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史观(课件1)

合集下载

多元史观分析与运用PPT文档26页

多元史观分析与运用PPT文档26页
多元史观分析与运用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多元史观 解读历史PPT文档17页

多元史观 解读历史PPT文档17页
多元史观 解读历史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法。— —西塞 罗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多元史观

多元史观

多元史观1.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又称唯物史观。

基本观点: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③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民群众及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文明史范式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可加: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的总和。

它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

)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

物质文明史包括物质生产文明史、物质交流文明史、物质生活文明史等;精神文明史包括科技文明史、学术思想文明史、文学意识文明史和宗教文明史等;政治文明史包括政治观念文明史、政治制度文明史、政治组织文明史、政治行为文明史和政治技术文明史等。

按照不同的发展阶段文明史可分为史前文明、古代文明、近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等。

不同的方面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又可分为不同的阶段,如物质文明史又可分为采集渔猎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几个阶段,按照不同区域又可分为东亚文明、南亚文明、地中海文明、非洲文明等。

一切文明都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他们相互交织、渗透和转化,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由低级走向高级,所有文明均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均应得到承认和尊重。

3.全球史观,又称整体史观。

他们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

重点把握两点,一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二是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多元史观

多元史观

对于伟人孙中山,站在不同的史学角度,会 有不同的评价: 甲说:“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乙说:“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丙说:“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丁说:“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
甲.乙.丙.丁分别主要是站在哪种史观上对孙中山作出评价的?
多元史观分析“历史人物”
甲说: “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乙说: “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丙说: “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2007全国文综Ⅱ)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 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 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 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 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 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 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革命史观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丁说: “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社会史观
近代化史观
A、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 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B、人类社会是由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阶级斗争推动,由低级 向高级发展的历史
文明史观
全球史观
C、人类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 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 D、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 文明演进的历史。
多元史观解读“洋务运动”
从革命史观看, 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 制度和纲常名教。地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一场自救 从现代化史观看, 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 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从全球史观看, 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总理衙门的设 立使中国跟世界的联系更强了 从文明史观看, 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一次碰撞,提出的“中体西用”思想反映 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 文明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 从社会史观看, 买办、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在作息方式 、衣着服饰 、 饮食习惯 等方面表现出个性化、大众化和西洋化的特征

多元史观解读重大历史现象40页PPT

多元史观解读重大历史现象40页PPT
多元史观解读重大历史现象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多元新史观与世界史教学课件

多元新史观与世界史教学课件

详细描述
科技史观将科技作为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 量,关注科技的创新、传播和应用对经济、
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它强调科技发展在工业 革命、现代化等方面的作用,以及科技如何 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科技史观 有助于理解科技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科技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03
多元新史与世界史教 学的关系
较高。
历史认识的相对性
多元新史观认为历史认识具有相 对性,不同的人和不同的视角对 同一历史事件可能有不同的解释
和评价。
多元新史观的未来发展方向
深化跨学科研究
未来多元新史观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跨学科的研究,整合不同 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视角。
提高历史认识的科学性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历史认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历史 研究和教学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科技史研究的方法
科技史研究的挑战
科技史研究关注科学技术的 发展历程和影响,通过分析 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揭示历史
的科技维度。
科技史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 科技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探 究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 反作用,为现实社会的科技 创新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启示。
科技史研究采用多种方法, 包括文献分析、实验验证、 技术评估等,以全面、准确 地评估科技的成就和影响。
世界史教学如何体现多元新史观
采用多重视角
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入多种 观点和视角,引导学生全 面了解历史事件。
注重文化交流
关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 互动,揭示历史上的文化 交融现象。
引入跨学科知识
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如 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 等,丰富教学内容。
多元新史观在世界史教学中的实践案例
比较不同文明的发展历程

多元史观讲解

多元史观讲解

多元史观解读历史
1
主要史观
现代化史观(近代化史观) 整体史观 (全球史观) 文明史观 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唯物史观
一、(近)现代化史观: 1、基本内涵:是指用“现代化”的观点来看待中外历史,特 别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和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 史。它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 的民主化。从本质上说,现代化缔造了一种新的文明,即工 业文明。
国,冲击着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
文明史观——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了解并学习西方近
代工业文明的成果。
多元史观解读辛亥革命
革命史观 现代化史 观 社会史观 文明史观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是一次深刻的现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 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现代化。 它使中国的思想观念、服饰发型、生活习俗都发 生了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由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 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中表现最为突出。 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 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已紧密 地相连。
2、主要线索:
– 政治方面——民主化和法制化;
– 经济方面——工业化、市场化;
– 思想文化方面——科学化、理性化; – 社会生活方面——城市化、福利化;源自二、全球化史观(整体史观)
1、基本内涵:全球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
体, 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认 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从分散到整体发展演进的过 程。这一转变是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 开辟,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 成标志其完成的。 2、基本特点: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整个人类 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 的名著《全球通史》中说: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 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全人类,而 不仅仅是欧洲人或是非欧洲人。此外,全球史并 不等于国别史或地区史的简单相加,而是重在揭 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多元化史观

多元化史观

多元化史观(一)唯物史观:(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全面的、辩证的、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二)现代化(近代化)史观:1.含义:通常情况下,现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城市化;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2.在认识近代化(现代化)史观时要防止几种偏差:(1)把现代化看成人类理想目标的实现。

因为现代化(近代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

如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恶化,女工、童工问题等,后来西方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了纠正,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已成为人的权利。

还有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等。

(2)现代化与西化的关系。

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

正确的心态是既保持民族独立、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

3.知识要点:(1)xx近现代史经济上近代化进程: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原因、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过程、一五计划、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思想上近代化方案:农民阶级《资政新篇》、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政治上近代化的努力: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2)世界近代史经济上近代化进程: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调整。

政治民主化进程: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

思想理性化科学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即人文精神的兴起与发展。

(三)全球史观。

关注人类走向整体的历史进程。

1.含义: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2.知识要点:(1)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开始殖民扩张与掠夺,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多元史观

多元史观

(4)动力:文明史观认为,各文明之间的交流推动着 文明的进步。文明的交流是指组成文明的各个因素,如 语言、宗教、科学、技术、政治、经济、风俗习惯等, 在不断地进行传播和接受。各个文明之间的交流促使文 明向前发展。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 遇到阻碍、挫折、冲突,这个时候文明的发展进程就会 放慢,或者延缓。 (5)重点:文明史观“从长时段考察历史,重点考察 那些历史当中比较稳定、长期发挥作用的因素,例如政 治经济制度、民族文化、社会心理等等”。“既看到人 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看到不同文明有自 己独特的具体发展道路”。文明史还关注不同类型文明 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工业社会以来的相互关系,考 察国际社会中和全球化过程中人类文明的演进,把国家、 民族放到世界文明当中进行综合全面的考察研究。
《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是全球史观的代 表作品,该书作者杰里·本特利认为,以全球史观透 视历史,要尊重世界上所有民族——而不是一个或少 数几个民族的历史经验,要考察每一个民族为人类做 出的贡献,考察那些对不同社会中人们之间交流有促 进作用的网络和结构,关注各地区、各民族和社会之 间的互动交流所带来的长期影响和结果。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他摒弃了“欧洲中心论”, 全书内部在世界几大地区之间保持平衡。在全书的架 构与写作中,不是把“国家”作为主角,而是把“社 会”作为研究对象,比如地中海社会、基督教社会和 新石器时代的城市社会,等等。另外,他力图说明不 同文明之间的互动以及互动过程中各个文明的变型。 这样,移民、社会发展、商业、帝国主义、生物交换、 文化融合等成为其探讨的主题。
思考: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现代化进展主要有哪些?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局限性有哪些? 经济领域:工业化,即从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转化。 洋务运动开展,洋务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开启了 中国工业化。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初步发展、进一步发 展,推动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但机器生产在整个国民经 济当中所占比重极小。 政治领域:民主化,即从君主专制向民主政治转变。 维新变法运动开展使民主政治从思想理论进入到政治运 动阶段。辛亥革命则推翻满清政府,结束封建帝制,建 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制度变革。但真正的民主 政治并未在中国得以实现。 思想领域:理性化,即从传统儒学向民主科学思想转 变。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促进民 主科学思想广泛传播。但理性和科学并未彻底涤荡旧思 想。

图解多元史观ok

图解多元史观ok

图解多元史观整合历史知识——应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历史复习四讲近年来,各地历史高考和历史水平测试卷的命题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多元史观指导下的试题命制。

在历史复习中,要更新史学观念,引入了多元史观,以“文明史”为总纲,以“近(现)代”为主线,以“全球化”为导向,借助思维导图工具,图解多元史观,并尝试在多元史观指导下,重新构建和整合高中历史知识专题体系。

所以我们在新课程下的高考面前,必须学会用多元史观来解读历史。

第一讲:文明史观与高中历史知识整合一、文明史观概述文明史观也通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

图1 文明史观概述文明史观中所说的文明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是指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部人类发展的历史,从本质上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可以说,文明史的内容几乎涵盖了我们以往通史所涉及的内容,并且还包涵了宗教、语言文字、群体心理、风俗习惯等多领域。

纵观人类历史,文明史观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据,把人类文明演变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又分为初级农业文明阶段和发达农业文明阶段,青铜器和铁器成为划分的标志;工业文明分为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工业文明在全球的扩展两大阶段。

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现代化。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文明的发展包含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

图3 文明史观下的中国近代史整合中国古代史时,在把握历史线索和阶段划分时,我们要改变按社会形态“由低向高”的传统做法,以中国文明的发展演变为主导线索,按照中国文明在某一时期最突出的时代特征进行历史分期,并突出各阶段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文明成果。

整合中国近代史时,我们要抓住中国近代化过程即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的主线,把近代史分为孕育阶段、启动阶段、整体发展阶段和曲折前进阶段。

找出各阶段的阶段特征,梳理出各阶段文明成果。

图4 文明史观下的世界近代史图5 文明史观下的世界现代史三、应用文明史观进行教学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首先,准确把握各种文明成果的核心内容。

高考多元史观解读历史资料PPT教学课件

高考多元史观解读历史资料PPT教学课件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2020/10/16
1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形态更替 的根本原因,在阶级社会里,这种矛盾运动表现为阶级斗争,不同利益的集 团通过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斗争形式为社会发展开辟道路,阶级斗争就成为 了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一样的历史, 不一样的解读
——多元史观解读历史应用例讲
2020/10/16
11
多元史观 解读历史
2020/10/16
2
根据材料回答:
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 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 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 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 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 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 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2020/10/16
8
(2008上海高考16题)历史学家布罗代尔
曾说:文明,无论其范围广大还是狭小,
(2)在 质农地 特耕图 征文上取明总决:专能于制找它主到们义它的中们地央的理集坐位权制标置度,所;它带们来的的本局 海限洋或文便明利:民。主因政此治,。人类在迈向文明时代的
(3)进全程国中听,命农于国耕君文(皇明权和的海至洋高文无明上便),在有不庞同大的的官僚 机构地,各理地空官间员中由形中成央了或国。君委任(中央严格控制地方)
场、何种意识、怎样的价值取向认识历史 。
• 同一史实,史观不同,得出的理解或判断 会差异,甚至对立。
2020/10/16
4
一、认识多元史观
2、主要史观解读
文明史观: 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整体史观 (全球史观) 现代化史观(近代化史观)

多元史观课件

多元史观课件

近几年来,新课标教材在坚持唯物史观 解和革命史观解读历史的前提下,运用多元 史观解读历史明显影响着高考历史试题的命 制,着眼于新史观来设计题目已成为近年全 国高考文科综合命题的一大趋势,并将更深 刻影响今后的高考命题。因此我们必须准确 理解多元史观,提升多元史观的运用能力。
高考链接
1.(2009·福建文综)“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 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 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学以致用
以下是四位同学在评价李鸿章及其领导的洋务运动时得出
的不同结论,各结论所体现的史观依次是? 甲说: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机器大生产的第一步。 乙说: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 大卖国贼。 丙说: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也引发了社会风
气的新变化。
丁说:洋务运动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不再是“天朝
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 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 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 全球化 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高考链接
7.(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 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 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 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下图)。
一样的历 史不一样 的解读
感知 应用 提升 感悟
感知:多元史观的内涵 应用:多元史观解读历史 提升:多元史观与高考命题 感悟:史观的启示
篇章一
感知
感知:多元史观的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作用;
从整体史观—— 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 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从社会史观——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冲击着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
从文明史观——
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 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
工业文明的地方。
2013年四川高考14题:
的形成史,密观切:了国前际交者流主,促要进了是先阶进生级产技斗术争和生史产方观式。的传播,
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2分)后者主要是文明史观、整 (表3述)体体根现据了史材何料观种三不、,同指的现出历两代史个观化时?期(史高4中分观历)。史教(材关2于分工,业革任命影响的
答其一即可)
6
(二)生态史观
主张从地理环境的生态结构出发来研究与解释人 类文明发展模式的观点。
举例: 1.围湖造田、向山要田、大规模垦荒---加剧了水 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2.工业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自然环境的恶 化(如气候变暖),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3.修建水利如都江堰和郑国渠----较早预防水旱灾 害,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
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世界联系更为密切,一
系列区域组织和全球组织相继成立。
9
2011年广东文综第38题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 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两种主要做法:①近代史 开始于1640年,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②近代史开始于 1500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前后。
从生态史观—— 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如田纳西河谷工程、整体规划
水土保持、粮食生产、水库、发电、交通等。维护 了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用多元史观解读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问题
从革命史观—— 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 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
从现代化史观—
它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 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带
(2)近代:中国的“西学东渐”,日本的“明 治维新”
(3)现代: 资本主义文明与社会主义文明之 间的相互借鉴等(苏俄新经济政 策、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
二、实战演练 多元史观分析“历史事件”
用多种史观解读“罗斯福新政”
从革命史观—— 从现代化史观— 从整体史观—— 从社会史观——
“新政”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
(1)选择材料三中的第二种分期方法,它体现了何种史观 并分析其史实依据。(6分)
①整体史观(2分)
②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从分散孤立 走向统一整体。190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4分)
(五)近代化史观(现代化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 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它包括:
材料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 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 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 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 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 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 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 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8
(四)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向 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 新航路的开辟。
举例: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欧美国家对亚非拉落
后地区的殖民扩张与侵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与深
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渐形成。当今世界(两级格局
解体以来),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经济区域化
变革层次:思想→制度→器物。结果:越来越强大。
⑵联系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近 代化的变革顺序。
⑵中国近代化变革: ①鸦片战争,林则徐、魏源等人开始摆脱“天朝上国”的迷梦, 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60年 代起,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 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 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新文化运动进一步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化,中国近代 化向前深入发展。 ④伴随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在“欧风美雨”的滋润下,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日趋西化。
多元史观 解读历史
多元史观在历史高考中的应用
• (1)获取和解读信息——全面、准确的提取试题 所给信息中蕴含的隐性史观观点。
• (2)调动和运用知识——运用合适的史观辨别历 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现象、历史观 点。
• (3)描述和阐述事物——运用多元史观客观叙述 历史事物、概括历史人物活动、描述和解释历史 事物的特征、评价历史人物、认识历史事物的本 质和规律。
变革层次:器物→制度→思想。 结果:中国长期挣扎于“两半社
(六)文明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和人 类文明碰撞交流融合的历史
1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明多元性
1、按生产力(纵向):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文明----农业文明(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和信息时代)。 2.按社会结构(横向):物质文明(物质生产、物质交流、 物质生活) 、政治文明(政治观念、政治制度为主、政 治组织) 、精神文明(思想、文学、宗教、哲学、艺术 等)。 3、按地理环境:大河文明、海洋文明和草原文明等。 4、按文化: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和儒家文明等。 5、按社会形态:人类已经经历了奴隶文明、封建(中世 纪)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
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开创了行政 手段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避免了法西斯独裁专政的出现,维护了民主政治
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进行体制性自我调 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以工代赈,关注民生;健全社会保障体制。
借鉴学习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计划经济的文明成
从文明史观—— 果,开创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 政治----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 专制到民主等;
• 经济----工业化和市场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 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
• 思想文化----科学化、理性化; • 社会生活----文明化、大众化、城市化、多元化。
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 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 同的道路。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 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 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⑴依据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 件,阐述西方近代化变革的发展历程。
各种史观概念
革命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一部通过不断的
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全球史观 社会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 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认为人类历史是与平民百姓息息相关的 历史,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平常小事与 日常生活(大众化、生活化)。
现代化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
• (4)论述和探讨问题——调动多元史观对历史问 题、历史观点进行判断、比较和归纳,并客观、 全面的提出自己的看法。
史观概念
• 所谓史观,就是人们对于历史的总看法。 即以什么立场、何种意识、怎样的价值取 向认识历史,它是史学的灵魂。
• 同一史实,史观不同,得出的理解或判断 会差异,甚至对立。
新史观种类介绍
7
(三)社会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与平民百姓息息相关的历史, 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平常小事与日常生活、 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大众化、生活化)。
举例:古代中国文学艺术------明清小说、戏剧发展。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冲击着 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 辛亥革命中---颁布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改变礼节等 措施。 当今中国-----关注民生,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制度的发 展与完善。
(一)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 (二)生态史观 (三)社会史观 (四)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五)近代化史观(现代化史观) (六)文明史观等等
一、区分概念
(一)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或阶级斗争
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以中国近代史为例)
举例: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 文明的融合 从文明的引进、吸收、融合的视
角重新审视“西学东渐” 进程: 器物文明→制度文明→思想文明。
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交流与融合的相关
史实
(1)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对启蒙思想的影响,中国
四大发明的外传。 西方农作物品种(甘薯、玉米)、
生产技术(欧洲的水利技术)、科学技 术、宗教(佛教)等传入中国。
15
分析古代中国(封)与古希腊罗马文明的不同
农耕文明 小农经济
封建专制 主义中央 集权
儒家思想
大河文明 工商业 小国寡民
经济
独立自主
人文主义 崇尚法治
用文明史观整合中国近代史
• 文明的差异 中国:农业文明、西方:工业文明。
• 文明的冲突
将近代史上的各次侵华战争放置在 文明冲突的角度来认识: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 联军侵华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