肝损害的最大病因,近年来,因酗酒引发的肝损害呈明显上升趋势。

本文就近年ALD发病机制在遗传、酒精的直接毒性作用、营养失调以及细胞因子分泌调控紊乱对肝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标签: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人体在长期饮酒过度的情况下,会对自身肝脏组织造成巨大的损害,进而形成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1]。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学者通过对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生率与患者饮酒量呈正相关,但是对于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领域尚处于初级阶段,加大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力度,掌握该病的发病机制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价值。

1 ALD发病机制1.1研究表明,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酒精性肝病(ALD)对人体会造成巨大的危害,肝脏系统是人体内代谢、降解酒精的主要场所。

酒精中含有的大量乙醇在肝脏系统进行代谢时会产生强烈的生化反应以及毒性作用,据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酒精中所含的大量乙醇刺激星状细胞活化,使肝脏内沉淀大量细胞外基质,促进肝脏纤维化是搞成肝硬化的主要原因[2]。

1.2酒精性肝纤维化与肝星形细胞(HSC)的激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3]。

大量的酒精会对肝脏进行一定刺激,使其处于炎症状态中,在此状态的肝脏系统会产生大量激活HSC的细胞因子,进而导致肝脏纤维化。

酒精对于肝脏的影响具有严重的破坏性,在肝组织中被激活的肝星形细胞在酒精刺激下可能大量产生促进肝脏纤维化的细胞因子TGF-1,进而使肝脏出现酒精性纤维化以及一系列病变。

1.3酒精性肝硬化及其他肝脏病变都与细胞因子的纤维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导致酒精性肝病和纤维化细胞因子主要原因是Kupfer细胞与内毒素Kupfer细胞的激活。

研究表明,KUPFER细胞可以分泌包括活性氧族,表皮长生因子在内的多种物质,促进HSC的活化,人体内的肠道粘膜将大量酒精吸收后促进G-菌的快速生长和成熟,对于肠壁防御系统造成巨大的影响,进而损害人体肝脏系统。

酒精性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通讯作者 : 陶伦

18. 8
中国医学创新
2 1 年 2月 第 8卷第 5期 01
M  ̄c nvt no C ia Fbu r.0 l o. o 5 e N I oao f hn ,era - 1 , 18N . n i y2
[ ] 志强 , 9 冯 沈志祥 , 谭诗云 , 大 鼠急性酒精 性脂肪肝造模 方法的 等.
酒精 性 肝 损 伤 即酒 精 性 肝 病 ( l h l i rDsae Ac o cLv i s, o i e e A D) 是一种进行 性发展 严 重 危 害身 体健 康 的疾 病 。在世 L , 界范 围内 A D发病率呈逐 年上升趋势 , L 为了深入研究其发 病
明显增高 , 自蛋 白水平 、 白球蛋 白 比例 明显下 降 , 肝脏 组织 有
合物 。 随着科学技术 的不断发展 , 国内外研 究人员 不断改进 造
2 1 Lbr eal模 型 . i —D cr e i
Lee —D cr 等 提 出全 营养 ibr eal i
素 的酒精 液体食料 , 研究 发现酒精性 脂肪肝 的严 重程度 与食 料 中脂 肪含 量有 关 。此模 型简 便 易行 , 成率 高 及 稳 定性 形 好 , 动物须单独饲养 , 但 成本较 高 , 能保证 较恒定 的酒 精摄 不
te r. W i h g f ele e rh,tlmea eas e evsgetatnin.Ac odn oe it ge ie c n c o l h h oy t tea eo l rsac h c eo rs lorc ie ra te t o c r igt xsi vd nea d a cmpi — n s
入量 。
模 方法 , 为更好地研究 A D的发 病机制 、 L 探讨 其有 效 的防治

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贠建蔚;苌新明【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酒类饮料的产量和消费量均迅速上升,人群中嗜酒者的数量也有明显增加,从而导致酒精性肝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在中国,乙醇已成为仅次于肝炎病毒的导致肝脏损害的第二大原因,因此酒精性肝病的相关研究应引起充分重视.此文就酒精性肝病的流行病学、易感因素、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国际消化病杂志》【年(卷),期】2012(032)001【总页数】4页(P44-47)【关键词】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易感因素;发病机制;治疗【作者】贠建蔚;苌新明【作者单位】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消化科;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酒精性肝病(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导致的肝脏疾病。

ALD包括轻症酒精性肝病(MAI)、酒精性脂肪肝(AFL)、酒精性肝炎(AH)、酒精性肝纤维化(AHF)和酒精性肝硬化(AC)[1]。

ALD是西方国家肝硬化的最主要病因,也是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

相关报道[2]显示,近年来ALD在中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乙醇已成为仅次于肝炎病毒的导致肝损害的第二大病因。

因此,对ALD的研究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本文就ALD的流行病学、易感因素、发病机制和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1 ALD的流行病学嗜酒已成为当今世界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美国12岁以上人群中约1.11亿人有饮酒习惯,且以青年人为主。

来自英国的研究[3]同样显示饮酒起始年龄的年轻化,且妇女的酒类消费增长速度有赶超男子的趋势。

近年来中国酒类产量不断增加,1993年为1846万吨,2001年为3069.87万吨,2007年达到5203.51万吨。

有报道显示中国饮酒率也有增加趋势。

李欣等[4]报道2002年辽宁省居民饮酒率为22.4%,王丽娜等[5]报道2004年河北省居民饮酒率为41.1%,杨永利等[6]报道2007年河南省居民饮酒率为58.2%,饮酒相关问题已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一大医学和社会问题。

酒精肝病的研究进展

酒精肝病的研究进展

酒精肝病的研究进展标签:酒精肝病;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研究进展酒精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ALD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等[1]。

本文综述了ALD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酒精代谢对肝脏的损害:乙醇本身对肝脏具有毒性作用,其在细胞色素P4502E1的作用下,经过乙醇脱氢酶、微粒体乙醇氧化、过氧化氢酶三个系统,代谢为使大多数肝细胞线粒体和微管损伤的乙醛,乙醛再与多种蛋白结合形成乙醛蛋白加和物(APA),APA不论本身,还是引起免疫反应,均能使肝细胞炎症损伤和凋亡。

刘莉等通过给予大鼠乙醇灌胃,观察肝脏病理组织见较多脂滴,线粒体基质密度增高;重者可见线粒体膜断裂,嵴断裂或消失,形态各异;糖原增多,分布不均;细胞核内染色质分布异常[2-3]。

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乙醇主要经过乙醇脱氢酶(ADH)及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途径代谢,从而诱导氧化应激反应产生自由基,少量氧自由基对人体有益,过度饮酒则产生的大量活性氧,打破了机体内氧化、抗氧化平衡,进而破坏肝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破坏线粒体,毁坏溶酶体,使肝细胞凋亡[4]。

许传芹通过培养“人永生化正常肝细胞株”,证实CYP2E1的激活是酒精诱导的氧化应激的重要途径。

任伟光通过研究,发现随着酒精性肝炎及肝纤维化的进展,Fas/FasL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强,证实Fas/FasL系及其下游的外源性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通路在该病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免疫学对肝脏的损伤:在ALD中,免疫激活是炎症及肝损伤维持的重要因素,肝脏产生的Kupffer细胞和自然杀伤T细胞(NKT)是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Kupffer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功能,而NKT可直接造成肝细胞损伤。

酒精活化抗炎提呈细胞,使Kupffer细胞功能异常,进而刺激炎性细胞释放各种炎性介质,导致炎性反应损伤肝细胞。

中药对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

中药对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

中药对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摘要: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是慢性酒精中毒的主要表现之一,临床上表现为酒精性肝炎、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硬化。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就业工作压力的剧增,过量、长期饮酒的人逐年增加,我国酒精性肝病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中药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有显著效果。

本文对近年来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中药进行综述,以期指导临床。

关键词:中药;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是慢性酒精中毒的主要表现之一,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是它的主要表现,三者可以同时出现或者单独出现。

目前研究发现,酒精性肝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饮酒量、饮酒时间、饮酒频率、肥胖以及遗传因素等。

我国大部分省市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酒精性肝病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倾向。

西医认为过量饮酒后,胃黏膜损伤,酒精更易进入血液至肝门静脉,直接损伤肝细胞或者通过氧化应激、线粒体改变等机制损伤肝细胞。

参考中医文献、书籍,中医认为大量饮酒导致酒精性肝病,是因为饮食酒酪,导致湿热内生,侵犯肝胆,故导致肝功能损害。

湿热毒邪蕴结体内,肝循经阴器,过少腹,布两胁,湿热下注。

故可致胁肋胀痛、口苦呕恶、目赤肿痛、身目俱黄等症状。

[1]。

近年来,中医对酒精性肝病的研究在不断进展,现对近年来的中药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实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现状调查显示,在我国,肝硬化很大一部分是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也在逐年增加,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改善以及酒产品的产量及消耗量不断升高,患酒精性肝病的人数逐年上升。

2002 至 2010 年我国北方地区肝硬化患者病因构成和变化趋势分析表明:酒精性肝病已成为北方肝硬化的第三位病因,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的构成比由原来的81. 5% 降至66. 8% ,而酒精性肝硬化所占比列却从3% 上升至7.7% ,近10年来上升了2.3%[2] 。

酒精性肝病现已成为我国和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主要慢性肝病之一。

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研究进展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长期大量饮酒后酒精对肝脏产生毒性损伤并导致相关健康问题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ALD 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标签:ALD;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临床上将ALD分为酒精性的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L)、肝炎(alcoholic hepatitis,AH)、肝纤维化(alcoholic fatty liver,ALF)和肝硬化(alcoholic cirrhosis,AC)。

酒精是亲神经物质对中枢及周围神经可造成不可逆损害。

在治疗ALD上无法达到医院、社会、家庭相结合导致酒精中毒和依赖者无法彻底治愈。

终日嗜酒可加重人格改变及智力衰退,青少年及女性饮酒也是普遍存在,可给他人及家庭带来隐患。

1 ALD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在西方发达国家酒精导致4%的患病率和 3.2%的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ALD已成为威胁生命的第三危险因素。

西方国家及中东欧国家,AC患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在美国AC的死亡率为43.6%,在35~44岁的肝硬化人群占60.2%,每年死亡约28000人;英国AC的死亡率是80%,女性患AC的死亡率甚高。

专家预测到2050年在墨西哥ALD是其他肝病的20倍。

在亚洲国家,HBV及HCV 的感染对ALD的流行病学有影响,酒精相关的肝癌发生率较低。

1982年在中国12个地区的一般人群中嗜酒者占0.21%;1991年北京市16个县区有14.3%的嗜酒者,仅9年的时间嗜酒者超过了70倍以上。

我国4大地区流行病学调查示:人均年饮酒量3.6L纯酒精,一般人群饮酒率为59.5%;男性为84.6%,女性为29.4%。

ALD的在我国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并呈低龄化,南北方及不同民族之间ALD患病率的差异性可能与环境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区域经济状况不同有关,提示ALD在我国发生的情况不易忽视。

酒精性肝损伤的基础医学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损伤的基础医学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损伤的基础医学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8-07-16T14:02:39.03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2期作者:季福水[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改善。

天津市静海区医院天津静海区 301600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改善。

因此部分人群在生活中都会饮用一些酒精类的饮品,以促进自身生活品质的提升。

但是部分人群由于对于酒精的依赖性程度越来越高,致使自身的身体健康受到了酒精的严重影响,从而导致自身的肝脏器官受到了严重的损伤,最终形成了酒精性肝损伤的疾病。

这种疾病不仅影响了自身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对自身的身体健康也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避免自身受到疾病的严重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疾病的治疗。

本文主要对酒精性肝损伤的病理变化、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促使人们减少受到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促进自身身体健康状态的恢复。

关键词:酒精性肝损伤;基础医学;研究进展引言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我国人民对于酒精类饮品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并且在酒精类饮品的消费方面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无论是在红白宴上,还是在日常聚会上,人们对于酒精类的饮品都有着极高的需求量。

虽然酒精类的饮品对于气氛的调节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人们在生活中长期大量饮用酒精类的饮品,就会造成人体中多中器官功能受到严重的损伤,尤其是酒精性肝损伤方面的问题,会对人体的肝脏器官的正常使用造成严重的影响。

根据相关人员所进行的研究显示,在我国患病人口之中,酒精性肝病占同期住院肝病患者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以此表明,酒精已成为继病毒导致肝损伤后的第二大因素,酒精性肝病也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

因此,为了帮助酒精性肝损伤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对酒精性肝损伤进行相应的研究和治疗已成为基础医学的热点。

本文主要对酒精性肝损伤的病理变化、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如下:1.酒精性肝损伤的病理变化在酒精性肝损伤方面的疾病之中,常见的酒精性肝病主要包括了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方面的疾病,对于人体肝脏的正常运行拥有着极大的影响。

酒精性肝病中医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中医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中医研究进展
陈纪东;李铁强
【期刊名称】《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3(016)004
【摘要】酒精性肝病(ALD)是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一种肝脏疾病,初期常表现为脂肪肝。

本病可进展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严重酗酒者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或肝功能衰竭。

在我国,酒精所致肝损伤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
【总页数】3页(P54-56)
【作者】陈纪东;李铁强
【作者单位】桂林市中医医院,广西桂林541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
【相关文献】
1.酒精性肝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J], 赵兴杰;李晓红;常青;姚玉璞;王志斌
2.酒精性肝病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J], 李铭玉
3.酒精性肝病中医研究进展 [J], 陈纪东;李铁强
4.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病概况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J], 杨柳; 薄颖异; 于冰莉; 王文全; 侯俊玲; 崔洁
5.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 [J], 姚志山;吴云;赵红心;李术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精性肝损伤的基础医学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8-07-16T14:02:39.03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2期作者:季福水[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改善。

天津市静海区医院天津静海区 301600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改善。

因此部分人群在生活中都会饮用一些酒精类的饮品,以促进自身生活品质的提升。

但是部分人群由于对于酒精的依赖性程度越来越高,致使自身的身体健康受到了酒精的严重影响,从而导致自身的肝脏器官受到了严重的损伤,最终形成了酒精性肝损伤的疾病。

这种疾病不仅影响了自身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对自身的身体健康也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避免自身受到疾病的严重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疾病的治疗。

本文主要对酒精性肝损伤的病理变化、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促使人们减少受到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促进自身身体健康状态的恢复。

关键词:酒精性肝损伤;基础医学;研究进展引言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我国人民对于酒精类饮品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并且在酒精类饮品的消费方面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无论是在红白宴上,还是在日常聚会上,人们对于酒精类的饮品都有着极高的需求量。

虽然酒精类的饮品对于气氛的调节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人们在生活中长期大量饮用酒精类的饮品,就会造成人体中多中器官功能受到严重的损伤,尤其是酒精性肝损伤方面的问题,会对人体的肝脏器官的正常使用造成严重的影响。

根据相关人员所进行的研究显示,在我国患病人口之中,酒精性肝病占同期住院肝病患者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以此表明,酒精已成为继病毒导致肝损伤后的第二大因素,酒精性肝病也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

因此,为了帮助酒精性肝损伤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对酒精性肝损伤进行相应的研究和治疗已成为基础医学的热点。

本文主要对酒精性肝损伤的病理变化、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如下:1.酒精性肝损伤的病理变化在酒精性肝损伤方面的疾病之中,常见的酒精性肝病主要包括了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方面的疾病,对于人体肝脏的正常运行拥有着极大的影响。

而这其中,酒精性肝硬化作为酒精性肝损伤疾病的最终病变形式,又称为门脉性肝硬化。

通常情况下,医护人员在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期间,都会通过肉眼观察的方式作为治疗疾病的主要步骤进行疾病的治疗工作。

根据医护人员所进行的观察显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在早中期的阶段会以肝脏体积正常或略大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并且经过触摸后发现肝脏器官会出现质地较硬的问题[1-2]。

这种问题如果不进行合理而有效的解决,就会导致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提升。

等到了疾病的晚期阶段,肝脏体积就会持续缩小,并且疾病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导致人体的肝脏逐渐呈现褐色的颜色状态。

并且疾病在发展的过程中,肝切面可见弥漫性分布大小较为一致的肝结节,结节直径一般不会超过1.0厘米,并且呈黄褐色或黄绿色。

病变如果进一步发展,结节内的肝细胞会因为缺血而坏死,并且疾病会呈现继续发展的态势持续恶化,纤维间隔不规则增宽,结节变得大小不一,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损伤[3]。

因此为了帮助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期间,需要做好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工作,进而根据患者的发病机制做好患者疾病的治疗工作。

2.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人体肝脏器官之中含有大量的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即ADH)和微粒体乙醇氧化酶系统(microsomal ethanol oxidizing system,即MEOS),这些物质在人体的肝脏之中会对肝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4]。

人们在饮用酒精类的饮品的过程中,酒精类的饮品之中的酒精就会因为乙醇脱氢酶和微粒体乙醇氧化酶系统的作用而发生氧化代谢,主要中间代谢产物为乙醛,乙醛进一步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酸,最终代谢出二氧化碳和水这两种产物,并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5-6]。

但是人们在生活中如果饮用了大量的酒精类的饮品,就会导致人体在酒精的影响之下出现酒精性的肝病。

这种疾病会对人体的肝脏造成严重的损害,会因为乙醇及其衍生物乙醛的代谢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诱导出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肠源性内毒素、炎性介质和营养失衡等方面的问题,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了脂质过氧化、氧化应激及枯否氏细胞的激活等。

脂质过氧化与氧化应激是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生中两个重要的机制。

肝细胞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和被激活的枯否氏细胞加重氧化应激,致使肝细胞氧化和抗氧化力量失衡,若不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就会导致人体的肝病问题的持续严重、。

如果人体肝脏器官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大量酒精的影响,就会因为肠道菌群繁殖过度等方面问题的影响,致使人体的炎性细胞出现被激活的问题,使其释放大量的TNF-α、TGF-β、IL-1、血小板活化因子和前列腺素等不同形式的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

若不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而有效的解决,就会导致人体的肝脏出现进一步的损伤情况和纤维化方面的问题,并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还会出现脂质沉积方面的问题,并且TNF-α可诱导4-HNE致敏的肝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从而诱导肝细胞死亡,可能是导致酒精性肝损伤的一个新机制[7-8]。

因此医护人员在对酒精性肝损伤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时,为了促进患者身体健康情况的改善,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

3.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方式根据酒精性肝损伤患者的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医护人员需要采用积极而有效的措施对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主要方式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3.1采取有效的戒酒措施进行疾病的治疗根据相关人员所进行的治疗研究显示[9],部分患者之所以会出现酒精性肝损伤方面的疾病,主要是因为患者在生活中饮用了大量的酒精类饮品导致的。

因此为了帮助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医护人员在治疗期间需要明令禁止患者饮用大量的酒精类饮品。

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患者在生活中形成的酒依赖及慢性酒精中毒,不仅对自己的躯体,神经系统,心理状态带来恶劣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家庭关系,夫妻关系,还会带来一系列工作和社会问题。

因此为了帮助患者改善自身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患者进行戒酒。

而在戒酒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个人的意志力进行个人强制治疗。

要想成功戒除酒疾,就需要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拥有极强的意志力,而且患者本人愿意配合戒酒[10]。

但是这种治疗方式拥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患者的饮酒史已经超过了三年,并且每天所应用的酒精摄入量在200毫升以上,并且患者还存在着一定的精神郁闷方面,有严重并发症,这种治疗措施就会缺乏良好的治疗效果。

3.2采取住院封闭的治疗措施患者在进行酒精性肝损伤方面的疾病的治疗期间,如果患者因为自身因素的限制无法采用个人强制的治疗方式进行疾病问题的改善,就需要将患者送入医院,并且采取住院封闭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

而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疾病的治疗期间,一般都需要采用长期封闭住院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并且需要医护人员的配合对患者进行强制控制,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促使患者最终摆脱酒精性肝损伤疾病问题的影响[11-12]。

但是由于这种治疗措施是在患者被迫接受的形式进行治疗的,因此会产生极大的反弹性。

虽然部分患者经过这种方式进行治疗后拥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患者出院后由于对酒精类的饮品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因此部分患者出院后稍微受到酒精的诱惑后就会恢复常态,依旧饮用大量的酒精类饮料。

并且这种治疗措施需要大量的治疗费用,对于经济条件存在着一定困难的患者及其家庭会产生极大的负担。

3.3采用药物治疗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在对酒精性肝损伤的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期间,为了避免患者持续受到疾病问题的影响,医护人员逐渐将药物的治疗措施运用到了患者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而这其中的药物,不仅包括了西药药物,同时还包含了中药方面的药物。

3.3.1西药药物的治疗措施S-腺苷蛋氨酸治疗可以改善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物化学指标,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酒精性肝病患者有防止组织学恶化的趋势,而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多烯磷脂酰胆碱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细胞器等作用,对于患者酒精性肝损伤方面的问题拥有着一定的治疗效果[13]。

因此为了患者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善,医护人员需要使用西药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拥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3.2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措施虽然西药的治疗措施拥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西药治疗拥有较大的副作用,因此医护人员使用西药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医护人员需要拥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而且患者自身应该主动配合,否则会耽误酒依赖的治疗,更易形成药物依赖[9]。

因此为了避免西药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逐渐将中药的治疗措施与西药的治疗措施进行了有效的结合。

根据相关人员所进行的研究显示[14-15],为患者服用自拟中药方的方式进行疾病的治疗,将红花、丹参、赤芍、川芎、郁金、槟榔等中药药物通过温水煎服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并且将相应的西药用于其中,对于患者疾病问题的改善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4.结语综上所述,虽然酒精性肝损伤的研究目前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临床治疗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依旧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

虽然在对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期间,采取有效的戒酒措施、采取住院封闭的治疗措施,或者采用采用药物治疗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拥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些治疗措施拥有一定的副作用。

因此为了帮助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患者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善。

参考文献:[1]贾书花,王改琴.同系异体移植当归多糖动员的外周造血干细胞治疗小鼠弥漫性酒精性肝损伤[J].解剖学杂志,2013,36(4):751-754.[2]何培元,王明娟,张聪,等.BMP-7/Smad6信号通路在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中的调节作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7):1393-1396.[3]丁宁,程勇前,卿松,等.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肝细胞凋亡及其发病机制研究[J].广西医学,2013,35(11):1503-1504.[4]李伟,王加志,李健民,等.当归多糖对Graves病模型大鼠肝脏保护作用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2,40(5):57-59.[5]周晓云,崔晓明,崔国金,等.白藜芦醇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抑制作用[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6(1):3-5.[6]王东,张宏峰,王改琴,等.酒精性肝损伤的基础医学研究进展[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6,30(2):158-160.[7]张海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21(6):1020-1022.[8]张红阳,李雪溦,姚雪莲,等.中药对实验性肝损伤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6,10(10):25.[9]王娟弟,李平,李玉民.肝损伤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8):1528-1530.[10]贺蕾艳,郭瑶雪,李春,等.药物性肝损伤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2015,5(8):959-965.[11]郭跃东,马丽杰.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6,48(3):304-306.[12]吕晓梅,马丽杰.中药治疗急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6,5(2):170-174.[13]陈欢,刘燕玲,刘学睿,等.大鼠早期酒精性肝损伤诱导模型的建立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0):7-10.[14]陈帅帅,张永萍,徐剑,等.蔓龙胆醇提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急性毒性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6,33(6):1-3.[15]王旭,陈绍红,钟赣生,等.葛花、枳椇子配伍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海马7种单胺类神经递质及代谢产物含量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中药,2016,18(5):558-5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