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改教案第三单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先学后教教案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简析本单元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策略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课题加法运算定律学习内容:教材第17、18页内容和做一做及练习五。
学习目标:1、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2、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学习重难点:理解并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2)、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出示自学要求(1)自学课本P17--18 例1、2(2)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它们分别是什么?(3)你能举例证明加法运算定律的成立吗?(举例)(4)你有什么困惑?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自主探究在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教师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40+56=56+40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操作要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操作要领

南宁市碧翠园学校课堂教学实验教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原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用20年的时间探索与追求的高效课堂模式,该模式生于洋思中学,播种于全国各地学校,受益于广大师生。
蔡林森校长在他64岁那年将这套课堂模式植根于河南一所12年制(小学、初中、高中)的私立学校,小学、初中、高中三学段实验这套教学模式,取得很大成功,让一所名不经传的普通私立学校三年成为河南省顶尖学校。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说过:“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碧翠园学校无历史积淀无文化底蕴,我们只能靠我们全体教师积极进取的精神,靠伟人、成功人的肩膀,蔡林森校长开创中国教学的新流派,他及他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就是我们碧翠园学校的肩膀。
本教程主要介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实施流程及操作要领。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课堂结构,也是一种教学法,它包括三个主要环节:①先学环节,即学生看书读书、检测;②后教环节,即学生更正、讨论、最后教师点拨;③当堂训练,即当堂完成作业。
在这三个环节之前,有一个辅助环节,辅助环节包括: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
辅助环节就象高速公路旁的引桥一样,主要帮助学生能够指导他尽快踏上高速学习的路上去。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给了老师们具体的操作方法,让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灵活运用,上好新课程改革的课,教学生学,让学生发挥好主体作用,很快通过引桥,让学生奔驰在自觉的快车道上,有效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一般操作方法的示意图如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示意图从这张图中,可以发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可以分成四个环节:辅助环节,先学环节,后教环节,当堂训练环节。
辅助环节:辅助环节主要做这样几件事情:①板书课题②出示目标③出示自觉指导。
辅助环节时间约1分左右;先学环节:先学环节是三个主要环节之一,先学环节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它有两项内容:①学生看书读书②检测练习或提问。
第四年级第三章教学方案

第四年级第三章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记忆第四年级第三章的教材内容。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第四年级第三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三位数的认识与读写;2. 三位数的大小比较;3. 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知识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三位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通过实物、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示三位数,帮助学生理解。
第二步:认识与读写三位数教师通过板书、教具等方式,示范三位数的写法,并向学生解释每一位数的名称和含义。
引导学生根据读音书写三位数,并进行相关练习。
第三步:三位数的大小比较教师通过具体的数字实例,帮助学生掌握三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师可以借助大小比较符号,让学生分析、比较不同数字的大小关系。
第四步: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教师介绍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演示和解释。
引导学生掌握三位数的进位与退位运算方法,并进行相关练习。
第五步:巩固与拓展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拓展,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三位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以及加减运算。
可结合教材提供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准确率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作业评价:布置练习题和作业,通过批改作业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测验评价:可以通过随堂小测验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第四年级第三章的教材,包括课本和练习册。
2. 教具:教师可以使用数学教具如数字卡片、百位、十位、个位机关板等辅助教学。
3. 多媒体设备:如电子白板、投影仪等,用于呈现教学内容的相关图片和动画。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互动,在巩固和拓展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和应用机会。
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灵活调整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表格式)

四年级上册四年级数学上册“先学后教少讲多练”教学设计内容:人口普查备课时间:(多位数的写法)授课时间:1月课时日第节1.能够掌握多位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多位数。
教学目标2.培养自己的迁移类推能力,并进一步培养数感,结合相关数据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及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多位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多位数。
教学难点中间、末尾有 0 的多位数的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活动二度备课口算训练 ( 对子互练 ) (3 分)35×224×590-33125×8480-34480+664÷825×4一、温故知新 ( 对子互查 ) (5 分)1.读出下面各数。
56900 读作:40080500 读作:370600 读作:1459032700 读作:2.说一说分级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 22 分)(出示课件)1.整万数的写法。
对照数位表写出下面各数,想一想应该先在哪一级上写。
七万写作:七百零八万写作:小结:整万的数,先,然后。
2.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写法。
提示:写数时画出试一试:十万三千二百四十五写作:分级线更容易写正确。
你是怎样写这个数的,把你写这个数的方法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吧。
小结:我们发现这个数含有级,要先写级上的数,再写级上的数,每一级上的数都按照的方法来写。
3.中间及末尾有 0 的数的写法。
(1)“三十二万零六百” 这个数有几级?万级上数怎么写?个级上数又怎样写呢?先尝试一下,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各自的看法。
再对照数位表来写一下这个数。
思考:为什么要在千位上写一个“ 0”?(2)尝试写一写下面的数,也可以对照数位表来写。
二千零五十万七千写作:二千零五万七千写作:在小组内互相检查一下各自的写法,说说是怎样来写这个数的。
小结:亿级和万级都按照个级数的写法来写,后面的每一级必须写够四位,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 0。
4.交流展示5.尝试练习完成课本 7 页“试一试”第 2 题,小组互查互纠。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要讲述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这一单元的内容包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混合运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对于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特别是对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通过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以及解决混合运算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动画、图片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算规则。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观察物体(二),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二)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数学上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3

四年级数学上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3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研究掌握数的由大到小顺序排列。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升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教授数的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混乱的数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将它们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 教学:介绍数的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基本方法,包括比较数的大小和使用符号进行比较。
3. 操练: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练,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掌握数的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技巧。
4. 拓展:提供更复杂的数的排列情况,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解决问题。
5.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数的由大到小顺序排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 掌握数的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扩展:
为了提升学生对数的排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活动,如数的排列游戏或比赛,让学生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
1. 教师观察学生在操练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掌握数的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程度。
2. 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练题,检查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结合生动的例子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展开教学,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四年级数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2023范文

四年级数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2023范文四年级数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2023范文1教学内容:二期教材四年级第一学期课本P22-23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对常用的面积单位进行一个梳理,一方面进一步借助学生的低阶面积单位的表象累积形成平方千米的表象,另一方面,使学生熟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丰富面积单位的量感。
2、借助问题情景,合作探究平方米与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进一步丰富1平方千米的量感。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常用的面积单位的梳理过程,自主建构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初步提高整理归纳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1、丰富1平方千米的量感,掌握常用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2、理解常用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阶段1、感受平方千米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学校大吗我们泗泾镇大吗那么松江区呢这些区域用我们新学的面积单位km2 来表示,是多少呢请看大屏幕:(出示)我们美丽的校园占地面积约0.03平方千米。
我们家园——泗泾镇占地面积约24.2平方千米。
我们的松江区总面积约604平方千米。
你得到了什么信息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平方千米常用在什么样的区域(对比,交流)小结:平方千米常用来表示面积大的区域。
[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展开,通过“区域大”但表示的“数字小”这一强烈对比,丰富平方千米的量感]2、感知常用的小面积单位我们还学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谁能从大到小说出来呢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让我们用手势来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吧!1km2能用手势来表示吗(不能)为什么(1km2太大)板书km2 1 m2=100dm2 1 dm2=100cm2 [通过记忆性口答与形象的手势感知,双重复习所学面积单位,再现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
]3、感知练习同学们对面积单位的量感不错,就让我们打开课本P23页,完成第三题,比比看,谁填的有快又准在下面( )中填入适当的面积单位(课本23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这一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分数运算,但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和运用分数加减法。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实例。
2.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利用PPT展示一个实际情境,如分蛋糕,引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计算分蛋糕的分数加减法。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实例。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分数加减法运算。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分数加减法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内容。
可以设置一些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数学上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3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或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知道速度的表示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种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4、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课时安排:10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笔算乘法三位数乘以两位数教学目标:理解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课件出示)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二、揭示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理解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生齐读)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么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47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填空。
重点看笔算乘法的方法。
思考:1、在不用计算器的前提下,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准确?2、笔算两位数乘三位数可分成几个步骤?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4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四、先学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一)看一看(1)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
(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过渡: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请把手放下,老师给同学们1分钟时间,同桌互相讨论自学指导中的思考题。
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谁能准确回答思考题。
(2)同桌互相讨论自学指导中的思考题。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谁能准确回答思考题。
(3)生认真听其他同学思考题,若回答不完整,师引导生说完整。
(二)做一做过渡:同学们刚才回答得很好,能做对今天的检测题吗?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1)指名2名学生上台板演,47页做一做,其他学生做在书上(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的大一些,坐姿端正)(2)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五、后教1、更正:写完的同学检查,检查完了以后观察板演的内容,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上台更正。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

第三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不是一夜工夫形成的,不是由某个专家提供课题突击研究出来的,不是凭想象、赶时髦、标新立异、装潢门面的产物,更不是抄袭、模仿、移植过来的,而是来自实践,是1982年以来,长期不停探索、创新,并经受实践检验,逐步完善而形成的。
它有很强的生命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使有人嫉妒、怀疑,它也照样存在,而被广大教师选用。
第一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形成一、起步阶段——当堂训练(初中阶段)(1982—1991年)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是从抓“当堂完成作业”起步的。
1982年,我多次听课,发现教师上课满堂灌,有的数学教师从上课一直讲到下课,黑板上写满了字,但连一道例题也讲不完,有时还拖堂,作业压到课外(一般中午完成),学生普遍对答案、抄袭,全班的作业本上几乎找不到一道错题,但是考试成绩却有一大半不及格。
有一次,听课后我搞了调查,把学生刚刚做过的作业考一考,结果大半都是错的。
困境逼着我提出:一定要当堂完成作业,宁可在课上独立完成一道题,也不能在课外多做几道题。
“当堂完成作业”的设想提出后,遭到了部分教师的坚决反对,有位化学教师直截了当地质问我:“蔡校长,兄弟学校一星期排4节化学课,晚上学生到校自习,我校一星期只排三节化学课,晚上学生不到校,如果要当堂完成作业,能完成教学任务吗?如果明年中考化学成绩不好,你要为我收回名誉!”大家争论得面红耳赤。
我决心从反“假作业”入手,打开课堂教学改革的缺口。
经过多次教研会、校务会反复交锋,才算勉强通过了一项“当堂完成作业”的改革方案,并把这一“苛刻”的条件,列为教师评优、评先的依据。
这样牵住了牛鼻子,逼着教师少讲,同时,把“检查复习”砍去,改为一上课就新授,使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迈出了课改关键的第一步。
学校的教学质量很快得到提高。
中考成绩名列全镇前茅。
那位与我激烈争论的化学教师,所教班级学生的化学成绩喜人,也尝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甜头。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教案(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李景文农垦总局北安分局建设农场小学二0一三年三月教学进度简表四年二级:周次时间教学内容1 3.1~3.5 混合运算~两步计算应用题2 3.8~3.12 三步计算应用题3 3.1~3.19 三步计算应用题~简单的数据处理4 3.2~3.26 求平均数~整理和复习5 3.29~4.2 十进制计算法~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6 4.5~4.9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减法的意义7 4.11~4.16 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除法的意义8 4.19~4.23 除法的意义~整理和复习9 4.26~4.30 计量的产生~名数的改写10 5.1~5.7 休息11 5.1~5.14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大小的比较12 5.1~5.21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13 5.2~5.28 小数和复名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14 5.31~6.4 整理和复习~角的度量15 6.7~6.11 角的度量~垂直和平行16 6.1~6.18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7 6.21~6.25 整理和复习18 6.28~7.2 总复习19 7.5~7.9 复习、考试教学计划进度表二0 一二――-二0 一三年第(二)学期学科:数学四年二班篇目教学目的和要求单元内容单元教学要求目的思想教育重点、难点、关键双基教学内容时间周次一、四则运算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4课时2周二、位通过解使学生能学生体4课1周置与方向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会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时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率,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过程(4)三个等式右边的算式因数一样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三个等式左边的算式因数都不一样,但运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
(5)他们每个等式左右两边运算顺序不一样,但积怎么样?(积是一样的)老师概括:看来咱们发现的现象不是偶然的,是有规律的。
3.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咱们观察一下在乘法中三个数相乘,可以怎么算,还可以怎么算。
学生讨论、概括,老师板书: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4.用字母公式表示能用a、b、c三个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板书:(a×b)×c=a×(b×c)板书设计教学反思②4×25+2×25:先算挖坑种树和抬水浇树的各多少人,再算总人数。
提问:分别计算以上两种方法,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发现:(4+2)×25=4×25+2×25。
提问:你从这三组算式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结果不变。
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或a×(b+c)=a×b+a ×c【课堂作业】1.教材第26页的“做一做”。
2.填空:(32+35)×4=()×4+()×4(62+12)×3=()×()+()×()3.把相等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32×48+32×52 20×17+20×1520×(17+15)(5+8)×2424×5+24×8 32×(48+52)【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天学习了乘法分配律,知道了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单元教案第(三)单元备课时间:任课教师: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垂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度到抽象。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己经初步认识了线段。
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
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教学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目标按指定度数画角教学重1.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与联系难点2、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课4课时时安排课时教案课题线段、直线、射线和角课型新授执教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学内容课本38、39页教材分析本课时分三个小层次,第一个层次通过实验,直观描述什么是射线和直线,第二个层次,让学生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第三个层次,利用射线的概念给角下定义,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角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教学B 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的和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射线的概念。
难点:使学生理解角的边是两条射线教具学具准备直尺,三角板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1.认识线段的特征。
出示线段(长4分米)。
提问:谁来告诉大家,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提问:线段要怎样画?(按学生的回答画线段)o画线段时,开始和结束都要注意什么?指出: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是有限长的,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
谁能来量一量黑板上的线段,告诉大家,它的长是多少。
现在看老师再来画一条5分米长的线段。
2.认识射线。
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老师延长第二条线段)就得到一条射线。
(板书:射线)生画线段把射线与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指出:射线也是直的,它只有一个端点。
xx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先学后教教案文案

xx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先学后教教案文案 20xxxx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先学后教教案文案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二部分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认识四边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
本课的内容是对四边形进行分类,通过分类让学生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四边形按两组对边是否平行可分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其它四边形。
教材给出的三组图形是根据两组对边是否平行来进行分类的,教材主要是对A组和B组进行研究。
教学分类方法后,教材还适时安排了一些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渗透集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2、学情分析本班有学生63名,有三分之一都是农民工子弟,这个班整体素质比较好,学生喜欢学习数学,对于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四年级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也较难掌握。
因此,在课堂上我为学生创设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悟中创”。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层次的感知,多角度的思考,把四边形进行分类,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四边形边的特征,会给四边形分类;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种类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
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本节课中,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并能按照四边形边的特点给四边形分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我认为重点是让学生在“做”中,学会按边的特征给四边形分类。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法一、引入新知,明确目标学习目标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1、关于万以内的数,你知道什么知识?(提示:计数单位有哪些?进率是多少?数位有哪些?数是怎样组成的?)2、亿以内的数位名称有哪些?3、亿以内的计数单位有哪些?4、亿以内的计数方法是怎样的?5、亿以内的分级方法是怎样的?6、亿以内的数是怎样组成的?讲述: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
(看书中我国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及北京人口等有关数据。
)同学们这些数据你会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师板书:亿以内数的读法)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一)过渡语:请大家按照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1、关于万以内的数,你知道什么知识?(提示:计数单位有哪些?进率是多少?数位有哪些?数是怎样组成的?)2、亿以内的数位名称有哪些?3、亿以内的计数单位有哪些?4、亿以内的计数方法是怎样的?5、亿以内的分级方法是怎样的?6、亿以内的数是怎样组成的?(二)学生看书,分组讨论完成自学知道中的思考题,教师巡视,督促每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三、大组汇报,合作探究(一)过渡语:看完的同学请举手/看懂的请举手。
(二)讨论: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提问质疑。
(三)讲解:1.数位名称: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2.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边汇报边整理成数位顺序表:(略)3.计数方法:用万作单位,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加法运算定律学习目标:1、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
2、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习重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和运用。
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按照运算顺序完成)男生完成:女生完成:54+77+46 54+46+7723+69+31 23+(69+31)2、完成第19页第5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加法交换律1、认真看课本第17页的例1,看图、看文字,并填空。
(1)算式40+56 求的是()。
(2)算式56+40求的是()。
(3)通过计算,我发现这两道题的计算结果()。
2、通过自学,你认为40+56和56+40这两道算式的结果是一种巧合,还是有规律存在。
()举例验证:()+()=()+()()+()=()+()3、通过验证,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会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加法结合律1、认真看课本第18页的例2,看图、看文字,并填空。
(1)计算(88+104 )+96时,先算(),再算()。
88+104求的是();再加96求的是()。
(2)计算88+(104 +96 )时,先算(),再算()。
104+96求的是();再加88求的是()。
(3)通过计算,我发现这两道题的计算结果()。
2、通过自学,你认为40+56和56+40这两道算式的结果是一种巧合,还是有规律存在。
()举例验证:(+)+()=()+(+)()+(+)=(+)+()3、通过验证交流:我们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会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及时练习(1)完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第18页做一做第2题。
四、当堂训练(1)完成第19页第1题。
(2)完成第19页第2题。
(3)完成19页第3题。
(4)完成第19页第4题。
五、归纳反思1、()叫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
2、()叫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为()。
第二课时学习内容:加减法的简便运算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减法的运算性质。
2、能够灵活运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简便算法。
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根据加法的运算定律填空。
24+19=()+()a+57=()+()(25+68)+32=(____ )+(____ +____ )130+(70 +4)=(_____+_____ )+(______)172+57+43+28=(_____+_____ )+(_____+_____)2、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按照运算顺序完成)男生完成:女生完成:72-6-4 72-(6+4)126-70-30 126-(70+30)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1、认真看课本第20页的例3,看图、看文字,并填空。
(1)115+132+118+85变成 115+85+132 +118运用了()。
(2)115+85+132 +118变成(115+85)+(132 +118)运用了()。
(3)通过计算,我发现运用凑整法能使复杂的计算变得()。
2、及时练习(1)完成第20页的第1题。
(2)完成第20页的第2题。
(二)减法的运算性质1、认真看课本第21页的例4,看图、看文字,并填空。
(1)计算234―66―34时,先算(),再算()。
234―66求的是();再减34求的是()。
(2)计算234―(66+34)时,先算(),再算()。
66+34求的是();再用234减100求的是()。
(3)计算234―34―66时,先算(),再算()。
234―34求的是();再减66求的是()。
(4)通过计算,我发现这三道题的计算结果()。
2、通过自学,你认为234―66―34、234―(66+34)、234―34―66这三道算式的结果是一种巧合,还是有规律存在。
()举例验证:()―()―()=()-(+)()―()―()=()―()―()3、通过验证交流:我们发现:(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及时练习(1)完成第21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第21页做一做第2题。
四、当堂训练(1)完成第22页第1题。
(2)完成第22页第2题。
(3)完成22页第3题。
(4)完成第22页第4题。
五、归纳反思:减法的运算性质可以用字母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学习内容:加减法的简便运算练习课(练习六)学习目标:会灵活运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自主灵活运用规律。
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
1、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
2、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
3、减法的运算性质用字母表示为()、()。
二、巩固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相应的运算符号。
181―38―62=181 62 )1500 28―272=1500 -(28 272)415―26=415 74 26 )(25)+32=68 )1172+58+42+28=(172+)+(58+)2、简算下面各题。
43+64+36 425+14+186 67+25+33+75878-43+22 927―127―653―47 267―(152―33)三、解决问题。
1、工人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358m,第二天修了250m,余下的比第二天修的长242m,这段路的全长是多少米?(计算过程要表现出如何简便计算的)2、完成23页第5题。
3、完成23页第6题。
4、完成23页第7题。
5、完成23页第8题。
6、完成23页第9题。
四、当堂检测。
1、填空。
(1)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相比,加法()律改变了加数的位置,加法()律改变了运算的顺序,它的重要标志是()的使用。
(2)检验418+227=645的计算是否正确,可用()+()来验算,这种验算的方法是根据加法()律进行的。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73+26+27 275+168+25 245+380+20+55545―167―145 5470―(470+350)169―25―25―503、解决问题。
(计算过程要表现出如何简便计算的)(1)有一群正在迁徙的白天鹅,它们第一天飞行了427km,第二天飞行了394km,第三天飞行了473km。
这群白天鹅三天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2)某商场节日大酬宾,冰箱直降365元,样品再降335元。
一台样品冰箱现价2255元,这台冰箱原价多少钱?第四课时学习内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学习目标:1、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
2、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习重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和运用。
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填空。
153+29+71=153+( ____ +____ ),运用了()律。
262+29+38=(262+_____ )+( ___ ),运用了()律。
2、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按照运算顺序完成)男生完成:女生完成:25×7×4 25×4×735×125×8 35×(125×8)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乘法交换律1、认真看课本第24页的例5,看图、看文字,并填空。
(1)算式4×25 求的是()。
(2)算式25×4 求的是()。
(3)通过计算,我发现这两道题的计算结果()。
2、通过自学,你认为4×25和25×4这两道算式的结果是一种巧合,还是有规律存在。
()举例验证:()×()=()×()()×()=()×()3、通过验证,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会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乘法结合律1、认真看课本第25页的例6,看图、看文字,并填空。
(1)计算(25×5 )×2时,先算(),再算()。
25×5求的是();再乘2求的是()。
(2)计算25×(5×2)时,先算(),再算()。
5×2求的是();再乘25求的是()。
(3)通过计算,我发现这两道题的计算结果()。
2、通过自学,你认为(25×5 )×2和25×(5×2)这两道算式的结果是一种巧合,还是有规律存在。
()举例验证:(×)×()=()×(×)()×(×)=(×)×()3、通过验证交流:我们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会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及时练习:完成第25页做一做四、当堂训练(1)完成第27页第1题。
(2)完成第27页第2题。
(3)完成第27页第3题。
(4)张阿姨正在给一部书稿排版。
每行排20个字,每页可以排27行,正好排了50页。
这部书高一共有多少个字?(计算过程要表现出如何简便计算的)五、归纳反思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
第五课时学习内容:乘法分配律学习目标: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习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运用。
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填空。
25×4=4 ×(____ ),运用了()律。
8×97×125=(8 ×____ )×( ___ ),运用了()律。
2、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按照运算顺序完成)男生完成:女生完成:25×19+21×19 25×(19+21 )18×6+18×4 18×(6+4)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认真看课本第26页的例7,看图、看文字,并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