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9.2 溶解度 (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9.2 溶解度(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溶解度,掌握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了解溶解度与温度、溶质质量、溶剂数量之间的关系。
3.掌握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
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溶解度与温度、溶质质量、溶剂数量之间的关系。
3.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材《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2.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烧杯、温度计、蒸发皿、玻璃棒、硫酸铜、饱和溶液。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内容,复习溶质、溶剂、溶解度的概念。
2.提问:你认为溶解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回答。
3.导入本节课的新知识:溶解度与温度、溶质质量、溶剂数量之间的关系。
步骤二:讲解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1.呈现实验场景:将一小团硫酸铜放入100ml蒸发皿中,加热蒸发皿,当溶液变绿色时停火。
请问:加热后溶解度会发生什么变化?2.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加热后溶解度增大。
3.解释现象:加热可以增加溶质分子的运动速度,使其更容易与溶剂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增大溶解度。
4.提示学生记录实验数据:温度和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步骤三:讲解溶解度与溶质质量的关系1.呈现实验场景:准备100ml饱和溶液,依次向其中加入1g、2g、3g的溶质,观察溶解度的变化。
2.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溶解度随溶质质量的增加而增大。
3.解释现象:增加溶质质量可以增加溶质分子的数量,增大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机会,从而增大溶解度。
4.提示学生记录实验数据:溶质质量和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步骤四:讲解溶解度与溶剂数量的关系1.呈现实验场景:将相同质量的溶质依次溶解在50ml、100ml、200ml的水中,观察溶解度的变化。
2.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溶解度随溶剂数量的增加而减小。
3.解释现象:增加溶剂数量可以稀释溶质分子的浓度,减小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机会,从而减小溶解度。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题2溶解度(第2课时)教案
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2012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的第2课时,主要学习固体溶解度、气体溶解度以及混合物分离方法。
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和应用,并为以后学习溶液的浓度、酸碱盐的相关知识作了铺垫。
溶解度的教学主要涉及概念教学、定量分析方法教学、物质分离方法教学等,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化学与生活生产的紧密关系。
本节内容属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基本素养,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必需知识,在初中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知道一些简单的转化方法,但是因为大多数的学生还处在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导致学生定量分析溶液的能力的是有欠缺的。
这一阶段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只是不能很好的联系化学知识,需要得到适当的引导。
他们对化学实验现象、未知领域以及与前认知相冲突的情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情境教学活动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固体和气体溶解度的含义,利用溶解性表格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度,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掌握溶解度曲线中点、线、面的含义,能利用溶解度的知识分离混合物、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通过比较溶解能力大小的实验活动掌握定量分析的方法,从而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通过描绘溶解度曲线,提升数据处理和图形分析的能力,能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特征分析出物质提纯的方法。
3、通过对溶解度的学习,感知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对实际生活、生产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进一步的认识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探究的精神在探究过程的重要性。
【评价目标】1、通过对固体和气体溶解度的学习,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概念的认知水平(认知结构水平)。
2、通过溶解度表格和曲线的形式定量分析物质的溶解度,诊断并发展学生定量分析的科学探究能力(定量的探究发现水平)。
九年级化学下册 9.2.2 溶解度精品教案(2) 新人教版
,则NaCl的溶解度是36 g问题2 你了解平时所说的“易溶、难溶…”与溶解度的关系吗?跟踪练习21.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 g,所以碳酸钙是溶物质。
2.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g,所以食盐属于溶物质。
知识点2 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问题1:与固体物质溶解度有关的因素有哪些?怎样表示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这些表示方法有哪些优缺点?【活动与探究】绘制的溶解度曲线阅读,识记课本资料,比一比,赛一赛教师指导学生查阅资料的方法并进行记忆方法指导。
溶解度/g一般称为<0.01 难溶0.01~1 微溶1~10 可溶>10 易溶[投影]为什么用银器皿盛放的食品不易腐败?认识:不溶是相对的,溶解是绝对的,绝对不溶于的物质几乎没有。
[投影]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见教材P36 表9-1)说明这是表示溶解度的一种方法:列表法。
列表法表示溶解度还不是很直观组内分析、讨论,组间、交流,归纳表示溶解度的另一种方法:曲线法启发思考,引导利用数学课中学习过的直角坐标系知识把教材P36 表9-1数据进行转换,以小组为单位,在坐标纸上用不同颜色的笔绘制出表中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并展示评价。
引导学生对上述几种溶解度曲线图,及教材P37 图9-12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进行分析归纳小结:从溶解度曲线上课获得哪些信息?可以从溶解度曲线上得知:①可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②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时的溶解问题 1.溶解度曲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问题 2.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例2 如图是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 (1)t 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 顺序是;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点的含义是 。
(2)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 ________方法提纯甲; (3)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由t 3℃降到t 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最大的是,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2 溶解度》精品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 溶解度》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 溶解度》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溶解度的概念、影响溶解度的因素以及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溶解度的含义,掌握溶解度的测定方法,并能够运用溶解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题前,已经掌握了溶液的基本概念和制备方法,对溶液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溶解度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技能和溶解度方程式的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和单位。
2.了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溶解度变化。
3.学会溶解度的测定方法,能够进行溶解度实验并处理实验数据。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溶解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及其分析方法。
3.溶解度的测定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4.溶解度方程式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思考来探究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使用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溶解度知识。
3.利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4.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和试剂,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2.设计好实验方案和数据处理表格,方便学生进行实验和记录数据。
3.准备一些相关的案例和实例,用于讲解和分析。
4.制作好PPT和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介绍溶解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解释溶解度的单位和范围。
通过PPT 和教学课件,展示溶解度的图像和数据,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精品教案:第9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第2课时溶解度教案
第二课时溶解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固体溶解度的含义,掌握固体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知道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2)认识溶解度曲线,会应用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
(3)了解气体溶解度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1)利用列表法、作图法处理溶解度数据,了解溶解度变化规律。
(2)通过利用溶解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体会数据处理和表达在解决化学问题中的意义。
(2)通过学习典型物质的溶解度,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根据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难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教学过程知识点一固体的溶解度【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35~36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固体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_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g,这句话的含义是20_℃时,31.6_g硝酸钾溶解在100_g水中刚好达到饱和状态(或20_℃时,100_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31.6_g硝酸钾)。
3.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 g氯化钠,则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_g。
4.溶解度的相对大小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度<0.01 g,为难溶物质;溶解度为0.01~1 g,为微溶物质;溶解度为1~10 g,为可溶物质;溶解度>10 g,为易溶物质。
【合作探究】仔细分析比较教材第36页表9-1中的溶解度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由表中数据可知,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也不同,说明固体的溶解度与溶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教师点拨】1.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①一定温度,②100_g溶剂,③饱和状态,④单位:g。
描述固体的溶解度时,上面四个要素缺一不可。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教案
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
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且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溶液形成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等根底上,又接触的溶解度,便于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是从生活中熟悉的物质入手,运用实验手段,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设计合理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情境的刺激下产生兴趣、好奇,从而进行问题分析,由表及里,认识溶解度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开展中的重要作用。
采用归纳比照分析法和学生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溶解度与溶解性之间的关系;掌握溶解度的概念,会从溶解度的曲线中得到信息;了解气体溶解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溶解度的概念,使学生懂得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并且量变引起质变;通过对溶解度曲线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图像的能力;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开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四、教学重点:
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五、教学难点: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的相关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蔗糖、碘、氢氧化钙、酒精、水、药匙、镊子、试管、烧杯等。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课题3 溶解度〔第二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9.2溶解度第2课时 教案
溶解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要素和含义。
会利用表格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并明确点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初步学习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体验数据处理过程,学习数据处理方法,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典型物质的溶解度,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知识学习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溶解度含义,探究溶解度曲线。
2.教学难点:对溶解度概念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9_2溶解度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单位:质量(克)
例:蔗糖在20℃是的溶解度是203.9g。
在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203.9g蔗糖。
在20℃时,100g水中溶解203.9g蔗糖,溶液达到饱和。
5、溶解性是如何划分的?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不)溶
溶解度/g (20℃)
自学提纲:
1、什么叫溶解性?
2、溶解性受那些因素影响?
3、用什么来表示溶解性?
4、什么叫溶解度?
讨论补充记录
程
教
学
过
5、溶解性是如何划分的?
6、用那些方法表示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先学生自学,后师生共同活动:
1、溶解性: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溶解度
课题
溶解度
第二课时
课时
2课时
(总第课时)
科 任
教 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溶解度含义,知道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初步学会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过程与方法:学会数据分析,加强识图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重难点
重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难点:解溶解度的含义。
板书
设计
课题二 溶解度(2)
1、什么叫溶解性?2、溶解性受那些因素影响?
3、用什么来表示溶解性?4、什么叫溶解度?
5、溶解性是如何划分的?
6、用那些方法表示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教 学 反 思
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在讲解溶解度的基础知识时,我使用了图表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组成部分和原理,但部分学生对于图表的理解并不到位,未来在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图表的解读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溶解度的本质。
③ 溶解度的测定方法:板书应展示溶解度曲线的判断方法,以及溶解度实验的操作步骤。
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可以采用彩色粉笔、图案设计等手段,增加板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例如,在介绍溶解度的概念时,可以使用生动的图片或图标来展示溶解度的四要素;在介绍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时,可以使用图表或示意图来展示溶质、溶剂的性质对溶解度的影响;在介绍溶解度的测定方法时,可以使用流程图来展示溶解度实验的操作步骤。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本节课的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观察评价:在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环节,我会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能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是否能够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通过观察,我可以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测试评价:在课堂小结环节,我会通过提问或小测试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例如,我会提问学生:“溶解度的概念是什么?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或者设计一个小测试,让学生写出溶解度的四要素。通过测试,我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溶解度解决实际问题。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2溶解度教案(2)人教新课标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得出气体溶解度是怎样规定的。
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投影展示固体溶解度的主要内容和四要素,并与气体溶解度简单比较。
巩固练习:(多媒体展示)
1、60℃时50克水中溶解55克硝酸钾恰好达到饱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教学重点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
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展示关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的习题。
情境激疑:前面我们已经做过氯化钠和硝酸钾溶于水的实验,如果让你比较氯化钠和氯酸钾哪种物质的溶解性强,你将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
结合以下情境问题,设计实验方案。
展示设问:
1、用一杯水溶解食盐和用一大盆水来溶解蔗糖,是否具有可比性?
2、用热水溶解食盐和用相同量冷水溶解蔗糖,情况会怎样?是否有可比性?
3、用相同温度和质量的水,分别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一个达到饱和状态,一个没有,情况会怎样?
4、用相同温度和质量的水,分别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均达到达到饱和状态,却未记录所溶解溶质的质量,是否能比较两种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大小?
学生活动
通过对概念的详细分析,使学生对溶解度的概念和含义真正理解。
知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树立任何事物不是绝对的辩证的观点。
培养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
通过海水晒盐将生活实际与所学理论联系,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
3、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烧开水是随着水温升高不断有气泡冒出;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实物展示: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食盐、糖、咖啡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在溶剂中的溶解过程,从而引出溶解度的概念。
3.生活实例:分享一些与溶解度相关的有趣现象,如冬天撒盐融化结冰的道路、热水中糖的溶解速度等,激发学生对溶解度知识的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热情。
2.通过对溶解度曲线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与溶解度相关的现象,并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4.注重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不同难度的实验和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通过个性化辅导,关注学生的成长,激发他们的潜能,提高学习自信心。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溶解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教材课后习题:请同学们完成第九单元课题2的课后习题,特别是关于溶解度曲线的分析题,通过练习加深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2.撰写小论文:结合生活实际,选择一个与溶解度相关的现象,如自制汽水、腌制食品等,运用所学的溶解度知识进行分析,并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论文。
3.家庭实验:请同学们在家中尝试设计一个简单的溶解度实验,如比较不同温度下糖的溶解速度,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了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教学重点1.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教学难点1.理解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的关系;2.掌握计算溶解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学生:教材、作业本,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Step 1 概念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溶解度的定义和单位,并与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做简单区分。
2.教师向学生介绍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以及温度有关,并且关系密切。
Step 2 溶解度的计算方法1.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1个溶质进行实验,根据教师提供的溶剂和温度条件,计算溶解度。
2.教师示范一个计算溶解度的实验步骤,并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3.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计算溶解度,并填写在实验记录表上。
4.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和计算溶解度的方法。
Step 3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1.教师带领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在相同温度下,固定溶质质量,溶剂质量逐渐增大,溶解度是增大还是减小?为什么?–在相同溶质质量下,溶剂质量和溶解度之间有何关系?–在相同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是增大还是减小?为什么?Step 4 总结归纳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对溶解度的理解。
2.教师核对学生填写的实验记录表,并对常见的计算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了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对溶解度有了更深的理解,并掌握了计算溶解度的方法。
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题;2.思考如何改变实验条件,使得溶解度发生变化。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祝您教学愉快!。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结合课程内容,本节课将运用实验、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品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溶质种类、溶剂种类的影响。
本节课案例亮点突出,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品质。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溶解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4.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环境保护。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以生活中的结晶现象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结晶现象,如食盐结晶、糖结晶等,引发学生对溶解度的关注。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2 溶解度(两课时)第二课时[复习提问]在什么前提条件下讨论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学生回忆并作答][引入新课]在课题1——溶液的学习中,我们就明白: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这节课我们就来从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能力。
[活动探究](可投影展示以下内容)1.向盛有20℃水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向盛有40℃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2.向40克20℃水中加入氯化钠,向100克20℃水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3.向100克20℃水中加入氯化钠直至饱和,向100克20℃水中加入硝酸钾配成不饱和溶液。
比较二者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学生活动][互相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定量描述物质溶解能力的要素:①在一定温度下,②在等量溶剂里,人们统一规定:在100克溶剂里,③溶液为饱和状态。
[补充]定量比较溶解能力大小时,通常我们规定比较溶质的质量大小,单位用克。
[引导]结合上述总结及教师的补充,总结定量比较溶解能力大小的四个要素。
[学生总结发言][小结]通过大家的总结我们知道必须满足四个条件才能定量地描述溶解能力的大小,也就是溶解度。
[引导]请大家试着描述溶解度的概念。
[学生思考并发言](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板书]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大要素: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
[课堂练习](投影展示)(指导学生完成)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食盐的溶解度是36℃B.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C.食盐的溶解度是100克D.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指明错误原因。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
课题2 溶解度教学目标(1).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的涵义,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2.过程与方法: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涵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
通过溶解度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与溶解度有关的日常现象,如:鱼池缺氧和增氧等,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难点:溶解度概念的形成。
教学准备:药品:NaCl(s)、 KNO3(s)、 H2O(l)仪器: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相关课件及幻灯片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课时建议:2课时板书设计课题二溶解度第一课时一、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物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第二课时二、溶解度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一定温度下100g水中2.溶解度四要素: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3.解度曲线的意义:(1).溶解度的三种情况:A.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
B.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
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2).交点P表示:在该温度下,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
4.气体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附:课堂练习1.要使一瓶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A.升温B.降温C.加溶质D.倒出一些溶液2.下列因素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其无关的是()A.溶质的性质B.溶剂的性质C.温度高低D.溶液的质量3.从冰箱里取出含有蔗糖固体的溶液A,放置一段时间后,固体慢慢消失,形成溶液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溶解度(两课时)第二课时[复习提问]在什么前提条件下讨论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学生回忆并作答][引入新课]在课题1——溶液的学习中,我们就明白: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这节课我们就来从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能力。
[活动探究](可投影展示以下内容)1.向盛有20℃水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向盛有40℃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2.向40克20℃水中加入氯化钠,向100克20℃水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3.向100克20℃水中加入氯化钠直至饱和,向100克20℃水中加入硝酸钾配成不饱和溶液。
比较二者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学生活动][互相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定量描述物质溶解能力的要素:①在一定温度下,②在等量溶剂里,人们统一规定:在100克溶剂里,③溶液为饱和状态。
[补充]定量比较溶解能力大小时,通常我们规定比较溶质的质量大小,单位用克。
[引导]结合上述总结及教师的补充,总结定量比较溶解能力大小的四个要素。
[学生总结发言][小结]通过大家的总结我们知道必须满足四个条件才能定量地描述溶解能力的大小,也就是溶解度。
[引导]请大家试着描述溶解度的概念。
[学生思考并发言](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板书]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大要素: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
[课堂练习](投影展示)(指导学生完成)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食盐的溶解度是36℃B.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C.食盐的溶解度是100克D.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指明错误原因。
①把20克某物质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20克。
( )②20℃时10克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故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 )③20℃时1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100克水里,故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 )④20℃时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饱和,故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 )4.在60℃时50克水中溶解硝酸钾55克恰好饱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是55克B.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克C.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55克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克[学生练习]答案:1.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31.6克。
2.B3.①×,未指明温度。
②×.未指明溶剂的量。
③×.未指明溶液的状态是饱和状态。
④×.溶解度的单位应该是“克”。
4.D[过渡]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那你了解平时所说的“易溶”“难溶”与溶解度的关系吗?请看下面的资料。
[投影]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时的溶解度)溶解度/g 一般称为<0.01 难溶0.01~1 微溶1~10 可溶>10 易溶[比一比,赛一赛]你能很快记住这些关系吗?4人一小组,组内竞争,争当冠军。
[学生活动][课堂练习]1.不溶物就是绝对不溶的物质。
这句话是否正确?2.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克,所以碳酸钙是___________溶物质。
3.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所以食盐属于________溶物质。
[学生活动](鼓励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可在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答案:1.不正确。
通常所说的不溶物即难溶物,溶解度<0.01 g。
(请学生结合以下投影资料理解本题)2.难3.易[投影]为什么用银器皿盛放的食品不易腐败?我国有些少数民族喜爱用银制器皿盛放食物招待客人,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人们发现,牛奶等食物放入银器皿后,不易腐败,能够保存比较长的时间。
这是为什么呢?一般认为,银是不溶于水的。
但实际上,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几乎没有。
把食物放人银器皿后,总有极微量的银溶解于水,因此水中就有了银离子。
银离子能有效地杀死细菌,因此食物就能保存较长的时间。
[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溶解度.那么溶解度是怎样表示的呢?[投影]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溶解度/ g NaCl35.735.836.36.336.636.36.337.838.4 39.0 39.8 KCl27.631.34.37.40.42.645.548.351.1 54.0 56.7NH4Cl29.433.337.241.445.850.455.260.265.6 71.3 77.3 KNO313.20.31.45.63.85.110 138 169 202 2463 9 6 8 9 5[教师指引]上述是表示溶解度的一种方法:列表法。
[转折]列表法表示溶解度还不是很直观,不能表示某物质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也不能直观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向。
下面我们寻找另一种表示方法。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绘制溶解度曲线1.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上表所提供的数据绘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用大一些的纸,每小组合作绘制一张,贴在墙上。
2.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3.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和85℃时的溶解度。
4.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发育](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活动中的2、4两个内容)[讨论结果]2.溶解度曲线比较直观。
因为我们可以从溶解度曲线上得知:①不同物质在各温度时的溶解度,②曲线相交时的含义,③能很快地比较出两种物质在某温度范围内溶解度的大小,④曲线的走向。
3.25℃时NaCl的溶解度是33克,KCl的溶解度是34克,NH4Cl的溶解度是38克,KNO3的溶解度是38克。
85℃时NaCl的溶解度为37克,KCl的溶解度为51克,NH4Cl的溶解度是68克,KNO3的溶解度是186克。
4.可得到以下信息:①曲线与曲线的交点表示了两物质在某温度时有相同的溶解度。
例:68℃时NaNO3与KNO3溶解度相同,都是134克。
②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投影][设问]从这一溶解度曲线能得到什么不同信息?[回答]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小结板书]2.溶解度曲线:(1)含义: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作用:可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
(3)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过渡]研究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那么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又该如何表示呢?[投影]讨论:1.打开汽水(或某些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
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3.对于气体物质,研究它的质量方便,还是体积方便?[学生讨论后发言]1.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系。
压强减小,溶解度减小;压强增大,溶解度增大。
2.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
4.对于气体物质,我们通常测量它的体积,而不是去称量它的质量,所以研究气体的体积较方便。
[引导]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所以溶解度的概念中强调:必须指明一定的温度。
那么描述气体溶解度概念时应注意哪些因素呢?[学生讨论发言]一定温度、一定压强。
[教师指出]我们只研究压强为101 kPa时的溶解度,所以规定压强为101 kPa。
[引导]对于固体物质,通常研究质量,所以选择“在100克溶剂里”为标准,研究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
而对于气体物质,研究体积比较方便,那研究溶解度时应如何规定标准,定义气体的单位?[讨论][师生总结]选择“在1体积水里”作为标准,研究最多溶解气体的体积。
[投影板书]3.气体的溶解度:(1)定义: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五因素: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里、饱和状态、气体体积。
(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
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
[课堂练习]1.在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加热冷水时,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为什么水中常有气泡冒出?天气闷热时,鱼塘里的鱼为什么总是接近水面游动?[学生回答]1.压强为101 kPa和温度为0℃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溶解0.024体积氮气。
2.温度升高时,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所以:①水受热时有气泡冒出。
②鱼塘水中溶氧量减少,鱼总是接近水面游动。
[本课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固体、气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了解了固体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并且通过活动与探究总结出了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外在因素,我们还可以利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作业]习题3、5、6、8课后的家庭小实验——制取明矾晶体板书设计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大要素: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
2.溶解曲线:(1)含义: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作用:可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
(3)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气体的溶解度(1)定义: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五因素: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饱和状态、气体体积。
(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
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
考题回顾1.(2003年甘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使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升高温度B. 降低温度 C.加入溶质 D.加入溶剂2.(2003年江苏南京)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水饮料大多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二氧化碳气体。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有关。
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有关。
3.(2003年江苏南京)小刚同学洗衣时,发现洗衣粉在冷水中溶解得较慢,其思考后向冷水中加入部分热水,结果发现洗衣粉在温水中溶解速度变快,试分析小刚这样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