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反思

合集下载

大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及反思

大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及反思

大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手册》第七章“自然测量”,具体内容包括:认识自然测量工具,利用自然测量工具进行长度测量,通过实践活动理解测量概念,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自然测量工具的定义,能够识别并运用自然测量工具进行长度测量。

2. 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提高观察、比较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自然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进行准确的长度测量。

教学重点:掌握自然测量工具的使用,运用测量方法进行实践活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绳子、小木棍、树叶等自然测量工具。

2. 学具:每组一套自然测量工具,包括尺子、绳子、小木棍、树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片树叶,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片树叶有多长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它的长度呢?”2. 讲解自然测量工具(5分钟)介绍自然测量工具的定义,展示尺子、绳子、小木棍、树叶等,讲解它们的使用方法。

3. 例题讲解(5分钟)以测量树叶长度为例,示范使用自然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讲解测量步骤和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自然测量工具测量组内物品的长度,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结与讨论(10分钟)邀请几组幼儿分享测量结果,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自然测量2. 内容:自然测量工具:尺子、绳子、小木棍、树叶等测量步骤:放直、对齐、标记、读数注意事项:保持测量工具的直线性,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家里某个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我测量了铅笔的长度,使用了尺子作为自然测量工具,测量结果为15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掌握了自然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了观察、比较和逻辑思维能力。

大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及反思

大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及反思

大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及反思大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及反思1活动目标:1.幼儿学习自然测量,知道除了用测量工具量物体的长度外,还可以用其他许多的东西进行,并试着做记录。

2.在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为第二次测量的开始点,依次接着量)和初步探索量具长短和测量结果的简单关系。

3.对自然测量感兴趣,愿意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探索,试着讲述操作结果。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各种不同形状的积木,笔,纸等。

活动过程:1.初步探索: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小小测量员,老师这里有一些纸条要请小朋友来量一量。

提出要求:(1)不能用尺来量。

(2)量好纸条后可以选择其他的东西进行测量。

幼儿操作活动后,老师略作讲评:原来不用尺我们也可以知道纸的长度。

2.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刚才,我们用许多的东西来测量了纸的长度,这次我们要用同样的工具来量这张纸的长度,用什么呢?和孩子进行讨论得出结论选择同一样测量工具。

要求:在测量时,愿意记录小朋友可以进行记录。

幼儿探索活动,老师观察记录,提醒幼儿作记录。

讲评活动:我们已经量完了,现在一起来讲讲你量出这张纸有多长?从幼儿的讲述中得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可以从孩子得出不同的结果后问:这是怎么回事,请几个小朋友上来操作。

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3.探索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出不同的结果。

刚才,我们用长方形的积木知道了白纸的长度,现在请你用其他的方法来测量,看看有什么不同?幼儿操作,老师指导,得出不同的结果后作讲评。

知道量具和测量结果的简单关系。

4.延伸活动:今天的小小测量员真能干,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出了许多东西的长度,现在,请能干的测量员去看看教室里还有什么可以测量的,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

活动反思:《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

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

幼儿园大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反思1、幼儿园大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反思一、说教材1、教材来源: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游戏当中。

在一次的游戏当中,发现两个幼儿在为自己测量的数值有了争吵,因为他们的测量结果不一样,也为测量的方法进行着争执,都认为自己才是正确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对于数的认识已经不对的加深,当然其中的测量也是他们认识数的一种方法。

居然发现幼儿对于测量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就有必要使幼儿对于测量有个正确的认识,加深幼儿对于测量方法和记录方法的认识,激发幼儿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认为此教材有一定的生活性、必要性,就如《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的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强调了幼儿园教育活动尤其是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回归于生活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沟通,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

2、目标定位:数学教育目标是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教育评价的依据。

《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的探究对象。

"且根据纲要的有关精神我从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这几个方面制定了以下四个目标:1、尝试借助自然工具测量周围的物体,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感知测量工具的不同,测量的结果不同。

2.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孩子对测量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

3.学会做简单的测量记录。

4.体验活动的乐趣,愿意参与其中。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6、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根据目标,我们着重于: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通过孩子的自由探索和发现来深化活动。

活动的难点是:学会做简单的测量记录和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感知测量结果的差异,主要通过幼儿独立操作和集体评价,让幼儿知道如何做正确的记录。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自然测量》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自然测量》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自然测量》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测量》,详细内容包括:自然测量的概念、方法以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掌握使用自然物(如小石子、树叶等)进行测量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自然测量的概念,了解自然测量的方法及应用。

2. 能够运用自然物进行测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自然测量的概念,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

教学重点:运用自然物进行测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绳子、小石子、树叶、小木棍等自然物。

学具:每组一套尺子、绳子、小石子、树叶、小木棍等自然物。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物,提出问题:“我们能不能用这些自然物来测量一些东西呢?”2. 教学活动(10分钟)(1)教师展示自然测量的概念,引导幼儿理解。

(2)教师示范使用自然物(如小石子、树叶等)进行测量,讲解测量方法。

(3)幼儿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自然物进行测量实践。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一道测量题目,如:“测量一张桌子的长度,使用小石子进行测量。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引导幼儿掌握测量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2)每组完成后,分享测量结果,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六、板书设计自然测量1. 概念:使用自然物进行测量2. 方法:使用小石子、树叶等自然物进行测量3. 应用:测量桌子、绳子等物品的长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使用自然物测量家中的一件物品,并记录测量结果。

2. 答案示例:我使用树叶测量了家里的电视柜,一共需要20片树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自然测量的概念、方法及应用。

大班《自然测量》教案及反思

大班《自然测量》教案及反思

大班《自然测量》教案及反思大班《自然测量》教案及反思篇1教材简析:测量是一个比较传统的科学内容,以往的测量活动大多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的测量工具如:筷子、绳子、粉笔、吸管等,让幼儿进行测量的,他们的思维就大多被局限在教师所提供的工具内,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然而,现实生活中,可供幼儿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很多,有的甚至我们成人都想不到,但是幼儿却能够去发现。

设计理念:本活动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将幼儿身边的事物"桌子"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自主的探索、发现、操作,进而创造,从而获得测量的正确方法与经验,从中体验经过他们自己探索发现而获得的成功,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目标:1、幼儿能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2、幼儿能积极动脑,解决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测量,体验合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1、蜡笔、纸人手一份2、桌子八张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我们教室里有好多桌子,我们天天都要用到它,可是你们知道这些桌子有多长吗?那就让我们自己动脑去量一量吧![《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在幼儿生活中,可以用来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因此活动一开始我以幼儿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桌子来导入,直接进入正题,通过问题"桌子有多长"一下子调动起幼儿的兴趣,让孩子寻找身边的测量工具并积极地去动手操作,解决疑问。

](二)幼儿进行测量,自己动脑寻找量具进行测量。

量完后提问:1、你刚刚是用什么量的?(幼儿介绍自己使用的量具)2、那你是怎么量的呢?请你来给大家示范一下。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自然测量》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自然测量》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自然测量》含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使用测量工具2.了解测量的重要性3.学会对物品进行简单的测量4.提高数学思维和观察力教学环节1.热身(5分钟)–唱歌:《数数歌》–讲故事:《小熊的尺子》2.导入(5分钟)–引导孩子们理解什么是测量,并探讨测量的重要性–展示测量工具(尺子、重量秤、时钟)3.正文(30分钟)理解尺子- 展示尺子- 分配给孩子们每人一条尺子- 让孩子们在小组合作中,互相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 教师引导孩子们完成简单的数学运算,例如:两根笔长度加起来是多少?重量秤的应用- 展示重量秤- 引导孩子们理解称量- 让孩子们选择不同的物品来称量,并与同学分享- 联系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重量测量,例如:称婴儿体重、称面粉时钟的认知- 展示时钟- 浅显讲解时钟的原理和结构- 与孩子们一起玩玩具时钟,体验时间的概念- 让孩子们踏实发出一小时的时间,并标记在时钟上4.结束(5分钟)–回顾测量及测量工具的学习–引导孩子们思考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笔者反思教学环节设计该教案中的教学环节设计比较符合幼儿园孩子们自身的特点和年龄特征,通过数学游戏的形式引导孩子们理解测量的概念和运用测量工具的方法,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和参与度,实现教育教学的双向互动。

小组合作互动该次授课的一个亮点就在于小组合作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团体协作精神,鼓励孩子们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并且通过孩子们的合作来达到理解测量、计算准确的目的。

思考拓展如果继续深入拓展测量内容,可以让孩子们模拟电子秤、血压计、温度计等测量工具操作的过程,及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同时可以通过绘本、视频、动画等及测量故事方式加深孩子们对测量的理解,激励孩子们去探究更多的科学问题。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教案【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教案【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测量2.能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实践3.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4.培养幼儿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二、教学准备1.测量工具:卷尺、量杯、秤等2.实物:玻璃球、小汽车、糖果等3.教学课件:数学自然测量的简介、测量实践视频等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自然测量简介1.通过上图为主题的课件,简明易懂地介绍自然测量概念,要求幼儿们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自己对测量的理解,并与教师一起讨论。

2.然后,教师向幼儿们展示三个常见的测量工具,并要求学生想象场景:如果我们需要测量桌子的长度,会采用哪种工具呢?幼儿们可以进行朗读并讨论分析,最后老师告诉幼儿应该选择卷尺来进行测量。

第二环节:测量实践1.教师向幼儿展示玻璃球、小汽车和糖果三个实物,并让幼儿独立思考,将这些实物按大小排序。

2.幼儿独立排序后,教师指导幼儿如何进行测量,并要求幼儿们使用量杯、秤和卷尺进行实践测量。

3.由教师鼓励多样化的解决办法,引导幼儿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纠错和指导,提高幼儿们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第三环节:小组合作1.带领幼儿组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设计自己的测量实验。

2.每个小组以这样的方式展示他们的测量结果:一个小组介绍测量工具,另一个小组介绍测量的方法,还有另一个小组介绍测量对象。

3.教师在小组合作中促进交流和合作,引导幼儿们了解彼此的工作,鼓励幼儿们一起合作完成任务。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样一种测量方法,幼儿通过实践方法初步了解了自然测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他们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因此,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旨在培养幼儿数学能力,还兼顾到了人格素养的提升。

大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与反思

大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与反思

大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与反思教学文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测量与比较》,详细内容为第二节《自然测量》。

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小棍、绳子、手指等作为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长度的估测。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测量概念,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自然测量工具,理解测量单位的含义,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测量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自然测量的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自然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掌握自然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进行准确的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示范用的小棍、绳子、尺子等自然测量工具。

学具:每组一套小棍、绳子、回形针等自然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故事导入,讲述小熊用小棍测量河宽、用脚步测量路长等情景,引出自然测量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自然测量工具:小棍、绳子、手指等。

(2)讲解测量单位的含义,如:一个小棍代表一个长度单位。

(3)演示自然测量的方法,如:用小棍测量桌子的长度。

3. 例题讲解(15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自然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4. 随堂练习(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随堂练习,测量教室内不同物品的长度。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结与评价(10分钟)(2)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强调自然测量的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自然测量工具:小棍、绳子、手指等。

2. 测量单位:一个小棍代表一个长度单位。

3. 测量方法:用自然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小棍测量你的桌子长度,记录下来。

(2)用绳子测量你的步长,记录下来。

(3)用手指测量你的书本厚度,记录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幼儿学习自然测量,知道除了用测量工具量物体的长度外,还可以用其他许多的东西进行,并试着做记录,在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为第二次测量的开始点,依次接着量)和初步探索量具长短和测量结果的简单关系,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自然测量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自然测量,知道除了用测量工具量物体的长度外,还可以用其他许多的东西进行,并试着做记录。

2.在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为第二次测量的开始点,依次接着量)和初步探索量具长短和测量结果的简单关系。

3.对自然测量感兴趣,愿意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探索,试着讲述操作结果。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形状的积木,笔,纸等。

活动过程:
1.初步探索:
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小小测量员,老师这里有一些纸条要请小朋友来量一量。

提出要求:
(1)不能用尺来量。

(2)量好纸条后可以选择其他的东西进行测量。

幼儿操作活动后,老师略作讲评:原来不用尺我们也可以知道纸的长度。

2.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刚才,我们用许多的东西来测量了纸的长度,这次我们要用同样的工具来量这张纸的长度,用什么呢?和孩子进行讨论得出结论选择同一样测量工具。

要求:在测量时,愿意记录小朋友可以进行记录。

幼儿探索活动,老师观察记录,提醒幼儿作记录。

讲评活动:我们已经量完了,现在一起来讲讲你量出这张纸有多长?
从幼儿的讲述中得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可以从孩子得出不同的结果后问:这是怎么回事,请几个小朋友上来操作。

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3.探索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出不同的结果。

刚才,我们用长方形的积木知道了白纸的长度,现在请你用其他的方法来测量,看看有什么不同?
幼儿操作,老师指导,得出不同的结果后作讲评。

知道量具和测量结果的简单关系。

4.延伸活动:
今天的小小测量员真能干,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出了许多东西的长度,现在,请能干的测量员去看看教室里还有什么可以测量的,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

活动反思:
《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

所以,幼儿在活
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

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