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法律尊严同步测试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同步测试:第四单元测评(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四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请你选择(下列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3分,共30分)1.“法律如果推不开特权的门,也一定跨不进人民的心。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②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③任何人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④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在网络世界中,人们可以享受到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实现的许多“自由”。
这意味着我们()A.可以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B.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盗窃、诈骗、敲诈勒索C.应该把外在的规则变成自己内心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D.没必要遵守匿名世界的“游戏规则”3.关于自由和法治的关系,有人曾做过这样的描绘:行星说,自由就是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火车说,自由就是在铁轨上来回奔跑;鱼儿说,自由就是在河水里欢快地遨游;风筝说,自由就是系着一条长线在风里飞翔;汽车司机说,自由就是牢记交通规则,握好方向盘。
这段描绘说明了()A.自由是无条件的B.世界上没有自由C.自由可以离开法治D.没有任何限制、约束的自由是不存在的4.现在网络社交平台在公共服务、社会公益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宪法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但是网络社交平台言论须接受道德和法律的规范与约束,“网络社交平台不是完全的个人空间”。
这说明()①自由是无条件的②自由是有条件的③社会生活中任何自由都要受到一定约束和限制,没有任何限制、约束的自由是不存在的④自由离不开法治,法治也离不开自由,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5.某市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确立了“党建筑基,精准施策,政策集成,责任包干”的工作思路,确保全市贫困人口无一遗漏,全部脱贫。
该市政府的这一举措()A.体现了正义要求人们维护社会公共利益B.有利于确保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成果C.有利于实现同步富裕,维持社会稳定D.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6.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保持社会和谐的定海神针。
思想品德七下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同步测试(一)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学习目标1.了解规则的重要性,懂得什么是法律。
2.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
3.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4.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这部法律在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同时,侧重于维护处于弱势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双方力量与利益的平衡,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这部法律的实施是由_____来保证实现的。
A.普法宣传B.道德约束C.国家强制力D.自觉遵守1.C2.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有 ( )A.未成年人与法律没有什么密切联系B.只要不违法犯罪,就不用与法律打交道C.只要自己奉公守法,就与法律没有关系D.生活中处处有法律,公民生活离不开法律2. 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法律的规范作用和法律具有的保护作用的理解能力。
法和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未成年人,更需要学习法律知识。
同时,也不能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就不用与法律打交道;也不能认为只要自己奉公守法,就与法律没有关系,生活中处处有法律,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3.以下图示是几个同学对违法与犯罪的关系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A. B. C. D. 3.B4.海南中院以受贿罪判处海南文昌原市委书记谢明中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其个人全部财产;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对财产予以追缴;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其中附加刑有 ( )A.死刑B.剥夺政治权利终身C.没收个人全部财产D.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4. D 点拨:根据刑法的规定,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结合题干背景材料,D 符违法 犯罪 违法 犯罪 违法 犯罪合题意及知识点要求,应入选5.高中生王某曾因偷同学的小额钱物被学校处分,但他仍然执迷不悟,不思悔改,最终因持刀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同步测试2020-2021学年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同步测试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中国迈向法治时代,法律伴我们成长。
下列能概括“我与法”的关系的是()①法律为我们护航,我们与法同行②法治保障我们的权益,我们要维护法律权威③人人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④人民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③④2.随着民法典的出台,禁止高空抛物从道德约束上升为法定义务。
禁止高空抛物将成为每一个人应当遵守的法定义务,若违反,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说明()①法律为我们的成长创造安全的社会环境②道德缺乏约束力,需要用法律进行取代③道德准则的适用范围比法律更加广泛④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以下是小渝学习了“法律伴我们成长”一课后搜集的相关情境材料及他的解读,其中不正确的是()A 妈妈对一直打网络游戏的高飞进行制止并教育家庭保护B 2019年8月,由重庆市检察院、市公安局主导的全国首个省级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建成司法保护C 2020年2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教育部整合国家及各省市和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保障学生停课不停学学校保护D 2020年3月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施行。
其中明确娱乐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开放或者提供服务社会保护A.A B.B C.C D.D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第七条规定:“奏唱国歌时,在场人员应当肃立,举止庄重,不得有不尊重国歌的行为。
”这一规定表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是()A.法律为我们护航,伴我们成长 B.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C.学会依法办事,适应国家要求 D.通过法治方式,表达愿望5.青少年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未来。
2020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正式施行,该部法律要求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明确了国家长期监护、临时监护的各种情形,并将监护缺失未成年人纳入保护范围。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测试题--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一.选择题(共12小题)1.法律具有强制性,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下列事件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A.国家公职人员参加宪法宣誓仪式B.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民法典》C.马某因醉驾肇事逃逸被刑事拘留D.动物防疫部门号召市民文明养犬2.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
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这体现了()A.法律的保护作用B.法律的教育作用C.法律的规范作用D.法律的指引作3. 2022年3月1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再次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提出,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防沉迷制度,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
材料主要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A.网络保护B.社会保护C.政府保护D.司法保护4.民法典中关于高空抛物有明确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
这一规定()A.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B.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C.能有效杜绝高空抛物行为发生D.证明了高空抛物是犯罪行为5.某景区内一名14周岁男孩在划船游玩时,从一条船跳至另一条船时发生意外落水身亡。
此事件告诉我们()A.景区游玩时不能划船行驶B.船上游玩时要有安全意识C.不能在有水有船的景区玩D.此事件全部责任推给景区6. 2022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指出,法院对一些父母不正确实施家庭教育、怠于履行抚养监护义务、为孩子订“娃娃亲”等行为进行训诫,发出家庭教育令,对虐待儿童的剥夺监护权,让“依法带娃”成为家长必修课。
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A.家庭保护B.政府保护C.司法保护D.学校保护7.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
该法明确了家庭教育要合理运用亲子陪伴、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等主要方式,还对家庭教育主要内容作了引导性的规定。
第7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7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一篇:第7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试题·答案〉一.选择题。
1.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12月22日,在辽宁省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刘涌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一案再审做出判决,判处刘涌死刑,立即执行。
这—案例表明犯罪的最本质的特征是()A.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B.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C.犯罪是一种一般违法行为。
D.犯罪是应受刑罚是罚的行为。
2.刘备临死前曾告诫自己的子女:“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恶小而为之”告诫我们()A。
小错误也是犯罪。
B.小错误不断,有错不改,就可能铸成大错。
C。
违法必然导致犯罪。
D。
违法与犯罪有严格的界限。
3。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下列选项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在校中学生要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B.小李见义勇为。
C.贵州省原省委书记刘方仁犯受贿罪被依法判刑。
D.12月4日被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
4.为了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地制止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国先后颁布了()①《未成年人保护法》②《治安管理处罚条例》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④《教育法》A。
①③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④5.一般违法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两者不同之处在于()A.它们都是违法行为。
B.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C.它们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D.它们对社会危害的程度不同。
6.法律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
下列同学的做法中,属于法律严禁的行为是()①李华追求穿名牌衣服。
②王东移动公路上的指示牌。
③赵歉携带危险品乘火车。
④姚林将果皮丢在草坪上。
A.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7.下列说法是错误的是()A.凡是违法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B.凡是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C.凡是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D。
一般违法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测试题(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测试题(全卷共31小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请选出最符题意的一个答案,并将其字母填入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50分)1.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A.公民B.人民C.人大代表D.选民2.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我国宪法对()A. 国家性质的规定B. 国家根本任务的规定C.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规定D. 国家根本制度的规定3.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人民代表大会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4.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下列有关人权表述错误的是( )A. 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是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B.我国人权具有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的特点C. 我国人权的主体只包括我国公民,不包括外国公民D. 各级国家机关要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5. 我国宪法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的保障书。
下列属于公民基本权利的是()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依法纳税④宗教信仰自由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6. 在我国,许多国家机关名称都有“人民”二字,如“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院”等。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①我国人民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直接行使国家权力②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③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④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7. “两会”期间,中国政府网开展“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网友可以通过论坛、微信等平台建言献策。
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①提高公民的参政意识②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③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④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下列做法属于保护和促进人权的是( )①实施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制度②人民法院对所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实行公开审理③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④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大力发展义务教育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9. 我国《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提出,保障各教育阶段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全部资助,保障贫困家庭孩子都可以上学,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新)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练习题(带答案)
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第二框我们与法律同行一、学会依法办事1.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1)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__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__。
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__尊崇__和__遵守__。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2.依法办事的要求:(1)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__法治方式__,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__自觉维护__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2)依法办事,就要养成__尊法学法守法用法__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__忠实崇尚者__、__自觉遵守者__、__坚定捍卫者__。
二、树立法治意识1.法治意识的含义: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__发自内心__的认可、__崇尚__、__遵守__和服从。
2.树立法治意识的必要性和意义:(1)必要性:①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__自身的价值__,发挥其__应有的功能__。
②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__共同事业__,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__保障__,法律权威要靠人民__维护__。
(2)意义: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__积极性__和__主动性__,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__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__具有重要意义。
3.法治时代道德的重要性: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
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__尊法守法的意识__和__自觉性__,有助于__法治文化环境__的形成。
4.青少年树立法治意识的必要性: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__青少年健康成长__的基本要求。
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__受益者__,更应该成为__参与者__和__推动者__。
★知识提升1.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青少年应怎么做?(1)自觉学习法律法规,增强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10.1《法律为我们护航》同步测试
道德与法治七下4.10.1《法律为我们护航》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合理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
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
该规定有利于对未成年人进行()A. 学校保护B. 社会保护C. 网络保护D. 司法保护2.下图是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未成年人犯罪司法大数据,为有效预防图表中情况的发生,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A. 青少年要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B. 全社会都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教育C. 学校要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提高道德水平D. 法院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的案件,以示警诫3.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民法典新增了多项法律条文,保证未成年人的各项权益。
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A. 社会保护B. 司法保护C. 学校保护D. 家庭保护4.为确保考生享有安静的复习、考试和休息环境,杭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强2019年度中高考等特殊时期环境噪声管理的通告》。
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 学校保护B. 社会保护C. 司法保护D. 家庭保护5.某市中小学校、幼儿园每周都有一堂安全知识教育专题课,内容根据时令特点而不断变化:春秋两季有预防疾病专题讲座,夏季有防溺水教育,冬季有防煤气罐中毒、用电事故教育。
开展这些活动()①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②能完全避免未成年人意外伤害的发生③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安全意识④有利于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6.下列做法与保护领域对应一致的是(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7.媒体为调查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2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当问到“你父母的同事或你的邻居突然到学校来接你,怎么办”时,有12人回答“跟他走”。
这说明未成年人( )①生活经验不足②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③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④应增强自我保护能力A. 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8.我国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的法律是()A. 宪法B.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C. 刑法D. 保守国家秘密法9.读图漫画《合力禁毒》,以下对其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①社会力量要联合保护,关爱学生成长②各级学校要加强宣传,增强防范意识③行政部门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④学生群体要敬畏生命,远离毒品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10.入夏以来,全国发生多起农村留守儿童溺水事件,造成多名中小学生溺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同步测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同步测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一、单项选择题1.高尔斯华绥说:“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厦,庇护着我们大家;它的每一块砖石都垒在另一块砖石上。
”“庇护着我们大家”说明()A.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B.法律保护着我们的生活C.法律对犯罪分子毫不留情D.法律惩罚违法犯罪行为2.对于酒后驾车这种行为,仅仅靠社会舆论力量的谴责是难以有效制止的。
2004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禁止这种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
该法实施后,酒后驾车的现象大为减少。
这表明()A.社会生活的行为规则主要靠法律的力量来实现B.法律规范人们行为的力度更大C.法律可以代替社会舆论,强制人们做一切事情D.有法可依,就能解决所有问题3.2022年山东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迅速行动。
截至5月19日,检察机关已对涉嫌非法经营疫苗犯罪的125人批准逮捕。
这说明()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B.法律的实施主要依靠公民的自觉遵守C.违法行为都要承担刑事责任D.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4.我们的生活与法律密切相关,以下选项不符合题意的是()A.认真学习法律知识B.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人进行加倍的报复C.树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观念D.提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5.亚里士多德说过:“法律即秩序,良好的法律就是良好的秩序。
”对此理解正确的有()A.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良好秩序,离不开法律的确认和维护B.社会生活是公共的,不是单个人的行为,总要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C.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会破坏社会稳定,导致正常的社会活动无法进行D.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主要靠人们自觉守法来维护6.关于违法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不履行法律规定义务的行为B.所有的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C.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D.所有违反道德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7.参观游览时,要爱护公物、文物古迹和花草树木;开会时,不要高声交谈喧哗;课堂上不能随便讲话。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检测卷【参考答案】
七下《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测试卷(限时:45分钟;分值:80分;方式:闭卷)一、选择题1.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开始实施。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体现了()①法律的适用范围比道德更广①我们的生活需要法律来调整①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指导人们当前生活①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已经实现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2019年6月29日,外逃18年的“百名红通人员”、职务犯罪嫌疑人刘宝凤回国投案自首并积极退赃。
这是开展“天网行动”以来第五十九名归案的“百名红通人员”。
这说明()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触犯法律就要承担刑事责任C.法律对领导干部的处罚将会更为严厉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3.某诈骗团伙通过给陌生人发送恶意网址链接的方式,盗取他人40万巨款。
随后失主报警,最终警方抓获该诈骗团伙,将巨款追回。
法院依法判决该团伙成员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该案例告诉我们()①任何违法行为都应受到刑罚处罚①诈骗是小事,处罚太严重①法律维护社会秩序①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2019通辽4)下列生活场景中的做法与“四大保护领域”的要求对应一致的是()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下列观点和行为体现这一要求的是()①小红因看不惯王某在小区内随意停车而将其车刮坏①某民营企业老板一直主动纳税①王某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坚决地保守国家机密①航班延误,部分乘客以维护合法权益为由大闹机场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6.(2019西宁6)我们出生后,父母就会到当地的派出所给我们报户口;十八岁之前,我们会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的保护;成年后,我们将走上工作岗位,又与劳动法等法律紧密相连;到了一定年龄,我们又将依据相关法律退休。
2021 2021学年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维护宪法
2021 2021学年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维护宪法2021-2021学年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维护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同步综合测试一、基础知识题1、法是国家的大法,宪法为公民权利的,宪法是治国安邦的。
2、我国是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国家权力属于。
3.,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有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4、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平等地生。
5、我国政府向世界公布的第一份人权官方文件:1991年11月1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
6、中国的人权的显著特点:、和。
7、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因为、、。
8、我国现行宪法由_____、_____、_____、_____四章组成。
9、宪法是其他法律的____,其他法律是宪法的____。
10、宪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高行为准则。
11、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关系到_____、_____和_____。
二、能力提高题1.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当代中国人权是多数人的和全国人民的人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
a.生命权和健康权b.政治权利和人生权利c.生存权和发展权d.生命权和平等权2.以下是公民的基本权利()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人身自由权④受教育的义务⑤批评、建议权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3.在中国,无论职位高低,做了多少事,每个人都必须在宪法的范围内行事,不允许有特殊的人存在。
这表明()a.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b.宪法只对违反宪法的人和事有约束作用c.宪法在国家生活中不重要d.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行为的只有宪法4.在第五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一所学校举行了猜灯谜活动。
其中一个秘密是:排名我的老板是国家法律的基础;该子法律由我制定,具有最高效力(键入法定名称)。
答案是:()环境保护法B刑法C教育法D宪法15、《民法通则》将于2022年10月1日生效。
《民法通则》确立了科学、系统的公民权利体系,拓展了公民权利的内容,创新了公民权利保护的方式。
法治能力网络测试题库
法治能力网络测试题库法治能力网络测试题库包含了一系列针对法治知识和能力的测试题目,旨在帮助学习者检验和提升自己的法治素养。
以下是一些测试题目的示例:1. 单项选择题:A. 法治是什么?A) 一种社会管理方式B) 一种个人行为准则C) 一种政治制度D) 一种经济政策2. 多项选择题:B.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遵守法治原则?A)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B) 尊重和保护人权C) 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D) 所有选项3. 判断题:C. 法治社会中,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4. 简答题:D. 请简述法治与德治的区别。
5. 论述题:E. 论述法治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6. 案例分析题:F. 假设你是一名法官,面对一起涉及财产纠纷的案件,请你根据相关法律条文,分析并给出你的判决意见。
7. 法律条文解读题:G. 请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相关内容。
8. 法律文书写作题:H. 根据给定的案件背景,撰写一份起诉状。
9. 法律逻辑推理题:I. 在一起交通肇事案件中,司机声称自己没有超速,但目击者证实司机超速。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分析司机的陈述是否可信。
10. 法律实践题:J. 假设你是一名律师,你的客户被指控犯有盗窃罪,但有证据显示他当时不在现场。
请列出你的辩护策略。
结束语:通过以上测试题,学习者可以检验自己对法治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法治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手段,每个人都应当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能力,共同构建和谐法治社会。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品走进法治天地 检测题(含解析)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品走进法治天地检测题一、选择题1.王某在手机上点击陌生人发来的网页链接,导致银行卡上的存款被盗刷。
王某报警求助,在警方的帮助下,款项悉数追回,诈骗者受到了刑罚处罚。
从法律的作用来看,王某的存款被追回体现了我国法律()A.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保护作用B.只打击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C.对公民的隐私进行特殊保护D.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2.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需要国家给予特殊的关注。
下列属于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的是()A.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劳动合同法B.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C.产品质量法和义务教育法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环境保护法3.因个人信息被泄露,不少人都有过被传销、诈骗电话骚扰的经历。
为此,新刑法修正案增加了违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最高可判刑7年的内容,这体现了()A.公民享有知识产权B.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C.公民享有政治权利D.国家对保护公民隐私负有全责4.一个茄子卖7元,一个白萝卜卖6—8元……土家二妹餐饮服务有限公司趁疫情哄抬蔬菜价格。
3月3日,武汉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对该公司依法“顶格”罚款300万元。
这一处罚表明法律A.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B.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C.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5.10月14日,由最高检未检办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与法频道联合制作的大型未成年人法治系列节目《守护明天》第二季即将开播。
节目关注了近一时期未成年人保护领域公众最关切的话题,包括孩子在社会培训机构的安全问题、校园欺凌、性侵害、问题家庭未成年人教育、闲散未成年人管理等,并从近期全国检察机关办理的案例中选择了十一个典型案例。
这一节目播出()①有利于提高人们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意识②能够杜绝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③说明国家重视未成年成长问题④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6.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2024年最新人教版初三道德与法制(下册)模拟考卷及答案(各版本)
2024年最新人教版初三道德与法制(下册)模拟考卷及答案(各版本)一、选择题A. 平等权B. 政治权利和自由C. 人身自由D. 教育权A. 遵守宪法和法律B.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C. 爱护公共财产D. 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D. 不得自证其罪原则A. 公平原则B. 平等原则C. 自愿原则D. 诚实信用原则A. 合法行政原则B. 合理行政原则C. 程序正当原则D. 高效便民原则二、填空题1.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罪责刑相适应。
3. 我国民法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应当遵循公平、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
4. 我国行政法规定,行政机关应当依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
三、简答题1. 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简述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3. 简述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4. 简述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1.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的理解和认识。
2.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认识。
3.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
4.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理解。
五、案例分析题1. 案例一:某市一公司员工因工作失误,导致公司损失严重。
公司决定对该员工进行罚款处理。
请问,公司是否有权对员工进行罚款?为什么?2. 案例二:某市一居民因邻居噪音扰民,多次协商未果,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请问,该居民是否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为什么?3. 案例三:某市一学校因教师体罚学生,导致学生受伤。
请问,学校是否有责任?为什么?4. 案例四:某市一行政机关因未依法行政,导致公民权益受损。
请问,公民是否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为什么?答案:一、选择题1. D2. D3. D4. D5. D二、填空题1.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 罪责刑相适应3. 公平、平等、自愿、诚实信用4. 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三、简答题1.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文化教育权、社会经济权利、监督权等。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单元测试-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测试题一、选择题1.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
法律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离不开法律规范和保障。
下列对法律的理解正确的是()①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③在生活中,我们既受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④生活处处有法律,我们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A.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2.如何防止网络沉迷是当前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门增设“网络保护”专章,对网络环境管理、个人网络信息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作出全面规范。
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网络保护”()①体现了国家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②目的是要阻断未成年人与虚拟世界的联系③说明规则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变迁调整和完善④表明未成年人辨别是非能力较弱,不能辨析网络信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法”字由“水”和“去”两部分组成。
“水”表示法律追求公平如水;“去”则延伸出惩恶扬善之义,这深刻揭示了法律的()①规范作用②预测作用③促进作用④保护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依据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学生上学不用交学费、学杂费;依据交通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行人、车辆都必须红灯停、绿灯行……这说明()A.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B.法律指导着我们未来的生活C.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D.法律能杜绝所有矛盾和纠纷5.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法学会会长王晨出席2021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组委会会议时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双百”活动创新发展,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让民法典等法律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要让法律走进群众生活,主要是因为()①所有法律法规都由国家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②法律约束我们的生活,也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③法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影随形,相伴一生④中国法学会会长对“双百”活动做出了明确要求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人们应发自内心的认可法律、尊崇法律、遵守法律和服从法律。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同步测试 (2)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50分)1. “国家就像一部复杂的机器,其运行必须有章可循,必须有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如果没有法律,国家机器就难以正常运行,国家承担的职能就难以实施。
”这句话说明的最佳观点是A. 国家的经济生活离不开法律 B. 没有国家就没有法律( )C. 国家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统治国家、管理社会工具D. 国家的政治生活离不开法律2. 法律与人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它伴随着人生的整个历程,在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上,在生命的每一刻都不能完全脱离法律。
这是因为() ①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调整②法律为生活制定规矩③法律是生活中调解矛盾和纠纷的唯一准则④法律指导人们未来的生活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 法律约束着每个国民的思想和行为,上至宪法下至各种条文历律规章制度都是如此,也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国家安宁、百姓安居。
这表明( ) ①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②在我国法律最为重要③法律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④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食品安全问题,加大了犯罪惩处力度,最高可判处死刑。
这体现出我国法律( )A. 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B. 只具有制裁功能,制裁是维护公民生命权最有效的方法C. 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D. 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5. 下列对于法律的认识错误的是()①法律只与大人有关,和我们中学生关系不大②法律只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③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标尺④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6. 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这表明法律( ) A.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B.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C. 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 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7. 某国家工作人员因犯受贿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法治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法治能力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题)1.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是指:A. 法律只适用于特定人群B. 法律面前没有特权C. 法律只对特定人群有利D. 法律只对特定人群不利答案:B2. 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国务院C. 最高人民法院D. 全国政协答案:A3. 以下哪项不是公民的基本权利?A. 言论自由B. 宗教信仰自由C.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 强制劳动答案:D4. 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不包括: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罚款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A.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B.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C.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不服的D. 行政机关内部的人事任免决定答案:D6.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案件的审判程序不包括:A. 一审程序B. 二审程序C. 再审程序D. 仲裁程序答案:D7. 以下哪项不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诉讼时效?A. 普通诉讼时效B. 特殊诉讼时效C. 最长诉讼时效D. 无诉讼时效答案:D8. 以下哪项不是行政复议的特点?A. 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B. 行政复议是行政行为的一种C. 行政复议是司法行为的一种D. 行政复议是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救济途径答案:C9. 以下哪项不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结果答案:D10. 以下哪项不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A. 遵守宪法和法律B.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C. 保卫祖国、尊重社会公德D. 缴纳个人所得税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5题)1. 以下哪些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类型?A. 故意犯罪B. 过失犯罪C. 经济犯罪D. 职务犯罪答案:A、B、C、D2. 以下哪些属于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诉讼参与人?A. 原告B. 被告C. 第三人D. 证人答案:A、B、C、D3. 以下哪些属于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诉讼参加人?A. 原告B. 被告C. 第三人D. 诉讼代理人答案:A、B、C、D4. 以下哪些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A. 人身自由B. 财产权C.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 劳动权答案:A、B、C、D5. 以下哪些属于我国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政复议机关?A.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B. 上一级行政机关C.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D. 人民法院答案:A、B、C结束语:以上是法治能力测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测试题(含答案)
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安徽省砀山县刘某因虐待女童被判有期徒刑两年。
对案件理解正确的是①刘某的行为属于犯罪,要受到刑罚处罚②有期徒刑属于主刑③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④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2.某明星因无证驾驶被罚款2千元,并处行政拘留7天。
这一案例表明①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②无证驾驶是刑事违法行为③无证驾驶属于民事违法④无证驾驶属于行政违法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3.对犯罪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根据其违反的法律,也叫严重违法行为②违法不一定是犯罪,但犯罪一定是违法③是对社会危害程度比较大的严重违法行为④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的特征⑤犯罪的特征体现了犯罪与一般违法的区别A. ①②④⑤B. ①②③C. ③④⑤D. ②③⑤4.下列选项能体现一般违法与犯罪的不同点的是A. 都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B. 犯罪的特征体现了它与—般违法的区别C. 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不及时改正有可能走向犯罪D. 只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的行为5.上海一房产中介张某,为了让房东降价售房,对房东打电话恐吓,还用钢珠打坏两家房东的窗户。
近日,张某一审以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张某的行为属于A. 行政违法行为B. 民事违法行为C. 一般违法行为D. 严重违法行为6.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防患于未然,青少年自身必须做到①要在心中筑起法律的堤坝②在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③在学习上多看一些暴力、凶杀、色情的书籍,以避免犯罪④依法自律,自觉树立法律意识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7.2017年3月10日,百度“黄骅贴吧”一网民发表主题为“南排河液化气站爆炸”的帖子,内容是“河北沧州一私人液化气站爆炸,伤亡情况不明”,后经查实为虚假信息,结果该网民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10天。
这一网民的行为属于A. 刑事违法行为B. 行政违法行为C. 严重违法行为D. 民事违法行为8.晓红在父母离异后随妈妈生活,后来妈妈下岗了,晓红爸爸原来每月支付给她的生活费也无故停付了,母子俩生活陷入困境。
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选择题1 . ()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推进司法公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A.法律救援B.法律援助C.宪法2 . 王晓蒙和妈妈在小区散步时被一条没栓狗链的狗咬伤,吕惠娴建议她和家人依()向狗的主人索赔。
A.《劳动法》B.《侵权责任法》C.《治安管理处罚法》D.《行政诉讼法》3 . 下列关于国家设立宪法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B.我们只需要在宪法日学习宪法C.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的社会氛围D.有助于形成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4 . 下列关于“一站式”服务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同区域代表不同的行政机关,承担着办理不同业务的职能B.没有必要分这么多部门,一个窗口都办了多好C.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大程度地为公众提供了方便D.办事不再走冤枉路5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在全国人民代会上通过的。
A.1990年B.1991年C.1996年6 . 在我国,()以上的公民为成年人。
A.16周岁B.18周岁C.20周岁D.21周岁7 . 下列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是()。
A.年满14周岁的初中生李明B.某中学获得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的王老师C.在国内长期从教的美籍教师琼斯D.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服刑人员于某8 . 在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A.全国人大常委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人民代表大会D.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二、填空题9 . 在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当运用________维护自身权利。
10 . 法律保护了我们的___________,规定了我们的___________。
11 . 在我国_______的公民为未成年人,_______的公民为成年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法律尊严同步测试
一、1.人民意志和利益;权利;义务2.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刑罚和处罚 3.行政;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民事;民事法律法规;刑事;刑法4.刑事处罚;刑事处分5.
如何产生适用范围或对象靠什么发挥作用
行为规范社会道德自然形成普遍适用舆论、习惯和信念
学生守则教育行政机关制定在校学生教育、行政的力量
国家法律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国家强制力全国适用
二、
三、
四、13.①道德。
它主要依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②纪律、规章。
它是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的在局部适用的准则14.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5.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社会生活准则有不同种类。
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但不是唯一的行为准则。
除法律外,还有道德、纪律、规章、守则等行为准则,这些都是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社会生活准则,而法律只是唯一由国家制定的或认可的准则。
16.此说
法是不正确的。
①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义务,或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
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和犯罪两种。
②一般违法行为是一种对社会危害性小的违法行为。
因为没有触犯刑法,所以不是犯罪。
③犯罪是指社会危害性很大,触犯刑法并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所以说,违法不一定犯罪,但犯罪一定违法。
17.第一,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第二,犯罪是一种严重触犯刑法的行为;第三,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五、18.马强所主张的这种“自由”是对真正自由的片面理解。
真正的自由都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和限制,没有任何限制和约束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马强做事我行我素,不守规则当然要受到批评、指责和处罚。
因此,自由离不开法律、纪律等规则;要自由就得守法律、纪律等规则,守法律、纪律等规则才能有真正的自由。
19.本案例中李某最终归还了欠王某的钱款,体现了法律的尊严。
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因为:第一,只有依靠国家强制力做后盾,才能迫使人们遵循、服从法律;第二,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各种关系,制裁违法犯罪分子,法律需要国家强制力来保障;第三,为了使法定的权利和义务得到实现和履行,也需要国家强制力做后盾。
如果没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就会变成一纸空文。
20.①如果甲只是推了乙一把,
乙摔倒在地并未受伤,则甲的行为并未给乙带来大的危害,也没有给社会造成相当程度的危害。
那么,甲的这种行为还够不上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更没有触犯刑法,属于一般错误行为,只能对甲进行批评教育。
②如果甲打了乙两个耳光,致使乙面部红肿,口角流血,则甲的行为对乙和社会的危害达到了一定程度,但又不严重,未触犯刑法,那么,甲的这种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条例的行为,公安机关将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甲处以行政制裁。
③如果甲把乙打成重残,丧失了劳动能力,则甲的行为给乙和社会都带来了严重危害,属于犯罪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这时,对甲的处罚不再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而是应该依照刑法对甲论罪判刑。
六、21.①(见下表)②略
情景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反的法律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所属违法类型
一较轻行政法行政制裁行政违法
二较轻民法民事责任民事违法
三较重刑法刑事处罚刑事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