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幼小衔接的经验以及启示

合集下载

西方发达国家促进幼小衔接的国际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促进幼小衔接的国际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促进幼小衔接的国际经验一、概述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从学前教育阶段顺利过渡到小学教育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阶段,孩子们面临着学习环境、教育方式、社交圈子等多重变化,如何有效促进幼小衔接,确保孩子们能够平稳、健康地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一直是全球教育领域关注的重要议题。

西方发达国家在幼小衔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国际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完善我国幼小衔接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西方发达国家,幼小衔接不仅被视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更是国家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都积极参与到幼小衔接的实践中,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这些国家的幼小衔接工作通常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注重政策引导,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相关政策,确保幼小衔接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是强调学校与家庭的紧密合作,共同为孩子们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支持三是关注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孩子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四是注重实践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推动幼小衔接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创新。

本文将从政策引导、学校与家庭合作、个体差异关注以及实践探索等方面,介绍西方发达国家在幼小衔接方面的国际经验,以期为我国幼小衔接教育体系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简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提高孩子们的素质培养:幼小衔接是孩子们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

通过适当的衔接教育,孩子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和要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培养学习兴趣:幼小衔接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玩”的状态逐渐过渡到学习的状态。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孩子们学习的动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加快适应能力:幼小衔接帮助孩子们更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通过衔接教育,孩子们可以提前了解小学的学习内容和要求,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学习效果。

幼小衔接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衔接教育,孩子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国外幼儿教育的实践与借鉴

国外幼儿教育的实践与借鉴

国外幼儿教育的实践与借鉴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国外幼儿教育的实践经验逐渐引起我们的关注。

作为中国家长和教育者,我们急需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来提升我们自身的幼儿教育水平。

本文将探讨国外幼儿教育的实践和值得我们借鉴的方面。

一、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国外幼儿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多元智能,不仅关注学术方面的能力,还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社交能力和情感管理等综合素质。

在教育活动中,他们注重提供多样化的体验和学习机会,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潜能。

此外,他们还鼓励家长与学校的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重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游戏是幼儿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幼儿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国外幼儿教育注重通过游戏和玩耍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探索和发现,培养自信和独立性。

国外的幼儿教师注重提供适合幼儿年龄和能力的游戏材料和环境,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三、注重个别差异和多元文化的尊重国外幼儿教育注重尊重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多元文化背景。

他们通过提供个别化的学习计划和教育支持,满足幼儿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同时,国外幼教机构也注重培养幼儿的跨文化意识和尊重他人的能力,促进幼儿的全球视野和文化多样性。

四、鼓励探究和自主学习国外幼儿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引导性的问题,他们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

国外的教师注重以幼儿为中心,倾听他们的声音,引导他们从实际情境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五、重视家庭教育和社区参与国外幼儿教育注重家庭教育和社区参与的重要性。

他们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此外,他们鼓励社区的资源和学校的紧密联系,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支持,为幼儿的综合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总之,国外幼儿教育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我们应当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重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尊重个别差异和多元文化,鼓励探究和自主学习,以及加强家庭教育和社区参与。

国外幼小衔接试验的借鉴 - 幼小衔接专题

国外幼小衔接试验的借鉴 - 幼小衔接专题

国外幼小衔接试验的借鉴 - 幼小衔接专题近年来,学前教育的入学准备在国外教育界引起了相当的重视,一些国家正在围绕着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进行着各种改革试验,了解他们的试验情况,对我国的幼小衔接工作有着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国外幼小衔接实验的基本情况(一)国外的幼小衔接实验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1.重新划分学制。

日本在这方面的改革试验计划实行4:4:6制,即幼儿4岁开始入学,上4年幼儿学校,4年小学,6年中学。

瑞士的实验是让4-8岁的儿童,即幼儿园中、大班的幼儿和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同在一所学校里接受教育。

荷兰计划把4-7岁儿童的教育合并成为一个统一体制,以取代幼儿园与小学的分立体制。

比利时正在进行一种从学前教育向初等教育过渡的试验,即设立一个5-8岁年龄组的"衔接阶段"。

2.设立学前预备学校。

美国儿童5岁进园,公立幼儿园基本上附设在小学,同小学1,2年级相衔接。

英国儿童从5-7岁进入儿童学校,经过两年预备教育后再进入初级小学。

苏联6岁儿童进入预备班。

法国的5-6岁儿童被编入幼儿园之外的一种特殊班。

澳大利亚为向4-5岁儿童进行入学前的预备性教育设置了专门机构。

西德设立学前预备班,为入门阶段,从而解决幼小衔接的问题。

(二)实验的基本情况西德的文化教育部专门设立了一个衔接研究小组进行实验,让幼儿园和小学两方面的教师互访,体验各自不同对象学生的各方面经历,熟悉研究对方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除此之外还为即将入学的儿童安排各种活动,如让幼儿熟悉小学环境,接触小学各种生人,组织观看一年级学生上课和作业情况,每天练习自己放学回家,安排一年级小学生回访等,使他们有积极的态度准备上学。

研究小组强调儿童的个性发展,并要求小学教师注意帮助个别学生。

西德幼儿园历来比较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而小学则不然,小学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很少顾及儿童之间的差别,而要求他们一起逐步达到同一学习目标。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研究小组一方面要求幼儿园教师对在小学学习有困难的儿童继续提供帮助,另一方面为小学教师举办训练班,向他们介绍怎样观察个别儿童,针对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威尼斯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案例分析及启示

威尼斯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案例分析及启示

威尼斯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案例分析及启示1. 背景介绍威尼斯幼儿园作为一所知名的幼儿教育机构,一直致力于提供优质的教育,包括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教育,以确保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威尼斯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并从中汲取启示。

2. 案例分析2.1 教育连贯性威尼斯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教育上的成功之处在于其注重教育的连贯性。

从幼儿园到小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都保持了一致。

在幼儿园阶段,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在小学阶段,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科知识的学习,但仍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

这种连贯性的教育让孩子们在转换阶段更加顺利,减少了适应期的压力。

2.2 个性化教育在幼小衔接教育过程中,威尼斯幼儿园注重个性化教育,充分尊重和重视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

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小学,教师都会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培养。

2.3 家校合作威尼斯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注重家校合作。

学校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需求,也让学校了解家庭背景对孩子的影响。

这种紧密的家校合作让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得到了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3. 启示3.1 重视教育连贯性从威尼斯幼儿园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即在幼小衔接教育中要重视教育的连贯性,让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保持一致,以减少孩子们在转换阶段的适应压力。

3.2 个性化教育是关键另外,个性化教育也是幼小衔接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教育应该以孩子为中心,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能。

3.3 家校合作是支持家校合作也是成功的关键。

学校和家长应该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让孩子得到全面的支持和指导。

4. 个人观点对于幼小衔接教育,我认为教育的连贯性、个性化教育和家校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在不同阶段获得良好的教育和支持,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

国外幼小衔接的经验及其启示

国外幼小衔接的经验及其启示

国外幼小衔接的经验及其启示国外幼小衔接的经验及其启示是指在国外教育体系中,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过渡阶段,常被称为幼小衔接。

以下是一些国外幼小衔接的经验及其启示。

1. 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紧密合作:国外的幼儿园和小学通常会进行紧密的合作,确保孩子在过渡期间能够平稳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这包括定期的沟通和交流,以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并及时介入和提供支持。

2. 温暖和友善的学习环境:幼小衔接的关键是为孩子提供一个温暖和友善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和要求。

这包括有趣的学习活动、鼓励互动合作的教学方法以及对孩子情感和社交需求的关注。

3. 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育:国外幼小衔接注重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教育,以满足每个孩子的学习需求。

教育机构通常会进行初步评估,了解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并根据个体差异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教学计划。

4. 过渡性支持和过渡计划:国外幼小衔接通常会为孩子们制定过渡计划,以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

这包括过渡性支持,如定期与家长交流、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材料,以及举办过渡活动,帮助孩子们逐渐熟悉新的学校环境。

这些国外幼小衔接的经验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1. 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紧密合作对于孩子的顺利衔接非常重要。

学校应与家长进行信息共享和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并提供支持和指导。

2. 关注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教育: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因此教育应该注重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教育,以满足每个孩子的学习需求。

3. 提供过渡性支持和计划:为了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新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该制定过渡计划,并提供过渡性支持,包括提供资源和指导材料、组织过渡活动等。

4. 关注孩子的情感和社交需求:幼小衔接期间,孩子们可能会面临学习和适应压力,因此教育应该关注他们的情感和社交需求,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综上所述,国外幼小衔接的经验告诉我们,积极的合作、关注个体差异和需求、提供过渡性支持以及关注孩子的情感和社交需求是促进幼小衔接顺利进行的关键。

国外幼小衔接的经验及其启示

国外幼小衔接的经验及其启示

国外幼小衔接的经历及其启示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作为当前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兴旺国家进展了大量研究,其目的就在于让幼儿在入学前承受一二年的预备教育,进步学前儿童的身心开展程度,掌握一局部知识和技能,减少幼小衔接的坡度,从而减轻他们入小学的负担。

本文欧美思教育就五国在幼小衔接上所做的实验研究和理论讨论作简单的介绍,以供我们在幼小衔接的理论和研究中参考。

前苏联为保证幼儿教育向初等教育的顺利过渡,搞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进展了长期广泛的实验和理论讨论。

前苏联心理学家认为,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而小学生的主导活动是学习,儿童入学准备的根本问题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形成学校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

前苏联在小学开设预备班,预备班在教学过程中不是采取传统的学校上课形式,而是在游戏中加进一些特殊的作业和练习,并逐渐加大难度,这种教育形式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雏形,老师在教学中常采用游戏的形式,为预备班的儿童学习减少坡度,预备班的教学和生活组织既不同于小学一年级,又不完全同于幼儿园大班,因它附设在小学里,且有与幼儿园不同的条件和气氛。

但他们是学前儿童,他们的活动和幼儿园有许多一样之处,如每天上课时数不多,游戏和户外活动占有重要地位,教学中注重儿童的兴趣和情绪,强调当场掌握和稳固,不留家庭作业,不记成绩。

为使幼儿教育与小学低年级教育更好地衔接,幼儿园的教养员为确保儿童到达学校要求的程度,要理解小学低年级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任务和特点,小学老师也要理解幼儿园教育和教学工作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以便根据儿童已有的知识和经历施教,从而能帮助他们在此根底上建立起衔接关系。

美国的教育工作者也非常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注意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研究。

美国幼儿园根本上附设在小学,接纳4~6岁儿童,作为“小学阶梯”。

对上小学一年级之前的5岁儿童限定进展为期一年的预备教育,主要是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开展,为入小学作好准备。

国外幼儿教育的实践与借鉴

国外幼儿教育的实践与借鉴

国外幼儿教育的实践与借鉴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教育成为了各国关注的焦点,幼儿教育更是基础中的基础。

了解国外幼儿教育的实践经验,对于提升我国幼儿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国外幼儿教育的多样化实践(一)瑞吉欧教育体系瑞吉欧教育发源于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小城瑞吉欧·艾米利亚。

其教育理念强调以儿童为中心,认为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和创造者。

在瑞吉欧的幼儿园中,教师会倾听儿童的想法,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和环境,鼓励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来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情感。

例如,教师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然后鼓励他们用各种材料,如纸、笔、黏土等,来展现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二)蒙台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教育法由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创立。

该教育法注重为儿童创造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让儿童在自由和有序的环境中自主学习。

蒙氏教室里有各种专门设计的教具,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使用。

蒙台梭利强调培养儿童的独立能力和专注力,让他们在自我探索中发展潜能。

(三)华德福教育华德福教育起源于德国,它将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幼儿阶段的教育重点在于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注重身体活动和艺术体验。

在华德福幼儿园,教师会通过故事、歌曲、手工等方式,让孩子在充满温暖和爱的氛围中成长。

二、国外幼儿教育实践的特点(一)尊重儿童的个性和兴趣国外幼儿教育非常注重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个性和兴趣爱好。

教师会花时间观察孩子,了解他们的喜好和特长,然后根据这些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

比如,对于喜欢画画的孩子,会提供更多的绘画材料和展示机会;对于对音乐感兴趣的孩子,会安排更多的音乐活动。

(二)强调游戏在学习中的作用游戏是国外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孩子们通过各种游戏,不仅能够获得快乐,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例如,角色扮演游戏可以帮助孩子理解社会角色和人际关系;建构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空间认知和动手能力。

(三)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国外幼儿园会为孩子创造很多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合作、分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外幼小衔接的经验及其启示

国外幼小衔接的经验及其启示

国外幼小衔接的经验及其启示作者:梁燕颜来源:《教育导刊》:幼儿教育版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作为当前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发达国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其目的就在于让幼儿在入学前接受一二年的预备教育,提高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掌握一部分知识和技能,减少幼小衔接的坡度,从而减轻他们入小学的负担。

本文就五国在幼小衔接上所做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作简单的介绍,以供我们在幼小衔接的实践和研究中参考。

前苏联为保证幼儿教育向初等教育的顺利过渡,搞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进行了长期广泛的实验和理论探讨。

前苏联心理学家认为,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而小学生的主导活动是学习,儿童入学准备的根本问题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形成学校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

前苏联在小学开设预备班,预备班在教学过程中不是采取传统的学校上课形式,而是在游戏中加进一些特殊的作业和练习,并逐渐加大难度,这种教育形式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雏形,教师在教学中常采用游戏的形式,为预备班的儿童学习减少坡度,预备班的教学和生活组织既不同于小学一年级,又不完全同于幼儿园大班,因它附设在小学里,且有与幼儿园不同的条件和气氛。

但他们是学前儿童,他们的活动和幼儿园有许多相同之处,如每天上课时数不多,游戏和户外活动占有重要地位,教学中注重儿童的兴趣和情绪,强调当场掌握和巩固,不留家庭作业,不记成绩。

为使幼儿教育与小学低年级教育更好地衔接,幼儿园的教养员为确保儿童达到学校要求的水平,要了解小学低年级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任务和特点,小学教师也要了解幼儿园教育和教学工作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以便根据儿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施教,从而能帮助他们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衔接关系。

美国的教育工作者也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注意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研究。

美国幼儿园基本上附设在小学,接纳4~6岁儿童,作为“小学阶梯”。

对上小学一年级之前的5岁儿童限定进行为期一年的预备教育,主要是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为入小学作好准备。

法国“幼小衔接”的措施及其启示

法国“幼小衔接”的措施及其启示

法国“幼小衔接”的措施及其启示法国教育界普遍认为,学前教育对今后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儿童今后学业成败的关键。

因此,在1921年的教育法令中,法国就把母育学校(法国幼儿教育的主要机构)列入了公民教育的范畴并为其规定了教育目标:在1975年的教育法中则提倡2岁儿童“入园”。

以实现“为以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摆脱障碍和实现平等做准备。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法国对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一体化研究十分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一、法国“幼小衔接”的主要措施1 幼儿园附设于小学中。

法国的母育学校是附设于小学中的,而且在法语中,母育学校和小学并称为ecoleprimaire,两者浑然一体。

法国的母育学校不同于我国的托儿所和幼儿园。

它跟小学一样有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但不是强制性的);其次它才是幼儿园。

因为它的主要教学手段还是以游戏为主,儿童以“玩”为主。

这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利于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

2 科学划分母育学校和小学的学习阶段。

法国1989年的教育指导法打破了传统的以年级为单位组织教学的形式,把学前儿童和小学儿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启蒙教育阶段”,包括母育学校的小班和中班:第二阶段为“基础学习阶段”。

包括母育学校大班和小学前两个年级的儿童;第三阶段为“深入教育阶段”,包括小学最后三个年级的儿童。

母育学校的大班既是启蒙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进入基础学习阶段的第一年,大班的学生开始做一些具有基础学习特色的活动,和小学前两个年级的学生一样主要学习法语和数学,并初步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这样,小学教育和幼儿教育就实现了一体化。

3 统一母育学校与小学的监督视导工作。

1990年,法国政府规定把母育学校与小学的监督视导工作合并起来,法国国民教育督学的主要职责为:第一,在一个省的范围内负责对小学、初中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学前教育机构的督察;第二,小学督学、技术教育督学、学徒教育督学和信息方向督学。

督察初等教育、幼儿教育机构的教学、教育工作管理和评价教师及有关人员。

学前教育幼小衔接的国际经验

学前教育幼小衔接的国际经验

学前教育幼小衔接的国际经验学前教育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过渡和衔接过程。

幼小衔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和学习成果。

在国际教育领域,各国都不断探索和推进幼小衔接的最佳实践。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际经验,以期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德国的幼小衔接德国的幼小衔接以“桥梁计划(Brückenjahr)”为核心,旨在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

这一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师合作:幼儿园和小学教师之间进行密切的合作,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

他们定期举行教研活动,交流经验和教材。

2. 社区支持:幼儿园和小学与社区合作,共同推进幼小衔接。

社区资源和专业机构提供支持,举办家长讲座和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和方法。

3. 个性化辅导: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

这包括针对性的语言培训、社交技能培养和认知能力训练等。

二、芬兰的幼小衔接芬兰的幼小衔接以“弹性过渡(Flexible Transition)”为主要理念。

其特点包括:1. 导师制度:每个幼儿园毕业的孩子会分配一位导师,负责帮助他们适应小学生活。

导师通过定期的会面和交流,了解孩子的需求,并与小学教师进行合作。

2. 游戏与学习平衡:芬兰注重孩子的自主发展和兴趣培养。

幼小衔接的教育活动既包括学习课程,也包括游戏和社交活动,旨在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3. 老师专业发展:芬兰教师拥有高度的专业素养,通过持续的专业发展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衔接幼小的技巧。

三、新加坡的幼小衔接新加坡的幼小衔接以“过渡班(Transition Class)”为中心,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1. 融合课程:过渡班的教学内容包括幼儿园和小学的核心课程,以帮助幼儿适应小学学习。

同时,教师会根据幼儿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培养。

2. 家校合作:过渡班教师与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以及家长进行密切的合作。

威尼斯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案例深度分析

威尼斯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案例深度分析

威尼斯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案例深度分析威尼斯幼儿园是一所位于意大利威尼斯的知名幼儿园,其幼小衔接教育方案备受关注。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威尼斯幼儿园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成功实现了幼小衔接的无缝信息。

本文将通过对威尼斯幼儿园的案例深度分析,探讨其成功的教育模式及对幼小衔接的启示。

一、情景呈现在威尼斯幼儿园,学前教育和小学课程之间的衔接非常平稳。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而在小学阶段,学校延续了幼儿园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但依然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种平稳的衔接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教育特色威尼斯幼儿园的成功教育案例体现了以下几个特色:1.个性化教学幼儿园和小学的老师们都注重对每个孩子的个性化关怀和教学。

他们通过观察和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2.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威尼斯幼儿园和小学,老师们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例如游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探究等。

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

3.家校合作威尼斯幼儿园和小学非常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他们定期举办家长会议和家访活动,与家长们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并共享教育经验和方法。

这种家校合作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关爱和教育。

三、对幼小衔接的启示威尼斯幼儿园的成功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对幼小衔接的启示:1.重视综合素养的培养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衔接,更要注重孩子综合素养的培养,包括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衔接。

2.强调教育方式的延续性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应该有一定的延续性,以便让孩子能够在学校阶段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3.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共育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更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作共育。

国外幼儿教育心得体会

国外幼儿教育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关注幼儿教育领域的教育工作者,我有幸接触到国外幼儿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

在深入研究和观察的基础上,我对国外幼儿教育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国外幼儿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注重个体差异,尊重幼儿天性在国外幼儿教育中,教师们非常注重个体差异,尊重幼儿的天性。

他们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们会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使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1. 个性化教学:国外幼儿教育强调因材施教,教师会根据每个孩子的兴趣、能力和发展水平,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例如,对于喜欢绘画的孩子,教师会提供丰富的绘画材料,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对于喜欢音乐的孩子,教师会组织音乐活动,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2. 尊重幼儿天性:国外幼儿教育尊重幼儿的天性,鼓励他们自由探索、表达和创造。

例如,在户外活动中,教师会引导孩子们观察大自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锻炼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注重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国外幼儿教育注重全面发展,旨在培养幼儿的身心健康、智力发展、情感态度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1. 身心健康发展:国外幼儿教育强调体育活动的重要性,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锻炼幼儿的体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注重幼儿心理健康,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培养他们乐观、自信的性格。

2. 智力发展:国外幼儿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等智力素质。

通过设置各种认知活动,如科学探索、数学游戏等,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认知基础。

3. 情感态度培养:国外幼儿教育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通过故事、歌曲、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学会表达情感,培养他们的同情心、责任感等积极情感。

4. 社会适应能力:国外幼儿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让他们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培养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国外近10年幼小衔接理论研究综述

国外近10年幼小衔接理论研究综述

国外近10年幼小衔接理论研究综述国外近10年幼小衔接理论研究综述近年来,国外各国幼儿教育教育界开始重视幼小衔接这一议题,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经验。

本文通过对国外近10年的幼小衔接理论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总结其中的经验和启示,为我国幼小衔接工作提供参考。

一、幼小衔接的定义和意义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过渡期,是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关键阶段。

幼小衔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幼儿学习的连续性和顺利性,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早期的幼小衔接主要是关注幼儿的社交适应和学习能力的转换,而现今的幼小衔接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包括身心健康、学习兴趣和社会适应等方面。

二、国外幼小衔接理论的发展1. 成熟的衔接模式国外近10年来,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幼小衔接模式,如顺利过渡模式、渐进式过渡模式和补充式过渡模式等。

这些模式重视渐进性转变和教育环境的接续性,旨在减少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差异,使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2. 家长参与的重要性国外研究发现,家长参与幼小衔接过程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家长的支持和关注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

因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积极引导和鼓励家长的参与,进行家庭与学校的良好沟通和合作非常重要。

三、国外幼小衔接理论对我国的启示1. 重视教育环境的过渡性国外研究强调幼小衔接的过渡性,认为幼儿园和小学学习环境的连续性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应加强幼小衔接的教育环境建设,确保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方式的衔接性,使幼儿能够有一个平稳过渡的学习环境。

2. 引导家长的积极参与家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教育界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为家长提供相关的衔接教育指导,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幼小衔接工作,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3. 增强幼儿的整体发展国外的研究更加注重幼儿的整体发展,包括身心健康、学习兴趣和社会适应等方面。

国外近10年幼小衔接理论研究综述

国外近10年幼小衔接理论研究综述

国外近10年幼小衔接理论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本综述旨在全面梳理和深入剖析近十年来国外幼小衔接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主要成果及未来趋势。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教育之间的过渡与连接,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学习适应和社会融入具有关键性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教育改革的推进和儿童发展研究的深入,幼小衔接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本文将首先回顾幼小衔接理论的历史演变,阐述其重要性及研究背景。

随后,将重点分析近十年来的理论研究成果,包括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现状、主要理论观点、实践模式及其实施效果。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幼小衔接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的视角,以深入理解幼小衔接理论的核心要义和实践价值,推动国内外幼小衔接工作的深入发展。

二、国外幼小衔接理论的发展历程在过去的十年中,国外对于幼小衔接理论的研究已经经历了显著的发展与深化。

这一理论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关键阶段。

第一阶段,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小衔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上。

学者们普遍认为,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顺畅过渡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一阶段,研究者们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减少两个阶段之间的断层,使儿童能够顺利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随着研究的深入,第二阶段的研究开始关注幼小衔接的具体实施策略。

学者们开始探讨如何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环境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衔接。

例如,一些研究提出了在幼儿教育中引入更多的小学元素,或者在小学教育中注重儿童的个性化需求等策略。

第三阶段,研究开始转向幼小衔接的多元视角。

除了传统的教育学视角外,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者也开始关注幼小衔接问题。

这些研究不仅关注儿童的学习适应,还关注儿童的心理适应、社会适应等方面。

在这一阶段,研究者们开始尝试构建综合性的幼小衔接理论框架。

进入第四阶段,研究开始注重幼小衔接的实证研究。

美、日、法的“幼小衔接”经验对我国的教育启示

美、日、法的“幼小衔接”经验对我国的教育启示

美、日、法的“幼小衔接”经验对我国的教育启示【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美国、日本和法国在幼小衔接方面的经验,并对我国的教育提出启示。

美国倡导以孩子的兴趣和需求为中心,强调幼小衔接的顺畅性和连贯性;日本注重幼小衔接的过渡性,重视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活动和师资培训;法国则强调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连贯性。

这些经验为我国教育提供了启示,包括重视幼小衔接、加强教师培训、打破学段壁垒等方面的建议。

结论指出,通过借鉴美、日、法的经验,我国能够改善幼小衔接问题,促进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展望未来,我国应持续探索优化幼小衔接方式,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美国、日本、法国、幼小衔接经验、教育启示、我国、建议、展望、总结、未来、背景介绍、研究意义。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幼小衔接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在国内外都备受重视。

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在幼小衔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各国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对幼小衔接的处理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借鉴发达国家的幼小衔接经验,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我国也正积极探索教育改革的新路径,不断完善幼小衔接机制,促进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有机衔接。

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借鉴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的幼小衔接经验,对我国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分析比较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在幼小衔接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探讨这些经验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并提出建议和展望,旨在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在幼小衔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对其经验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从而提高我国幼小衔接的质量和水平。

日本幼小衔接的经验和启示

日本幼小衔接的经验和启示

日本幼小衔接的经验和启示在日本,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一直比较受重视。

早在1947年,日本文部省就颁布了《保育要领》,明确提出学前教育机构与小学之间应进行充分沟通和联系,即强调幼小衔接。

1957年,文部省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要领》,要求加强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联系,强调幼儿园教育要适应小学教育要求并帮助儿童为适应小学教育作准备。

这一要求直接导致了日本的幼小衔接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提早开始学校教育的代名词。

在随后的20多年中,文部省对1957年的《幼儿园教育要领》进行了几次较大的修改,着力在纠正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倾向。

1989年修订的《幼儿园教育要领》重新强调了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存在的价值和理由,摒弃分科教学,将严重小学化的幼儿园教育从分科教学拉回到了综合教学的轨道。

2004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一份报告中提出了“幼小一贯教育学校”计划。

日本文部科学省决定从2005年开始试行、2006年正式实行“幼小一贯教育学校”计划。

纵观几十年来日本幼小衔接的发展,不难发现其在教育观念、教师职责和课程内容等方面发生了许多变化,具有与我国幼小衔接明显不同的特点。

日本的经验对改进我国幼小衔接的方式,提高幼小衔接的质量,有借鉴价值。

一、日本幼小衔接的特点1 教育观念:从确保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到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1957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要领》还是1989年修订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其根本目的都是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但这两份文件造成了不同结果。

1957年的《幼儿园教育要领》主张让幼儿园教育适应小学教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幼儿园教育成了提早的学校教育。

1989年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则主张幼儿园教育应该有不同于学校教育的特点。

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幼儿园教育“太放任”“没有教育行为”,而小学教育则“脱离儿童自身的生活”“忽视儿童的主体性”等问题。

进入21世纪后,日本教育界人士开始重新审视幼小衔接制度,不再将幼小衔接狭义地看成是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而是将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置于终身教育的背景下来考虑,即从终身教育的角度看待幼小衔接,把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定位于具有共同目的的共同体——幼儿园和小学携手做共同的事情——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

国外幼儿教育的实践与借鉴

国外幼儿教育的实践与借鉴

国外幼儿教育的实践与借鉴在我多年的教育工作生涯中,对于国内外的幼儿教育,那可是有不少观察和思考。

今天就来跟大家唠唠国外幼儿教育的那些事儿。

先来说说美国的幼儿教育吧。

在美国,他们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比如说,在幼儿园里,老师会给孩子们一堆废旧物品,像纸盒、塑料瓶啥的,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小作品”。

我就曾经看到过一个小朋友,用几个纸盒和一些彩色纸,做出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城堡”,那认真劲儿和最后的成果,真让人忍不住点赞。

再讲讲日本的幼儿教育。

他们特别强调让孩子亲近自然。

幼儿园会经常组织孩子们去郊外,观察花草树木,感受四季的变化。

有一次,我看到日本的一群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春天里去樱花树下野餐。

他们仔细地观察着樱花的花瓣,感受着微风中花瓣飘落的美妙,还一起讨论着春天的特点。

这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教育方式,真的能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世界。

德国的幼儿教育也有其独特之处。

他们很重视规则意识和自理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里,孩子们自己整理玩具、摆放餐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有个德国小朋友,每天都会认真地把自己的小书包整理好,还会帮助其他小伙伴,那小大人的模样特别可爱。

国外的这些幼儿教育实践,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比如说,像美国那样鼓励孩子创造,我们可以在幼儿园和家里,多给孩子提供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材料,别总是限制他们的想法。

日本让孩子亲近自然的做法,咱们也可以多带孩子去公园、郊外走走,别总是让孩子闷在室内。

德国培养规则意识和自理能力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穿衣刷牙,养成良好的习惯。

当然啦,借鉴国外的经验,也不是全盘照搬。

咱们得结合自己的国情和文化传统,找到最适合咱们孩子的教育方式。

比如说,咱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老爱幼、团结友爱,也是要好好传承给孩子们的。

总之,国外幼儿教育的实践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让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英国幼小衔接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幼小衔接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幼小衔接对我国的启示
随着教育观念的进步,幼小衔接问题在各国教育领域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英国在这一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做法,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英国高度重视幼小衔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学校与幼儿园的合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等方式,有效地缓解了幼小衔接的坡度,为儿童的发展创造了连续、一致的环境。

首先,我国可以借鉴英国的政策制定经验。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幼小衔接的目标和要求,引导幼儿园和小学进行深入的合作。

此外,通过设立专门机构或委派专人负责,确保政策的执行和监督。

其次,加强学校与幼儿园的合作。

英国的“桥梁工程”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项目旨在加强小学和幼儿园之间的联系,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双方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彼此。

我国可以建立类似的合作机制,让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开展教研活动,从而更好地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最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英国对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都有严格的培训和选拔标准。

我国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特别是在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方面,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指导儿童。

综上所述,英国在幼小衔接方面的做法为我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通过政策引导、加强合作和提高教师素养,我们可以为儿童创造更加连续、一致的教育环境,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威尼斯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威尼斯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威尼斯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威尼斯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导语】幼小衔接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广受关注的话题之一,而威尼斯幼儿园在这一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案例。

本文将通过对威尼斯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进行深度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并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应用进行前瞻性思考。

一、威尼斯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的背景和现状威尼斯幼儿园作为一所知名的教育机构,一直以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和高质量的教育服务而闻名。

在幼小衔接教育方面,威尼斯幼儿园不仅注重学前教育的培养,更加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衔接。

通过深入了解学龄前后儿童的学习特点和思维习惯,威尼斯幼儿园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幼小衔接教育体系,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的学习。

二、威尼斯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的成功经验1. 个性化教育:威尼斯幼儿园注重对每个孩子的个性化教育,从不同的儿童个体出发,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2. 建立合作关系:威尼斯幼儿园与小学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密切配合,共同制定幼小衔接教育计划。

3. 多元化评估:威尼斯幼儿园注重多元化评估,以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前儿童的学习状态,为幼小衔接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三、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前瞻性思考幼小衔接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而威尼斯幼儿园的成功经验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

在未来,幼小衔接教育可能会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和多元化评估,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儿童的学习需求。

也需要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建立更加紧密的教育合作关系,促进幼小衔接教育的顺利开展。

【总结】通过对威尼斯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的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其在个性化教育、合作关系建立和评估方式上的成功经验。

在未来,幼小衔接教育的发展可能会更加注重个性化、多元化和家校合作,以更好地促进学前教育和小学阶段的衔接,使儿童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学习生活。

这也将是我们在幼小衔接教育领域需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个人观点】我个人认为,幼小衔接教育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的教育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幼小衔接的经验以及启示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作为当前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发达国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其目的就在于让幼儿在入学前接受一二年的预备教育,提高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掌握一部分知识和技能,减少幼小衔接的坡度,从而减轻他们入小学的负担。

本文就五国在幼小衔接上所做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作简单的介绍,以供我们在幼小衔接的实践和研究中参考。

前苏联为保证幼儿教育向初等教育的顺利过渡,搞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进行了长期广泛的实验和理论探讨。

前苏联心理学家认为,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而小学生的主导活动是学习,儿童入学准备的根本问题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形成学校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

前苏联在小学开设预备班,预备班在教学过程中不是采取传统的学校上课形式,而是在游戏中加进一些特殊的作业和练习,并逐渐加大难度,这种教育形式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雏形,教师在教学中常采用游戏的形式,为预备班的儿童学习减少坡度,预备班的教学和生活组织既不同于小学一年级,又不完全同于幼儿园大班,因它附设在小学里,且有与幼儿园不同的条件和气氛。

但他们是学前儿童,他们的活动和幼儿园有许多相同之处,如每天上课时数不多,游戏和户外活动占有重要地位,教学中注重儿童的兴趣和情绪,强调当场
掌握和巩固,不留家庭作业,不记成绩。

为使幼儿教育与小学低年级教育更好地衔接,幼儿园的教养员为确保儿童达到学校要求的水平,要了解小学低年级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任务和特点,小学教师也要了解幼儿园教育和教学工作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以便根据儿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施教,从而能帮助他们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衔接关系。

美国的教育工作者也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注意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研究。

美国幼儿园基本上附设在小学,接纳4~6岁儿童,作为“小学阶梯”。

对上小学一年级之前的5岁儿童限定进行为期一年的预备教育,主要是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为入小学作好准备。

在教育内容上,强调教育内容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对幼儿进行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教育。

这对幼儿智力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这样就为幼儿进入小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了更好地衔接,幼儿园的教养员和小学的教师要相互深入了解双方教育的任务和特点,尤其是双方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幼儿园的教养员可以担任小学一、二年级课程,小学一、二年级教师也可担任幼儿园的工作。

瑞士和英国考虑到幼小衔接的需要,其教育机构设置的主要趋势是将学前两个年级与小学一、二年级设置在同一个环境之中,将幼儿教育与小学低年级教育结合或合并为一个
教育阶段来考虑,不论从环境布置、课程设计、教师培训都以创设一个整体的、连续的、发展而协调的学习环境为中心。

瑞士有26个州,各州都有自己的教育制度,日内瓦所实行的就是将学前两个年级与小学一、二年级设在一个机构中。

日内瓦的”MaisonDes Detits”学前教育中心就是由学前两个年级和小学的一、二年级构成,设在一幢楼房里成为独立的教育机构。

日内瓦的”Ecole DuLirron”学校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由学前两个年级与小学一、二年级组成,另一部分是三年级至六年级,虽然都属于学校统一行政管理,但却是以小学二年级为界划分两部分管理。

英国初等教育分为2~5岁儿童的保育学校,5~7岁儿童的幼儿学校和7~11岁儿童的初级学校,儿童从5岁开始实行义务教育,全部入幼儿学校,经过两年预备教育后再入初级学校。

从幼儿学校的课程来看,尽管幼儿学校属于小学阶段,但课程的内容、要求以及活动的组织形式仍然从学前教育阶段开始,逐步向小学过渡。

另外,英国也充分重视托儿所与幼儿学校间的衔接。

在伦敦,当前较普遍的作法是将保育学校与幼儿学校合并在一起,这种做法避免了两类机构在环境与社会交往范围上的差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问题。

在学校及教室环境的设计上也体现出显着的连续性。

英国和瑞士幼儿教育与小学低年级教育都十分重视物质环境的布置与安排,力求让儿童在与物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
发展。

幼儿活动室内的科学角、美工角等同样可以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室里出现,这样就能减少幼儿进入小学班级里产生的陌生感。

当然,活动角的材料在内容、性质上已有所变化,进入小学后,材料逐渐向实物符号、词语方面转变,部分活动角的内容转变为墙壁上张贴的形式。

日本把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置身于终身教育的背景下来考虑,即从终身教育的观点看待幼小衔接,不再狭义地看成是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

因此文部省明确指出幼小衔接不是要幼儿园培养与小学特定学科内容直接连续的东西,而是培养儿童上小学后成为其生活、学习基础的东西。

在小学教育方面,重要的是如何将幼儿园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延伸、发展和深化。

在幼儿园教育方面,新大纲对幼儿园课程内容作了重大改变,原来的六领域改为五领域。

在小学教育方面,文部省在小学一至二年级的课程中增设一门新课——生活课。

生活课包含了原来小学课程中理科和社会科,取消理科、社会科。

但生活课又非二者简单的结合,它是一门新的具有合科学教育特色的综合课。

幼小课程目标、内容、教育方法等的改革为幼小衔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幼小改革后目标的一致性,使幼儿园教育能成为儿童在小学继续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以上五个国家都非常重视幼小衔接工作的研究,并做了大量的实践和研究工作,虽然他们的做法各有不同,但其中
几点做法是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
第一、儿童入小学的预备教育,不但重视儿童的知识教育,对儿童进行一定的读、写、算的基本训练,而且重视儿童智力的发展,良好品德的形成以及儿童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并且为儿童多方面的适应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第二、注重儿童入小学“顺理成章”的过渡,强调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相互靠拢,尽量引导好儿童走好这个“坡度”,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互相靠拢;二是生活制度和环境布置上相互靠拢;三是为幼儿入小学作好心理准备。

第三、强调幼儿园教养员与小学低年级教师的联系,强调相互了解对方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方的教育教学内容、方法等,以便更好地使幼教与小教衔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