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因果关系连词使用对比看英汉的形合与意合
意合形合的汉英对比研究
意合形合的汉英对比研究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和思维习惯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形合与意合的特点。
形合是指句子内部的连接依赖于语法和词汇手段,而意合则更注重语义和语境的内在。
本文将从词汇、语法、句式和篇章结构等方面探讨汉英两种语言在形合与意合方面的差异。
在词汇方面,汉语倾向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汇,而英语则更注重使用抽象、概括性的词汇。
例如,要表达“美丽”的意思,汉语可能会用“花朵般美丽”等形象化的词汇,而英语则可能使用“gorgeous”等较为抽象的词汇。
英语中有很多抽象名词和介词,这些词语在汉语中往往没有对应的表达方式。
在语法方面,汉语句子内部的连接往往通过语序和虚词实现,而英语则更多地依赖时态、语态、数和格等手段。
例如,“他来了”这个简单的汉语句子,英语需要用“he comes”来表达,同时还需要注意动词的时态和语态。
英语中的从句、分词、动名词等复杂句型也常常是汉语所没有的。
在句式和篇章结构方面,汉语倾向于使用简单句和短句,强调并列关系,而英语则更注重复合句和长句,强调主从关系。
这种差异使得汉译英时需要将原文的短句、简单句进行扩展,而英译汉时则需要将原文的复合句、长句进行简化。
汉英两种语言在形合与意合方面的差异表现为:汉语倾向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汇,注重语序和虚词,使用简单句和短句,强调并列关系;而英语则更注重使用抽象、概括性的词汇,依赖语法和词汇手段,使用复合句和长句,强调主从关系。
翻译时需要注意两种语言的特点,根据语境进行灵活处理。
在汉译英时,要注意将原文的意象词汇转化为英语中的抽象词汇,适当增加连接词以使句子更加流畅;在英译汉时,要注意简化英语的长句和复合句,适当使用动词使汉语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通过理解形合与意合的差异以及相应的翻译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翻译这两种语言。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汉英两种语言在形合与意合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两种语言之间就没有共性。
英汉翻译中的形合与意合及其应用
英汉翻译中的形合与意合及其应用一、英汉在连贯方式上的“形合”和“意合”连贯是句子依据合理的语义和逻辑关系,恰当地连为一体的语篇特征。
但在重意合的汉语中,这种特征往往隐含在上下文中,呈“隐性”。
这并不妨碍汉语读者对其阅读和理解,因为汉语是依靠语篇的语境意义来弥补其在逻辑和连贯方面的不足,而英文语篇中的逻辑和连贯关系则表现出“显性”的特征,即它的逻辑和连贯关系是通过外在的形式(词法和句法结构)来体现的。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就应注意这种“隐性”和“显性”之间的转换。
例如:原文: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了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译文:We crossed the Yangtze and arrived at the station, where I bought a ticket while he saw to my luggage...At the sight of his back tears started to my eyes, but I wiped them hastily so that neither he nor anyone else might see them.以上汉语原文似乎是由几个并立的流水句组成,在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连贯逻辑关系。
但细细分析,发现此段中文中隐含着逻辑连贯关系,在将其译为英文时,就应该把汉语中的这种逻辑连贯关系显现出来。
英文译文中分别用了关系副词、从属连词、并立连词等,在句法上较好地体现了汉语原文中隐含的逻辑连贯关系。
如果我们再根据英文译文,将其回译成汉语,这时我们就应该将英文中通过形合而表现出的“显性”化为汉语通过意合表现出的“隐性”。
具体来说,就是将英文中的where,while,but,so that 等略去不译。
例如:1) As the weather was getting better, we decided to go for an outing the next day.译文:天气变好了,我们决定第二天去远足。
浅析汉语“意合”、英语“形合”比较与翻译
浅析汉语“意合”、英语“形合”比较与翻译作者:李静来源:《文教资料》2009年第19期摘要:英语的“形合”与汉语的“意合”是这两种语言的一个重要区别。
本文通过比较汉、英两种文化的不同哲学思维特征,结合实例分析了汉语“意合”、英语“形合”的语言特征,提出了在汉译英时应该更注重使用形合策略,在英译汉时要注意使用意合手段。
关键词:汉英互译“意合” “形合” 比较翻译汉英互译涉及两套不同的语言系统。
在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汉英语言对比的系统性研究可以为翻译提供重要的依据。
近年来学者们通过语言对比研究翻译比较常见,总结出了汉语是“意合”语言而英语是“形合”语言。
刘宓庆在他的《新编汉英对比翻译》(2006)中从微观方面分析了汉英词、语、句、段等层次的异同,又从宏观方面对汉英表现法和思维方式进行了比较,细致地分析了汉语“意合”与英语“形合”的哲学思维基础及在语言上的反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翻译对策和参照规范。
杨自俭在《小议汉语几类句子的英译》(转引自《翻译新论》2006:217-226)中,比较、分析了汉语中的几类特殊句子如流水句、主题旬、连动句、意合句和英语中的掉尾句(periodic sentence)、松散句(loose sentence)及较复杂的主从复句,说明了两种语言的结构差异,并指明了汉语哲学思维的特征是“‘汉民族讲究天人合一’,重视整体抽象,注重心理时空,特别强调时间顺序原则,注意空间移动;而英民族强调‘人物分立’,重视形式论证,把整体分解。
注重天然时空,尤其重视空间天然真实性”。
尤金-奈达也指出,对于汉语和英语,也许最重要的语言区别是汉语“意合(parataxis)”与英语“形合(hypotaxis)”的不同(转引自邵志洪《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2003:52)。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认为,语言的陈述方式是“民族精神的外部体现”,所以,语言模式与思维模式相关。
“翻译过程是语际转换过程”(方梦之,1997:7)。
英汉对比之形合与意合资料
汉语的意合手段:
• 1. 语序
• 汉语的许多主从复句,虽然不用关联词,形式类似并列复句,但分句 含义有主有次。从句若前置,一般有“因为”、“如果”、“虽 然” 、”即使”等含义。
• 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 Once the principle contradiction is grasped, all problems can be readily solved.
汉语的形合手段比英语少得多:没有英语常用的那些关系代词、关系副 词、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 介词数量少,大约只有30个(英286个),而且大多是从动词“借”来的。 汉语没有词的形态变化,没有“it”和“there”这类替补词,代词也用 得较少, 词语之间的关系常常在不言之中,语法意义和逻辑联系常隐含在字里行 间。
• 而在译文中,汉语的叙事方法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以短 句的形式依次交代清楚,句子之间没有过多的形式连接,主要的 语法意义多由动词来完成,充分体现汉语的意合特征。
汉语的意合法
汉语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 注重隐性连贯(covert coherence) 注重逻辑事理顺序 注重功能、意义,以神统形
汉语的意合法
• Because he is not honest, I can’t trust him. (因为)他不老实,我不能信任他。 I can’t trust him, because he is not honest. 我不能信任他, 因为他不老实.
•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We will not attack others unless we are attacked.
英语的形合法
• And he knew how ashamed he would have been if she had known his mother and the kind of place in which he was born, and the kind of people among whom he was born.
英汉差异: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外教一对一英汉差异: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句子间通过连接词,比如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介词等,进行有形连接),汉语重意合(不注重句子外在的有形连接,而是靠内在结构和语义来连接)随手找一些例子我们来阐述一下。
爱情也罢,灾难也罢,无论影片会拍成何样,能触及到那样一场夹杂在家国情仇动荡年代的“旧事”,已经是对悲情历史的一次打捞与情绪,甚至是反省,就像那艘被命名为“太平”的轮船,永远承载着中国人对太平的巨大渴望。
这段话的句与句之间,除了“无论”以外,没有其他有形的外在连接,可以说相当松散,但其内在的语义仍然是清清楚楚的。
这就是典型的中文句式。
那我们来看看典型的英文句式是怎么写的:The feeling of affinity, the participation in a common culture andtraditions, the awareness of a common destiny, which are of the essenceof national sentiment and patriotism, are transformed by nationalism into a politicalmysticism in which the national community and the state becomesuperhuman entities, apart from and superior to their individual members,entitled to absolute loyalty and, like the idols of old, deserving of thesacrifice of men and goods.上面句子中,有下划线的词都是连接词,如果没有它们,我们很难想象一句英文句子能够成立。
我再用一个更简单的例子:我很负责任地告诉你,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英汉形合和意合对比研究
导致中西方语言特思维的区别。
一直以来,西方的人们所注重的是主体和客体要分开,注重个体思维。他们认为社会是由一个个的个体所组成,而且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所以在语言表达上所注重的是行合。但是中国的人们所提成的思想是主体和客体要统一起来,注重的是整体思维。儒教和道教都接受的观点就是天人合一。因此,汉语强调的是有机统一,而不是形态上的差异。汉语的一个相当显著的特点就是:以神统形。
二、英语句子结构上“形合”和“意合”的差异
英语句子重形合,因为英语有较丰富的形态标志、有较明显的词类分别。“英语语法成分都有其独立的句法作用,比较注重句子结构形式的完整和逻辑的合理”。句子以限定动词为中心,各种语法范畴在英语句子中都有较全面的体现。汉语句子重意合,因为与英语相比,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标志,没有显性的词类分别。汉语的句法关系则主要靠词序和隐含的语义关系来表达,它并不追求形式上的完整,而往往只求达意即可。“汉语的词语意蕴丰富有余,配合制约不足,词语是能自由活动的基本粒子,可以相对随意地碰撞组合”。
2.感性与理性思维的区别。
西方的理想思维注重的是科学的实践性以及形式上的论证,这是整个西方世界对新科技进行研究的主要动力。而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国人的感性思维比较发达,比较欠缺理性思维,中国哲人们都信奉的是伦理道德方面的学说,没有西方那样严谨和缜密,比如以“仁”、“礼”为核心思想的儒学,这是教导人们如何做人,而不是理性地进行思考,中国人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在说话的时候暗示比较多讲究的是不言而喻。
形合与意合两概念最早由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提出。他指出,中国语里多用意合法,联结成分并非必需多用形合法,联结成分在大多数情形下是不可缺少的。西方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E.Nida)在其著作Translating Meaning中也曾指出:对于汉语和英语来说,或许语言学上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是形合与意合的明显差异了。这里所说的“合”,就是组合( syntagma),是组织语言符号的手段。刘必庆对形合和意合的定义如下:“形合”( hypotaxis)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所谓“意合”(parataxis)指不借助于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于词语或句子的意义或逻辑联系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前者注重语句形式上的接应(cohesion),后者注重行文意义上的连贯(coherence)。
英汉语形合、意合的对比研究
英汉语形合、意合的对比研究发表时间:2009-07-15T10:38:35.000Z 来源:《新科教》2009年第5期供稿作者:陈玉贤(赤峰学院外国语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导读] 形合意合是英汉语对比及篇章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摘要:形合意合是英汉语对比及篇章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通常认为英语以形合为主,汉语以意合为主。
本文从文化,语言,翻译的角度对英语的形合和汉语的意合进行了对比研究。
关键词:形合;意合;对比研究一、引言由于形成和发展历程各异,英汉语言各具特点,这种差异虽然使语言本身丰富多采,但同时又给各自的学习者造成了障碍。
尤其是对于我们中国学英语的人来说,有时觉得自己的话措辞、语法都没有错,可是总觉得有汉语味,为什么呢?恐怕在许多情况下都是由于对英汉语言的差异缺乏敏感造成的。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莫过于形合(hypotaxis)和意合(parataxis)之分(Nida,1982:16)。
本文拟从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组织特点-形合和意合着手,研究一下英汉语言的差异。
二、关于形合和意合形合和意合是英汉对比研究和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现代语言学先驱王力《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指出,形合和意合是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手段。
“形合”(hypotaxis),又称“显性”(explicitness/overtness),指借助语言形式,主要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意合”(parataxis),也称“隐性”(implicitness/covertness)或“零形式连接”,指不借助于语言形式,而借助于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语篇内部的连接。
前者注重语言形式上的对应(cohesion),后者注重行文意义上的连贯(coherence)。
(潘文国,2002,334)形合和意合是各种语言都是用的连接手段,但由于语言性质的不同,使用的侧重点也不同。
浅谈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形合与意合
浅谈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形合与意合引言:一直以来,形合(hypotaxis)和意合(parataxis)是翻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在语段层面上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会发现二者本质性的差异---汉语重意合轻形合而英语则重形合轻意合。
就像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E.Nida)在其著作《译意》(Translating Meaning)一书中所提出的“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意合与形合的对比。
”一. “意合”与“形合”的概念所谓形就是形式,形合即形式的合拍;意即意义,意合即追求意义的整合,不求逻辑的严密。
形合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来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衔接;意合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词或句子的连接。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语言学家王力曾形象地指出:西洋语的结构好像连环,虽则环与环都联络起来,毕竟有联络的痕迹;中国语结构好像无缝天衣,只是一块一块的拼凑,凑起来还不让它有痕迹......西洋语法有很多呆板的要求,如每一个clause里必须有一个主语......中国语法只以达意为主,如初系的目的语可兼次席的主语,又如相关的两件事可以硬凑在一起,不用任何的connective word。
(转引自《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176页)二. 形合与意合对英汉转换的影响充分考虑到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特点,对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成功转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需要考虑到以下因素。
㈠. 零位主语(null subject)零位主语也叫无主句,在汉语中广泛存在。
也是汉语轻形合重意合的充分体现。
汉语中经常有承前省略主语甚至不承前而直接没有主语的情况,这在英语中就算不合乎语法的病句,但在汉语中却是正常的句子,读上去很自然,丝毫没有病句之感。
例句一:凭窗站了一会,微微的觉得凉意侵入。
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冰心:《微笑》,转自《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雪,123页)原句括号部分有两处省略主语“我”,补充全了应该是:我凭窗站了一会,微微的觉得凉意侵入。
英汉差异: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外教一对一英汉差异: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句子间通过连接词,比如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介词等,进行有形连接),汉语重意合(不注重句子外在的有形连接,而是靠内在结构和语义来连接)随手找一些例子我们来阐述一下。
爱情也罢,灾难也罢,无论影片会拍成何样,能触及到那样一场夹杂在家国情仇动荡年代的“旧事”,已经是对悲情历史的一次打捞与情绪,甚至是反省,就像那艘被命名为“太平”的轮船,永远承载着中国人对太平的巨大渴望。
这段话的句与句之间,除了“无论”以外,没有其他有形的外在连接,可以说相当松散,但其内在的语义仍然是清清楚楚的。
这就是典型的中文句式。
那我们来看看典型的英文句式是怎么写的:The feeling of affinity, the participation in a common culture andtraditions, the awareness of a common destiny, which are of the essenceof national sentiment and patriotism, are transformed by nationalism into a politicalmysticism in which the national community and the state becomesuperhuman entities, apart from and superior to their individual members,entitled to absolute loyalty and, like the idols of old, deserving of thesacrifice of men and goods.上面句子中,有下划线的词都是连接词,如果没有它们,我们很难想象一句英文句子能够成立。
我再用一个更简单的例子:我很负责任地告诉你,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浅析英汉语言对比当中的形合和意合的研究
浅析英汉语言对比当中的形合和意合的研究
程旭
【期刊名称】《语文建设》
【年(卷),期】2013(0)08X
【摘要】从语系划分来看被称为视觉文字的英语可以归结为印欧语系,而被誉为听觉文字的汉语则归结为汉藏语系范畴。
通过对英汉语言进行对比,就可以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明模式体现。
形合和意合这是英汉语言之间存在的最大差别。
英语注重空间搭架按照词汇纽带而并不是按照时间顺序集结,其表现惯用连词和介词。
而汉语当中的句子则是对逻辑思维重视,通常来说句中缺乏连接词,根据逻辑或者时间顺序对结构进行排列,笔者希望立足于形合和意合的角度来分析英汉语言的特征。
【总页数】2页(P21-22)
【关键词】视觉文字;形合;意合;时间;连接词
【作者】程旭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从一个新视角看英汉之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英汉之具体的形合与意合手段[J], 王霞;游洪南
2.从一个新视角看英汉之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英汉之具体的形合与意合手段
[J], 王霞; 游洪南
3.浅析英汉语言对比中的意合与形合 [J], 李璐娜
4.英汉语言形合与意合的比较研究——以《背影》及其英译的对比分析为例 [J], 张咪
5.英汉语言形合与意合的比较研究——以《背影》及其英译的对比分析为例 [J], 张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汉语言形合与意合的成因及对比分析
英汉语言形合与意合的成因及对比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英汉语言形合与意合的成因及对比分析李晶摘要: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言对比中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结构具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英汉语言形合和意合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近年来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不断加深,人们对英汉语言形合和意合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本文通过对英汉语言形合与意合的内涵、成因的分析,对比研究英汉两种语言的特征。
关键词:英汉语言;形合;意合;成因;对比英语形合和汉语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最重要的区别特征,王力在《中国语法理论》中提出汉语里多用意合,联接成分并非必须,西方多用形合法,联接成分不可或缺。
英汉语言的形合和意合一直都被视为语言学界研究的重点,由于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其特征也存在着显著差别。
一、形合与意合的内涵(一)形合与意合。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他的《中国语法理论》中首次提出形合和意合两个概念,并将其作为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形态。
形合和意合中的“合”也就是排列、组合的意思,是语言符号组织的基本方式。
形合和意合的含义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广义上来讲,形合主要是指的是句子的形态组合,能够借助一定的形式组成完整的句法,主要包括词组标记、语法范围标记以及词类标记等。
狭义上的形合主要是利用词汇的手段,句子的形式主要借助一些连接词进行连接并组成句子,进而形成完整的语法意义和逻辑意义。
形合注重形式的变化和组合,注重句子外在结构的完整和规范,以外在的形式表达句子的意义。
意合从广义上来讲,主要是不运用任何外在的形式或者词语的形态构成语言的表达意义,注重句子内在的逻辑表达和含义,词语和分句之间的连接不借助任何的形式和手段。
从狭义上讲,意合注重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上下语句之间的含义,通过句子之间的含义构成完整的语句含义,使得句子语义连贯。
汉英因果关系句对比研究
汉英因果关系句对比研究
汉英因果关系句对比研究
汉语和英文在表达同一概念时,基本可以采用信号词(signal words)以及部
分介词等来彰显因果关系。
以下着重研究其中一类常见的信号词。
一、because
一般情况下,形容因果关系的信号词“because”对应的汉语词语有“因
为”(because)和“由于”(due to),用法也大致相同。
比如:
He was late for school because he overslept. 他因为睡过头而上学迟到。
二、as/since
同样是因果关系,汉语语言中常用的信号词有“因为”、“由于”、“由于”,而英语中则有“as” 和“since”,它们的使用也是类似的。
比如:
He didn't go to school as/since he was ill. 由于他病了,不去上学。
三、so/therefore
在汉英形容因果关系时,英文中有“so”和“therefore”,它们对应的汉语
词汇有“所以”、“因此”和“致使”等等。
比如:
He was too tired to do his homework, so/therefore he had to give up. 他太累了,所以放弃做作业了。
综上所述,汉英因果关系句在表达上有许多类似性,可从信号词、介词甚至整
句结构等角度进行对比,更好地理解并会说许多两种语言。
《英汉对比研究》第3章 形合与意合
形合与意合✧形合: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
✧意合: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
I. 英语的形合1.关系词和连接词:1)All was cleared up some time later when news came from a distant place thatan earthquake was felt the very day the little copper ball fell.2)When I try to understand what it is that prevents so many Americans frombeing as happy as one might expect, it seems to me that there are two causes, of which one goes much deeper than the other.3)It had been a fine, golden autumn, a lovely farewell to those who would losetheir youth, and some of them their lives, before the leaves turned again in a peacetime fall.4)It is flattering to believe that they are too profound to be expressed so clearlythat all who run may read, and very naturally it does not occur to such writers that the fault is with their own minds which have not the faculty of precise reflection.2.介词1)He had a disconcerting habit of expressing contradictory ideas in rapidsuccession.2)This was an intelligently organized and fervent meeting in a packed Town Hall,with Mr. Strong in the chair.3)Change of information, if any, concerning the contents of this section will befound in the appendix at the end of this book.3.其他连接手段:形态变化(词缀变化,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和副词形态变化等)They would have had to live the rest of their lives under the stigma that they had recklessly precipitated an action which wrecked the Summit Conference and conceivably could have launched a nuclear war.II. 汉语的意合1.语序1)她不老实,我不能信任她。
英汉语言对比放形合与意合
•
There is nothing more disappointing to a hostess who has gone to a lot of trouble or expense than to have her guest so interested in talking politics or business with her husband that he fails to notice the flavor of the coffee, the lightness of the cake, or the attractiveness of the house, which may be her chief interest and pride.
Hypotactic
• 2.Preposition
• 3.Other cohesive ties
• 1.Conjunction • 1 who, whose, that, which, what, when, where, why, how etc. • 2 and, or, but, yet, so, however, as well as, neither---nor, when, while, as since, until, unless, lest etc.
•
•
由于距离远,又缺乏交通工具,使农村社会 与外界隔绝,而这种隔绝,又由于通讯工具不足 而变得更加严重。
Because there is a great distance and there are not enough transport facilities, the rural world is isolated. This isolation has become more serious because there are not enough information media.
英汉的形合与意合之别
英汉的形合与意合之别摘要: 汉语和英语在语言组织和表达方式本质差别在于汉语以意合为主,英语以形合为主。
这种差异根源于东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即东方综合,西方分析。
对比两种语言各自的形合手段与意合特征可以发现:英汉语中形合与意合的使用是量的、而非质的差别。
关键词:形合;意合;思维方式;形合手段;意合特征。
0、导言:全世界共有几千种语言,它们都是以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思想的,这一点是共同的;至于这两方面如何结合,各民族的语言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根据它们的发音特点、语法结构等特征,可以归并成类,称为语系。
其中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Fa mily)。
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是一种表意文字,在词汇上具有多义性、模糊性的特点,在语法上具有灵活性、随意性的特点,在语音上具有用声调来区别意义的特点。
(陈炎,2007)把一些相关连的语意表达片断粘合在一起而很少用关联词,就构成了句子,因此汉语的句子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句型。
相比较而言,属于印欧语系的英语则是一种拼写文字,靠词尾,前后缀(用一定的字母组合)、连接词等来产生语法形式,表示各种语言关系,非常重视结构上的完整和表达的科学性、逻辑性。
英语的最基本表达结构是句子,并遵循严格的结构模式--句型。
简而言之,英语强调的是形式上紧密结合,汉语强调的则是意义上紧密结合。
通过以下举例对比,汉英表达上的这种差异可见一斑:"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o秋思》)"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中国古诗词充分利用了汉语的意合手法,了了数笔,不用一个动词,仅通过几个意象的简单罗列便使一幅幅意境深远的画面跃然纸上,语句的简练达到了极致。
We here highly resolve that these dead should not die in vain-that this nation, under god, shall have new birth of freedom-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from the world. (Abraham Lincoln Gettysburg Address)在此句中,动词"resolve"的三个并列宾语,分别用"that"与"and" 等语法手段连接以体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浅析英汉互译中的形合与意合
浅析英汉互译中的形合与意合英语和汉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其中最基本的区别就是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本文拟从英语的形合与汉语的意合两方面入手,浅析两者在英汉互译中的表现。
标签:英汉互译; 形合; 意合英语和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和使用人数最多的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前者属于印欧语系,后者属于汉藏语系,两种语言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
而近年来,许多语言学家和翻译学者日益注重英漢两种语言差别的比较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成果。
比如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英语重静态,汉语重动态;英语重被动,汉语重主动;英语重主语,汉语重主题等等。
但多数人认为两种语言之间最重要差别就是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这甚至是两种语言间最根本的差异所在。
一、形合与意合“形合”和“意合”是语言学涉及句法问题的两个重要概念,是已故语言学家王力所译。
形合与意合是两种语言的组织方式,从意义到具体形式,两者既有各自特点又不互相排斥,是英汉对比研究和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于“形合”和“意合”的定义有许多,其中下列两个释义比较简明扼要:所谓形合是指“用连接词体现分句之间的依附或从属关系的结构”(连淑能)或是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句法手段或词汇手段”(方梦之);例如:Ishalldespairifyoudon’tcome.(如果你不来,我会失望的。
)而所谓意合是指“分句之间不靠关联词而依仗次序来体现相互关系”(连淑能)或是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语义手段”(方梦之)。
例如:Therainfell;theriverflooded;thehousewaswashedaway.(下雨了,河水泛滥,冲毁了房屋。
)根据这些定义来划分,印欧语言(如英语)重形合,语句各成分的相互结合常用适当的连接词语或各种语言连接手段,以表示其结构关系。
汉藏语言(如汉语)重意合,句中各成分之间或句子之间的结合多依靠语义的贯通,少用连接语,所以句法结构形式短小精悍。
英汉的形合与意合之别
229教育视窗2020年第9期语言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感情和思维,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思维反映,不同的思维反映在语言上就会有不同的表现,西方分析型思维以逻辑、分析、线性为特点,注重形式的完备和逻辑分析,反映在语言上则表现出以形显义的特点,属形态型语言,语言大多明晰客观,符合理性。
而中国的思维模式则强调整体,是一种综合型的思维,习惯于从整体上把握对象。
反映在语言上则表现出以神统形的特点,属语义型语言,句子结构简短松散,缺乏逻辑,注重整体和谐。
1 英语的形合从词法上看,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26个字母是基本的文字表达符号,词的拼写和发音按一定的规则形成逻辑关系,语言信息表达依靠符号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组合,因此可以说英语是一种重形式逻辑的语言,是一种有标记的语言。
由于英语的词是字母与音素的组合,具有形态发生功能,可以通过形式上的变化来表示意义上的变化。
而汉语的词本身没有形态上的变化,即没有形态发生功能。
从句法结构上看,英语同样表现出了高度的形式化和逻辑化。
其句法结构严谨并以动词为核心,注重显性衔接,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充分体现了形合的特点。
一是英语句子具有严谨的主谓结构。
主语是不可或缺的,谓语动词是句子的中心,两者协调一致,连接整个句子结构,这样就形成了句子的核心。
二是英语句子成分之间或词语之间必须保持协调一致的关系,这是英语形合的一个重要体现。
三是英语句子中的关系词、连接词和介词非常重要,通过这些词的应用,使英语句子形态变化丰富,使英语成为一种表达意义非常精确、高度形式化的语言。
从语篇上看,英语语篇注重结构完整,句子之间以形相连,逻辑严密,常运用大量的思维结构过渡性标记符号或连接词,从而达到语篇语义的总体连贯。
其语篇衔接呈现外显特征,只有通过使用连接词、介词以及过渡性标记符,才能连接成篇,表达确切的含义,这正体现了英语语言的形合特点。
2 汉语的意合从词法上看, 汉语属象形表意文字 虽然能够见字会意,但无以形成类似印欧语的那种屈折式形态变化,不具备拼音文字的形态发生学结构和功能。
英汉对比研究——形合与意合
英汉对比研究——形合与意合田雪晴桂林理工大学摘要:英语是以形合为主的语言,汉语是以意合为主的语言,二者在表达方式上有很明显的区别。
英语造句几乎离不开关系词和连接词,汉语却少用甚至不用这类词。
汉语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更注重隐形连贯,注重时间和事理顺序,注重功能、意义,注重以意役形。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对比英语的形合与汉语的意合,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形合;意合;英汉对比一、衔接方式英语和汉语在衔接方式上的主要区别就是英语注重形合,汉语注重意合。
与汉语相比较,英语更注重形合主要表现在,英语的词类区分和词语的形态更加丰富多样。
英语句子的结构关系通常用连接词或连接手段来体现。
在英语语言的使用中对句法和形式的要求也相对严谨。
与之相反的是,汉语更注重意义上的契合。
汉语的语言文字没有形态上的变化,也没有明显的词类之分。
在汉语语言的使用中对句法和形式的要求不是很明显。
汉语的词语意藴丰富,词语可以相对随意的自由组合。
从整体的语句来看,汉语语言的使用者对语句的理解更依赖语境。
讲汉语的中国是高语境文化。
在高语境文化的环境下,交际语言更依赖于交际语境,而不是交际语言本身。
所以汉语中对于衔接手段等形式上的贯通不是十分注重,更注重的是语义上的贯通。
所以汉语的结构通常比较简单明了,仅通过对有实在含义的汉字进行组合,就能传达想要表达的意思。
比如中国的四字成语等等。
而英语的使用者,通常来自欧美、加拿大等低语境文化环境。
低语境文化的环境下,交际语言相较于依赖交际环境,更依赖交际语言本身。
因而对语言本身的形态变化和表达的准确性要求更高。
例如,“If you don’t come,I will not leave.”“你不来,我不走。
”这里英文中使用的“If”就表现了从句与主句之间假设和判断的关系,汉语则没有使用任何连接词,而且丝毫不会显得突兀,反而让人觉得简单明晰。
由此可见,英语是以形合为核心的,而汉语则是以意合为核心。
浅析英汉语言对比中的意合与形合
浅析英汉语言对比中的意合与形合作者:李璐娜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2020年第2期李璐娜(沈阳医学院外语教学部,辽宁沈阳 110034)摘要:在英汉语言中,意合与形合为其中的主要现象,该现象在英汉字词、章句中都有体现,为了能够加强对英汉语言的理解以及为英汉翻译提供重要方法,需要对英汉语言中的意合与形合现象做出有效分析。
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意合与形合概念的了解,给出具体的差异化比对。
关键词:英汉语言;对比;意合;形合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2-0026-020 引言为了进行英汉语言的意合与形合对比,需要在不同思维方式和不同文明模式上分析。
因为在英汉语言中,存在的意合与形合差别比较大,特别是词汇的顺序、思维逻辑以及连接词的排序等,都需要给予不同特征的详细分析。
1 分析意合与形合的概念基于当代语言学句子结构的分析,在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形合与意合比较。
一般情况下,其中的“合”是组合的意思,作为一种组织手段,能将语言利用符号的形式组合起来。
在对句子进行组合过程中,很多为显性连接,也是一种形合形式,尤其是篇章内部使用的形态词和连接词。
还有一种隐性连接是按照意义结合的叫做意合,能促使其词语含义的充分表达。
1.1 意合意合为语言中的主要概念,其表现的为句子中的语言接应。
该现象的产生,是未利用其他的语言方式,基于对语义和语序的结合,能使各个语言更加整体,特别是语句含义。
意合现象多出现在汉语语言中,当然在英语中也有一些比较类似的现象。
比如在汉语句式中通过转折形式和并列形式,利用逻辑关系结合起来就是一种意合现象[1]。
从意合的角度上看,在分析汉语语言结构的时候,发现其形式不会受到限制,其中的语法含义、逻辑关系都是基于词句的关系、事物来进行表达的,重点是分析语句表达的含义是否连贯。
意合形式的汉语结构基于对意思的表达,能明确具体的逻辑关系,从内容上看体现了汉语意思,而语法则为次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因果关系连词使用对比看英汉的形合与意合作者:孙丹萍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9期摘要:“英语是形合语言,汉语是意合语言”是语言学和翻译学界的共识。
针对这一差异,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译文作适当调整以符合英汉语各自的特点。
我们往往会认为通过翻译中的调整转换,在原语和译语之间也存在相应的英汉形合与意合的特点,却很少对实际情况进行研究。
本文通过对英语原创小说和其对应汉译本之间因果关系连词的对比分析,探讨“形合“与”意合”在原文和译文中的实际情况,进而指出上述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对比,该特点主要是针对原创文本而言。
关键词:形合;意合;因果关系连词;对比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9-0204-04一、英汉的形合与意合英汉语对比中的形合与意合是语言学界和翻译学界共同关注和论述的话题。
一般认为,形合与意合的概念最早由王力先生在其初版《中国语法理论》中提出。
他认为,“中国的复合句往往是一种意合法,在西文称为parataxis.……Parataxis在西洋语言里是一种变态,在中国语里却是一种常态。
因为在平常的语言里,不用连词的时候比用连词的时候更多。
”①他还指出,西文的连词大多数是和中国的联结成分(联结词和关系末品)相当的。
不过,中国语里多用意合法,联结成分并非必需,西文多用形合法,联结成分在大多数情形下是不可缺少的。
②之后,不少学者在论述中西语言的主要差异时,大都运用了形合与意合的概念,虽然对“形合”与“意合”的概念界定有所不同,对其应用层面的讨论也存在分歧,但对于“英语是形合语言,汉语是意合语言”的论述早已形成了共识。
英语是形合语言,表现在造句中常用各种形式手段,注重句子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
英语句中的连接手段和形式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用的十分频繁。
而汉语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以意役形,是典型的意合语言。
英汉语这种形合与意合的差异,使得在英汉互译中必须根据其不同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使译文符合中英文各自的语言习惯。
英译汉时,往往要先分析英语句子的结构、形式,确定汉语句子的功能、意义,成句时不用或少用连接手段,转“形合”为“意合”;汉译英时,往往要先分析汉语句子的功能、意义,确定英语句子的结构、形式,转“意合”为“形合”。
二、英汉因果关系连词的对比分析(一)《傲慢与偏见》与《最后的莫西干人》中因果连词对比分析英汉的形合与意合体现在连接词的使用上,主要是英语的句子和段落之间的语义关系多靠连接词作为纽带显现出来,它保证了句子语义和语法结构的完整性,英语造句几乎离不开这些连接词。
汉语的语法关系则主要通过词序体现,注重运用语义达到连贯目的,只要不影响意义的表达,分句间的连接词常常可以省略。
王力指出,“西洋语的结构好像连环,虽则环与环都联络起来,毕竟有翻译的痕迹;中国语的结构好像无缝天衣,只是一块一块的硬凑,凑起来还不让它有痕迹。
”③具体到因果关系句群中,英语大量运用词汇手段和语法手段实现因果关系的表达,而汉语中三分之二的因果句不到必要时,不用关联词。
如汉语中我们可以说“他不老实,我不能相信他”,但英文中用分句表示必须加上相应的连词,结果为“I can’t trust him,because he is not honest.”,或是“He is not honest,so I can’t trust him.”张柏然和许文胜曾对英汉因果关系连词作了一个基于语料库的对比研究。
他们依据南京大学英汉名著语料库,抽取样本进行调查,分析了该语料库中几个主要因果关系连词的使用和他们在英汉对应文本中的对比情况。
分析的文本为《傲慢与偏见》和《最后的莫西干人》的英语及汉译本(汉译本译者分别为王科一和宋兆霖)。
英文文本中他们选择了for,because,why,therefore,as,since,thus,hence等8个出现频率最高的因果关系连词,而汉语文本则选取了“因为、所以、由于、既然。
因此、因而”等6个因果连词。
通过Wordsmith和Concapp 分别对英语原文和汉语译本进行统计后的结果如下:除此之外,为方便对比他们还对语料库中的汉语小说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了7部小说中主要因果关系承递词的使用情况:按照英汉形合和意合的特点及其在翻译中的应有的转换,汉语译文中的连词理论上应小于英文原文。
而分析结果却发现,汉语译文中的因果关系连词无论在总数上还是每百句和每万字的使用比例上都高于英文原文,甚至大大超出了原文。
并且,与抽样的7部汉语小说中的因果关系连词使用情况相比,这两个中文译本中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汉语原创小说。
从统计结果来看,虽然汉语原创小说中平均每百句和每万字的因果连词数明显小于两篇英文原创小说,但英文和其译文之间却并非如此,让人出乎意料。
在一定程度上,似乎在英文原创小说和汉语译本之间不存在英语多连接词而汉语少连接词,或英语形合而汉语意合的对比关系。
由于上文统计中分别只选取了原文小说的一个译本,结果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译者的翻译风格问题,因此为收集更多数据,本文作者又找了原英文小说的不同汉译本,分别为孙致礼译《傲慢与偏见》和陈兵译《最后的莫西干人》,并通过Antconc和Treetagger附码对同样的因果关系连词进行了数据统计。
结果见表4:从表中数据以及与表1、表2的对比中可以发现,虽然这两个中文译本与表2译本在使用每个因果关系连词时的频率不同(反映出译者在选词造句上的差异),译本中的连词总数和使用频率同样是远远高于英文原文,基本上与上文中的情况一致。
(一)其他英文小说与其汉译本的因果连词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验证上述英文小说汉译中因果关系连词的使用情况,本文作者又用同样方法对另外五部英文小说及其对应译本做了数据统计: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五部小说中汉译本的因果关系连词总数无一例外都超过英文原创小说的对应数量。
同时,《动物农庄》,《小城畸人》和《柳林风声》三部小说的汉译本在每万字的因果关系连词数目上也大于其英文原文。
只有在《麦田的守望者》和《简爱》两部小说中情况出现不同,中文译本每万字的因果连词超过原文,但两者的数量相差也并不大。
这个统计结果说明,所选的五部小说中,汉译本在使用因果关系连词时,无论在数量还是频率上都超过原文或与其接近,而并非按照汉语意合的特点而小于英文原文,也并非介于英汉两者之间。
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特点,在英语原著和其中文译本之间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另一方面,按照汉语本身形合的观点来说,汉译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自己的特点,与汉语原创作品的语言不同。
汉译本不像典型的汉语小说那样句式短小精悍,少连接词,句意表达灵活,而或多或少地保留了英语的语法特点。
(二)英汉原创小说的因果连词对比上文提到,《傲慢与偏见》和《最后的莫西干人》两部小说汉语译本中的因果关系连词使用频率不仅高于英文原文,而且远远高于抽样的7部汉语原创小说。
所以依据汉语小说抽样结果来看,汉语原创小说少用连接词,符合“意合”的特点。
为分析汉语原创小说和英语原创小说之间的因果关系连词使用情况,现把该7部汉语原创小说与上文中的7部英文原文小说作了数据比较,结果见表7:虽然小说篇幅不等,但从每万字的数目来看,汉语小说中的因果关系连词的使用频率显然普遍比英语小说中的要低,基本上符合“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方面的特点。
结合上文中小说汉译本与英文原文,以及汉语原创小说与英语原创小说中因果关系连词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语言学和翻译学界关于“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共识基本上是针对原创文本或两种语言本身而言,而在原创文本与翻译文本之间,会因为翻译中译者个人风格、翻译策略或原语影响等各种原因使译文的语言与目的语本身产生不同,从而淡化或失去两种语言原本的对比特点。
同时,这种现象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文译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英语语法和句法的影响。
王力在他的《中国语法理论》中就提到,现代中国语里的连词比起古代常见很多。
受西方语言的影响,许多在古代意合法的句子在现代文章里都变成了形合法。
④但是尽管如此,汉语仍然更多的表现出以意役形,言简意赅,这一点在众多汉语原创小说中便可以体现。
三、结语认识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对比和差异有助于翻译方法研究,并指导翻译实践,以在翻译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策略使译文符合各自的语言特点。
但在实际翻译中,因为各种原因译文往往具有自己的特点,不同于用目的语写作的语言。
因此,原语和目的语本身的对比差异在原文和译文中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通过对英语原创小说及其中文译本之间主要因果关系连词的对比分析,以及英汉语“形合”与“意合”在翻译文本中的讨论,本文指出我们通常所说的“形合”与“意合”主要是针对原创文本而言,在翻译文本中可能并不存在。
但这篇文章中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小说,而没有涉及其他的文体,因此现得出的结论也仅限于小说及其翻译当中。
另外,这里只对英语原创小说和其汉译本做了对比,汉语小说和其英译本的情况尚未包括在内。
因此,对于这个方面的问题仍需要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和论证。
注释:①②③④王力.中国语法理论·第一卷[M].1984.89-90,487,147,475.参考文献:〔1〕李珂.英汉篇章衔接之连接词对比研究[J].语言文字,2009(1).〔2〕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刘宓庆.汉英对比与翻译(修订本)[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4〕王力.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5〕王菊泉.关于形合与意合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1).〔6〕张柏然,许钧.译学新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7〕张柏然,许文胜.基于英汉名著语料库的因果关系连词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7).(责任编辑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